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调查材料分析

调查材料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查材料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调查材料分析

调查材料分析范文第1篇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概都有所知,然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大多雷。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拟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第二步对学生获取材料后如何表达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本文是第一步的实施情况,我们是在第一学期的后半时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共115名。调查时采取了个别座谈、察看学生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二、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真实了解情况,我们从行为、实事、态度几方面设计编题,根据小学生实际而采取了封闭问卷形式。调查表如下: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表

姓名: 班级: 时间:

1.你订有作文类刊物吗?有———无——。

2.你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无——。

3、你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主动写作文吗,写——,不写——。

4.活动前老师就要作文,你认为怎样,喜欢活动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玩不开心----。

5.你作文中所写内容是自已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看书获得的——。

注:此表只用/符号表示,每题只选一项要真实填写。

此表设计上姓名旨在和平时情况对照。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了解学生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面获取作文材料的情况,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程度,以及积累表达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

题号 问卷结果

1 、订有刊物的4 9 人占4 2 . 6 % , 没订刊物有6 6 人占5 7 . 4 % 。

2 、主动写作文的8 人占7 % ,不主动写作文的1 0 7 人占 9 3 % 。

3 、写日记的2 8 人占2 4 . 4 % ,不写日记的8 7 人占7 5 . 6 % 。

4 、喜欢活动害怕作文的1 0 0 人占8 7 %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的1 5 人占1 3 % 。

5 、写以历的 7 2 人占 6 2 % ,看到听到的 2 3 人占 2 0 % ,看书获得的2 0 人占1 7 . 4 % 。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

①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范围、写作内容和文章类型如下:

来源范围 写作内容 文章类型

家庭 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 写人

学校 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 记事

社会 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 状物

自然 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 绘景

转贴于 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

②选材能力构成因素

选材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选材能力:

1、 感知事物能力

2、观察事物能力

3、分析认识事物能力

4、积累材料能力

5、筛选剪裁的能力

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

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

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

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B.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

对策: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C、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真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

因此,在我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

调查材料分析范文第2篇

工程材料是构成公路构造物实体的基本要素,工程材料的费用用在工程建设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直接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构成公路工程直接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大费用中,材料费几乎能占到70%左右比重的绝对主导地位。由此可见,工程材料价格是工程造价确定和变更调价的基础和依据,准确的工程材料价格调查工作关系到工程造价的确定,进而关系到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为确保公平、公正、合理,进行价格调查时应排除干扰,不偏不倚,真实反映市场价格。定价过高,浪费投资;定价过低,承包商利润减少,势必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工程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做好材料调查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意义很大。

2材料价格调查工作的策略探讨

公路工程材料价格调查是一项光荣而又系统的工作。需要调查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比如必须懂得汽油单位的换算、装载机械斗容量的估计及行业术语等;需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知道材料价格是不同经济体的利益争执点,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需要讲究调查策略,采用多种渠道、分析判断、辨别真伪,反映出真实的材料价格,为工程造价创造基本依据。

2.1招投标造价与工程质量的关系

工程材料价格调查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招投标造价这一工作,然而,招投标造价与工程质量又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分析两者关系进而得出工程材料价格调查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1.1濮阳市公路工程材料价格调查表格

2.1.2分析招投标造价与工程质量的联系

目前普遍存在一流企业投标、二流队伍进场、三流人员施工的现象。因为投标人的报价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所以,通过几年来的招投标实践,投标人报价时采用低价抢标,变更索赔、减少投入、偷工减料、压价分包、拖欠工资等手段报出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价格以便中标,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工程质量。质量管理是目的,造价管理是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合理的工程造价才能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质量要求再高,没有合理的工程造价为依托,仅是空谈而已。只有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才能考虑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材料价格调查又是工程造价的基础,因此,准确及时地价格调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2过硬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调查工作必要条件

公路工程材料价格调查工作是集政策、经济、技术、实践于一体比较细致的工作。它要求调查员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外,还应对项目管理、设计规范、设计要求、计算机应用、工程的外部环境等有全面的了解。只有不断地用业务知识武装自己,提高业务水平,才能干好此项工作。

