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炭行业,中国于2011年成立第一个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也可以说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这样可以看出煤矿安全对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我国现阶段的煤炭企业的生产和运行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非常合适的,这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构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煤矿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煤矿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个重要的问题,这也是国家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过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从2013年开始,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同前几年相比下降了22.5%,人员伤亡的情况也在逐渐减少。即使如此,煤矿企业依旧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企业,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风险预防管理体系,更好的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风险预防管理体系是借鉴各国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和模式,取其精华,再与我国煤炭企业的自身特点相结合,从而创建一个适合自己煤矿管理安全体系。要把预防和控制作为重点,通过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检测对煤炭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2应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制管理系统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
采掘总体钻井条件良好,但也有较薄的基岩、采煤压力、顶板和破碎容易崩落、破碎的砂和塌陷经常发生在矿井水和煤层埋深严重的缺点,如渗漏和部分瓦斯煤矿。为提高生产效率,必须具备安全、规范的操作标准、清晰、清晰的管理流程,使公司的管理和岗位员工可以做到一切与标准、处处有流程。风险控制管理系统是企业遵循和信任管理工具的基础,是成熟和标准化的操作系统,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有序实施,减少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规避安全风险,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效率。
2.2深入推进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长时间以来,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限制煤炭企业整体的发展,安全生产,可以更好地适应的客观趋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在同一行业,甚至整个行业。企业只有科学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企业组织工作危害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测试的能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实现的“试金石”,使安全生产的思想固化的潜意识,我们所有的员工每个管理活动和作业任务,实现安全稳定发展的企业,也会有无尽的力量,让它勇敢的潮流。
2.3有效发挥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效能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全面落实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管理要素,高起点,高要求,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后期处理提前预防,将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从根源上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
危险源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确定危险源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当务之急。危险源有可能在煤矿企业生产、建设和改革中每个环节都是有可能的,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对这些存在煤矿生产当中的安全隐患,其中也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不正确的管理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相关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进行识别和检测,提前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的危害性,然后进行整理记录,进行上报,形成一个全面的安全管控系统。
3.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后,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标准。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政策、行业规范和企业自己的标准,及时消除危害。在拟定管理措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辅导安全出产作业,有效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3.3风险监测与预警
煤矿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使用监控实时动态信息系统,对危险源的状态实时进行监控。对检测出来的危险进行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进行防御和监控。当危险到达一定程度没有办法控制的时候,要能立刻预警,立即想办法进行解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事故预警系统,在要有危险要发生时,及时发出警告,能够第一时间对危险程度进行判断,然后依据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人们的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3.4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
应用数据应按系统形式或格式完成,信息应真实、及时、标准化、准确。上级单位和集团有限公司,五人小组,煤矿团队,煤矿动态测试结果,煤炭部门的专项检查办公室,团队三级信息隐藏参数内容应当完整输入信息系统,实现闭环管理,安全问题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进行了具体描述,相应的标准和风险来源应该是准确的,录入工作应在检查后2d完成考试。当现场的安全问题与评估标准和危险源不相对应时,系统应及时地进行解决。
4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创新策略
4.1更新安全风险预控的管理理念
想要建立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新系统,第一步就是要更新安全风险预防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做到事故可以避免;还有就是要在原始管理方式上进行不断地创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有效的归纳到本质安全化管理体制中。
4.2加大监督检查,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化机电管理和考核
业务部门和专项技术人员需要对现场的工作人员的检查和考核力度加大。生产过程当中对已经识别出的危险源需要定时进行检验。充分发挥风险与控管理体系中的考核功能,一旦发现问题的存在,要第一时间录入安全管理信息软件中进行预警,在录入的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根据不同问题进行不同的整改。各部门在工作之前都需要对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造,减少或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对改造的问题进行上报。依据根据风险水平和发生频率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月末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记录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上报,从而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
5结束语
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相比,现代安全管理的概念更加注重人们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系统可以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到保证。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风险与控管理的教育的好处,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制度,保证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折红霞.浅析如何推进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Z1:40-42.
[2]陈星海.浅谈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J].科技与创新,2016,08:57.
[3]张垒,杨正齐,李晓雷.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09:100-101.
