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品市场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精细化工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
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生产规模,大部分产品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有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有少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如柠檬酸、山梨酸、糖精、香兰素等。
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的精细化工生产大部分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天津和广东等沿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先后在北京、济南、无锡、杭州等地分别建立了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油田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等多个研发中心。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化工基础和特点,在全国建立了南通、苏州、无锡、中山、抚顺、湘潭、台州、湖州等十五个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每个基地从事不同领域的化学品生产,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二、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如加氢还原连续硝化、绝热硝化等还未普遍使用。不少小企业的生产还是作坊式的,自动化水平不高,仅有少数企业的生产实现了DCS控制,相当部分的企业还依靠手工操作。
2.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有上万家企业生产精细化学品,与国外企业相比,生产规模偏小,产品单一;从整体上看,我国符合规模经济的无机精细化工企业屈指可数。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的精细化工公司更少。
3.开发能力弱。中国的科技力量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由于与生产相脱节,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一般只有10%左右。而企业自我开发能力又较弱,大部分精细化工企业还尚未建立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市场开拓和技术服务机构。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科研单位和生产广对应用研究不够重视,对产品应用和市场营销关注很少,这是中国精细化工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之一。
4.低档产品居多,精细化率低,附加值不高。例如硅胶,我国生产的9O%以上产品是用于干燥剂和猫砂,而发达国家则有一半以上用于高附加值的微粉、色谱分析硅胶和催化剂的载体等。
5.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果是生产能力过剩开工率严重不足,企业竞相压价,经济效益下滑。一些中小企业不分析市场及自己的情况,盲目引进技术,生产精细产品。结果装置投产,产品却找不到销路,大量积压,造成浪费。
6.环境污染,很多企业对环保重视不够。精细化工的生产厂一般规模较小,厂点分散,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量较大,有的还难于治理。同时建设三废治理装置需要较大的投入,采用新设备和工艺,这将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大多数企业的三废治理尚未达标,对环境成很大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规和要求越来越严格,企业如果对此处理不好,将影响到我国精细化工今后的发展。
三、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策
1.加强研发投资。精细化工行业所要求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技术来源于研发。精细化工产品中,三分之二的价值来源于原材料,另外三分之一来源于技术,而对刚开发出来投人市场的新品种而言,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则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技术音量高,附加值也就高,可见技术对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程度。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档,高档产品的竞争力很弱,相当部分的高档精细化工产品更新换代靠进口。因此我们要抓紧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国内紧缺的、市场前景好的高档产品或新产品对提升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竞争力及提高企业赢利能力相当重要。
2.加快大型石化产业进入辅细化工行业的步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化学工业中石化企业的规模最大,科研力量最强,相对而言与国外同行的差距较小。占有原料、资金、研发和市场优势的大型石化企业进入精细化工顿域,对提升我国整个精细化工行业的科研能力,拓展其产品领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石化企业本身提高资产利润率。
3.产品的研发必须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精细化工产品是为其它行业服务的,向它们提供有效的功能材料,它的市场需求取决于它所服务的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产品的研发者必须深人到应用领域,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及需求特点,改进现有产品,并根据具体需要开发新产品。
4.加强企业集团化建设,使产品系列化、多样化。我国的精细化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尽管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品特点是需求品种多,单品种需求数量有限,产品更新快,生命周期短,但由于产品的研发、营销在前期需要大量的投人,我国的企业规模太小,无法达到研发、市场营销所要求的规模经济。虽然受市场限制,单个产品的产量难以增加,但可采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手段来扩大总产量,实现相关的规模经济效益。
5.利用中国入世契机,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尽管加人WTO后,国外的产品会对我国的时常形成一定的冲击,但这些冲击主要是高端、新型市场。我国产品在低档产品市场还是具有优势的。可以利用加人WTO后市场更开放的机会,与国外同行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引进高端产品技术,加以吸收、改进、创新,增强我国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精细化工;化学;高新化;“绿色”化
现代化学工业中的精细化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化工水平迅速提高的分支,同时还为国家化工水平的高低提供依据。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化学工业总产值中,精细化工产值已占有总数的60%至80%,如日本为58%,美国为60%,瑞士甚至为80%。然而我国仅仅只占化工总产值的40%左右。要想成为拥有一流工业化的国家,就必须掌握一流化学工业技术,掌握精细化工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用亦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所涉及的工业领域是非常广泛且品种丰富,深刻渗入到了国民经济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之中,它与现代工农业、现代科技、人民生活、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几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而言之精细化工是当前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首要战略手段,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亦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我国当前精细化工的发展情形
