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选修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费安排
二,表格
安徽省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的基本情况简表
专业教师及教辅人员简明表
专业建设带头人简明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专业教学周分配表
校(院)审议意见表
高等学校专业评议委员会评审意见表
一,关于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返回
为了满足滁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情况,拟在我校开办三年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毕业学生至少具备该两方面中的一方面的应用能力.
1.设置本专业的必要性
⑴从全国范围的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设置本专业是必要的
目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紧缺人才.根据今年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软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强劲,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近百万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大量的是从事基础性技术工作,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而并不全是高学历人才.例如,一般的程序设计人员,即所谓的程序员或软件蓝领,软件工人,未来五年这方面的需求量约25~30万人/年,国家教育部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专门推出了建立软件学院的计划以培养各种层次的软件专业人才.而就网络方面而言,从全国范围讲,电子政务, 根据滁州市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为了充分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我们对滁州市计划发展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局等政府部门及扬子集团,安康集团,全柴集团,天大集团等大企业进行了调查访问,同时也对数十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访问.调查表明,在未来的五年中,每年约有300多家中小企业拟开展 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国外的认证培训与考试.
进制我们还聘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杨寿保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在杨教授的指导下,在办学思路及教学科研方面,我校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备好了一支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⑶实验设备及图书准备情况
目前,我校信息中心有专门供学生上机实习用机房5个,微机310台.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有微机80台.
我校于1998年建成校园网,投入运行以来,对教学和科研发挥了重大作用.
另外我校物理系还建设有专门的电路技术实验室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
以上各方面的实验室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校图书馆现有计算机类图书近4万册,中外文计算机类期刊近百种.另外,我校还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其中计算机类电子读物近2万种.
⑷实习基地准备情况
我校与滁州市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本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目前联系的实习基地共有三个,分别是滁州市国税局,滁州市信息中心,滁州市电信局数据分局.
综上所述,我校已具备了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条件.
3.本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从计算机学科的基本要求出发,本着理论够用,实践加强的原则,特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认真总结了我校信息中心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多年的办学经验,同时结合国外先进的IT教学模式,将注重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本专业的
主要特色应该有以下几点:
⑴厚基础: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及适应能力,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如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厚实的数学与英语基础;
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学生在面向市场,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方面,我们将特别注意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适当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时间,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加大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与实验时间;
⑶紧跟学科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我们将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应用性实践性课程的内容,保证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技术,用得上的技术.
⑷"双师型"教师:本专业现有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丰富的应用开发经验,都有实际的应用项目开发经历,同时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这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也符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求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要求.
⑸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拟借鉴国外IT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方面做必要的改进,以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校已先后有4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国外的认证培训.
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本专业侧重培养计算机软件编程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返回
1.培养模式
(1)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2)修业年限:三年.
(3)学历层次:专科
(4)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业务要求: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最新应用技
术,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使得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至少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或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算法分析和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或者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③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④对计算机与网络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教学和软件开发能力.
⑹就业方向与范围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适合从事一般性的程序设计或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就业范围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以企业为主.本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参加"专升本"的考试,进一步的参加本科段的学习.
2.本专业主干课程
围绕上述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我们设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限选课程等几个方面,具体如表四所示,其中部分主干课程名称如下:
⑴高等数学
学时:168
⑵计算机导论
学时:90
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学时:108
⑷电路技术基础
学时:90
⑸数据结构
学时:108
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108
⑺操作系统
学时:72
⑻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时:72
⑼微机原理
学时:72
⑽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学时:90
⑾计算机网络
学时:90
⑿多媒体技术
学时:54
3.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课程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课.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在本部分的课程学习中,要使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使学生对计算机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对计算机网络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对计算机应用的其它方面也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部分,选修课.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计算机软件编程或者网络技术方面掌握一定的应用能力.本部分课程为两个系列的选修课,学生必选其中之一.本部分课程强调紧密联系技术发展与应用实际.
详细课程安排参见表四.
4.教学时间体系结构
在安排教学时间体系结构方面,充分考虑专科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适当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加大了实验教学的时间比例.
三,设置本专业的发展规划返回
1.专业的课程调整与发展计划
对本专业的课程调整我们拟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与教学规律,从实际需要出发,专业基础课程相对稳定,选修课程根据学科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
按此原则,专业基础课程的调整周期相对较长一些,拟三至四年一次.选修课程,将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课程,紧密联系市场需求,每两年时间调整一次选修课程,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在选修课程方面,拟开设两个方向(系列)的选修课程.一个方向是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另一个方向是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向省级重点专业努力,争取将其中的二至三门课程申报为省级重点课程,五至八门课程申报为校级重点课程.未来我校升本后,争取开设本科的相应专业.
