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企业调研报告

煤矿企业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矿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矿企业调研报告

煤矿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一、调研活动的特点

通过分析,感觉此次调研活动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组织周密,可操作性强。此次调研活动由省局政策法规处组织实施,分局派出相关人员配合,从开始筹划到具体实施,从活动安排到过程、人员参与,整个调研过程组织科学合理、严密有序。制定的调研方案,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紧密围绕煤矿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范围广泛,典型性强。此次调研活动分别选取了辖区内省属矿、市县属和乡镇矿等共10个煤矿,其中省属矿占50%。选取的这些煤矿,都是在同类企业中安全文件建设基础扎实,理念先进,独具特色,并已取得一些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

三是方式多样,灵活性强。此次调研活动采取了“三结合”方式,即:听汇报会与召开座谈会相结合,查资料与看现场相结合,发放调查问卷与口头提问相结合等灵活多变、贴近实际的方式,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基本摸情了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对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等。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况

(一)领导重视。通过调研,普遍感觉各煤矿企业领导干部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始终把安全文化建设当作经常性、制度性、长期性的任务来抓,从企业文化的高度审视安全、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入手管理安全,积极倡导并努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矿集团协庄矿、肥矿集团白庄矿、莱芜市辛庄矿等矿成立了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把安全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议程,认真组织,积极实施,定期考核,从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扶持和倾斜,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考核内容之一,促进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全员参与。各煤矿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首先明确文化建设不是某个领导、某个单位、某个人的事,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与使命,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提高,进一步强调明确了主体教育的落脚点在区队、在班组、在个人,通过开展各类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比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充分调动起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了人人参与、各个争先的良好氛围。肥矿集团查庄矿、白庄矿的班前会集体宣誓活动,华宁矿业公司的安全文化“五个一”工程、新矿集团鄂庄矿的“安全十句话”等等,都起到了全员参与、扎实深入的效果。

(三)创新理念。各矿注重安全文化建设与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注重安全文化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总结出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理念。尤其是新矿集团协庄矿的“2s管理法”、鄂庄矿的安全闭环管理,都通过了国家局组织的项目验收,并受到国家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赞扬。这两个矿可以说是辖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排头兵、领头羊,是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和代表。

(四)独具特色。参与调研的这十家单位,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既有共同点、相似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展现了一种“亲情”文化;又有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特色文化,形式、内容、方式等都有所不同,有各自的“闪光点”与“亮点”。如,肥矿集团白庄矿的百安安全文化以及“百发百中”的精确管理体系、新泰市汶南矿的“亲情化”安全管理、新矿集团鄂庄矿的“五个四”安全文化理念、华宁矿业集团的“四个确立”安全理念、新矿集团协庄矿的市场化安全管理,新泰市王家寨“五个一”安全理念,等等。

(五)氛围浓厚。每个矿从一进大门开始,就感觉一种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人文气息,从办公区到宿舍区、从更衣室到井口、从地面到井下,都形成了一条条的安全文化长廊,到处张贴着安全宣传挂图、安全知识牌板、各项规章制度、安全警句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改煤矿过去那种脏、乱、差的环境。各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安全知识,把安全文化宣传渗透到矿区每个角落、井下每个工作场所。淄矿集团埠村矿构建文化“五个一”阵地,使安全文化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新泰市汶南矿、王家寨煤矿在井下主要大巷设置了音响设备,不间断播放各种轻音乐和安全知识,印制了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做到一手一册等。

(六)注重实效。各煤矿注重安全文化宣传的实效性,在力求实效上下工夫,在深入人心上作文章,不搞花架子,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贴近实际的方式,大力开展各类安全文化宣传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新矿集团协庄矿注重开展一些真正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的深层次活动,切实把安全理念落实到区队、班组,有效推动了区队自治、班组自主和个人自律。

三、安全文化建设取得的效果

各矿通过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实现了“四个促进”:

一是促进了辖区总体安全状况稳定好转。辖区近几年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与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参与调研的这10个煤矿,是辖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安全文化扎实到位、有声有色,促进了安全状况的持续稳定,创出较长的安全周期,其中,新矿集团鄂庄矿的安全周期达5000天以上,排名全国先进行列。

二是促进了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理念导入,机制创新,健全了各项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了安全科技装备水平,使安全管理由“靠领导管理、制度控制”变为“上下互动、自主管理”转变。

三是促进了职工安全素质的提升。各煤矿企业通过加大安全文化宣传力度,建立安全教育阵地,丰富安全文化内涵,烘托了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使职工抓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安全素质、自主

保安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井下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以及了解其他煤矿企业,感觉到目前在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八多八少”问题:

一是在安全文化总体认识上,往往片面性、局限性的东西多,内涵性、系统性的东西少;二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往往硬件考虑的多,安全宣传教育考虑的少;三是在事故预防上,往往技术措施考虑的多,而对提高安全意识考虑的少;四是在安全宣传教育职能上,往往政工部门考虑的多,生产管理部门考虑的少;五是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往往形式性、教条性考虑的多,本质性、实效性内容考虑的少;六是在安全文化层次上,往往安全管理人员考虑的多,企业职工考虑的少;七是在安全文化吸收上,往往被动接受、强势灌输的多,主动学习、认真汲取的少;八是在安全文化发展趋势上,往往探索性、盲目性的东西多,指导性、方向性的东西少。

五、下一步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趋势与方向

要开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必须打破当前存在的某些局限性,消除某些误区和认识,建立起与安全生产实际相符合的安全宣传文化模式。

一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上,要树立大系统、一盘棋理念。要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安全生产工作大局中去,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和谐稳定,以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性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意识。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人们安全文化意识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

煤矿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根据县委长县委办发[2016]号文件精神要求,我组作为第一批机关干部入企服务小组成员,被派至长治红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为期两个月入企服务,我们小组在仔细了解长治红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了驻企工作计划,按活动实施方案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做好驻企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我们小组于9月14日正式入驻长治红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与公司有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驻企期间工作说明如下:

一、对企业概况进行调查了解

长治红兴煤业有限公司是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文件批准的单独保留矿井,矿井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批准开采3#—15#煤层,公司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南宋乡长青村,于**年建成投产,前身为长治县红兴联营煤矿,2007公司更名为长治红兴煤业有限公司,现在册员工596人。公司由长治县黎都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长治分公司长治县公司和程海庆三股东出资组成,所占股权比例为30%、15%、55%。企业法人代表由原志鹏同志担任。

公司井田面积2.189km2,批复开采3#—15#煤层,现开采3#煤层,资源储量3003万吨,煤种为贫煤,为优质动力煤,服务年限12.5年;矿井为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煤层自然倾向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35m3/h、最大用水量为6435m3/h;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上一年度原煤产量45.1万吨,掘进进尺度748米,销售收入13517万元,实现利润1179万元,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厅验收为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井。

2016年预计全年生产原煤60万吨,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0000万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

二、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小组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并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后的方式对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后,发现该企业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安全生产许可证与环评能力不一致,需要我县环保局给予变更环评手续,将证照与环评能力相一致。

(2)、3号煤枯竭,服务年限不足一年,需办理15号煤开采手续。

以上两个问题均涉及90万吨—120万吨产能核增,通过我组详细了解相关政策,根据国务院规定和省发改委、省煤炭厅实施细则,三年内不批新增产能事项。

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四)、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在建煤矿项目应按一定比例与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挂钩,已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在建煤矿项目应由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公告。 关于从严控制煤矿项目审批的实施细则,省发改委、省煤炭厅,第三条,停止项目前期和核准阶段的审批事项。除已有国家“路条”和列入国家“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减量置换”政策进行产能置换的项目外,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相关部门一律不予受理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和核准阶段的审批事项,故以上两个问题涉及事项不能办理。