当今科技发展以学科与学科,技术与技术间的交叉和综合为主要趋势从而不断深化与扩展。大多数看上去遥不可及的学科已经渐渐与化学化工领域相融合,广为扩散,并由此出现一批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团体与技术团体,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新技术的开发为化工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动力,并且为精细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方法。
目前为止,中国化学家已经合成了成千上万的新品种,如化妆品、颜料、食品添加剂、塑料会让橡胶助剂、造纸、稀土材料、催化剂、建材化学品等等。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得以不断扩大与完善,大量的国外化工公司顺势进入中国市场来打造精细化学品的市场,从而使化工产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所以面对一系列竞争,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我国的精细化工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第一,行业本身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国在精细化工发展道路上的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技术密集性和产品功能性方面的根本缺乏深刻认识。虽然研究人员也了解精细化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但是由于在技术方面是有限的,强烈的愿望也没能化为发展的科学方法,国内的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引进技术多,自我开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我国,尽管悉心研究国外的精细化工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出结果,只是片面的停留在重点研究合成以及工艺上,没能充分把握工程开发、应用研究以及市场开发等具体措施,许多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在进行模仿,一味的模仿是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的。
第三,人才资源和专业研究机构的缺乏。精细化工技术研究部门和课题的分散、低水平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再加上在人才方面的缺乏,从而导致我国化学品精细化率仅为40%且停滞不前,想要达到60%的标准仍是较为困难的。
第四,产品结构不完善,系统的结构尚未形成。精细化工产品在我国大多是通过个各企业部分转产,产品领域不够集中,且市场调研缺乏力度从而导致精细化工产品无法形成系列化。
2.精细化工的国际发展情形与模式
在国际方面,精细化工实际上已经处于成熟的阶段,因此激励的竞争导致生产经营的利润降低。于是他们在一边追求规模效益的情况下,一边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另外,要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以促进机构进行有效调整,集中力量生产中小吨位的有机原料和专业化学产品,以技术为保持高投资回报的倚靠点。工业发达国家都为调整化学工业结构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将重点转至精细化工。在最近的二十年里,精细化工和主用化学产品在化学总销售中的所占比重可谓是一路飙升。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看来,精细化工的发展要将立足点至于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并要遵循“以市场为前提,原料为基础,技术为关键”。首先要将市场至于首要地位,精细和专业化学产品同“大化工”生产经营的明显区别是其特定的功能表现在最终产品上,因此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要开发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或是以推销这种常见形式来开拓市场。其次要以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来推动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并提供廉价的原材料。第三,要充分投入科技力量,将技术开发至于首要地位。不断研制创新精细化工产品,高技术含量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与经营的出发点,技术是决定精细化工企业命脉的关键之所在。美国各化工企业在1995年用于化工研究的费用高达173亿美元,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制药业占销售额的10.4%。另外,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反应步骤繁多,能源消耗量大从而使影响到生态环境。环境与生态问题是新世纪化学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发达国家不断研制新工艺以减少“三废”,从而促进副产品的开发和溶剂的回收。
3.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我国的精细化工由导入期向发展期过渡,其精化率以由原本的40%左右慢慢的增长到了现在的50%—60%。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之将精细化融入进来,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促使产品高档化、复合化、精细化和多功能化得以实现,使之朝高新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新世纪的精细化工主要是以“绿色”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所谓“绿色”精细化工是指精细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生态的“绿色”化,模拟动植物或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或是功能来建立起类似于“生态者、消费者、还原者”所谓精细化工生物链,采用少污染或无污染、低消耗、资源再生、废物再利用、分离降解等各种方法促进精细化工的有效循环,环境友善和清洁工艺所产生的“绿色”产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不曾忽略的问题,“绿色”高新精细化工将必定成为新世纪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以更为全面的理论同技术来促进精细化工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造。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于是对于精细化工产品所提出的要求也随着更新,同时新技术的兴起也推动着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为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是精细化工产品日益融入到各国国民经济中去。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如此也决定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科]
【参考文献】
[1]Peter Pollak Kirk-Other’s Eneyeloperl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Vol10,4th cd.[M].NewYork:John Wiley & Sonslne,1993:900-929.
