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就业调研

市场就业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就业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就业调研

市场就业调研范文第1篇

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先后深入扬州、泰州、南通、南京、常州、无锡、苏州等14 个城市及其下属23 个区镇,走访了各地人才市场23 家、大型地方企业5 家。

一、“长三角”主要城市和知名企业对毕业生需求情况分析

1.“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发展及人才引进情况

(1)扬州市。境内台资、韩资企业很多, 对机械、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通用专业主要对物流、财会、国贸等专业有需求。对毕业生要求大专以上文凭,无英语过级等具体限制,可落户。

(2)南京市。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求专业广泛,其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 行政管理、文秘、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建筑类、石油化工、车辆制造、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环保、金融保险、物流、软件等最为紧缺。

(3)无锡市。制造业较发达,机械、电子、服务业(物流、信息技术等)需求较大。其中电子类外企较多。对市场营销(要求懂方言)、应用电子与微电子类、软件与计算机专业、生物制药、外语(如德语、日语,不包括英语)、现代服务业(高层次物流人才、酒店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人才等)等专业需求较大。企业要求应聘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英语会话能力。市区今年的人才需求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占56.6%,专科占30%。

(4)苏州。对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土木、测绘、电子、半导体、生物制药、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物流、金融类、软件、网络工程、市场营销、外语(日语、韩语及其它小语种)等的需求较大。在软件方面,高端人才需求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开发与维护能力。对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法学等需求很少。随着外贸权下放到企业,对国贸专业的需求在减少。

(5)上海。上海是全国人才最为密集的地方,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并且企业主要招聘有经验的人才,对学历层次要求一般在硕士以上。各个专业都有需求。要在上海落户需要研究生以上文凭,本科生部分可以解决。

(6)义乌。义乌的支柱产业是小商品制造和国际贸易,对财会、英语和国贸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需求中1/3 是本科生。义乌对毕业生不设任何限制,在义乌很好就业,对于其他的专业主要看个人的能力。

(7)杭州。杭州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旅游、机械、电子,正在大力发展软件和动漫产业。对毕业生需求主要是工科专业,市场营销、国贸和软件等专业的需求也大。每年吸收近3 万毕业生,30% 为外地学生,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因为外地学生竞争力相对不足。对于外地学生,大专以上、有签约单位的可落户,本科生有学位证就可落户。

(8)宁波。当地经济以民营为主,应届毕业生及其他人才的吸收也以民营企业为主。从行业看,以制造业为主,服装业、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对机械、电子、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对德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需求逐年递增。IT 行业中,对网络、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有一定需求,本科及以上可先落户后就业,无英语、计算机等要求;两年的择业期内档案管理等完全免费。

2.“长三角”部分知名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1)南京苏宁电器集团。自2003 年开始,苏宁集团面向各大高校(主要是“211”工程高校)招收毕业生(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对专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建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等。

(2)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引进市场营销(70 ~ 80 人/ 年)、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国贸专业的人才。应聘要求英语必过四级,对社会工作经验丰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获得过奖学金等优秀毕业生可优先录取。对大学生要求踏实、能吃苦、稳定、不浮躁。

(3)(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对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国际贸易(要求英语六级)、外语、市场营销有需求。招聘途径通过校园双选、网上招聘。对大学生要求严谨、踏实、务实。看中大学生的工作经验、领导力、执行力等,党员优先考虑。

二、企业及人才市场对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评价

为摸清市场情况,我们对企业招聘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包括了“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两个方面。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多数企业普遍看重的是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实践经验,76% 的企业表示不看重学校的名气,22% 的企业表示不看重学历,28% 的表示不看重外语水平(主要是私企),大部分企业认为计算机应该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大学生的品德也日益为企业所关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三,八成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处较少,需要在岗位上重新学习。

第四,企业普遍认为,大学生需要调整就业心态,提高职业技能,并通过实践更加了解企业。

第五,30% 的企业认为大学生要求的薪酬福利偏高。

第六,企业普遍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需要提高,频繁跳槽已经让许多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失去了信心。

三、对学生教育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启示

1.企业更青睐多方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企业更青睐多方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当逐步改变办学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及企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改革学习制度,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可塑性强的人才。

2.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特别是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诚实守信越来越被市场和企业看重,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措施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例如,一些高校给院系就业下较高的指标,院系为完成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就难免存在急于把学生“卖”出去的情况,不断给学生施压,导致学生盲目签约,从而产生较高的流失率,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也给学校声誉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先就业,再择业”要客观全面地去理解,不应该偏颇。

