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养老的风险

智慧养老的风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养老的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养老的风险

智慧养老的风险范文第1篇

《行动计划》在介绍总体思路时提到: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提质增效支撑作用,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坚持政企联动、开放融合,促进F有医疗、健康、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满足家庭和个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其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基本普及,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显著提升。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制定50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行动计划》还列出了推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推广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见表一、表二);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五大重点任务。

同时还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重点发展方向。

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重点发展健康手环、健康腕表、可穿戴监护设备等,对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信息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即时管理和预警。

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重点发展用于家庭、家庭医生、社区医疗机构的集成式、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便于个人、医护人员和机构在家庭和移动场景中实时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并能借助在线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健康管理等功能。

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重点发展用于社区机构、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便于用户在不同社区、机构中随时、随地、自助地完成基础健康状态检测,提升用户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水平。

智能养老监护设备。重点发展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智能轮椅、监护床等智能监测、康复、看护设备,开发预防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终端,实现自主自助的养老功能,提高用户自主养老、自主管理的能力,提升社会和家庭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

家庭服务机器人。重点发展满足个人和家庭家居作业、情感陪护、娱乐休闲、残障辅助、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提供轻松愉快、舒适便利、健康安全的现代家庭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慢性病管理。重点发展病情监测、档案管理、个性化评估、趋势分析、诊疗建议、异常预警、紧急救助、康复服务等。

居家健康养老。重点发展健康体检、居家环境监测、远程看护、亲情关怀、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等。

个性化健康管理。重点发展信息采集、健康计划、健康教育、健康跟踪、病情诊断、风险筛查、健康信息查询等。

互联网健康咨询。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诊后跟踪等。

生活照护。基于互联网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配餐代买等智慧便民服务和关怀照料等养老互助服务。

养老机构信息化服务。重点发展机构内老年人的无线定位求助、跌倒监测、夜间监测、老人行为智能分析、老年痴呆症患者防走失、视频智能联动、门禁系统联动、移动定位、消费娱乐等。

此外,工信部还提出,将基本普及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突破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等核心关键技术,推进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健康大数据趋势分析等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丰富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等。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平台,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健康养老信息共享系统,并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

可以看出,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以及养老形式,政策上鼓励通过转型创新,建立养老产业的新模式。同时鼓励利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手段促进新的养老产业链的升级。逐渐形成示范基地,树立行业及服务标准。养老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几年前就已经收到关注,但市场效果却一般。从近几年对政策的观察可以发现,我国已经将智慧养老列为新的未来产业来发展了。

养老的产业化虽然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却并没有得到市场以及社会资源的关注,也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认可,产业发展也未得到突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发展以及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通过产业及市场解决社会问题,逐渐重新得到了重视。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正在扶持智慧养老产业。并连续多年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2016年3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就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任务中,已经提出重点发展面向老人照护需求,具有智能感知识别、自主移动等能力,与用户进行交流,辅助老人进行家务劳动,提供多样性的护理服务智能护理机器人。

2016年4月,工信部、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三部门联合召开“信息技术和健康养老融合发展论坛”,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的推广,做大做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并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养老、健康等领域关键标准制修订,完善养老服务。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规范,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智慧养老的风险范文第2篇

曾平:政府应建立健全发展智能养老的扶持政策,加强老龄信息化建设;突出智能管理服务,以老人健康发展为中心,实现人性化的智能养老,全面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李敏:对老年人来说,家庭是一辈子的归宿,所有的安全感、毕生的过往和经历都在这里得到保存。老人除了希望能够获得日常的看护与服务外,更希望得到由家庭带来的精神力量。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既能让老年人和家人一同居住,也能够让子女们无需在工作时担忧老年人的出行安全。

王一婷:智能养老解决的只是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老人心理依赖的问题还需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这需要子女心理上的呵护,需要有人和他们谈心、沟通,让他们精神上有所依靠。因此,在推进智能养老的过程中,还需建立科学的人文关怀体系。

