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网络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所谓归纳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领下,学生立足于个别事实,化整为零,引出一般概念,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其作用一是便于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建立知识结构,以便于学生理解;二是能揭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运用归纳法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依据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为立足点,帮助学生准确、系统、牢固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更好地完成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运用归纳法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横向归纳
历史新课程教材基本上是按照某一历史线索发展编排的。在讲授历史新知识时,最大限度地按某一线索归纳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梳理本课知识点,了解课程基础知识,更快捷地记忆知识,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在每一课教学中,我对每一历史事件都以人物或时间为线索去归纳。如初中历史第二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文中有四个小标题:(一)晋阳起兵,(二)玄武门之变,(三)贞观之治,(四)女皇武则天。这四个标题讲了四个事件、三个人物,如果教师不去归纳而是直接讲的话,学生听起来就会糊糊涂涂,不知道讲了些什么。为此,在上课时我以人物为线索进行归纳概括,直观地展现本课的内容,在提问学生时,我也进行归纳性的提问,引起学生去读、去想、去回答。第一问是:本课讲了多少个皇帝?第二问是:每一个皇帝做了些什么?这两问学生阅读课文后不难回答,也答出了本课的基础知识,我再通过归纳性的板书,把三个皇帝的四件事情展现在黑板。如此的设计和板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课内容。
二、纵向归纳
纵向归纳法是按时间顺序进行归纳,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一系列的历史事件,使历史知识更加简洁、清晰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从奴隶制建立的夏朝开始,一直到封建制衰落的清朝为结束,我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朝代建立与灭亡的时间、统治者、都城所在地的古今位置,并配以条理清楚的板书,勾勒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中国古代朝代兴衰的基本情况,从而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朝代前后颠倒、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的现象。
纵向归纳法还可以把同类的历史知识调整到一起进行系统归纳,或是先按章节讲完之后,再把相同类型的知识进行一次串讲式的归纳,这样学生听起来线索清晰、便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同类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规律。例如在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我对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共有三次。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并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通过这样的归纳,学生可以形成对整个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避免孤立地去记这些知识,从而提高了历史学习效率。
三、总结归纳
历史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因此在课后小结时运用总结归纳法,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它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侧重于教师对知识结构、规律和方法的提炼,能将知识加以归纳整理,理顺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教师运用总结归纳法时,要根据课程三维目标,按难易梯度设置问题,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在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待与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是新课程观念的转换和更新问题,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新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专题式编写体例,实施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模式,教师们希望在探究式的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历史章节的知识结构、概念界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组合、具体运用等方面关注多一些,也就是说在应对高考层面上多一些,这很容易会造成对学生整体考虑的弱化。新课程教学通过必修模块过关及课程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等的调整,尤其是理念、目标上的调整,让广大教师关注所有学生,凸现学科思维发展的轨迹,大力提升教师的施教能力与学科驾驭能力,迫使教师将学校、班级、学生、自己的所长等进行综合思考并且不断反思,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序开展。在这里,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二、解答广西高中历史新课改困惑的对策
1.转变学生历史学习心理,优化学习效果。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这让我想到教师在思考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衔接的同时,也应正确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促使其历史学习心理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主要有这样几种心态:第一种心态是排斥历史。第二种心态认为历史课可有可无,既不喜欢也不排斥,跟着感觉走。高中历史新课程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史学专才。新教材的专题式研修对于有一定基础而又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无疑是搭建了一个初习史学方法、感受历史魅力的平台。这样能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历史教学充满活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提高效益。历史新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知识容量大、史料素材庞杂,有些知识内容和问题设计难度较大,教学任务重,那么怎样去解决呢?第一,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教师要尽快接受和深刻理解新课程观、新教材观,摒弃传统课程中不合时宜的一些观念和做法。例如要明确新课程观是“以人为本”,而非“以本(课本)为本”;新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在探究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趣、史识和史才。“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只有纠正错误的观念,才能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解决时间与效益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引。第二,研读课标,把握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科学整合教学内容。专题史教学要执行“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课程知识体系庞大,教材内容庞杂,有些专题知识容量大,教师就必须根据课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材,该删减的删减,该略讲的略讲,重点的内容重点讲,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节约时间,提高效益。第三,合理分化教学任务,科学组织教学活动,适当选择教学方式。针对教材中有些内容和问题设计难度较大的情况,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达到,我们不妨把它放下来,等到学生知识储备增加、能力有所提高后再去解决。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我们也应该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而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搞一些不必要的假活动或运用一些不适用的新方法,因为这会浪费时间。第四,增强学生的本位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作用。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生懂的或学生利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能轻易解决的问题,我们就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去处理。教师在课堂上应讲授课标要求的重点问题、学生难懂的问题,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