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绿色金融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银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其强调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行,需要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而国有银行作为国内金融行业的支柱,应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和重视,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创新力度,围绕绿色金融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地支持。
1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意义
1.1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施行,必须要加强低碳环保技术的创新,以及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趋势,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响应政府经济号召,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应借此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保持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1.2缓解经济发展与能耗矛盾
自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烈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是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重效益而轻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向和结构,促进低能耗、绿色和环保企业的发展,控制对重工业和高污染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将显著缓解经济发展与能耗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平稳。
1.3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具有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等优点,是国内外普遍支持的产业。绿色产业的兴起得益于消费者环保意识和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产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催生的产物。绿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绿色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推行绿色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产业提供强有力地金融支持,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
2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政府金融政策缺乏
针对绿色金融推广和发展,我国政府在2007年、2008年先后推出了《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具体措施》《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为国内绿色金融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支持。但是,客观而言,这些制度的框架较为清晰,但可操作性不足,配套政策非常有限。近年来,国有银行有关绿色金融的扶持制度和政策比较缺乏。从2007年开始,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等专项政策,为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一定的引导支持,但缺乏足够的激励政策和标准支持,导致多数银行动作缓慢,积极性不足。
2.2绿色金融回收周期长
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绿色金融回收周期相对更长,对应的银行风险更大、收益更为缓慢。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重心,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传统企业发展时间较长,企业资产较为雄厚,市场也更为稳定,金融资金回收周期更短,收益也更为稳定。虽然,部分国有银行试图尝试制定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但受风险和价值等因素的制约,往往缺乏足够的产品信心,这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
2.3信贷标准不规范
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需要一整套规则和标准予以支持,以切实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始和实施,有效控制产品风险,维持银行利润空间。但是,国内绿色金融政策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国家政府并没有出台具体的贷款规则和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等,贷款的手段、方式、利率、期限等都没有明确,严重影响到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实施。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尝试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操作,但信贷标准的不规范使金融机构背负较大风险和压力。
2.4资金使用追踪不彻底
为提升信贷产品的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和落实,制定健全的资金追踪制度和体系至关重要。但是,多数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针对绿色金融构建专门的追踪机制,致使资金使用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许多企业以“节能减排”为口号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并未将所贷资金用于采购和引进节能设备,这种行为显然损害到了银行利益和正常的市场秩序。对此,国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为银行提供对应的政策指导。
3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3.1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政府必须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各金融机构的开展积极性,使金融机构自觉加快相关业务产品的开发和实施。第一,政府必须要尽快出台配套法律法规,用于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对率先推出绿色金融产品的银行提供收益保护期以及专利应用保护期,充分保障创新者利益。第二,对信贷企业予以严格控制。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申请绿色金融产品,必须要严格按照产品要求使用资金,禁止资金滥用。对于滥用资金的企业,应取消其信贷资格,同时降低企业征信。第三,必须要制定市场监管制度,杜绝违规金融产品。特别是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放开,必然会有部分金融机构盲目地进行金融产品开发和推广,这势必会对正常金融秩序构成影响。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控制,约束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
3.2重点扶持,控制信贷风险
为推动绿色金融的高效发展,政府应采取重点扶持措施,通过试点方式总结产品种类、利率和期限等标准,维持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选取业务需求量较大的省市地区确立信贷试点区域。其次,选取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强、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的国有银行实施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针对试点,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风险封单,并提供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并借助各类宣传渠道加强绿色金融宣传,确保市场的活跃度,保证地方试点效果,并从中积累丰富的金融经验。
3.3创新信贷评价标准
信贷评价标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控制业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信贷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为银行信贷发放提供相关支持。针对绿色金融业务的信贷评价标准,银行首先应充分借鉴现有的征信系统,了解客户的资质。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必须要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类型,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污染治理能力等,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分析,提升信贷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业务早已实施多年,因此在信贷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信贷评价标准,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信贷评价标准提供丰富和补充。
3.4做好资金使用追踪管理
绿色金融业务资金的根本目的在于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对应的资金支持。因此,绿色金融业务资金必须要关注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坚持专款专用,以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对此,银行金融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追踪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的全面了解和监督。资金使用追踪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必须要构建资金信息反馈系统,用于企业资金使用信息的录入,由银行予以审核和控制。针对追踪管理,银行必须要组建专门的资金监管小组,定期就资金使用情况对企业进行核查,并对检查结果予以汇总和评估。对于资金滥用的企业,银行可根据相关法规和制度收回资金,同时追究企业责任,切实保障资金使用效率,维护银行合法权益。此外,为降低和控制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制定对应的风险分担策略,保证银行资金风险,同时约束企业行为,使绿色金融能够更为平稳、健康地发展。
4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环境市场发展与生态治理之间的矛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落实。为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方面应积极出台对应的鼓励和指导政策,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完成产品创新,帮助绿色产业解决融资问题,促进绿色金融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贺章获.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6,44(19):18-21.
