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培训调研

大学生培训调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培训调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培训调研

大学生培训调研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挑战杯 创新创业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在高校改革的为例趋势和发展方向。此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面向上海地区几所高校的被调查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然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类整理和统计,得出此次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最后再着重对问卷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得出结论。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其中在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发放问卷220份,上海各大高校发放纸质问卷280份,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4份,有效率为98%。本次调查针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研究。从经济法则出发,样本中有高达37%皆为本校(上海商学院)学生,调查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可能跟实际情况稍有出入。此次调查所有数据皆为简单随机抽样,样本本身可能存在偏差。但我们所抽取的样本中,占较高比例的为上海各高校参与创新创业有关项目的同学,因此本次调查数据有较高的有效度和可信度。(下图为此次调查样本信息)

一、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到今天为止,以上海为例上海大学生创业比例仍旧较低。目前上海大学生创业群体中男生创业积极性高于女生。全体上海大学生整体了解或者参与过创新创业的比例1/3略高。多次参与过创新创业的学生仅为8%左右。根据数据可知,目前上海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整体偏低。一方面说明学生的主观进取性弱,另一方面也说明校园对于创新创业的推动力度不足;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低;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地实施有待提高。再者,也说明学生缺乏创业的信息,不能够得到系统有效的指导进而导致上海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高。上海大学生中对于创新创业了解程度越高的学生,创业能力越强获奖程度越高。这一点可以说是对创新创业政策进一步加大推广宣传力度的鼓舞,进一步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参与群体,更可以显著提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图3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

由图3的统计结果看,专业老师的指导、学院经费的支持和调研技能的培训是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最看重的三项需求,分别占比79.95%,68.42%,58.7%。此外,大学生对于办公技能、调研技能、论文写作能力的培训分别占比47.57%,58.7%,43.12%,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比赛是比较理性的,不是一时冲动的三分钟热度,都会事先思考自己哪些地方欠缺,思考自己需要哪些技能培训。从占比上看,将近一半的人觉得技能是比赛当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这需要引起高校和承办方的关注。

目前大学生无论是见识还是经验,包括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还很欠缺,所以需要有经验的专业老师的指导,这方面的学生的需求是最高的,所以建议学校可以鼓励更多的专业老师参与到比赛当中,尽可能的为参与的老师提供最大的便利,并通过一些奖励政策支持到指导老师。其次,学院经费支持的需求占到了调查样本的68.42%,可以看出经费仍然是学生参加比赛认为很重要的因素,老话说:“有钱好办事”,所以学生只有解决了经费问题,免除后顾之忧,才能更加投入的参加比赛。根据这点,建议学校可以适当的增加比赛经费,给与到学生最大的支持。再次,超过50%的调研技能培训因素也需要很大的关注,调研技能专业性比较强,需要得到良好的培训,所以建议学生在自学的同时,学校可以进行适当的培训,同时可以考虑在学校课程里增加调研技能培训科目。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还是学长学姐的带领,亦或是一系列的培训,这些都表明了大学生们都太看重外部因素和条件,由此,大学生的自学,坚持等一些能力或品质还有待加强。针对以上结果,我们得出结论:一方面学生自己要多读书,多和老师交流,开阔眼界,增长阅历;另一方面高校,政府和相关组织应结合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现状和特点,进一步形成合力,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体系,从专业老师指导,技能培训,经费支持等多方面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整体水平。

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

1、加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支持

在调查问卷中,有78.95%的学生表示找不到合适的指导老师。一般创新创业的竞赛,都要经过初赛、复赛以及决赛,竞赛任务繁重。并且人才匮乏,本该学生参与的比赛,老师帮忙做,给指导老师增添了许多负担,严重影响了指导老师再继续指导竞赛的积极性。

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往往面临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参与课题辅导的时间一定会被影响,往往造成学生孤军奋战,竞赛成绩不稳定。因此,各高校应通过保障和激励来推动指导老师的重点支持,将指导工作纳入到日常考核和评比中,组建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团队。

2、加强对大学生的物质保障

在调查问卷中,有68.42%的学生表示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除了必要的资金以外,场地和实验设备等也是开展学生创新创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目前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或者是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支出,惠及面较窄,同时,专用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设施和设备数量极其有限,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还是能创新创业的层次和质量。

