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服务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1研究背景
随着黑龙江省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化,黑龙江省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组织方式优化、物质装备先进、服务保障有力、产业体系完善的新型农业局面。现代农业形式下形成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具有多频度、多层次的特点,黑龙江省现存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问题亟待解决。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无论在金融服务质量水平上,还是金融制度环境方面,都无法满足我省农业发展的需求。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发展进程存在相对较大的滞后性。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弄够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从而推进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因此,研究现代化大农业下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对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以及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制约农业主体融资的因素
首先,对于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小型农村经营主体而言,担保物品不足以及农村地区信用信息不完全是农村经营主体面临的主要障碍。制约小规模农业经营者获得金融服务支持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于小型农村经营主体收入水平较低,进而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不足,无法满足农村金融机构对其客户的担保要求;同时,农村地区信用信息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机构无法低成本的获得客户相关信用信息。小规模农村经营者信用情况不佳,贷款服务的获得率不高,导致小规模农业主体融资的交易成本较高。第二,对于中型农业企业来说,担保不足同样是制约其获得金融支持的一大障碍。中小规模农业企业所拥有的机器设备、厂房等对于企业发展的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规模企业受其自有资金限制主要以租赁的方式使用这些生产要素,并不具备所有权。可作为抵押物品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手中。由此,中等规模的农业企业同样面临担保不足的困境。其原因主要来自农业企业资产规模和生产效能的相对滞后,缺乏有力的固定资产抵押物以及可靠的利润来源。因而扩大中等规模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其固定资产包括厂房、设备等的投入是解决中等规模企业金融需求的有利途径。第三,对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受其自身发展的限制,存在生产周期长,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的特征,因而其经营风险和生产成本都相对较高。由此,生产成本高是限制大型农业企业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其经营风险较大。且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使得黑龙江省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空间普遍较小。因而提高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其利润空间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于大型农业企业的根本保障。
3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3.1合作联保金融组织模式适用于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如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较小的组织形式。分散的小农生产是影响农村金融的重要方面,影响小规模农村经营者融资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于小型农村经营主体收入水平较低,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不足。同时,小规模农村经营者信用情况不佳导致其融资的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基于此种现状,为解决黑龙江省农户小规模运营与大市场环境之间的匹配问题,应着力将分散的小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建立联合性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从而借助联合金融组织改善农村借款者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讨价还价的被动局势,从而为小型农村经营主体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合作联保金融模式对以往的小农经营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很好解决了小农经营分散性的不足。因此,合作联保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是黑龙江省当前将小规模农村经营主体联合起来的有效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这不仅提高了农村经营者的融资实力,有利于多种规模经营的发展,同时大幅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违约成本。
3.2订单型农业金融服务模式主要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农业企业。黑龙江省中小农业企业的农村金融支持水平主要受到企业拥有的农机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影响。农业生产设备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担保物品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中等规模的农业企业同样存在担保不足的问题。考虑到农业企业运营过程可能涉及多个主体,以及上下游企业相关连的运作模式,订单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可以使农村地区企业之间形成以订单为基础的联合信用担保机制。这种担保模式创新着力于突破传统农村金融担保方式的制约,通过订单的形式使农业主体间形成相互配合的信用担保模式。订单农业模式是指农业生产主体通过使用农产品订单作为抵押品而获取金融支持服务的一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以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订单形式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互惠互利的企业间担保体系。订单农业金融服务模式主要利用下游收购企业订单作为担保,以产品产销完成后的收购款作为贷款偿还资金。从而解决中小农业企业担保品缺失的困境。基于这种农业订单担保机制,能够解决农村中小企业抵押不足等问题,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搜寻信息带来的交易成本。与此同时,农业订单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农产品价格保障和农业技术服务支持等附加作用,从而能够有效的使农村金融风险降低,对提高农业企业运营效率具有较大益处。
3.3价值链融资模式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黑龙江省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所面临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困境主要是来自于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其融资过程受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的影响较大。大型农业企业所需现金周转的使用周期长,对金融机构来讲承受的风险较大,因而金融服务难以满足龙头企业资金融通的需求。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黑龙江省较大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农业价值链融资的运行模式为:通过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将企业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过程和金融活动相结合,基于大型农业企业间业务往来形成的真实交易过程,以企业生产加工的最终产品和在产品为信用保障,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便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的识别与控制,降低金融机构的审核监督的交易成本。企业间存在大量的赊销预付等商业行为,这使得价值链融资可以通过内部的行为,使得价值链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无形中变为可以提供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这就打破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规模小以及服务数量不足的现实局面。