[2]Stephen C.S.Customer chemicals[J].Chem &Eng New72(5):26-54.
[3]祁生鲁.现代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与产品合成工艺[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彭安顺等.精细有机品化学[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
[5]Facts & figures[J].Chem & EngNews,1998,76(26):43.
关键词:市场营销;企业营销;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一、市场营销策略的概述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根据策略规划,在综合考虑外部市场机会及内部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市场营销策略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和反复的过程。
二、企业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有的企业在发展阶段,缺少调研定位不准确、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现代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管理存在问题,导致市场无序竞争,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定位不够准确
有的店在创办开始没有进行实际调研,定位在中高端人群,消费水平高于城市水平,对于一些低收入的人权无能力消费。企业应当对于不同的消费人群,根据他们的实际消费水平采取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到之中,不要让人感觉到不仅仅是针对于白领,应该让全体人民意识到工薪阶级都能消费得起。
(二)行业竞争杂无秩序,团队经营管理不够科学专业化
有的私营企业,自主经营、自己打拼、自己管理,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少管理和经营理念,另外,销售人员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学历层次不高,缺乏在职培训、跟不上时代要求。所以很多店面经营管理不够科学专业化。店里为了自身的发展采取各种优惠活动,有行业标准、服务水准良莠不齐,企业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再加上投入大、成本大、竞争压力大、市场不规范等因素,造成了常德市达芙妮行业竞争杂无秩序现象。
(三)企业电子商务表现不突出
许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行网站销售。但目前,企业在渠道加盟店的管理中,加入这方面与加盟商的冲突仍然比较多,渠道直销业务也存在一定风险,应加强电子商务的法律制度。根据达芙妮2012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达芙妮平均存货周转期上升至202天,较往年同期增长53天。在毛利下降、周转速度下降、库存高的情况下,“去加盟化”、下沉直营渠道成为达芙妮重整线下业务的选择。公司直营化决心比较坚定,但也造就了去年加盟与商达芙妮在续约问题上的严重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经营和形象。
(四)广告营销力度不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达芙妮公司一直走中端产品的品牌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达芙妮女鞋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由中档趋于走向低端,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及品牌高度的要求。达芙妮在代言产品上具有风格定位的形象,一般是刘若英代言,相对而言,已经过时了。
三、企业产品市场营销与渠道管理对策研究
(一)做好市场调研,准确定位客户
企业一定要对客户资源进行正确定位,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针对的消费人群不仅是中高端人群,也应符合中低端人群,因为中低端消费者人数众多,这部分人群占整个市场60%左右,属于主要人群。虽然这部分人群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对价格相对更为介意,消费观念尚不成熟,这部分人群的流失时常发生,但是这部分人群比较庞大,长期以来会带来巨大利润,如果定位不准,客户资源就会重叠,竞争就特别激烈,经济效益则无法得到保证。所以,企业应调整战略,把市场定位转向中低端客户。
(二)加强行业监管与政府扶持,规范行业竞争行为
政府应努力保护城市的贸易问题,并提供及时、方便、全面的服务,为企业处理技术贸易措施。一是加快建立产品出口情况,及时通知行业组织和欧盟企业,提供信息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二是继续增加对外谈判,维护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出口企业知识学习,提高生产;学习掌握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三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相应的技术法规,特别是涉及人类健康,安全,卫生,环保项目,提高中国的整体技术水平,不仅要确保产品不包含禁止的化学品,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形象和业务。
(三)加强a科学管理,塑造团队精英化
企业不仅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的管理运营机制,而且要培训具有专业水平的高素质销售人员,提供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既能留住会员,而且增加消费者的入会。常德市达芙妮应提供高档、高雅和尊贵型的多个层次的服务,例如,测试提示、会员生日问候、迷你俱乐部、免费健康讲座、VIP贵宾服务、会员联谊a以及外出集体活动等所有细节型服务。这样才能吸引住老会员续期,新会员加入,因此,健身俱乐部应该进行市场细分,通过提供多档次的产品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积极进行招聘和培训,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除了确保研发部门人员,招聘工作重心倾斜产品质量,设计,研究和发展,并逐步形成鞋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以满足市场和品牌发展。在特别情况下,公司需要将生产、市场开发、物流调整成几个小组的战略。加大产品的生产线,加大市场宣传渠道的开发和建设工作,不仅要确保量的增加,而且要保证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钻杆表面处理 高压无气喷涂 自动化生产线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al mine with a short pipe automated surface spraying technology was studied,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of establishing production line program,by a comparative testselected key equipment of production line required function,set up a short pipe automatic surface spraying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Key words】 The drill pipe surface treatment High pressure airless spraying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钻杆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防锈是必要的环节,表面喷涂是产品工艺流程最后一道关键工序,目前喷涂技术已经向工业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化喷涂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研究并建设短钻杆喷涂生产线可以节约人工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及企业形象。
1 总体方案的确立
经综合考虑工位、产品技术要求及安装空间,确定了总体方案。主要设备包括:喷涂设备、喷码设备、刻字设备和打包设备等;输送系统包括:上料系统、喷涂输送线、晾干(烘干)输送线、刻字系统。通过设备在输送系统上的布置完成喷涂、晾干、标识工作,见图1-1。
2 喷涂方式及设备的选择
2.1 喷涂方式的选择