[关键词]风险预控 体系建设 安全发展
中图分类号:T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161-01
郑煤集团大平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大平煤矿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如何构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转变,使我矿的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我矿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安全风险预控原理,从制度和体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 建设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大平煤矿矿井开采处于末期,生产作业战线较长、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巷道受压变形严重、顶板管理困难等不利因素和“三软’’煤层区域消突工作困难。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有安全、规范的作业标准和清晰、明确的管理流程,使管理层和职工能够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流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正是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体系的成熟化和规范化运行,便于矿井对各项工作实施有序的安全管理,督促全体人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降低安全隐患及不安全行为发生,规避安全风险,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效率。
1.2 深入推进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实现矿井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直以来,安全生产都是影响和制约煤炭企业整体向前发展的首要因素 ,安全生产搞得好,才能更好地顺应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客观趋势,才能极大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其在同行业乃至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可以使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把职工自我管控岗位危险源的能力和系统管控重大危险源的能力作为中心来管理,使安全作业的思想固化到全员的潜意识中,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到每一项管理活动和作业任务中,有效的预防事故,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平稳发展,使矿井具有不竭动力实现安全高效发展。
1.3 全面建设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高起点、高要求推进危险源辨识管控和安全风险评估,变事后管理为超前防范,必将有利于推动安全生产的无漏洞化进程,从根源上避免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的发生,最终达到变经验管理为预控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干部管安全为全员管安全,变片面管理为系统管理的目标,进一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逐步打造安全、高效、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矿井,实现矿井的长治久安。
2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框架结构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体系突出体现了对风险的超前预控和过程性管理 ,贯穿了“ 所有事故均可避免 ,所有危险均可控制”的预控式理念 ,融合了我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的所有指标,是一套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
2.1本着贴合实际的原则,从生产现场做起,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开展全员性危险源辨识, 重点对生产过程中“人、机、环、管”的薄弱点进行细致梳理,全面、具体地辨识各项工作任务、各道工序中存在的人机环管方面的危险源;使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的事故树分析(FTA)法开展系统性危险源辨识,针对危险源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确保了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管控范 围内,并把风险预控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以及最终的管理目标作为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紧抓不放。
2.2组织对职工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辨识。根据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将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常抓不懈,每月对查处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发生 “不安全行为” 的深层次原因,及时采取强化培训教育、 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等措施,并不断完善不安全行为纠正、奖罚考核机制,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不安全行为的危害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3 不断完善安全风险预控信息平台管理系统,建立了信息平台使用站,及时将各级管理人员查处的安全隐患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了安全隐患查报、 整改、 复查及升降级信息化管理,提高了隐患闭环管理效率。
3 大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主要策略
为确保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取得实效,在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中,我矿始终坚持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不动摇,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法,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逐步夯实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推进体系建设落地生根。
3.1狠抓风险预控培训。开展覆盖全员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控制标准培训,根据不同对象,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对管理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成为体系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对区队长、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座谈和现场指导,使其成为体系的传播者和推行者;对一线职工进行个人辅导,使其成为体系的应用者和管控者。充分利用手指口述作业法,加强从安全确认的内容上、操作标准上对职工进行强化培训,并与安全风险抵押金挂钩进行严格考核,激发职工主动学习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职工素养,规范职工行为。经常与试点矿井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汲取先进体系建设经验。
