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贸进出口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议定书》缔约国之间的受控消耗臭氧层质进出口的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消耗臭氧层物质,包括消耗臭氧层物质及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相关设备和产品。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对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出口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一)制定并《中国进出口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对列入《名录》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二)制定并禁止进出口的消耗臭氧层物质名录。
第四条申请《名录》中所列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前三个月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配额书面申请,并提供1995-1997年及提出申请时上一年度相应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出口、销售和使用情况及其证明。
第五条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确定《名录》所列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家年度进出口配额总量和申请企业的进出口配额量;受理企业对《名录》中所列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出口配额申请;签发《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审批单》(以下简称《进出口审批单》)。
第六条持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签发的《进出口审批单》的企业,应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授权的发证机构申领《进出口许可证》。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签发的《进出口审批单》,签发《进出口许可证》。
《进出口许可证》实行一批一证制。进出口许可证的申领和管理按照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有关进出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出口回收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企业,须持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签发的回收证明,直接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授权的发证机构申请出口许可证;
出口回收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容器上必须贴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印制的“回收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标志,并准确标示物质名称和含量。
第八条海关对《名录》所列的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出口,凭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签发的《进出口许可证》监管验放。
第九条经营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的企业,必须按照《议定书》有关规定,进行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出口贸易;不得转让或买卖进出口配额和进出口许可证。
第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有权对经营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海关总署根据管理需要联合设立专门办事机构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并制定本办法的实施细则。该办事机构设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关键词:对外贸易;熵值法;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027-03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钻石十年”打造工程的落实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广西依靠对外贸易发展的后发优势,促进了生产总值的稳定增长。但是,中国目前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应该适应新常态,贸易份额的简单提升显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广西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完成了对外贸易额的高速增长,但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采用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费、高污染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从长远看来,这种发展方式必然会带来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逆向制约了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这种发展并不是可持续的。因此,广西应当及时转变对外贸易的发展路径,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保护资源、生态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中通过对广西对外贸易的各种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技术、生态、资源等效益指标,立足于新常态下广西区内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对外贸易发展背景,对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性进行评价,最后为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路径。
2 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2.1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国际贸易相关领域例如:经济、生态、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发展。在本文中,选取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外贸易技术效益、对外贸易生态效益、对外贸易资源效益四个指标来评价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情况,最后运用熵值法得出对外贸易综合评价指标,来综合分析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状况。
2.1.1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发展对外贸易的最终目标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以分析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是评价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分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公式如下: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GDP)
对外贸易依存度为进出口总额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越高,说明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就越强。
2.1.2 对外贸易技术效益评价指标
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产品的技术进步,一般认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越强,对外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越强,所以本文选取进出口技术效益来作为对外贸易技术效益评价指标,进出口技术效益评价指标公式如下:
进出口技术效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