3、加强大学生的调研能力

在调查问卷中,有58.7%的学生表示缺乏调研能力。当今大学生学多仍停留在学术、理论层面上。各高校应建成或完善学生培养体系,主要可以从课程体系着手。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不同的专业性质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最终形成有科学性、针对性、先进性的课程体系。把大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结合起来,设立系列创新创业培养课程讲座,可以邀请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以及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代表定期开展讲座,逐渐地形成系类化、品牌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中,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结束语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根据此次对于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度的调查,对于各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我们认为应该从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经费支持以及调研技能培训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

大学生培训调研范文第2篇

为发挥到农村、社区工作大学生在创业创新中的作用,**区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从培训交流、挂职压担、传教帮带三三方面入手提高村(社区)大学生综合才能。

一是培训交流提素质。为使新录用的到社区(村)工作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社区(村)工作特点和相关知识,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对历次新录用大学生,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会组织为期2-3天的集中上岗培训,内容涉及:基层党建工作、基层政权建设、农村(社区)工作实务、农村现代化远程教育操作等有关知识。同时,各街道(镇)通过党校培训、专家讲座、网上教育以及现场交流、实地考察、课题调研、教学互动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拓宽教育渠道,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如慈城镇推出大学生到区里先进村进行全日制交流锻炼,撰写调研报告,了解这些村的优秀做法和宝贵经验,为今后在本村开展相关的工作提供有利启示。此外,为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实绩,各街道(镇)还推出了“青年干部研读会”等形式的定期交流制度,通过座谈、探讨方式让大学生畅谈思想体会,邀请前一批到社区(村)工作大学生现身说法,以提高新录用大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共同提高。

二是“挂职压担”提能力。在对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培养上,通过鼓励各街道(镇)分批次组织大学生到街道(镇)相关部门或先进村挂职锻炼,推出社区(村)主任助理岗位、群团组织负责人和社区(村)其他管理岗位等,有目的地给大学生“加凳子”、“压担子”、“搭梯子”,多层次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如白沙街道在各社区推行“主任助理岗位”制,打破传统的年龄、资历、学历的限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聘用业务能力、综合知识、政治素质都比较好的同志担任社区主任助理,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同时该街道还推出年轻干部社区之间“轮岗制”,提高他们对街道总体工作认识度和各个社区的熟悉度,以便多角度、多方位地了解基层整体工作,促进成长。孔浦街道通过实施“社区大学生工作者成长规划”,制定“成长计划”,设置“成长要素”,跟踪“成长过程”,为社区大学生工作者的快速成长提供有效载体,加快成长进程。同时,该街道还通过建立社区大学生工作者实践基地,采取“上挂、内竞”的方式,为社区大学生工作者提供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以及街道社区两级中层竞聘的机会,着力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三是“传教帮带”提水平。孔浦街道在社区大学生和老社区工作者之间建立“1+1”帮扶制度,由老社区工作者向大学生传授社区工作经验、群众工作方法等知识,大学生向老社区工作者传授电子信息、文字表达知识以及现代观念等,在互帮互学、促进工作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了大学生的作用。慈城镇以“导师帮带制”为载体,积极培养大学生尽快进入“村官”角色。以村支书为帮带第一责任人,通过选配几个阅历广、作风实、口碑好的村委、老党员、村民代表担当“师傅”,辅导大学生处理农村实际工作问题,传授大学生做农村工作的“秘诀”。同时由镇服务站抽出人手,指导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惠农政策,以传帮带的形式,为本镇28名大学生配备了84名“导师”。

大学生培训调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90后;职业选择;

一、引言

自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激增,虽然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显,不可否认,高等教育的扩招和社会供求关系的结构性失衡等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内因来说,更为突出的是传统的择业观念和行为对大学生择业的干扰。

90后大学生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也更加迷茫,在政府鼓励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更需要一个有效的指导。基于此,本课题以上海地区的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影响其择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

二、调查及数据分析

(一)调查方法及过程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进行调查内容设计,问卷为主,访谈为辅。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13份,访谈5次,获得了较为可靠的数据。

(二)数据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获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分析结论。

1. 影响90后大学生择业的主观因素分析

就业心态。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随着年级的增加,该比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大城市学生乐观心态的比例为43.24%,而农村大学生则为16.67%,可见由于机遇、能力、人脉等因素,农村学生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

择业观念。66%的大学生就业观念为先就业后择业,且男女同学的选择基本无差异。同时随着年级的增加,该比例越来越大。不就业继续深造(考研及出国)也是一种择业观念,从大一到大四,创业与深造的人数比例逐年递减,选择顺应社会发展先就业的人数增加。

