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软硬件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基础网络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建成了高速的校园网络,实现了各院校之间的互联互通。软件系统进一步优化配套,为院校教学、科研、管理、保障提供数字化平台,初步建成先进实用的数字服务体系,实现了教学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保障一体化,为全面提升院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院校的教育教学训练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教学训练的重点有三个,即信息资源问题、应用问题和终端显示问题。其中信息资源建设应着眼于数字化教学应用, 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 网络教育资源的构成及其特点
教育资源作为人类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所有因素,它包括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设施、人力资源和环境。而网络教育资源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主要由网络化硬件教育资源和网络化软件教育资源组成。其中网络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基础网络架构、运行终端、视频展台等网络运行设备。网络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在教育中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期刊数据库等。因此,网络教育资源可以概括为以数字方式存在的用于支持教和学的各种信息资源,是狭义的教育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形态,它以数字化和教育价值作为核心特征,具有友好交互、远程共享、超文本和多媒体等特性。分析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发展的历程,在强调资源共享的阶段,资源建设己经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因此如何建立一个相对标准规范的院校网络教育资源库的问题就产生了。通过分析当前教育资源的主要特点,标准化的网络教育资源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种类繁多,数量巨大。2.形式丰富,内容齐全。3.资源提供者众多,分布广泛。4.内容的时效性与延时性强,沟通交互方便快捷。5.便利的信息二次使用需要筛选和加工。
因此,我们在建设或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数字校园环境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不同于传统教育资源建设,除了要遵循一般建设规律规范外,应充分体现姓“网络”的本质。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中心,按照贴近实际需要、贴近社会建设、贴近岗位任职的要求,强化“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凸显院校内涵发展、办学特色。
2 网络教育资源对数字化教学的作用
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使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样化。整理、加工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数字化辅助教学,改变以老师传递、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调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创造出高水平、个性化、高效率的崭新学习与教学模式,为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多种渠道。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员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通过多种形式获取资料和信息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学习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3 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体系应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为牵引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从院校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在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应紧紧围绕、积极服务于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应力求符合教学需要,反映学科特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吸纳、采集与学科建设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员、学员能够获取各专业领域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始终跟踪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及时充实新的信息,使整个资源体系动态发展,充满活力。
3.信息资源建设应着眼现代化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采集整理与学科建设紧密相关的信息,力求更好地为院校建设服务。
4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服务于数字化教学应用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技术的运用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首先应更新思想观念,这就要求广大老师在思想上充分认清网络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更新,更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变革,要有意识的主动适应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放式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并通过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际训练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研讨,提高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的整体能力。
(二)统筹规划,注重信息资源质量
1.认真做好统筹规划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种教学素材,有必要定期制订资源建设规划。
2.及时更新信息资源,保证资源的时效性
由于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内容庞大,制作周期长,应边建设边,及时对信息资源进行补充和更新,保证资源的时效性,有助于应用于教学,发挥效益。
(三)教学设计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合理选用教学信息资源
1.注重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时,一要合理适时的选用各种教学信息资源,二要把握教、学节奏的协调统一,这样有助于达到和谐统一、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使学员能有效领会知识,掌握技能。
2.强调学科特色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要有利于对学员的信息素质的培养、主动性和实践性的培养以及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体现本学科个性特色。
(四)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能作用
1.完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法规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法规,制定有利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法规管理制度,特别是解决共享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与成果认可,这对于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2.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需要完善激励机制
结合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分阶段地进行验收评比,及时表彰先进,奖励其建设单位和个人,以调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对于落实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规划也极为有利。
实施数字校园环境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既是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院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优化教学、改善教学环境,加强院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发展,加快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丽霞《基于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内蒙古大学