(3)、企业资金周转有困难,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予以扶持解决。

我组多次到长治县黎都农商银行信贷股进行贷款咨询并给企业提出合理建议,目前企业已与长治县邮政储蓄银行取得对接,并与银行进一步商讨贷款事项,由于银行贷款利息较高,企业最后放弃贷款,由企业自身解决。

三、做好驻企服务工作的体会

煤矿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国家强化对煤炭行业的行政干预

煤炭行业前5个月行业利润增速高达97.8%。煤炭价格持续上涨。据煤炭市场网数据,截至9月,各煤种价格指数依然延续上涨态势。

煤炭行业利润增速居各主要行业之首。统计局数据,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煤炭行业增速更是借助价格飚升而出现井喷,同比增速高到97.8%,较1-2月份大幅提高31%,利润增速居于各主要行业之首。

所谓高出不胜寒,或许正是由于煤炭价格近乎于疯狂的上涨,以及煤炭行业傲视群雄的利润增长水平,使得国家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政策调控力度,也引发市场对于煤炭行业政策调整力度将会更加激烈的预期,而这种悲观的市场预期引发煤炭股价短期内大幅回调。

国家限制电煤价格

电荒频发。当煤炭行业利润增速不断加快的同时,火电行业却由于电价调整难以到位,利润增速持续下挫。受电力行业利润增速下滑影响,全国发电量增速也呈现大幅下滑态势。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完成发电量2934.5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8.3%,成为自2004年电荒起的最低点,发电量增速过快下降引发严重电力缺口,据不完全统计,进入7月份,有包括山东、长三角省份等在内的至少8个省份遭遇严重电荒。

为应对电力行业窘境,避免频发的电力供应短缺制约经济发展,08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提高电价的同时,对电煤产地价格实施临时管制,规定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各地煤炭出矿价(车板价)均以2008年6月19日实际结算价格为最高限价。

鉴于第1次限价政策出台后,秦皇岛各主要煤价仍呈现出大幅上涨的态势,7月23日,发改委针对煤炭行业的中转环节,又补充了限价政策,要求至12月31日,秦皇岛港、天津港、唐山港等港口动力煤平仓价格,不得超过6月19日价格水平。

煤炭出口政策收紧

提高煤炭出口关税。08年上半年,国内煤炭市场明显处于紧平衡,但是国内紧张的煤炭供应形势却难以从煤炭进出口数据上体现,据煤炭市场网数据统计,我国1-7月我国累计出口煤炭3028万吨,进口煤炭2494万吨,净出口534万吨,而去年同期则是净进口210万吨。为扭转煤炭资源净流出局面,自8月20日起,国家将焦炭的出口税率由25%提高至40%;将煤炭出口关税由5%调节到10%。

第2批煤炭出口配额仍未能发放。08年,我国已发放煤炭第1批出口配额3180万吨,虽然前7个月煤炭出口量已经达到3028万吨,第1批配额已经使用殆尽,但是顾虑到煤炭紧张形势,截至8月底第2批出口配额未能发放。通过关税调整和配额政策,煤炭出口瓶颈越收越紧。

资源税改革

煤炭行业资源税率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虽然去年底市场普遍预期资源税改革即将推出,税率应该是3%-5%,但是鉴于07年底至08年上半年国内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资源税改革未能如预期推出。

随着近期通胀压力的回落,以及煤炭行业利润的大幅增长,市场针对资源税改革今年年底前出台预期逐渐强烈,而预期煤炭资源税税率最高标准则从去年的5%抬升至10%。7月4日,市场风闻资源税改革立即推行,税率为10%,天相煤炭行业指数应声下挫7.59%,而随后有关方面对资源税改革作了必要澄清,天相煤炭行业指数随后连续上涨6天,一次较好的短期交易型机会。