进出口技术效益反映了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只有进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升、质量提高,对外贸易才会往可持续方向发展,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说明可以吸收、消化先进的技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说明出口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目前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普遍放缓,需要依靠进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来推动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1.3 对外贸易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目前服务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进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工业生产的实物为主,出口产品的生产环节一般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选取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对外贸易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公式如下:
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每产出一单位的工业产值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在出口贸易中,废水排放量越小,说明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小,越有利于当地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发展,所以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越小越好。
2.1.4 对外贸易资源效益指标
对外贸易资源效益评价对外贸易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进出口产品生产的物质基础。本文采用对外贸易进出口能源密集度来反映对外贸易的资源效益,进出口能源密集度公式如下:
进出口能源密集度=进口商品总能耗出口商品总能耗
进口商品总能耗=进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GDP)×总能耗
出口商品总能耗=工业品出口总额工业总产值×工业总能耗
当进口商品总能耗大于出口商品总能耗时,说明进口的产品消耗的能源高于出口的产品消耗的能源,通过对外贸易而交换的能源更多,说明对外贸易的资源效益越高,所以进出口商品能源密集度越大,越有利于对能源的合理利用。
2.2 各项指标数据的整理
本文中所用到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最后经过整理计算结果得到如表1和表2。
2.3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2.3.1 外贸依存度分析
根据表1和表2中的数据,将广西和全国的指标进行对比,如图1R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广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十年时间里没有太大波动,稳中趋升,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影响了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2003年-2012年广西对外贸易依存度依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广西2003年-2012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平均值为0.118,而全国平均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551,水平相差很大。
2.3.2 进出口技术效益分析
广西2003-2012年进出口技术效益趋势与全国比较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广西的进出口技术效益在2003年-2009年期间稳中有升,但是2010年以后上升比较明显,而全国的进出口技术效益指标一直呈现稳定的波动状态,主要是因为广西的经济起步较晚,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才开始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视高科技产品的研发。
2.3.3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广西与全国2003-2012年生态效益趋势图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西在2009年之前工业生产中的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比去年全国要高出很多,主要是因为广西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工业行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环保意识,但在2009年以后广西在单位废水排放量方面已经与全国差异不大,说明经过中国-东盟自贸区黄金十年的发展,广西工业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经济发展带动生态效益的提升,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增强。
2.3.4 资源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本文中对外贸易的资源效益主要通过进出口能源密集度来表示,广西和全国2003年-2012年进出口能源密集度比较趋势如下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广西进出口能源密集度从2003年的0.73上涨到2012年的1.26,十年之间呈上涨趋势,但是和全国进出口能源密集度还有一定的差距,广西应该保持进出口能源密集度的增长趋势直到与全国相持平或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
运用熵值法将对本文中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四个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客观的反应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在使用熵值法前首先将四个评价指标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这样可以更加合理的反应评价指标在综合指数中所占的权重。
本文使用的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是线性标准化方法,假设minY和maxY分别为Y指标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标准化公式为:
y=Y-minYmaxY-minY
对外贸易的生态效益指标为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该指标的数值越小越能说明对外贸易可持续性越好,所以进行标准化时使用的公式为:
y=maxY-YmaxY-minY
通过标准化运算,将所有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反映在区间0-1之间,各指标中最小值的标准化结果为0,为了方便后续计算,假设其值趋近于0,取值为0.0001。最终结果如表3。
从图5中可以看出,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在2005年略有下降,2006年-2008年之间稳中缓慢上涨,2009年-2012年之间迅速上升。说明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在2009年后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对外贸易可持续性越来越好。
4 总结
综合以上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分析,从整体来评价,广西的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好。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主要由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技术效益、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决定。进出口技术效益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要把握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的契机,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进出口产品附加值,扩大进出口技术效益,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广西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嵩,高小平.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国际贸易比较[J].经济师,2001,(9).
[2]夏东.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商场现代化,2007.
[3]周高宾.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主成分方法[J].时代经贸:中下旬,2007.
[4]谷志红,牛晓东,王会青.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J].理论新探,2005,(05).
[5]张荐华,张建红.论云南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6,(6).
