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区网络建设

园区网络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区网络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区网络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检索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58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93- 02

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检索区,有些高校还称为电子阅览室。是一个无纸化的情报信息的服务部门,它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服务于读者,并且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校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资源检索区具有较高的读者利用率。随着读者年龄的不断变化,年轻读者对网络资源检索区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些需求不仅体现在对网络环境的要求,还体现在对阅览环境的要求。如何建立一个适合当代大学生读者的网络资源检索区,已经成为许多高校馆重视的问题,本文就网络资源检索区的环境及布置谈一下本人的一些看法及构想。

1 传统电子阅览室的弊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管理人员对图书馆合理利用空间的要求,传统的电子阅览室建设已经不被读者认可。传统电子阅览室一般采用类似于网吧的建设方案,只对每台用户机是否连入互联网进行管理,并没有把数字资源作为宣传的主要目的,所以读者不知道数字资源都有些什么,在多数读者心中电子阅览室更像是一个图书馆开的大网吧。这样的建设方法不仅局限了读者对数字资源的认知,而且更使得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变为空谈。电子阅览室布局不合理也是限制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的另一个瓶颈。读者们更需要隐秘的私人空间和可交流的讨论空间,以及随手可得的纸质资源。这些弊端阻碍了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发展,只有改变建设理念和建设思想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服务。

2 建设适应当代读者需要的网络资源检索区

2.1 改变服务理念

作为提供数字资源服务的最前端窗口,网络资源检索区要改变只满足读者上网要求的思想,不仅要为读者提供检索阅读功能还要提供优越的阅读环境。对电子资源的宣传不应该是等待读者使用,而应该向读者主动宣传。宣传上不仅依靠图书馆网站,还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送一些数字资源,使读者更加及时地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动态,使读者从服务中区别网吧和文献检索区的差别。在建设布局上要规避最大限度地摆放机器的思想,不要认为机器越多提供的服务就越好。宽松的阅读环境不仅可以使读者阅读心情愉快,还可以集中读者阅读的注意力。

2.2 采用先进的机房管理软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房管理软件也大大提高了服务功能的研发与设计。在选择管理软件时,可以选择服务功能较为强大的管理软件。这些软件不仅可以计费和管理机器,还可以为读者提供即时消息,并且可以与读者互动。当读者进入系统后,通过身份和所在单位信息,判断读者所学方向,对读者进行相关数字资源的推送。这些管理软件有较好的兼容性,不仅能同图书馆管集系统连接,而且还可和学校局域网连接。读者通过管理软件可以轻松地掌握学校的新闻动态和通知公告,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所学专业的相关论坛及学术报告研讨会,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贴近读者。

2.3 对网络资源检索区的个性化设计

2.3.1 改变空间布局

随着读者对阅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规划更加合理的电子资源阅读空间已是势在必行。空间布局不仅要更加个性化而且要更加贴近读者,为读者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本文提供一种方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域。本方法是按照读者阅读及使用习惯进行规划和布局。为满足读者隐秘阅读需求时,可以将较为封闭的单独微机座椅摆放在一起,使读者阅读时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增加阅读安全感。满足多读者探讨或者合作完成任务时,可以选择环绕或者是波浪式成排的微机桌椅摆放在一个区域,使读者更易于沟通和交流。区域之间要有较为明显的阻隔装饰,如绿色景观或者是半高玻璃隔断等等。

2.3.2 规划阅读空间颜色

有研究表明环境色彩是影响读者阅读心情的客观因素之一。色彩比较鲜艳的明度较高的颜色具有明,灰暗混浊的色彩具有忧郁感。选择适当的颜色装饰,可以使读者身心得到放松减缓读者阅读的疲劳感,色彩组合的对比强弱程度也影响读者的情绪及心理。在电子资源阅读区也可以按照功能区域划分选择不同的颜色,如比较安静的私人阅读半封闭空间,可以选择颜色比较明快的淡蓝或者是淡绿,使读者情绪保持清爽。在多人区及讨论区选择较为沉稳的色调,让读者保持较为稳定的情绪,减少兴奋度,更加适合讨论气氛的营造。

2.3.3 布置合理的绿色植物

利用绿色植物布置公共空间是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段,电子资源检索区作为微机较多的公共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比较大,所以在选择绿色植物时,应选择具有较高抗辐射性能的植物,如吊兰、仙人球、芦荟、绿萝、虎皮兰等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供观赏,比较高科目的植物还可以对区域划分起到阻隔作用,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2.3.4 服务相关设施的摆放

