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开放概念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改革创新投资主线上,大龙头外高桥在连续12个一字涨停板后进入高位震荡,引发了上海自贸区和概念股的深度调整,笔者上周看好的金改概念股在周初强势冲高后也进入了拉升尾声。面对强势股的大幅回落,笔者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投资黄金期已过,随着上海自贸区月底挂牌以及细则出台的来临,中秋节后或迎来反抽前期高点的机会;和金改概念股则应把握中线投资机会,坚持逢低建仓波段操作的投资策略。
养老产业政策出台,银发产业短线爆发。面对中国处于老龄化加速阶段,养老事业符合国家战略。上周末,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政策,以桑乐金为代表的养老健康概念股、以上海三毛、 金陵饭店、世联地产为代表的养老地产概念股,成为养老产业的领涨先锋。
笔者认为,对比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架齐驱是必然趋势,养老地产、医疗护理、养老服务养老保险等行业必将受益,投资者可以中线把握投资机会。
互联网金融概念股强者恒强。国家税务总局正会同财政部对跨境电商出口退免税问题展开密集调研,相关政策或在10月1日前出台,对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和消费税免税或退税。本周市场以上海钢联、号百股份、三五互联为龙头的的电子商务概念股成为本周最大的赢家,稳摘周涨幅桂冠;此外,以苏宁云商为代表的兼具民营银行、电子商务双重题材,逆势屡创新高成为新的多头旗帜,中期走牛趋于乐观。
2016年3月15日,谷歌AlphaGo击败世界围棋顶尖高手、曾经获得18个世界围棋冠军头衔的李世石再次昭示着一场有关人工智能科技的革命即将在世界范围内被掀起,并将广泛影响到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有人说,全球经济即将由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进入RT(Robot Technology)时代。如今,这种观点已渐成共识。《英才》在此介绍与人工智能概念相关的几家公司,以供参考。
欧比特(300053.SZ)/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高可靠嵌入式SoC芯片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系统集成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航空航天控制芯片的龙头。2014年10月20日,公司拟以5.25亿元购买广东铂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铂亚信息主营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集成解决方案、IT商品销售及技术服务。
2014年底,公司以SoC,SIP领先技术入股以色列城市航空公司(UA公司),并快速进入了无人机及飞行汽车领域。公司在夯实航空航天控制芯片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直升机和人脸识别安防领域,完善公司通信服务产业链。
川大智胜(002253.SZ)/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软件、硬件及配套系统开发,系统集成和图像图形工程,从事安防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安防工程设计。2016年2月16日,公司公告称,将与奥飞动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虚拟现实技术的领域展开合作,开拓新市场。通过这次合作,公司有望在全景互动体验系统所需的虚拟现实领域有所突破,并在细分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公司正在实施2015年非公开增发募投项目“D级飞行模拟机增购及模拟训练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新购2台D级模拟机,预计到2017年,公司将有4台全新D级A320飞行模拟机投入运行,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保证。
科大讯飞(002230.SZ)/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有语音支撑软件,行业应用产品,信息工程和运维服务三大类。目前公司人脸识别技术已集成在语音云平台向开发者开放。2014年8月,公司了“讯飞超脑”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让机器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目标是实现真正的中文认知智能计算引擎,并计划在未来引爆在教育、客服、人机交互、医疗等领域的智能应用。
今年两会上,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建议由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部门牵头在“一行三会”金融大数据基础上接入互联网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金融市场情绪测试,提升金融市场监管能力。
东方网力(300367.SZ)/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2015年公司实现营收10.17亿元,净利润2.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92%和83%。2016年2月2日,公司公告表示,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8.30亿元。其中14.23亿元投入视频大数据及智能终端产业化项目,1.57亿元拟投入智能服务机器人项目,2.5亿元拟补充流动资金。
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公司将凭借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取得技术突破在行业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分布打造视频大数据和服务机器人等核心产品,进一步深化公司科技型创新公司的市场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
紫光股份(000938.SZ)/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计算机输入设备、数码存储设备和数码输出设备等数码影像产品、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网络接入及安全产品和通用耗材能资源品牌信息电子硬件产品。公司以20%的股份参股紫光优蓝(注册资本500万),紫光优蓝是国内领先的家用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公司,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智能感应等各方面都是行业专家。