舍得:高铁打折莫将普通旅客排

除在外

高铁每运行一趟都需要高额成本,在淡季适度打折提高上座率,符合企业利益。但搞选择性区别对待,却有可能适得其反。铁路票价要进行市场化改革,打折就应该成为一种常态,绝不能搞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平等对待所有消费者,不仅有利于提高高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利于铁路改变形象亲近旅客;既能让旅客得到实惠,又能增加铁路企业的经济利润。

邓慧君:仿古变不成真“古董”

国内很多地方搞“保护性拆除”,拆了古建筑,然后在别的地方再造一个仿古建筑。但仿造的永远不能体现艺术家在创作之初的灵魂,仿古也永远不可能变成真“古董”。

林初佳:见义勇为当量力而行

社会倡导的是力所能及的见义勇为,鼓励的是有勇有谋的见义智为。“救人有风险,出手需谨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造成伤害的延伸与扩张。勇敢需要理性与智慧共同引导,这是对见义勇为者的忠告。

管宜:加大对渎职官员的问责力度

“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本是上下共识,但是在一些地方俨然成了一句口号,不少官员不以为然,根本就不把治污当作职责。对此,除了强化监督,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发力。加大对渎职官员的问责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华池阁:—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服务

一流的企业要有一流的服务,也只有具备了这种一流的企业素质,企业才能在更高层面、更深海域去参与全球化的竞争,进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把系统出问题当成一般的小故障,把给客户带来的不便当成一般的小麻烦,这样的企业也就渐失其发展进步的动力了。

宁绍武:“权力民赋”论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忘记了“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人民”的承诺,忘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誓言,手中的权力无论大小都会成为的工具。我遂写小诗一首,共勉之:当权者,常思忖/公权力,源自民/公与私,要分清/用公权,为人民/私利惑,手莫伸/民称道,国太平/吾与汝,多砥砺/中华梦,定成真。

鲁宁:防止儿童溺水应从实际出发

暑假是儿童溺水事故发生的高发期。那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假期间的“托管”难题,目前仍无法找到有效的化解手段。愚以为我们不妨动员放暑假的大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在儿童集中的社区开办暑期“托管班”,所需开支可由辖地企业、镇村、有关社团机构分头筹集补贴。如此才能真正调动各方力量,为防止儿童暑期溺水出一把力。

封进:养老金改革呼声高

民众对于养老金改革的呼声很高,政府在养老保险方面也一直有新措施出台,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覆盖面的扩大,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目前为城镇就业人口的60%。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我国养老金制度仍有较大的改革空间,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养老保险改革通常有漫长的过渡期。

智慧养老的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养老产业;发展方向;优势与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50 -03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工作愈发成为社会热点。在2015年的两会上,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席卷全国,时至今日“互联网+”进一步发酵,“互联网+养老”已经成为养老服务行业不可忽视的亮点。同时,”互联网+”下出现的新事物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如人机交互、云计算云储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都在为养老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提供挈机。“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发展养老产业构建新的产业模式。

一、“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大数据的应用为养老信息平台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的养老行业,没有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优势,对于老年人的需求服务也只是停留在基本的生理方面,同时国家没有精准的数据分析,只能盲目的政策支持,而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通常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但现在不同了,互联网时代来临了,互联网连接着全球的亿万用户,因为连接的便利性,信息资源共享化,互联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应用。

首先,将大数据用于养老产业,这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有必要的,建立一个平台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医疗信息等基本身份信息录入,用于以后老年人进入养老院等机构的信息服务记录,可以将老年人的信息数字化,省却了以前的纸质档案的登记,还利于信息资料保存与共享,方便以后数据平台跟国家的数据统计的对接。同时开通网上老人身份信息认证,使用有摄像头并能够联网的电脑或智能手机自助完成信息认证,方便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老人们可以通过电脑直接在网上完成身份信息的采集认证。

其次,通过分析老人在医院的医疗信息记录,计算机自动生成老人的动态健康档案,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功能,并结合执照医疗团队医师的建议,提出有针对性的膳食、运动、起居的日常生活计划,并将这份健康报告上传云端方便子女对自己父母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我们利用数据平台可以为老人提供准确的服务,精准定位老年人养老需求,深度挖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二)互联网金融新工具拓宽了养老产业的筹资渠道