经研究比较选用了高压无气喷涂方式,钻杆利用喷涂输送线通过喷涂室。管路中的涂料呈高压状态,从喷枪喷出呈扇形面漆雾,均布成90°的4个喷枪在喷涂室的扇形面相交汇形成一个垂直方向上的漆雾工作面。
2.2 喷涂设备的选择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喷涂表面质量,经过大量调研与试验选定喷涂设备:
2.2.1 高压柱塞泵
选用15.250高压柱塞泵。用于输送喷涂材料至高压管路。该泵通过带过滤器的吸管吸进涂料,然后通过过滤器和高压导管把它压入接收装置。泵的运动由气动活塞发动机推动,吸入涂料,在末端部位分配器开始操作,空气流入发动机活塞的上部空间,涂料在高压下从泵中流向出口。这种泵在柱塞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时都能输送涂料。15.250柱塞泵的技术数据见表3.1。
2.2.2 高压无气自动喷枪
根据无气喷涂的工艺与技术要求,喷枪应该满足:
(1)在高压油漆进入喷枪后,喷枪不能有任何泄漏现象,密封性能要好;
(2)枪机的开关要灵敏、轻便,使油漆的喷出或切断是瞬时的,不能有断流、滴漆等现象。
经过大量比对选用了一种高压无气自动喷枪,其技术参数见表3.2。工作时枪体的内腔充满了高压涂料,当高压气源对喷枪起作用时,拉动活塞启动枪针,开始喷涂工作。
2.2.3 高压无气喷涂喷嘴
喷嘴是无气喷枪中最关键的零部件。由于无气喷枪中没有涂料喷出量(流量)和喷雾图形幅宽(喷幅) 的调节构造,只有更换喷嘴才能达到调节的目的,因此无气喷涂时,涂料的雾化效果、流量、喷幅均由喷嘴的几何形状、孔径大小与加工的精度决定。喷嘴及其技术参数的选择就成为无气喷涂技术的关键,是保证钢结构涂装效率及涂装质量的有效手段。喷嘴的孔径决定涂料流量的大小,喷嘴的形状决定喷雾幅度的大小。本项目选用了美国ASM公司出产的515喷嘴,其技术参数见表2.3。
3 喷涂材料的选择
目前可用于无气喷涂法的材料分为油基和水基两种。根据市场调研,选用了应用广泛且喷涂效果较好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喷涂材料,经过试用比对,最终选用了高光水性防锈涂料。由水性丙烯酸改性环氧酯树脂、水性助剂、防锈颜料和水等组成。该产品经交联固化后,在金属基材表面形成性能优异的涂层,还可以提高基材耐化学品和防锈蚀性能。其性能参数见表3.3。
4 生产能力
生产线建成后统计了2011年6月初开始试运行到2012年3月喷涂的钻杆数量,见表4.1,统计了2012年2月9日~22日期间10天工作日,单班生产,工作6小时的喷涂数量,见表4.2。
由表4.2可知喷涂线自试生产以来已喷涂不同规格钻杆177187根,2012年2月9日~22日期间,合计喷涂钻杆7408根,如每个月22天工作,每天7小时,年产量为:228166根。
5 结语
建成了短钻杆喷涂生产线,在现有生产场地上,通过合理规划工艺流程,建成了可喷涂不同规格钻杆,产量达到20万根/年(单班)短钻杆喷涂生产线,实现了上料、喷涂(漆)、晾干(烘干)、标识(喷标、刻字)工序自动化,分料、打包(下料)工序机械化。研究了喷涂、晾干(烘干)工艺,确定了工艺参数根据处理20万根/年(单班)的能力要求,确定喷涂、烘干工艺,提高钻杆表面处理质量,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刷漆表面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黄大江.无气喷涂技术及其应用.[J]涂装与电镀,2008.1.
[2]沈国良,吕莉华.高压无气喷涂机的使用和保养.[J]上海涂料,2006.6.
1.世界贸易发展趋势
1.1科技进步带动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也不例外正受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现行的许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规则将被打破,新的理论和规则正在形成。交易关系的多变化、交易商品的无形化、交易载体的电子化正在形成。这将大大地促进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00倍。1997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强。据世界银行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未来10年,世界商品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可达6%。201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预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
1.2经济全球化
人类在经历了痛苦的交往之后,终于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进21世纪之际,世界科技正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人类实现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在日益力。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之外来寻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这样,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可以达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经济全球化将有力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将发挥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3贸易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呼声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主旋律。贸易自由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贸易保护水平和分散程度;二是改变并统一贸易保护形式,即从多种数量控制体制转变为单一关税控制体制。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国际社会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世贸组织还主张逐步递减关税,简化贸易程序,加强各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以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一目标计划已经具有具体的时间表并得到部分实施。因此,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各种非关税壁垒,高度透明的低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公平竞争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将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4贸易手段电子化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正在促进国际贸易手段的变革。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电子商务。它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双方的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例览、洽谈、签约、交货到支付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贸易环境。卖方在网上标示自己商品的信息,买方在例览器上漫游标明购买意向;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进行谈判签约并可以用信用卡、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电子商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大大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可以方便地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正以其独特憋力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
1996年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亿~30亿美元,1997年增至150亿美元。目前,网上交易额正以每100天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将在全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以其技术和成本优势逐步取代常规商务作法。