并在焦作建成国内第一条生产线——巴罗科技爱乐优智能机器人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家用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
赛为智能(300044.SZ)
概念股指数:
公司主营业务为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建筑行业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2016年1月28日公司公告称,预计2015年实现盈利7081.34万—8654.9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5%。2015年新签合同总额突破10亿元,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赛为智能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已与军队签订订单。公司智慧农业平台也在积极开发中。目前公司正加深与华为公司的合作,将共同开拓ICT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领域市场。
佳都科技(600728.SH)/概念股指数: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安防、智能轨道交通提供商,专注于智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2015年10月29日公司公告称,拟以2亿元现金收购广东华之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51%的股权。华之源是全国轨道交通公安通信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领军企业,在手订单超过5亿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份额。
收购华之源后,公司将成为中国唯一的同时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四大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业绩的厂商。
汉王科技(002362.SZ)/概念股指数:
公司以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手写输入和识别为起点,依托自主研发的手写识别技术、笔迹输入技术、OCR技术和嵌入式软硬件技术等四大核心技术,逐步开发出一系列适合自身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汉王云尚处于投入期,该项目是从事以模式识别为核心的智能交互领域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生产、行业应用、技术授权及平台服务。公司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有比较深厚的积累,在应用上,公司最先推出嵌入式人脸识别产品,具有先发优势。
“巴菲特中国概念股”的定义
本文把“巴菲特中国概念股”界定为与巴菲特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并得到投资者特别关注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该定义中,“与巴菲特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并不是一个客观且界限清晰的范畴,但这些股票的共性一定要被大多数投资者感知乃至认同,具体表现为股价相对于大盘走势的异动,即所谓的“巴菲特效应”;“中国上市公司”则覆盖了在大陆或香港上市的企业,这是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格局的历史与现状决定的。
根据股票与巴菲特发生联系的程度,本文把“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巴菲特及其控制的企业真实购买的股票。如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石油和比亚迪,它们是与巴菲特联系最为真实与密切的股票。
第二类是因特定的人物或事件与巴菲特发生联系的股票。如在香港上市的物美商业和在大陆上市的大杨创世,它们与巴菲特所发生的联系虽不密切,但真实性还算确凿,而且通过媒体的报道被广大投资者了解。
第三类是虽然未与巴菲特发生直接联系、但却和他的具体投资行为产生共振并被投资者感知的股票。比如,2009年11月3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告溢价收购美国第二大铁路运营公司北伯林顿铁路公司,引发了中国铁路相关股票的一轮上涨。
表1中列出的股票都满足“与巴菲特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并得到投资者特别关注”的条件,可以视作“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四只股票与巴菲特发生了各种形式的联系,并被媒体不同程度地报道,可以明确地认定;第三类本应包括与铁路相关的所有股票,但本文此处只选取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同时上市的四只,涵盖了铁路建设、运营和设备制造三大领域,便于做两个市场的比较。
“巴菲特中国概念股”价格走势分析
一般而言,概念股总是带有较多的投机色彩,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一只股票是否真正存在某种概念或该种概念的强弱应该能够在股价异动中体现出来。而且,由于巴菲特是投资者竞相效仿的“股神”,所以他所赋予的相关概念股的走势应该是一种强于同期大盘的异动,这正是“巴菲特效应”所在。为了测量这种效应,本文引入了偏离率指标。
表2中的上涨周期一般以某只股票成为“巴菲特中国概念股”的特定事件为起始日,此后的最高价位为终止日。由于某些事件仅以公开媒体的报道为据,故起始日存在不精确性。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中国石油分步建仓,公告滞后,但由于该股上涨周期很长,起始日的偏差对价格走势的分析影响不大;再如,赵丹阳在2009年6月24日与巴菲特聚餐前便多次提及有意向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且物美商业自2009年4月起便有数波凌厉上涨,但从事件的确凿性考虑,还是选取聚餐时间2009年6月24日作为起始日。
从涨幅看,所有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都明显领先大盘,偏离率最高的比亚迪达到10818.76%,偏离率最低的中国铁建A亦有37.62%,绝大多数的偏离率都超过100%。如此显著的偏离率足以说明“股神”巴菲特作为核心元素给予这些概念股充分的助涨动力。
从涨速看,涨幅最大的中国石油和比亚迪都经历了较长的上涨周期,长周期摊低了它们的涨速。涨速超过中国石油的有大杨创世、中国铁建H、中国中铁H和广深铁路H,其中大杨创世和广深铁路H的涨速还超过了比亚迪。
所以,单从股价走势看,所有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都或多或少地强于同期大盘走势,并且与巴菲特的投资周期比较匹配。虽然本文尚不能将巴菲特以外的影响因素剔除掉,但还是可以认为“巴菲特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股票集合。
从价值投资向概念炒作的蜕变?
