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范文第1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摆脱严重的财政困境,新西兰公共部门一直极度重视提升绩效,由原来只注重投入控制转变为关注产出绩效,由此确立的新公共管理框架也强调更明确的目标及责任划分、更大的管理自由度以及对结果的受托责任,并且需要利益相关者信任的良好的绩效衡量机制(Treasury,2005)。为此在财务报告方面,新西兰的有关法律规定,作为报告主体的所有公共部门应当遵循由独立的准则制定者审批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使用应计制基础编制财务预测和报告,并由独立审计人员对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目前,新西兰已成为应计制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最广泛的国家之一(Piana and Tones,2003)。尽管难以获得充分体现应计制改革成果的确凿证据(Pallot,2001),也无法确定应计制会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Champoux,2006).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公共部门会计和财务报告进行应计制基础改革的国家,新西兰的改革模式和经验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其他西方国家的改革实践也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

二、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特征

(一)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的财务报告改革 研究表明,新西兰应计制基础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是被作为广泛的公共管理框架的副产品引入的,目的是为实现管理控制和计量政府主体绩效而提供相关的管理决策信息(Lye,Perera and Rahman,2005)。这表明,新西兰采用应计制基础财务报告的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Carlin,2003),因而将其置于以提升绩效为目的的公共部门管理变革的大环境中去理解能够获得更清晰的认识。

在新公共管理框架下,新西兰公共部门以基于购买权和所有权的契约易取代了基于官僚制结构的等级权力关系。首先,作为新西兰政府法人代表的内阁,一般负责确定其政策结果的优先次序以及希望购买何种产出,并原则性地提出部门执行长官的绩效要求,而内阁大臣则具体实施从议会获取拨款以购买各部门或其他供应商生产的产出。从购买产出的角度讲,内阁大臣实际上与部门执行长官签订了供应服务的购买权契约,部门执行长官则按照契约要求提供这些服务以及享有必要的管理决策权力。充当顾客的内阁大臣们需要相关的财务信息,以评价各部门是否按照契约或预期提供了公共服务,并将其做为订立新一轮购买权契约的重要依据。其次,从所有权契约角度看,内阁是各部门的直接所有者和委托人,发挥着治理委员会的作用,而作为受托人的各部门执行长官负有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保全资本、确保财务弹性等方面的责任。

购买权和所有权这两种契约关系对包括政府整体和各部门在内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产生了重大影响(Simpkins,1998)。I-FAC(1994)认为,由于区别购买权和所有权契约,明确界定产出及其所耗费资源的完全应计制基础会计和财务报告都是必不可少的:购买权契约直接产生了对应计制成本信息和经审计的服务业绩报表的管理需求;满足所有权契约的目的导致了提供投入资本信息的需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类型的信息。引入应计制会计和财务报告是为了支持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绩效信息、激励和管理自由为基础的管理系统(Lye,Perera and Rahman,2005),使利益相关者能够运用财务信息监控公共部门的契约履行情况以及管理绩效。

(二)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渐进性 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是在一系列相关法案的推动下进行的。从立法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新西兰对公共部门财务报告产生重要影响的法案主要包括:(1)《国有企业法案》(1986)。该法案明确了国有企业运作的主要治理原则及受托责任要求,赋予管理者更大自以及相应的责任,其颁布标志着新西兰应计制基础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开始,并率先在国有企业中引入了应计制基础。(2)《公共财政法案》(1989)。为了衡量部门的产出绩效,该法案规定所有报告主体都应按照GAAP的要求,提供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绩效信息的应计制基础财务报告。由此形成了中央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基石,使核心政府部门转向了应计制基础。(3)《财务报告法案》(1993)。该法案确立了新西兰法定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强化了公共部门对GAAP(主要是应计制会计基础)的应用。(4)《财政责任法案》(1994)。该法案规定,公共部门应当按照GAAP编制财务状况预测报告,定期提供有关政府预算政策、财政战略方面的全面完整的报告,从而实现了事后报告向事前报告的转换以及两者统筹兼顾。

尽管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但实际上也带有较为明显的分阶段逐步扩展的特征。这种改革首先在国有企业中进行,待取得成效后才应用于核心的政府部门;应计制会计是先在单个政府部门中进行试点后才被引入整个政府中;政府部门只有适应了以应计制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才在预算中再采用应计制(Pallot,2002)。