[2]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1):18-20.
[3]李淑文.低碳发展视域下的绿色金融创新研究——以兴业银行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1):14-16.
[4]崔文馨,胡援成.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信贷模式剖析——基于兴业银行的案例视角[J].武汉金融,2014(12):9-12.
[5]陶黎,孟庆军,唐勇军.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7(5):14-19.
关键词:金融 改革 举措
纵观各国的经济发展,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金融体系,才能保证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如今,尽管广东还是全国经济增长前列的省份,但这一无法掩盖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虽然已经推行的金融改革起到了一定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还是需要加强金融改革的力度和效率。本文主要通过对具体的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案例研究分析广东新时期金融改革的新思路和措施。
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一)研究的意义
经济改革与转型并非一个简单地政策推行,而是需要一个不断根据经济变化,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的复杂过程。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金融的改革与转型是广东省新时期发展的重要途径,所有研究其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金融改革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广东省当前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主要问题体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以及粗放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明显,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使得金融系统需要进行合理化的调整。
二、以温州金融改革为案例分析
温州市近年比较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版面的头条之上,温州“炒房团”的背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温州金融改革创新的贫乏造成的。由于温州的金融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比较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而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又缺乏相应的投资渠道,使得金融资本环境比较恶化,其经济实体也就相对比较孱弱。
为此温州市金融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旨在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使得民间资本实现规范化的发展,保证金融环境的稳定性。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改革与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而截至目前,温州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金融改革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使得温州的经济转型逐步的走上正轨,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不久的未来,温州的金融改革必然会收到巨大的回报。
三、结合广东省中山市的发展实际情况,阐述广东省新时期金融改革的新思路和措施
以广东省中山市的金融转型过程中作为案例分析,目前广东省中山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产品加工、科技制造为主,而且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相对比较大。广东省绝大多数的制造加工企业都属于一般的中小型企业,其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相对比较差,使得我们必须对这一类企业进行一定的金融保护,确保企业的资金周转的合理性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随着广东省中山市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得民间的资本积累实现进一步的资产优化,也保证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再加上政府对于资本的宏观监控和引导,这一成功的金融经济转型,保证了中山市的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的融资难
因此,我们必须推行有效的金融改革措施解决中山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其主要的思路和措施有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规范化市场的金融环境,多方位的对民间资产的合理管理和应用,使得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不断地依据经济变化,合理的规范和调整融资体系,多方位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营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使得企业发展环境更加有利。从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二是对于民间资本的合理化的管理和使用,完善民间资本金融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体系,使得民间的资本积累可以有效的保证金融市场中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需求,还可以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促进民间资本的规范化发展,加强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二)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粗放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