巴菲特之所以被千万投资者仰慕,归根到底在于其师承格雷厄姆并不断自我发展的价值投资理念与方法。虽然“价值投资”本身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名词,但无论格雷厄姆还是巴菲特都对成功投资的关键做过直白的表露。比如巴菲特在其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公开信中称“成功投资的关键是在一家好企业的市场价格比固有的企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份”。那么“巴菲特中国概念股”都能够反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吗?一般来说,股票的市场价格人人可见,对“固有的企业价值”的评估每个投资者都会有所不同。下面将分巴菲特真实购买和巴菲特并未购买的两类股票进行分析。
巴菲特真实购买的概念股
中国石油是巴菲特购买的第一家中国企业的股票,这也是一家典型的“中国概念股”。与中国石油前后赴海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大都分布在能源、电信等垄断行业,给海外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且,在国内企业境外上市初期,股票大都处于较低价位,未能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在这一背景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分步建仓中国石油的投资行为并不显得突兀。虽然我们无从得知巴菲特如何评估中国石油的固有价值,但哈撒韦公司于2007年10月中国石油股价远未见顶之前便果断清仓完毕,从侧面证明该项投资有着明确的价值准线。巴菲特在中国石油上获得的高额回报让中国投资者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价值投资的魅力,特别是在巴菲特清仓后不久中国石油便进入长期下跌,更是强化了巴菲特的“股神”色彩。
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则显得有些违背常理。众所周知,巴菲特在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股投资狂潮中岿然不动,明显跑输大盘,主要是因为看不懂那些高成长、高风险的网络概念。而如今他投入巨资的比亚迪是一只公认的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其成长性和风险性与当年的网络股颇为相似。巴菲特是看中了比亚迪本身的内在价值,还是看中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良好成长性?这一点不得而知。从企业的内在价值看,在中美能源认购前后,比亚迪的市盈率只有2倍左右,可以认为股价已被严重低估。但从比亚迪所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概念看,投资比亚迪并不是一个稳健的选择,该公司的电池技术屡被业界质疑,其主要产品仍然盘桓于汽车市场的最低端,虽然近年来业绩有所成长,但绝难支撑股价飙涨。总之,比亚迪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强,与巴菲特以往青睐的投资对象亦有明显差异。所以,投资比亚迪充其量算是有修正的价值投资。更为微妙的是,一向作为巴菲特幕后助手的哈撒韦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一反以往的低调,对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不吝赞美,称其为当代爱迪生。作为最终投资者,这已经不免有炒作之嫌。
一项真实投资引发“羊群效应”的情况,在中国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程希明等,2004),绝不仅仅巴菲特有这样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巴菲特效应”也不仅存于中国市场。比如,2008年9月,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哈撒韦公司宣布购入50亿美元的高盛公司优先股,即刻带来高盛的股票连同各国金融股一度大幅上扬。这次对高盛的投资被公认具有“托市”的色彩。所以,虽然巴菲特秉承价值投资,但其具体行为总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策略性,无论对于中国石油、比亚迪还是高盛公司。
巴菲特并未购买的概念股
除了中石油和比亚迪,其他“巴菲特中国概念股”都是巴菲特并没有真实购买的,但却也存在显著的“巴菲特效应”。这些股票又是从哪里获得了上涨的动力呢?