1.5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1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之和已经超过美国、欧盟(不计欧盟内部贸易)和日本。该地区被称为全球商务活动的第四个中心。据预测,这10个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到2005年和2010年,亚洲这10国的进口额将分别达到1.94万亿美元和3.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贸易中心。
1.6世界化工贸易格局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化工贸易是仅次于汽车贸易的第二大贸易领域。1998年,世界化工进出口总额达到9990亿美元。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化工贸易三大霸主。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化工出口增速放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进口增速则在加快。这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化工公司将注意力转向诸如生命科学一类的新领域。
欧盟建立后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1998年欧盟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5354.35亿美元(包括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口2401.96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8.57%;出口2952.39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9.7%。其中,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1998年出口额达到694亿美元,超过美国的出口额。
就单一国家而言,美国一直是世界化工贸易的第一大国。1998年美国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238.91亿美元。其中,进口546.2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11.05%;出口692.7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14.01%。
1998年日本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480.71亿美元。其中,进口208.60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22%;出口272.1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5%。
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在世界化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我国的化工出口在世界化工贸易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3.0%,化工进口比重为4.2%左右。
2.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概况
2.1化工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199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00.55亿元,其中出口164.95亿元,进口335.60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3.88%,8.46%和20.24%。同年,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94.46亿美元(出口144.24亿元,进口250.22亿元),相当于1980年化工进出口贸易额37.62亿美元的10.5倍。过去20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17%。
在1995到1999年的五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33%,快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6.45%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出口额达到144.2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40%。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58%,低于全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6.98%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进口额达到250.22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5.09%。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40%,远远快于全国进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5.85%的速度。
2.2化工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根据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80年代的资源型的出口产品结构过渡到了资想型产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重,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补充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在出口产品构成中,资源型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油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以及化学矿。劳动密集型产品胶鞋的出口从无到有,其出口额居各类化工出口产品的前列。橡胶及其制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是增幅较明显的一个行业。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化学品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有机化工原料、染料和颜料的出口额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出口单价有所上升。但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大小,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主要是依赖扩大数量的外延型增长方式。
在进口产品结构中,高分子聚合物、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三大类产品。近年来,除化肥进口有所下降以外,高分子聚合物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进口增长加快。
2.3化工进出口贸易主体已具雏形
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化工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有300多家化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批企业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有的已超过3000万美元。上海轮胎橡胶公司、吉化公司、青岛双星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一批化工产品如硫化黑染料、钡盐、糖精钠、柠檬酸、苯甲酸钠等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还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做出了规模效益,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了知名品牌。青岛双星集团的双星鞋、广东中成的保险粉、苏州精细化工的糖精钠、安徽蚌埠的柠檬酸、新安集团的草甘磷等,是我国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新创名牌的杰出代表。化工自营进出口企业与专业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三大主体。
3.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拨
3.1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