就业主要目的。为了满足生计需求与实现自身价值,是当代大学生选择就业的主要目的,且所占比例与年级、性别、专业影响并不大,基本为当代大学生的通性。

增加自己就业筹码的途径。社会实践被各个专业的学生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筹码,特别是男生,80%的男生认同此观点,而62%左右的女生则认为,学历、掌握外语、考证和社会实践同样重要。由此可见,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个人能力的重视程度已远超过对于文凭,其观念有逐渐趋于理性的趋势。

对工作环境的期望。整体来看,当代大学生选择挖掘自我潜质型工作的人数较多,选择舒适安逸、普通稳定、有挑战性的人数无太大差异。但在男女群体中,这三项所占比例却完全不同,大部分男生喜欢有挑战性工作环境,普通稳定次之,最后为舒适安逸,而女生却恰恰相反;同时,随着年级的增加,喜欢富有挑战性工作的人数呈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普通稳定的工作环境。

工作类型。46%的大学生选择管理型,其次为技术型、教育培训型、服务型及营销型,其中男女生选择差异较大的是教育培训型,男生中,该项比例最低,但女生中却位居第二。

就业地点的选择。45.5%的当代大学生选择在一线发达城市就业,34.5%的当代大学生选择回家想发展,13%的当代大学生决定留在学校所在地,7%的大学生选择去海外工作或深造。

对就业单位的期望。大部分学生注重的是薪酬待遇和个人上升空间,其次为企业文化、企业规模、培训机会、领导者风格。男生最在意的是个人上升空间,女生则是薪酬待遇。

由此看来,大多数90后大学生在择业时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既不一味地追求物质收入,也不孤傲地只追求个人的精神满足。

2.影响90后大学生择业的客观因素分析

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客观因素中,父母家人的想法与建议对大学生影响最大,在其心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行业需求、国家政策、朋友、社会舆论、老师或学校的建议。

三、建议

根据马斯洛先生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价值的实现需求往往是建立在安全需求等物质基础上的,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尽量达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一方面这是对社会对家庭的负责,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培养我们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以上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本文对90后大学生择业给予以下建议:

(一)提高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

随着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之间的就业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各类招聘会越来越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趋于多元。用人单位通常会挑选最能胜任本岗位的,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同时对个人品德、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故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二)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

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健康成才导航和法律导航等。

(三)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应重视培养及尊重子女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及理想去择业,增加对其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减少对其行动上的制约及捆绑,切忌将个人理想强加于子女。

四、总结

本次调研以上海市90后大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其择业的主客观因素分析,给予了包括提高大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和重视家庭环境影响等相关建议,希望能够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政府及社会也要积极推进大学生择业的相关工作。当然,本调研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样本数量不够多、数据分析不够深入等,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小石.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40-52

[2]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39(6):87-95

[3]李景华.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110-111

[4]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大学生培训调研范文第4篇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复合型创业人才适应知识经济竞争与挑战的需要,与高校改革和发展、就业难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问题密切相关。但如何构建高效的教育实践基地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实践建设较为成熟的广外云山勤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其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广度和深度的提升情况来探讨出一种有效提升大学生适应力的育人体系,从而为其他高校建设教育实践基地提供实质性的建议。

二、 文献综述

总体来看,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谈到培养社会适应力需要从教学走向教育。国外研究对中国高校教育适用性有限;国内文章则有较多分别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教育实践基地的构建”“勤工助学模式/体系”的单方面研究。类似云山勤工模式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锻炼的效果的研究领域趋于空白,缺乏系统可行的方案。

三、 广外云山勤工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情况调查

(一)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收集方式为文献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及上门访问;数据分析软件为Excel,SPSS;逻辑分析方法为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等。

(二) 研究思路及调研过程描述

①研究思路及设计。根据各类文献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描述和广外云山勤工当前实际情况,我们整理出个人成长能力、理解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处事能力、应变能力等6个维度进行研究,再把每个维度细分为几个具体的能力形式,让调查对象进行选择。通过将这些选项(得分第一、二、三名)转化为分值相互进行比较。

②研究设计。结合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概念和调研统计数据,归纳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探讨高校教育实践基地与其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及影响的程度如何,构建出以“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高校教育实践基地育人理论简易模型,初步设计出各个研究变量的研究量表。通过预调研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修正,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个研究变量的研究量表,确定本次探究从6个维度开展。