第一种动力来自企业自身的概念炒作,大杨创世的表现最为突出。2009年9月9日,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大杨创世董事长李桂莲向媒体表示“巴菲特在大杨集团创建30周年之际,寄来一段DV视频表示祝贺并称要参与经营创世品牌”。这一消息立刻刺激了资金对大杨创世的疯狂炒作。随后公司公告,称巴菲特的视频仅为祝贺,并不涉及任何商业行为。但巴菲特青睐大杨创世的定制西装、邀请李贵莲参加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等确定性的消息仍然使得股价维持了强于大盘的走势。一家默默无闻的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和巴菲特建立联系来提高知名度原本未可厚非,但如果因此误导了投资者,则难辞其咎。
第二种动力来自主要投资者的策略行为,物美商业的表现最为突出。赵丹阳在2008年初曾因为公开宣布清仓A股而一度成为市场焦点,一段时间后他因为以211万美元竞得2009年与巴菲特聚餐的权利再次被市场关注。此后,作为新闻人物的赵丹阳,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提及物美商业这只股票,并表示会向巴菲特推荐。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从竞得午餐之前的2008年4月开始,赵丹阳就开始分步建仓物美商业,一度成为最大的流通股股东。从建仓伊始,物美商业的走势就强于大盘,并有多次阶段性拉升,2009年6月25日后,又有多轮强劲的上涨。从内在价值看,虽然物美商业2008年度至2009年一季度的业绩可圈可点,但恐怕尚不足以支持股价如此大幅的上涨。而且,物美商业的超额利润主要来源于通过低价托管亏损的国有商业网点,而非赵丹阳所说的优质商业模式。由于在物美商业股价上涨后赵丹阳并没有明显减持,所以质疑他操纵股价是难以证实的,但物美商业的股价走势与赵丹阳的策略言行以及巴菲特的影响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三种动力来自广大投资者迷信股神的“集体无意识”,中国铁路股的异动较为典型。在2008年秋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中,铁路投资是一个重点领域,所以此后铁路基建、运营和相关设备制造行业的股票几度活跃。时至一年后的2009年11月,国内扩大铁路投资的消息已经不能够刺激的投资者的兴趣了。哈撒韦公司溢价收购北柏林顿公司的公告为原已趋于沉寂的铁路股注入了新的上涨动力,与铁路相关的数十只中国股票几乎全面超越大盘,但大都没有持续性,可以视为一种短期炒作和跟风。从投资者的认知角度看,铁路股的上涨在中石油、比亚迪、物美商业和大杨创世的“巴菲特效应”发生之后,迷信巴菲特的“集体无意识”业已形成并强化,所以才会发生远隔大海的共振。比较大陆市场和香港市场,A股涨幅稍大,但周期较长,所以港股涨速较快,偏离率亦明显高于A股。两组股票的上涨源于同一事件,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别,可能与涨跌幅制度、资金流动自由度以及整体估值有关,但“巴菲特效应”在两个市场上都是显著存在的。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计算个股价格走势偏离大盘指数的程度,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的“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在特定周期内都有着明显强于大盘的走势,这印证了“巴菲特效应”客观存在性。
不管怎样,“巴菲特中国概念股”之所以能够被投资者关注,主要因为巴菲特的市场影响力。巴菲特真实购买的中国石油和比亚迪较多反映了他的价值投资准则,所以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持续上涨;而通过其他人物、事件与巴菲特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股票,一般都只有较短时间的上涨,但涨速较快。推动后一类概念股上涨的动力可能来自上市企业自身、主要投资者和广大普通投资者,其股价上涨机制中较少体现价值投资的准则,概念炒作的色彩较重。其实,无论从投资的基本逻辑还是资金的稳健性考虑,价值投资理念都是比较容易被大多数投资者接受的,但浮躁的市场氛围又使得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这一理念,这就出现了贺显南(2004)所指出的价值投资异化为市场炒作的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巴菲特中国概念股”就是以价值投资之名行概念炒作之实。
部分中国概念股选择到美国上市的内部原因是公司财务状况达不到国内上市标准,存在着利用国情差异和地域差异包装上市的企图,公司本身存在着多重风险,其中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上市准备阶段的原始数据造假的风险,上市之后的财务信息披露风险,和审计环节由于审计转包产生的财务报表舞弊风险。
(一)第一层次会计风险:公司会计造假风险 尽管中国2010年10月30日开设创业板,为我国民企上市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但是,一国内上市竞争激烈。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中国的民企明白了从单个资本走向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尽管民企具有产权明晰的优点,但其产权封闭的缺点也很明显,制约了其做大做强,只有通过上市实现产权开放,才有可能实现快速成长。而在国内证券市场排队上市的民企众多。二是美国上市门槛低。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的电子柜台市场(OTCBB),上市门槛低,基本没有规模或盈利指标的限制,只需要具备3名以上的做市商愿为该股票做市的条件。而转板的流程更简便,成本也更低廉,并且美国证券市场还具有世界性的品牌效应。三是在美上市时机好。自2008年8月以来,美国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中小私企恢复缓慢,中小企业上市非常少。而中国中小企业已经基本度过危机。
