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 虚拟社会 发展策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爆炸式发展,知识经济、社会活动、人们的生活起居处处都充满了新型的网络信息手段和高端的科学技术的管理和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得到了新的跨越式的发展。近年来,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怎样迎合网络信息时代的虚拟化特点,有效应对网络信息条件下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不断提升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工作中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网络虚拟社会是以互联网虚拟空间和操作平台为载体,以大数据管理为手段,以线上的虚拟联络、虚拟指令、虚拟信息交换为举措,形成的一种虚拟的工作和关系渠道,它是人们生活和生存的二度空间,也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无限延伸,具有虚拟性、广泛性、个性化、便捷化的特点。随着新媒体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质的改变和影响。可以说,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有虚拟终端平台,人人都是信息的者和管理者。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虚拟化覆盖率仍在不断攀升。

二、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网络虚拟空间成为为滋生社会矛盾的土壤,网络层出不穷。人们在网络信息平台一般都是以匿名注册,所以相对缺乏对自己言行和言论的严谨性和约束性,并且网络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是传统传播的几何倍数,在推动网络意识形态真实性的同时,极易造成舆论的错误导向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由此事来的网络层出不穷。

(2)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手段不断翻新。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很多心怀不轨的恶意煽动者和不法利益犯罪者,同样借助网络隐密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在虚拟化的网络平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并且犯罪和“捉迷藏”的手段仍在不断翻新,甚至存在严重的黑客威胁。

(3)网络低俗文化泛滥,严重影响网络文化环境。随着网络传播手段和速度的强大优势,一些内容低俗、低劣的不健康言论、音像制品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严重地影响着网络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文化品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三、当前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虚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在虚拟网络环境快速发展的同时,虚拟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却没有同步跟上,公安、教育、文化、娱乐、经济各个方面在各自不并不成熟的网络管理工作间还存在很大的缝隙和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2)虚拟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随着日渐多元和丰富的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虚拟社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关问题接踵而来,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相关法制的建设步伐却长期滞后,现有的网络环境管理法规中仍存在许多空白和盲点,导致很多网络犯罪的形成。

(3)网络舆情引导不利。在我国,传统媒体长期以来负责政府政策意向的宣传和相关舆论的引导。但随着新媒体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人都可以以自媒体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和舆论终端的操作,大大影响了主流网络媒体的舆论力度。

四、加强和创新网络信息时代下虚拟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1)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为依法管理网络虚拟社会提供法律依据。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实效性、针对性、全面性的网络法治性治安管理长效机制,为依法治理网络环境打下坚定的基础,提供法律依据保障。一是要加强对网络违法案件的侦破和总结,积极探索研究网络治理的有效办法;二是提升网络立法层次,让法治网络环境管理更加有力度和权威。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建立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一是设置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强化网络舆论情况的分析和监测。对网络舆论情况做到随时有着清醒的认识,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发展的不良隐患和苗头,善于发现隐藏在深处的问题苗头,并及时做出预防和应对方案。同时,通过阶段性的网络民意调查、有奖举报和针对性治理等有效了解网民舆情、净化网络环境。

(3)推进虚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绿色、有序的网络环境。构建网络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源就在于实名认证,让以往在网络上不知道是谁干的事一目了然的看出出处和作者,以达到事事有根源、有责任,时时有监管、有审核,对出现不良问题的机构和个人实行责任追究和网络除名。这样,才可以尽快地将低俗文化实施源头打击,让网络不法份子无藏身之地。

(4)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切实保障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各级党政机关和国家地方政府要积极实行政务、党务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要充分利用政务论坛、互动评论和交流组织网民经常进行意见征集和汇总梳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和意见表达权。从而更好地监督政府行政,畅听群众诉求,并及时办理,及时给予反馈维护较好的政风行风。

(5)健全虚拟社会管理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体系。应建立由政府牵头、行业组织和互联网服务单位参与、网民支持的虚拟社会综合防治体系,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虚拟社会管理体系。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交流与协作,形成合力,引导互联网业界行业自律。