4保障措施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要想正常平稳的运行,就必须有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制度层面的保障。在此引出以下几点保障措施:(1)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体系的完善,能够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需要保险体系加以合理规避,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为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健康运转提供保障。(2)完善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需要政府积极的发挥其引导作用。基于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经验,国家政策性金融引导作用突出。政策性金融可以在纠正和监管金融市场的同时,对农业政策的推行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在经济中地位独特,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3)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当前,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普遍较差。对担保体系、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保障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顺利运行的基础。因此完善担保机制、健全农村金融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村信用状况是确保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文超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EdwardS.Shaw.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ment[M].OxfordUniversityPress,1973
[2]Ronard.I.Mckinnon.Moneyandcapitalineconomicdevelop-ment[M].WashingtonD.C:TheBrookingsInstitution,1973.
[3]赵俊臣.中国农村金融新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DOI] 10.13939/ki.zgsc.2015.08. 041
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亮点。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金融服务体系格局,即从根本上突破那种传统的金融观念束缚,推出更多新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采取现代化的电子化与网络化运作手段,让金融业务实现交叉化发展,并让金融服务功能走向多元化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并没有能够走向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活动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了外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在传统信贷业务方面也失去了一定的优势。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推进自己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从而让自己的服务理念、金融产品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实现有效创新,进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1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相关界定
金融业是一种产业,它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指微观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全部金融业务,从本质上来讲,它就是指微观金融机构客户至上的金融服务意识。对于金融系统的商业银行来说,要想赢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通过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形成新的生产力,即实现金融服务创新。它的具体内容如下:商业银行的创新属于服务业创新活动,往往会带来金融业服务理念与金融产品等多方面的巨大变革,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殊性。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创新必须是创造或模仿全新性质的新事物才可以被认为是创新,因此,它又具有新生性。此外,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更多的体现在服务理念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革或改良。因此,我们可以把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界定为:为了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商业银行对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组与创造性变革,进而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一个新的生产体系,更好的迎合社会及银行自身发展需求的一系列金融服务活动。
2 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现状及特点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创新环境基本表现为:“粘性”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行业竞争环境较为激烈,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及替代者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的情况下,也在创新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积极的探索,推出了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起步较晚,并且受到了我国经济体制与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多重影响与约束,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活动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即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的创新,创新的形式以吸纳型为主,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创新占有较大比重,风险管理型业务创新不足,创新重点基本停留在争夺市场份额上,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实现自我的金融服务创新。应该来说,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趋利性质直接决定了它的金融创新必要性。我国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成立了很多金融相关的服务机构,但是,我国四大国有银行仍然在金融业中占据了主体性的垄断地位。这就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是需要政府推进的,并由于市场失败而需要通过创新来克服一些市场进入的缺陷。此外,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还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推进,并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而进行创新,从而让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活动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经营利益目标。