这里指的相关设施包括光盘,和网络检索及电脑知识相关的杂志等等。摆放这些相关设施,需要安放书架、光盘柜及报刊架。厚重的书架会给读者造成压抑感并且非常占用空间,所以应该尽量避免选择厚重高大的书架及柜子。摆放这些设施时也不要集中摆放尽量划区域摆放,光盘柜可以放置在靠墙或者是角落里,标明详细的目录,使读者一目了然。书柜和报刊架尽量离读者使用机器近一些,让读者伸手可得。

园区网络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固原市;有线电视;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109-02

1 建设目标

新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必须基于数字化、双向化、宽带化,满足下一代网络发展要求,具有迅速升级为宽带综合信息网(HFC网)的能力和技术基础,实现数字电视、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等广播电视业务及综合信息、数据等IP业务承载平台功能,能够满足多功能业务开展需要,完全承载未来多种新型增值业务。

2 设计思想

1)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分步实施,建设一个性能优异的、能够迅速升级承载多种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网络;

2)网络结构、传输技术、设备器材优选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成果;

3)建设一个性能优异的双向HFC网。

3 设计原则

3.1 标准性原则

遵循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基于本方案开发出来的技术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兼容性。

3.2 开放性原则

避免使用私有标准或协议,确保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互通,支持并能实现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

3.3 经济性原则

应该在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有线电视电缆网络资产的前提条件下有充分的技术实现可行性。从而最大限度保护既有投资、发挥存量资产的效益最大化,确保双向宽带接入网络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3.4 可扩展性原则

宽带接入的用户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是长期的、渐进的。需求设计必须保证先进性和可扩展性,能够符合主流技术发展的趋势,保证能够基于本方案的技术和系统可以随着业务需求扩展和技术进步进行平滑升级。

4 系统模式

1)基本传输功能

整个系统从传输功能上分为A、B两个平台,A平台传输广播电视节目,B平台传输交互式数据业务。首期工程进行A平台的建设,为下一步交互式数据业务的建设打好基础。

2)网络建设模式

(1)根据固原市城区总体规划建设,在新区中心地带建立分前端,新老前端采用自愈环形光缆传输结构,保证信号畅通和传输质量;

(2)以新区分前端传输机房为中心,干线传输采用光缆传输方式,用户分配系统采用同轴电缆分配方式。

3)要求系统要有较好的技术指标,较高的图象质量等级,系统带宽定格为1 000MHz,首期工程开通110MHz~550MHz数字电视信号频段,下行传输109套数字电视节目,其余频段预留为其它数据业务频段。

5 系统基本技术方案

1)系统带宽:整个系统采用1 000MHz带宽,频率范围为0MHz~1 000MHz;

2)频带划分: 111MHz~550MHz为下行数字电视频段;其余频段为数据业务、增值业务频段;

3)前端系统采用1 000MHz邻频传输技术、增补频道技术;

4)干线部分

(1)干线传输采用全星形结构,以分前端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在小区中心地域建立光交接箱,每个光交接箱敷设6芯光缆,1芯采用频分复用技术下行传输数字电视节目,1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传输数据业务,上行波长:1 310nm,下行波长:1 490nm;

(2)每个光交接箱接入8个光节点,光交接箱到每个光节点敷设4芯光缆,每个光节点不超过120户。

5)用户分配系统

(1)分配系统采用三级星形结构,光节点直接到户;

(2)信号接人点尽可能设在用户居住区中间位置,到各单元采用星形分配方式,从单元信号接入点到各用户采用集中分配方式。

6 网络结构

在总前端,数字电视广播平台、高清广播平台、互动电视平台(包括高标清时移、点播)、互动增值业务平台(游戏、电视支付、电子商务等广电新业态)、互联网接入平台等各种业务平成接入、集成、播出、分发。在总前端和分前端之间,构建IP城域骨干数据传输交换平台,完成总前端到分前端间各业务及通信的分发、接入、汇聚、交换、传输。

