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应收账款;融资
2007年11月20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简称中国信保)与苏宁电器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的签约仪式,苏宁电器由此成为中国信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合作单位。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为一种保险产品,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具有诸多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来看,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既可以化解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又可以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取得贸易融资,还可以为企业拓展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一、何谓国内贸易信用保险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简称内贸险)是与出口贸易信用保险(简称外贸险)相对压的一种保险产品。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是企业在国内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对于因买方破产或拖欠造成的坏账损失,由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条件承担经济赔偿的险种。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保障的是企业的压收账款安全,承保的风险主要是买家信用风险。
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化解应收账款风险的新“武器”
应收账款是信用销售的产物,企业的压收账款并不意味着都能在将来完全收回,有一部分可能会形成坏账,最终给企业带来损失。目前国内企业拖欠账款的现象比较普遍,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5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34164亿元,同比增长18.8%。应收账款的安全关系到企业正常经营收入能否得到保障,遇到行业系统风险或灾发的大额应收账款损失时,企业的经营成果就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企业为了防范应收账款风险,传统的财务管理做法主要有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在会计处理上计提坏账准备、完善应收账款清欠管理制度等。其实企业避免应收账款大量成为坏账的方去,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将坏账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有效降低应收账款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保险公司作为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主体,拥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和大批专业人士,能够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并为投保企业提供最有效的应收账款追收服务。保障企业应收账款回收安全是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基本功能,它可以弥补企业遇到买家破产或拖欠的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企业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不但能够化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还可以获取融资便利。国内多数企业主要以抵押、担保为条件进行融资,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对有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不能满足银行相对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西方发达国家一种流行的做法是采用“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债权融资模式。我国《物权法》规定,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可以用于抵押。但一般而言,由于应收账款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要将实现不确定的应收账款变成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就需要提升应收账款的等级。如果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应收账款的等级就变成了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这样就可以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品质。可以说,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在开辟银行贸易融资过程中起到了融资媒介的作用。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已开始操作“应收账款+信用保险”的融资模式。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已经与68家中外银行开展合作,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累计为企业提供贸易融资1902亿元。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也于2007年5月与中国银行签订了《国内信用保险贸易融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为客户提供保险、融资服务。
另外,如果投保企业原先在存货采购环节支付了大量货币资金,那么利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借助保险公司的信用审核,就可以提升存货供应商对投保企业的信任度,接受投保企业的信用采购方式,从而减少投保企业采购过程中的货币资金占用量,间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
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利润的新砝码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因担心交易中存在信用风险,往往只愿采用现金方式进行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固然带来了交易的安全,但同时带来的是较低的市场占有率,不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还有一个财务功能就是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1)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压收账款风险转移功能,有助于投保企业通过使用信用销售模式,开拓新买家,从而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如深圳某生产厂家一直对回款账期控制很严,一直不敢放手扩大销售规模,后来选择投保中国信保的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中国信保保证若买家最终不能支付货款,由中国信保支付90%至95%货款。有了中国信保的保障,该公司已经扩大了产品的销售,企业利润也得到了增加。(2)企业通过改变原来的现金结算方式为信用销售方式,也能有效增加对老客户的交易量,保持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3)企业可以通过为自己提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的庞大信息网络,方便地得到客户的资信情况,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等多方面对客户做出全方面评估,剔除信用不佳的客户,选择更多优质的新客户,达到拓展市场和提升销售业绩的目的。