行业整合是较为长期坚持的政策

相对于暂时性冻结煤炭价格和抑制出口,煤炭行业整合应当是更为长期的基本行业政策。《煤炭产业政策》(以

下简称《政策》)是行业整合的根本保证。2007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政策》中表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中将坚持“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鼓励大型整装煤田和资源富集地区优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煤矿。同时《政策》中更明确规定,国家“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而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政策》的出台为煤炭行业的整合大戏铺平了道路。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研报告》明确政府职能。2008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网站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研报告》中明确指出,鼓励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为了更好推进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政府应当加强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提高小煤矿主动参与企业重组的积极性,同时应简化手续,减轻参与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的负担,充分肯定政府应当充当煤炭行业整合的积极因素。

各地方政府出台文件响应煤炭行业整合。据报道,8月26日,山西省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方案》及相关政策措施,占全国煤炭产量1/4的山西省出重手推进行业整合,将向我们揭示行业整合实际推进工作已经揭开。

煤炭行业艰难前行

油价回落降低煤炭价格上涨预期

油价回落带动国际煤炭价格回落。从历史数据判断,煤炭和原油价格长期走势相关程度较高,而短期走势相关性却不一定明显,因为短期内两者的可替代性不高,而且原油价格投机成分更高。

虽然我们认为原油价格和煤炭价格的短期走势不应该特别密切,但是7月14日,纽约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交易价格达到145.18美元/桶的高点后出现较大回调的同时,澳大利亚BJ现货煤价也出现下降,7月28日,已回落至179.41美元/吨,较历史7月14日的历史最高点,下降了12.59美元/吨。

我们认为目前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的国际煤炭价格尚未形成新的平衡价格,从而难以反映出煤炭行业短期供求关系,因此跟随原油价格波动成为一种暂时的选择。国际煤价下跌降低煤价上涨预期。由于国际煤炭价格对于国内煤炭行业参与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追随原油价格回落的国际煤炭价格必然会降低市场对于国内煤炭价格上涨的预期。

需求不振加重市场担忧

煤炭的需求逐步进入疲软。08年1-5月份,从煤炭和其主要下游需求行业增速对比看,主要下游行业的产量增速均出现放缓态势,表明煤炭需求有所下滑。需求的下降强化了市场对于煤炭价格难以持续上涨的预期,从而加剧煤炭主要下游行业的进一步放缓拖累煤炭价格走势的担心。

煤炭行业仍然足够的坚挺

焦煤,虽然我们对焦煤价格持谨慎态度,认为经济减速所引发的需求下滑,特别是近期钢材价格表现出的高位盘整现象,将推动上游焦煤价格调整,但是我们判断由于经济下滑所引发的焦煤价格的调整可能是比较脆弱的,调整的幅度可能会较小,且调整时间也会较短,估计1年左右,一旦经济稍有复苏,焦煤价格将会延续较为强劲的上升势头。

我们判断焦煤价格的调整是暂时现象而且幅度较小,是因为虽然经济下滑确实对焦煤价格带来冲击,但焦煤资源的供给目前也确实没有明显改善,因为相对于其他煤炭种类,对焦煤贡献最大的小煤矿正面临严重的政策瓶颈。

首先,从《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方案》中,可以发现占全国焦煤供

应量约20%左右的山西省(焦煤资源储量占全国近40%)将大幅压缩供给弹性较高的小煤矿数量,平稳的煤炭供应体系将会维系焦煤价格体系的稳健。

其次,优质上组焦煤开发强度已非常高,而且由于村庄压煤也进一步上组煤煤资源的开发,同时由于资源整合完成前,部分下组煤层无法进行开采,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难以改善。

最后,08年下半年山西省严格治理超载,原可以载重120吨/车货车,目前载重量只有40万吨/车,且这种治理难以放松,也会进一步抑制煤炭供给。

动力煤,我们注意到国家7月23日对电煤采取二次限价政策后,秦皇岛各主要煤炭品种出现下跌,我们认为秦皇岛煤炭价格下降,是由于发改委的限价政策出台,流通环节存煤积极性下挫,所引发的煤炭价格调整。