然而,一些中国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语言不相通、制度不对接等诸多“条件”乘机进行会计造假,造假手段五花八门,造假方法多种多样。如伪造银行对账单,捏造银行贷款,虚构资产,虚设销售合同,伪造库存清单,伪造财务账本、客户信息,以及银行证明等。许多公司都被指控存在修改财报数据和欺诈行为。如,美国证监会(SEC)对某公司的调查就起源于其2009年的年报差异,该公司向SEC递交的报告中营业收入为1.93亿美元,而向中国审计机构报告的营业收入却只有0.11亿美元,二者相差超过90%。浑水公司在2010年11月10日出具的调查报告中称,其访问的9家客户中5家否认购买了该公司的产品,其中包括宝钢、莱钢、重钢、粤裕丰钢铁等,而该公司的财报显示,仅粤裕丰的合同额就高达1270万美元。2010年11月17日,该公司的审计报告披露,其确实存在合同造假行为。这些会计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可靠性、相关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直接损害了美国投资者的利益,侵害了美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美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第二层次会计风险:中介机构上市运作风险 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主要有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借壳上市两种途径。一些规模小的公司一般选择“借壳上市”,他们通过收购一家美国壳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本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从而使本公司变成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由于美国壳资源丰富、借壳上市成本低并且时间短。所以许多中国公司采取借“壳”的方式在美国上市。然而,在美借壳上市的一些劣质中国公司,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或投资银行基于利益驱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中国公司先经过事务所审计,再由投资银行推荐在美上市,上市后不断推高股价,然后全身而退。投资银行在中概股借壳上市中违背了基本执业准则和业务准则,放弃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验证的基本要求,失去了客观公正的执业道德。漠视了第一层次的会计造假风险。
(三)第三层次会计风险:审计转包风险 在美中国概念股的审计风险主要源于审计转包,中国在美国的借壳公司出于审计费用和顺利上市的考虑,往往会雇用一些收费低、规模较小的会计公司。目前,在美国各大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约400家中国公司聘请的事务所几乎都是不知名的小型美国审计公司,如飞腾、柯邦宁、GPKM和GHPHorwath等。由于存在距离问题和语言障碍,这些美国会计公司将承接的审计项目转包给中国本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真正进行审计的通常不是在美国注册的会计公司。由于中美法律制度不同,司法环境不同,美国监管机构又不能对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使监管,致使其审计质量低下,审计报告无法揭示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以投标方式承接审计业务指导意见》规定不得分拆转包中标的审计业务。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SEC新法规,允许各国以其他法定方式来完成《萨班斯――奥克斯利法》中对会计师监管的要求。中概股的审计转包行为既违背了中国的法律规范,也不符合美国的审计业务监管规定,这种审计转包隐瞒了公司的会计风险,本该行使“经济警察”职能的会计师却发挥了会计造假“帮凶”的作用。
二、中国概念股审计监管难题
虽然美国是上市壳资源市场最发达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相对于IPO市场来说,壳资源市场仍然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不成熟市场,在OTCBB上市的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一直不高,一定程度上导致赴美借壳上市的中国企业出现大量违规行为。所以,美国近几年一直在谋求与中国联合开展跨境审计的监管,但中国在与美国开展联合监管上也遇到了三个难题。
(一)问题 按照中国的法律,外国监管部门无权在中国境内实施监管,美方如果进入中国境内进行检查或要求中国境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检查,就涉及到干涉中国问题。而按照SEC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在PCAOB注册登记后,才可以从事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并且要接受PCAOB的监督检查。目前,共有54家中国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包括海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在PCAOB注册,在通过反向收购方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中,24%的中国公司由中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这批会计师事务所脱离于美国监管者的职权范围。
(二)机密问题 对于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上市公司,如金融、保险、矿产资源、军工等行业,如果按照美国的法律要求,向美方提供审计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很可能导致政府机密和公司机密泄露。对此,中方奉行的是“完全信赖原则”,即如果美方需要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会计审查,则必须将此请求提供给中方有关监管部门,由中方进行相关的审查之后,再将结果通报给美方。而PCAOB则希望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境内实地核查中国的审计公司。