调研发现,以下几项得分最高:

(三) 研究结论。以广外云山学生勤工助学为例,高校教育实践基地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升是显著的,它对大学生的培育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为具体工作岗位和内容,而非性别、年级、工龄。

1. 云山勤工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显著的几个方面。①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合作能力,懂得团队的分工和组织,提高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广外云山勤工单位中角色分工明确,不同角色的学生为完成同一目标时会相互促进协作。日常工作中,员工层在执行任务时注重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工完成;传达信息时,沟通交流技巧得到了有效训练

②大大提升工作执行力、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责任感。每一个人都需做好时间规划,独立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工作效率、执行力便可在此得以提高。

其次,提升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云山勤工的部门设置结合了学生专业的特点,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的好平台。

③塑造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秉性。岗位职责会促使员工去完成未知的工作,锻炼学生去挑战新事物的能力。其次,“云山勤工是一个允许犯错的地方”,鼓励了学生直面挫折。智力型勤工助学岗位相对传统型有利于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担,树立自信心,懂得感恩,自立自强。

④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尽早进入职场状态。广外云山勤工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和经营的理念,让学生懂得社会角色的定位。同时,从大型的年度晋升到小型的部门内部管理,成熟的面试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机会意识。

2. 云山勤工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程度较弱的方面。经过此次问卷统计,以下几点提升不够显著:提出更多的创造性想法、让你懂得控制自己的生活收支 、让你更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让你的人生目标更加清晰、让你学会如何协调团队矛盾。

四、 发展建议

(一) 我们将广外云山勤工能够较大程度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体系精华部分提炼出来,以供有意于建设高校教育基地的组织参考:

1. 社会实践、育人平台与勤工助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社会企业运营模式接轨。

有效的资源整合,使育人效益作用于更广的学生群体。各种大型比赛模拟企业真实运作,如“云山杯”职业经理人挑战赛等活动的切入角度其他高校可以积极借鉴。

2. 勤工助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加强技能培训。

实体的建设可考虑同学的实际需求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加岗位技能培训,如文案写作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等。

3. 勤工助学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

实体化建设的经营模式,让学生在勤工助学实践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同时接受就业教育,逐步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4. 企业化经营形成校园内的小型社会生态圈

开创以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组织模式,给予学生高度自主性,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胜任社会角色的能力,有利于提早适应职场生活。

(二) 从数据分析看,广外云山勤工在以下方面的提升效果不太显著:

1. 深化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既要强调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又要注重创业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创业操作能力的拓展。

2. 通过项目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营造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创新性想法。对于切实可行的方案给予肯定、落实。如通过一些调研项目,引导大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3.指引学生确定清晰的人生目标。老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标;邀请校友分享,使他们更懂得企业要的是怎样的人才;跟一些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其通过实习了解自己的方向。

五、 结语

大学生培训调研范文第5篇

一、完善组织机构,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驻村”工程,20*年成立了由旗委书记任组长,旗委副书记、旗长任第一副组长,涉及的22个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在9个乡镇分别成立了乡镇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旗乡两级管理网络。同时制定出台了《*委、旗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富民行动”选派大中专毕业生驻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中专毕业生驻村工作选聘实施方案》,对选聘方式、条件及程序作了详细规定,为实施“大学生驻村”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管理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为了将真正有能力、有知识、懂技术、会做农村工作的大学生选到驻村队伍中,我们严把选人关,经过调研和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按照《大中专毕业生驻村工作选聘实施方案》要求,采取个人报名、公开考试、领导小组考核和专家综合评价等方式,分种植、养殖、柞蚕、特色种养等几大类向社会公开选拔,20*、20*年两年公开选聘出50名技术过硬、文化素质高、想干事、能成事的大中专毕业生为驻村大学生。在派驻之际,对大学生农村基层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远程教育等方面进行具体培训,进一步提升驻村大学生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

二是落实保障措施,规范运作。各乡镇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认真做好大学生派驻后的各项后续工作,及时召开了驻村工作人员与所驻村的工作对接会,明确了驻村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指导驻村工作人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均进行了妥善安排。