(三)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制度的独立性 新西兰建立了以公共法案和GAAP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制度。尽管《公共财政法案》初步奠定了新西兰公共部门应计制基础财务报告的基本框架,要求政府整体和各部门的财务报告都必须按照GAAP进行编制,但却没有直接确定由某一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财务报告准则。事实上新西兰政府并没有掌控着GAAP的制定权,而是交由独立的会计准则咨询理事会(ASRB),行使审批GAAP以及作为核心的财务报告准则的权力,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使用者高度信任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新西兰,GAAP是治理公共和私人部门财务报表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独立客观的一系列规则,根据《财务报告法案》的规定,通常包括由ASRB独立审批通过的准则,以及当不存在已审批准则时对报告主体适用且获得会计职业界权威支持的政策。这意味着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能够被更广泛的人们较为容易地理解,有利于会计职业界向公共部门的渗透并提高会计水平,也提升了会计师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

(四)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即部门财务报表以及由其合并而来的政府整体报表。政府整体报表是依据《公共财政法案》要求纳入政府法人报告主体中的公共部门的合并财务报表,除了按照GAAP的要求提供财务业绩表、财务状况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以及报表附注外,还可能涉及一些反映政府运营环境性质的附加报表,主要包括借款表、承诺表、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表、分部报表、会计政策表、未拨费用和资本支出表、应急费应和资本支出表、受托资金表以及其他能够公允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业绩的附加信息。部门财务报表也应当按照GAAP编制并提供关键的财务业绩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并披露所使用的会计政

策以及对或有负债等项目进行附加注释。而且,各部门还应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呈报财务预测表并将预测数和实际数进行比较,报告每项拨款和每类产出的实际耗费,以及报告所有未拨费用和资本支出并逐项予以解释。由于已采用了完全的应计制会计基础,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可以提供更全面完整的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三、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的启示

(一)从公共管理框架的角度考虑政府财务报告建设 从新西兰的经验看,只有置于公共管理的框架内,报告目标、使用者、报告主体、信息质量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才能被明确,从而为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指明方向。新西兰现行的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正是在契约型的新公共管理框架下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监控公共部门的契约履行情况及管理绩效提供财务信息,方向明确是影响这方面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改进预算会计报表、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如何建设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方面还存在不少分歧。我国可以借鉴新西兰的做法,围绕改进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做出全面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以建立起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新型政府财务报告,绝对不能盲目追随国际上政府财务报告改革的潮流。

(二)建立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新西兰公共部门按照相关的公共法案和已在私人部门应用的GAAP编制财务报告,为规范报告主体的财务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一种途径,保证利益相关者能够对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产生合理预期。建立一套为所有报告主体所遵循、体现公共管理框架要求和加强公共财务资源管理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是公共部门财务报告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对预算会计处理实务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却忽视了预算会计报告。年度预算报告的编制是依据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决策编审规定组织进行的,各报告主体没有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可循,因而也就无法编制完整地反映政府整体受托责任并有助于决策的财务报告。因此,为了建立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我国可以借鉴新西兰的做法,打破按组织类别分别制定预算会计制度的现状,针对会计交易和事项制定为各单位遵循的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进而为编制合并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提供便利条件。

(三)将预算会计报告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 新西兰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的内容相当全面、详尽,除了提供有关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还包含了大量有关政府财务状况、运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财务信息,也有非财务信息,几乎涵盖了政府所有财务和非财务活动的详细情况,能够让使用者更好地评价报告主体及其管理当局的服务业绩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做出相关的决策。新西兰引入完全的应计制基础实际上是为公共部门财务报告能够涵盖更广泛的绩效信息提供技术支持。目前我国提供政府财务信息的对外报告主要是“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报告”,由于强调为预算管理服务,除了反映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外,并没有提供更多的与预算收支无直接关系的重要财务信息,因而无法反映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运营业绩、公共服务成本以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更无法满足我国政府改进管理方式、加强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因此,我国应当将现行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建立包括基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其他附表和必要的补充信息的全面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并考虑相应地增加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使其能够涵盖所有相关的政府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结果,同时用特定的议题、图形、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对涉及财务、非财务的事项及相关的公共受托业绩加以描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首先必须分项目、分阶段地实施应计制基础,扩展政府会计的核算对象和内容,建立健全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所以,我国改革预算会计报表、建设政府财务报告将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对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

[2]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3]楼继伟:《政府预算与会计的未来:权责发生制改革纵览与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IFAc,Implementing Accrual Aceounting in Government:The NewZealand Expericence,Occasional Paper 1,October 1994

[5]Joanne Lye,Hector Perera and Asheq Rahman,The Evolution ofAccrual-bosed Crown(Guvemm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New Zealand.Accounting,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5.