(三)财务体系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中美两国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监管标准,二者达成一致的难度很大。
三、中方在审计监管上所做的努力
针对以上难题,中方积极应对,加强了对中国公司上市,尤其是到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的监管。
(一)财政部和证监会突击审查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账目 2011年10月,中国金融监管机构要求全球最大的几家审计事务所,重新紧急审阅它们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的审计工作,并披露审计公司向海外监管机构提供的财务细节。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与审计行业要求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以及德勤“四大”审计事务所紧急重审它们去年对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所做的审计报告,以及中资企业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招股的各项审计工作,告知审计工作报告或其他客户信息是否提供给了海外监管机构或者任何海外分支。被要求提供的资讯包括公司的中国办事处与香港、澳门办事处之间有关美国审计案子的所有往来信件,和提供香港办事处负责的美国上市中资企业帐目审查细节。
(二)中国证监会提高借壳上市的标准 2011年8月5日中国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其中涉及到整顿借壳上市行为,对借壳上市确定了较高的标准: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除原有要求外,还需增加“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两大条件,这一要求已接近IPO标准。
(三)商务部实施外资并购企业的安全审查制度 2011年9月1日,商务部正式实施《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安全审查实行制度化,提出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规定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
四、美方对中国概念股采取的行动
中美两国在联合监管上发生分歧后,美国采取了一些单方面的措施,双方争议与摩擦给在美中国概念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一)美国审计风险警示公告2011年10月3日PCAOB了《第八号全员审计实务警示公告:某些新兴市场中的审计风险》,公告提醒审计人员审计那些主要业务发生在新兴市场的美国上市公司时提高对风险的认知,尽管这一警示针对的是审计人员,但它也使投资者和审计委员会对在美国各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尤其是来自PCAOB无法对审计人员工作开展检查的国家的公司)所暴露出的会计舞弊风险加以警觉,主要是进行审计时可能遇到会计舞弊而造成的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应对这些风险的责任以及审计人员根据PCAOB审计准则应当履行的其他一些责任。
(二)美国司法机构介入对中国公司的调查 美国对在美的中国公司调查已经从SEC延伸到司法部。SEC最早曾于2006年中国网易公司会计造假,此次中国概念股事件之后,SEC 首席会计办公室与SEC 执法部门、财务合作部门及PCAOB四方联合开展行动,以识别对SEC 在册反向并购公司所进行的审计舞弊,同时,一些分布全美各地的联邦检察官也对此问题展开了调查,2011年9月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透露,美国司法部正在介入调查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会计及账务违规问题,受此消息影响,当天纽约股市中国概念股大幅下挫。而且司法部介入的范围会逐步扩大,在纳斯达克市场上,美国调查者针对中国公司提出了“宁可错杀,也不错过”的调查法则。
(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作出暂停“四大”中国分公司审计资格的决定2014年1月22日美国证交会一名行政法官作出初步裁决,暂停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公司对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资格,期限为6个月。裁决以这些审计机构拒绝提供有关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审计资料,阻碍了美方对这些企业的欺诈调查为由。认为,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这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分公司“蓄意”拒绝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中国公司的审计底稿,违反了美国证券法等联邦法律。这一裁决如果最终得到维持,将暂时导致10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没有审计机构,同时,也将干扰在华经营的美国跨国公司的审计工作。
五、结论