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具体架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是其获得活力的重要源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又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使其创新效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制度性因素,它主要就是指创新主体身份不明,制度不配套,权责不对称。其次就是服务理念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经历了一个经营服务理念的变化过程,即“服务就是奉献”的服务理念阶段,“以任务为中心”阶段,“以效益为中心”阶段,“以客户为中心”阶段。再次就是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方面,它是一种典型的直线职能组织形式,容易导致金融服务效率低下。最后,就是技术因素。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中还有就是技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架构起一个有效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3.1 商业银行应该创新自己的金融服务理念
这是其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基础所在。所谓服务理念就是指企业进行服务活动时的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它决定着企业的服务状况。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金融服务业环境的情形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服务理念,创新自己的服务功能,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要求而进行市场的重新定位,不断追求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创新,以更好的适应国际国内金融业生存与发展环境。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应该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属于金融服务业,它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是维系与客户关系的基本纽带,它必须根据客户的基本需求来设定自己的市场定位,为客户提供令人满意的金融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从当前的经营环境出发,主动适应当前客户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让客户成为积极主动的金融活动参与者与辅助者。商业银行还应该从经营实践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与经营手段,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日本商业银行的特色服务中获取有益的启发,比如说,服务多配套、服务有标志、服务讲诚信、服务人情味、服务重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特色金融服务。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树立现代商业银行服务理念,从而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
3.2 商业银行应该创新自己的金融服务产品
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创新就是产品创新,它是打开市场与赢得客户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就应该创新金融产品的研究开发流程。尽管我们说,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流程或完美的模式,但是,我们认为,商业银行仍然可以通过开发出一个新产品的正规程序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尽可能的减少这些金融服务产品的市场风险。如果商业银行的新金融产品研发能够实现一个系统化与结构化的过程,那么,它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的巨大成功。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分层次、有重点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活动。其中,金融产品的创新内容层次往往具有鲜明的渐次推进的内容层次结构,即第一个层次是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产品之间的交叉销售第二个层次是可以将银行、证券、保险创新产品与传统业务打包,销售给不同的客户,第三个层次是实现组合金融产品完全一体化的服务。那么,商业银行可以采取这样的创新策略来推进产品创新。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金融产品创新过程,加强基础产品创新,并作好第二、第三层次金融产品创新的知识、经验和人员准备,将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新产品创新重点,做好组合产品创新的战略准备和层次推进,并依托银行电子化建设,利用电子化平台加速金融创新步伐。
3.3 商业银行应该创新自己的金融服务组织
这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依托所在。它需要商业银行根据资源状况与经济金融发展需求,对外部与内部的组织机构进行创新,并为之而采取一系列经济行为与过程。事实上,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实施业务活动的运行载体,是其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依托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时间并不长,组织架构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因此,我们可以从国外商业银行的相关组织架构中吸取有益的元素,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单一结构模式向集团化大型化模式转变与发展,从而让商业银行在新的组织架构下保持高效的运行效率,最终提高其经营利润与市场竞争力。比如说,美国花旗银行的组织结构形态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根据客户需求与市场发展目标进行设置与确定的。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就应该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模式,让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保持类似或一致,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发展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商业组织架构,尽可能的保证各个部门间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应该建立协调、高效的组织结构,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提供可靠依托。这就是说,商业银行应该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建立全功能型支行、网点支行和中小型储蓄网点并存的“直通式”扁平化管理模式,并缩短管理链条,减少管理层次,切实建立起一个市场反应灵敏、客户定位清晰、前后台协调、上下高效联动、能有效防范风险的组织结构体系。当然,这种组织架构的有效实施也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比如说,需要自动取款机、电话银行、智能卡、在线银行等,还需要尽快建立网络银行系统,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大大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银行经营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何问陶,邓可斌.金融制度变迁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研究[J].财贸研究,2004(3):48-53.
[2]黄朱文.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新特点[J].现代商业研究,2004(9):38-39.
[3]李桂琴.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和国有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5(4):9-13.
[4]严盖.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实践及加快创新步伐的建议[J].金融论坛,2004(5):51-55.
[5]韩莉. 我国银行业金融服务外包研究[J].中国市场,2014(3).