养老产业的资金问题,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个利好的行业,前途是光明的,不再是以前的国家控制下的福利养老机构,开放市场吸引大批的投资者,形成的以老年人为消费中心的经济产业。

第一 ,引进国家资本和借助政策的扶持,企业就会慢慢发展起来,我们可以利用目前流行的互联网融资方式――众筹,每个人支持相应的资金,集资者承诺给予支持者一定的回报或优惠政策,每个人的资金支持是微小的,但在互联网时代汇集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资金筹集方式对不管是现在即将面临养老还是以后要B老的人,都会有极大的诱惑力,大家支持一定的资金作为自己以后的养老投资。因而资本的汇集是相当迅速的,这样还能够为企业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为他们的养老项目营销造势,增加在社会上的宣传影响。企业获得第一笔启动资金后就能进行项目的开发,逐渐地将产业链做出来,甚至在其养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融资,到最后就不是资金的问题而是养老的产品研发以及走向的问题了。

第二,养老市场潜力巨大和互联网信息的便捷使人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到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因而早有企业已有心利用互联网发展养老产业。但苦于资金的缺乏,迟迟不能形成一定规模。P2P网贷平台的出现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希望,平台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通过第三方的平台,使借贷双方的供需相匹配,从中选取最优的利率条件进行借贷实现信息与资金的最优配置,让双方都获利。这样可以快速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利用互联网新的金融工具来为养老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这是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减小了传统养老行业依靠政府救济发展的压力。

(三)智能硬件设施优化养老产业的资源配置

我国是人口大国,养老是民生问题关乎社会稳定,国家予以相当的重视,对于此产业的扶持与优惠在力度上都在加大。人到了老年时期,随着各项身体机能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身体疾病的出现,养老产业不可避免地会在医疗方面入手,运用高科技手段,现在互联网时代有各种的智能化硬件,来拉近互联网与人类的联系,以人为中心,拥有人性化的体验。

1.我们可以在老年人的看护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当老年人出门散步的时候,给老年人佩戴一个智能手环,用GPS来定位的佩戴式电子设备,其精确度可定位到方圆几米,可以随时监测他们的位置,并增加生命信息特征检测功能,防止老年人的突发性疾病。这样即使老人外出,也不用担心看护找不到人的情况的发生和其他意外情况的出现。同时手环也可以录入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医疗信息等,这样也可以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来分析老年人所需要的监护服务需要,也就不用像以前那样给每个老人配给一个看护人员了及大大地节省的人力资源成本。通过互联网云平台计算分析,老人的健康监测数据结果发送给老人亲属,或者社区及养老、医疗服务机构,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查询老人的血压、血糖、心率等健康数据,这样既方便又快捷,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成本。这是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优化了资源的配置。

2.在老人的生活交流方面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个简便易操作的手机APP,几个特殊按键,紧急救助、生活服务、亲情通话、服务评价等功能全搞定,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以及使用服务软件,帮助老年人建立一个社交朋友圈,老人们同样可以在这个平台交朋友,相当于IM通讯软件扩大老年人的社交范围,更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的情感交流要求。这样可以让老人们也成为互联网时代中的参与者,并根据自身需求的不同主动地联系服务,就可以让老年人享受互联网发展的福利,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建造者,满足老年人在心理方面的需求。

3.许多老年人是居家养老,因为子女生活习惯的问题和看护人员劳动成本的提高而独自养老。人们开始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养老,开发与老年人交流的机器人,帮助老年人处理简单的家务活,提醒老人服药和每日待办事项,时刻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以便老人在出现突况的时候发出求救信号。同时智能机器人也具有学习的能力,让机器人承担类似于管家的功能,这是居家养老的重要方面。

其实对于互联网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早已有机构进行试验研究,但并未形成系统化的研发体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会进入到计算机科学、医学、心理学、老年学等学科共同合作推进的阶段。这一系列智能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老年人居家和社区中的安全和生活提供便利,尤其在智能居家、促进体力和锻炼的科学技术、跌倒的预防和监测、自我的健康管理等方面有一定成效。尽管也有相当部分还处于实验室研发和试用阶段,但是已经构成了很好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养老产业面临着复杂的发展环境