[2]常辉,陈福生《基于LOM的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3]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信息模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
作者简介
刘军,武警石家庄士官学校训练部信息管理中心,工程师。
关键词 学习环境;数字化;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059-03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同时受到巨大影响的还有教育。信息化教育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如何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由于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地域差异和历史等原因,教育水平有着较大差距。建设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助于帮助填补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1 学习环境与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
所谓“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和推动学习者学习的情境和条件。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从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来看,一般认为“学习环境”包含物质和非物质两大部分,物质部分包括学习空间、工具、资源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条件,而非物质部分则包括教学理论、策略、心理情感状况、学习氛围等[1]。
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起来的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一样,也包含物质和非物质两大部分。但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内涵却要远远大于传统学习环境:
首先,它的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依靠卫星通信和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空间可以从学校一直延伸到家庭、户外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其次,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对于物理设施有更高的要求,常见的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通常包含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卫星电视、多媒体播放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在这些设施上使用的相关软件资源;
另外,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有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并非从传统学习环境简单“升级”而来,而是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体系结构;
最后,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师生具备更高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
2 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可以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帮助改善生存环境并提高生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使我国独有的文化受到保护并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我国的民族和历史文化;能够促进我国各民族间团结统一、共同富裕;能够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从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国家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中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
但是,当前云南的教育水平与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包括: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缓慢,文化基础薄弱,受教育自觉性较差;2)教育基础差、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不高;3)教育效益较差,教育投入与学生合格率不成正比[2]。
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帮助缩小云南与其他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2.1 帮助克服地域影响因素,“天堑变通途”
教育信息化的一大特点就是网络化、远程化。利用广播电视卫星和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可以将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的边远地区,“学生走不出来,教师不愿进去”的现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只要学校拥有卫星电视接收点或者光盘播放点,学生就可以在教学点就近接受教学。
2.2 提供丰富多彩、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经过精心制作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往往由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制作,内容丰富多彩、质量较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区域教育基础差、师资力量差、办学质量不高的不足。
2.3 促进教师发展,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在其中得到发展。通过与学生一同观看和学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能够从中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发现自身不足,从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找准目标和方法。另外,具有卫星电视或者互联网的教学点,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师队伍的质量。
2.4 服务社会,提高群众素质
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平时还可以向社会提供服务,如进行干部培训、居民科普知识讲座等,切实服务到社会。这样,一方面帮助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开拓群众眼界,帮助培养他们的教育意识和信息意识,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我国于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旨在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这项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农村中小学师生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受益者[3]。但是需要认识到,由于地区之间存在语言、风俗、文化等差异,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理念和政策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云南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建设符合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特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展开讨论。
3 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组成要素
一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由硬件、软件、潜件和“人件”四要素组成[4-5]。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也应当包含这4个基本要素。但是,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比起其他地区,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更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充裕的资金和群众积极参与的意识来作为建设的保障,如图1所示。
3.1 硬件是基础