由于广东省在改革初期,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忽略了给环境造成的诸多影响,使得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粗放化的,使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问题严重,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比较多。而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这一弊端呢?这就需要我们引入一个新的金融名称――绿色信贷。这一理念主要是通过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自然资源的可循环使用,尽可能的规避破坏环境的风险,使得其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助力。这一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通过结合实际的经济运营状况,建立完善的绿色信贷体系,对企业的金融管理升级为全程的监控,使得环保的标准不断地提升,经济的发展日益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另一方面,不断地加强绿色信贷的创新,更有效的满足市场经济变化下企业的金融新需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各项的金融约束机制,多方位的建立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引导经济发展的科学性、绿色低碳性以及可持续性,为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的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金融的改革会直接改变现有的金融系统以及其生存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改革,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必然的。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广东省现今的金融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然后结合具体的地方经济转型的案例,提出了关于如何通过金融改革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思路方向,详细的阐述了这些措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原因及对策――从浙江温州金融风波看中小企业融资[J].特别关注,2012,(1)
关键词:范式 金融 实体循环经济 超循环 耦合
一、引言
“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从中国目前转型攻坚之难,可以发现实体循环经济通过在领域、规模方面的扩展,对于可持续发展范式的重要战略意义。湖北省“十二五”谋划“跨越式发展”,一个重要的源动力来自于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而在国家整体战略取向降速(GDP增长率预期下调)、转方式(资源利用方式)、调结构(产业结构、利益分配结构)的大背景下,湖北的“跨越式发展”不能是传统范式的发展:既不能是对相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被动承接式发展、也不能是对相对发达地区过去发展模式的复制式发展,而必须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约束条件下,基于发展范式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就“五个统筹”布局的国家战略而言,湖北的发展应是以突出“两型社会”特征为基础的“跨越”,而是否能够可持续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发展实践,应是湖北“跨越式发展”范式的核心要义。
二、全球价值的“金融内生”循环经济新范式
(一)金融“脱耦”限制了实体循环经济发展空间 传统循环经济理论,视角集中于实体经济物质循环,虽然可以在物质循环载体上讨论价值循环与信息循环(罗丽艳,2005),但属于虚拟经济范畴的金融运行却在理论和实际运行机制上,外生于循环经济系统。而在金融运行核心化的现代经济中,这意味着将不存在由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的、以新增长范式姿态出现、以循环经济革命及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核心绿色生态经济革命。从“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看,一方面,由于与金融 “脱耦”局限了应用领域,使得循环经济难以成为整体经济系统的生态增长范式,无法满足以“两型社会”循环经济发展,带动综合配套改革成功的国家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传统循环经济本身在“两型建设”中的发展势头,也因主要依赖财政渠道的计划资金支持,而来自更加市场化渠道的“金融支持”,虽然在政策的一再支持鼓励下,却因缺乏融入循环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使得抑制实体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瓶颈”难以消除。因此,如果没有循环经济理论的更新,就难以为金融与实体循环经济的“耦合”提供理论支持,而“纲要”关于十二·五时期“引导投资…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的规划,其效能未免存疑。
(二)范式变革是全球经济金融格局重构的核心 所谓全球经济金融格局、金融规则重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是最大诱因。而如能从“过度金融化”角度剖析危机的策源,也就可以从金融危机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低碳金融”之兴起,察觉国际金融着眼于“绿色产业革命”的竞争,正始于金融资本在实体循环经济领域的布局。一个金融与实体循环经济深入融合(耦合)的时代正不可阻挡的到来。为了讨论作为“跨越式发展”核心的“两型建设”范式,本文提出了一个“范式形成模型”,如图(1)。由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金融可持续竞争力重构的压力,以美国为代表的强势金融资本,借传统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借“生态责任”之名,力求主导“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思想的话语权,主要从提前布局“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革命”的角度,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结构与范式转变,从而实现以话语权、资本、技术优势主控全球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战略转移。由于这是出于长期利益的战略安排,因此足以逐渐克服制约金融资本内生融入循环经济的障碍,虽然金融资本从来不会真正从“生态责任”出发、推动金融与实体循环经济的耦合,但受长期竞争优势的利益驱动,属于“金融与实体循环经济协同优化耦合”的新增长范式的时代将不可避免的到来。