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操作风险案例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量化;建议;风险操作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概述

2004年6月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不完善或者是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还有就是外部事件都可能造成操作风险,它包括了声誉风险以及策略风险以外的法律风险作为一个涵盖多种风险的集合概念,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广泛性和普遍性、难以度量性和不对称性等特征。

当前我国面临的商业银行主要操作风险有:(一)人员的因素。据资料显示,在对我国169起商业银行风险案例分析当中,人员因素引起的风险就占了44%,比例之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二)流程的因素。业务流程设计如果欠妥,将造成银行的损失。(三)系统的因素。1、系统失灵或者是系统崩溃所导致的风险,2、由于系统漏洞所导致的风险;3、操作人员违规、失误操作导致的风险; 4、外部系统非法入侵的风险)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的概述

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的重要前提就是操作风险度量。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中,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迫于防范操作风险的要求,要求,风险的管理部门要做的就是量化操作风险 也就是把那些抽象、复杂的操作风险转换为直观又简单的数字这样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商业银行所这样子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出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的现状提前采取的控制措施,就是由于量化操作风险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出操作风险的一个变动趋势。

尽管商业银行在量化风险中存在很大困难,但是为了准确度量和有效防范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国际金融界和巴塞尔委员会努力探索,开发出了一些模型方案,例如损失分布法、基于损失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等,巴塞尔委员会充分总结了这些成果,在新资本协议框架中提出了三种系统的计量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

(一)基本指标法

按照基本指标法,操作风险的资本计算公式如下:

Capital Charge=a*Gross income

其中, Capital Charge指基本指标计量法时所需要的资本,Gross income指的是银行前三年利息收入、交易净收入非利息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的总和的平均值a取固定值15%,由巴塞尔委员会自定。

基本指标法简便易行,之所以使用这种方法的监管成本这么高,就是因为他过于简单,特别是各商业银行都使用a做为统一的固定比例,这样有不同风险特征与风险管理水平的商业银行要求每单位的总收入要配置相同的监管资本,这就是操作风险管理优劣奖惩机制无法自动发挥作用的原因同时该方法将商业银行视为一个整体来衡量操作风险,因此很难对不同银行的操作风险做比较就是因为它对操作风险衡量的敏感性太过缺乏因此,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基本指标法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意义,仅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相对简单的银行。

(二)标准法

标准法是一种比基本法更为复杂的方法;但是它对业务类别进行的定的区分是基本指标法无法实现的,相关比之下标准法也反映出了不同类别风险的特征差异但同时与基本指标法相同的是都是使用的标准法监管资本的计算,指的并不是直接与损失数据有所联系,与此同时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就是因为它不能直接反映各商业银行本身操作风险的损失特征)

Capital Charge=Σ【ai×Eli】

Capital Charge表示标准法计算的资本要求

ai表示在这8个业务类别当中各类别在过去的这3年中的平均总收入,即表示巴塞尔委员会设定的固定百分比,,EI表示有关业务种类的指针.

(三)高级计量法

高级计量法就是指商业银行在满足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监管要求的同时,运用相关运用相关定量与定性标准,再通过内部操作风险计量系统来计算出监管资本的要求。使用高级计量法的基本都是商业银行这样规模很大而且业务组合又复杂的,都是需要得到监管当局的批准。包括分析收益波动法、内部度量法、案例分析法、因果关系模型法、损失分步法,下面主要介绍一种较常用的方法:

损失分布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衡量操作风险几种方法中最复杂的一种方法,商业银行根据以前内部数据的分拆,大概每一业务种类或者是风险分类都有以下的可能性分布:单一事件的影响以及来年事件发生的概率。将所有业务种类/风险分类的风险值相加,也就是商业银行总操作风险资本金配置要求。损失分布法同样是采用银行本身的历史数据对风险进行一个模拟,与其它方法相比之下,更能体现银行自身的风险特点,虽然数据只可以说明历史,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或者还有所欠缺,但是它的结果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并且损失分布法合理的利用了模型计算出的风险资本而且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情景分析进行定性调整,所以它基本上是足以克服预测能力差的不足的。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一、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金融风险管理的教学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金融风险一般是针对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其他相关金融风险。单从老师的“教”很难让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方法,应该让学生以“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灵活掌握,让学生更能自主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2]。金融工程专业是一门建立在金融学、数学、计算机基础上的学科,以研究金融衍生品为主,以工程学原理、系统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专业构建和完善金融体系为目标,是一门系统研究虚拟市场的专业[2],对实际操作方面是有做相应教学要求。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教学中也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只掌握了理论基础却无法再实际中应用,这也是现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另一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改革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二、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一)改进理论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石,没有理论学习就不具备实践基础。一般理论教学往往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一直是目前高校理论教学的短板。专业课大多设置在第三学期以后,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基础课程之后,有能力参与专业课的学习与研究。所以,理论教学除了注重教授教材知识外,还需要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参与式以及探讨式教学。例如,在讲授金融风险种类时,可以精选国内外相关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更清楚判别金融风险种类。教材内容多数属于滞后信息,而现在的本科学生大多属于信息化意识较强的90后,如果只按照滞后信息灌输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找到积极参与的乐趣,通过阅读查询大量相关信息也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金融行业相关风险管理知识,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定位[3]。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也可以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最重要是需要学生的自主“学”,而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多方位的发现新信息化时代里的新知识。因此,互学型的参与式教学会使学生更有信心参与学习并为以后深入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在改变现有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当多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及教学理念,如CDIO理念也可以积极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教学方式之中。CDIO教学思想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和瑞士皇家工学院从2000年开始研究的新型教学理念。CDIO主要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主要是提倡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载体的新型教育理念[4]。虽然CDIO教学理念多适用于工科专业,但金融工程专业也是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潜在热门专业,因此,应该将此观念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创新能力、个人能力以及与社会协调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从马科维茨投资理论可以知道获得高额收益回报就必须承担一定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是无法通过分散化方式进行消除。所以必须认清风险以合理方法有效管理风险。金融风险管理的思想都是以量化风险的数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因此除了理论教学之外,也要加强实践教学。比如精选金融风险建模相关教材便可以让学生正在接触到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实践上机课程让学生们使用Excel、VBA等软件学会量化信用风险的工具;通过股票、期货风模拟交易让学生了解股票市场以及其面临的金融风险。通过一些实训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为毕业后从事金融相关联专业打下前期基础。

(三)课堂外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学习机会。金融风险管理属于交叉学科,其中内容与金融学、投资学及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等学科内容有重复部分。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接触相关的网络公开课、慕课及微课等各种课外学习方式更全面的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学校也可以多组织专家或者相关从业人员的主题讲座,让学生们能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科,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每学期组织研讨会,找出与金融风险管理贴近的主题,让学生们自主讨论并从中拓展知识面。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丰富考评方式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学习后,也需要用有效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考评也能及时为老师提供依据,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单从几次考试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丰富考察形式。考评形式应多样化,比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课发言、期末考试、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多方位考察学生。这样便可以从基础知识到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外教学以及考评方式四个方面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际仍需要经历推行磨合。总之,我们应该突破传统,在各个方面完善金融风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发展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一、案例教学的涵义和重要性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西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当规范的操作理论、操作规范和操作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单纯从这个角度说,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案例教学尤为重要。

从教学角度看,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二是能够使所学的知识转变成为技能,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三是在逼真模拟训练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在共同的分析讨论过程中,通过发散性思维,激发大家的灵感,做到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可以说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电子商务案例的特点和分类

电子商务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情景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教学资料。通过对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够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而具体的事件或实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启迪性与实践性。

根据教学难度,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可分为三类:

(1)已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对电子商务活动从情景描述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它是案例教学初级状态的教学资料。这类案例包括以下三部分: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及问题、解决方法和措施、经验或教训的评估。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电子商务所面临的环境和发展状况,初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待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是指对电子商务某部分的活动,只介绍情况过程和指明问题所在,要求学生作思考和讨论,找出问题成因或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从比较优劣中抉择,它包括主要运作过程及存在问题的情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两部分。分析这类案例不要求有明确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探讨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能力。