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基础是硬件设施的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起来的学习环境,那么自然少不了对现代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传统的信息化学习设备包括由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等设备组成的电教室。这样的配置显得有些“落伍”,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云南农村边远地区,大多数学校和教学点依然只拥有这样的设施。现代信息化设备的代表当属由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组成的多媒体教室,这在城市等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已经相当普及,但是对于农村边远地区来说,依然有相当多的学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硬件建设提供了三种模式:
模式一,由电视机、DVD机和教学光盘组成的教学光盘播放点;
模式二,由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机和教学光盘组成的卫星教学收视点;
模式三,除了具备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设施,还配备有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
其中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资金投入较小,实现较为简单,可以作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入门配置。
另外,在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一些“非常规”“非标准”的硬件设施应当引起重视。比如,手机在边远落后地区的普及率要比电子计算机高得多,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带有无线上网和音视频播放功能的手机来辅助教学。
3.2 软件是关键
如果说硬件是骨架和血肉的话,那么软件就是灵魂。如果信息化硬件设备上没有软件,就等于是一具躯体失去了灵魂,就好像高速公路修好了却没有汽车行驶一样,没有软件运行的硬件等同废铁。当然,这里所说的软件不仅仅是运行在设备上的工具程序、应用程序等,同时也包含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课程资源库等。
建设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一定要加强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一是要尽可能地开发与之所使用教材相配套的软件;二是要开发出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的教育资源,供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来学习交流。只有当硬件这条高速公路上跑起了符合少数民族需求、适应少数民族实际情况、具有民族特色的资源快车,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3 潜件是粘合剂
潜件包括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信息化教育的主要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下的潜件将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构建属于农村边远地区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需要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使用这些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才能将硬件和软件资源整合到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学生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中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情感状况是怎样的?学生如何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我?等等。可以看出,只有构建一套符合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的理论体系,才能帮助本地区的师生真正用好信息化教育资源。
3.4 “人件”是核心
无论是属于物质条件的硬件和软件,还是属于非物质因素的潜件,归根到底都是客观因素,要想使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
数字化教育资源中的“人件”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在云南农村中小学校,由于物质条件较为落后,文化基础薄弱,学生要想自己利用信息化工具和资源来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会比较困难,因此其主体地位会有所削弱,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将得到加强。这就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更要求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群体特点,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潜件资源,使用硬件和软件来帮助学生学会在信息化学习中提高自我。
曾经有一位边远地区的地理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中国的高原”一课时是这么做的:他用自己的手机下载了三首歌曲《青藏高原》《黄土高坡》和《彩云之南》,在课堂上将这三首歌放给学生听,然后讲解这三首歌所描写的情景,学生由此生动地体会到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特点。可以看到,这位教师没有计算机等先进的设备,但是却实实在在地上了一堂好课。
对于云南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来说,他们需要扮演的角色是学习者、传授者、研究者,也是创造者。要让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将工具与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就需要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在教师培训中,除了要培训教师操作现代化信息设备的基本技能以外,更应该加大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能力的力度,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提高教师能力来带动云南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3.5 周边因素是保障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离不开政策、资金和社会意识等外部因素的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及广大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在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开展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仅要鼓励学校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更应当切实地帮助他们,投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来帮助学校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每年投给中小学的教育经费中,应当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应当做好统筹规划,合理使用资金,避免浪费,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转化为效益。
在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办教育,群众意识很关键。许多云南农村居民甚至不具备基本的教育意识,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入学接受教育,就更不用谈支持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政府应当做好宣传,及时向群众汇报和展示信息化建设成果,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居民掌握科技知识,改善生活条件,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力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来。
4 结束语
过去10多年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确确实实为云南农村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6-7]。然而必须看到,在努力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及推动云南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依然有无数的困惑和问题需要去解答。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来帮助云南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提高质量,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需要云南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及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罗明东.教育地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3]杨改学,田健.“农远工程”: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4).