1.新技术在养老产业中如何运用缺乏经验。”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产业有也有其发展的困境,其实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产业发展算属于新课题,首先就是智能服务硬件的开发,研发水平不够,只能慢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毕竟我国的养老产业起步较晚,而且互联网模式的养老要求的就是高科技化、人性化、效率化,所以开展的地区也就受到了限制,必须在大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或高校附近附近,才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服务支持,这样的费用成本是巨大的,不仅要承担周围地价的压力,还要给研发的高校和科技机构提供资金,这将是巨大的费用支出。

2.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覆盖还需时日,养老数据的收集和运用还缺乏坚实的基础。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同时我国也慢慢步入了老年化的阶段,但老年人的数量众多,将老人们的数据信息录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工作,人口的数据统计资料也不齐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信息资源的不畅通,信息资源不对称有可能造成数据分析的不全面,使企业做出错误的市场判断。

3.老人对新事物接受度低等传统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老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缓慢的,给老人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老人是否能够适应,毕竟机器是没有感情的,无法给老人精神上的慰藉,不知老人是社会人也需要真实的情感交流,但通过冰冷的机器来为老人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老人是可能无法适应的。

4.养老市场发展不成熟、经验欠缺的不利影响。 作为一个新的产业结构模式,市场上可能存在潜在的竞争者,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竞争,将会引起行业的恶性竞争,这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服务的水平上无法与西方发展完善的国家相比较,人员的筛选和培训都没有经验,养老产业的管理等方面都是较为欠缺的,这都是要通过一定时间在市场上学习经验。

(二)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融资,风险难以控制。

利用互联网融资是有利有弊的,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的过程是难以预见的,我们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的方式虽然方便快捷,资金到位迅速,但其风险也是巨大的。由于是网络上的交易我们无法辨别对方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假,可能连平台都是假的,但我们无法辨别,其次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刚刚起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出_,无法给与我们融资者相应的法律保障。

(三)养老数据安全保障难度大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利有弊的,上面我们提到了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方便了老年人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是最有价值的,特别是我们每个人的隐私信息。互联网信息资源因为是在网络中流通的,监管难度大,但这也是发展养老产业必须经历的,在养老平台上流通的老人的信息资源,如果遭到一些非法分子的觊觎,通过网络黑客或者养老平台的工作人员而泄露出来,卖给一些诈骗团伙,而将其进行非法的用途,不但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困扰,有时甚至会带给老人们经济损失,毕竟老年人的维权意识、防范意识都比较薄弱,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

(四)市场还不具备规模,养老成本高

养老的问题古已有之,但养老产业是我国近些年来兴起的产业,对准的人群主要是40到60年代的人,这部分的人群虽然数量巨大但是大多数都是与家中子女生活,或者在农村养老,这种对于市场的虚拟扩大,造成了市场出现虚假的繁荣,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养老产业,要达到智能化的要求,养老产业运用互联网产品必要的成本是不能避免的,比传统的养老成本高。这就要求老年人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消费这种智能化的养老。因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消费的人群较少,养老的前期成本不可避免需要先享受的消费者承受,产业还未到达这个产业的利润红利时期。

对于国内的养老企业来说,现在无疑是一个好的时机。互联网+与养老产业的结合可能对传统的养老造成冲击,但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互联网+”正全面融入金融、交通、医疗、保健等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家庭服务业。“互联网+养老”作为新兴业态,尚处于初级阶段,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其培育发展仍然面临着盈利模式、群体培育、路径保障等诸多挑战。不过其发展前景仍然是被市场所看好的,在未来拥有极大的投资前景。

三、”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方向

(一)加快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建设与人才培育,夯实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要发展智能化养老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极大拓宽养老市场的响应范围,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养老的产业。作为一个新产业,就需要人才来拓展市场和向更多的人来介绍自己的产品,加快培训适用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养老管理服务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这也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专业人才队伍是“互联网+养老”实现和发展的保障。在“互联网+养老”这个新型产业之中,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在,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协调、配合,所以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就是很关键的。高素质的人才相互配合才能使传统养老业与互联网真正的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作用,建立相应的培训流程让企业拥有更多的这方面的人才,这个市场的份额才会逐步的扩大。同时加快科技成果的运用于养老产业转化率,将科技产品用于养老产业的快慢,也决定着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科技以人为本就应服务于人,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科技化人性化的养老,是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必由之路。

