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金融行业

物流金融行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金融行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金融行业

物流金融行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运作;优化

物流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和供应链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商业合作平台。但由于物流金融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模式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一定程度上需要对此研究,在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优化。以期在物流金融的开展下,物流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都得到迅速发展。

一、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主要依赖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物资银行,融通仓等方面的探究。当第三方物流兴起后,因为许多企业的资金短缺,这就产生了向银行借贷的融资渠道。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特色:因物流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使得物流金融模式在我国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沿海城市的发展模式明显优于内地;由于律法的限制, 混业经营不允许在国内存在,这就使得三方合作(大型物流仓储企业、银行和贷款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适合我国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依托现货交易市场开展。

物流金融在我国最早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初期主要是为跨国公司以及部分中资企业提供货币融资服务;到1999年才从单一仓储融资发展成为了商业贸易融资,但这一时期的发展尚且处于不成熟阶段;直到2005年才得到迅速发展。早期对国内对物流金融的研究,还单纯集中在对业务模式的阐述上,仅关注基本面信息。直到最近五年来,国内物流金融才得以在中国迅速发展。

据2011年8月份新浪网新闻报道,供应链金融首次实现金融物流实时数据交互。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正式直连对接。标志着国内首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与物流监管系统进入实时数据交互时代,首批78家企业办理了融资业务,享受了物流金融带来的便利。

二、西方物流金融发展的优势

因为西方物流金融早在19世纪中叶已初具发展规模,20世纪初就已经在业界形成了行业规范,到如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以美国的物流金融最为突出,它建立了社会化的舱单系统,将物流金融的业务进一步拓展。

西方银行业比中国拥有着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更专业的人士,在物流金融方面,西方物流业的发展也比中国规模大,且多现代化设施及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将创新模式应用到教育制度之中。西方国家政府机构对物流业的大力扶持。

几年来,国外的银行业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甚至一些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国外物流金融业的研究也趋于成熟,在其发展中,发展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都在为融资渠道的风险上提供了重要指标。

在西方物流金融的发展中有明确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为物流金融中涉及的担保物权归属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特别是美国的商法典,明确了金融体系中的责权关系,抑制了不良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为发生纠纷时明确的论断提供了我可供 解决的有效依据。

三、就中国物流金融研究现状进行运作优化

中国物流金融企业的发展,无可避免的要借鉴西方发展的经验 。由于国家制度与行业环境的不同,业务标准、风险控制水平等等同西方国家的不同。这就要求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物流金融时,必须对我国的物流金融模式进行创新。

开展动产担保模式的物流金融业务,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在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上,可以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银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为产业链风险管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最大的核心企业,改变授信条件,打破以往的以有形、固定资产为抵押才能贷款的硬性规定,而将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大大地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对银行业来说,开办融资物流业务可以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开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市场,挖掘潜在优质客户,物流金融使银行提高了资金利用和流通性降低投资风险。

对企业而言,利用物流金融拓宽了融资渠道,缩短销售周期,加快产品周转,降低库存。物流业与银行业的融合,拓展了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想实现物流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有效消除物流金融发展中的障碍。除了借鉴西方先进的业务运作模式进行创新外,还要因势利导,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对国内外物流金融的研究表明,将理论界中物流系统化方针切实运用到现实化的金融活动中。在具实践意义和价值的物流金融活动中,要发展就得突破融资困难;呼吁政府改善制度,为物流金融行业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国内业务基本素养和业务控制方式;增强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将三方合作互惠互利落实到物流金融的具体模式操作中。

参考文献:

[1]万媛媛: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2012(2).

[2]李向文 冯茹梅:物流与供应链金融[C];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3]赵强;物流金融管理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J];铁路采购与物;2012(6).