[4]陈世灯.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四要素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5]徐娟.论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软件、人件与潜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一、教育信息数字化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程教学的必然趋势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千兆网、万兆网的广泛应用,已经为各种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可靠、高效的技术平台,而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是院校教育的有效拓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化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当前世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所谓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学制、专业、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根本,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关键。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反映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成就。本世纪中期出现了教育传播学、应用传播理论与技术研究探索人类的教育活动,阐发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它涉及教育的结构与模式、教育设计与组织形式、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等等。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项革命性的内容,就教育手段而言,现代教育已从传统的电化教学向无纸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利用网络技术,依靠一定的技术平台,制作网络课程,开展网上教学已为国内许多院校所应用。同时,通过实时传输技术,将课堂教学搬上网络,建设开放式的教学课程,这就使得网上的教育资源信息量剧增,使教育形式发生了新的变革。
2、适应现代教育规律,开展信息化教学成为必然。现代教育技术革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交互式是21世纪教育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教育技术的发展将给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因此,高校如何运用教育规律,探索适应社会对高层人才的需要,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知道,无论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如何定位,但其课程的开设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尤其是公共基础课,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具有通用性。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又非常适合通过建设网络课程的形式来实现,从而可以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年度(2000)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应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有用之才,其培训模式千差万别,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于应用型与研究型两种人才模式。一般而言,本科以下的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而研究生以上的教学一般以研究型人才为主,但部分专业也必须突出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要求,向学生提供的各种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通过建设适合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层次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公共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保障力度
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除依照学科专业的要求进行组织外,还必须以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公共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的保障水平。
1、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促进学科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根本保证。公共信息资源是指为各种学科专业、不同课程所共有的,具有共享意义的资源体系,这类信息资源可以根据学科领域来建设,也可以根据其表征体系来进行组织,只有具有一定量的公共信息资源,才能推动学科资源的建设。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建设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素材来完成,因此,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可以定义为素材层面上的信息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这些素材可以为开发建设专业素材,建设网络课程提供最基本的元数据。建立公共信息资源体系,实际上就是通过建立知识资源与管理系统,把教员分散的知识变为单位的系统知识资源,然后在通过宽畅的知识通道,再为人人所共享,反过来又变成教员的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增值,这是一个1+1>2的过程。例如,一个教员在组织一门课程的教学,往往需要本专业其他教员的相关经验、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例和案例,才能设计出一门完整、内容丰富,生动和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教学,而这些知识和资料不可能被一个或极少教员所拥有,如果没有一个高效运转的公共信息资源体系,制作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和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如果建立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体系,实现了知识共享,就一定会方便容易得多了。
2、强化教育技术部门的职能,加强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保障力度。公共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是一个涉及高校各教学单位的系统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依靠教育技术部门来进行,即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与组织机构来全面实施公共资源建设。应坚持以教育技术中心为主体,统一协调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强化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保障力度,并根据学科建设和调整的趋势,将资源建设重点放在特色学科的建设上。通过统一的领导与强有力的协调工作,来统领全校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从而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适合本校教学需求的教育数字化资源体系建设。
3、公共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依托于学科力量进行。公共信息资源建设是为学科建设服务的,也是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后自学所广泛应用的资源体系,如何适合学校的学科建设需要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依托于学科力量,也就是通过与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教师的通力合作,进行专业资源的建设,依靠建设完成的公共信息资源平台,将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成为适应各专业、各类课程所需要的有机体,这样才能使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为牵引,努力建设具有政治理论学科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
近几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新型政工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新军革,贴近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贴近军事斗争准备,深入开展学科建设,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从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首先,在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充分反映、积极服务于我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以“三个贴近”为标准,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力求建设一个符合我院教学需要,反映我院学科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使我院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不仅能够为本院教学服务,还能够成为全军政治理论教学和军队政治工作学教学的信息资源基地。其次,在教育信息数字资源建设项目的立项上,对符合“三个贴近”标准的项目予以优先安排,集中精兵强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力争出精品。第三,对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出了“新、快、军”的建设要求。所谓“新”,是指及时吸纳采集与我院学科建设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员、学员能够获取各专业领域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所谓“快”,是指信息资源更新快,始终跟踪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及时充实新的信息,使整个资源体系动态发展,充满活力;所库存“军”,是指建设中贴近部队建设实际,大量采集整理与部队建设和军队院校教学紧密相关的信息,力求更好地为院和部队建设服务。