(3)设想问题案例

这类案例是指只提供电子商务活动的相关背景材料或迹象,启发学生从中自己寻找存在的问题、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活动的发展作出判断,并试图自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阐明这些措施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和效果。它一般包括经济活动的背景材料及其发展趋势的相关迹象两部分。这类案例是在前两类案例教学基础上的较高级的教学资料,对全面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很有益,但教学的组织难度明显提高。

三、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采用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阅读案例,发现问题。学生首先应该快速阅读案例,其目的是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案例中发现可供分析的材料和依据,清楚明白地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发现问题。由于电子商务案例大多涉及某个(或某些)网站,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登陆这些网站,并参与网站实践(如网上购物、网上拍卖),体会网站经营特色,以更深刻地体会案例内容,发现问题,这也是电子商务案例分析与其他学科的案例分析最大的区别。

第二,确定重点,提出思考。一个案例可供重点研究的地方一般不会太多,只有一个或几个,这也是案例中最为闪光的内容,教师应当把握关键事实,并针对这些重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如“亚玛逊的成功与失败”这个案例很长,我只确定了两个重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亚玛逊成功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失败,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CEO,你该如何做等问题。

第三,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紧扣要点,突出重点,并且力求讨论气氛热烈,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进来。同时要把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必须提出明确的行动方案。如在上例中,学生们在全面分析了亚玛逊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业务扩张迅速,盈利点少,资金链断裂,从而提出了亚玛逊或可以缩小业务范围,或可以吸引风险投资,或可以被资金雄厚的大集团收购等等十余种解决方案,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大大地调动起来。

第四,深入浅出,得出结论。在提供的各种可供参考的思路中寻找联系,全面分析其关键环节,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如在提供的各种解决方案中,根据问题的成因,分析其可行性,认为虽然电子商务网站投入很大,但困难是暂时的,随着网民队伍的扩大和成熟,电子商务配套措施的完善,亚玛逊最终仍会走向成功,从而得出了继续吸引风险投资、提供创新的个性化服务等

三、四种解决方案。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运营 操作风险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商业银行虽然获取了更为广阔的收益市场,但受到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的影响,各种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性事件频频发生。据统计现实,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共发生会计运营风险性事件2000起作用,涉及金额达到70多亿元。据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如何强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力度,防范由各种操作风险性事件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已成为当前完善商业银行发展体系作业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在我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质体现的还不够彻底,银行的企业文化、控制体制、发展体系等与国外先进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差距仍旧特别明显,操作风险成为了商业银行最主要、最基本的风险来源之一。下表为相关研究人员于2010年公开收集的180家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构成情况表(见图1)。

图1: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构成情况

由上图我们不难看出,就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发展现状而言,商业银行会计运行操作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有内部欺诈与外部欺诈这两种,特别是内部欺诈,这种操作风险无论是从风险发生数量还是从风险损失金额来看都占到了全部操作风险事件的半数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有关商业银行发展的信用体系在基本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与漏洞。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任何一种风险的产生都离不开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这对于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而言同样如此。从上述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的主要形式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操作流程以及风险控制机制这三个方面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点。笔者现就这三方面内容做详细分析。

   (一)人的因素。前文中提到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奉献中内部欺诈占到了半数以上的比重,这就说明了商业银行在内部操作及管理人员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归属问题决定了银行内部存在多层次的委托管理,中间层次同时肩负着委托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划分界限不够明确的产权制度关系使得商业银行内部委托管理错位问题严重,最终会导致商业银行管理者在资产决策权、使用权以及控制权上的权利过分集中,欺诈可能性非常大;其次,人员的使用与选拔存在严重的问题。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在业务扩张上以外延式扩张为主要形式,机构网点更新速度过快在一定程度上给商业银行内部的会计运营人员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对会计运营人员的过分需求使得岗前培训不够完善,在岗继续教育工作不彻底,会计运营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势必会成为整个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工作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二)操作流程的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各类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激烈。这使得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系统设计与业务流程规划工作中仅仅以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效率为关键,对相应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体制考虑的不够充分。当前商业银行最常见的操作制度可以分为综合柜员制与全能网点制两种,这两种操作制度存在的操作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柜员制。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综合柜员制将传统的双人临柜操作流程转变为单人临柜模式,一方面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增加了临柜柜员与商业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可能性。再加上商业银行近年来推出了\"免填单服务\",将柜员对现金储蓄业务的核对职能进行了省略,虽然节约了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但各种业务差错、以公谋私等操作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却日益加大。

