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强化舆情监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我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我校目前共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0人,占全体教师的50%。其中党员3人,入党申请人8人,团员2人。青年教师队伍是现在以致将来我校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最活跃、最富于创新的群体。
我校曾对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党支部平时的考察,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了分析:他们大部分政治热情较高,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进德修业,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少部分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大局意识、教学能力距社会、家长、学生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少数人把教师看成是“挣钱糊口”的职业,政治上不思进取,提升业务能力的愿望不强,工作上被动应付,功利思想严重,对个人得失关注过多。这都是青年教师队伍专业思想不牢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不强的表现。
我们认为,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种种冲击、独生子女心态及其自身的弱点、近年来师范院校生源素质下降和非师范生源的进入,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二、探索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运行机制
教师是责任意识要求很高的职业,既要有师德的规范,又要有精神引领的追求。我校党支部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
1.加强教育机制。我校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河西区教育局教师职业道德“五条禁令”》《南湖小学教职工“四要四不”》等制度,使青年教师明确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对照标准自我检查,不断规范。我们还建立和完善了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对班主任、大队辅导员进行德育教育专题培训;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岗后师德培训。
2.建立榜样示范机制。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典型引路、榜样激励。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河西区师德宣讲团成员的事迹,并树立学校内部的优秀教师榜样,加大师德宣传力度,同时深化师德承诺活动。对于优秀教师在师德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经验、做法,积极挖掘和整理,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
3.强化考核评价机制。我校把师德教育和教师队伍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教师工作纪律和师德师风方面的管理,规范教师的行为。
同时强化师德评估考核,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和表彰奖励制度。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察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拓展活动引导机制。我校党支部积极创设平台,拓展活动机制,增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党支部组织语、数、英学科党员、青年教师开展了“党员、教师做奉献,志愿服务促发展”义务奉献活动。22名党员、教师与“学困生”开展“结对子”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为44名“学困生”补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 加大业务能力培养力度。我校认真搞好“教、科、研、培一体化”校本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校鼓励青年教师进修硕士学历,注重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建立“师徒对子”,签订帮教合同,从师德规范、教学常规、学生管理等全方位地进行传帮带,使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学本领、练功夫,迅速成长,增强教师队伍后劲。
我校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之间成立“互助伙伴”,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
我校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沙龙”活动。活动内容主要结合当前学校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题论坛。一次次形式新颖的沙龙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抒发着对理想的追求,对工作的感悟,激发了他们对工作不断进取的热情。
我校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足迹袋”。及时记录青年教师工作的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并帮助他们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性意见,学期末以“足迹墙”的形式呈现每位教师的成绩。
三、我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成果
网络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电子信息媒介,要想实现对网络的整体管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对网络舆情实行行政监管。新时代,网络环境日趋国际化,各国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我国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理念是多管齐下,各项工作同时展开,从上到下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体制,每个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并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法治化,在解决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对于严重损害网络信息管理的个人或行为,可以采取法律的手段来进行制止。另外,国家广电总局对于网络资源的控制上,是通过层层筛选、层层把关,尽最大努力净化网络环境,对各项网络信息进行细心审查,避免造成网络舆论信息混乱。
2强化互联网行业和相关媒体的自我约束意识
网络媒介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分支,要想真正地管理好网络舆情,只靠国家相关部门的约束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相关媒体的共同努力,确保自身的行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处于互联网行业中的各公司、各媒体,应该成立各自的行业监管协会,对于违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并督促其改正,对于行为比较恶劣的,可以采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制裁。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行业中的每一成员严格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审查,这样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才可以有效地避免网络舆情乱象的发生,使得网络环境得到平稳、和谐的发展。
