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贸易企业的特点

贸易企业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贸易企业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贸易企业的特点

贸易企业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2年,国际贸易总额达到进出口总值38667.6亿美元,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和进口第二的世界贸易大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数量和国际结算量与日俱增,为银行业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外资银行纷纷聚焦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拓中国贸易融资市场。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将近500万户,而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是由中小型企业创造的。然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额却只占中国外贸企业所有使用各种融资的20%,其中又以大型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少。主要是商业银行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为了规避风险,通常把实力强的国有大中型外贸企业作为主要客户,从而造成国际贸易融资分配上,中小外贸企业的额度只占很小一部分。由此可见,我国贸易融资业务市场潜力巨大,开展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必将成为今后商业银行加快拓展的新领域。

二、当前商业银行开展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品种较少,并以传统方式居多

商业银行由于缺少对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深入研究,使得相应制度不够完善,只有部分银行制定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办法。从国际贸易融资品种上,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十分有限,仍以传统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难以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贸易融资方式基本上是简单的形式,如:贸易贷款、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等。虽然这些业务风险较低,但品种少,功能单一,而国际保理、福费廷、结构性贸易融资等新型的贸易融资方式应用较少,且发展缓慢,很难满足那些积极参与国际化的中小企业的需要,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审批时间长

商业银行一般将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按照贷款业务程序进行审批,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更是如此。银行为了减少融资风险,强调在审批项目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公司授信的要求外,对于一笔简单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不论其融资金额大小、风险高低,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查,层层把关,无形中抬高了国际贸易融资的门槛,而忽略了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缺乏一套切合其特点的快速、高效的审批方法。由于贸易融资业务要求时间短,如一笔出口即期信用证业务,收汇时间一般为1个月内,如果将贸易融资业务按普通贷款审批方式处理,经常导致审批时间比贸易融资期限还长。

3.银行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信用歧视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按传统贷款业务审核,标准过严,除了要把握企业的贸易行为、控制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和物流,还要求企业提供第二还款来源。例如,打包贷款,除了要求企业有资信等级较高的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正本,还需要确认有效的担保(保证或抵押),甚至是要求存入百分之百的融资保证金。由于社会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可供抵押担保的资产有限,周转资金短缺等自身缺陷,企业无法达到银行所要求的过高的融资条件。银行信贷人员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十分谨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4.商业银行缺少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多且质量实力参差不齐,信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未能实现互联共享,缺乏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更缺乏一套适合中小外贸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在无法充分了解贷款企业真实情况下,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形成主观上排斥,客观上压缩授信额度,实行更为严格的贷款条件和执行利率。

5.商业银行缺少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激励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由于在人员、技术及规模等方面不具备优势,长期以来,未把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额和客户营销户数计入绩效考核,客观上也影响了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积极性。由于银行对贸易融资缺乏应有的重视,贸易融资营销人员只知道融资业务的皮毛,对现有融资产品的审批流程、规章制度、产品特色、业务优势等知之甚少,贸易融资的推广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6.缺乏专业素质人才

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内、外两个市场,贸易融资业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性,需要精通法律、国际贸易、金融、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商业银行国际业务规模不大的现实状况下,很难在所有的分支机构同时配齐精通贸易融资业务所需要的人才。在日常操作中,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的营销、成本、收益和风险的控制取决于从业人员个人能力的高低,营销人员对金融工具、贸易手段、结算方式的不了解也加大了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目前,我国银行业缺少贸易融资方面专业人才的现象严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限制了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三、拓展商业银行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

1.改进授信理念,创新审批方式

商业银行应改进授信理念,利用自偿性的特点,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切入点,主要考察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及其上下游交易对手的资信状况,以单笔或循环授信的方式,发放国际贸易融资。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采取封闭运作,可以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身资信实力以及担保条件的限制,通过具备真实交易背景的单笔业务来获得融资,在贸易的反复流转中不断获得循环资金支持。同时银行应根据中小外贸企业贸易融资的特点简化审批程序,以高效快速的审批满足企业的需要。商业银行应扩大国际贸易融资的授信对象,增加业务机会,拓展业务市场,促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完善风险控制手段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特点,商业银行为控制操作风险,确保国际贸易融资还款资金安全,须对融资实行封闭管理,密切跟踪企业销售货款回笼或贸易所带来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以此作为直接还款来源。每笔真实的业务发生后收回的资金,应及时归还融资,以控制风险。贸易融资由于涉及资产业务,不仅存在风险,而且依结算方式的不同,风险的高低也有区别。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除存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还有单据风险、运输风险及欺诈及政治风险等。商业银行为有效防范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应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和贸易融资贷款自偿性管理,严控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实现有效控制风险。