五、全面推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的建议
由于缺乏政策上的保障,目前国内开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信保和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两家。早在2003年10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和科法斯集团就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已经宣布正式推出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服务,2007年5月,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又与中国银行签订了《国内信用保险贸易融资合作框架协议》。而中国信保经相关部门批准,从2005年开始试办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2006年正式开办这一业务,中国信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推出以来,发展迅速,累计实现承保金额数百亿元,业务开展的效果良好。
一、前言
随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颁布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对资本监管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粗放的资本发展模式,建立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强化资本管理,走资本节约型的经营发展之路。如何转变经济资本消耗过大的现状,推进信贷结构调整,节约经济资本,实现经济增加值最大化成为行领导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理论来看,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必须建立在对其稀缺的金融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配置的基础之上,并实现其效用与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为了使商业银行稀缺而昂贵的资本资源与风险更加匹配、充分发挥资本管理在转变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中的作用,必须推进业务创新,优化资产结构,加强资本结构管理,以形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系统动力,提高资本资源的利用效率,摆脱资本困境。
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积极引入风险资本管理理念,积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贸易融资以其风险低、周转快、节省经济资本、综合收益高、对中间业务贡献大的特点,日益受到境内外银行重视。国际同业方面,如花旗、德意志、汇丰、渣打等银行均将贸易融资业务作为他们资产业务的主体,贸易融资业务已逐渐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深入发展。国内同业方面,中行以其传统的优势,一直是贸易融资业务的主流银行。工行于2006年开始在珠三角及长三角区域开展贸易融资业务试点,提出要打造贸易融资第一大行的战略目标,并启动了贸易融资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替代工程,制定了完善的配套方法。而农行贸易融资业务与同业先进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存在认识不到位、客户基础薄弱、贸易融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国内贸易融资与本币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滞后和外汇业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二、外资银行及国内同业的先进做法
贸易融资业务在为商品的生产、购买与销售提供流动性管理及风险管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国内外先进行贸易融资业务已逐渐向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深入发展。
一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各行基本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贸易融资专业部门,其基本功能是从事商品和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由大量精通单证、各类商品贸易、各类商品价格、船运、保险和仓储的专业人员组成,以事业部制来管理,就具体业务与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联系和沟通。花旗、德意志、汇丰、渣打等银行早已是完成了全球分支机构的布局。中行是我国走出去最早的银行,目前也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境外分支机构。工行则是近几年加快海外扩张,计划在中东和欧洲主要城市设更多分行,目前在伦敦、卢森堡、法兰克福、迪拜、多哈、阿布扎比拥有分行。
二是专业化的操作流程。贸易融资着眼于贸易流程,从原材料生产到交付给贸易商或制造商,融资包括前和后贸易流动、存货及应收款项。以荷兰合作银行为例,他们会根据客户各种贸易方式制定最合适的融资方案。在短期融资流程中,要求客户提供购买合同、销售合同等文件以了解所融资的商品及在物流运输及保险方面的安排,从支付给供应商开始,到运输过程监控,再到偿还融资,对每个融资项目进行监控,并在整个融资过程中,明确以相关资产或单据作为偿还融资来源及对商品所在的位置如提单或库存等进行控制。在结构性商品融资流程中,向生产商和出口商提供中长期、特制的、跨境的履约性融资,包括预出口和预付款融资、结构性存货融资、应收帐款购买和加工易货贸易融资等。
三是专业化的服务方案。在贸易融资专业部门,根据商品种类,例如能源、金属、农产品等进行细分为分部门及小组,专业化分工非常强。银行还可通过为客户量身订做结构贸易融资产品服务方案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工行积极引导分支机构针对不同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等集群式客户,积极创新运用第三方增信、第三方保证、小企业联保、组合担保等多种措施,为当地小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2009年以来,该行共制定超过40份个性化融资方案,如广东湛江“霞山水产贷”等方案,为众多小企业群体客户解决了“求贷无门”的难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是专业化的贸易融资授信。贸易融资的授信理念与传统的强调企业主体信用及担保条件是否充分的授信理念有明显的区别。贸易融资强调贸易链的自偿性特点,关注的是贸易背景、上、下游企业、交易真实性、商品的价格波动、货权的掌握、单据的价值、应收账款的价值、国际结算方式的把握等。国内外先进银行贸易融资依托产品和机制创新,突破传统授信模式的局限,在开拓适应贸易融资风险特性的授信管理方法上有了突破,并设有专门的贸易融资评审中心,从组织结构方面保障了贸易融资授信的专业化。如工商在贸易融资业务中还放开了对借款人信用等级的限制,引入债项授信,通过把握交易质量为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核定相应的债项授信额度,并结合其授信项下授权审批制更有效地推动了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五是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贸易融资主要强调融资和整个供应链业务的流程控制和管理在银行根据企业情况设计贸易融资额度时,往往就附加了很多的条件,也就是说从贸易链设计的本身就加入了很多风险控制的措施,比如对开证银行的要求对特定买家的要求、对货物品质的要求、对第三方仓储的要求、对运输工具的要求、对应收账款合格性和如何转让银行的要求等等,银行的关注点在于过程的控制,在于单据流、货物流和资金流,在于对资金流向的控制,对应收款价值的把握,对货物货权的实时掌握,在于对货物价格波动的监督和控制等。