对我国而言,如果在思想、行为、范式形成方面,不能摆脱被动反应路径,势必在以范式变革为核心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变迁中丧失先机,面临长期的不利竞争格局。因此,有必要调整生态利益分配的政策组合、主动树立包括金融系统在内的整体经济系统“生态责任”意识,谋取“绿色经济”话语权,充分利用循环经济起步低,应用空间大的“后发优势”,明确“金融与实体循环经济协同优化耦合”为“两型社会”的建设范式,切实推金融与实体循环经济耦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而承载这一国家战略的最合适地区,莫过于已开展“两型建设”综合改革试验有年、正谋划“十二五”跨越发展的湖北。金融与实体循环经济系统的协同优化耦合,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想范式,在2012年初露端倪的“中三角合作平台”,包含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个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是该范式最佳的功能辐射平台。系统学超循环理论,对于研究金融与实体循环经济这两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的相互耦合行为,是最恰当的理论研究平台。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激励;人才
绿色金融以企业大数据金融为依托,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活动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一系列相关绿色领域的项目提供金融服务。绿色金融在金融市场中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产业的振兴,进而实现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实践
1.1银行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兴业银行于2019年1月承销发行首笔“三绿债券”,绿色发行人以绿色基础资产进行募资,资金投放于绿色用途。2020年,兴业银行承销市场首单绿色防疫债,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发行中资股份银行首单境外蓝色金融债券,募集的资金用于与海洋相关的项目,诸如可持续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及沿海地区气候变化适应等。2021年2月,承销首批碳中和债,募集资金用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与此同时,承销首批绿色权益出资型中期票据,用于天然气储运调峰项目工程资本金。浦发银行长期关注绿色信贷业务,多年前就将绿色金融纳入重点发展范畴,在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中,浦发银行已经将绿色金融产品服务覆盖至各个领域。浦发银行广州分行于2018年成为广州市首批绿色金融行业自律公约成员,该分行大力支持绿色低碳产业,不断增加绿色信贷方面的投资,同时为相关节能服务公司推出融资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这类公司融资难、无担保的问题。截至目前,该分行共计为53家国家备案类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相关金融服务,操作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金额共计3.62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共计500多万t。
1.2各省市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1.2.1广东省广东省作为首个碳排放交易的试点省份,率先进行绿色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广东省在2012年9月成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用作国家级碳交易的试点,致力于为绿色金融服务。为分析碳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变化趋势,该交易所将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发挥价格发现功能的作用,这对我国碳定价权和碳产品在国际地位上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广东省在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和碳金融的业务模式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2江西省为发展和完善绿色产业项目,将金融资源和项目向绿色产业转移,江西省以特殊模式即金融与产业融合方式完善和发展,同时大力引进人才、资本,充分发挥国家级创新示范区的榜样作用。江西省绿色产业项目库首批入库的绿色创新发展综合体项目达到248个。除此之外,江西省推出一系列包括绿色金融科技实验室在内的创新模式,以此推动江西在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和壮大。1.2.3上海市在面对自贸区发展机遇之下,上海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为打造“绿能源、绿土地、绿金融+互联网”的生态产业体系,促进产融网结合,上海市的金融机构重点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为扶持低碳产业,每年上海市的多家银行会制定《信贷投向政策指引》,通过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在配合产业升级和低碳可持续的基础上,持续创新节能减排的新途径。1.2.4贵州省贵州省高度重视贵安新区的企业在绿色金融产业领域的创新。贵州省为促进该区域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致力于改善绿色金融组织结构,制定正确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完善相关认证体系,形成内容丰富、多层次的产品体系,预防和化解各类绿色金融风险,逐渐形成以“大数据+绿色金融”为依托,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业链,助力绿色金融业务和企业的发展。1.2.5四川省四川省金融机构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企业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强化绿色金融支撑力度。四川省在部分地区相继推出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政策,以成都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绿色环保产品的投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等绿色金融机构已陆续入驻成都绿色金融中心。