3.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应该有别于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级标准。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制订专门的信用评级制度,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客户正常贸易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还款的第一来源,而客户的自身盈利能力是第二来源。银行应该为客户建立业务往来档案,根据客户的业务能力、交易对手资源及客户履约的信用记录评定其信用等级,以作为贸易融资的依据。

4.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纳入银行绩效考核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应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统一纳入中小企业贷款考核体系。建立产品营销的激励机制,将营销任务纳入分支机构的行长绩效和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员工做好国际贸易融资营销工作的积极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比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能创造更多的综合收益,让员工充分了解产品给企业和客户经理带来的效益,找到营销的着力点。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实践中,激发员工自觉学习和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融资专业知识技能,树立主动营销理念,促进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

5.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专业团队。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实质上是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竞争。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机制,应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专业团队,熟练掌握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技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各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满足中小外贸企业客户 的融资需求,全面提升员工业务素质,以适应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型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向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种类单一,相关的配套设施比较落后,与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应用和推广。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灵活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转变观念,积极主动的调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客户结构,开发适合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当放宽融资条件,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发展方式,最大限度挖掘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盈利。

贸易企业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一)内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就业岗位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向型经济特点充分,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较高,因此,客观上沿海地区外向型生产和经营企业数量众多,且规模经营企业众多,同时,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也居于我国前列,这些区域经济的特点都为外向型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了现实的活跃的就业市场,反观内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情况与之有较大区别。以四川省经济特点为例:2011年广东省出口占比全国出口比重近30%,江苏省出口占比全国为近18%,上海出口占比全国近13%,而四川省出口占比全国仅为近3%。到2011年四川对外贸易依存度不到15个百分点,出口贸易依存度仍不到10个百分点。而对于全国,1997年至2011年对外贸易依存度最低都不低于30个百分点,而出口贸易依存度最低也不低于1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年来,四川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贸易依存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发改委最新的“中国对外开放指数研究报告”中四川对外开放度在全国排名第21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就更大,甚至还低于重庆和陕西,这表明四川省GDP的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比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四川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体,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并非“外向型”,而是内向型经济体。也就是说,四川的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都指出区域的企业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以服务内向型企业为主。这样的区域经济特点客观上使得定位于外贸一线岗位的高职外向型专业的就业市场天然并不广阔,这是内地国际商务一类的专业乃至此类专业群毕业生就业岗位对口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生源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对外向型专业培养用人单位合格人才带来很大难度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是高考成绩分类档次中的一专和二专,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尤以外语成绩普遍较差为典型特点,再加上学生在中小学生涯里有相当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致学和自学精神,这给外向型专业培养合格人才带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如何针对实际用人单位培养合格人才,如何做好专业的生源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定位,变得异常关键。

(三)专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的可替代性强

与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有关的专业有“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这些专业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定位有较多的重叠,虽说高职院校这些年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由于商科外向型专业的实际工作对岗位人员的综合知识综合素质尤其是贸易思维的要求较高,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最近几年本科院校也在改进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再加上本科生源的综合素质普遍优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当就业市场低迷时,这些种种因素造成针对外向型岗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中普遍选择本科以上学历,对高职院校的类似专业的可替代性是非常大的,这是高职院校外向型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较低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二、提高内地外向型专业就业对口率的措施

(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特点,调整就业定位思路,增设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类型企业为新定位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具有直接的意义。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大,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对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己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说,必须研究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必须以本地区的现实经济为依托,做好产业发展的研判和预测将成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定位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不可能改变区域经济的特点,所以除了影响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以外别无它法。针对内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行特点偏重于内向型经济体市场发展为主,利用区域内人力成本优势和人才素质的特点,内地区域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并作为区域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如“四川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体现出以发展现代生产业为主的主基调,以建设区域物流金融商贸中心为主要目标,以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为其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国际商务群中的专业,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定位中除去目前确定的服务与对外贸易型生产和经营型企业以外,增设涉及国际商务活动的服务外包服务贸易类型企业为新定位方向,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这样的服务外包企业中可以考虑尤以呼叫中心,远程物流管理外包,远程单证处理外包,商务外包等类型企业为主,因为这样类型的服务外包企业大多从事跨境服务外包,需要岗位人员具备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这样的岗位需要大量的一线服务人员,其工作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与高职高专相匹配。笔者在另一个四川省商务厅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国际服务外包”教学研究”在针对成都高新区服务外包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从事物流外包、呼叫中心、贸易采购外包和单证制作外包的企业主动要求高职专业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对以往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的表现表示满意。