[6]June pallot,A Decade ln Review:New Zealand’s Experience withResource Accounting and Budgeting,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Manag-ment,17(4),Novermber 2001.

[7]Kevin Simpkins,Budgeting and Accounting Issues-NewZealand Presenration to the Intematia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Pub-lic Sector Connnlttee Execurive Forum,April 1998.

[8]Mark Champoux,Accrual Accounting in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Issuse and Solutions,Harvard Law School Federal Budget PolicySeminar Briefing Paper No 27.2006.

[9]piana,V.and Tones,L,Reshaping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AnInternatioal Comparative View.Canadian Joum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ee,2003.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改革;分析;评价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随着新世纪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市场的各种需求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会计职业界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财务报告没有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失去相关价值。因此,改进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势在必行。

2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现行财务报告不重视未来

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都是以某一会计主体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确认,财务报告是一种反映过去经营状况的向后看的会计报告。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相关者来说,他们的各种决策建立在对企业未来前景预测的基础之上,要想对企业未来做出准确预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描述,更希望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其对未来的自身的经营状况的预测性信息。按照传统会计来衡量,像期货、期权之类衍生金融工具,过去却没有任何实际交易事项可言,一项合约的签订仅仅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变动,如保证金户头上账户资金将随着市价波动而不停变动,对冲、履约、交割等行为可能带来风险和收益。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所蕴涵的无穷机会与风险,以及未来期间合约履行情况为立足点的特性,使传统会计束手无策。

2.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现行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揭示不足。在现行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可低估。风险的这种重要性使得风险的披露也成为财务报告的一个必备内容。但现行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以附注和说明为补充的体系不能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充分有效的揭示。

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告,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职业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的报告以外考虑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专用”财务报告。

2.3现行财务报告的滞后性较严重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现行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对外披露的。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金融工具的应用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年度报告,甚至季度报告已明显无法满足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要。

财务报告周期过长,信息滞后。我国企业的年度报告要求在年末结束后4个月内报出,中期报告要求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这段时间足以让一个企业由盈利走向破产。英国的巴林银行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而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财务报告由于缺乏时效性而失去了它的有用性。

2.4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而且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金融衍生交易也越来越多。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投资和信贷决策失误。由于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利率和汇率瞬息万变,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如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我国上交所“3.27”事件就是相当典型的事例,但现行财务报告却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3改革企业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3.1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重的原则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较差;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不可偏废,必须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改进或改革,都极有可能给信息质量带来严重后果。不可否认,兼顾两者的实际处理,其难度明显大于理论探讨,但又是改善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必须坚持的原则。

3.2定量和定性指标相顾的原则

现行财务报告中的定量指标主要限于货币化历史财务数据,定性指标基本得不到反映,使用者往往需要对报表的再分析才能做出预测和判断,但这经常又是盲目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兼顾的原则,要求改革后的财务报告在充分揭示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前瞻性信息,既要披露财务信息,又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人力资源信息,既要有量化分析指标,又要有定性分析说明,如企业背景和竞争状况。以便于使用者更加全面地、准确地掌握企业状况。

3.3报表格式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报告的主体是会计报表,主要会计信息都集中于会计报表中,采用固定统一的报表格式,无疑为报表的编制、汇总、计算机加工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又使得情况各异的不同企业在披露信息方面受到了束缚,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此。充分揭示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披露与经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对于重要信息的揭示,不应当受报告格式的限制,应予以充分揭示。在维护报表格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利用表外途径揭示财务信息是可行的、必要的。另外,在报告的周期方面也应当适度灵活。

4对企业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4.1对现行财务报表的项目简化,增加财务数据分析