我国一直是化工产品净进口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占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虽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绝对值逐年增加。1999年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达到:105.9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62.64%。这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贸易逆差仍然较大,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化工原料等行业的贸易逆差增长较快。同时,造成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还有其内在原因:一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或是生产成本缺乏竞争性;二是我国化工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产品的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化工贸易逆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3.2出口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出口化工产品主要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型产品。其本身的价值比较低,加之生产分散,供应混乱,管理不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卖价一直很低,并且呈逐年下降之势。1999年我国出口了614万、无机化工产品,平均每吨价格只有370美元。同年,我国出口胶鞋24.8亿双,平均每双价格只有1.78美元。
目前,我国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不高,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65%。因此,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出口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还不明显。1999年农药出口14.73万吨,创汇4.40亿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0美元/t;而同年进口农药4.77万t,用汇2.42亿美元,平均单价为5000美元,是出口单价的1.67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缺乏独创性,或者只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跨国公司,以其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占领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挑战。
3.3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企业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4.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即将跨进世贸组织的大门,这为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壮大竞争主体,更新经营理念,推动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发展。
4.1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市场有竞争,就存在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即使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也在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我国化工出口产品结构正在摆脱资源型结构的阴影。近年来,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比例虽然较大,但增长平缓,有的还出现负增长。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继续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因此,这类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将会逐步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工资有了较大的增长,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性与以前相比有所削弱,市场的动荡性也在加剧。但是,我国毕竟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的极大过剩仍将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保持长期的劳动力优势。同时,以橡胶制品和胶鞋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正在发挥积极的效应。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2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化工行业人才辈出,科研开发力量得到加强,技术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同时,随着化工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化工产品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技术密集型的化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机会,其出口份额将逐步增大。面对新的机遇,我们的企业要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方向转变。
4.2深化化工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外贸高度垄断的局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自营外贸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98年10月,我国颁布实行了《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1999年初,国家对大型国企的进出口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从而形成了大型国有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贸易格局。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进出口权必将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企业有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有利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但必须尽快解决和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贸易企业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了解市场、拥有客户以及进出口特权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生产企业也要看到独自闯荡市场的风险。我国的外贸体制应当在继续放开的前提下,由市场引导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对垄断。