2.2.1举例分析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性

良好的专业素质是做好公路材料价格调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不要脱离行业实际搞“外行”咨询和管理“内行”。举例一,原油单位1桶=0.14吨,汽油价格调查时,有时是按元/桶或者是元/吨计算的,在加油站的价格是以元/升计算的,所以调查人员还必须了解汽油、柴油的密度。90号汽油密度0.747kg/L,93号汽油密度0.759kg/L,97号汽油密度0.760kg/L,0号柴油密度0.864kg/L,轻质油密度0.70kg/L烧火油密度0.89kg/L,200号溶剂油密度0.78kg/L,240号航空煤油密度0.794kg/L等。举例二,到销售商询问材料时,要懂得所谓的“定尺”、“被尺”、“窄尺”、“短尺”等行业术语。不然,销售商会认为你不是专业人员使你调查不到真实的材料价格,使其工作很被动。举例三,随着科技的进步,建设施工新技术、新材料也在不断更新,调查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学习。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熟练准确估计机械的装载容量,掌握一斗碎石与一立方米碎石的价格换算。

2.2.2加强调查员的培训或再学习活动

只有专业的才是最好的,高素质人才才可能干出高质量的工作。国家根据市场对工程材料价格调查人员的素质要求,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程,课程有公路路基路面、桥梁工程、交通工程、数理统计、计量经济、造价、概率等,使调查人员接受再学习和在培训活动,使其从思想上和业务上有较大的提高。

2.3材料价格调查的策略探讨

调查价格这一工作并不难,但准确、及时、适用地调查出复杂、动态、有用的公路工程材料价格,使其能在工程造价工作中发挥作用实属不易,它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2.3.1拓宽材料价格调查渠道

材料调查过程中,要拓宽调查渠道。采取市场调研、电话咨询、网上查询、多家比对等方式掌握第一手价格信息。询问时要讲究技巧,应让卖方感到你是潜在的消费对象或者是购买大户;多市场多地点多老板的咨询,为了得到真实可靠的材料价格也可询问市场外部的运输司机等。

2.3.2运用模拟曲线识别数据真伪

咨询得到大量的数据,调查员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整理、取舍。使调查得到的价格数据能为工程造价发挥较大作用。

2.3.3调查满足施工条件的材料价格

同种材料不同规格的产品价格也是有区别的,材料价格调查时首先要保证材料质量是否满足公路施工要求,还要注意材料产地和厂家规模。只有规模大、信誉好的厂家才可能生产高质量的材料。所以,同种材料价格悬殊时,应质量过硬规模较大且满足施工条件材料的价格。

2.3.4调查价格应具有时效性

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材料价格也瞬息万变,调查员应及时准确掌握并价格信息,力争将来做到材料价格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使工程材料价格同步,信息共享。

调查材料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火灾调查 理论框架 研究 问题

火灾事故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它的发生带来了一系列的损失和破坏,给人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所以,加强对火灾事故的预防和事故调查研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火灾作为一种突发事故,它的发生往往带有随机性,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火灾的发生情况更加复杂而且多元化,火灾和的调查和研究也就面临着复杂的情况。而开展火灾事故后的原因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可以有效的查出原因并对今后的火灾预防提供警示,同时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加强火灾事故的研究调查,确立调查理论框架刻不容缓。但是,加强火灾事故的调查还要积极的加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火灾事故,要准确的查找出相关的原因,需要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和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还要积极的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的研究和调查,从而不断的完善火灾调查理论框架,为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国内外对火灾调查研究的发展情况

火灾的事故的事后调查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材料科学系统的进行细致的分析。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国际上对火灾事故的调查也形成了相应的系统,确立了相关的方法和方案,对于火灾事故的调查有了长足的发展。从1990年以来,国际上以美国和材料协会为首的机构开始了对火灾事故调查的探讨和发展,而随着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具有指导性的技术文件――ASTM E。这套理论方法对事故后现场材料的收集、采样以及采样的仪器有着相应的要求和规定。而近些年材料协会有开始了新的探讨并确立了两个新的标准:E1618和E1387,这两个标准可采用气象色谱对火灾事故后的残余材料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根据系列的标准对含碳的物质进行检测,进而开始分析其中是否包含有煤油和汽油以及芳香剂等易燃、助燃物质,通过对这些材料和成分的分析,可以做出相应的推测和判断,确定火灾事故是人为还是自然事故。

与此同时,美国的相关部门如烟酒和火器局、火灾管理局和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共同实施了一项火灾调查的相关培训。该项培训通过一系列的火灾事故过程和保存的事故后的录像资料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火灾的调查者)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的技巧。同时,国际上的各个国家都在开展火灾的调查研究,进行火灾后的技术分析和探测,总结显示案例中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采取的行动来看,各个国家对火灾的调查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各个部门也都重视了起来。但是对于火灾的事后调查和构建还没远远没有形成比较科学完备的知识理论体系,对于火灾的事后调查和研究还相对比较分散,甚至是侧重某一个方面。所以加强火灾事后调查研究的理论建设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