目前,我院已初步建立起具有我院特色的教育信息数字化资源体系,其内容基本涵盖了我院各学科专业,为教员利用先进手段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也为学员的学习成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 要】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形势下,若想搞好职业教育,一定要首先搞好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数字化资源建设,努力开发文献资源和智力资源,强化区域服务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面向社会提供科学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活力,更好地促进地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资源建设;数字化资源;职业教育;区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88-02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有识之士都把教育信息化看作关系到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职业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职业教育领域在信息化建设中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中,而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职业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一、数字化资源建设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中所创建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数字化是把模拟形式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数据形式或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表示同样信息的数字信号的过程。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在技术和理念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学习资源发展到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各种数字技术发展的结果。
数字化学习也要依托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学习资源建设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不同媒体形式的资源之间可以组合成新的资源。数字化资源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较传统学习资源具有多媒体化、超文本、实时交互、资源共享等特点。
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数字化资源的类型
数字化资源分为设计的和非设计的。有些是教学环境型的资源,本身不是纯粹的资源,但是可以依托自身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服务,基于此又可以分为资源型学习资源和系统环境型学习资源,还有就是综合所有类型的集成型学习资源,如互联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通常有以下五种类型:教学课件类、典型案例类、多媒体素材类、文献资料类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类。
三、数字化资源的获取方法
媒体在计算机信息领域中泛指一切信息载体,如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是融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载体。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交互混合,以数字化的方式集成在一起,使计算机具有表现、处理、存储多媒体信息的综合能力和交互能力,它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具有人机交互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文本、数字之外,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种类繁多的多媒体信息均属于数字化信息资源,它们被应用于信息处理领域,如用于课件制作,服务于课堂教学。
要制作绚丽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获取信息素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而要采集信息,需使用一些多媒体硬件设备:输入设备有数码相机、扫描仪、摄像头、录音笔、手写板等;输出设备有打印机、投影仪等。获取信息资源的方法有:
1.获取文本信息。对于好的文字资料,可以手工摘抄和录入,也可以从电子文稿中有选择的复制,但是效率较低,还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和OCR软件获取文本信息,然后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加工。使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可以将各种报刊、书籍、文稿及其他印刷品的文字转化为图像信息,以图像文件的形式存储于磁盘或其他介质上。使用OCR技术将获得的图像信息利用文字识别技术转化为可编辑的文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取文本的方法还可以直接在编辑软件中输入文本、从网上下载、使用有关软件将图像转换为文本等。
2.获取图像信息。获取屏幕图像可以使用Print Screen键复制、使用有关软件截取部分图像、从资料光盘和网上下载图像、使用绘图软件进行绘制、使用扫描仪获取图像、使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像、使用抓图软件获取图像等。
3.获取声音信息。使用“录音机”软件录制编辑声音、从已有的素材库(如网上音乐站点、光盘音效库等)中获取、使用超级解霸等软件从CD中截取声音和分离电影文件中声音、利用计算机或者录音笔设备录制声音等。
4.获取视频信息。使用视频播放器获取视频片段、使用数码摄像机或数码相机进行摄像产生的视频文件复制到计算机中、使用超级解霸或会声会影软件从DVD影碟中截取电影片段、用视频采集设备把普通录像带中的视频转换成计算机中的视频文件、使用屏幕录像专家从计算机屏幕上抓取动态操作的过程产生视频、从网上下载视频资源等。
四、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和学生创作的好作品可以直接存入资源库;改进传统资源,将现有资源进行数字化升级,如把原来的磁带重放用数码录音笔录成数字音频,把传统的图片、照片等用扫描仪或者数码相机处理成计算机能编辑的数字图片甚至把传统的模拟录像带转录成数字影音等;购买出版社、网站等专门机构开发的资源;从网上下载共享资源充实资源库等。
对于资源的管理,要与时俱进,动态跟踪及时更新,有计划有目的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提高质量,丰富数量,注重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根据使用效果调整资源开发思路。
2.开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还要加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针对部分教育工作者观念落后,思想陈旧,不思进取,要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培养人们高瞻远瞩放眼未来的胸怀,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指导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社会有关方面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针对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的状况,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微机室、信息中心、校园网等硬件资源,依托中小学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等软件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针对人才缺乏,组织管理困难,资源利用率低等情况,要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信息化人才、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重视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做到区域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分类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
针对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布局不合理等情况,要促进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开发信息资源,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的无缝衔接。
五、区域推进信息化建设资源
各地区具体情况的差异,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同,使地区之间的教育出现不均衡发展。例如,区域信息化建设资源配置不齐,缺乏区域管理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投资金额不匹配和应用效率差,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还有,城镇和农村远程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
我们应当结合本区域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多元化运行机制,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努力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问题,积极地稳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要发展信息技术,而且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区域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实现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地方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全面把握,而且需要重点发展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的应用与发展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马维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8,(12).