4.3壮大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强大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发达国家正是依靠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抢占国际市场的。据统计,目前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约为5万多家,占世界企业总数的:1%,但其贸易额却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控制着国际生产和全球贸易。由此可见,当今世界贸易的主体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如杜邦公司一家在我国销售的钛白粉就有5万t之巨,占我国进口量的一半;而我国4万t。钛白粉的出口却有上百家企业在经营。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实力得到加强,部分产品在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不仅在国内占居领先地位,而且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他们的自营进出口业绩已非一般外贸公司可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企业还非常脆弱。就销售额而言,只是稍强于世界第一大化工公司。然而,我们却有成千个生产企业,难于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相抗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壮大我们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竞争力。一是要提高企业的实力,生产向优势企业靠拢,产品向名牌企业集中。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的集中化,是提高我国化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二是要利用好外贸窗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历史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贸权的放宽并不等于外贸企业的过时。外贸企业在市场形象、外贸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若无独立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就应采纳制,与外贸企业合作,联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体。
4.4更新外贸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意识到做市场与做买卖的极大不同。做买卖只顾买入的成本和卖出的利润,投机性强,有利润就做,没有利润就可以放弃,不会有明显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缺乏长远打算。但生产企业则不同。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化,企业的生产不可一日放弃。因此,必须从长计议,建立新的市场观念。
首先,要重视市场调研。我们的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重生产、轻市场的思维习惯。一谈及企业的发展,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投入巨资建设生产装置,很少去考虑投资前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很好地勘探和有效地利用,才能长期受益。市场同时也是一部机器,你只有慷慨地投入,它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我们的企业应当注重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去,清楚它的现在,掌握它的未来。
其次,要讲究市场策略。我们的不少企业毫无营销策略可言,常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而、“人穷志短”,不分市场对象是谁,有奶便是娘。因此自己与自己竞争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犹如战场,只有深谋远虑,才能百战百胜。要在市场上取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要处理好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用户建立利益的共同体;要处理好短期贸易和长期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市场网络,决不可朝三暮四。
第三,要按市场需求定价。由于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往往以低价为手段,中国货便宜已是世人公认的。这不仅使我们的企业没有从国际市场上拿回我们应该得到的财富,反而有时会落得一个倾销的罪名。这种现象在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行业极为常见。不管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还是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价要体现产品的技术含量。如果忽视技术的价值,我们就无法完成技术开发的再生产,终将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当我们谈到跨国公司在R&D方面的巨大投入时无不感到羡慕。但细细想来,其开发研究的巨大投入实际上就来自产品的销售利润。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良性循环,应当成为我们化工企业的营销理念。因此,价格的确定不能仅仅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为依据,要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甚至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产品价格。
第四,保持供求平衡。进入新的世纪,那种让生产者高枕无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时代一去不复返。以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为特征的买方市场似乎与新时代的步伐很不协调。究其原因,就是在世界化工巨头们纷纷兼并联合的热潮中,我们却在进行着一场化工生产的人民战争,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高速发展,无效劳动随处可见,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其实,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也也不难。物以稀为贵。限制生产、控制总量是治理市场疲软的一剂灵丹妙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纺织行业砸锭的气魄,要有煤炭行业关闭小煤窑的决心,来整顿我们的化工企业,保持市场的基本平衡,以市场饥饿理论来恢复市场的元气。
4.5培养外贸人才、建立营销队伍
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综观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的做法,一是营销队伍规模大。一般都有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分布于全球市场的每个角落,有的公司全球销售人员甚至超过生产人员。二是销售人员素质高。一般都是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从事销售工作。显而易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国际市场营销队伍,是我们的化工企业在新世纪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要象重视化工生产一样,重视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要舍得投入足够的人力,从事国际市场营销,从坐守家门到走出国门打市场。其次,要着手培养和选拔适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一名合格的外贸人才,除具有基本素质以外,还须有三个突出的素质:一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外贸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用途,能解答用户的问题,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二是扎实的外语基础。对外交流障碍是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外贸人员的外语能力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了解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真正融人当地市场。三是较强的外贸能力,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外贸人员不仅要有基本的外贸技能,还要及时掌握新的贸易规则和手段。
4.6积极融入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