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困境,笔者认为,赴美上市的中资公司首先必须了解和尊重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美国自2001年以来的至今10年时间,在审计监管上颁布了两项重要法案。一是2002年7月25日颁布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是美国立法机构根据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题所立的监管法规,被称为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另一个是2010年7月15日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监管,核心是在金融系统中保护消费者。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监管,即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严格金融监管标准,扩大监管覆盖范围,强调跨机构协调监管。
其次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规范审计工作,强化公司内部控制。二是做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让投资人了解公司的真实运作情况,在投资项目中做好沟通和信息及时公开。三是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赴美上市之前,聘用财务总监、专业财务团队、律师和美国认可的审计师,做好公司内部的重组工作,对资产进行评估和定价,开展具有实效的尽职调查和财务审阅等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现在银行赚钱主要是垄断造成的,如果银行打破垄断,银行也将成为高风险行业,一旦民营银行许可权放开,真不一定能比其他行业赚钱。”
近日新晋内地首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明确表示并不看好中国民营银行的“钱”途,这位以商业地产起家的大亨目前正将商业帝国的版图向娱乐及文化旅游领域扩张。
一边是自9月以来国家工商总局频繁公布通过预核准的民营银行名称,而涉及的30余家上市公司,或公告披露积极筹建的意愿,或否认涉足民营银行;另一边是媒体相继披露全国首份“地方版”民营银行细则上报中央、“首批民营银行十个名额已下发”等消息。每一则消息都刺激着市场的敏感神经,民营银行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如红豆股份、苏宁云商、中关村等概念股9月股价均大幅上涨。
针对近期各种关于民营银行的传闻,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刘晓勇在此间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武汉金博会上表示,不仅是对于民营银行,银监会的态度是“积极探索,慎重实施”。自“金十条”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产业资本掀起申报热潮。然而,相较于民资踏足银行业的躁动,决定民营银行政策细则的监管层则显得冷静审慎。
知名经济学者刘胜军表示,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一个最核心内容。开放中国的民营银行,已经有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民营银行地位不平等,他个人对于民营银行在国内的发展前景表示并不乐观。从全球来看,比如美国都是民营银行,并没有民营银行经营能力不好的说法。民营银行也需要监管,国内对民营银行所有制的歧视是非常没有道理的。
前狼后虎 生逢狭路
“先等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民营银行互相厮杀一番,能活下来的再与传统的银行业来PK!”最近,一位银行业人士刚刚完成一轮调研,他认为民营银行并不如外界看起来那么美好,在当今银行业的格局之下,它们只能算是虾兵蟹将,不但不足以掀起浪花,还将遭受惨烈竞争之痛。
如今互联网金融兴起,民营银行要想吸引资金,首先要面对的是野蛮生长、互相厮杀的互联网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竞争的激烈从不断抬高的收益率可见一斑,近日,百度推出了预期收益率8%的基金理财产品,一元起售。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遭遇了追赶者和强劲对手,其独美的时代终结。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厮杀拼抢客户的杀手锏只有一个,那就是抬高收益率压倒对手,民营银行一出生便要遭遇互联网金融劲敌。
“金融其实最终都一样,就是比拼同等风险下的收益率。”一位券商人士说,互联网金融竞争将不断抬升收益率,倒逼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而民营银行的收益率要远高过大中型银行,才会对客户有吸引力。
接下来将是存款利率的放开,上述券商人士称,大中型银行稍微抬高存款利率,便会如吸金石一样吸进海量资本,品牌弱势之下的小银行就只能以高利率揽客,高利率揽客决定了只能投资高收益产品,从而进入高风险的魔咒之中。上述券商人士认为,“那个时候才是民营银行、P2P噩梦的开始,所以现在尽管放手让他们去成立、去成长。”
先天不足 后发乏力
银行对民资敞开闸门,苏宁、阿里等各行各业疯抢而入,冀望在银行高收益中分一杯羹。不过,在银行巨头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夹击下,民营银行打破垄断,促进竞争与创新却成为美好的理想,其天生品牌、风控的弱势,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只能靠高收益吸引客户,高风险随之而来,银行业“不倒翁”神话或破除。
“其实只要存款利率放开,会有很多小银行破产。他们要提高自身的负债成本,必须寻找高收益的资产,那么风险马上就出来了。”分析人士认为,如今银行存款脱媒,加上互联网金融兴起,对刚刚出生的民营银行冲击会更大。
在平安证券银行业研究员励雅敏看来,民营银行较其他银行优势在于资产端定价能力,其面对的客户可能拥有较强的议价水平,但劣势在于缺乏信誉和风险自担能力、持续的资本金补充能力及稳定的低成本负债来源。
民企纷纷抢滩银行,无非是冲着赚钱而来。“就是想提高一下资产收益率,零售2%的收益率太低了,他们对银行10%以上的收益率羡慕不已。但实际上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不能异地扩张,监督会使得你很难受!”上述分析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