关键词 云计算;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206-02
云计算利用互联网高速传输的能力,将处理数据的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中,计算机集群就是所谓的“云”。云计算以共享云中各节点的计算资源,以及存储资源为其根本目的,以提供给终端用户,所需的计算机资源为其主要职能。云计算必然会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1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由Google在2006年提出的网络应用模式。《伯克利云计算白皮书》中对云计算是这样的定义的:“云计算包含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一直被称作软件即服务(SaaS),所以我们使用这个术语,而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就是我们称作的云(Cloud)。”
通俗地讲,云计算就是指由无数台服务器共同组成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计算机服务。这种超级计算模式,是当今计算机科学领域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最新发展成果,代表未来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趋势。以目前主流的云计算服务为例,全球著名的谷歌、IBM、微软等公司共同搭建的远程数据处理中心,无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计算中心,类似于“云”,用户可以用计算机或者各种智能设备接入云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讯。
基于云计算下的资源是不断动态扩展的,各种计算机终端都可以将各种资讯添加到云端供其他用户下载分享。对于终端使用者而言,也无需了解云端的工作原理,更无需具备专业的知识,一切跟使用网络一样便捷。
云的模式有四种,它们分别是:公有云(对公众开放的云服务)、私有云(为企业内部提供云服务)、混合云(公有云和私有云结合到一起的方式)和行业云(专门为某个行业的业务设计的云)。
2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现状的分析
2.1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现状
因为地区差异、经济水平的高低,当下很多地区都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或不均的问题。整合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更能够化解因地区经济差异所导致的教学资源不均的问题。这对于经济且发达地区或者实力较弱的教学单位是一极大利好,低成本投入,即可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教学资源。
然而现在国内的高职院校总体来说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一方面聘请了大量的外聘老师,另一方面又强调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分散,使得在信息采集和共享上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
2)教学资源更新成本高、速度慢。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尤其是一些民办院校,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很多旧的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而新技术和新设备又缺乏资金的支持,造成教学资源不足和陈旧等状况;
3)教学资源整合程度低。随着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和云计算的兴起,以及校与校之间和校企之间的课程联合范围的扩大,使得软件资源的整合变成容易了,然而对于硬件资源的整合却很难实现。
2.2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运行的,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将多种媒体素材进行收集和整合所形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不过这还远远无法满足实际教育教学的需要。
1)标准数据的采集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由于数据的采集容易出现不标准、不规范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导致出现“数据孤岛”的产生,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不仅会给数据共享和交换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重复性建设;
2)普及面过于狭窄,参与群体还不多。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很容易陷入一种困境,那就是建设的主体是信息化的工作人员,涉及具体教学环节,掌握大量教学资源的教师成为了建设环节的次要人员甚至是边缘群体,这不仅无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更无法使开发出来的云平台真正适用于教师群体;
3)缺乏制度化的管理,重数量轻质量。基于集中存储和集中管理模式建设的资源库只能满足局部或少量用户的使用,适用的资源不多,也给资源库的共享和使用带来很大的限制,无法满足教育教学资源发展的需求;
4)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后继乏力。资源库的建设并非是一次性工程,后期还需要很多的维护、更新以及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让资源库做到持续健康发展。
3 云计算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校企合作
在云计算模式中,通过搭建共同的云平台,可以让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教育信息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共享。借助这个平台,校与校之间、校与企业之间还可以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实现资源互补,促进双向合作。此外,处于这个平台的相关教师以及科研学者,都可以形成一个圈子,互相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加强学术交流,研讨教学改革,探讨校企合作等等。
3.2 减少在软硬件的资金投入
云计算是把分部在各地的计算机集中起来,通过网络,实现协同工作,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服务。这样就无需为了某种需要而添置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安装各种软件,直接节省了大量的成本。