物流金融行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物流业 金融机构 物流金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金融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物流金融这一处于旺盛成长期的金融创新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前关于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也有一些成果。邹小和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徐莉和罗茜等也探讨了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物流银行业务模式。谢志忠和陈乐群等分析了物流技术落后已成为农产品物流科学化的一大制约因素。陈祥锋和朱道立等提出了提高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效率的措施,主要有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以防范金融风险,开展统一授信的方式提高物流金融的效率,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等手段。国外的Don P.Holdren和Craig A.Hollingshead等却把存贷控制问题与公司财务管理和商业借贷结合在一起分析,提出存贷管理方式会影响企业的营运资本成本,商业借贷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存贷确定相应的存货融资的风险和收益。物流金融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必要,且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是实现供应商、采购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银行多赢的有力手段。

一、物流金融的现状分析

1、物流金融的发展背景。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品,其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经营利润,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物流金融服务将开国内物流业界之先河,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一次革命。

物流金融对于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提高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业务规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扩大企业的经营利润。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物流金融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资本占用率,提高企业资本利用率,实现资本优化配置;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或扩大销售规模,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物流金融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甚至可以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从而实现供应链“共赢”目标。

物流金融产生是诚信的需要,在一个完全诚信的社会里,不一定需要物流金融。在国内,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的发展资金压力大。金融物流服务的提出,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另外,物流金融可以盘活企业暂时闲置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资金占用,优化企业资源。同时当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也不断增强,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物流金融的诞生。物流金融可以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物流瓶颈”――质押物仓储与监管;可以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面临的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

2、物流金融的发展历程。国际上,最全面的金融物流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金融物流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金融物流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物流业务开始的较晚,业务制度也不够完善。非洲贸易的自由化很早就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作为审查公司进入当地。这些公司以银行、借款人和质押经理为主体,设立三方质押管理协议(CMA),审查公司往往作为仓储运营商兼任质押经理的职位。通过该协议,存货人,即借款人在银行方面获得一定信用而得到融资机会。此类仓单直接开具给提供资金的银行而非借款人,并且这种仓单不能流通转移。

3、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服务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它加速了供应链贸易流转,促进了物流增长;另一方面,有效的金融安排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疏通了资金循环,完善了资金链,消除了资金流通中的瓶颈现象。物流公司在货运与货物监管方面的优势为银行融资建立了强有力的防火墙,达到了客户、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共赢。在中国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则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金融作为一种较新的金融及物流创新服务产品,目前市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也成为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中国物流金融业务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是从事单一货物质押,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向更深入的供应链物流金融服务发展。当前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第一,从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发展。所谓静态质押监管是这批货质押后不再变动,一直到质押期结束才放货。事实上这种静态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很多企业都要不断地进行生产、不断采购原材料、不断出货、生产,这就是不断提货的过程。这就是一种动态的变化。所以目前我们执行的项目中大部分都是动态的。第二,从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最初客户主要是流通型的贸易商,现在有一些中型或者中型以上的企业需要大量的生产型资金发展业务,所以我们的生产型客户逐渐增加。第三,从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这个发展的趋势实际上就是从第三方发展到第四方,也就是过去的融通商、保兑商的形式。贸易商、供应商、监管方、银行四方合作的业务模式,同时,向更多参与者发展的趋势很明显。第四,从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发展。由于有了供货者的参与,就有可能从供货方出厂门那一刻起,把货物监管到交给客户手上,全过程的监管发展也比较迅速。

二、物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落后。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前,涉及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输、仓储、配送环节等都是通过计划手段按行政部门、行政区划管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型,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从商业、物资储运企业改造、运输与货运延伸等,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企业,但是物流的观念尚未在工商企业中得到普及,物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不高,数量有限。同时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不高,利用现代技术程度低,服务功能单一,缺乏管理人才等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发展。

2、物流金融服务不规范,效率不高。由于物流金融服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时间不长,还没有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统一的作业规范,物流企业和银行没有统一标准可以参照。银行没有专门针对物流金融信贷业务的操作规范,还是运用一般信贷操作流程规则来办理物流金融信贷业务,致使物流金融信贷业务手续异常繁琐,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物流企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办法在实施物流金融业务时实现协同信息化,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以及银行对业务的监管和客户对服务过程的跟踪,影响了物流金融业务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的反应和处理效率,客户的服务质量不高。