我国现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有64行、22行和56行数字,假想设计的资产负债表、核心收益和净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只有27行、18行和32行数字。两者相比较,我国现行财务报表项目明显偏多。事实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比较熟悉为假定,这一假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较为普遍的适用基础,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家群体则比较缺乏必备的财务观念和会计知识,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会计信息很可能是一堆看不懂的数字,甚至可能导致误解和误用,报表数据越多,误导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在做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简化会计报表项目、设计精练的会计报表更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数需使用者经过分析之后才会变得有用,缺少来自提供者的财务分析数据,在报告中增加由企业专业人员提供的分析数据必然会受到报表使用者的普遍欢迎。4.2对所有者权益理论及其对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所有者权益理论应采用“企业理论”为宜。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为许多群体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机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不宜仅采用现行的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还应以增值表为主要报告形式。用增值计算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企业内外各利益当事人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及其相应的受益情况,所以增值表更适合于反映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的权益、受益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均衡结构,增值表应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报表之一。

4.3应注意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重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本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等。基本财务报表及附注来自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有可靠的凭证作为原始证据,并遵守会计准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符合可靠性原则。其它财务报告主要是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作出与企业相关的经济决策。

在财务报告改革中,应当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进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解决得就较好,从而使它们可以将财务报告的改革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上。

4.4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编报和考核

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财务弹性,其可靠性和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财务指标,已日益成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而备受使用者的关注。现金流量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年报,并且只要求编报,不要求考核,这势必会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随意性,降低报表信息质量。企业现金流量表由年报改为月报,并且增加一些考核指标,如现金净流量占赢利额、营业额的比重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角度,都是可行的。

4.5保持传统三大报表,增加附注内容

改革现在的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对之完全否定。相反,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一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建议把三张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对于核心信息,应该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的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在财务报表中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会计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有关项目等作的解释。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以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就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①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②采用与报表不同的基础编制的信息。③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④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在我国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务报告中附注的内容都比较少。我国会计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会计准则或制度对附注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已有一些规定。我国的附注应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提高,不应只是报表数据的延伸或另一种算法,也不应只局限于财务数据。

4.6关注小企业财务报告

“抓大放小”历来是人们处理众多问题的基本立场。相对而言,我们对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改革比较重视,而对小企业的会计问题,过去关注不够。我国小型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改革企业财务报告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财力有限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重合的特点,建立一整套适应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体系应当是可行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改进我国企业会计报告的建议[J].广西会计,2002,(5).

[2]刘玉廷.当前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2,(2).

[3]张鸣,贾莉莉.财务分析入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李佳明,安同良.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J].现代管理科学,2004,(2).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财务报告;会计环境;发展趋势

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指出,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根据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0号》,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等。

在西方,财务信息的披露经过了以账本披露为主体(12世纪到15世纪)、以财务报表披露为主体(15世纪到20世纪)和以财务报告披露为主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三个时期,财务报告的产生及每一次发展变化无一不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当经济、法律、社会文化、政治、科学技术以及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同时也对财务报告的实质内容及形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使得财务报告不断发展变化。以更好地适应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一、会计环境的含义和内容

财务报告在现实应用中的缺陷是它不能够满足环境的变化。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综合。它包括存在于会计主体内的会计内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会计外环境。生产实践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称为会计外环境,而会计实践则称为会计内环境,会计环境是会计内环境与会计外环境的有机结合。内环境决定了会计本质、职能、程序和方法;外环境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影响会计的程序和方法。

二、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偏重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

由于企业间竞争的加剧,诸如产品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及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企业管理能力、职员结构及主要职员素质等非财务信息显得越发重要。非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管理者有关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并加强对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也是投资人、债权人等其他利害相关者分析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所必需的信息。缺少了这部分信息,他们对企业未来的盈利分析必然会受到影响,也就难以达到财务报告真实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的目标,从而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揭示,所以企业应该将相关的非财务信息作为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行财务报告偏重于反映企业历史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而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缺少有关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缺少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这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由于顾及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现行财务报告很少涉及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忽视了企业与周围自身环境方面的信息。只侧重于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经济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核算和计量。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披露。而这样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财务报告中应加入经济责任观念。从会计角度来讲。较为系统地研究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之一的自然资源形成、开发、运用、存储、保护和再生产的经济效益核算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变化。而财务报告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财务信息需求。会计环境的变化诱致了新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拉动下,会计披露得以发展。因此会计披露发展的动因在于不断满足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扩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增加对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的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告由解释有形资产为主向解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并重转变。从现有的情况看。无形资产在企业持续经营中的地位至少在目前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完全取代有形资产的地步。因此,会计系统在解释无形资产的同时不能忽视有形资产的计量显得十分必要。鉴于当前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为解决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准则委员会(1ASC)在金融工具问题上的做法:首先着重解决相关信息披露问题,暂时绕过确认与计量问题,待时机成熟之后再研究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在未解决之前,可以遵循充分揭示原则,即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需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使用户易于理解。