二、火灾调查理论框架构建的有利条件

1、火灾调查与研究的相关理论建设成果,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在我国的火灾调查理论建设过程中,一些理论工作者积极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对火灾事故后的调查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出版了相应的火灾调查理论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现为火灾调查理论框架的构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帮助。在《中国消防手册》这一书中就很好的提出了灾害成因的相关概念。系统的阐述和论证了火灾事故成因调查的目的、调查应采用的手段和技术、调查的相关内容等,并从相关的环境因素出发(人为的和自然的因素)进行分析调查,深入的总结了火灾灾害的成因调查方式和内容。与此相关的理论建设还有很多,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为火灾调查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指导。

2、事故后的材料可以提供调查和分析的依据。我们知道,所谓的火灾调查是对事故后的环境和残余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火灾破坏了相当多的材料,而不同的材料在经过燃烧后,在不同的燃烧条件下或出现不同的后果和行为。一般而言,木质材料燃烧后,会释放悬浮颗粒以及可溶的离子成分,其中有一些如炭黑、钾、氯等,通过这些成分的分析可以对燃烧条件和程度进行估测,所以,通过这些燃烧后的物质成分分析,可以进行火灾后的事故过程重构是可能的,它具有科学合理的依据。而且对这些残留材料的分析和探测、对事故现场的勘察还可以进行后续的技术分析,建立有关模型予以重现,这些都为火灾的调查理论框架构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火灾调查理论框架建立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的问题

在对火灾事故后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对原料的分析一定要注意存在的相关问题:

1、在火灾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典型的表面物质以及典型材料,他们表面存在的速燃剂,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他们在不同的燃烧条件下的燃烧 行为和后果,以及相应的炭化行为。

2、热解行为的反应动力模型是火灾调查和理论分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目前的热解行为中燃料的详细和半详细反应原理侧重点是对简单的气象分子燃料的分析,但是由于这些燃料是气相燃料,它们一般不考虑关于热解行为的影响。所以,要不断的进行改进,进而制定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反应动力模型。

3、在火灾事故后,空间有大量的悬浮颗粒,这些悬浮颗粒中包含着所燃烧物质的性质以及关于燃烧的相关的大量信息,但是这些悬浮颗粒和壁面会有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壁面材料进行炭化的过程,所以有必要对炭化的过程中悬浮颗粒的碰撞和聚合进行某种模化。

4、高分子的材料在火灾事故中,在热解燃烧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微粒,与此同时他还会不断的发生着氧化和聚合,而这些材料的相关特质和性质以及环境因素会影响和控制着这个过程。所以进行火灾事故后的重建和组合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

总之,火灾事故的发生对社会和国家都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积极开展火灾事故的预防和警戒事关重大。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火灾事故的调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有效的对火灾事故后的调查,分析原因,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火灾调查理论框架,这样就会对火灾的成因进行很好的分析和预测。了解火灾发生的各种机理和因素,从而更好的进行预防和控制。当然,火灾事故后的调查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过程,它涉及各个学科,所以在建立火灾调查理论框架的过程中,一定要全方面的进行把握和分析,力求理论框架的完备和科学。

参考文献:

[1] 范维澄,陈莉.卧室火灾危险度的双重性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4,24:220-224.

[2] 陈莉,袁理明,范维澄.建筑火灾评估及双重性分析[J].火灾科学,1996,5:23-28.

[3] 赵术学,胡建国.灾害成因调查(中国消防手册火灾调查卷第七篇第七章)[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50-467.

[4] 赵术学,张金专.论对火灾概念的新认识[J].武警学院学报,2007,6:5-6

调查材料分析范文第4篇

集中实践环节是对学员们两年学习经历的总结,是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体现。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梳理所学知识,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为本地区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管理类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

社会调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从事管理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等的初步训练,对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调查的程序及要求

社会调查要求学员深入并参与当地的乡村、乡镇管理和生产实践中,了解当前管理和生产状况,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掌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能够改进生产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完成调查报告(即毕业作业)。

第一步,选题

①选题一般实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一人一题。如果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必须注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保证各自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杜绝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 ②选题一定要依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及管理现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既要符合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又要满足个人兴趣或社会热点问题追踪,同时要切实可行。题目不宜过大。