3. 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就业服务效率、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发挥就业网站作用,促使学生和单位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联系,举办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相互交流的网上双选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并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力争尽快实现与各人才、劳动信息网之间的互联,为在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

4. 注重实战内容传授

在目前情况下,特别要注意做好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工作,使他们明白未来的工作艰辛再所难免,从而减少流失率。在就业指导课中,多给学生传授就业“实战”经验和技巧。

5. 组织师生深入企业进行考察

有的人才市场建议,学校应该组织师生深入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等最真实的情况,教师可以从中寻找就业指导和教学的具体案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企业的文化和对人才的要求。如中山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每年都会组队到一些大中型企业考察,很值得借鉴。

市场就业调研范文第2篇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中国职协课题“市场机制下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专业为例)部分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404;主持人:秦忠敏。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技工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机电专业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模式研究出发,结合市场调研来讨论其改革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 技工院校 机电专业 毕业生 评价模式

一、技工院校毕业生评价模式分析

评价模式对于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的培养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讲,评价模式应该做到多元化,使得评价的目标、主体、内容等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这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使其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其专业技能,为其就业提供保障。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教师及用人单位等都能参与到学生评价中,用更为客观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获得正确的信息和感知。最后,在评价时,要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均予以考虑。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践表现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核。在评价时,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考虑到其个体差异,以更好地激发其潜能。

从当前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模式看,因为机电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不规范行为,使得学生在就业时遇到许多的问题。行业准入制度的不规范等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先上岗后培训的现象在机电专业学生就业中是较多常见的现象。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学历等也有较高的要求,使得技校毕业生无法进入到相关的行业从事技术工作。技工院校的毕业上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的歧视,被很多人认为综合素质较低的劳动者。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毕业上就业的信心,也使得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无法将其专业技能充分的应用,从而对其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技工院校毕业生评价模式的改革及市场研究——以机电专业为例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推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们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一些用工单位的人才需求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调查的结果发现,机电专业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中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是真正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还是优先的。并且不同的起因类型对于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而从业人员技能及其素质对起因的产品及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技校毕业生的评价也应是多元化的。

在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模式,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给予其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此外,对于机电专业学生的评价模式,应该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情况,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保证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技工学校应积极采纳行业标准作为学生评价的准则,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通过评价主体及其内容的多元化来增强学生的综合技能,为其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综合评价的模式来引导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模式下,将对学生的分析及其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能够实现职业岗位为导向,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和评价标准,使其能够满足职业化技术的要求。此外,注重技工院校教师的考核,推进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以校企合作为契机,积极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给技校毕业生以客观的评价,给予其就业的信息,也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毕业生评价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企业引入到评价过程中,将机电专业学科、职业技能以及岗位需求等有机结合,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长远性,推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这种评价模式的改革,使得学生能够对自我形成更为客观的认识,从而使其在就业中能够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在工作的过程中提升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求。

总之,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更要考虑市场的现实需求。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实现校企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的同时也给予学生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正面的客观的评价。对毕业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使其成为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技术人才,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市场就业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类;中职学校;现状;“新常态”下就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120-01

一、临沂市建筑类中职学校现状

(一)临沂市建筑类中职学校现状

目前我市开设有建筑类相关学科的中职学校共有5所,分别为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临沂职业学院中专部、临沭县职业中专、沂水县职教中心、莒南县职教中心。

1、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概况:学校1992年建校,隶属于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目前我市唯一一所以建筑业相关学科为主的特色中专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课教学教师均为本科及上学历,既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着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再次突起,加之学校的自身努力,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但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一是学校为行业办学,在政策方面因体质机制原因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二是受建筑业行业影响较大,前几年建筑行业火爆,我校每年都能超额完成招生计划,但由于面积限制,造成许多想来我校学习的学生不能被录取,自去年以来,建筑业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行业不景气造成学生今年的招生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就造成了一种不良现象,不利于建筑业人才的可持续培养。

2、其他4所学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其余学校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相关教育主管单位,在学生生源、财政及基础设施方面都有相关政策扶持。但他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专业力量不足,因他们为综合类的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专业侧重点,在建筑类专业建设及师资配备方面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形成一种相对较散的状态,发挥不出应有的能效。