3.2加强现场风险管控。井下作业具有突发、多变的特点,作业环境复杂,且临时性作业环节较多,安全监管难以全面覆盖和实施,是零打碎敲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大平煤矿根据当班作业内容,组织员工在入井作业前编制现场风险预控表,将当班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管控措施记录在现场风险预控表中,作业人员随身携带现场风险预控表,作业前根据表中危险源及其管控措施进行现场预控,由安检员、班组长、区队管理人员分别对现场风险预控实施情况、危险源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抽查,对当班作业任务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通过管控措施规避可能带来的危害。
3.3强化体系分级管控。领导带动是体系落地的关键,班组是体系执行的先锋。由矿长、安全副矿长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随机提问,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随机提问,并以区队班组为重点,实行班组长负责制,职工对危险源的认知和执行情况与区队、班组的工效挂钩,对不会或不熟悉人员要严格追究科队负责人和培训人员的责任;部门管理人员从工作人员布置、设备维护、工程接续等方面开展风险辨识,防止了决策失误、指挥失误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确保了将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更加符合我矿实际。
【关键词】煤矿;风险预控;安全;管理;PDCA
0 引言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是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的新型模式,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就是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全面辨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杜绝一级非伤亡事故,实现事故为零”的风险管理目标。
1 风险预控管理术语定义
危险源:直接的或间接的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和状态。
根源危险源:指能够引发危险、事故的载体,比如本单位所有的岗位、机器设备、环境、管理。
状态危险源:指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状态危险源总是依附于根源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事故树:指从一个可能的事故开始,一层一层地逐步寻找引起事故的触发事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基础原因,并分析这些原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用逻辑图把这些原因及其逻辑关系表示出来的树形图。
2 体系结构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五个部分: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
2.1 文件、记录要求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安全文化建设手册》、《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岗位风险提示卡》、《岗位风险手册》。
2.2 风险预控管理
辨识煤矿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分类、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并对危险源监测预警,实现危险源的闭环管理,进而消除或控制煤矿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
2.3 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通过对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机理分析,制定、落实相关的控制程序与制度,从而减少矿井各类人因事故的发生。
2.4 保障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明晰的机构职责、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同时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形成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实现员工安全的自我管理和团队互助,达到人―机―环―管协调统一。
2.5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对各生产系统要素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制定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与制度,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使各生产要素时刻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2.6 综合管理
通过对安全生产其他环节的精细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关键词]车队安全 交通安全 预控管理体系
0前言
车辆作为油田重要生产设备,车辆管理存在着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时间不定、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探讨建立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对于提高车辆交通安全水平、增强车辆服务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应对当前形势、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的需要。
当前车辆保有量与日俱增,而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却与之不相适应。在当前人、车、路、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对车辆运输保障服务单位来说,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原有的靠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安全教育来消防安全隐患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需要一套系统性的防范机制来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使驾驶员的安全服务意识与当前形势相适应。
1.2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追求高效化管理、实现生产优化运行的需要。
交通管理中仍然存在着管理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应用相对滞后、数字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交通安全管理效能。