3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尽管国家一直在完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但还会有一些网络舆情失控的现象发生,在面临这些问题时,相关部门应该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时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日常的训练中,加强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能力。在行业内部,应该加强网络管理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学习培训,明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开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工作,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实情演练,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避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束手无策。坚实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者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4结语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0093)
【摘要】从各国公共卫生领域近几年面临的宏观形势和社会发展来看,突卫事件的发生存在普遍性和难以规避性,公共卫生事件关乎人类的生命安全和整体社会的稳定。鉴于突卫事件的严峻性和危机性,我国必须全方位做好提升应对卫生事件的各种准备,建立科学化与合理化的突卫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海在应对SARS、HIN1、H7N9、手足口传染疾病等突卫事件中积累了危机处理经验,提高了卫生非常态化管理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 上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课题项目:“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招标课题研究成果、本成果受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国家骨干校建设项目资助,课题编号:SAZD1407; SAYB1412”。】
一、引言
当下,传统思维下的舆情引导方法很难适应全媒体时代对舆情引导工作的要求,而做好全媒体时期的舆情引导工作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几个舆情关键点:深入了解舆情环境,全面掌握舆情发展态势:客观分析舆情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舆情引导时机;准确把握舆情传播规律,提前制定舆情引导预案;设立舆情监测中心,形成常态舆情预警机制等,舆情传播规律视角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类型
(一)传染病类
据统计,2008年至2013年,通过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1起,涉及病例3365人,其中死亡病例128人。按照事件类型分类,130起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14起为甲类传染病疫情,均为个案的霍乱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23起为乙类传染病疫情,涉及病例94人,其中报告死亡病例54人,主要是重症型甲型HIN1、H7N9流感病例死亡报告;20起为丙类传染病疫情,涉及病例841人,无死亡病例报告,以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为主:83起其他类传染病疫情,其中79起事件为水痘暴发。按照事件级别分类,140起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5起,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分类标准的事件25起,没有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级别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二)食品中毒类
2008年至2013年,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55起,中毒人数1245人,无死亡报告,每年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病率保持在十万分之三以下的较低水平。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以第二、三季度为主,共发生41起,中毒人数864人,中毒起数和人数占5年间中毒总起数和总人数的74%和67.2%。有39起食物中毒查明病原物质,其中32起为细菌性的,7起为化学性的。有34起食物中毒查明中毒发生原因,绝大部分是由于生熟交叉污染、熟食加工储存不当、加工人员带菌操作等不规范操作引起的。
(三)人畜共患传染病类
上海市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总体基本保持平稳。O型口蹄疫变异株在我国部分地区持续发生和流行;2009年发生一起奶牛A型口蹄疫疫情;2012年国家参考实验室已经从邻近省市的活禽交易市场禽群中分离到变异程度较高的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上海市继续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疫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强化检疫监管,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覆盖率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处在高于国家70%的标准。病原学监测方面,监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加强奶牛“两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做到监测面100%,阳性牛无害化处理率100%。
(四)其他突发事件
通过卫生部(2008-201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其他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4起,其中报告职业中毒事件48起,高温中暑类事件36起,环境因素类事件5起,预防接种反应11起,其他类事件3起。42起职业中毒类事件涉及人数53人,其中死亡病例32人,其中20起为较大级别事件,22起为一般级别事件,1起未达到国家分级标准。职业中毒类事件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二氧化碳中毒和氯化氢中毒等。
三、上海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2008年以来,上海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应急值守,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应急网络建设。加强部门间会商机制,每年研讨总结上一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当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趋势,并向市应急办报告。