    2.全能网点制。伴随着商业银行应用性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及完善,商业银行所赋予基础营业网点的权利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当中,其各种经济业务处理职能也逐步趋向于全能性发展,它虽然为客户节约了业务办理时间,但同时也加大的商业银行自身的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跨行汇款业务为例,传统的流程操作模式下,这种特殊性质的汇款业务需要经过基层营业网点的双人受理记账复核--支行联行柜双人记账发送--上级行确认--业务办理等环节,一般来说汇款金额要3个工作日时间才能够到账,业务受理效率十分低下。但随着基层网点的全能制不断完善,特别是自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上线以来,跨行汇款业务仅仅需要通过基层营业网点的两位临柜柜员记账并复合就能够办理,且汇款金额能够在几分钟内快速到账,单次汇款金额也没有明确的限制,银行会计运营系统风险防范能力也大大减弱。

   (三)控制机制的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经济社会日益完善的作用下,商业银行内部应用性技术与业务获取市场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其内控风险控制方式并没有跟随这种发展二作出相应的调整,内部控制仅仅依靠各级层人员之间的相互控制,风险问题也只能通过自下而上的反应、自上而下的检查得以发现。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模式以事后监督为主,发现风险问题总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相关工作人员所制定的各种措施从本质上来说也只是对该风险事件的补救措施,整个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力度也不够有效。

三、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有关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与产生原因的分析,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其操作风险控制体系做出详细说明,笔者现以浦发银行济南分行为例,对其风险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浦发银行济南分行自成立以来一直都对会计运营人员采取条线式的管理模式,业务操作与业务营销之间的划分界限比较明确,全行统一集中式的事后监督管理机制使得核算差错成为了会计运营操作最主要的风险表现形式。

    1.典型案例分析。2004年9月25日,浦发银行济南分行某基层营业网点柜员在为两位男性客户办理借记卡挂失业务时,系统提示该借记卡已存在临时挂失现象,但 该柜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未询问该挂失业务办理为何非本人办理的情况下,为两名客户办理了密码挂失及重置等业务。同月27日,一女士持公安局证明到该网点办理书面挂失业务,称本人的借记卡在被盗之后已作出口头挂失动作,至此,该网点才发现于25日重置的借记卡中的钱已被取走。

    2.风险产生原因分析。这起事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起典型的外部欺诈时间,虽然客户损失的财产能够得到弥补与追回,但它给该网点乃至整个浦发银行带来的信誉损失却是不可避免的。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乃至网点对临柜柜员的岗前培训、在岗教育工作不够彻底、不够充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个人主观臆断参杂过重,对规范性操作流程的理解不够透彻。

   (二)对策及建议。首先,整个银行需要将企业内控文化建设作为所有工作的重心,兼顾业务发展与管理深化。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将人力资源贮备作为一项关键工作来抓,将对各层级员工尤其是基层网点临柜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中心。其次,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运营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由内而外、由上自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对一定时期内的操作风险事件进行总结,找出风险原因,归纳风险防范要点,形成一套完备、健全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

四、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的过程中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对当前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做出了简要说明,并以实证分析为辅,希望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姜炳麟.任嘉嵩.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比较分析.[J].商业研究.2006.(17).

[2] 孙竞.从操作风险成因看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J].才智.2010.(12).