六是坚持不懈产品创新。在如今金融脱媒及融资渠道和手段日益多样化的大背景下,要给农行的发展寻找出路,就需要了解互联网发展、大数据效应、非金融企业对金融业的渗透及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并且研究这些趋势和现状对我行业务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另外还需要对我国经济圈、经济特区特殊的政策和金融试点改革,产业发展集群化,企业管理手段现代化、需求多样化,同业针对大环境所作的变革、产品研发和应对措施等进行分析。
七是充分发挥交叉营销。产品研发和客户营销的交叉效应需充分发挥。为维系和做深大客户,必须设计一套综合服务方案,提供集投融资、现金管理、套利避险等全方位的服务,深入到企业服务的各个环节,就需要不同条线和部门的通力合作,研发满足客户需求的组合型产品或新产品,才能以合作互赢的方式获得双方长期稳定的关系可实现从现有核心客户出发,围绕核心企业提供一对多的金融解决方案,实现中小型客户的批量营销;借助核心企业责任捆绑,对贸易全流程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实施封闭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贸易融资风险。
三、对农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启示
(一)提高对发展贸易融资业务重要性的认识
“十二五”我国将从国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重转型,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内外贸一体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必将为贸易融资业务提供极大的市场空间。农行应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贸易融资重要性的认识,调整经营策略和工作思路,密切关注外资银行及国内先进同业的动向,学习其先进的融资理念及融资产品,提高农行贸易融资业务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二)推进贸易融资中心建设
推进贸易融资中心建设,逐步建立贸易融资业务专业化产品研发、营销和风险管控机制,提升贸易融资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名单制的方式,直接对贸易融资重点客户实施本外币一体化营销,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本外币营销相互脱节的矛盾。贸易融资中心通过发起或参与客户贸易融资业务的授信、用信调查,主导客户贸易融资产品方案设计、实施,从机制上保证了客户营销和产品营销的融合,有利于综合营销的开展。实施贸易融资业务的专业化审查、审批和重点客户贸易融资业务的集中经营,细化和完善对单据流、货物流、资金流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加强对客户信用风险、产品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加大规模配置和考核计价等资源投入
一是借鉴工行的做法启动流动资金贷款向贸易融资转换的工程。工行2009年提出加快流动资金贷款改造进程,确保年末贸易融资占流动资金贷款比例不低于20%,加快贸易融资对传统流动资金贷款的替换。农行应确定流动资金贷款转化为贸易融资的具体计划,并争取与业务目标相匹配的本外币贸易融资信贷规模,在信贷规模计划中对贸易融资业务安排专项指标,专项指标不允许用于其他资产业务,通过规模配置引导流动资金贷款向贸易融资业务转化。
二是加大贸易融资考核引导。把贸易融资业务分别纳入一级分行综合绩效考核以及一级分行领导班子履职考核中。加大贸易融资业务专项计价力度,并根据收益水平和业务发展潜力体现差异化计价,细化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计价、本币和外币计价、低风险业务和授信业务计价,增加贸易融资客户计价项目,对贸易融资新增办理客户、授信且用信客户按户进行计价。
(四)推进贸易融资业务制度优化
充分调研,借鉴同业,推进制度优化。农行应对国际和国内贸易融资产品办理的准入条件、担保方式逐一与同业进行比对分析,解决企业授信理论值、准入门槛、担保条件的瓶颈障碍。进一步研究小企业信贷政策和贸易融资业务政策的整合,在授信、业务准入、流程等方面积极支持小企业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特别是要争取调整为核心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小企业的相关贸易融资信贷政策。
(五)积极推进贸易融资业务推广和创新
一是完善国内贸易融资基础产品。完善国内信用证的管理,包括调整国内信用证保证金收取标准、接受跨系统信用证办理融资业务、确定业务核算科目等;降低应收账款融资的客户准入条件、针对优质客户免除应收账款买方确认等;研发国内保理、订单融资和发票融资等。并进一步探索与订单、采购、加工、存货、销售、运输和收款各个流程融资需求相对应的基础产品。
二是研发贸易融资与结算产品、资金产品、风险管理工具相结合的复合型金融产品,进一步提升贸易融资业务的价值内核。继续研发和整合贸易融资新产品和境内外联动产品,加大与境外分行和外资银行的合作力度,实现资金、规模和领域的优势互补,缓解农行的外汇资金和信贷规模压力。
【关键词】大宗商品贸易融资 发展状况 制度安排 结构性贸易融资
一、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发展背景
贸易融资业务正成为国内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逐步替代流动资金贷款等一些传统金融产品(胡晔,2004)。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交易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短期所需资金也必然运用于供应链与交易链,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流动资金贷款被贸易融资取代将成为必然。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几乎80%的贸易均有融资需求,当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达3000亿美元,而全球14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约11万亿美元使用了贸易融资手段。
大宗商品贸易交易涉及金额较大、交易链较长、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基于当前大宗商品旺盛的交易需求及其自身的特点,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试图融合各种授信理念,根据企业或贸易的实际情况确立融资方案。银行根据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资产抵质押和现金流授信,并通过控制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和购销合同来保障融资的自偿性,依靠项目本身的还款来源、未来的现金流量和交易状况来保障其安全性。
二、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发展状况比较
近几年,我国虽陆续涌现了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及区域性地方金融机构,但由于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提供全面的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尤其是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融资服务(王新,2010)。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采取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来帮助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贸易融资模式、方法及手段方面均有先发优势。发达国家不但有丰富的融资工具,还成立了各类协助企业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如协助美国和日本的进出口银行,意大利的出口保险部等。