2009年6月,佛山农商行成立了小企业专营中心,成为当时广东省农信系统首家试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专营机构,从而拉开了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序幕,“小企业专营中心是我们唯一一个准事业部编制的部门。”佛山农商行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设置突出了小微企业群体在佛山农商行经营战略上的重要性。
自小企业专营中心成立以来,4年间佛山农商行累计向辖区内的小微企业发放110亿元贷款,近9000笔,涉及到4800多家小微企业,平均每户的贷款额度约为96万元。
“我们在贷款总额上未必最多,但从服务的企业群体规模来看却相当可观。”徐兆津介绍,与很多银行优先向大型企业发放贷款额度不同,4年来佛山农商行一直实行小微企业优先原则,在贷款上优先满足小微企业的需要,因此在小微企业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小微企业贷款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尤其是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超过95%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金融发展的相对落后让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从行业特征来看,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企业经营风险较高,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这是很多银行不愿意给小微企业贷款的重要原因。
“为了打破这种限制,我们在服务小微企业上进行了产品创新。”徐兆津介绍,其中最核心的是在担保方式上的创新,“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担保方式。”
针对小微企业贷的特点,佛山农商行在区域内大规模推广信用贷款,把审点放在企业过往的信用记录和资金的具体用途上,“对于真正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我们会尽量满足它们,这种互利互信在企业和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据介绍,目前佛山农商行小企业专营中心发放的贷款中近9成属于无抵押的保证和信用贷款,其中信用贷款占了6成。
最小一笔贷款仅1万元
佛山农商行对于小微企业的重视与它的定位有密切关系。自去年底成功转制以来,佛山农商行就把自身定位为“社区银行”,把服务三农、小微企业以及社区居民作为支撑其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区银行的基本特征在于社区性,即依托所在社区的地缘人格信任关系网络开展信用中介活动。佛山农商银行的特点是,员工十分熟悉本地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小,使他们能清楚地了解顾客需求,制定出更科学、更个性化的金融方案。
“社区银行的概念我们提出了近10年,但真正从概念变为现实还是最近的事情。”徐兆津介绍,这种概念在服务小微企业上显得尤其突出。
“我们做过的最小一笔贷款只有1万元,当时贷给了一对外地来的夫妻用于服装销售的资金周转。”对于这笔金额很小的贷款,徐兆津认为,从银行经营的角度看肯定是亏的,对于银行来说,发放一笔100万元的贷款和一笔1万元的贷款所需要的成本差别不大,但收益却有很大差异,“1万元贷款的收益根本覆盖不了人力等成本。”
但从银行的发展角度来看,这种牺牲又是必要的,“1万元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办一张信用卡就能解决,但客户可能连这个条件都不具备,我们的定位是社区银行,社区就意味着要为客户提供管家式、邻居式的金融服务,要充满人情味。”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佛山农商行尝试让服务覆盖不同的群体,为它们提供必要的援助,“我们提出一个概念,真正的信贷没有不可能。”
派驻服务团队到各个镇街
这种有别于同行的发展方式让佛山农商行在最开始的时候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我们的模式既不规模也不经济,人均单产可能要比别人低。”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佛山农商银行不断加强内部管理,通过自身效率的提升构建起核心竞争力,这种内部管理包含了专业队伍建设和服务精细化等方面。
“从最开始的30人到2010年的60人,直到现在130多人,我们的队伍几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扩张,预计今年底可以达到200人。”徐兆津介绍,和其他银行的贷款专员往往身兼数职不同,佛山农商行小企业专营中心的团队专门针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分成15个不同小组派驻到各个镇街,密切跟踪客户的经营情况和需求。
“我们的服务团队不仅仅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还会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更实际的问题。”他认为,近几年小贷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银行内部,还来自于其他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带来的外部压力,银行必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突围而出,“我们的优势在于本土性,只有扎根本土服务本地经济,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科技 企业 银行 信息 平台
一、引言
近年来,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资产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信贷资本的支持,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银行与企业的双向信息交流,进一步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四川银监局与四川省科技厅共同搭建了“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银科对接信息服务平台”。 银科平台以四川省科技金融数据库系统为基础,通过定期信息报送与交换制度,实现企业申报、专家评价推荐、政府监控、银行独立调查与信贷审核反馈等各项功能,有效帮助企业打通资金瓶颈,促进信贷资金向优质企业流动,实现企业腾飞。