2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现状
回顾过去,以国内外企业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为基础,在数年内我国不断地进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及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尝试,成效显著。其中,绿色信贷业务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信贷规模稳步增长。纵观我国企业绿色金融之发展,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虽然较晚,但是我国企业绿色金融产品的项目之多不亚于诸多国家和地区,在绿色保险、绿色债权和绿色信贷等领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绿色债券来看,我国已经成为绿色债券的全球第二大市场,2015—2018年债券发行额增长较快。从绿色信贷来看,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国家支持的企业项目中,环境效益大幅提升,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使得碳排放量急剧减少,同时绿色信贷不良率远远低于企业传统的绿色金融产品。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国内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较5年前增长了约6万亿元,达到14.08万亿元,可见其增长之快。从绿色保险来看,经历了从局部到全面推广的过程,成效显著,发展迅猛。除此之外,我国在其他方面不断开拓和发展,例如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使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种类更多样化[1]。
3制约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因素
3.1绿色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是监管绿色金融的主要机构,目前其监管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属于新兴事物,尚在开发阶段,通过搜索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发现,目前法律对于绿色金融的监管制度的规定还远远不够,加之法律总是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因此相关的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现实中不可避免的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和制度不明确也使得监管中隐藏了诸多问题,最终导致相关金融机构监管的失位。二是金融机构为谋求短期效益,利用监管漏洞,譬如信息披露制度和事后监管不完善等,降低监管门槛[2]。
3.2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动力不足
对于绿色金融行业的发展而言,它还依赖于金融产品的推广和创新。然而,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屈指可数且创新性绿色金融产品占比较少,这就导致严重的资源配置失衡,进而制约绿色金融产品的进一步创新。目前,我国企业推出节能减排领域的新产品还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绿色金融产品领域的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够,主要原因在于绿色信贷所占比重较大,而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占比明显较少。因此,在解决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道路上,应当适当增加绿色保险产品的发行。除此之外,对于绿色信贷产品也应当推陈出新,替代原生性产品。在碳基金产品方面,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已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但是这远不足以自主进行碳减排量的交易。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并未对绿色金融产品做实质性的创新,只在小范围做局部创新,加之存在绿色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相关金融机构不注意经营风险等问题,均限制了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深度[3]。
3.3参与主体缺乏创新动力
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应当主动承担不断开发和创新产品的责任,但在实际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首先,对于开发和创造新的绿色金融产品而言,成本高昂,综合考量收益与成本,金融机构往往不愿意主动开展创新,并且其中存在收益不稳定、投资回收期长等问题,使金融机构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其次,从创新产品的风险角度而言,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往往承担较大的风险。任何一项新兴项目的开发和创新都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对于绿色金融产品方面,由于与环境保护和清洁资源利用等有关的技术尚不成熟,所以该项目在创新过程中隐藏了一些技术、环境等未知风险。然而,纵观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行业,对于规避该类风险的机构尚不存在,加之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和法律规定本身尚不完善,导致风险增大。因此,金融机构作为创新的主体就丧失了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4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建议
前文介绍了绿色金融产品在部分地区的实践情况和创新现状,并探讨了制约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因素,围绕这些制约因素,笔者提出如下完善建议。
4.1完善绿色金融监管制度体系