同时我们认为通过压缩中间环节,短期内会压抑煤炭价格,但中间流通环节的“蓄水池”作用减弱后,煤炭价格以后上涨会更加具有刚性。从目前的库存数据角度看,并不支撑煤炭价格呈下降走势的判断。

从煤炭价格与通胀关系角度判断应该更加乐观。根据近10年,原中央企业电煤和商品煤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可以发现除98、99年国家经济进入紧缩状态外,煤炭价格均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综上,我们认为煤炭行业虽然面临行政干预,国际原油价格回落,需求放缓压力加大的影响,价格上涨预期趋于保守,但正是出于对我国煤炭行业目前整合的大的政策背景的理解,我们认为煤炭行业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坚挺,艰难前行。

行业投资策略及重点公司评述

近期重点关注放松价格管制带来的投资机会

如果从煤电联动,即煤炭价格逐步放松管制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目前电煤生产企业中,合同煤占比较高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因为这些企业的合同电煤占比较高,使得08年上半年综合煤价涨幅远小于其他企业,从而为煤电联动后,价格进一步较大幅度上涨奠定了基础。因此,煤炭上市公司中,我们维持合同煤占比超过70%的国投新集(601918)、中国神华(601088)和中煤能源(601898)“增持”的投资评级。

重点公司推荐:

中国神华(601088):公司目前拥有采矿权的矿井27座,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从煤炭的储量和产销量来看,均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是煤炭行业绝对龙头,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电力方面,目前公司拥有并运营14家燃煤电厂,总装机容量和权益装机容量分别为:1759万千瓦和1057万千瓦。煤电一体化,大大提升了公司规避单一行业风险的能力。运输方面,公司拥有5条总里程为1367公里的自有铁路和吞吐能力为115百万吨的港口设施,交通运输网络为煤炭运输提供了保障,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我们预计08、09年公司EPS分别为:1.50元和1.62元,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中煤能源(601898):公司主要有煤炭、煤化工和煤矿装备制造三大核心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煤、焦炭以及煤机。公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建设鄂尔多斯2500万吨/年煤矿、420万吨/年甲醇、30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及配套工程项目,黑龙江1000万吨/年煤矿、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烯烃及配套工程项目,可使得公司原煤产量获得新的增长点,同时煤化工业务所占份额逐步上升。公司通过并购重组,预计可使2010年

煤炭产量达1.5亿吨左右,由此未来三年煤炭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实现20%以上。预计公司08年、09年EPS分别为0.63元和0.79元,考虑公司行业地位以及未来煤炭业务的快速增长,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煤矿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开采章是新《规程》的重要章节,在原《规程》中,开采章是第二编的第一章,分8个小节,共有条款85条;按照新《规程》修订框架建议,开采章在新《规程》中成为第二编的第三章,分6个小节;本次修订条款共涉及原《规程》内容52条。

《规程》修订过程

2013年12月26日,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的工作部署,新《规程》井工煤矿编开采章编写组技术专家基本确定,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在修订过程中,编写组多次组织专家召开会议,在会议上,专家们统一了思想,重点突出“安全”两个字,在不断提高完善的基础上,紧跟行业科技进步,适时增加了充填采煤、连采机使用等新技术相关条款。为确保修订条款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编写组技术专家还就水力采煤、矿井井筒数量、放顶煤开采和采区头面个数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项调研,拿出调研报告,用数据和案例确保各条款修改内容真实可靠、修改理由科学充分。

2014年6月27日,在历经半年多的时间、多次较大规模修改研究后,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会上,开采章编写组对《规程》修订情况向修订办公室领导进行了汇报,提交了初步修改稿。之后,又经过近两年时间不断完善,新《规程》开采章条款最终定稿。

新《规程》开采章修订内容对矿井建设提出了“红线”,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理顺了条款与专业规章、标准的衔接,还适时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体现了新《规程》的科技进步和与时俱进。