[3] 赵煜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4] 林霞.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操作风险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风险 存在问题 措施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案件频发,据统计,2009年国有商业银行发生案件20余件,80%是发生在会计领域,基本都涉及柜面业务。由此可见,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防范的重点,说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已成为操作风险的重要方面。

一、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部位发生的经济案件,一方面与外部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以及会计从伍、会计制度、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使分散化的会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不断拉大的会计管理半径,导致防范风险的意识和监控措施难以到位,在会计管理上留有漏洞,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有很大关系。从目前情况看,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会计人员数量、素质与业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基层行错误地认为会计部门是非生产性岗位,不能产生直接效率,因此,对会计岗位舍不得投入,使会计人员配备相当紧凑或不足,这一现象在处于会计管理末梢的储蓄所、营业所表现尤为突出,使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制度难于落实。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业务知识或技能匮乏,也是导致会计部位风险加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会计工作政策性强,特别是随着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制度及操作变化较大,对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柜员必须熟悉有关制度并及时补充新的制度。而长期以来沿用的却是师傅带教徒弟传授知识方式的做法,柜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同时,柜员对新岗位的业务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使得对师傅形成一种盲目信任,有时师傅一些错误的习惯、方法。还被当作正确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导致盲目操作,无形中增大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表现在:

(1)不知不该为。在工作中,柜员自己意识不到缺乏必要的知识,按照自己认为正确而实际错误的方式工作;

(2)不知怎样为。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但不主动查阅、学习相关制度,只是支离破碎地掌握一些业务常识,以应付日常业务的需要;

(3)为所欲为。意识到本人缺乏必要知识,在制度的掌握上存在断层,并进而利用这种缺陷。由于对风险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和分散,柜面探作潜伏着风险

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形成会计管理上的真空,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原则上新业务品种的开办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保证,但往往新业务在试办过程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在制度制定时很难考虑周全,有时甚至就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例如:在业务品种、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制度建设跟进不够,制度不衔接、不配套,责任归属不明确,一些环节存在管理空白和风险敞口,有的新系统或新业务已经上线,但制度或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新产品开发与风险控制出现“断层”。

原有的业务制度存在过散、制度与系统流程未能有效控制的问题。由于柜面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多,新业务的普及,但其相应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当中,制度过多、过散,查找困难,柜员学习和执行这些制度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极不规范,潜伏着很大风险。

(三)制度执行力不强,违章、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严格按业务操作程序办理每一项经济业务,严守操作规程。严密核算手续,减少操作错误带来的风险,是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内控。从监管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没有相关制度制约。而是因为操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未按照相关业务及管理规定操作或办理业务,基本制度的执行力缺乏,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所致。营业网点不按规章进行操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制度的操作性、可行性比较差。由于部门分块管理。部分操作规定在制定时,可能会出现操作性不强或相抵触现象。有些业务虽然有制度,但在有的地方不够具体,或者有些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难以执行。

2.人员、成本等条件限制,客观上难以执行。

3.主观上不执行。如对支票的折角验印,有些基层行由于与客户比较熟悉,往往只是将支票随手折一痕迹以应付检查,并没有与预留印鉴卡进行核对。

(四)柜员思想管理弱化,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思想道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思想管理不到位就会诱发案件和风险。部分网点对柜员的制度教育、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流于形式,对柜员的思想教育抓得不深、不实,致使个别柜员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心。有的柜员即便不懂业务,也不主动学习文件和研究操作规程。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业务工作随意性大,风险防范意识、合规操作意识、法律制度观念极其淡薄。人情大于制度,关系高于制度,信任代替监督的现象。在个别营业网点仍然存在,对违规问题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不抓整改落实,不做后续跟踪,内控管理松懈,容易引发风险。

(五)监管等重要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够,监督制约不到位

会计工作管理具有程序化、制度化的特点,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必须严格遵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由于目前管理上人少、量大,主管人员精力有限,部分基层行主管人员对业务不熟知、业务素质和能力跟不上快速发展、更新的业务知识,同时对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哪些操作环节可能会产生风险很少考虑,没有从防范风险的高度,正确认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个别网点会计主管履职不履责,对柜员违规操作未及时进行纠正等,必然会出现监管缺位、履职流于形式行为。部分网点负责人对本岗位的会计内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错误认为会计内控工作是会计主管的职责,忽视其对会计内控管理工作负总责的职责,对柜员缺乏足够的合规文化教育和制度学习。同时,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业务监管部门,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各监管层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由于警惕性不高,导致犯罪分子作案的空间很大,容易产生会计部位风险。