为完善绿色金融监管制度体系,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力度,既要充分激发绿色金融市场的创新活力,又要保证企业间有序健康发展。但是,金融市场产品种类繁多、鱼目混珠,时有不法分子借此进行违法活动,扰乱金融市场的秩序。此时就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站出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提升监管的力度和效率。此外,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这就直接阻碍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应当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细化一系列披露的要求和指标,再施以信息披露以强制性,保证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评估机制方面,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项指标进行专业的评估,保证发行机构的资产状况、信用状况等信息准确[5]。
4.2加大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力度
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应当将绿色金融与其他关联行业协同建立激励机制,财政支出应当适当向绿色基础设施倾斜,优化支出比例。同时,应当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例如对于绿色金融项目投资大、还款期长的,可以考虑给相关金融机构更低的融资成本和更长的融资期限,或是给予一定补贴激励金融企业和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比重,借鉴相关的普惠金融支持配套措施,提高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其次,可以通过风险的预防和化解等方式激励金融机构的创新。气候和环境的不稳定带来的风险最终都会转化为金融风险,为此监管机构要引导金融机构提升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增强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自信心。
4.3大力培养绿色金融创新人才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但针对该领域的人才培育则较少,要使该领域有所创新,必须从人才培育入手。首先,注重在校教育。各高校应重视对金融学术的研究,同时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培育懂金融又懂环保的复合型人才。激励金融领域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实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队伍。其次,注重绿色金融岗位的培养。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金融领域的人才,对于思想先进、敢于创新的人才要重点培养,同时推出鼓励员工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的原动力,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最后,加强合作交流。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实践过程中,积极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对产品创新的有益经验和思路,同时制定符合我国市场的相关策略。
5结语
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远远不够。我们在探索和发展的道路上应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看到其广阔的前景和可观的未来的同时,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内的各级部门应当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使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继续蓬勃发展。现阶段,我国对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实践已经初显成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会带来质的改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断注入新的能量。
参考文献
[1]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1):78-81.
[2]卢树立,曹超.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困境及路径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18(3):42-44.
[3]潘溪泉.绿色金融在中国:现实困境及应对之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3):86-89.
[4]詹小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创新[J].南方金融,2017(12):69-75.
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虽然现在总体来说,我们看到市场开始有所稳定,股市开始回升,流动性有所缓和。但是,危机还在继续。这里面有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危机会造成多大的金融损失,这是很有争议的。
金融业黄金时代落幕
2008年年初的时候,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曾经预计,损失大概是5000亿美元左右。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它提高到1.4万亿美元左右。然后,英国央行估计损失有2.2万亿美元左右。最新的预计,纽约大学教授鲁宾尼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损失是3.4万亿美元左右。而到今天为止,全球金融机构核销的不良资产,只是1.4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还有2万亿美元不良资产等待核销。1.4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核销,已经把金融界、整个世界搞得如此之慌乱,如果再核销2万亿美元,这个世界上谁还有钱?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最近市场比较稳定,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G20峰会之后,大家对于整个宏观刺激政策比较有信心,第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东欧国家增加几百亿美元贷款,大家觉得基本上可以把东欧的货币稳定下来。大家知道东欧的货币贬值得非常厉害,俄罗斯卢布贬值了49%左右,匈牙利货币贬值52%左右,而且东欧国家今年有4000亿美元外债到期,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说它们连40亿美元都融不到。