论文关键词:外贸持续恢复增长,下半年变数犹存
今年上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加强。在国内外良好经济环境的支持下,我国对外贸易也延续了去年年底以来较快的恢复性增长态势。但是,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的高失业率,消费仍然不振,以及由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将逐步显现,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可能放缓,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纵观全年,我国外贸形势仍不容过分乐观。
1、我国外贸持续恢复性增长
从2009年11月起,我国进出口已经延续了8个月的恢复性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国际贸易论文,进出口总值13548.81亿美元,同比增长43.1%。其中出口7050.90亿美元,增长35.2%;进口6497.92亿美元,增长52.7%;贸易顺差552.98亿美元。与金融危机前2008年1-6月相比较,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9.8%、5.8%和14.5%。除了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进出口商回补库存的因素外,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较快的恢复性增长也与去年同期全球经济下滑,进出口商品价格下跌,外贸基数较低有很大关系。
6月当月进出口增速放缓,而顺差有所扩大。6月进出口值2547.69亿美元,增长39.2%。其中,出口1373.96亿美元,增长43.9%;进口1173.74亿美元,增长34.1%。当月贸易顺差200.22亿美元。
表1 2010年以来我国月度进出口情况
年 月
出 口
进 口
贸易差额
(亿美元)
金额(亿美元)
同比(%)
金额(亿美元)
同比(%)
2010.01
1094.75
21.0
953.07
85.5
141.68
2010.02
945.23
45.7
869.10
44.7
76.12
2010.03
1121.12
24.3
1193.48
66.0
-72.36
2010.04
1199.21
30.5
1182.39
49.7
16.81
2010.05
1317.61
48.5
1122.28
48.3
195.33
2010.06
1373.96
43.9
1173.74
34.1
200.22
2008.1-6
6662.51
21.8
5675.49
30.6
987.03
2009.1-6
5215.29
-21.8
4245.95
-25.4
969.33
2010.1-6
7050.90
35.2
6497.92
52.7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推动论”认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物流联盟的出现通过交易费用的降低,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除定性分析外,许多学者从定量视角对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类似结论[3-5]。近年来,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快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86—2009年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从12.93亿美元达到增长到1877.35亿美元,增长了145倍。浙江省进出口贸易能取得如此成绩,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下降,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戎梅(2011)就单位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货物贸易额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单位物流成本的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杨长春(2008)[7]、侯方淼(2008)[8]等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物流之间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而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就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而言,张宝友(2010)运用弹性分析法,分别从物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检验华东地区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物流需求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相应的变化2.56%;而物流供给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应的变化6.08%[9]。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王领(2010)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利用上海市1978-2008年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相关数据,对上海市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进出口的增加会在长期内促进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但吞吐量的增加并未对上海市进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运输量的变化对外贸增长的作用有很大的时滞效应。综上所述,有关物流业发展能否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不一致看法。而且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思考:如果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其影响程度是多少?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以浙江省为例,考察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有,那么影响程度是多少,影响程度是否随时间的变化有所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方法、变量及数据
2.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促进作用,影响是否显著。然后,运用弹性理论,通过计算“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即物流发展速度与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之间的变动比率,来测算现代物流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其程度随时间的变动趋势。
2.2变量及数据来源
衡量进出口贸易的指标,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总额。而衡量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不同学者选择的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已有研究大多以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或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指标为代表。从进出口贸易涉及的物流系统来看,其物流环节包含运输、仓储、检验、报关、包装、装卸搬运,以及信息处理等作业内容,其中,运输是必须的环节,故本文选择了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选取1986—2009年间的数据。
3实证分析
3.1物流产业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性
在相关性分析之前,首先对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逐年变化情况作描述性分析,以掌握其变化的总体趋势,表1是浙江省1986—2009年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数据。依据表1,绘制出1986—2009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图①,见图1。由图1可知,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这初步说明浙江省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为了说明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显著影响,下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进出口总额为因变量,设为Y,货物周转量为自变量,设为X。根据表1的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和方法得知,二次曲线(Quad-rati)拟和模型较好地反映浙江省物流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变化趋势。回归结果见表2,调整后判定系数为0.9923,接近1,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以5%的显著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经过检验,F=1482.790,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是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如式(1):Y=-121.873+0.3129X+0.0000118X2(1)