3、物流金融人才严重匮乏。西方国家物流业和物流金融业务蓬勃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拥有大批的精通物流、金融、法律,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士。而我国,由于现代物流发展的历史只有20多年的历史,人才匾乏的问题相当突出。懂物流管理和经营的人才缺乏,而懂物流金融的人那就更寥寥无几了。因此,在金融领域,熟悉国内外金融知识而懂得物流业务开展工作的双专业人才将是市场的抢手人才。

4、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目前只有《合同法》和《担保法》中的某些条款才能够作为法律上的依据来判定相关业务纠纷的法律属性,以及2007年10月1日执行的《物权法》虽然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但有些条款还不适合物流金融实际业务的开展。而且处理业务纠纷时多采用的是法律程序,这样不仅执行过程低效,成本高,更为严重的是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使债务人违约时使债权人损失很大。我国还处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初级阶段,相应的担保文件如仓单,不标准且缺少流通性;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物流仓储企业鱼龙混杂,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甚至出现了借款人与物流企业联合欺诈银行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中国银行业二十年的改革发展,不仅增进了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而且较好地适应了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对银行业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随着当前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发展物流金融业务,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也有优势劣势,也存在机遇和挑战。

1、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优势分析。随着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本身的优势,继续扩大服务面,发展物流金融,可以为商业银行开发新客户,尤其是培育了优质客户。同时利用简便快捷的收付款服务优势,为物流客户解决付款信息和销售资金速到账等问题,具体包括票据托收、代收缴费、工资服务等,例如建设银行为戴尔计算机销售网络建立的资金归集网络,这其中包括两个管理重点:一是资金流,即销售货款的快速回流;二是信息流,即付款信息的快速到达。商业银行作为资金流动的枢纽,在同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业务关系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延伸服务,拓展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上下游优质企业,使得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得到较好的投资收益。

2、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劣势分析。在当前经济水平,商业银行可发挥特有的优势为客户服务,物流金融能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倾向的能力与及时掌握信息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提供理想的融资方案,形成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目的。现代物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一些物流操作不够规范,物流存在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可根据现代物流业资金流量大、布点多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等特点,可以为其提供多方位的资金结算服务。例如中国诚通集团(CCT)所属成员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在中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最早、规模最大,其仓库网络遍布国内各主要城市,商业银行为其提供多方位的资金结算服务,良好的市场品牌、规范的管理经验,便捷的金融服务,是其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3、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机遇分析。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宽松的大环境,各企业之间优化结构、增强竞争力,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对国家一些基础设施的信贷投放基本处于敞口状态,尤其是作为物流业命门的交通运输行业,一直是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的对象,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优质客户。机遇促进了物流金融的发展,而物流金融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完善现代结算支付工具,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由于物流与金融的结合,产生了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地也就出现了对许多新金融衍生品的需求,同时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特有的创造存款货币优势,为物流企业提供高效的理财服务,从而获得相关收入。例如深圳发展银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了三大类共30多项产品、服务,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的企业,都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产品,数百家中小企业分享到了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深圳发展银行也获得了新的客户与利润增长。

4、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挑战分析。物流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相连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供应和保障链不能缺少的行业。物流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现代物流是现代人类社会全部经济活动的连接纽带和服务平台。但是目前物流业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粗放经营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大多数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同时,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经营中不规范操作的现象仍很严重,许多物流业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而金融机构本身的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迟缓等也阻碍了物流金融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物流金融可以将物流企业与银行、生产商、经销商等外部企业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得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物流金融构建起来网络结构中得到充分的流动和整合,实现社会物流系统总成本最低。

四、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思路

经过对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针对商业银行本身的优势,以及外界的机会,商业银行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本身的优势,弥补劣势,促进中国物流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此,提出了一条商业银行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思路。