(6)培育网络社会中介组织,共同推动虚拟社会的自律管理。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推动建立相应的网络行业协会,构建行业自律机制,规范网络行为。督促行业组织积极制定行业规范和细则,真正实现有法管、管得到,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

参考文献: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一、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和意义

首先,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矛盾多样多发,影响稳定的案件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认真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职责,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建设,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使社会发展与自然、经济环境都均衡统一,切实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其次,创新社会管理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国家和服务型政府,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社会管理服务是人民群众权益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实际需要。很多社会问题,都和政府部门管理服务不到位有关。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找准服务大局、服务稳定、服务群众的结合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公正执法,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统一。

再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应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度,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站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切实把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目标原则

(一)目标任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中,按照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相统一的要求,进一步找准监管服务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结合点,是当前各单位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化全员维稳责任制、基层基础建设、执行力建设,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着力破解运行机制不畅、管控能力不强、资源整合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切实在建立健全社会维稳组织体系、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服务工作体系、社会舆情引导体系、社会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谋划,协调发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工商实际,认真谋划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坚持服务全局,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加快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服务为先、民生为重,关注民意、集中民智,回应民声、维护民利,努力实现由"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规律,大胆探索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健全长效机制,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

三、突出社会管理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社会维稳组织体系。认真履行工商职能,积极参与镇乡街道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一格三员"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二)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体系。以构建"大调解"格局为抓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隐患排查和维稳工作形势定期研判机制,热情接访,主动约访,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推行网上、联合接访、法律援助、现场调解、、心理疏导等新型工作机制,提高初信初访办理化解效率。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确保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常态化、制度化。

(三)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三治一优"活动,进一步完善以110指挥中心为核心的应急联动机制,提升各类突发性事件预防处置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建立健全社会服务工作体系。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控制机制,健全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大力加强网上服务大厅建设,提高各窗口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发挥消费投诉、行风热线等平台作用,构建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平台。

(五)建立健全社会舆情引导体系。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及时上报涉法涉诉信息;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健全网络协同监管、应急处置、外联合作、舆情导控和涉网案件协办机制。

(六)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公众生产生活安全。充分发挥个私协会作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工作。

四、程序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部署(2011年11月至12月)。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统一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相关责任。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市委决定在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商所要高度重视,按市委总体部署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各单位按实施方案进行责任分工,积极探索,完善措施,健全各项制度,力争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认真总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梳理好的典型和做法,及时进行推广。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工作部署、信息汇总报送。

(二)明确职责,合力推进。细化分解项目任务,将责任落实到科、室、所和个人,定期汇报进展情况,研究项目推进工作,解决存在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方案制定,综合协调等日常工作。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范文第3篇

即便在当下,一旦有农产品价格飙升、药品价格超高或者家电行业利润下滑之类的新闻,则汹汹舆情便马上抛出“中间环节暴利”之说,因而搞得各个行业的商贸流通业都过得提心吊胆的。

某种程度上,这还是缺乏市场经济思维的表现。

任何一个市场都存在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在足够自由流动的市场中,很快就会形成买卖双方的价格均衡,而之所以会有所谓暴利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的主要决定者(买卖双方都有可能)形成了自身独到的价值增值体系,换言之就是所谓的议价能力。在沃尔玛出现仅仅十几年之后,就有美国经济学家感叹,美国的制造业在商业资本面前失去了定价能力,一个在老牌制造商面前转动着铅笔、心不在焉的沃尔玛采购部的下单员,随意签下的一份巨额采购单就足以迫使任何一个制造商低头。而说到底,这样的一份“嚣张”还是其强大的商业网络出货能力所带来的。

所以,在时下国内讨论商业问题的时候,保持必要的在法律框架内的中性意识,是非常有益的,这能让我们认清楚事情的本质所在,就如同著名的美国黑帮小说《教父》中的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It’s not person,It’s business。”(这与个人无关,这是生意)