③要紧密联系实际,应尽可能选择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与本单位、本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现实问题,鼓励从现实需要出发,分析、研究和解决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实际问题,或者研究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④选题要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选题范围既要与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相关联,又要避免重复。

第二步,选点

调查地点一般可选学生所在乡镇或乡村,应就近安排,调查应取得当地领导的支持。应事先将调查提纲提交对方。社会调查不能等同于平时的工作,它是有

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的教学活动。

第三步,制订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是社会调查的行动纲领或指导性文件,它规定着调查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大致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即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可采取在乡镇经济管理部门或村、镇政府部门实习、实地综合考察、访谈、问卷等形式。要求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会设计问卷,能组织座谈会。)等,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如何调查等问题。注意,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实习笔记。

第四步,实施调查过程

根据调查方案的规定就可以实施调查过程了。这一阶段就是将调查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社会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实习点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需要收集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也需要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与帮助。

第五步,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

了解国内有关主要期刊文献,掌握查询方法。掌握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分析方法。

第六步,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学员生产实习的最终成果体现。报告依据内容、性质可分为专题调查报告(就一类事件或一项工作的调查分析)和综合调查报告(对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效果和体会或建议)等。

(三)社会调查的成绩鉴定以学生提供的实习笔记、社会调查提纲、设计及收回的问卷、查阅和整理的文献资料、座谈会记录、参加社会调查的态度等为依据,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二、毕业作业

毕业作业即调查报告。旨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一)毕业作业的写作流程

选题——收集资料——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修改稿 ——定稿(毕业作业的篇幅应不少于4000字)

(二)毕业作业要求:

1.要求学生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作业。即学员确实进行了认真的、与专业有关的调查工作,调查报告是独立完成的;

2.毕业作业的形式:主要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分析报告、学术论文等。 如果是调查报告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有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效果和体会或建议)等。

3.毕业作业要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数据、资料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4.定稿的毕业作业一律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用统一的封面装订。统一装订顺序为:封面、毕业作业评审表、毕业作业教师指导过程记录表、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毕业作业评审与答辩记录表、封底。省电大统一印刷封面、封底和各种表格。

(三)毕业作业的完成时间及格式要求(另发)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

1、什么是调查报告

A、调查报告就是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所写下的关于被调查事物、人员、组织等等有关情况的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

B、调查报告的用途

⑴、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提供材料和事实依据;

⑵、反映下层情况,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

⑶、提供宣传的典型,以便面上工作的开展;

⑷、为处理某个具体问题提供依据。

2、调查报告的特点

A、内容广泛——重大社会问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正面的和反面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的和自然的等等,都可以作为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

B、无严格的固定格式。

C、着重事实的陈述。

3、怎样写调查报告

A、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尤其是观点要鲜明。通常的办法是:

⑴在文面上上使它显眼一些,通常用把它作为标题。

⑵运用对比材料,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⑶运用统计数字和百分比。

⑷尽可能采用原始材料。

B、要分析研究,归纳材料。

C、语言要朴实、简洁、准确(尽量不用“可能”“据估计”等)。

D、严谨的结构

⑴标题——要标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如;《上游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永安镇坪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等。

⑵开头——又叫“总提”或前言,一般交待调查的缘起、时间、对象等,有的还说明调查的范围、方式、方法、经历的时间和调查的结果等。

⑶正文——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通常用能概括那一部分的内容的字样作小标题。 ⑷结尾。如果觉得要定的内容在前面都写清楚了,就不要另写了。但有关情况还有必要作一个交待和说明的,就在结尾部分写明。

(见示例)

四、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绝对不要相互抄袭。以免造成都不过关的惨况。

2、从自己最熟悉最能找到材料的方面着手,形成第一手材料,再在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观点,然后拟定写作提纲,再写成4000字的初稿。10月12日交班主任老师。然后确定指导老师。

调查材料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了解苏北地区农民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逐级整群抽样调查,随机抽取苏北地区金湖县和邳州市4个乡镇,年龄在65岁以下的农民1?900人。使用调查问卷对调查者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获取肺结核防治信息的渠道等进行调查。结果 9784%的人知道肺结核,8236%的人知道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分别有6753%和6826%的人知道有肺结核检查和治疗免费政策;4180%的人知道得了肺结核应该去专业防治机构;但是仅有2458%的人知道咳嗽3周以上应考虑肺结核。电视(5947%)和广播(4532%)仍是农民获得结核病知识的重要途径。影响农民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因素有教育程度、过去一年是否听过广播里宣传肺结核、过去一年是否从电视上看到过有关肺结核病的节目、是否拿到过结核宣传材料等4个因素。结论 调查发现了农民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因此,应加强结核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 结核病知识;农民;影响因素