二、银科平台建设背景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阻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少抵押,在整个商务链当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其次,我国目前多元化的融资机构体系尚未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贷款融资提供方主要还是大中商业银行,而这些商业银行业务更多偏向大客户,少有积极性去做中小企业。从中国目前融资市场的状况来看,银行的贷款融资仍然是整个社会融资总量的主体。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量是12.83万亿,最大的占比是贷款。清科公布的私募投资每年在250亿美元左右,直接融资从IPO加上私募股权大概只有6000亿人民币,占整个社会融资结构当中不到5%。从公开市场直接发行的融资和向信贷机构借款的比例来看,公开市场的企业融资余额不到5万亿人民币,银行贷款60万亿人民币。因此,如何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沟通与银行信贷的融资通道,从而获得更多的造血和发展资金,成为科技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2009年5月,科技厅与四川银监局经过多次沟通,决定共同搭建“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银科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进一步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机构的快速融资。银科平台是省科技厅与四川银监局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创新举措,它不单是一个数据系统平台,更是一个科技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银科平台的操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银科平台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灵活性、扩展性与保密性,因此,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先进性。
(一)银科平台两大系统
银科平台由“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四川省银行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
1.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见图1)由四川省科技厅委托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负责研发和运行管理。系统包括:四川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风险投资机构数据库、四川省创业投资补助资金申报评审数据库、中介服务机构数据库、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对接推进会申报项目数据库等6个相关数据库,汇集了全省优质科技型企业信息,拥有强大的企业、机构基础数据资源和关联信息。系统通过数据库信息和企业在线申报形式,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银行机构连接起来,将系统内有融资需求的优质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对接渠道向银行金融机构服务系统推荐,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向银行金融机构的传递。
图1 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
2.四川省银行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见图2)由银监局负责研发并配置到各银行金融机构终端。系统提供了银行用户管理、银行放贷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和银行放贷信息反馈等功能,包括了银监局的监督系统和银行信息服务系统。
银企服务平台不断更新企业信息、政策咨询和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介绍,同时,还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在线查询服务,有利于银行金融机构挖掘潜在信贷客户资源和项目资源,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
银企服务平台的重点项目推荐功能,解决了银行金融机构海量筛选项目的难度和成本。定期报送的统计分析报告制度为政府各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跟踪企业成长情况和信贷资金投放情况提供了决策参考。
图2 四川省银行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
(二)银科平台的操作运行
首先,依托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6大数据库资源,对数据库企业和项目进行定期、专业的深度挖掘,包括对创新性、行业地位、管理团队、商业模式、盈利性和运营评价、现金及财务状况、发展的合规合法性等代表企业发展现状及潜力的综合指标进行全面筛选与评价。其次,银科平台将挖掘后的数据分别提供给银行金融机构信息服务系统的端口银行,以及与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的风险投资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广泛、可靠的企业信息,同时,银行金融机构、风投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最后,通过银科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企业、机构的信息对称和高效对接,完成从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辅导培训、项目申报、个性化服务的全方位服务功能。
银科平台服务流程和操作程序如下:
1.企业首先访问四川科技金融网(),在网站主页通过“会员登陆”窗口进行注册,登陆窗口提示企业填写机构代码证号及企业全称、密码、验证码,提示注册成功。
2.企业登陆后,点击“我的资料”,可填写、更新和修改本企业的数据库基础信息及登陆密码。
3.如果企业要申请银行贷款,点击“银行贷款”“企业申请贷款”,选择申请贷款的银行(可单选,也可多选)后填写贷款说明表,并提交,完成企业贷款申请。银行服务系统得到企业申请信息后,进行审核,达不到银行审核标准的,必须向企业说明原因,以指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大可能地向银行靠拢。有信贷可能的,银行机构将进行尽职调查。系统内企业可在自己的界面查看、修改贷款信息及银行反馈信息。
4.系统的“重点项目推荐”功能将筛选出的重点企业和项目推荐给银行金融机构端口,同时也推荐给风险投资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服务中心将与机构共同对重点关注项目进行考察和尽调,实现优质项目的贮备和培育。
5.银科服务平台实行季报制度,对平台内申请贷款企业的贷款金额、授信额度,按行业、地区、资金流向等都将进行统计分析,为政府各部门了解企业成长和信贷动向提供数据支撑,为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三)银科平台的核心是重点项目推荐
银科平台服务的核心是重点项目推荐。金融服务中心与四川大学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制定出一套科学的“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体系”软件。系统根据“优质企业成长评选标准”,以创新性、行业地位、管理团队、商业模式、盈利性和运营评价、现金及财务状况、发展的合规合法性等代表企业发展现状及潜力的综合指标对企业进行全面筛选与评价,最终在系统中作出“重点推荐”。银企服务平台的重点项目推荐功能,更科学、更权威、更快捷,解决了银行金融机构海量筛选项目的难度和成本。
(四)银科平台的互利共享机制
银科平台不仅为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优质企业项目,促进银行信贷资金科学合理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性投放。同时,银科平台发挥信息资源互动效应及共享效应,加大银行资金对风险资本投入力度的导向功能,实现银行资金与风险资本良好互动。