旗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沟通协调、指导管理的职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驻村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工作部署,推进驻村工作稳步开展。同时,根据劳动法等有关规定,指导驻村办与驻村工作人员签订了工作协议书,明确工作期限、工作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关待遇等。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驻村大中专毕业生任职工作的通知》,20*年的选聘的30名驻村大中专毕业生除得力其尔乡的苏刚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以外,其他人均被任为村主任助理。20*年选聘的20名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为便于沟通,强化群众监督,增强服务意识,我们还为驻村大学生制作了通讯录和服务卡,标明了姓名、职务、专业、联系电话及服务内容,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并为他们定做了科技富民小红帽。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驻村工作人员办理了工资和保险等手续。

三是建立帮扶机制,规范管理考核。为使驻村大学生发挥作用,*制定下发了《关于旗级、旗直机关主要领导与驻村工作人员建立帮扶机制的通知》,旗级和部分旗直机关主要领导都与驻村工作人员建立了“一帮一”联系帮扶对子,以帮助驻村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资金、信息、技术、项目等方面进行扶持。帮扶领导除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外,我们还选择了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备帮扶能力的5家企业单位领导作为帮扶领导,借助单位实力,帮助驻村工作人员发展致富项目。此外,部分乡镇主要领导、村领导与驻村工作人员,科技特派员与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均结成了帮扶对子。

为激发驻村大学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了驻村大学生的责、权、利,加强了对他们的管理考核,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日常考核不定期进行,年度考核采取与本人谈话,与乡镇分管领导和所驻村负责人谈话及个别入户走访的方式进行。20*年年末已完成了对所有驻村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大部分为优秀,没有不称职的。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为扩大驻村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大学生驻村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及时将大学生驻村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好的典型经验、做法,通过新闻媒体的形式进行宣传,在旗电视台、阿荣通讯社开辟了“科技富民在行动”专栏,在全旗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是建立金融跟进机制。为支持驻村大学生创业行动,积极与旗农村信用社协调,探索建立金融与科技相结合、小额信贷与科技特派员实施项目相结合的金融跟进机制,出台了《*实行科技特派员创业“金融绿卡”暂行办法》,根据驻村大学生的信誉评估,旗农村信用社提供相应额度的贷款,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学生驻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参与民主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施驻村工程以来,驻村大中专毕业生能积极主动的协助村“两委”工作,并结合所任职务和分工,针对村里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农民科技意识,承担党建工作入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积极深入调研,根据所驻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长,分别撰写调研文章,为领导谏言献策。六合镇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宋厚刚,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村民法制观念不强、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等方面分别撰写了5篇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紧紧围绕所驻村实际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意见。同时,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利用我旗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认真学习信息网络化知识,成为了政策法规、科技致富信息等信息的传递员。向阳峪镇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孙兴儒利用远程教育网下载科技信息并刻成光碟下发给播放点,还有一些驻村大中专毕业生将所驻村的所有档案全部输入微机,实现了档案电子化管理。

二是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意识显著提高。在备春耕之际,多数驻村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采取了入村办班、入户指导、发放科技资料、播放科技光碟等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培训内容多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涉及到畜牧疫病防治、施肥用药、农作物种植技术、柞蚕放养、特色种养殖等方面。据初步统计,20*年通过驻村大学生举办的各类科技培训班达到95期,培训人数达到1.6万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1万余份。

三是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驻村大学生都把抓好科技示范户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抓手,为科技示范户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对比,充分发挥科技的引导、带动作用。六合镇东山屯村的驻村大学生刘君,春耕之际入户调研宣传,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帮助村民联系引进一批农作物新品种,20*年该村大豆种植面积只占到全村的30%。据统计,目前全旗通过驻村大学生已推广新品种19个、新技术9项,落实科技示范户490户。

四是积极与农民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努力实现“共赢”。结合“科技富民行动”,开展了“百千万”工程,即每名驻村大学生联系3户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驻村人员以资金、技术、科技成果入股或直接建立基地,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把服务与经营有机结合,实现了与农民真正携手。20*年驻村大学生与农民共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10个,实现经济效益1650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个别乡镇对驻村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未充分调动驻村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个别驻村大学生的工作切入点不够准确,职责任务不明确,缺乏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工作呈现被动状态。

三是部分驻村大学思想不够解放,未能突破搞技术承包、无偿服务的旧模式,与专业大户、村集体创办利益共同体较少。创业服务形式单一,团队式创业服务较少,单打独斗的服务方式较普遍,产业化能力不强。

四是驻村工作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创新机制有待健全。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创新机制,切实增强工作实效。要不断完善驻村工作机制,做好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市场驱动与政府引导、利益回报与风险防范“结合”文章,保持和增强驻村工作的生命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