由于生物学特征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结核病正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005年,中国有132万新发病例,仅次于印度〔2〕,289万现患病例,每年有21万人死于结核病。政府已把结核病列为重点防治疾病,并将其从丙类传染病提升为乙类管理。据全国第一、二、三、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在江苏抽样调查的结果,江苏省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除第三次流调外,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核病防治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不普及,结核病患者接受过防痨宣教的仅占402%。而农村情况更加严重,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是其获得结核病知识的限制因素。为了解农民中现有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于2006年6月调查了苏北地区农民中有关结核病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的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现场为江苏省北部的2个地区,其中金湖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为10 108元,邳州市为5 171元。随机抽样年龄在65岁以下的农民,共1 900人。

12 方法

采用逐级整群抽样调查方法,2个地区共抽取4个乡镇(街道),12个村(居委会),入户后再抽取调查对象。调查员经培训合格后,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者的一般情况,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信念、行为,获取肺结核防治信息的渠道,以及患病情况调查。对公众10个方面知识掌握情况赋分值,答对得1分,答错得0分,总分10分。

13 统计分析

以Epidata 32软件录入,采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1 900人,其中男性893人,占47%;女性1 007人,占53%。平均年龄4497岁。文盲半文盲564人,占2968%;小学537人,占2826%;初中704人,占3705%;高中/职高/中专94人,占495%;大专1人,占005%。在婚1 776人,占9347%;未婚73人,占384%;离异6人,占032%;丧偶45人,占237%。家庭年人平均收入3 82036元。表1 苏北地区农民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略)

转贴于

22 肺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

有9784%的调查对象听说过肺结核,8236%的人知道肺结核的主要症状,其中有9073%的人知道咳嗽是肺结核症状之一,但分别只有4075%和3697%的调查对象知道咳痰和咯血/痰中带血是肺结核症状之一,知道咳嗽3周要考虑肺结核的仅有2458%。知道肺结核病人近距离对着别人咳嗽能传染别人的占8199%,知道有肺结核检查和治疗免费政策的分别占6753%和6826%;4180%的人认为得了肺结核应去专业结核病防治机构看病。

23 结核病知识来源

调查表明,有1 130人(5947%)在过去的一年中从电视上看到过有关肺结核病的节目,861人(4532%)过去一年从广播中听到过有关肺结核病的情况,653人(3437%)获取过有关预防结核病的宣传材料,563人(2963%)获取过且看过材料内容。

24 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教育状况、听收音机、看电视、看材料、拿过材料等7个因素可能对苏北农民肺结核防治知识得分有影响(P<00?001)。

25 肺结核防治知识得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影响苏北农民肺结核防治知识得分的因素有教育程度、过去一年是否听广播里宣传肺结核、过去一年是否从电视上看到过有关肺结核病的节目、是否获取过结核宣传材料4个因素(P<0001)。这些因素中,是否获取过结核防治宣传材料这一因素对肺结核知识得分的影响最大,其OR值达到457,即拿过结核宣传材料的人得高分的可能性是没有拿过人的457倍。看过电视宣传肺结核的OR值达到205,即看过电视宣传肺结核的人得高分的可能性是没看过电视的人的205倍。性别因素中,其OR值为076,即女性较男性得分低。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了解肺结核的主要症状。但有5820%的农民不知道当地有专门治疗结核病的机构,3247%的农民不知道当地有肺结核病免费检查项目,3174%的农民不知道肺结核免费治疗的政策。7542%的农民不知道咳嗽咳痰3周应考虑肺结核。由此可见,农村结核病知识教育仍需加强。进一步分析影响苏北农民肺结核防治知识得分的因素有教育程度、过去一年是否听广播里宣传肺结核、过去一年是否从电视上看到过有关肺结核病的节目、是否获取过结核宣传材料4个因素。提示,教育程度及宣传仍然是影响农民肺结核防治知识得分的因素。农民在获取肺结核防治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来自大众媒体,包括电视(4532%)和广播(3437%),但对于农民结核病防治知识得分主要影响因素是肺结核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因此,在今后的肺结核防治健康促进工作中,在利用电视和广播作为媒介宣传有关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肺结核宣传材料的作用,同时应重点关注教育程度低的农民。

【参考文献】

〔1〕Frieden,Thomas R.Can tuberculosis be controlle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2,31(5):894-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