3.3 创建新型的网络学习平台
在云计算支持下,海量的教育信息资源都可以由云服务实现控制和管理。任何一位学习者只需要有接入云端的计算机或者基于3G网络或WiFi的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在任意地域、任意时间实时地从云端资源库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服务,还可以借助云端的资源,和老师、专家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这样虚拟化的网络学习就变成了现实。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还降低了操作难度,使用者完全不需要掌握复杂的软件操作,就可以轻松轻松使用资源库,操作界面是友好的,使用体验也是很人性化的,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4 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校企合作。利用云端的优质教学资源,以及搭建的云平台,实现教学的优化和校企的双向合作。
4.1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特征
1)友好。操作平台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各类用户可以很快地找到需要的资源和相应功能,并能在云端很容易地进行控制和处理;
2)稳定。整个数字化资源库运行在稳定的云平台上,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搜索和查询功能;
3)规范。各类数据资料的存储标准统一,分类规范,既方便管理者的编辑和更新,又要满足使用者的访问和使用,并且也有利于资源库的后续建设;
4)安全。所有资源库中的各类数据均存放在安全的云端,无需在本地保留和备份;
5)移动。实现了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域访问云端,共享各类教学资源。
4.2 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案
1)构建学校的“混合云”
目前,有很多大型的网络公司不仅制定了很多的相关流程和标准来保证客户的数据安全,并且还能根据不同的需要,为学校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搭建符合学校自身要求的云平台,打造学校私有的“公共资源云”,以便更好地为本校师生服务。此外,也可以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和外界单位进行连接,形成“混合云”,实现资源共享。
2)建立教学资源库的技术规范
由于需要跟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资源共享,这样就需要建立共同的技术标准,按照相同的规范来搭建数据库平台,防止出现数据不兼容的情况。而目前基于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库建设尚处于发展研究阶段,技术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各种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所以亟需建立相应的技术规范。
3)与“公共云”紧密缝合,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
在云计算的背景下,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也可以实现无缝连接,云与云直接形成网络,扩宽资源的共享宽度和广度。用户也可以利用云平台,上传各种资源与大家分享,丰富平台资源,同时由于资料可以存储在云端,无需考虑自身存储设备容量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库存容量的问题,不断丰富的各种教学资源,是资源库存在的生命力,也是让用户接纳的吸引点。不同资源库的整合,能够形成一张强大的网,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4)建立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在云计算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库开放性的特点,增加其使用的交互性。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虽然存储在云端,但是用户可以很轻松地检索各种资料信息,设置资源入库、编辑、调用、查询、下载等。当然这些权限并不是每个用户都能够拥有的,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类似于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身份设置。不同权限的用户拥有不同的管理权限,来处理平台资源分配等问题。
5)开发基于移动设备的客户端软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使得移动学习成为了可能,另外充分利用已充分发展的Web2.O技术,构建移动网络社区的思想也已产生。适时开发移动设备的客户端软件来方便使用随时随地的访问云端资源,并在使用过程中实现最大范围的交流和交互。
5 结论
作为整合教育资源的有力手段,云计算必然会在各类院校和教育网络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当然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在很多院校中在还处在研究和实施的初级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现方式,对现有资源、资源网站等如何进行规划、调整和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资源库建设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未来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新技术的进步只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发挥资源库在教学中的作用,云计算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一定会在现代化教学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聂丹,刘波,贾会迎.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1(4).
[2]安婷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浅析[J].科学咨询,2010(28).
[3]吴石川.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Ⅱ[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