有线电视信号(包括数字电视、高清广播、VOD over CABLE(IPQAM)模式的下行点播信号)在分前端通过光发射机输出有线电视光信号,通过星型无源光分配网络接入小区光分路器,再经无源光分配后通过光缆延伸至光节点,光接收机输出有线电视射频电信号;互联网等数据信号以及VODover IP(IPTV)模式的点播信号通过IP城域网至分前端,在分前端接入EPON头端OLT设备,通过预留至光节点的光纤或通过波分复用技术与有线电视共用一根光纤至光节点处,连接EPON终端ONU设备。EOC 局端设备上联快速以太网口与ONU连接,射频接口与光接收机输出的有线电视射频电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混合,通过同轴电缆网接入用户家中。

7 系统技术指标分配

根据国标GY5063-1998《市、县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之规定,系统指标规定值C/N、C/CTB、C/CSO分别为43dB、54dB、54dB,系统设计值分别为44dB、55dB、55dB。具有一级光链路的系统指标分配按前端、光干线及分配系统所占比例进行分配。

8 工程实施步骤

第一期工程:以HFC网络为主导,建立分前端,完成光缆干线的敷设,一期工程预计2011年8月底完成。光缆干线改造步骤如下:

1)路由勘察、方案制定、投资预算,预计2011年6月底以前完成;

2)设备器材考察、选型、采购,预计2011年7月20日以前完成;

3)制定施工规范,建立分前端,光缆敷设工程展开,安装并开通;

4)工程验收。根据国标规定,对系统指标进行测试验算,各项指标均应符合行业规定。

第二期工程:用户分配系统的建设。光节点以下分配系统全部定位为全星型电缆分配网络,光节点直接带用户。

第三期工程:增加节目容量,系统升级,逐步向宽带综合信息网过度,建立健全HFC系统,开展数字电视新业务、互动点播和其它增值业务,实现回传功能,初具HFC网功能。

参考文献

园区网络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糖尿病 网络信息化 双向转诊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尚无法治愈,易并发多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WHO资料表明,1998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35亿,预计到2025年将猛增至3亿。我国的数据同样惊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9.7%,目前已达9420万例。为促进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进行,有必要探索新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糖尿病中心从2009年开始进行糖尿病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并应用于临床,现将糖尿病管理模式及其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糖尿病管理模式

建立长期技术协作型糖尿病管理团队――团队由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朝阳区第二医院专科医生、社区医生、护士和防保人员等共同组成。协和医院专家为技术指导并解决疑难和复杂糖尿病问题;朝阳区第二医院糖尿病专科医生负责方案的具体设计、方案实施、定期评估和对社区医生的过程督导;社区医生负责方案在社区的落实;护士和防保人员负责健康教育等工作;有计划的对团队所有成员进行培训,定期召开项目研讨会。初诊患者由医师接诊,明确诊断后,进行专科体检、填写慢病管理手册;复诊患者由专科护士接诊,进行体检后将体检和化验结果登记至慢病管理手册后转诊至专科医师就诊,诊疗结束后,将患者所有诊疗信息,包括体检、化验、用药情况输入电脑。

建立信息化糖尿病管理网络平台――通过软件技术专家与医疗专家合作共同开发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包括社区的患者疾病档案,医院的患者诊疗病历,糖尿病管理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在社区,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可输入患者健康档案,除有输入患者临床资料的功能外,还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定期评估,并为医疗人员提供数据检索与统计。另外,还有提醒功能,可以对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监督,提醒医师与患者取得联系。

建立电子信息化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流程――依据《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适合区域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流程和管理流程,施行2~4周一次的按月随访计划,监测血糖,每年定期进行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并确定社区、医院双方的职责,确定双向转诊流程规范,达到社区-医院一体化治疗和管理。社区血糖控制反复不达标的患者转诊至朝阳区二院,填写慢病管理手册,进行体检、化验,给予诊断、治疗方案,将患者所有诊疗信息输入电脑,病情平稳后回社区诊治;如在二院无法使患者血糖达标,可转至协和医院专家就诊,重新调整治疗方案,然后返回二院作进一步跟踪观察。

建设初发糖尿病患者全方位体验教育流程――拟从体验教育准备、实施及效果追踪三方面建立体验教育流程。由糖尿病专科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营养医师组成糖尿病教育小组,为患者进行每月一期的系列讲座。对糖尿病患者、家属采取分期参加糖尿病学习班,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使用、低血糖防治及自我监护等。培训过程中同时进行多点血糖监测,最后进行教育考核;通过建立追踪档案实施体验教育效果追踪。