1、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运用资本营销手段,以资产重组、投资参股、资产并购、产权置换、发起或借壳上市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大自身的规模,快速增强实力和扩大市场份额;发挥集团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接产需,必须延伸出去获得能量,紧紧联系生产一端,争取直接掌握甚至控制一批关键性的、在市场上知名度高的产品,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要走工、商、贸相结合的道路。只有如此,企业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开展统一授信的方式提高物流金融的效率。统一授信就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基本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这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的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的风险,从而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

3、加强物流金融人才的培养。针对中国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应加大人才培养。一方面应积极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金融、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对物流从业人员,可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在大学和学院设置物流管理、金融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通过多个层面的教育与培训,可以为中国培养出大量的各层次、各方面的物流专业人才。

4、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物流金融业务。在法律约束的同时应该建立由中央银行和物流管理委员会牵头的宏观管理机构,对业务实行规范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惩罚程序和措施。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评级体系和信息系统。首先,银行和物流公司应该建立统一并且规范的信息系统,将客户资料、信用情况、产品信息等一系列信息指标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形成联网操作。其次,在信息体系之上建立风险评级体系,针对指标和数据以及专业部门的实地考察、业务监管进行信用评级,并且事后备案,以减少风险。政府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发展物流金融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五、结论

物流金融对于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一个新的领域。中国物流金融正处于开展的良好时机,这是中国物流金融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国家法律政策逐渐扶持的结果。当然,物流金融的顺利开展也需要政府、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这种新兴的业务在给商业银行提供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对物流金融理论进行梳理,识别了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利与弊,并针对这些利弊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为商业银行从事物流金融业务提供一些运作思路。希望对商业银行从事物流金融有一定的启发,同时一些新的对策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邹小:国内物流金融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06(36).

[2] 谢志忠、陈乐群: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探析[J].科技和产业,2007(3).

[3] 王国文: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J].现代物流,2003(5).

[4] 徐莉、罗茜:基于物流信息平台的金融创新――物流银行[J].物流技术,2005(6).

[5] 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

[6] 王红梅、王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研究[J].物流科技,2007(4).

[7] 张臻竹:物流金融的发展分析[J].物流经济,2004(4).

[8] 李碧珍:中物流金融的现状与发展探索[J].上海金融,2005(12).

[9] 何燕: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分析[J].物流平台,2007(9).

[10] 姚莉:浅谈物流金融与多方共赢[J].华北金融,2006(7)

物流金融行业范文第3篇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金融管理技术,被认为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即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物流服务项目运作的仓储理货员、物品保管员、叉车操作员、运输调度员、单证操作员等一线从业人员。满足实用性的要求,是一种技能型人才。

物流金融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和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该专业的教学,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物流金融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物流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物流金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物流金融经营技能、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从事金融和物流工作的实际能力,成为能够从事物流金融实际业务和物流金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产业联动是国务院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当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的一项重点工程。当前我国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联动依然不足,物流业的效能不能得到有效地体现。因此,物流业与服务型行业的联动就是一个发展趋势。由于我国物流业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不大,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较大。因此,增强物流业和金融保险等服务型产业的联动,有利于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物流金融专业人才的现状及特征

1、现状

全国三千万货车司机,即将迎来“一卡通天下”的便利。2014年10月25日,中国银联与传化集团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宣布在中国公路物流领域的支付等金融相关领域展开合作。这是中国银联首次进入公路物流领域,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一体”,涉及中国物流行业上亿人群、百亿物资支付的物流金融新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已运营的传化公路港全国平台网络体系,每天吞吐的货运量已近100万吨,日服务货运车辆20万辆;每年服务的车流量已达3000万辆次。尽管这组数据已经十分庞大,但它的背后,还有中国近4000多万家制造业商贸业企业,近1000万家物流企业,1400多万辆载重汽车,近3000万卡车司机,近亿的物流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每年200万亿物资的流动和10万亿物流费用的流转。

从中国银联与传化集团的合作可以看出,物流金融所能产生的巨大经济效应,再加上它背后的巨额物资流动及物流费用,得出物流金融发展的市场前景是多么广阔。如果将所有发生物流的经济活动都考虑进来,物流金融人才的需求将是无处不在。