二、“新常态”下中职学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国家大力进行产业结构的改革和调整,提出了“新常态”的发展思路。面对“新常态”建筑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这也造成中职学生的就业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建筑业在全市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3年全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08.9亿元、增加值1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6%和7.2%;实缴税金17.9亿元,同比增长15.9%;从业人员达到28.1万人;外出施工完成产值215亿元,建筑劳务输出10.5万人。

2014年在面对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投资增速明显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50亿元、增加值150亿元,实缴税金20.5亿元,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29万人。

(二)建筑业企业自身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隐患

在参加的调研的330余家建筑类施工企业中,一级资质企业30家,二级资质企业80家,上述企业在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企业自身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企业自身定位不明确。在参加调研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企业没有自身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的发展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情况,在经济上行时企业没有经营压力,能够维持正常经营,但在经济下行时,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有些企业接近难以维持的境地。

二是企业的人才培养意识不足,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素质不高。除少数一级资质企业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战略外,大部分企业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不高。

三是目前建筑业一线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参加调研的企业均谈到目前一线作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多在40岁以上,有些甚至在60岁上下,很少有年轻人从事本行业,长此以往将导致一线作业人员的断层,在目前建筑业无法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施工的情况下,不利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常态”下中职学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几年建筑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本行业人才的爆炸式膨胀,在高速发展期,人员过剩现象尚未显现,但在目前建筑业面临下行的巨大压力下,人才过剩现象开始显现。在“新常态”下,可以说中职学生的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是除少数管理岗位,在一线岗位,中职学校的学生完全具备和大专乃至本科以上学历学生同等的专业技能,甚至在某些实际操作方面还要高过他们,相对较低的入职工资要求使得他们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是中职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目前建筑业正面领着从业人员即将出现断层的现象,中职学生完全可以弥补这一断层现象,确保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中职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与高学历人才相比他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从业初期这种不足难以显现,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学历过低将会成为他们前进道路的绊脚石,不利于他们的后期发展。

三、临沂市建筑类中职学校发展建议

(一)中职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批示,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今年2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国家还对中职类在校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这都体现出我国职业教育已站到体系教育的主流位置。

(二)临沂市建筑类中职学校发展建议

一是打破机制体制的制约,实行强强联合,打造一所建筑类特色专业学校。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以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为依托,整合全市相关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屏障和壁垒,成立一所建筑业特色专业学校,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总体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

市场就业调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就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队伍快速膨胀,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就业,根据《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2961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3375万人;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

然而,大部分农民工受自身文化素质和城市就业体制的制约,只能跻身于那些工资低廉、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的城市自发劳务市场。这类劳务市场是雇佣双方自由形成的零工市场,没有组织、自发形成的,我们称之为“自发劳务市场”,或“马路市场”、“露天市场”等,其实是一种低端的劳务市场,但对缓解农民工进城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活跃当地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样本选择与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样本为安徽省合肥市东二环与临泉东路交叉口、铜陵南路与淝河路交叉口、南二环与金寨路交叉口、南二环与桐城南路交叉口4个自发劳务市场的农民工群体,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19份,有效率91.25%。

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结构特征

(1)性别特征

此次调查的样本中,男性所占的比例为74.89%,女性为25.11%,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这是由于男性农民工具有体力上的优势,而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大多是劳动强度大的体力型工作。

(2)年龄特征

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20岁以下者占3.2%;20-40岁之间者占42.47%;40-60岁之间者占49.77%;60岁以上者占4.57%。从中可以看出,20-60岁农民工合计占92.24%。这种年龄结构说明,青壮年是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

(3)文化程度

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受教育程度大都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其中还有一部分人不识字,大约占总样本的三分之一。调查还发现,农民工中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的较少,47.03%的人没有专长, 因此在正规的劳务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3.2 农民工就业与工作状况

(1)就业渠道单一

此次调查的农民工群体中,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由其亲属、同乡或朋友等熟人介绍,其次就是自己寻找,这2种方式占92.8%,从中可以看出,农民外出务工从劳动力市场等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很少,政府组织提供的就业信息也非常有限。

(2)就业工种技术含量低

调查结果显示,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群体工作类型大都为干杂活。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而且都是以短期工为主。

(3)无劳动合同保障

调查显示,92.24%的农民工没有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最多也只是口头上的约定。一旦出现劳动纠纷,他们的合法权益将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给自发劳务市场和农民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留下了隐患,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工资收入低,生活支出高