修订后的主要变化

开采章是本次新《规程》修订中变化比较大的章节,原《规程》开采章中涉及井巷掘进支护和冲击地压煤层开采条款从该章中移出独立成章,形成了矿井建设和冲击地压防治两个独立的新章节。新开采章共有条款48条,其中原条款仅保留3条,新增条款3条,其余条款全部进行了重新修订,有的是修改完善,有的是优化分解,有的进行了删除,以显示淘汰落后工艺的决心。

划定门槛,强化安全

我国由于受地质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制约,部分矿井伴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提高,生产布局不合理、系统复杂,采掘头面多、环节多、用人多,产能无序扩张,超强度生产等突出问题,另外伴随开采水平延深,目前开采技术及井巷围岩控制技术对千米深部区域尚有不足之处,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新《规程》第八十六条对各类矿井的采深、同时生产水平个数进行了严格限制,划定了矿井建设门槛,防止开采深度无限制延深,从生产环境上保障了安全生产。

优化设计,正规开采

本次新《规程》修订,通篇强调正规开采,要求“采煤工作面必须正规开采,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采煤方法”。尤其是在第一百一十三条中对水力采煤的规定进行了较大调整,首先是规定第一次采用水力采煤的矿井必须组织行业专家论证,确认提出的技术方案可行和安全措施的有效;其次是规定水力采煤也要正规开采,要求“水力采煤必须采用矿井全风压通风”,此规定彻底改变了水力采煤的采场布置和生产系统,消除了以往工作面容易瓦斯积聚这一重大隐患;另外在规程修订中,也积极为生产单位考虑,提出了“可以采用多条回采巷道共用1条回风巷的布置方式”的优化设计方案。

合理调整,规范科学

此次开采章技术专家都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一线,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所以在此次新《规程》修订中,充分发挥了这些技术专家的优势,对原《规程》规定的一些与现场不符的条款进行了合理调整,充分体现了新《规程》修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针对放顶煤开采工艺,新《规程》删除了“煤层平均厚度小于4 m的”严禁采用放顶煤开采的限制;另外在采放比上提出“缓倾斜、倾斜厚煤层的采放比大于1∶3,且未经行业专家论证的;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顶煤采放比大于1∶8的”新规定,更符合现场应用,有利于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发挥技术进步作用,解放生产力。

科技进步,淘汰落后

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先进生产工艺和科技装备得以应用,此次新《规程》修订都及时进行了考虑,加以规范,新增的第一百零八条对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规范,第一百一十六条对连续采煤机开采进行了规范,体现了科技进步;另一方面,一批不符合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的技术、工艺、装备如非正规开采、单体支柱放顶煤开采、采煤工作面金属摩擦支柱等内容在此次《规程》修订的条款中都得以严格限制、坚决淘汰。

文字准确,表达清晰

此次新《规程》修订,条款的语言表述力求“文字准确,表达清晰”,在条款修订中,对语言表达含糊,不易于执行操作的文字都予以删除或修饰,如原《规程》第十八条在新条款中删除了“矿井发生灾害不能保证人员撤出时”,在第九十三条中,将原“老空”一词都改为更准确的“老空区”。文字准确,不但有利于现场生产操作,也有利于执法检查,避免因歧义造成“打架”。

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

此次新《规程》修订在条款责任设置上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如原《规程》对放顶煤工艺首次应用规定“报请集团公司或者县级以上煤炭管理部门审批,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此次修订改为“由煤矿企业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在“三下”试采规定中,也取消了“报省级以上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的要求。看似减少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实际是加强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企业安全保障能力提高

煤矿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供给侧的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力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报告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效果。当前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都有所上升,这意味着必须进一步拓展财政改革空间。报告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在适当兼顾总需求条件下应将重点放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关于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成果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各地经济发展促进效果显著,同时应重视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双重叠加的问题。