1.3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是探索新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如何更好的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预防事故、把风险危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当事故真正发生时,如何从容应对,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车辆运行实际特点,构建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提升车辆管理水平。
2交通安全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2.1车辆交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驾驶员不安全行为。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行车过程中有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准确、迅速、全面的判断和处理交通情况,从而造成违章或事故。个别驾驶员技术素质不够高,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判断不准,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违章发生。
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对车辆检查不到位,在出车前会疏忽对车辆的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致使车辆带病上路,从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引发事故。
环境的不良影响。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驾驶员因工作或生活发生矛盾、亲人生病或其他家各琐事烦扰,都会造成焦躁、分心、走神等情况。风沙、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都会影响视线、刹车易侧滑;油区道路一般路况较差,交通安全设施少,超会车辆、躲避路坑急打方向或道路路面上有原油时都易发生侧滑、方向失控,发生事故。
2.2结合风险因素建立交通安全预控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实时监控,采用教育手段、制度手段、经济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实现管理与控制的紧密结合,建立起交通安全管理的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预控系统。
安全管理全员化。将交通安全管理组织自上而下分成“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扁平化组织,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形成产体的安全防护网络,形成全员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全员化的工作机制是:领导牵头总揽,安全协调落实,部门各司其职,基层责任承包,驾驶员广泛参与。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承担协调落实的职责,利用既成体系和工作经验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部门和基层队之间配合一致,协作统一。
监控管理科技化。依靠科技化手段,对车辆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和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有效降低驾驶员驾驶车辆的侥幸性和随意性,在严格的约束管理下,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和养成正确安全的驾驶行为。
车辆管理分级化。按车辆等级分类,把安全设施齐全,技术状况良好的车辆列为一类,进行正常维修、保养;把技术状况一般的车辆和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列为二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维修,保养;营运车辆单独一类,进行强制性的维修、保养,实行超常管理;私家车进行入档管理,纳入管理体系。同时,按照“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好三项基本台账;一是车辆及驾驶员安全档案;其二是车辆检维修基本台帐;三是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台帐。
在车辆使用和维护保养中严把三关,即:严把安全教育关,车队每日做好安全教育和出车前的安全叮嘱;严把日常检查关,强化车辆设备的维护保养,特别是在班车管理上,做到重点检查,重点保养;严把检修质量关,要求进行检维修作业时主管设备的车队干部和车辆承包责任人必须在现场配合检修,对照标准进行检查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未能立即整改的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并上报备案。
信息查控网络化。建立全方位覆盖的信息查控网络,通过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内外部环境对驾驶员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生产运行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驾驶员反馈等各种渠道搜集周边经常行驶区域内的道路、天气、突发事件等信息,采取短信平台、告示栏、电话通知等方式及时告知驾驶员,做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消除道路天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不利影响,确保车辆安全平稳运行。
2.3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驾驶员的事故防控能力。
车辆运行过程中道路、天气、周边环境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等对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极为复杂,对驾驶员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做到在驾驶中能够正确合理操作,杜绝违章行为和不当操作,造成事故发生,要引导驾驶员展开案例分析,讨论驾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消除风险的方法,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提高事故防控的能力。
2.4完善考核管理,实现量化考核动态化。
实施考核兑现,是确保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顺畅运行并产生实际效益的重要保证。考核实行量化管理,量化检查考评标准,采取基层考核岗位、机关考核基层、分管领导考核业务部门的形式,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内容所占的比例,通过进一步完善督导、检查、承包、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以自查、整改、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
3结语
【关键词】 井工煤矿 高危环境 实现零事故
随着煤炭生产现代化的发展的今天,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井工煤矿的事故虽然有所下降,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各类不同事故究其原因,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人为因素所造成,它不同于地震、海啸等人类无法抗拒、无法预报的自然灾害。井下的五大自然灾害是井工矿特有的自然灾害,我们安全管理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首先要管控好五大自然灾害,怎样消除管理和人为的缺陷因素,其基础是清楚认识到危害的因素和实施有效的管控手段。