物流金融业务参与主体可分为物流企业和贷款银行。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监管方,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一般都会正式设立物流金融业务部,大致会设置五种管理岗位,即监管经理、监管业务主管、监管组长、监管员和审核员等岗位。银行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贷款方,一般会在银行组织架构下设置质押业务部,大致会设置两种管理岗位,即业务审查、贷后管理岗位。

2、特征

根据以上物流企业和银行的金融物流岗位设置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物流金融行业在岗位设置、人才需求等方面出现的几点特征。

(1)营销职能在物流金融企业中进一步得到强化,营销型人才走俏物流金融业。从以上岗位调查资料不难看出,物流金融企业对市场营销类的人才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并且与监管、单证制作和审核三种操作类岗位一起,成为物流金融业四大基层岗位类型和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群。根据市场需求,物流金融企业需要与银行合作,不断设计创新型的物流金融服务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物流企业需要接触各式各样的客户,说服客户接受这些新型的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可以说物流金融业兼具产品管理和客户管理的双重职能。过去,由于物流金融业垄断竞争的存在,物流金融产品类型单一、功能简单,市场营销在物流金融企业中一直得不到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进军物流金融市场,物流金融企业争夺客户的竞争必然加剧,市场营销已成为物流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可以预见,在物流金融企业设置大量营销岗位的同时,兼具物流金融业务知识和营销技巧的人才将成为物流金融业急需的人才类型。

(2)物流金融岗位人才结构性短缺矛盾仍然突出,监管经理、监管业务主管等岗位的供需存在较大缺口。最近十几年来,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开始涉足物流金融业务,对物流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但是国内每年培养的金融物流专业人才少之甚少,根本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金融业的人才需要。很多物流企业对仓管员等岗位的现有人员进行质押监管业务知识培训,然后将其调往物流金融业务部任职,这些人员只接受了简单的物流金融业务培训,大体可以胜任监管员、审核员等低层岗位工作。真正熟知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了解质押监管业务操作流程,会进行质押监管方案设计和质押监管各项管理、操作制度的建构,能参与监管业务的营销开发以及通晓监管点业务管理和操作的中、高层岗位,只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胜任。因此,物流金融行业中、高层员工短缺问题依然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北京中储物流责任有限公司、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都相继了物流金融部门经理、操作主管或网点负责人等岗位的招聘公告,他们期望以高待遇加快引进物流金融高级人才,通过人才战略寻求在物流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

三、物流金融专业的学生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

1、能力要求

具有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的实务的操作能力。具有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的能力,掌握仓储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物流金融具体业务工作的能力,如调查分析、方案设计、客户服务、产品推介、咨询服务、信息分析、融资、等工作的能力。掌握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市场开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一定的策划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熟悉我国有关金融及银行业务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惯例。熟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信用分析、贷款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及商业银行营销业务;熟悉我国有关保险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惯例。熟悉承保核保、客服保全、理赔给付、保险产品管理等保险业务流程,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概况、方法、手段等,初步具备运用保险资金并使保险资金保值和增值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2、知识结构要求

具有分析经济现象使用的数学、统计等定量分析知识。公文、调查分析报告等文体写作所需的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手段运用的基本原理,熟练运用业务操作软件,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掌握经济、物流、理财、金融、证券、保险、公司财务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与经济、物流、理财、金融、证券、保险、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掌握每个专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如物流金融市场调查、融资与投资对象调查、物流金融产品的销售推广、客户投资策略规划设计、交易、咨询等。

四、结论

物流金融行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流金融 风险分析 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金融作为创新服务产品产生了,物流金融,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资金需求企业的三方共赢。但是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存在一些风险,如何认识并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对于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

物流金融是指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协调物流领域中的资金运动,完成结算和实现融资的活动,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的同生共长。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物流业务,满足了扩展物流与金融业务的需求,创造出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物流金融圈,实现了三方共赢。

二、物流金融面临的风险

(一)业务模式风险

根据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中的作用不同,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结算中介模式和融资模式。