(二)专业定位与人才就业定位应以区域内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尤以生产型外贸企业为主

以四川省外经贸企业主体情况为例。据四川省商务厅官网统计数据:2005年四川省出口经营主体出口总额占比情况为:国有企业出口额占比49.3%,外资企业出口额占比为14.5%,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为36.2%;到2011年,国有企业占比为16.8%,外资企业占比为41.6%,民营企业占比为41.5%。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四川省对外贸易主体正发生改变,目前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已成为四川省出口贸易主体。针对这样的区域外经贸发展态势四川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就业定位应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

(三)专业定位岗位应具体化和层次化,避免抽象化

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就业定位岗位为例,过去的定位较为泛泛而论,通常定位描述为外向型企业一线服务管理人员,这样的定位虽涵盖了所有外贸生产和经营岗位,造成定位都沾边,但定位模糊化抽象化,其结果可能导致在课程设置教学的针对性上差强人意。笔者认为,应当就定位岗位具体化和层次化。应在对区域内行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充分调研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该专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结合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岗位的技能素质要求,对定位岗位具体化和层次化。例如,在外向型企业中,生产型企业对一线订单跟踪和衔接协调内外业务部门的岗位即外贸跟单员岗位普遍有人员需要,跟单员岗位要求国际贸易知识够用,熟悉外贸服务环节流程,同时又能在一线留得住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其专业技能要求和人才素质要求与高职高专吻合,也就成为高职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定位首选。笔者认为,该专业就业岗位应针对跟单员、单证员、货运员、报检员、报关员和商务助理文秘,这样的就业岗位定位与一线生产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重要程度基本相适应。

(四)应增加短期与中期培训定位,生源的来源渠道应多样化

在实践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很多企业在外贸岗位人员欠缺或技能欠缺时,大多首选在本企业内部选择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不是直接对外进行人才招聘,进行短期或中期外贸知识技能培训,这样的用人策略对企业而言是人才流动成本最小的一种选择,也是人才信任度最高的一种选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外贸人才的短期中期培训市场活跃。例如,据四川省商务厅官网培训中心信息报道:四川省商务厅人才培训交流中心每年都会针对而针对区域发展中企业发展和人才岗位转换的需要举办短期外贸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迄今为止,已举办近40期,每期50~60人。据此可以看出,对进出口贸易人才技能和知识的更新是区域外经贸经济发展的一种市场需要。高职院校的智能之一是对行业人才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外经贸人才企业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类专业定位应有针对行业人才短期或中期培训的服务智能。对此生源的来源渠道不再局限于经高考后的一专二专初级人才,而应该扩展到针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转岗或在职培训,继而扩大到区域人才市场中人才为未来就业岗位的选择的继续教育职能服务,这样的多元化的办学定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应强调教育的终生性,而不是学历教育的一次性。应是人才在成长和工作阶段对为了职业发展或工作需要对高技能充实和完善,而不是一种学历或文凭教育。世界上优秀的职业教育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职教的成功经验也表明,高职的生源应是多元化的,不仅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是还为在职人员提供技能深造和培养的机会,更好地满足终身教育的需求。

三、结语

贸易企业的特点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简单介绍国际贸易融资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 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 3 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 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产品,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

贸易企业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的资金和信用融通的活动。它是现代商业银行为进出口商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既能方便国际贸易,又能促进银行自身业务的拓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体,对银行和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

首先,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不愿意承担为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其次,中小企业也难以提供适合的抵质押,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土地属非有偿占用,缺乏作为设定抵押的条件和可供质押的凭证。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不符合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担保不能落实的情况下,银行无法授予其融资额度。中小企业为解决担保问题,往往几家企业之间互保,但这样不仅担保能力有限,而且也为企业的长期经营埋下了隐患。

(二)国际贸易融资授信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甚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就容易延误中小企业的商机。另外,由于需要逐笔落实担保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要实际获得融资支持并不容易。加上银行部分融资管理人员不愿承担责任,营销意识薄弱,对中小企业往往惜贷、怕贷。这样,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繁多