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量,提高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及数量。现行财务报告仅仅对财务定量信息予以揭示,不能够完全分析出给企业长期价值创造带来影响的具体因素。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自财务报告中揭示了大量包括定性信息在内的非财务信息,但并不是说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了这些非财务信息,这只是借助非财务信息来辅助说明和解释财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理解与运用财务信息,从而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未来的会计应在拓展财务信息的深度与广度上下功夫,为增加财务信息的价值服务。

加强披露财务预测信息。可以增加预测性财务报告,使财务报告由解释事后信息为主向解释事后信息与前瞻性信息并重转变。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数据记录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预测性财务报告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反映企业下一年度或未来期间的主要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也只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它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以增加使用者决策和评价的相关性,应当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借鉴西方许多企业编制并对外公布的“预测财务报告”,它采用与传统财务报告相问的报表形式。这种做法无论从编制角度。还是从使用角度来讲都有极大的好处,特别是便于对比,从而进行差异分析,充分发挥预测性财务信息的作用。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改进;充分披露;展望

一、 财务报告披露的理论界定

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或表述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它是财务信息的传递手段和表达方式。财务报告对加强企业与外部信息沟通、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治理、企业外部治理、企业监管体系等构成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 中小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存在的不足

2.1 适用范围不够恰当

根据《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规模必须符合小企业的标准,但并非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就必须执行,如有条件也可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我认为,《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对小企业的界定及其适用范围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小企业的界定不够明确。《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制度对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被认定为是小企业并没有明确界定,只是将"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解释为"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中小业标准暂行规定》的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主要是从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这样容易导致小企业界定上的混乱。

2.2 内容不够完善

简化会计科目的设置过于盲目。为了简化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制度》删除合并了一些会计科目,使小企业设置的会计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比大大减少。《小企业计制度》共设置了5类60个一级会计科目,一级和二级会计科目共56个,绝大多数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一致,但合并了性质同的科目,比《企业会计制度》减少了25个一级科目。这些合并和删减虽然使计科目得到了简化,但也反映出这种简化过于盲目,给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问题。

2.3 与税收法规不够协调

税收部门是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外部使用者,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规定是从尽量符合税法规定设计的,在有关事项的会计处理上尽量做到与相关税收法规协调一致,以减少不必要的纳税调整,但仍有一些方面有待于协调统一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计价与税法规定基本一致,但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与税法有较大的出入。《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与税法完全不同,而税法的规定更具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并且符合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的传统做法。2.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会计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税法的规定虽然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可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差异,以利于税款的征纳和简化核算。

2.4 制度执行缺乏强制性

三、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披露改进的体系构建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务报告保障体系,不仅能充分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防治企业的舞弊行为,而且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和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性的过程,它涉及到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者等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考虑,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规范运行的保障措。

3.1 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治理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以私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的更为突出。当提供虚假信息所获得的收益大于被发现后受到的处罚时,企业必然会选择违规操作。

3.2 构建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网络和一防调配合机制

为了提高监管的效率、降低监管的成本,发挥政府的监管主导作用,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应该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在各种监管主体之间建立一种会计信息的共享和协调配合机制,使得会计信息能够迅速地传递到各个部门,从而更好地引导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营业检查信息和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核查信息纳入到信息库中。

3.3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鼓励扶持

中小企业财务报告规范化问题不能孤立看待,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财务报告和会计规范化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政府部门有权利和义务防调、引导中小企业健康蓬勃的发展,应进一步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制定鼓励措施,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

3.4 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从会计信息系统方面来规范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5 社会层面的保障措施