1.结算中介模式风险

这种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是作为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中介,物流企业需承担的资金风险小,主要承担信誉风险。如果结算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有一方违约的都将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无形资产”的损失。

2.融资模式风险

仓单质押模式风险。仓单质押是指融资企业货物等作为动产抵押给提供融通仓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进行看管并提供相关单据,然后融资企业根据单据再向银行申请信用额度。如果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伪造单据或不实单据,就会造成金融机构损失。

保兑仓模式风险。对于保兑仓模式而言,面临两种风险,一个是质押物风险,包括质押物在保管过程中出现变质、损毁等保管风险和质押物的销售变现困难风险;另一个是骗贷风险,其主要来自于融资企业与物流企业可能形成的联合骗贷风险以及所签署的担保合同产生的责任风险。

统一授信模式风险。这种模式是在物流企业能提供担保的情况下,银行将贷款授信权暂时授予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只需向物流企业提供货物质押便可获得贷款。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的贷款风险,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的违约都将使银行受到损失。如果融资企业违约,物流企业将承受重大损失。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指融资企业所质押货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质押货物贬值或质押货物销售变现能力改变等。由于市场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银行在处置质押物时,可能会出现质押物的变现低于银行授信额度或质押物无法变现而造成损失。

(三)法律风险

我国的物流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对物流公司及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操作还缺少法律进行规范,导致了物流金融业务无法可依,使物流金融参与者可能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对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物流金融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质押货物,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物流企业与银行选择融资企业时,应注意融资企业货物的销售趋势、价格变动、市场占有率以及品牌知名度等。物流企业及融资机构可对物流金融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建立风险评价体系。

(二)加强物流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物流企业应与金融机构、融资企业进行业务协调和沟通,实现三方信息共享,有效规避三方进行业务操作时出现的风险,严格管理物流金融业务操作人员,制定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监督工作人员按照管理办法进行操作。

(三)完善政策法规,降低法律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涉及多方,质押货物的所有权在各方流动,因此需建立完善物流金融法律法规,明确业务操作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质押货物所有权纠纷。

(四)建立完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在物流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中,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应对客户资料的采集、档案管理、信用分级、信用风险防范以及信用额度稽核等业务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对融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减少银行和融资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降低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

(五)建立准确快速的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

在市场环境下,物流公司应对质押货物进行细化管理,建立准确快速的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使物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质押货物进行评估和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对质押货物的评估与现实不符。物流企业要充分了解融资企业和市场环境,严格监控商品的市场价值、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对物流金融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多个方面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防范风险的几种措施,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参考文献

[1]赵朝霞. 我国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12(13).

[2]徐银泽. 物流金融视角下仓储物流企业经营风险与对策研究[J]. 中国商贸,2012(12).

物流金融行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潜在风险,对策,液体石化产品

一、前言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显著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开创金融改革发展新局面;主要目标之一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支持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评估体系和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存款保险制度等金融安全网制度基本建立。指导思想和目标均强调了要加强金融与实体的合作,控制金融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然而融资难题一直困扰着其发展。积极发展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 促进其快速成长, 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物流与金融的业务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而目前国内物流金融发展的比较晚,现实中物流金融的发展与理论研究脱节,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结算方式、融资模式方面,基本上是定性研究,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金融环节的不畅通、信用体制问题使物流企业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物流企业为了能够争取到货源,往往接受借贷企业提出的许多简化的操作流程给自身带来很大的风险,金融机构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国内对于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还很不充足。

本文基于液体石化产品行业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研究物流金融业务中各方面的风险,弥补国内外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理论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对风险的策略。

二、物流金融的发展模式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因各自发展的需要而相互融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它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工具,对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多种多样,包括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模式和物流仓储金融模式两种情况。

(一)物流企业自营模式。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是指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向其进行一定信用额度的发放,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发行、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保证放款企业对质押贷款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风险。

(二)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液体石化产品行业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现实中也常常称为存货质押融资,是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如液体石化产品)作为担保,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同时,将质押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仓储公司)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活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与银行共同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