银科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体现在:政府方面,对于取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助资金将在担保费和银行利息方面给予补贴;银行方面,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关注的企业,银行将强力跟进;风险投资方面,银行授信企业一般都是风投机构所关注的对象。政府、企业和机构在这个平台上都能找到合作和互利的空间和机制。
四、银科平台的优势与成效
银科平台打造了国内首创的银企服务模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首先,它提供了创新融资模式,搭建了政府、企业、机构宣传交流的公共平台,集成了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实现了网上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多渠道融资模式;第二,平台提供了政策咨询、融资对接、辅导培训、项目申报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内容;第三,平台实现了与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结成科技金融战略联盟。
目前,平台已与149家银行金融机构联网,汇集了全省26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1113家高新技术企业信息、5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信息、1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可实现在线咨询、互动服务。据四川银监局统计,截止2011年底,先后有1700多家/次企业通过该平台向金融机构提出了信贷资金需求,770多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335.3841亿元,实际发放贷款210.817亿元。
2011年,银科平台申请了成果鉴定,鉴定专家认为:该平台是一个国内首创且极具特色的创新性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实现了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三位一体对接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平台以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统计与数据挖掘等定量方法,紧密结合“银科”实际,实现了综合性很强的应用集成创新。平台以用户为导向,架构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鉴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银科对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被评为2011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银科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和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源有待整合。目前,省、市、区以及政府各部门均有相关的数据库系统,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资源占有,不利于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同时,企业信息报送的准确性也有待提高。省科技厅将与各市州科技部门积极配合,多渠道广泛征集企业信息,不断发掘和培育优质项目,吸引更多的企业、银行、风投加入到平台中来。
2.平台功能亟待完善。目前,银科平台的网上在线申报功能虽然已初步实现,但尚需完善,企业申报程序应该更加简便快捷,系统的“重点推荐”功能在权威性、专业化和公正性上亟待加强。
3.平台宣传推广尚需扩大。银科平台是一个专业化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平台,但是运行近两年了,“养在深闺人少知”,企业、银行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对其功能和作用的认识都有待加强。
(二)发展对策和目标
2011年,国家八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财[2011]540号),《意见》下发后,四川银监局及省科技厅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进一步做好银科对接工作。
一是根据国家八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我省相关《意见》,进一步营造政策环境,加强政、产、学、研、金“五结合”,借力金融资本,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是省科技厅协助四川银监局在原有建设银行科技专营支行、成都银行科技专营支行、交通银行科技专营支行3家科技专营支行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农业银行绵阳高新科技支行、德阳银行高新科技支行、工商银行自贡高新科技支行等3家科技专营支行,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三是增加“银科对接信息系统”银行客户端,建立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职客户经理制度,为优质科技型企业量身提供金融服务。除依托科技专营支行外,各大型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将在市(州)及成都、绵阳、德阳、乐山、自贡、宜宾等科技企业聚集区的分支机构增设客户端,以促进基层行利用系统主动挖掘优质科技型企业并为之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四是创新银行信贷金融产品,建立银科对接工作成效考核机制。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在科技企业聚集区,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了解科技型企业的需求,要求相关银行机构在信贷额度及信贷规模方面为科技型企业做出专门安排。同时,对各银行机构支持科技企业信贷情况进行考核,年终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效突出的银行机构进行表彰,提升银行信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
五是加强宣传推广,积极组织辅导培训和对接活动的开展。2012年平台在全省21个市州分片区组织5~8次培训对接活动,在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对系统的工作目标、设计理念、评价体系、推荐流程的培训。同时积极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开展现场对接会,希望通过各种成功案例引导企业和机构加强对平台的信任和依赖。
关键词:农产品 物流金融 风险
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背景和含义