2.教师的配备与培训计划
我校一向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办好本专业,并保证本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势头,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加大本校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为本校年青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与锻炼机
会等.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有关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见附表.为了保证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拟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拟订今后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充实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引进时特别注重本专业教师人员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注意学历梯度,职称梯度和年龄梯度.学校已制订了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与措施.
(3)聘请校外专家为兼职教授.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拟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担任我校的兼职教授.担任或指导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对我校教师进行指导,以便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拟与省内的其它高校合作开展横向的科研项目,以便拓宽本专业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实验条件的配备与建设计划
我校现已基本具备了开设本专业所需的实验条件.信息中心现有微机310台及多媒体教室8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现有微机80台.物理系有电路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我校1998年建成校园网.我们将从校内资源共享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发挥其效益.
同时,为了进一步地做好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学校计划投资如下:
2003/2004学年度投入40万元,新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2004/2005学年度再投入30万元,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
四,本专业所需经费安排计划返回
为了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确保其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和本专业的健康发展,在近三年内计划投入110万元资金用于本专业的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40万元;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30万元;
图书资料:40万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在全球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1],因此社会对高素质计算机网络人才也提出了大量需求。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具备较强网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普遍和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方法,有效保证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网络方面的专业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
1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笔者调研,如果不考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本科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以讲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为主,实验内容也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则注重学生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网络课程虽为大专层次教学,但综合了其他院校网络教学的优点,在一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既打牢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熟悉因特网的各种协议;掌握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技能;熟练掌握各种网络服务器的架设和交换设备的配置;掌握套接字编程及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熟练掌握网络维护、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能;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
我校直接面向公安边防部队培养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边防信息技术岗位,同时也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重点突出计算机网络原理,还要根据边防网络应用情况,增加无线网络(包含无线局域网、蜂窝通信网、卫星网、短波组网、超短波组网、集群网、无线图传等),多媒体通信网络(重点掌握VOIP、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网络安全(重点掌握数字信封、数字证书、PKI基础设施、防火墙、网络攻防等),网络管理(掌握网络测试、网络优化、设备维护、故障排除等)以及网络规划设计等内容。
为了改革课程教学,我们参考了大量网络教材,最后选中了陈鸣教授翻译的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选择这本教材主要基于以下四点原因:一是理论体系完整,其体系结构基本符合课程教学的内容要求;二是原理讲解透彻,大量采用了类比、幽默和实际的例子来讲解复杂的网络原理;三是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法,突出了网络应用和因特网协议的教学,符合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四是内容编排科学、环环相扣,将各部分网络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试用了两年《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教材更有针对性,更加贴合边防网络实际,我们在借鉴这本网络教材创新思想的基础上,编写了《边防网络原理与应用》教材。此外,为了配合理论教学,我们还编写了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的选择和顺序与理论教材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3师资力量培养
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为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我们制定计划,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到边防部队调研,了解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积极与上级机关沟通,组织教师参加边防部队的信息技术培训,以了解部队采用的最新设备和技术;定期派遣教师到地方IT培训机构学习,以了解他们的课程设置,学习他们的培训技巧和方法,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我们还经常邀请边防部队主管信息技术的机关领导或业务骨干到学院讲课,给学生介绍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等。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习动力,又使任课教师明晰了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我们还邀请IT公司的业务主管讲解最新的网络设备及其性能,使教师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
为了推动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还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学院教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课程教学,主讲网络的教师们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在学院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教学指挥中心建设、网络实验室设计建设等工程中,学院也号召和带领主讲教师全程参与,大大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4实验环境建设