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虽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方式种类上差距不是很大,但在实际应用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仍停留在简单的存货质押和货权担保国内贸易融资,及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功能较为单一。大宗商品融资模式下的中长期项目融资更是极少涉足。而这些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虽能抵御正常市场风险,但对贸易融资体制欠成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中的、法律、制度风险却束手无策。
三、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制度安排比较
(一)重要性及战略认识存在差异
当前我国对开展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意识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将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国外大宗商品贸易融资起步较早,国外银行能够在做好自身定位的同时,根据企业整个购销链条设计融资方案,对企业贸易融资提供综合性全方位融资服务。
国内银行主要通过价格战争夺客户资源,未形成明确的价格策略,只凭借经验定价的方式,最终导致银行之间不计成本的无序竞争,严重破坏了风险管理标准,加剧了贸易融资的风险,同时也挫伤了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积极性。而发达国家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业已超越国内,而放眼于国际信贷市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政策性支持到位度存在差异
目前一些客观矛盾严重阻碍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发展,急需政策性支持弥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倾向于向大企业、垄断性企业提供融资,而对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更需要银行融资支持的中小型企业往往存在惜贷的情况,这直接导致融资对象过于集中。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调查表明,在整个商业银行客户当中,占比约0.5%的国有企业大户,得到的贷款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50%以上。而占比80.9%的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中小企业的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存在的矛盾,严重阻碍了银行贷款方式的有效利用。政府若没有相关政策性支持,这种局面很难得到改变。西方国家通过建立制度化财政弥补机制,主要依靠国家预算(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尝试建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政策性投资机构,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三)法律法规完善程度存在差异
从法律环境和规范管理的角度来看,法律法规的缺失也在阻碍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发展。大宗商品结构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质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界定。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国际贸易融资法规,这样就难以规范国内银行、客户及国外银行间的法律关系,由此可能产生业务风险。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在法律上没有相应规范;银行内部也没有建立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制约了我国的大宗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如信托收据业务操作中,我们现行信托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由此对银行权利造成一定影响,而这诸多问题在以英国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下均能较好解决。
(四)市场机制的运行存在差异
当前,国内仍缺乏完善的贸易融资担保体系及贸易融资的制度环境及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与之配套。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涉及的风险广泛,这不但需要银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还需要与相关部门高效协作。
1.融资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贸易融资产品仅是对国外一些方案的模仿,服务形式单一,商品融资业务的开展实质上并未脱离简单的“货押”,尚未从动产质押授信中分离出来。而外资银行则先行基于客户贸易需求,趋向于市场服务,重新设计融资工具组合,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如美洲银行提供包含最佳定价、融资渠道咨询、贷款处理服务及外汇融资、协调企业进入政府出口促进项目、国际交易方面的咨询等一系列一体化的服务。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融资
一、引言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于2008 年8月2日在第二届A P E C 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开幕式上说,由于受到企规模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白立忱说,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经济是否有活力,都与这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是指注册资金500 万元以内,总资产2000 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4000 万元以下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比大企业灵活主动,在融资的难度上却要大大高于大企业。
随着各银行新融资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贸易融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同时,面对今年信贷紧缩的新形势,各家商业都把发展的目标瞄准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样,如何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研究和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了贸易融资的种类和操作流程,通过结算环节的融资,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它不仅涉及到国内、国外两个贸易市场、涉及不同的法律规则及多方面复杂的环节,而且融合了与进出口环节紧密关联的银行和商业双重信用。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因素,因而面对更多的困难。