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包括农村物流在内的九大物流业重点工程,“十二五”时期,江苏经济发展仍将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农产品区域物流网络初步形成,冷链物流初具规模,粮食仓储物流能力逐步提高。四核五带(沿沪宁线物流带、沿江物流带、沿海物流带、沿东陇海线物流带、沿运河发展带)中都设计了新时期下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蓝图。依托连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和临港产业集聚的优势、北接环渤海、南融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物流产业基础,在提升产地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功能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扶持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副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支持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配送功能,结合实际,设立各自综合和专项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推行“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店)”流通模式,实行标准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同时,重点支持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两大系统建设,实现冷藏、保鲜、加工、配送一体化。提高有机、绿色安全农产品的配送率,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江苏“十二五”农业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显性抓手,将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物流金融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物流增值服务,它运用金融工具促使物流业产生价值增值,在我国很多省市已经得到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中小企业开始尝试通过物流金融产品,获得银行的贷款授信以改善资金流。近年来,国内提出了不少与物流金融相关的概念,如仓单质押、融通仓、物流银行、商品融资等。金融物流发展起源于物资融资业务。金融和物流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当时的美索布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谷物仓单。而英国最早出现的流通纸币就是可兑付的银矿仓单。
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的主要风险
当今,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综合性、集团化、国家化的方向发展,广泛实现资源共享。国内的广大中小农业企业自身力量单薄,因此如能形成自发性质的农业企业联盟,充分融入供应链的运作模式。通过协议资源组合的方式,相互信任、优势互补,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开展物流金融活动一定能取得更大的竞争效应,共担风险从而获得来自金融界的更多支持,共同受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物流金融是集众多主体参与并且不断在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复合金融服务,涉及行业广泛,有银行、保险、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物流金融在银行和物流企业的带动下,为广大的各类中小型企业提供了灵活融资的资金渠道,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扩大了银行和物流产业的新的业务平台。但是由于该项业务在我国开始得比较晚,业务主体尚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市场、技术、财务、操作、法律等诸多方层面存在着一定的运营风险。
(一)银行金融机构角度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建设企业信用度和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农业企业要全面加强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增强生产经营风险管理意识,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由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伴随着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尤为复杂。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和货款回收过程都可能存在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使其不能正常开展;自然、政治、经济的风险;信息系统不能平稳安全运行的风险;合作物流企业不能履行高效安全的监管等等风险,都将给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增强农业物流金融项目的全封闭管理、专人管理,销独立作账,成本费用独立核算,效益利润单独反映;学习分散和转移风险的金融技巧是金融企业必备的功课。
(二)农业物流企业角度
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监管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贷款项目的安全收回。物流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对融资农业客户的信用调查,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客户,避免与有不良信誉记录的客户合作,正确评估客户的动产质押,准确把握客户的实际履约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款项;选择市场需求大、方便储运、变现迅速的优良农业质物品种;充分掌握客户农产品生产和库存的状况,准确把握其采购、销售、运输等实际信息,了解质押物的市场变现和流通能力,严格监管质物的正常流转,避免质物变现价值低于银行授信敞口余额而无法变现,导致无法挽回的操作风险。提高仓储运营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减少配送环节的人力成本、借助信息化手段,降低现场管理费用。从整体上降低供应链内部的信用风险。
(三)国家法律法规角度
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物流金融中质物的法律法规和担保法尚无完善的对接,物流金融操作流程中,涉及到多方主体,作为客体的质物在多方之间流转,因此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容易导致质物的所有权产生纠纷。特别是在信用立法上,还有待于制定法律促进物流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促进物流金融业务向更高、更广的纬度发展。
(四)农业生产企业角度
由于农产品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经常会有波动,作为质押物的农产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市场运营风险。所以在农产品质押物的选择上无疑应该选择本公司市场价格稳定、变现能力好、市场需求量大、储运方便快捷的产品。关注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采购和销售,缩短资金周转的时间,控制现金流量,避免剧烈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缩短银行对减少农产品质押物的评估时间和融资成本,减少现场管理费用。
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风险防范策略