在2009年防控甲型HIN1流感疫情期间,启用了该应急指挥中心,召集参与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的相关政府部门派遣工作人员进驻指挥中心集中办公,充分利用指挥中心的应急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办公信息化系统等,确保防控H7N9流感疫情的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得到集中传达、集中会商、快速响应、及时落实。统筹指导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制定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等。进一步完善市、区县、镇及村的四级防疫体系,提高市、区县二级动物疫病诊断检测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在继续实施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及相关沟通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兄弟省区市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连防监管和沟通联系机制。
(二)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实现预防工作关口前移
上海市建立快速、规范、有效地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机制是早发现、控制危害群众健康风险隐患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上海市十分重视各自领域内预防预警机制和风险评估工作。启动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直接向卫生部报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并实现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动态统计和分析。
上海市对全市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按照推荐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全市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免疫的强制免疫覆盖率达到10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预警方面着力健全检测网络体系,在各口岸查验点,港区、海关边防及相关船舶单位都设立了监测点,形成全覆盖的检测网络,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可在第一时间向检验检疫分支机构业务科报告,在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同步向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监督处和国家局报告,国家局将根据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风险等级和分布情况等情形,通报全国各级检验检疫机构做好相应的准备,启动相应的预案。
【关键词】舆情;处置;航道;科学发展
如何科学应对舆情,因势利导,提高新形势下航道部门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迅速化解与疏导舆情负面影响,建立长效舆情应对机制,为和谐航道事业保驾护航,成为航道部门目前面临的严峻课题。
一、航道应对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航道部门在舆情疏导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总的来说,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1、认识不到位。一些航道部门领导思想还没有充分重视信息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对舆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领导在面对舆情时,高高在上,不能用平等的心态面对;不少部门在处理舆情问题时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手段,没有跟上信息时展的要求。在一些舆情事件中,正是事发单位和负责人应对不当或发表不当言论,从而导致事态尖锐化和扩大化。
2、M织不得力。大多数航道机关还没有成立应对舆情的组织机构,没有专门处理舆情事件的固定人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制度。在创新工作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了化解矛盾、引导舆论、维护执法公信力能力不强。
3、应对技巧少。在面对舆情事件时,有的基层航道处、所不想管,麻痹大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陷入被动。有的在对涉及航道信息公开应答时,的内容不真实或避重就轻,试图“捂、盖、瞒”,加剧公众的猜疑心理,使原本容易处理处置的变得困难,甚至引火烧身难以下台。舆情危机形成后,既要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又要面对上级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问责压力,一些领导缺乏经验,慌乱应对,导致舆论指责批评越发激烈。
4、监督不完善。目前,我国对谣言、虚假信息、不当言论的者、扩散者、平台提供者等缺少行之有效监督管理,对网络等舆情的收集、整理、判断方面准备工作也严重滞后和缺失,造成了航道部门在应对舆情事件中往往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二、航道舆情处置的原则
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吞吞吐吐的“挤牙膏”回应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的信息时代到来语境下,引发了我国社会舆论环境的巨大变革。航道部门唯有怀着一份对民意的尊重和感激,掌握科学应对舆情的原则,才能真正达到舆情处置的预期效果。
1、“以人为本”,忌目中无人。必须遵循“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根本原则。要认真研究物质、精神、政治、社会、心理等因素对相对人思想的影响,重视相对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努力提高相对人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2、勇担责任,忌辩解开脱。在舆情发生后,不仅要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公布事实情况,而且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决不能推卸职责。
3、应急预案,忌防御缺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未雨绸缪,航道部门事先要制定舆情危机应急预案,决不能只做事后诸葛。
4、对话互通,忌消极控制。多与网民、公众、船民以及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和疏通,才能真正达到澄清事实、驳斥谣言、疏导民怨的目的。
三、建立科学的舆情处置体系建议
1、建立舆情引导机制,加强宣传把握导向。成立舆情工作领导机构,确定舆情信息收集员、舆情民意监管员、舆情民意引导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对航道政务公开的需求,可与政务热线“12345”联动,建立航道新闻发言人机制,积极创建航道微博、航道微信公众号、重大航道政策新闻会等互通渠道,及时公布客观、准确、权威的航道信息,避免信息传播失真、失控,化解误解。
2、建立立体监控机制,实时追踪分类研判。舆情信息收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渠道涉及航道信息进行收集,做好网上巡查,一旦发现危机舆情,迅速上报并跟踪了解,及早应对。同时实行立体监测制度,采取系统检测与人工监测结合、动态监测和定时监测结合、部门监测和关联监测结合的方式,有效监测各种舆情,并根据舆情性质、内容以及影响力进行分类研判,分级预警。
3、建立危机预案机制,及时消除积极处置。实行舆情处置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舆情信息员通过各种渠道快速排查发现舆情的来源信息点,加强与信息人的沟通、政策解释;同时与信息的网站、媒体做好沟通,及时抢占先机、强化主流舆论,引导积极舆论走向,作好宣传解释工作和矛盾化解工作,保持处置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