结 果

和谐医患关系:在干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可减少在教育过程中的医患冲突。建立糖尿病管理数据库,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式管理,建立了医患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长期合作的治疗、教育模式,通过这种长期、连续、呈现为合作互动的教育过程,使医患关系融洽。

患者病情得到更好控制:通过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能及慢性并发症的情况,血糖高的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对将到随访日期的患者有提醒功能,如未及时就诊可电话提醒复诊;对坚持定期随访的患者,可半年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总结目前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给予患者及时鼓励,并提出下一步需要努力方向;对没有坚持随访的患者,电话了解失访原因,告知患者病情定期监测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继续坚持随访。

在糖尿病的控制方面,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及相对固定的患者群,可以使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延缓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这种模式吸引了其他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前来学习,为基层医院培养了专科医护人员,也响应国家关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防治管理模式的倡导。

讨 论

与一般管理相比,强化管理更有力于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和慢性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从而使与糖尿病相关的致残、致死率及医疗花费明显下降。然而,在美国,接受理想的病情管理和监测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我科从2009年开始对就诊糖尿病患者施行电子化管理,建立由专科医师、护士、营养师共同参与的集教育、诊疗、随访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服务模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及实行标准化诊疗、随访方式。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标准化信息管理是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手段:利用计算机建立糖尿病临床病案资料数据库,可以为每一位就诊患者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制定适合个人的教育和诊疗计划;另外提醒设置可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用中,既可解决糖尿病临床研究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的问题,又可实现快速的信息检索与交互功能,可对患者的诊疗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并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增加、删减、修改、查询和检索等操作。因而,标准化信息管理尿病是成功的。

园区网络建设范文第4篇

依托新IT技术与产品创新,新华三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在园区网络部署、运维和创新等方面实现了一次大的“转身”,带动用户的网络建设进入一条新的发展轨迹。

引领园区网大变革

园区网是最基础的网络形态之一,如大学校园网、企业内部网等。经过多年发展,园区网的规模与业务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移动终端、物联网等新的接入方式,对园区网络也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人适应网”的园区网应用方式,面对当前人员变化频繁、应用大量增加、移动接入复杂等情况,网络僵化、位置绑定、运维复杂等短板显现无疑。

对此,华三通信国内市场部副总裁毕首文指出,从传统的人驱动网络,转变为应用驱动网络,最终实现智能驱动网络,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轨迹。作为大互联Connect+落地的关键,新华三在新网络基础上,推出了应用驱动网络基础架构,来满足业务新常态带来的新需求,应用驱动园区网(ADCampus)解决方案就是其中针对园区网场景的具体实现。

相对于传统构建模式,新华三应用驱动园区(ADCampus)解决方案有着十分显著的变化。ADCampus解决方案创新地引入了VXLAN+SDN的技术,通过构建基于VXLAN的新一代柔性园区基础网络,配合软件定义的相关理念,颠覆传统园区网“人适应网”的现状,实现整个园区网范围内“网随人动”。

打造网络创新“驱动器”

在具体实现上,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由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设备组成,外部搭配园区网驱动器(Campus Director)。在具备统一配置文件、无差别网络接入、安全资源集中部署、基于应用网络切片等特性的柔性网络基础上,园区网驱动器将网络自动化上线、接入管理、用户组/策略管理、业务配置管理、网络运维等功能集成在一起,通过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提供给管理员,并支撑上层多种业务应用系统。

对于用户来说,应用驱动园区网解决方案可以让管理员告别复杂的代码工作,所有操作都通过园区网驱动器后台转化为网络设备的具体命令下发给设备执行,大大降低了园区网运维难度。

更重要的是,企业在不需要做任何网络配置调整、增加运维复杂度的基础上,让用户和终端可以在整个企业园区的任意角落移动,保持用户和终端始终处于既定的隔离网络、延续既定的网络策略,从而大大降低了园区运维的复杂度,满足移动化和物联网浪潮下对于园区网络新的诉求。

为此,新华三专门研发了相应的园区网驱动器DR2000。作为一款开创性的产品,DR2000可支持169个厂商设备,支持第三方APP的导入,Restful接口提供调度网络的能力,可帮助IT部门同时管理15000台网络设备和100万个用户及终端。借助这一设备,企业可以轻松跨入新IT“快车道”,部署快、运维简、创新易的应用驱动园区网也得以轻松实现。