当今,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物流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必将带动农产品物流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企业、金融企业、物流企业以及政府都应该有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策略。
(一)金融机构提升创新意识,建设客户社会信用监管、评估体系
由于物流金融业务流程较为复杂,涉及主体众多,在操作过程中面临较为复杂的风险。作为物流金融的主要提供者,银行在合作物流企业的选择上应该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具备完善的仓储数据库管理、固定资产多有实际偿付能力的成熟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和企业一起研发物流金融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加快网络建设,在物流企业设立专门部门和专业人员参与管理,使银行实现无缝对接现场管理;农产品物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必须将客户经营状况、偿贷能力、历史信誉等实时共享给银行,确保银行掌握客户的原材料、成品的库存和销售情况,督促抵押监管商品的正常贸易流转,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金融非现场监管体系。
(二)扶持农产品物流企业整合绩效,实现融资的多样化
目前江苏省在农业物流方面目前基本上还是以物流功能单一的储运为主,参与主体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物流所需要的冷链设备技术滞后、农产品供销信息不够通畅和透明,造成产品流向盲目。因此广大农业企业要加强科研投入,开发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核心技术。农业生产企业普遍停留在缺乏自主品牌和专有技术、核心技术的层面。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关键因素,保证每年确定比例的科研经费的投入,实现自我发展,通过创新科技的有力支撑,不断积累壮大,成为朝阳企业、品牌企业,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创造机会争取有更多的渠道来筹措资金,实现融资的多样化。
(三)政府制定法律措施,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投入
政府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根据物流业的产业特点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统筹完善有关税收支持政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及时补充和修正,大力支持江苏省农产品物流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支持银行与农产品物流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确保行企之间的信息通道的畅通无阻,有效降低物流金融风险;在物流金融质物客体的所有权的规定上要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农产品质物流通时的合理、合法性。
(四)投资农业现代信息化建设,倡导绿色物流金融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面对庞大的现实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物流基地信息化和标准化探索也成为热点。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专项补贴支持。很多物流基地在规划建设时也把信息化设施列入基础设施构建。传统农业企业的物流是以生产补货和销售为主体的,以仓储和运输为主要控制基础。但在物流金融操作模式下,必须具备高度智能化的信息通道和融资合作物流企业的信息平台有效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接受合作物流企业的质押监管和反监管。由于融资的需要,从生产物流向专业化3PL服务方向的转变,合作物流企业将涉及到全程物流服务,根据物流金融三阶段的不同操作要求,农业企业还必须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和销售商协调等方面加强与合作物流企业的协同操作,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的智能信息平台是实现农产品物流融资的关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增长,是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将引领农业物流金融产业未来发展的潮流。
(五)加强院校、农企和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注重物流金融创新人才培养
基层和高端农业物流金融人才的双向短缺是造成农业物流金融发展的关键瓶颈。拥有高素质的物流金融专门人才是农业企业融资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广纳贤才和内部培养,充实制造业高端管理人才的队伍,优化人才结构。重视企业内外专业培训,如和银行联合开展质押监管和操作流程的培训,使人才迅速掌握丰富的物流管理知识和技巧,又熟悉金融业务操作和法律规范,为专业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持续合作储备人才。
结论
“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仍将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必将推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在新的起点上加速发展,物流金融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为广大农业企业所需求,逐渐成为上下游企业的连动体系,广大农企应该努力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的迅速提升,以适应农产品供应链竞争时代的到来。在实施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要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关注银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提倡低碳物流、绿色物流金融的现念;加大力度创新培养农产品物流金融人才,多角度带动和支撑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红,饶志伟.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2.丁俊发.农产品物流与冷链物流的价值取向[J].中国流通经济,2010(1)
3.雷勋平,王亮.安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4.巢峰.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
5.李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11(2)
6.戚继胜,陈春.高港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学,2009(20)
7.宿长海,宋晓露.大连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