权衡考虑两种风险

中国财科院日前开展的“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分别针对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并面向全国开展“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在线问卷调查。

调研报告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效果。比如,东部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领先发展,呈现诸多积极变化,工业运行平稳,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或转正,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明显。

报告表示,前3季度,东北地区经济运行情况有所回暖,大部分调研地区的经济运行先行指标,如工业用电量、货运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呈增长态势。

报告在肯定经济发展诸多亮点的同时,也着重关注了风险问题。“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整体风险在加大。”中国财科院院长刘尚希表示,调研显示,当前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都有所上升。

报告所述的公共风险,包括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结构性风险等,具体表现为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对公共服务提出挑战,地区之间的分化明显,传统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等。

财政风险则是指财政收支面临的压力,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市县财政收入负增长或零增长,收支缺口越来越大,债务增长的压力大。这其中既有“挤水分”的因素,也有经济下行在财源上的反应,应警惕财政运行风险。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万东华也认为,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就要更多地发挥财政的作用;另外,经济下行对财政的压力也很大,因此在政策空间方面也提出一些挑战。

“这显然是一个两难问题,财政风险和公共风险的权衡组合是当前制定宏观政策的一个基本依据。实际上这意味着必须进一步拓展财政改革的空间,从根本上防范化解当前的公共风险和财政风险。”刘尚希强调。

地方债应透明规范

调研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是置换债券对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负债成本、明确政府权利义务、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风险意义重大。

报告指出,无论是东北、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担保债务和救助债务的规模不断下降,政府债务的偿还责任更加明确,政府债务的整体风险水平也相应降低。

与此同时,报告也揭示了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下行和减税等政策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局部地区债务率偏高、地方融资平台转型难度大、不规范的融资行为等。

比如,对东北地区调研显示,有的地方债务率超过了100%的警戒线。与此同时,支出刚性难以改变,收支矛盾较大。中部地区调研则显示,不少地方“发展依赖于项目”的现象较普遍,融资平台的政府投融资职能很难简单免除,一些地方存在不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这些都可能为未来政府债务的增加带来隐患。

报告建议,要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防止财政风险蔓延,具体措施包括实行债务规模限额控制,严格控制违规举债行为,确保债务规模增长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杜绝盲目举债;规范发展PPP模式,避免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伪PPP”“假PPP”。

“当前,加强地方债务管理,透明度提高,规范性增强,债务的增长明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地方的支出压力和债务增长压力并没有减弱。”刘尚希指出了地方政府面临的收支矛盾。

对于我国政府债务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表示,我国政府杠杆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小的,风险总体可控。“以前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主要不在规模,而在于不规范、不透明。现在建立了规范透明的融资方式和防控风险的一整套制度,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和市场的约束,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的作用,支持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他认为。

用好积极财政政策

刘尚希认为,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延续。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可能更多着眼需求方面,现在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考虑,在适当兼顾总需求的条件下重点放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报告认为,进一步减税降费在未来宏观政策中具有重要性和导向性,并提出以下建议:针对关键环节完善税收制度,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市场活力、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在现行已适度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适度降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率。

“政府要为市场创造条件,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过多地采取各种手段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市场活动领域。”报告建议,在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应更好发挥市场调控作用,减少直接行政性干预;政府投资基金的政策性或引导性应通过投资领域来体现,采取清单管理模式,将具体项目选择权和投后管理等委托专业投资管理公司负责。

报告还对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法治化的财政体制提出建议,认为要加快推进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积极推动《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实践层面的落地;完善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间的税收分享机制;探索各级财政支出责任法治化。

2016年重庆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良好

华龙网1月17日17时讯(记者 张译文)去年底,武隆区煤矿去产能进度加速向前推进。按照该区政策,凡在2016年之内主动申请关闭生产矿井的,在享受市级财政补助的职工安置、经济损失等费用的基础上,还配套“地方粮票”,加码激励奖补政策:每关闭一万吨产能,可获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既然 小散差 煤矿早晚都得关闭,还不如早关能享受到政策。”财政在去产能中的“政策正向引导”,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把握形势和方向上有了更明晰和正确的决择。而这,也仅仅是去年财政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迈进的一个缩影。近日,重庆市财政局对2016年的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作了详细解读。