3.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促进程度的弹性分析
(1)测算模型
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浙江省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进行定量测算。弹性分析是计算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性的工具。本文以“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一词作为衡量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变化的敏感程度。进出口贸易额设为变量Y,货物周转量设为变量X,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如式(2):E=dYdX•XY(2)
(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程度的测算
根据回归方程Y=-121.873+0.3129+0.0000118X2可得式(3):dYdX=0.3129+0.0000236X(3)运用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求得弹性系数E,见表3,1986—2009年间,浙江省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平均弹性为2.9,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周转量每提高1%,进出口总额约提高2.9%,说明浙江省物流业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3)不同时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的比较表3显示,1986—2009年间不同年份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差异较大,从具体数据来看,弹性系数从1986年的8.4694,下降到2009年的1.3460。为了分析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计算1986—2009年不同时间段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弹性均值从1986-1990年的6.57,下降到2006—2009年的1.25,弹性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趋缓。为了分析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动趋势,以1986年作为时间t=1,对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与时间t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合模型,决定采用三次曲线(CUBIC)模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回归结果见表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915,与1极为接近,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均以1%的显著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经检验,F=700.05937,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有效。拟合方程如式(4):E=9.790957-1.3076t-0.0689t2-0.001232t3
(4)由方程(4)计算2010—2014年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指标值,见表5,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应进行产业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等工具,就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物流业有力地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以浙江省为例,1986—2009年间,浙江省物流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相应增长2.9%。现代物流业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原因有:1)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了运营成本,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价格与成本对国际贸易的效益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的空间有限,而物流成本有较大的降低空间。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对外贸易中的物流活动运作效率越来越高,降低了物流成本,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成本降低,从而刺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现代物流的发展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则通过货运等形式,减少了生产企业的物流负担,使对外贸易中的运输、报关等物流环节运作效率得到了提高。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拓展了消费者的购买空间。由于物流速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国外商品时,花费在物流运输上的等待时间大大减少,使得消费者愿意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商品,这有利于外贸企业发现新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不同时间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有所强弱。以浙江为例,1986-1990年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为6.57,而到2006—2009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下降为1.25,表明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差异较大,且从整体上来看,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应进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关键词】HHI指数;对外贸易;地区结构;经济增长
1?湖北对外贸易概况
1.1湖北对外贸易规模和地位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迟缓,全球实际货物贸易量增速有所下降,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定增强。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东部地区对外贸易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在全国进出口总值中占比达86%。与东部地区相比,虽然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增速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将成为我国新的外贸增长拉动力量。
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强省之一,在拉动中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势头强劲。2014年湖北实现进出口总额430亿美元,在中部五省外贸总值中占比达到27%。2015年湖北进出口总额为455亿美元,在中部五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比为19.5%,增速达5.9%。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湖北探索与外部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湖北自贸区向纵深方向发展也将促使湖北积极探索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
1.2湖北对外贸易依存度
作为反映某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外贸依存度可由某时期内该地区的进出口总值在该地区GDP中的占比得出,数值越大说明该国或地区对对外经济的依赖度越大。本文选择2012―2016年中部五省及全国的进出口总值和相应的GDP,计算出外贸依存度,如表1。
由表1可知中部五省的外贸依存度远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中部地区普遍对对外经济的依赖程度不高,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够高,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内贸易。同时,湖北外贸依存度由2012年的9%上升到2016年的9.5%,表明湖北的对外贸易在GDP中的比重在上升,发展对外贸易对湖北经济发展有更强的拉动作用,经济发展的开放水平提高。外贸依存度的提高为湖北省吸收充足的资金和高新技术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升级。然而,相较于中部其他省份,湖北外贸依存度还处于较低水平,与安徽、江西等省份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快湖北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并增加贸易机会,进一步发挥对外贸易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