此次调查的农民工月收入普遍较低,最低为800元/月,最高为4000元/月,大部分农民工月工资在1000-3000元之间;其中,女性农民工月工资普遍比男性低。

与其收入相比,农民工每月的生活支出并不低,随着物价、房价的上涨,70%的农民工每月花费1500元以上,有的甚至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满足这对他们的就业与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也给城市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工和雇主双方利益得不到保障。

由于自发劳务市场上的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而其中大部分人又没有专业的技术基础,一旦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就很难找到人了,雇主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失。而92%以上的农民工和雇主不签订劳动合同,一般只是口头协议,定下每天的工钱和要做的事情,至于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人身安全问题或劳务纠纷,没有任何法律保障,这对于农民工来说,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基本保证。

农民工工资待遇低,劳动环境差。

一是工资水平普遍低,在女性农民工中欠薪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很差,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三是超时间、超强度劳动现象非常普遍,把农民工作为廉价的临时工使用,且存在实际工作强度与口头协议不一致的情况,农民工到了现场后只好“硬着头皮”干下来。

农民工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调查发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绝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伤保险保率低,伤残医治赔偿困难,医疗、养老保险空缺等等。另外,居住条件比较恶劣,生活质量低下,基本处于城市的“边缘化”地带。

自发劳务市场影响城市形象。

自发劳务市场多处城市繁华路段,众多农民工拥挤在路边甚至占用路面,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很多农民工找活心切,一旦发现有用工者出现就“一窝蜂”式地围上去,全然不顾周边行驶的机动车,阻碍了交通秩序。另外,多数农民工聚集在绿化带周边等待,有的甚至直接坐在绿化带上面,一有工作机会直接从上面踩过去,严重破坏了城市绿化;许多农民工还乱扔垃圾,不仅增加了马路清洁人员的工作量,还损坏了城市形象。

5 对策建议

城市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迫切需要政府寻找合适的地点、制定可行的政策把他们安置下来,这对规范自发劳务市场、缓解农民工就业与工作压力、提升城市形象意义重大。这种硬性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整合现有的正规市场,建一个功能齐全的,真正符合农民工求职习惯的劳务市场,使农民工“敢进、愿意进”。

(1)建设过渡性“零工市场”。

调查显示,目前自发劳务市场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条件和居住环境普遍较差,95%以上的农民工希望能建一个官方的零工市场。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农民工建议学习山东临沂政府,建设一个过渡性的“零工市场”。在这里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便利实惠的食宿条件和就业机会,使他们成为有尊严的劳动者,体现政府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

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是造成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能力、就业能力和维权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应在关注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抓好农民工就业前培训、素质培训和如何融入城市等引导性培训工作;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培训,充分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培训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市场就业调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主体 产业结构调整 影响研究

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国家和地区有多少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市场主体)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的作用很有必要。本文将就产业结构对市场主体的数量、规模和竞争力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市场主体的作用机理

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以技术创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支撑。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人口因素对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对市场主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资本的配置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首先,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发展与分布。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通过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劳动力投入和总产出的资料整理和比较,总结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与之相应,农业劳动力逐步减少,工业劳动力呈现先上升而后相对趋于稳定,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供给数量和质量都对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有很大影响。伴随着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流动。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及价格的变动,市场主体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劳动力供给数量过分充裕的时期,政府受“充分就业”政策制约。往往会将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使得劳动密集型的市场主体得以发展。因此,劳动力资源的多寡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主体发展。

其次,资本的重新配置决定市场主体的规模和经营方向。资本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引导着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间流动与分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实际上就是这个地区生产要素的资本投入结构。决定着市场主体在产业间分布的状况。一方面,资本的投入总量决定着市场主体的规模和数量。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产业部门投入的资本量越大则新的市场主体数量和规模就越大。另一方面,资本的流动方向决定着市场主体的经营方向。资本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低利润和低回报率的产业必然向高利润率和高回报率的产业转移,市场主体也会随着资本的流动,向这些产业转移。因此,资本的流动方向就是市场主体进入或退出某产业的依据。

再次,技术创新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创造条件。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技术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由于产业的关联效应,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变化。一是技术创新为市场主体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技术创新和变化会导致新产业部门的出现,或者新需求增加。促使一些新产业的形成,为市场主体发展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市场主体在新的产业中得到发展,同时技术创新也加速了老产业的衰退过程。也促使市场主体从一些产业中退出,寻找新的市场。二是技术创新为市场主体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一方面技术的创新和变化提高了市场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导致不同部门的市场主体利润率水平出现差异,先进市场主体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比较优势。