东欧的危机是客观存在的潜在危机,问题是东欧有问题会把西欧拽进去,因为西欧承担了东欧大部分的外债。到现在为止,整个西欧银行业已经借给东欧银行业超过1.2万亿美元。举个例子,奥地利一个国家,给东欧的银行贷款,超过了它GDP的53%。所以,只要有两个东欧国家的银行发生危机,奥地利一定发生国家危机。这种局面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资有所缓解,与此同时,美国的有毒资产收购计划启动,所以市场开始企稳,但是要想让市场保持平稳,大家还期待新的举措能出来。总的来看,如果全球还有2万亿美元金融损失需要核销的话,市场进一步的波动将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政府刚刚推出的1万亿美元有毒资产收购计划得到了业界的认同。美国财政部将联手私人机构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对于私人机构来说,出1美元,会得到13美元免费的投资,它当然愿意做这个事;但是私人基金投资这些资产,赚钱以后,如果国会对它征90%的所得税,它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当这个环节没有明确的时候,我觉得私人机构不会参与这个项目。所以,对于有毒资产收购的前景,仍然需要观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场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整个市场的波动和企业变化的方向,还有待观察。
至2007年末,全球银行业市值达到了1.4万亿美元左右,达到了全球GDP的3%;全球股市的市值到2007年末的时候,则达到了62万亿美元,是GDP的1.25倍左右;全球债市规模达到79万亿美元左右,是GDP的1.68。最有代表性的是全球衍生金融产品,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从80万亿美元增长到了596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2倍。这张图表非常形象地说明,在过去的10到15年里,金融业的增长突飞猛进,引领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
当然,这也是我们今天有次贷危机和金融泡沫的根源。到今天为止,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全球股市跌了60%,全球债市跌了50%左右,金融企业的市值跌了60%以上。全球银行业的总资本原有3.3万亿美元,今天已经核销了1万亿美元左右,资本金缩水1/3。如果把全球的"影子银行",或者是不具备银行执照在做银行业务的机构,把它们的去杠杆化做完,银行业整个的资产规模,我们估计会缩水25%到30%。整个金融业现在的状况,是处于一个缩水的状态。当然,金融业没有增长,就没有利润,当然就不能引领和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
2007年是全球金融业的顶峰。金融业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全球金融业面临巨大的教训、巨大的损失,还有资产不断地缩水。对金融业来说,怎样重新考虑战略、方向、目标、治理机制、业务发展等等问题,将经历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
绿色引擎浮出水面
现在所有的措施基本上都是在解救危机,危机的解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危机以后这个世界会怎样?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更有意义的事。
我们看美国经济100年的增长,从1870年到2009年,是典型的创新引导经济,是一个高增长、高幅度波动的周期性经济,每一次的经济繁荣都由创新引领。
二战时期,是因为外部需求的推动引领,以后是马歇尔计划又一次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金融业推动IT的发展,主要是靠IT的引领。IT泡沫在2000年到2001年破碎以后,引领经济周期往上走的是金融?业。
IT引领经济的时代过去了,金融引领经济的时代过去了,下一个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是谁?我觉得这对于全球意义重大,是全球金融界、实业界都在关注的问题。毫无疑义,金融业的恢复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实体经济也会是一个从衰退缓慢走出的过程,但是在走出衰退的过程中,谁是引领的力量?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天在展望未来的时候,从实体经济方面首先需要考虑的。
今年年初在达沃斯开会的时候,我们明显地体会到冰火两重天,讨论金融、经济的整个气氛一片沮丧,非常悲观。但与此同时,在瑞士的这个小镇聚集了相当的力量,在讨论未来的创新和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我听了很多这方面的会议,得到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广义的绿色行业,在传统消费和传统经济上发生的革命,会成为下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很重要的推动力量。
这里面包括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现有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新材料,包括纳米技术和各种陶瓷新材料、化工原料等等。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已经变得日益地重要,成了全世界越来越大的事情。还有,全世界面临老龄化,日本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欧洲已经准老龄化,美国已经快到老龄化,中国在未来也即将步入老龄化。由此,美国这次整个的宏观刺激计划里面,有相当大的部分,聚焦到新能源领域,同时,美国破天荒地开放了对于生命基因的研究、干细胞研究。毫无疑义,这些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很重要的方面。还有,水资源会成为未来全世界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未来10到15年之间,世界面临的下一个稀缺资源就是水。保护水以及与节水有关的产品,都会成为下一个时期很重要的生产和经营内容。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没有把IT放进去。毫无疑义,IT是未来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继续发展很重要的引擎,但是因为推动经济发展在初始阶段主要是靠投资,IT的投资,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已经做了大半,它的生命周期仍然在延续,我不认为IT的投资在未来2、3年里,会有突飞猛进的增长。IT的使用、延伸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IT的投资仍然会是有限的,不会成为未来的主导。
而在广义绿色行业里面,上述领域的投资会成为金融危机过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一个主要的引领力量。与此同时,因为全球化概念的传播,比任何东西的传播都要快得多。所以,当绿色的概念在全世界蔓延的时候,第一个产生反应的是消费者的行为,反过来会它推进更环保、更绿色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