在前期缺乏网络专门实验室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探索,我们将虚拟实验平台引入到教学中,解决了在普通计算机机房中部分网络实验不好做、做不了的难题。主要做法如下:
1) 在普通计算机上安装VMware虚拟机和Ethereal软件。这样就可以把一台计算机虚拟成多台逻辑相联的计算机,实际每台计算机自身就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学生既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网络实验,又可以与机房中的其他计算机联通进行实验,每台计算机还具备网络协议分析功能,因此实验环境大大改善。
2) 安装网络设备仿真软件。通过使用Boson、DynamipsSee和Packet Tracer等网络设备仿真软件,就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各种类型的网络交换设备操作,还可以开展VLAN配置、三层交换机实验、路由协议配置、防火墙设置和复杂组网等重要网络实验。通过精心设计,目前大多数网络实验都可以在虚拟实验平台上实现。我们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上安装这些实验环境,以便在课下进行更多的训练[2]。
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提高了网络实验课的质量。但由于处于虚拟仿真环境中,网络实验的拓扑图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对于那些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实作进入情况较慢,实验效果打了折扣。2010年,我院建立了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学生可以全面、直观地观察到整个网络并可以实际操作所有设备。目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专用实验室也安装了虚拟实验平台,主要用于学生的平时训练,最大程度地发挥专用实验室的优势,提高实验效率和质量。
5教学实施
根据教学大纲,我校大专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为50课时,实际操作为30课时。在课时量少、教学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实施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5.1改进教学方法
在授课方法上,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变。教师们大量采用启发式、联想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为了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教师经常联系生活事例讲解复杂和抽象的网络原理。比如,将路由器的工作过程比喻成收费站的处理,讲解了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区别;将TCP传输比喻成一本书分成一页页纸,再包上信封进行传输,到达对方后,用一个记账本(类似于窗口概念)登记失序信件,待到顺序页到达后,才能按照正确顺序向使用者交付。
在授课思路上,我们注重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国内不少教师是按照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的顺序讲解网络课程的。而笔者认为,TCP/IP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此为框架分层次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在教学顺序上,按照自顶向下的思路,从与用户交互最广、学生体验最多的应用层讲起,比如Web网页浏览等。这样,学习网络复杂协议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应用到原理,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探索历程。除了教学内容是从应用层到物理层外,教师对整个课程和每一章节的内容均按照先总后分、先轮廓后细节的原则讲解,这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安排方面,我们将实作课与理论课交叉设置。理论讲到哪儿,实验就做到哪儿,这样可以保持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进度一致,使教与学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5.2合理设置选修课
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新方法,但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很难真正解决。为了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把课堂上难以解决的、对学生又非常重要的内容放在选修课中教学。选修课的设置与时间安排要与本专业其他课程通盘考虑,做到选修课与专业主课的最佳配合。近年来,我们陆续开设了Linux操作系统与服务器的配置、网络数据库的操作与配置、网络交换设备的高级操作、.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络攻防等选修课程,有效配合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
5.3建立教学互动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我们建立了网络课程教学互动平台。互动平台上既有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还有每次课程的教学重点、课后作业以及下次课的预习内容等。对于每一阶段的教学,网络平台上都有相应的课程练习和自我测试题目,并且能够自动给出评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平台上还有课程学习的高阶要求及相应的指导材料。此外,学生还可实现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资料共享、网上答疑等功能。教学互动平台解决了军校学生因岗哨勤务缺席课程的补课问题,为他们的自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也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网上指导。
5.4重视实作教学环节
网络实作课质量直接决定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每次实作课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详细了解实作课内容、程序和实验难点,清楚每次实验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实作课上,要求指导教师脱离PPT演示稿,能够在记事本软件上边讲边写,能够结合设备仪器现场写代码,敲命令,手把手带领学生一步步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写出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实验报告、实作课表现及实作考试成绩记入实作课总成绩,在课程期末总成绩中占有30%的比重。
5.5注重教学反馈环节
教学改革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做好课程教学的跟踪与反馈是保证教学改革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每学期坚持开好3次教学座谈会。在课程开始前、学期中段、课程结束后,分别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效果,听取学生对任课教师和课程教学的意见建议等。平时,主要发挥课代表的桥梁作用,每次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提供给教师。此外,任课教师还要负责管理网络互动平台,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是学生毕业后,坚持长期跟踪反馈,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能否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其中,尤其要虚心听取毕业学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和意见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6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课程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坚持教学改革,既增强了学生的第一任职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又打牢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当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个贯穿教学周期全过程的课题,需要网络教学工作者不断认真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志祥,秦锋,郑啸,等.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5):70.
[2] 冯永利.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8):5003.