1、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在我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旦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为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资信状况、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以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为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技术支持,一旦出现进口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技术要求的情况,则会面临最终用户拒绝付款的问题,导致风险贷款。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其中盈利性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基本前提。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即不能发生亏损和短缺,这样,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欲的积极性不高。
2、银行体系原因。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外部政策原因。进出口商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贸易、外汇管制是否严格等因素对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贸易融资涉及到不同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外汇管制、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所以,忽略国家及政治风险,仍有可能造成风险贷款。[ hi138/Com]
三、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坚持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商品。
2)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
3)融资资金多元化。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西方国家出口融资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预算,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2、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政策的实行上要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中可预测性是关键。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要严厉惩罚,让讲信用的人可以得到收益,这样讲信用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因此,企业要苦练“内功”,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3 、要增加资金供给方和借贷方之间的相互沟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来源于银行,因此,要让银行更多地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还应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和银行审批贸易融资的条件、过程及审核的重点,不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情况,是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扩大中小企业的业务量的。相应地,银行也应根据目前外贸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与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贸易融资产品。
4、要改进我国贸易融资体制。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监管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民营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且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期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立法部门应该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尽快建立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企业则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5、培养相关人才。首先银行、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其次业务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6 、发展银行融资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国内信用证、政府采购封闭授信、票据衍生业务等也是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 []
参考文献:
1 、高正平. 中小企业融资实务[ M ]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6 .
2 、E d w a r d G H i n k e l m a n .InternationalPaymen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3 、张耀麟. 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 M ]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0 .
4、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f i n a n c e . s i n a . c o m . c n / c h a n j i n g / b /20080107/11194373907.shtml.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05-02
0 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 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 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 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 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 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 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 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 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 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4 结束语
有贸易就需要融资,要融资就一定有风险,随着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发展,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促进贸易发展的一种金融支持,既能有效提高银行和企业的业务量,提高盈利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银行和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积极探索,创新融资业务,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运作机制和预警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从而把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蕴洁,肖新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及防范[J].今日财富,2010,(2).
[2]程晓娟.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