2?湖北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2.1洲际市场集中度
某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测量指标主要有绝对市场集中度指标与相对市场集中度指标,为更准确地测量湖北与中部其他四省的进出口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和市场集中度,本文采用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HI指数)进行衡量,计算公式为:
HHI=Ni=1(Xi/X)2*100%
其中Xi,代表该省与各大洲的进(出)口额,X代表该省进(出)口总额。HHI指数的取值在0到1之间,其数值越大表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则该省的对外贸易对某个国家(地区)的依赖程度越高。本文首先选取了2012至2016年湖北分别与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进出口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得到表2。
表2?湖北与各大洲的进出口市场份额表(%)
(资料来源:《湖北统计年鉴》、武汉海关)
表2直观地显示了湖北进出口市场结构的洲际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量化湖北与其他中部四省的进出口市场集中度,可由表2和其他省份的相关数据,得到中部五省的进出口市场HHI指数表,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整体上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洲际市场集中度在提高,其中湖北的进口和出口市场HHI指数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2012―2015年,湖北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这三大洲的总进出口值占比由78%上升到86.6%,表明湖北对这些地区的外贸依赖度在增强。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湖北外贸市场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不仅体现在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之间市场份额的差别,传统市场内部结构也在进行调整。
在进口市场上,除河南省外,其他中部四省HHI指数均低于全国水平或在其附近。河南省进口市场HHI指数由2012年的47.1%上升到2016年的60.8%,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深,外贸市场集中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传统贸易伙伴国,对这些国家的依赖性较高。湖北省进口市场HHI指数较低,对主要进口市场的依赖度较低,但该值从2012年至2015年由27.6%上升到38.1%,进口市场集中度在平稳上升,湖北的进口贸易正在向主要进口市场缓慢集中。此外,根据2016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一方面湖北与欧盟、东盟、美国等传统市场贸易量有小幅度萎缩,并与香港地区、韩国的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湖北与巴西、俄罗斯、南非、秘鲁等部分新兴国家的贸易有小幅度增长。由此,2016年湖北进口市场洲际HHI指数不会出现较高的上涨,仍维持在37%附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湖北的进口市场结构在优化,对外贸易主体结构得到多元化发展。
表3?中部五省的洲际HHI指数表(%)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在出口市场上,河南和安徽两省HHI指数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出口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而湖南省出口市场HHI指数远高于其他四省,由2012年的27.4%上升到2016年的40.8%,总体上变化趋平。湖北省出口集中度由27.5%上升到38.3%,在2016年上升到中部地区第二位,仅次于湖南省。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产业间贸易是基于国家或地区间要素禀赋的差异,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特征是湖北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主要原因。2016年前11个月湖北省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比达到54.8%,此外,传统劳动密型产品如纺织品、农产品等出口总值占比为15.6%,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有较大比重。在这种情况下,湖北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额会出现较高增长,出口市场集中度上升。
2.2外贸市场结构与外贸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sr)通常被用来分析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当样本相关系数r满足-1<r<-0.5或0.5<r<1时,说明两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本文运用SPSS19.0对2012年至2016年间湖北外贸市场结构与外贸增长的数据进行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代表进口市场集中度的imHHI与进口总值之间的样本相关系数为-0.774,表明进口市场集中度与进口额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进口市场结构优化(即进口HHI指数下降)一个单位会引起进口总值上升0.774个单位。代表出口市场集中度的exHHI与出口额间的样本相关系数为-0.247,说明在小颖镜那榭鱿拢这两者之间的有较弱的负相关性,出口市场结构优化(即出口HHI指数下降)一个单位会引起出口总值上升0.247个单位,出口市场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拉用作用不如进口市场结构优化的作用明显。可见,在短期内,进出口市场集中度对进出口总值有正向影响,优化外贸市场结构能提高外贸总值。
表4?皮尔逊相关系数
3?结语
近几年湖北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实现了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然而,湖北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对外贸易依存度低、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对外贸易市场高度集中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北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会有所下降,并将面临更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这对湖北的对外贸易向更深层次发展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在国际贸易市场上,高度集中的进出口市场会导致贸易摩擦和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反倾销诉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出现了贸易救济手段及技术、绿色贸易壁垒等新形式。此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将一些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挤压了中部地区的出口市场,国际贸易竞争加剧。这都增强了湖北对外贸易发展的不稳定性,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为进一步增强湖北发展对外贸易的实力,政府在提升省内企业的外贸竞争力的同时,还应对其加强引导,以实现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通过在非洲等新兴市场建立营销中心为湖北的企业及优势产品搭建平台,增加贸易机会。此外,湖北应抓住自贸区的政策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外资引向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和节能产业,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缓解外贸市场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适时推行跨境电子商务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推动湖北省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以实现市场多元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倩倩,杨丽华.基于HHI的浙江外贸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1)
[2]陈大波.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江论坛,2016,(3)
[3]傅智能,徐振宇.湖北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11,(21)
[4]熊英女.中国货物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