1 井工煤矿高危因素再认识
1.1 系统性危险因素的存在与过程管控是井工煤矿高危性的具体体现
由于井工煤矿作业系统和环境是人为形成的,这个环境中的所有人员都共用这个系统,经过对这个人为形成环境中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的管理与控制,经过供风等形成的环境中的氧气、空间、适宜人员生存作业的环境,这个环境中每个因素都互相关联,把每个人联系在一起,他们共用系统中的氧气、空间等各种资源,一旦这个环境中某个因素受到破坏,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系统中的每个人均会受到安全威胁。同时每个危险因素,都由不同岗位人员控制,如果某一岗位某一危险因素失控,即会造成系统灾害发生。说明只要我们处在井下这个系统中,每个人自己的安全是自己掌控不了的,掌握在系统中或系统外其他人的手中,系统中其他人的安全也掌握在你的手中。
我们每一个井工矿员工,不论职务高低,一入井口,就进入到一个高危环境中,井工矿这个高危环境安全是非常脆弱的,可以说是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大祸,造成群死群伤系统灾害的发生,如目前机械化矿井皮带长度都有几万米,每隔1.5米就有4个托辊,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在高速运转着,难免有个别托辊轴承损坏,在不能及时更换运转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高温热源,如果浮煤清理不及时,极容易产生火灾,形成系统性灾害,影响系统中人员的安全。一个正在井下运行的无轨胶轮车,如果发生自然,在井下风量大的巷道内,即使车上或周围有灭火器材,由于空间所限,人员也无法接近车辆进行灭火,在着火点如果煤壁没有进行喷浆隔火处理,一场大的系统火灾瞬间就可形成。一个高瓦斯矿井,一辆车或一个人通过风门时没有关闭风门离开,就会造成风流短路,局部区域就会瓦斯集聚,在井下大功率设备随处存在的情况下,摩擦、撞击火花随处可见,瓦斯爆炸灾害瞬间就可以产生等等。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通风在井下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危险,每个人的不规范操作、管理,都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这就是我们井工矿的高危性和安全全管控的难度。
1.2 形成高危环境的因素
形成高危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井下系统是一个受限空间,需要人为供给稳定的氧气,通风系统需要稳定可靠,通风系统是否可靠,直接威胁到系统安全。
(2)五大自然灾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的存在及其安全预控是否到位直接威胁到矿井安全。
(3)引发系统灾害的因素遍及系统人、机、环、管各个方面。
井下系统中,每个环节、每个因素、每个人员如果管控不到位,都可能引起系统性灾害事故发生。
1.3 不能正确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导致高危源及五大自然灾害和系统的稳定性得不到有效控制
1.3.1 对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理解不全面,现场落实不到位
一些人认为,安全和生产是相矛盾的二个方面,在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由于企业效益的关系,总是偏向于生产。但实际情况是安全第一是井工矿煤炭生产的需要,是煤炭生产的前提条件,我们生产内容的80%以上是安全管理问题,一通三防、顶板管理、地质防治水、设备管理、辅助运输管理、安全六大系统等,均是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安全与生产的区别只是安全监管与安全工程具体施工的区别,职能不同,其目的是一致的,关乎安全的每一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正常生产,而实际情况一些单位面对安全考核不能给予应有的考核力度,这方面神东公司安全考核的权重已经占绩效考核的35%,具体体现了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1.3.2 由于安全第一认识不到位,重大隐患控制不到位,导致一些井工矿安全安全事故频发,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分为初期生产安全管理时期(1953-1978年)这一时期经历了经济困难时期、安全管理技术发展初期,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加上当时安全技术研究上为初级阶段,技术上支撑力度不够,井下隐患和五大自然灾害及通风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表现在当时安全管理目标为指标形式,说明人们对灾害的控制能力没有足够的把握,对隐患的控制没有可靠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来预防控制,灾害处于不可控状态,人们对安全管理没有十分的把握,这个阶段,对井下一般事故的发生认为是正常的。第二阶段为安全生产的发展阶段(1979-2002),这个阶段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井下灾害的认识和管控能力逐步增强,安全技术研究迅猛发展,监测监控在井下得到广泛应用,瓦斯、地测防治水安全管控研究取得突破,支护技术和材料(锚杆、锚索)支护方式的改变为及时控制顶板提供了条件,防控措施能够做到有效到位,井下安全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产量稳定持续增长。这个时期,安全管里认识逐步提高,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井下作业环境安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安全,更关系到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三阶段(2003-2006)生产与安全管控发展速度不均衡阶段。由于现代化生产机械的应用,煤炭产量突飞猛进,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还停留在过去的管控基础上,安全控制能力、范围与机械化开采速度不相适应,开采速度大于瓦斯、水、顶板安全控制范围,这个阶段,全国范围内,发生多起瓦斯、水灾、顶板事故。安全管理主要是过去的经验管理为主,没有形成系统化安全预控模式。第四阶段为与现代化开采相适应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应用(2007-)。在这个阶段,神华集团由于在煤炭生产现代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井工矿安全认识已经比较全面,提出了安全零死亡、安全零伤害理念,率先提出并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这一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科学的适应了现代化煤矿安全管控的需要,为企业高产高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3 由于安全与生产关系不能摆正,导致设备故障不断,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安全管理是生产的前提,这是井工矿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是自然规律所要求的,他不是行政口号,是自然规律,不尊重自然规律,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如综采工作面如果工程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安全方面管理的不好,造成工作面起伏不平,煤壁里出外进,支架不成直线,那工作面就会出现漏顶,片帮,溜子负荷增大,那溜子运转就不正常,不是哑铃销子断,就是链子断,或者是电机烧,造成生产不正常,同时,给检修班造成突发性机电事故增加,打乱了计划检修秩序,本来检修班按正常检修,按计划更换易损件、按服务时间重点部位检修等,由于质量管理跟不上,打乱了计划,该检修的检修不了,该更换的更换不了,处于被动,严重影响生产。所以,机电管理人员一定要关注工程质量,机电事故的追查一定要联系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保证正常检修的重要一环,而生产管理人员一定要关注检修,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关键,这二个方面是互为条件的、因果关系的、统一的整体,不是对立的个体。