4、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协作形成合力。航道部门应充分整合资源,依托信息互通平台,联动处置,形成合力。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做好与上级航道部门的信息互通,对发现的容易引发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上报,处理建议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建立内外部联动机制,主动与外部主流媒体和网站沟通联系,争取获得媒体的理解与支持,合力处理危机舆情,维护航道部门形象,构建和谐航道科学发展环境。
5、建立软硬件投入机制,推动舆情处置工作长效化
既重视软件建设,又注重硬件投入,是做好新形势下航道舆情处置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要通过多种形式致力于培育航道与群众的情感,形成共同价值追求,营造良好舆情氛围。航道部门还要重视硬件建设,为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载体、设施和物质保障,例如积极推进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航道舆情疏导工作的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
总之,在新形势下,建立航道舆情处置体系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因此需要我们航道部门充分重视舆情处置工作,并不断完善各项舆情处置机制,促进航道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一、调优举措,促进监管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1、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稽查执法、投诉处置机制。
食品监管机制。对稽查大队、监控中心实行“双重管理、以处为主”的管理机制,由食品处统一行使指挥权,实施多兵种立体化监管。同时,加强基层局食品质检机构建设,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认证办法》的要求,完备检测技术、完善履职手段,避免“监管缺位”。
稽查执法机制。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开展岗位培训,组织技能竞赛,建设“正规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稽查队伍,增强战斗力,提高稽查队伍的能力和形象。
投诉处置机制。加强统一调度,前台指挥,快捷反应,提高效率,提高处置申诉的有效性。
2、行政机关规范履职、科学监管。根据岗位职责制定《作业指导书》,规范工作程序。
在行政许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方面,着重“简化程序,细化流程,明确标准,提档提速”。
在食品、特设、重点(重要)工业产品等行政监督方面,着重把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变成“可运行的程序、可操作的工具、可把握的标准、可追溯的记录”。
在行政执法方面,着重围绕执法有效性,建立健全执法质量和成效考核评价机制,在提高案件办理质量、提升执法成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强化行政监管力度,坚决杜绝类似“养鱼执法”、“越权执法”、“消极执法”的现象。
在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方面,以深化质监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建设满意质监为目标,扩大试点、推广示范,强化“文化”内容的挖掘与“文化”成果的宣传,丰富文化载体,充实文化内涵,完善制度机制,通过灌输和教育,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实施“护航保障、清风润德、惩腐肃贪、监督制衡、正本清源、廉政实事、创新引领、素质提升”工程,夯实廉政教育和制度建设两项基础,不断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行优化升级,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履职尽责提供坚强保障。
3、提高监督抽查及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规范产品监督抽查制度。突出主品种、扩大覆盖面,保证抽查合格率的真实性、科学性;突出风险企业、热点产品的监督,将监督抽查中发现质量问题频次较高、以及接受监督抽查频次极少的作为风险企业,将群众及媒体关注较多、投诉举报较多、以及市场销售量较大的作为热点产品,加大监督巡查频次。保证抽样及检验工作质量,避免在一些细节上出问题,确保抽样方法严谨、规范,检测数据的准确、真实,程序合法。对于监督抽查所发现问题,鞭企整改,保持高压态势,提高威慑力。规范信息公开审批程序,密切关注舆情,分析舆情关注的质监履职热点,正视舆情、善待舆情、善用舆情,掌控话语权,打好主动仗。
规范电梯维保服务质量。以宣贯《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为契机,以提高电梯维保质量和信任度为目标,开展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控系统、定期检验、应急救援“五落实”活动。深化维保单位星级评定,开展维保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及信用评价、考核活动。指导成立电梯维保行业协会,促进维保单位加强体系管理,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指导物业单位完备机构、配备人员、规范日常使用管理。
二、调新路径,服务产业企业提质、提速、提效
1、开展千亿元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聘请权威机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四大代表性行业40家重点企业实施竞争力发展指数的测评,向政府提交《行业竞争力发展指数测评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特色数据支持,引导企业追求卓越提供依据;向企业提交《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报告》,为企业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2、深化“五个一”工程。以开展“万员培训、千企强基、百企攻坚”活动为载体,集中精力抓重点、抓特色、出亮点、出影响。以省特种设备培训中心为依托,向中小企业免费培训一万名管理员、技术员、安全员、操作员、检验员,提高中小企业标准化、计量基础的能力和意识。对一千余家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组织体系内审,开展有效性抽查,推行零缺陷管理,推动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的需求,开展“质量攻坚”活动,建立健全疑难复杂事项会商会办制度,对新建企业实施“菜单式”服务,对重点项目实施“精准式”服务,对自主创新项目实施“链条式”服务,重点扶持百家企业在品牌升级、标准引领、技术创新等方面破难题、出成果、见实效。
3、发挥质量标杆示范带动作用。总结、挖掘徐工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方法、特点、绩效、经验,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探索运用现场会、交流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予以推广,使其成为企业追求高质量的“导航仪”和“加油站”。
三、调高重心,重点工作体现社会化和包容性
1、争取市政府出台《质量强市工作意见》,加快推进实施质量强市工作。加强对重点产业、重要领域质量发展环境、发展方向的探索,谋划加快标准引领、品牌强体、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绩效,以及加强人才培育、技术支撑、信用约束、考评激励等实现质量跨越的新路径,真正实现产品、企业、产业的综合内涵有效升级转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
2、用好质量导向机制。市长质量奖、名牌、标准化方面的政府奖励,已逐渐成为影响质企联动的一件“利器”。力促地方政府持续做优这些“公共产品”,努力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品牌、技术、标准、创新、管理体系、诚信等政策激励支持,发挥好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引导、鼓励、协助产业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