去产能“补”到位

去产能最大的阻碍无非两个,要么遇到“尾大”而“死不起、不敢死”的企业;要么遇到“贪利”而“不想死、不愿死”的企业。市委、市政府对“小散差的煤炭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造船行业、盈利水平下降的水泥行业、经营困难的电解铝和平板玻璃行业”下达“去产能执行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此,财政既出台了“去”的激励奖补政策,让过剩产能企业积极退,又出台了“保”的社会政策托底,保障去产能不影响饭碗,稳妥处理好“去产能”与“保稳定”之间的关系。去年,我市财政对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行奖补资金就达40亿元。同时,还安排5.8亿元支持重点区县转岗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保障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

去库存“销”到位

让沙坪坝区2000多户巴渝老街拆迁项目的安置居民们没有想到的是,有785户居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住进了新房。这要按传统征地还建流程,三年也只是个期望值。政府通过购买库存商品房,将其转化为安置房,既去库存,又解民忧,一举多赢,这是房地产去库存诸多妙招之一。

按照“控增量、转存量”的思路,我市先后出台了20条措施。其中,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延长主城区个人首次购房按揭财政补助5年的政策,支持棚户区改造货币化补偿安置,以及金融信贷等“组合拳”政策,商品住房去库存达900万平方米,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去杠杆“防”到位

积极财政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需在两方面发力。首先是企业融资去杠杆。去年六月,我市出台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专项方案,明确提出,财政将通过兑现贷款贴息、政策性转贷、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置换高息债务,通过“债转股”等措施,降低过高融资成本。

其次是政府债务置换。主要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一方面通过改革举措,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实行限额管控与风险预警,确保了债务警戒线安全;另一方面,发行置换债券1164.4亿元,保障到期债务偿还和高息债务置换,节省利息支出约55亿元,有效缓解了区县到期债务偿还压力。同时,以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为契机,协商债权人调整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合同利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33亿元。

降成本“减”到位

确保所有行业税负 只减不增 、要积极为企业减税减负。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在近四年的“营改增”试点中尝到了甜头,已累计减少税负1.3亿元,且还不包括18亿的留抵税款。

过去一年,我市财政不折不扣执行市政府出台的减轻企业负担的“组合拳”政策,兑现营改增、西部大开发、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税负,为企业休养生息腾出了空间。降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拓宽困难企业低费基社保缴费政策覆盖范围,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向企业和个人普遍性降费125亿元。据统计,去年累计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达500亿元以上。

补短板“立”到位

“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一年就脱贫。”得益于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大力投入,藏在石柱县黄水镇深山中的“穷山恶水”,因一条公路而变成避暑游的“金山银山”。与此同时,财政每年还安排1000万元专项持续支持。如今,“黄水人家”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帮助当地老百姓走出了贫困。

以“补”求进。去年,市财政从“三农”最急需、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着力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短板,进一步加大投入,精准施策,托起了社会发展的底线,提升了社会发展的环境条件,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实惠,为社会发展夯实了根基。市级筹措390亿元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全年有59.6万人实现脱贫、25件民生实事所需资金足额保障、社保、医保等各项提标政策逐一落实、各年龄段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开局良好,后程可期。一年来的实践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药引和酵母”作用越发明显,我市煤炭、钢铁正加速去产能,供需关系得到改善;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措施陆续出台,有效化解金融风险;营改增等清费减税政策,让企业成本逐步下降;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脱贫攻坚,补短板走向深入。

看了“供给侧的财政政策”的人还看了:

1.供给侧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与供给侧

3.2016中国应采取什么财政政策

4.财政政策现状

5.2016年我国的财政政策

6.最新2017年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