之所以绕来绕去谈这样一个常识,是因为本期《首席财务官》杂志的特别报道专门讨论了三个一直以来看似一贯正确的上市公司的相关命题——现金分红、股权分散和独立董事。如果以纯粹的中性视角来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伟大的、为股东创造了巨大回报的上市公司从来不分红;有很多伟大的、为股东创造了巨大回报的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有很多伟大的、为股东创造了巨大回报的上市公司并不需要在董事会里安插一堆所谓的名流作为独立董事……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范文第4篇

即使中国核电有着30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许多公众依旧对核电了解不深,甚至存有误解。近年来发生的诸如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引发对内陆核电质疑的舆论事件,为核电发展敲响了警钟,揭示出我们在公众沟通工作方面还存在缺失。而在核电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只有积极搭建政府、公众、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对话的平台,做好公众沟通,赢得公众支持,才能为核电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

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已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方式方法,建立了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平台阵地,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与核电本身发展的速度还不匹配,公众沟通工作滞后于核电发展,社会公众对于核能的认识和了解有限,部分公众心存疑虑,在核电公众沟通方面开展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有关机构针对我国核能知识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8.7%的人认为核能“有潜在危险,需谨慎利用”。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安全的质疑。核电是公认的经济、清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能源,是解决全球的能源安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措施。然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对核电的关注,不是能够提供多少电力、能够减轻多少环境压力、能够给地方创造多少税收,而是核电是否安全、会不会发生事故、会给百姓的生活安全带来多少影响。目前核电站发生可能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极限事故的概率可以控制在10-4/堆年至10-6/堆年,但在公众心中,“概率很小”与“概率为零”是两回事。如日本福岛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全球性的。

对信息的获取。当前,公众信息来源很广泛,除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外,网络已成为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核的特殊性,公众获得的核电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有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们缺乏明晰的背景信息、未形成固定的观点时,很容易被一些表面信息所左右。公众的直观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具有主观和非理性的特征,这使得其中的负面信息很容易被强化和放大,从而在公众心中形成一种对核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对权威机构的信任。当公众对权威机构相当信任的时候,他们很少会质疑权威机构的核电政策,核能公众接受性良好。像法国的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5%左右,核电发展得到大部分公众长期的支持。但权威机构的公信力不够的时候,百姓就会产生质疑,特别是发生核事故后,这种信任感急剧下降。日本福岛事故后的调查表明,公众对核能的接受性明显下降。而发生在我国江门的核燃料产业园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通过调查关注点对比显示,公众质疑政府对该项目审批过程的人员比例就超过了41%。

除以上因素外,知识水平、生活背景、世界观、价值观、性别、经济地位、职业等因素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世界核电公众沟通特点带来的启示

经过长期实践和积累,国际上一些核能发展大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相对成熟的经验,能够为我国的核电公众沟通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其主要特点为:

一是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公众沟通工作有法可依。各国公众沟通的法律体系构架包括原子能法、环境法、信息公开法以及根据法律制定的相关条例。比如法国共有4项法律,分别是《环境法典》、《核领域透明与安全法》、《行政关系中公民权利法》、《行政关系与公众关系法》。

二是注重公民知情权,通过立法明确公众获取核电信息的权利,并在实践中积极保障公民知情权。比如法国成立了“核安全透明高级信息委员会”(咨询机构)和“地方信息委员会”。高级委员会负责协调全国公众沟通工作,提出存在问题以及改善措施。地方信息委员会依据核电厂分布建立,负责监督、督促核电厂信息公开工作并向公众传播信息公开内容。

三是核电公众沟通的范围较广,透明度高。总体来说,凡是与公众健康、安全、环境影响有关的信息以及公众最为关心的信息,都会作为公众沟通的内容,大致包含了国家法律法规、政府决策和政令、应急措施、安全保障与环境保护措施、辐射防护以及辐射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美国还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不予以公开的信息范围。

我国核电公众沟通亟待推进

相较国际核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虽然正在不断得到各方重视,但仍然亟待推进。一方面,国内公众对于核电运营、管理方面知之甚少,谈及“核”较为恐惧,对核电厂建设项目具有抵触和反对心理,缺乏对我国核电监管机构的有效信任,阻碍了核电事业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公众希望了解与自身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辐射环境监测数据。为此笔者建议:

增强科普宣传的整体性。结合核电公众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及问题,核电公众科普宣传可以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板块统筹,基层互动”作为指导原则,围绕机制统一化、产品标准化、传播广泛化、受众精细化四个方面,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一套灵活的工作机制、一批科普宣传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核电各单位科普宣传网络,有序推进核电企业科普宣传工作统筹运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核电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为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网络舆情监管存在问题范文第5篇

一、主要特点

(一)班子团结奋进。认真贯彻班子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都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在决策中注重集思广益,把民主集中制贯穿到党内生活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各个环节。班子成员之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心齐气顺、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2011年,我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形势总体趋好,市对我市的安全生产考核等次为优秀,且比上一年,名次前进了二位。

(二)领导坚强有力。全体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本职工作为己任,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认真履行职责,勇于开拓创新。特别是局长胡吉夫同志,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把学习调研作为提高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局面的有效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牢牢把握工作的主题主线,坚持立足实际,夯基础、抓重点、重创新、求突破,使全局的各方面工作有了新的起色。2011年度,市安监局被评为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工作创新三等奖、市“安康杯”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春运工作先进集体,本人也因工作成绩显著被市委市政府通报嘉奖一次。

(三)作风不断深入。加大治懒治散力度,切实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审批效率。完善优化了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制订了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考核办法、限时办结制、行政运行规定等,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力求实现行政许可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规范“零投诉”、服务质量“零差错”。定期对检查处罚企业进行回访,帮助、指导企业落实责任,消除安全隐患。深化企业安全服务行动。开展了一系列“送安全、送服务到企业”活动,主动搭建平台,积极联系聘请专家到化工、船舶修造企业进行现场办公,指导标准化建设工作,帮助企业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把良策送到企业,把药方开在车间,为企业现场安全“把准脉”、“会好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四)制度不断完善。我局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办和通报,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制定了机关效能建设各项规定,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科室、大队,督促科室和大队严格执行各项文件规定,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规范管理为目标,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干部去向公告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六项制度,推行机关文明用语,着力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要求全体机关干部严格遵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条禁令”,执行“五条纪律”,并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的投诉和监督。历年来,市安监局未出现因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或服务不到位而被上级部门通报批评或新闻媒体曝光的现象。

(五)执法公正高效。公开行政执法程序,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接受公众监督。公开行政执法依据,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做到定性准确、裁量适当。公开处理结果,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及时告知被处罚人,并告知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救济途径,维护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政务信息公开新途径,推进信息公开网络化进程,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网、市政府政务信息网等载体扩大信息公开范围,方便群众查阅。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防范、化解有关安全生产社会矛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应对安全生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对决策内容实行合法性论证或审核,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

(六)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开展“查问题,找差距,建人民满意安监队伍”问卷调查,实施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严格落实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创建进程。增强服务意识,维护群众利益,日常工作中“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认真做好行政服务工作,为民办事。每月定期组织全体执法人员集中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网络舆情应对和政治理论知识,不断丰富执法人员安全生产法律知识,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在年底对每位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评议考核。

二、存在问题

一是局机关理论学习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安全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之仍不尽适应,仍需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力度还须进一步加大。四是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细化,对企业指导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拓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执法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下步打算

2012年在“强基础、明责任、抓重点、促实效”上狠下功夫。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调研。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组织开展以“学习提升、敬业创新”为主题的定时、定人、定责、定内容(简称“四定”)的主题学习调研活动和“进村入企”服务创优活动,着力破解安全发展难题。

(二)进一步加强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大力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勇于创先争优,乐于爱岗敬业。创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方法,进一步规范检查、执法等具体监管行为,提升效能,推进安全监管事业不断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实现机关工作目标考核从定性评价向定量考核的转变,使平时工作与效能建设紧密结合,将机关年度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一位班子成员、每一个科室、每一个岗位,从平时的每一件平凡事抓起,从平时的工作中挖掘效率,做到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切实改进,安监工作得到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