例如某借贷企业(如信德贸易公司)需要向金融机构(如工商银行)贷款8,000万元,信德贸易公司在某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恒源仓储公司)存有液体石化产品混合芳烃10,000吨。由信德贸易公司、工商银行和恒源仓储公司共同签订《动产质押三方监管协议》,协议规定信德贸易公司同意将上述货物质押给工商银行,由工商银行向信德贸易公司发放贷款,由恒源仓储公司向工商银行出具《动产质押专用仓单》,并在储存该批货物相应的储罐上作好标记,并在内部管理系统登记该批货权属工商银行所有,信德贸易公司将分批或一次性向工商银行偿还贷款,恒源仓储公司必须凭工商银行出具的《部分解除质押通知书》或《全部解除质押通知书》放货,直到贷款还清,利息、手续费全部结清,货物发毕时止。

三、基于动产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潜在的风险

以金融机构(银行)为风险承担主体,将风险分为三大类:

(一)借贷企业资信风险,包括质押物、借贷企业财务状况、信誉状况和借贷企业成长潜力;

(二)银行操作风险,包括信息系统及技术的保障、人员专业素质;

(三)物流企业监管风险,包括经营实力和技术实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风险防控措施与建议全面的风险分析管理包括风险识别、评价、管理计划、应对计划、风险控制及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等步骤。

金融机构(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是防止出现不良贷款的重要保证,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有效运作,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管理内容。目前物流金融业务尚缺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上述风险缺乏细致的分类辨别,对风险的度量缺乏科学的方法,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和控制。因此,有必要对物流金融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进行体系构建。

四、物流金融风险管理措施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物流金融中的风险管理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风险管理措施,树立全面和辩证的风险管理观念,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既要看到机会,又要看到风险。结合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与基于动产(液体石化产品)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的风险分析,主要从法律政策风险、道德风险、操作监管风险、市场风险方面来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一)法律政策风险防控。物流金融中的法律政策风险主要在于动产的所有权归属的规定。由于物流金融涉及到金融机构、借贷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三方主体,质押物的所有权在各方之间流动,可能会产生关于动产质押物的所有权的纠纷。此外,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物流金融业务中条款的规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物流金融实施的风险。鉴于此,要想控制物流金融中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必须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查处在物流金融中的违法行为。

(二)道德风险防控。信用状况良好是成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重要保障。由于金融机构业务实施重点、专业人才等方面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借贷企业的规模、信誉、经营状况等都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效地执行监督者的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全面评估借贷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与信用状况,调查企业近年来的生产运营、金融负债以及偿还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加强对自身人员的监管与培训,加强对物流从业人员物流金融方面知识的培训,制定员工工作纪律,实行多级审批,不定期对物流金融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避免内部管理的不完善、操作人员内外勾结给企业带来风险。

(三)操作监管风险防控。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金融机构与借贷企业的中间人和担保人,应当具备良好的企业信用、核心竞争力、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激励机制,实施先进的物流金融服务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指定专业监管人员从事物流金融业务,制定监管人员准入要求,监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学历、从业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信用记录;制定规范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等内控管理制度,包括入库和出库流程中的交叉检查、定期抽查、巡检,建立与完善应急预案;开展金融物流培训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同时与金融机构(银行)加强沟通,完善信息收集渠道,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人员应及时了解客户的企业经营状况、货物销售情况等信息,及时了解质押物的市场行情;定期盘点,以减少货损货差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分散风险。

(四)市场风险防控。液体石化产品存在数量大、市场价格波动大、货值高的特性,液体石化产品作为质押物的市场风险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时需要重点考虑防范的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需及时了解质押物的市场行情,通过对行业内专业人员的调查,征求专家意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参考当前市场行情来准确定位市场价格。

六、结语

总之,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将会出现越来越多新颖的模式,无论是何种模式均必须加强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把风险防范与控制提到首要的位置是金融机构(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借贷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预测,2007年第1期:49-54

[2]李海波,梁晓璐,安伟.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模式及风险控制.物流技术,2014年第33卷第1期(总第304期):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