近年来,由于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以及部分信用证发生垫款等问题,使得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较大,甚至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他们认为贸易融资涉及面广、业务规则又要遵守国际惯例,因此业务风险难以把握。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往往对贸易融资贷款制订出许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来说,银行普遍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的严格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了中小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同时,银行又缺乏企业信息明细资料,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企业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审批环节,繁琐的经办手续和较长的平均操作时间,给企业实际办理业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四)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

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大多是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员工综合素质较低,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的人才。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融资产品,加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丧失了业务先机,造成企业业务发展被动。

二、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

(一)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第一,股票市场筹资。允许各类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到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或者与大型企业进行捆绑上市。第二,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第三,鼓励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链接。第四,鼓励利用个人资本创办中小企业。第五,发行企业债券。

(二)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第一,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第二,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特别对中小科技企业,两者应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第三,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担保机构。可以成立由国家财政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的信用投资基金,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对所担保的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鼓励企业集团为其关联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从财务和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收集中小企业产品情况、市场情况、进出口情况及资信情况等,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贸易企业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加工贸易;PEST模型;风险

近年来,在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和国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河北省的加工贸易有了明显的发展,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1992年的不足4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8.77亿美元,,且加工贸易产业结构逐步调整,2010年机电产品进出口额为11.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进出口额达到5.22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的28.79%。从经营主体结构看,河北省的加工贸易企业一直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2009年实现进出口35.5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8.4%。

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河北省的外商投资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自身特点使得河北省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本文将基于PEST模型分析河北省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PEST模型

PEST模型又称宏观环境分析模型,用来分析企业发展的各种宏观因素,一般包括政治因素(政治体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经济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产业结构等)、技术因素(科研投入、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等)和社会因素(消费结构、教育水平、人口变化等)四大类外部环境因素。

二、河北省外商投资加工贸易的特点

1、主要以进料加工为主

1992-2007年间,进料加工在河北省加工贸易总额的比重平均为78.3%。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进料加工进出口1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2%。

2、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发展迅速

河北省加工贸易涉及多个行业,出口商品主要有服装、塑胶手套、光敏半导体器件、高纯度硅、单晶硅棒、聚氯乙烯、皮革、餐桌用具、计算机及零部件等。近十年,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有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河北省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62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2.85亿美元,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占比29%。

3、大型加工贸易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2006年,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51家,进出口额15.5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9.9%。其中,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进出口额3.49亿美元,占20.3%,石家庄鸿业塑胶制品、河北宁晋松宫半导体、唐山相林晓昌皮革、唐山中红普林食品、石家庄鸿远塑料制品进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

4、美国、日本和韩国是主要贸易伙伴

2006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的进出口额占比达到了58.7%。

三、基于PEST视角分析河北省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风险存在形式

1、政治因素分析

(1)产品结构低端面临政策调险

近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的加工贸易调整政策。政策的调整对河北省加工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2005年5月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将铁矿石、生铁、废钢、钢坯、钢锭等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受此政策影响,铁矿砂加工贸易完全停止,钢铁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大幅萎缩。2007年,国家一次性取消了533种“两高一资”的商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样产品的出口退税。而河北省80%的出口商品名列其中。近年来,虽然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已经成为河北省外资型加工贸易的主要产品,但是纺织服装皮革类、橡胶塑料类和农产品类产品进出口依然占有很大比例,而这些产品的加工贸易面临着更大的政策调险。

(2)贸易壁垒风险

据统计,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2010年1-11月,欧盟累计召回的459项纺织品中,中国产品占47%,同比增长100%。截止2010年7月,美国已裁决正在实施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达104起,涉及产品超过80种;欧盟对华已裁决正在执行的贸易救济涉及产品59种。2011年7月起,在法国销售的消费品必须具有“碳足迹”标签。从太阳能电池板到不锈钢水槽、化学增白剂,2012年年3月份以来,美国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特别是3月19日至21日,美国接连对中国产品发起5宗贸易救济措施,密集程度前所未有。

2、经济因素分析

(1)本土化程度不足面临市场波动风险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点使得加工贸易企业面临比一般贸易方式更多的市场风险。而河北省加工贸易以外商为经营主体,进料加工为主的特点导致加工贸易本度化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作为河北省加工贸易的主要出口地的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经济低迷,部分外资撤走或撤销增资计划导致投资不足,同时加工贸易企业面临资金流转困难、库存积压等问题,全省加工贸易受到巨大冲击。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额比上年下降了16.13%,2009年全省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40.1亿美元,下降18.2%,下降幅度远高于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下降的13.7%。

(2)外商投资企业贷款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