园区网络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IPv4;IPv6;校园网升级;双栈;NAT-PT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IPv4协议在实际应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地址空间不足、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瓶颈。而IPv6协议的新特性,如巨大的地址空间、层次化的地址结构、支持端到端的安全、良好的移动性、更好的QoS支持等,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前景与完善的支持。部署IPv6网络已成为当前网络建设的热点。

2 校园网IPv6部署目标

在不影响现有网络应用与服务的前提下,为整个校园网80%以上的区域提供IPv6接入服务,重点区域、实验室全面覆盖,同时将重点资源基于IPv6进行迁移并建设开发有特色的IPv6资源。

3 IPv6校园网升级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原则

(1) 保证现有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投资;

(3) 网络设计要有前瞻性和扩展性,方便将来的网络升级;

(4) 方案要考虑周全,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接入环境;

(5) 确保IPv6主机与IPv4主机之间的顺利互通;

(6) 网络设计要求对网络管理员和普通用户而言都是简单和易于实现的;

(7) 考虑部署IPv6网络对现有网络用户认证和计费的影响。

3.2 升级技术方案

目前,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主要有双栈技术、隧道技术以及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技术三种。根据校园网设备实际采用双栈技术和ISATAP隧道等。对支持IPv6协议的三层设备采取双栈技术实现用户的IPv6接入,对部分接在不支持IPv6协议三层设备的用户则设置一台ISATAP隧道接入路由器,用户通过ISATAP隧道接入IPv6网络。

3.3 IPv6路由设计

良好的路由设计,是保证网络可靠、稳定运行的基础。校园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延续现有IPv4校园网所采用的路由策略,出口采用静态路由设置,园区网内采用动态路由协议OSPF。区别于现有IPv4网络使用的OSPFv2,IPv6网络使用的是升级后的OSPFv3。

尽管OSPFv2和OSPFv3协议运行在同一设备上,但是两套路由协议是互相独立运行的,区域的划分以及区域中设备的数量和拓扑等都可以相同或不同。但考虑到网络管理的便捷,方案采用与现有OSPFv2相同的拓扑规划和区域划分。

OSPFv3需要设置32位的Router ID标识连接的邻居路由器。OSPFv3与OSPFv2自动选择路由器上最大的IP地址或Lookback地址作为Router ID不同,它需要对Router ID进行设置,以防止Router ID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OSPFv3的区域划分与OSPFv2的区域划分一致。网络核心以及重要汇聚设备划分为area0,作为骨干区域使用,其他设备划分为其他area,并连接到area0,而且这些区域设置成stub区域,防止LSA的泛洪,降低区域中LSA的数量,节约设备性能。

3.4 应用迁移与安全

目前,许多应用都不支持IPv6,因此,应用的迁移也必须是分批进行的。WEB、FTP、DNS等应用是比较容易迁移到IPv6环境下的,可先针对这部分应用进行迁移,以期在短期内达到一定效果。应用系统,特别是基于客户端程序的应用系统,迁移比较麻烦一些。对不支持IPv6环境的应用程序可采取在IPv6环境下重新编译或重新编写支持IPv6的通信程序等方式解决。

适用于IPv6网络的安全工具主要包括:IPv6的ACL,用于IPv6的IPSec,防火墙技术以及认证授权等。利用这些技术并结合目前IPv4网络安全构建方法,可采取如下主要安全措施:

(1) 采用支持IPv6协议的硬件防火墙实施;

(2) 对网络设备的防护主要采取SSH协议替代telnet进行设备管理,并通过IPv6 ACL实现对网络设备管理的源IP控制,拒绝非法用户的登录;

(3) 接入层安全主要是防止ND攻击及非法用户接入的问题。

3.5 用户推广

为推广IPv6可建立IPv6宣传网站,IPv6的发展状况以及IPv6的使用基础知识等,让用户感觉到IPv6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在推广IPv6初期,对用户IPv6地址采取自动分配方式,免接入认证即可免费使用IPv6资源,即IPv4认证,IPv6不认证。待推广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强认证机制,采取对IPv6地址进行绑定等措施。

4 结语

方案实施后,校园网绝大部分区域已经实现了IPv6接入,日常在线日数已达2000以上。下一步,IPv6网络建设将从IPv6环境的硬件建设逐步向软件建设转移,扩大IPv6应用范围,引导校园网用户向IPv6网络积极过渡。

参考文献

[1]刘景,刘洋,等.基于IPv6环境下的校园网网络升级[J].长沙:中南大学学报,201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