(二)加强和完善养老数据平台建设,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在未来互联网发展之中,数据信息是最宝贵的资料,因而我们在养老数据平台的建设中应把深化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方面的安全防护放在重点方面建设,使其可以达到银行级别的安全水平,保障老年人的隐私信息,使信息流通于网络的安全性加强。同时加强平台数据的监督力度防止不法人员利用信息进行牟利活动,不断完善数据的平台建设,开放平台接口,为更多的养老企提供数据录入平台增加平台的数据信息,为更多的养老企业发展提供老人的信息帮助他们的产品生产公司战略等方面制定,实现其数据平台资源的共享价值。

(三)规范互联网资本,助力养老产业的发展

破解养老产业发展的困局,首先解决养老的资金流入问题,在以后的产业发展中我们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社会资本引入养老产业,能够为养老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不断扩大产业的规模,让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养老的产业发展效益。将养老服务智能化发展写入老年事业发展规划,投入部分前期资金,建立起“互联网+养老”服务的信息平台。

第一,我们可以利用政府、企业两者共同的优势来发展养老,采用PPP模式来发展养老,政府和企业共同运营养老产业,增加人们对于这一类型的养老产业的信心,这样企业有了政府作为后盾,就不用独自承担产业风险还能够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将风险效益降低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来发展壮大养老产业的规模。同时政府可以出资设立养老产业服务发展基金,吸引有实力的优质的养老企业的投资,并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和帮助。虽然养老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但在国家的引导下和支持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陆续开放一些金融工具,比如基金、信托、债券等,为养老项目提供资金,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产业。

第二,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吸收社会资金来发展养老,利用众筹的方式向社会募集资金,向个人或企业机构筹集资金,政府担保增加民众的投资信心,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同时,加强对于行业的监管,毕竟互联网资本流通于线上,可能一些违法诈骗团伙会利用投资者对于这个行业的不熟悉来进行诈骗活动,而使以后的投资者不敢对此行业涉足。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正确引导行业的发展。

(四)丰富和拓展养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

“互联网+”背景下的养老产业前景不可限量,围绕着庞大老龄群体的医疗健康、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生活保障等深层次的需求,丰富和发展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在以下方面,养老地产、养老日用品、养老文化娱乐、养老医疗等领域进行产业发展。根据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将养老市场进行这样的分割与定位,才能确定出消费的市场与人群,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智慧型养老院给老人们提供便捷良好的服务水平,使智慧医疗加快产业链整合,向大健康体系发展,然后推动建立以老人为中心的文化娱乐产业链,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a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文灿.互联网+养老未来空间无限[J].特别报道,2015,,(05).

[2]李璐昆.互联网 + 养老”应用探索与实践[J].2016,6(3).

智慧养老的风险范文第4篇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1.77亿,中国老龄人口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并且超过一半生活在农村。农村不仅是我国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老年抚养比例最高的地区。农村老年人大部分没有退休工资、劳保养老金和公费医疗保障,经济发展、医疗技术、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较城镇而言相对落后。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农村养老也成为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

二、城镇化与农村养老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业劳动力转变为的非农劳动力。大规模的“乡-城”人口迁移的结果是:弱化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和进一步加重养老保障负担。许多子女远离乡村成为城市工人,代际空间距离的拉大也必然带来代际冲突,增加赡养方面的困难,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在农村形成“4―2―1”的家庭结构, 显然进一步加重了子女的赡养负担。同时城市生活的紧张节奏和高生活成本也使很多迁移农民家庭难以顾及身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结果是家庭养老保障维系的基础发生变化而导致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刘昌平,2008)。并且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难于改变: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 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 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老人健康产生的负向效应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随着农村家庭规模的逐渐缩减,在农村公共养老服务缺失的条件下劳动力转移会给留守老人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王小龙,2011)。这无疑加大了农村养老难度。