虽然会计部位风险最终以案件形式暴露出来,与上述五个方面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关系,但分析已经发生的案件,我们发现,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会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有效地落实,特别是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内部控制措施。

二、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合规文化建设,要把操作风险作为构建合规文化的着力点

构建先进的合规文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如果缺少合规文化,再严厉的行政命令、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严格的检查处罚、也难以保证人人、事事、时时防范风险。因此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与合规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 合规文化。同时,重点要把操作风险作为构建合规

文化的着力点。因为操作风险的杀伤力最大,但通过主观努力,操作风险有时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从重处理,真正体现从严治行;对不知不该为、不知怎样为的,督促学习、达标上岗;对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作风漂浮的,则要重点解决思想问题。

(二)加强业务制度培训,提高制度执行力

基层网点员工是银行业务经营的最终实现者和直接操作者。实践证明,大部分案件的发生都与基层员工直接相关。因此,重视基层员工的素质教育,注重新制度、新业务的学习,增强柜员责任心和使命感,强化业务能力培训十分重要。一是对学员要分层次培训,避免一刀切;二是要有考核机制。把考核成绩与员工的业绩工资等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切实发挥网点会计主管对临柜人员的实时操作辅导和业务培训的作用,提高培训的实用效果和质量;四是对个别操作技术性较强的系统业务,要实行“送教上门”的形式,实地操作演示,强化培训效果。通过对制度培训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结合典型案例,紧密联系柜员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开展案例分析。认真从有关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用活生生的事实,警醒广大会计人员严格按章办事,并通过召开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广大员工谈体会、摆问题,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法律观念等方面找问题,查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四)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自部制约机制

一是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和会计人员的培养,要尽快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要通过业务考试合格达标后方能上岗,同时要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前提。在业务增长的同时,要考虑会计人员的配备,决不能以牺牲制度、加大风险来换取业务的增长。二是重要岗位必须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要把那些规规矩矩、诚实可信的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上。三是要把好主管人员的准人关,选择业务精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会计骨干人员担任会计主管;选拔具有较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三级主管人员,协助会计主管工作,履行顶班会计主管职责,确保营业网点内控防范到位,严禁将不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配备在主管岗位。

(五)落实制度办法的跟踪、反馈等后评价I作,统一认识和执行规范

现场监管发现,由于制度规定的不明确容易导致理解差异进而执行不统一,同一业务不同的网点有不同的做法;同时,个别制度存在客观上执行难问题。因此,制度制定者要多从基层实际情况的角度换位思考。所制定的制度在执行中是否会导致理解偏差、或是否具备执行的要件。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个性差异。以提高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并要注意借词的通俗化,易于理解,避免歧义,在制度下发后,要注意检视执行效果,收集基层行意见,加以完善。同时要整合制度,解决新旧制度衔接问题,避免造成无所适从情况。新制度出台时,要明确旧制度的全部或部分效用,或者明确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执行哪些方面不再执行。为避免理解上的差异。对新制度的解释,要实行谁主办,谁负责对制度的答疑解惑,避免“重制定轻管理”和执行不统一的情况。同时,要定期对临柜业务操作手册进行修订,跟进业务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一套涵盖所有临柜业务品种,面向临柜一线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手册,为基层网点柜员提供业务规范操作的指南,避免业务办理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

(六)进一步加强节假日业务的管理

节假日是案件多发时段,要加强节假日管理,合理设置和安排节假日期间的劳动组合,配齐节假日上班人员,不能为方便操作而忽视岗位制约。既要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又要切实风险防范。

(七)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要保证检查监督人员配备到位。按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凡正常营业的网点,中午和节假日期间必须配备当班会计主管。二是要保证常规检查监督制度落实到位。当班主管现场监督,各级主管实时授权,会计监管员常规监管,实现序时的、动态的检查,相互制约。层层监督。三是采取多种监管检查方法,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效果。

(八)落实连规问责,严肃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