二、河北省市场主体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河北省的各类市场主体数量、竞争力不断扩大和增强。截至2009年12月31日,河北省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共有1,681,368户,注册资本(金)总额12,686亿元。其中各类内资企业369,164户,注册资本(金)11,940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1,163户,出资总额150亿元;个体工商户1,301,041户,资金数额596亿元。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市场主体数量偏少。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河北各类市场主体户数占全国总数的比重为4.2%,注册资本(金)总额仅占全国总量的2.7%。从私营企业的登记户数看,江苏是675,535户,上海是498,905户,浙江是450,304户,山东是371,418户。而河北省只有188,385户。从外资企业登记情况看,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291,13亿美元,而同期的江苏、广东都在3,000亿美元以上,上海2,000亿美元以上,浙江、辽宁1,000亿美元以上,山东也接近1,000亿美元,河北在全国居第12位。

第二,市场主体的规模和竞争力水平不高。一是河北省的市场主体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少。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私营企业只有1350家,还不到浙江的四分之一,相当于江苏的三分之一。二是市场主体大多分布在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资源型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内销的多,出口的少;加工的多,拥有自己品牌的少。三是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3席,而河北无一家民企入围。

第三,市场主体在城乡间分布不合理。与城镇相比,河北省农村市场主体发展相对不足。以私营企业为例,城镇私营企业户数为127,318户,资金数额达2,324亿元,分别占私营企业总户数和资金总额的60%、59.2%。城镇私营企业销售总额达1,097亿元,占私营企业销售总额1,977亿元的55,5%;城镇私营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65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的58.6%。而占有人口多数的农村,不论在市场主体的数量还是规模上都低于城镇。农村市场主体的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不仅使市场难以提升,而且客观上抑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从河北市场主体在产业的分布看,河北省内资企业户数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为2.5%、32.12%、65.38%。内资企业注册资

本(金)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为1.45%、48.88%、49.67%。而全国内资企业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为2.2%、28.35%、69.45%。注册资本(金)在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为2.69%、30.15%、67.16。河北省第三产业内资企业户数较全国水平69.45%低4.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金)较全国水平67.16低17.49个百分点。这说明,河北省第三产业内资企业的总量和规模还较小,尤其在规模上与全国水平还存在相当差距。

其次,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体系看,各类市场主体户数一、二、三产业的注册资金分布比例1.45%、48.88%、49.67%。注册资金与主体户数分布不配比,说明河北省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而且主导的产业是以高能耗的钢铁、石化产业为主。因此,能源矿产资源短缺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

最后,从产业内的分布看,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例偏高,且生产较为分散,产业化程度较低。从统计数字上看,有一定规模的以现代企业形态存在的市场主体全省有9,809户,而以小型个体业态存在的市场主体有22,206户。第二产业中从事制造业的注册资金数额最大,达3,545亿元,占各类内资市场主体注册资金总额的23.96%。第三产业中,第一层次的流通部门发展速度比较快;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发展速度比较慢,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探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发展速度较快。但从数量上看,市场主体从事传统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业的市场主体最多,达785,751户,占内资市场主体总数的51%。现代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如物流、金融、旅游、体育、餐饮、卫生社会福利等行业所占比重偏低,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三、调整河北省产业结构。壮大市场主体的对策

针对河北省在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市场调控手段进行调整,以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目的。

第一,制定合理的产业调整政策,促进产业化升级,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空间。要实施适当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利用税收和利率等经济手段,对产业结构布局、发展进行引导,坚持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在制定河北的产业长期发展战略时应根据自身发展水平,结合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产业长期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换。一是新增固定资产必须按照经济规模和先进技术的需求进行建设,强化规模标准和技术标准,使投资方向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致。二是运用产业政策,加快行业结构调整,确立河北省的主导产业。并予以政策上的支持。河北省目前的主导产业还处在以重化工为重点,即将进入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转折阶段。建议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大力支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利用装备制造业的向前和向后关联效应,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第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河北应大力发展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技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大力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电子信息、软件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市场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对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夕阳产业的市场主体进行逐步淘汰,对节能、低耗、环保的朝阳产业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