这里重点分析的是发挥社会监督机构的作用,强化社会监督力度。能够对企业会计信息起监督作用的社会中介机构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等。这些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中介组织出具的审验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应积极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1.重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在政府的政策规定下,受中小企业的委托,对其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验,发现问题后一般都会及时与企业的相关人员商议,并提出解决意见,指导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2008(2):41-14

[2] 朱孔连.企业核心竞争力审计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3):11-14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范文第5篇

[Abstract]The criticisms about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ing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sharply since 1980s.They focus on that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s couldn’t catch up with the pa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or provide useful decision information.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not to go by the rules of perspicuity. It is difficult that the users extract the relative information from the “three-chart-syst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d moderately the information, which comes from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 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决策有用性信息

[Keywords]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s, Transpare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ful decision information

一、文献综述

Glosten 和Milgrom (1985) 、Diamond 和Verricchia (1991) 等提出了公司透明度提高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Barry 和Brown (1985) 则发现公司透明度提高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预测风险;Lang 和Lundholm(1996) 进一步提出,公司披露程度越高,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对公司的收益预测就越精确。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财务信息披露及透明度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吴联生(2000)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对人力资源,财务报表,分部信息披露不足,对财务预测信息,物价变动信息,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完全未披露。齐炳忠、汤寿珩(2003)提到了我国在WTO框架下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会计标准制定、明确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及建立信息披露支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张立民、钱华和李敏仪(2003)对我国2001 年75 家和2002 年132 家A 股ST 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高达40 %的上市公司监事会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与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自相矛盾,同时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在下降。

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市场经济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企业管理者由于资本成本、竞争风险及个人利益等原因,很少自愿披露比较明晰的会计信息。我国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以财务报告为主要载体,其透明度不高。所以,很有必要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进行研究,以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内涵

信息约束会计透明度(transparency)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中提出。此后, SEC多次将会计透明度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加以运用。

会计信息透明度指透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明确、清楚地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这些经营活动的后果,从而得到清晰、完整、可比、不失真的影像。透明度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其理论视角有契约观、投资者保护观和信息观。会计透明度的信息约束主要在于企业公司治理和会计控制制度以及外部因素,也就是说要从技术保证、制度引导和法律强制三个方面着手,才能实现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

从具体的国内外会计实务来看,有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第一,对表内信息的说明与展示。主要包括:1.会计政策的清晰解释。2. 对资产中的重要项目的披露要求――存货的详尽披露要求、对应收账款的明细披露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披露、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披露要求、建造合同的披露、无形资产的分类及摊销、对大额长期待摊费用的列示及摊销等。3. 对负债项目的披露――主要包括应交税金的各项信息、长期借款的明晰构成及发行债券的有关情况。4. 对所有者权益的披露要求――主要应揭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信息。5. 对本期各项收入的明晰列示。6. 对本期各项费用的明晰表示。

第二,其他有关经营、财务事项,如非常事项、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布信息及关联方交易信息等。这些信息的披露在于对当期的报告利润组成内容的进一步揭示,显然向投资者传递的信息有了一定深度。

第三,,其他非财务事项,如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董事会会议记录、社会责任等信息。以上三方面的披露范围意味着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信息披露应为投资者、债券人做出合理的投资与信贷决策服务的主导思想。明晰的披露必定带来信息的透明与可比,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的财务分析。显然,我国的信息披露在第一、二部分更加详细,而在后两部分明显粗糙。

三、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状

我国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有这样的描述:“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明晰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二是要求会计信息相对相关、明晰、通俗易懂;三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生成过程及处理方法,以便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不透明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三大报表披露的信息内容不完整:

1)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了企业期末数据,不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间变化情况。

2)利润表只有期间数据的累计数,无法表现收入、成本及费用等主要项目的期间分布情况我们也无法从中获取。从利润表中无法了解收入、成本是在年度内哪个时间段确认的。

3)现金流量表也无法反映现金流入的时点情况,不能从中获取企业现金流入、流出中规律性的信息。

4)三大报表表内披露的内容都相当不明晰,主要项目的明细内容大都在附注中简略披露。

第二,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明晰:

1)会计估计运用比较随意,没有明确合理估计的标准。

2)或有事项常常不能充分、及时地反映,预计负债金额确定的标准不够具体。

3)对不履约应收款项(应收贷款、预付货款及其他应收款)可能形成的损失,不予披露或披露不充分。

第三,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不及时;