三、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农村养老保障的存在基础,可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认识:经济基础主要表现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社会福利差、医疗水平低等。社会基础反映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落后、国家的非平衡发展战略和事实上存在的等级制度,农村老年人口多、文化程度不高,养老需要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等。

在养老模式的选择方面:首先,传统的孝道观念对于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起到了阻碍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更倾向于进入社会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生活,可能是老人年龄过大需要更为周全专业的照料;即机构养老的推力包括家庭照料资源的缺乏(Manfredini,2013)。其次,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弱化了家庭对他们的养老功能,同时农村社区资源的匮乏并未缓解留守老人所处的困境。最后,日常花费主要来源的自主化( 由自己的劳动收入、储蓄、退休金等提供) 程度越高,老人越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主要原因是机构养老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王彦方,2014)。而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区域差异和新农保政策变量显著影响农村家庭养老选择偏好(封,2013)。

孔祥智等在2007年的实证研究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职业状态、地区分布等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存在显著影响,而老年人的家庭特征变量对老年人养老意愿没有显著性影响(孔祥智,2007)。个人因素中年龄和健康状况与家庭因素中家庭居住区域和家庭中子女数对农民的养老选择有影响(吴春宝,2011)。有关实证证明:具有在家务农、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自己或政府(救济)、参加养老保?U(有养老保险)、担心自身老年养老问题等特征的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模式的意愿更强烈;女性、受教育年限少、子女数量多、同吃同住人数多、有配偶、健康程度较差、经济来源于子女、收入评价认为“不够用”、不担心养老问题等具有这些因素特征的老年人对家庭养老模式较为偏好;男性、受教育年限高、儿子数量少、共居人数少、没有配偶(或丧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并且认为收入够用的人员偏向自我养老模式。(顾永红,2014)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经济条件、家庭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个人观念等因素能够显著的影响养老模式的选择。

四、农村养老的模式与现状

在我国具体的养老形式中使用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自我养老、机构养老、设施养老、集中养老、分散养老等不同的分类。

杨守宝认为,依据需求层次理论农村养老资源可分为生存型养老资源、相互关系型养老资源和发展型养老资源三类。生存型养老资源从物质方面保障老人的老年生活, 如自我养老资源、家庭养老、敬老院等。相互关系型养老资源保障老人基本的物质需求和基本的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如社区养老等。发展型养老资源是在相互关系型养老资源对老人精神方面保障的升华, 如老年学校等(杨守宝,2010)。朱劲松认为不靠子女和亲属(或无从依靠) ,又没有离退休金的社会保障而主要靠储蓄或劳动收入或其它收入(如租金、股金) 来维持生计的自我养老模式是农村一种非常有效的养老模式(朱劲松,2009)。孟艳春主要根据养老的经济资源来源不同,划分了3 种农村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她认为这三种养老模式不是对立和互相排斥的,在大多时候是以一种养老模式为主,其他养老模式为辅,也有可能三种模式相互结合(孟艳春,2011)。在我国的农村养老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老人引以为自豪的种田经验与生活智慧已不再适应社会的生产与生活,老年人的生活缺少经济扶持、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宋延生,2011)。

从当前情况总的来看,家庭养老仍是当前我国农村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

智慧养老的风险范文第5篇

公募FOF业务比拼的一大核心能力,是对底层资产及其基金管理人的理解和选择,而选择的背后,则是长期的跟踪、观察和积累。

因此,汇添富基金以组建最资深的投资管理团队作为其开展FOF业务的切入点――该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业内管理FOF时间最长、对FOF研究最成熟的优秀保险资管团队,拥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和百亿级的FOF投资管理经验。

“高配”的团队带来了“先发优势”,汇添富在FOF领域已逐渐形成成熟的资产配置体系、科学的FOF研究体系和有效实战的FOF组合管理体系。用最专业的眼光选择最对的人――汇添富正以其独特的FOF“严选”观,日益为市场所了解和认可。