Training Qualified Network Talents by Reforming Computer Network
FENG Yong-li ,WEN Yu-c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Department, Public Security Marine Police Academy, Ningbo 315801, China)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2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Li Man
(Shanghai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Shanghai20141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curriculum,combined with computer science vocational curriculum content exists in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of optimization,convergence issu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Vocational;Curriculum;Convergence
一、前言
2010年年初,教育部提出中高职升学的指导意见,将有助于中高职对接的建立。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许多有益经验。高职课程不该是本科学科式教育“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简单压缩。那么,在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中有一部分重叠,两者如何衔接?高职院校如何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这一系列问题促使我们去探索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中职与高职区别主要在于:(1)培养目标不同:中职旨在培养实用性中级技术人才;高职以培养实用性与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2)高职的生源多样性:普高生源专业基础薄弱,但文化基础扎实;中职生源文化基础需要强化,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知识。(3)管理脱节:中、高职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互不了解,互不交往,缺乏合作与交流。
二、现状
通过对上海市职教集团计算机专委会下属中专校相关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研,对本校计算机相关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对主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中、高职教学中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分析。这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比较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设置。
表1: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分制教学指导方案
表2: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
表1
课程
分类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
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1 2 3 4 5 6
18 18 17 16 18 20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专 语文 6 108 3 3
数学 6 108 3 3
英语 6 108 3 3
信息技术基础 6 108 6
职业生涯规划(选) 2 36 2
德育 10 174 2 2 2 2 2
体育 15 261 3 3 3 3 3
业核心课 网页设计与制作 6 108 6
局域网组建 6 102 6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4 68 4
网络管理 6 96 6
数据库管理 6 96 6
网络工程施工 4 64 4
动态网页技术应用 4 72 4
网站系统维护 6 108 6
网络产品销售与服务 4 72 4
综合实训 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员(五级) 1 30 1周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四级) 3 60 2周
岗位实习 34 600 20周
限定选修课 其他课程 30 543 8 8 9 3 3
任意选修课 二选一 1 语文 18 102 2 2 2
数学 102 2 2 2
英语 102 2 2 2
2 其他课程 18 306 6 6 6
其他课程 6 108 2 2 2
合 计 189 3336 30 30 30 30 30 30
表2
课程
分类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各学期周数、学分分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6 16 16 16 16 16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通识教育课程 理论 4 2 2 毕业(顶岗)实习
思想道德修养 3 3
数学应用(1) 4 4
实用英语(1~4) 12 4 4 2 2
体育(1~2) 4 2 2
计算机信息基础 4 4
军事理论 2 2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 2 1 1
形势与政策 1 0.25 0.25 0.25 0.25
心理健康教育 1 0.5 0.5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社会调查) 2 1 1
数学应用(2) 2 2
体育(3) 2 2
应用文写作 2 2
职业教育课程 计算机系统配置 4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4 4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 6 6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管理与应用(考查) 6 6
网络设备管理与应用 8 8
LINUX操作系统 4 4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 6 6
网络安全管理(考查) 4 4
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考查) 2 2
C语言基础 4 4
C#编程技术(考查) 6 6
网页设计 4 4
职业拓展课程 平面图像处理(PS)(考查) 4 4
AutoCAD应用(考查) 4 4
计算机专业英语(考查) 2 2
Java语言 3 3
新技术讲座(考查) 1 1
校外专家讲座(考查) 1 0.25 0.25 0.25 0.25
Flash应用 2 2
数据结构(考查) 3 3
综合能力训练 2 2
统计 学期学分数 29 24.5 25.5 24.75 12.25 24
毕业学分 140
仅就中职的专业核心课与高职的职业教育课程做简单对比,可以看到两者有4-5门课程或课程内容上有所覆盖,一方面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合理建立中高职的衔接,可以利用在校的有效时间提升一部分有专业基础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经验
国外课程衔接的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要是“双元制”课程模式,融合了职业性方案的规范性与模块式课程灵活性的特点。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且呈阶梯式上升。专业课程由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计算构成。课程的特点是面向一个职业群,以宽厚的基础、宽广的知识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法国规定高职院校不设入学考试,凡是有普通高中、技术高中、职业高中等毕业会考文凭的均享有接受上高职院校的入学资格。其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做法是,将中职按行业、职业分为17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口其中某一类,以该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设置上的衔接。
美国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育体制,兵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四、课程衔接的建议
目前,高职课程的设置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岗位需求为驱动”,在教学中提倡项目化,推行校企合作,力求让学生的在校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更好地接轨。
与众多中职院校教师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推行中高职的衔接势在必行,升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益,同时对于中职的招生也是一种促进。以下是对于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1)从校实际出发,制定两套分别适合高中生源和中职校生源的课程计划,进行分别教学,减少或者避免课程重复或脱节。此举为了让不同生源的学生达到平衡,例如,普通高中生源应减少文化基础课程,增加专业基础课程;中职生源减少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文化基础课程,以此来弥补各自的不足。(2)可以考虑学分互认,学时承认制度,对于中职生源学生,其中职阶段的学分可以按比例转换到高职阶段教育中。(3)如果没有专门为两种生源分别设置的课程计划的话,可以考虑参照德国的“双元制”课程模式,以模块形式设置统一的课程计划,这样学生在选课的时候余地大一些,主张“宽基础,宽技能”。
参考文献:
[1]高原,曹晔等.中,高职课程如何有效衔接[J].职教通讯,2002,8:18-19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索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均应“改版”。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合理科学地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的做法,这是计算机课程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通过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主动去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使单向传授、被动低效转变为双向互动、主动高效的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的是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持续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具有真正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生成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三种课堂,三种现象”的问题:第一,理论课。“教师讲——学生听——做练习”,学生上课的热情很低。第二,上机课。学生像一台“录音机”,把老师讲的东西照抄照搬,在操作了几分钟后就没有兴趣,开始玩游戏,自学能力差。第三,从教室到电脑室的先理论后上机课。在教室讲解理论,然后到电脑室上机实践,导致的结果是连在教室听课最认真的学生,到了电脑室都忘记操作步骤,很多时候又得去重新讲解。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少;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中职生中绝大多数的自学能力很差,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才具备自学能力。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太多,太细,而留给学生思考和动手的时间太少,结果学生便养成了不思考、不动手的习惯,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高,成绩也不理想。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计算机网络:以熟练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为主.掌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2.平面图像处理:以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来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技术员。
3.办公自动化:以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员。
4.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网站制作员。
5.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员。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网页制作专业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网页制作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网页制作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WindowsXP应用基础教程、中英文打字、五笔字型录入的强化训练,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字以上。
第二学期,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静态网页,并对办公软件Office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加强提高,使其在做静态网页时,用更多的软件来美化网页。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学习基本的VBScript语言来制作动态网页,并开设VB程序设计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学习编程的能力。
第四学期.在这个在校学习的最后~个学期里,主要是加强学生制作动态网页的能力,也就是深入学习VBScript语言。在最后用4个周的时间,学生分小组在机房制作一个完整的、专业化的网站,最终上交的这个网站就是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最后一学年学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
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Qbasic语言程序设计》、《组成原理》、《磁盘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如果这门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技能为主,平时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理论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加实践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20%.平时技能总评和技能考核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20%。
2.采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下只要学生修完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学生在三年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修够学分,也可以在外工作期间回校补修,只有修够学分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到毕业证。在弹性学制下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必须要学习的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而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自己学习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制度充分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的教学方针。
3.采用多渠道的学分来源。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来获得学分。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得到学分。比如说:获得“优生优干”、在全国、全区比赛中获得名次等等,这些都可以获得学分奖励。这样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能够使同学们有一种争优、创优的良好学风。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也只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的市场,认识了学生,我们才会给自己找到一条成功之路.才能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也真正的热起来。
参考文献
[1]胡铮.《网络与信息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尚小航.郭正昊,《网络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3]赵慧、蔡希尧,“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综述”,《计算机科学》,1999
关键词: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346-01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当前,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我们的学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个性发展,要让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网络工程:以熟练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为主.掌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师。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等为主修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网站制作员。
3、数字媒体: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软件设计师。
4. 软件工程:以熟悉软件开发为主的软件工程师。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整个大学期间以专业课为主,在第一学年,主要是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三学年为主修课程的学习,第四学年为他们具体项目实习,教学内容紧跟社会需要,这样我们的学生一毕业就很抢手。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长期以来,计算机专业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计算机系学生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地将压缩《汇编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多开设应用软件方面的课程,比如《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教学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三本院校生在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没法跟一本二本学生比,考核方法也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以考技能为主,平时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如果是理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理论为主,平时占60%,期末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加实践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占50%。期末50%,促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真正掌握到知识,而不是死盯期末考试。
2、采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下只要学生修完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四年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修够学分,也可以工作期间回校补修,只有修够学分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到毕业证。。
3、采用多渠道的学分来源。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来获得学分。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得到学分。比如说:通过全校全市的各种竞赛获得名次换算成学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独立院校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才能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也真正的热起来。
参考文献:
[1] 张忠海,陈伟珍.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因素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3(05)
[2] 赵 雪.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