目前我国除上市公司外,企业均按年度编报财务报告。然而,就广大投资者而言,单凭过去的年度财务报告对企业持续经营和成长能力作判断,显然是不行的,即年度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中期报告、季度报告等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四,对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披露不充分;

对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披露不充分是我国目前企业普通存在的问题,也是广大投资者、债权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从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信息披露的实务来看,处于财务危机中的上市公司大都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对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作特别说明,。除上市公司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上未对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予以恰当揭示和披露,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预期,并合理做出投资和信贷决策。

第五,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性欠佳;

相关性又分一般相关和决策相关,一般相关就是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都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决策相关是指财务报告使用者有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还需要一些特定决策信息。如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企业的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更需要能够帮助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债权人则会主要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则更为关心有利于决定税务政策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信息,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只有在真正满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后,才真正意义上符合相关性原则。

四、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设计框架

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以三大报表为基础,加上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明细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组成的财务报告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目前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内容,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妥协的结果,并没有完全真实、明晰的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成果。在现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下,大部分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无法从报表层面获取较为明晰的财务资料。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下,为减少预期投资的不确定性,他们迫切需要各种有助于决策的相关信息(包括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来增强决策因素的维度。从目前来看,企业综合经营信息的提供主要依赖于财务会计及其最终输出品财务报告。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重视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信息的披露,而事实上,会计信息用户不仅需要企业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的信息,而且更加需要企业财务能力尤其是财务核心能力的信息。

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是增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而现行以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存在明显的局限,忽视了企业未来财务潜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信息的披露。由于现行“三表体系”的局限,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相关信息难以从“三表体系”中完全提取。加上企业不同的相关利益主体获取的企业信息并不对称,因此,借助增强信息披露功能,提供更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就成为许多国家的现实选择。

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定义如下: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对于改进的财务会计报表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实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换言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得到的财务信息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企业财务活动能力方面的信息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

财务表现能力信息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方面;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分配能力和日常管理能力等;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既包括企业组织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计划与规划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也包括组织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创新能力等。

财务资源是基础,财务状况是主体,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是延伸。这些信息集中体现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以及相关补充信息上。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就是以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为核心,并间接反映财务表现能力。

对于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都是从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中获取的。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是基础,财务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是可以通过对前者的延展而获取。企业的投资能力、筹资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都能从充分透明的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中分析获取,因此,必须充分提供企业财务表现能力的信息。

五、结论

会计信息披露的明晰性和适度性一直是矛盾的共同体,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和争论也一直无法停止。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有会计理论内在缺陷方面的原因,也有会计报告制度无法提供足够的披露动机的缘故。本文改进企业财务报告设计的构想,就是通过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能获取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可以延展出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为其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一,现行财务报告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博弈、妥协的最终产物,不能为通过公共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报告阅读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第二、从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和明晰性出发,现有“三表体系”主要项目设计的不明晰、不透明:

1)资产负债表项目明晰性较差,静态数据的表现力、关联性和配比性不够;

2)利润表内容比较笼统,透明度不高,缺乏相关性;

3)现金流量表数据比较含糊,无法体现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内在联系。

第三、根据明晰性、适度性原则,提出了对三大报表主要项目进行扩展设计的一些构想,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延展性信息的挖掘,以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经营方针、竞争力及持续增长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1)把会计报表附注的明细内容纳入表内披露,并使其更加明晰化;

2)增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披露的相关性,使报表阅读者结合三大报表能作出更有效的决策分析;

3)增加资产负债表发生额信息,增加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季度信息,适度的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动量变化。

参考文献:

[1]IFAC, PSC, 2002.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 [M]. December 2002.

[2]Standard & Poor's Company. Transparency and Disclosure: Overview of Methodology and Study Results-United States, October, 2002.

[3]Price Waterhouse & Coopers. The Opacity Index.2001. 转引自魏明海,刘峰,施鲲翔. 论会计透明度. 会计研究. 2001(9)

[4]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主要包括《银行和证券公司交易及衍生产品务的公开信息披露》、《增强银行信息透明度》等

[5]魏明海、刘峰、施鲲翔.论会计透明度.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

[6]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景网络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01.11.5. 第10版

[7]陈春锋.证券市场透明度的理论争议:一个简要评述.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