“先发优势”初见端倪

拥有16年证券投资经验和10年FOF投资经验,单个管理账户规模超过200亿元……过去十年,徐博在平安资产担任基金投研部总监、负责基金投连账户管理和基金研究工作,长期业绩表现亮眼。现如今,他的身份是汇添富资产配置中心负责人,该中心则负责公司FOF业务的运作管理。

和徐博一样,汇添富资产配置中心的核心成员大多来自于业内管理FOF时间最长、对FOF研究最成熟的优秀保险资管团队,拥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和百亿级的FOF投资管理经验。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样的“高配”规格业内并不多见。

某第三方机构人士坦言,由于公募基金在FOF领域并无积累,团队专业度的比拼成为基金公司开展业务初期最直接的交锋――谁掌握了更加专业和成熟的人才团队,谁就有望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获得“先发优势”。

“保险等机构的FOF业务开展较早,该领域具备实操经验的资深人才的加盟,有望大大提高公募基金在FOF业务上的专业化程度,这也是投资者在选择FOF产品时需要重点考察的指标。”分析人士表示。

目前,汇添富资产配置中心已形成了成熟的资产配置体系、科学的FOF研究体系和有效实战的FOF组合管理体系,并就FOF基金进行了充分的专业研究储备,建立起面向各类风险偏好客户的一系列FOF产品方案,先发优势初见端倪。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目前汇添富共计上报并被监管机构受理了3只FOF产品方案,分别为添安基金(FOF)、添衡基金(FOF)和添盈基金(FOF),得到监管机构受理的FOF产品数量在业内均名列前茅。

公募之外,汇添富亦在专户FOF方面持续发力,从覆盖低风险至高风险的单一策略,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复合多元策略,公司逐步建立了丰富的产品储备体系,多只产品已进入投管阶段,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

遴选体系视角独到

公募FOF业务比拼的一大核心能力,是对底层资产及其基金管理人的理解和选择,而选择的背后,则是长期的跟踪、观察和积累。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国内公募基金经理流动性高、市场风格切换频繁,单纯通过数据去机械式地评判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无异于刻舟求剑。因此,除了业内普遍采用的量化技术之外,还需要重视对基金管理人的主动跟踪能力――更强调“人”的因素,这也是汇添富FOF研究体系的鲜明特色之一。

据悉,徐博此前所负责的团队,每年都会进行约600人次的基金经理调研访谈,“有些基金经理接触一两次就会被淘汰,而那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则会被长期跟踪――从资管新兵成长为五星级明星基金经理。”

十年下来,徐博及其团队的调研几乎覆盖了业内所有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而这些长期积累的调研结果,也就成为建立完善FOF研究体系的重要依据。

在此基础上,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汇添富资产配置中心在基金管理人的筛选方面,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独特视角,其中包括基金经理业绩模型、超额收益能力评价、风格评价等多个维度,力求深度刻画每一个被调研基金经理的投研素质全貌,“用最专业的眼光选择最对的人。”

当然,在强调主动跟踪能力的同时,汇添富也为资产配置中心提供了强大的a品研发和金融工程资源――一个由多位在产品和量化领域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为汇添富FOF业务的后续开展“保驾护航”,从而在多元化策略百家争鸣的FOF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风格气质一脉相承

如上所述,面对即将开闸的公募FOF业务,汇添富基金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在徐博看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FOF的运作逻辑与汇添富的“气质”一脉相承。

首先,从理念上看,有别于传统股债基金的投资思路,FOF组合更加强调管理人精选的能力和风险控制的能力,而汇添富基金始终强调的投资理念之一便是以深入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

“汇添富具备稳定的投资风格,包括相对均衡配置资产,严格控制风险;深入基本面分析基础上,专注选股;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等。”徐博表示,理念上的天然合拍,使得汇添富能够顺势而为地开展FOF业务。

其次,从功能上看,考虑到养老金特殊的长期稳健保值特性,单一资产的波动率显然难以匹配个人养老的需求,发展多样化分散投资的公募FOF基金以满足养老金的资产配置的需求便水到渠成。

事实上,去年以来,监管机构陆续了公募FOF的相关规则,并积极推动我国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的建设进程,研究论证包括目标日期 FOF 在内的各种养老型公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