1.3.4 生产产量大于煤层解放的安全储量,安全管理失控
我国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火灾事故、透水事故及顶板大面积垮落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大都是由于安全超前投资不足、重大隐患治理不到位,可以控制的安全储量不足以完成生产产量,导致安全失控,发生事故。如高瓦斯矿井抽采达标储量和速度小于开采速度;存在水害的煤尘疏放水范围小于回采范围,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超前泄压措施不到位,导致灾害的发生。
2 安全零事故管控措施
2.1 正确认识井工矿的高危性
只有切实认清井下高危的自然条件,人们因为对安全的需要,才能主动地进行安全作业,才能自觉地接受安全管理,才能要求严格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这是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
2.2 煤矿的五大自然灾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井工矿特殊条件下时时刻刻都存在的灾害,在井工矿全生命周期中,我们只能时时刻刻控制,不能消除。且引发灾害的条件很多,每个人的操作、每个人的管理都需要严谨细致,在井下的每时每刻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我们的安全制度和措施才能在现场落地生根。
2.3 过程管控比结果管控更重要
利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现动态达标,实现动态管控。井工矿的高危特点就是危险时时刻刻存在,不只是某一时刻,所以过去质量标准化验收管控的只是一个结果,对过程监管失控,对灾害控制也处于失控状态。
目前,由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应用,给安全动态管控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工具,为实现现场动态达标管理提供了可靠管理体系。
2.3.1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由人的关系的管理向现场管理的革命性转变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由于录入权限大众化,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录入隐患问题的权力,考核结果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当于每个人都有参与考核打分的权利,避免了过去体制下由少数人控制考核的情况,为了提高考核成绩拉关系走后门,减少处罚提高效益,把精力耗费在关系上,同时大大减弱了现场管控力度。现在由于系统提供了人人参与考核的平台,现场的问题如果和某单位关系好的管理人员不录入考核,如果不及时整改,但其他管理人员也会及时录入系统进行考核,彻底消除了关系考核带来的弊端,被考核单位只能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来提高考核成绩获得效益。
2.3.2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考核实现了危险源的全过程管控,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连续记录跟踪功能和自动预警功能奠定了全过程管控的基础功能,通过矿领导职能科室带班跟班动态巡查;矿领导职能科室管理人专项检查巡查,专检人员跟班盯防的动态检查,定期步行检查发现隐患除现场盯防处理外,升井后及时录入本安系统进行进一步跟踪落实,实现了全过程零漏洞动态管理。
2.3.3 本安体系对人的管理以不安全行为管控手段,更加完善了作业行为操作行为的管控,使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有了保证,进一步提升了对人的危险因素的管控
过去对人的安全管控是以“三违”的形式进行管理,种类简单,粗放,对员工作业行为管控不具体,不全面、不严谨、不系统。现在,以不安全行为为管控手段,是对每个工种的每个操作,分段全过程进行辨识管控,系统的规范了每个岗位每个工种的管理行为、作业行为和操作行为,使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有了管理保障。
2.3.4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每一部分都与效益挂钩参与考核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落地的关键
2010年4月, 随着神东公司各单位效益工资以五型绩效考核作为考核结算依据,本安考核占在五型绩效考核中的系数加大,各单位本安系统考核进入实质性应用落地阶段,柳塔煤矿坚决执行公司要求,在过去的试运行基础上,加大本安信息系统考核在本单位五型绩效考核所占系数,本安信息系统考核占五型绩效40/%的系数, 矿内各单位以此比例结算绩效工资,本安信息系统考核得到各单位前所未有的重视,录入本安系统的隐患得到了及时整改,各单位纷纷出台内部管理制度,把每一条且把每一条隐患都落实到现场具体管理人员和具体职工,隐患整改效率显著提高
2.4 切实把握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达到安全与生产的和谐统一
2.4.1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充分条件,没有安全环境,生产无存谈起,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安全是生产的充分保障
管生产的前提要管好安全,管生产不是一定要管安全,是必须要管安全,管安全就是管生产,生产施工过程90%以上是安全施工,就连采煤面管理顶板的支架占综采设备比例也相当大,动态达标工作所占比例也很大;掘进面顶帮管理占掘进作业量很大比例,加上通风、瓦斯管理,动态达标管理,比例相当大,一通三防、地质防治水、动压防治等等。所以在这个特殊环境下,不管安全不要说不能保证人身安全,就是生产不可能正常的。
2.4.2 生产以安全为前提,产量以安全为保障
以安全预控能力计划产量;以风定产;以治理瓦斯能力定产;以治理水害的能力定产;以治理火灾的能力定产;以治理地质矿压能力定产,以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定产。否则安全就是失控,事故就会发生。
2.4.3 精细化管理
安全投入要以安全预控需要为前提,降本增效,精益化管理的前提是在高危控制下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益化管理是在高危环境下的精益化管理,不是在地面工厂里的精益化管理,他是有安全条件的精益化管理,有了安全保证后才能谈到精益化管理。很多井工矿管理者由于对自然不重视,违背规律做事,结果事与愿违,酿成事故。
3 零事故是可以实现的
(1)零事故可以实现是因为井工矿的事故是可预见的,不同于地震、海啸等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井下可以预见的五大自然灾害目前的管控技术与施工措施已经过关,管理经验也已经较为丰富,水灾预防提出“先治后采、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十六字方针;瓦斯治理提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体系,还有先进的支护技术的应用,六大安全保障系统实施,已经能够做到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实现了动态达标管理,实现了全过程管理,对井工矿整个系统有了安全管控办法和安全管控能力。
(3)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支持和应用给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4)对自然环境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思想,形成对安全管理高度统一的认识,促进安全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
4 结语
只要管控到位,就可以不发生事故,就能实现零伤害。用零伤害安全管理的目标实现井工矿安全管理的目的――多出煤,达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