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物流监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生产温度
所有的冷冻商品根据储存温度的不同都有一个腐败的周期,大部分的冷冻食品在零下18摄氏度的温度以下,其保质期会相对较长。但是相比之下,冷冻水产品需要更低的温度才能达到同样的状况。
根据生产的条件不同,冷冻冷藏以及保鲜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保持在零下1.5度到零上14度之间。一般情况下,保质期是以周来衡量的,而不是以月来衡量的。
很多商品都有低温下限,低于这个温度,商品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对于那些在临界温度运输的商品,低温会给商品带来冷冻伤害。对于肉类等商品来说也是这样。而对于水果类商品,即使并未达到临界温度,也会给商品带来冻伤等损害。如果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装货,那么只能通过比较低的车辆预冷温度来达到货物快速降温的目的,这
种做法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商品会因此产生冻伤。
二、 运输设施
使用的运输设施应该是密闭的,安装有良好的温控设备,合适的空气流通设施和冷冻能力,运行状态良好。对于冷冻集装箱,应该在装货之前一个月对集装箱进行状态检查。对于冷藏船,冷冻集装箱和冷藏运输车等冷链物流设施的操作方法是不同的,承运人应该对运输工具的操作有非常详细的了解。由于运输的货物数量庞大,设施的安全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三、 产品质量
冷链运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产品的质量,但是却不能提高质量。如果产品本身质量不高,那么使用高质量的冷链运输会极大的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使得销售成为一个难题。这对于产品的生产者而言,会让他们丧失对产品本身的销售信心。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者或者出口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也取决于进口国的相关要求,这些恰恰是承运人应该了解的,也是出口方应该严格遵守的。
四、 装运前处理
对于水果和蔬菜,装运前处理包括收获前恰当的处理方法的应用,例如杀菌剂的应用;装运前短期的储存,以及一些机械伤害的避免,诸如分类分级机器对其造成的伤害;或者是装箱时对商品造成的伤害都应该避免。
对于冷冻商品,首要的要求就是在整个冷链中温度的控制,不能出现温度失控的环节。这其中就包括了装运前的预处理环节。
五、 包装
包装必须能够对商品进行保护,因此纸箱必须在温度失控导致商品融化、包装受潮的时候有足够的强度,同时,包装还要结合捆扎等保护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潮湿带来的损失。包装材料不能包含产生污染或异味的成分,纸箱必须是合适的尺寸,其形状必须能够在移动中保护商品,同时防止外来压力对货物造成损害。对于托盘化运输,纸箱相对于托盘必须是安全的。
六、 预冷
预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商品的,一方面是针对运输车辆的。
对于某些水果,如柑橘和香蕉等在进行海洋运输时,经常是在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装船,然后在运输途中进行降温。这是一种非常不安全的情况。一般来说,在农产品收获之后就要马上将温度降到合适的运输温度。
如果商品进行了预冷,而运输设施没有进行相应的预冷,那么这对于商品而言也是极不安全的。在所有的运输设施上,制冷率都会相对比较低,并且货物处于不同的位置,制冷效果也不尽相同。在专业冷却设施里达到一定的温度只需要几个小时,但在运输途中却需要几天时间。
对于某些高代谢率的商品,如果事先并没有进行合适的预冷,呼吸的热量可能非常高,并因此导致整个运输过程中车厢内不能达到合适的温度,因而导致商品品质的下降。
七、 冷空气循环
对于冷冻货物,冷空气的循环使得透过车辆厢壁进入的热量得以消散。对于新鲜的产品,也要求必须去除呼吸作用所带来的热量。对于某些产品,降温是必要的。冷链运输设施应该能够为包装良好的货物提供适合的冷空气循环。不当的包装和随意的堆放可能会忽略这个问题,并因此导致商品全部或者部分的质量损害。
冷空气循环在商品的展示销售上也很重要,开放式的多层货架就依赖于良好的空气流通来为货物提供统一的温度。
八、 温度控制
与冷冻货物相比,温度控制对于冷藏货物更为重要。冷冻食品要求最高温度不能高于零下18摄氏度,而冷藏货物通常要求在运输中温度控制在2度上下的范围内。在展示销售中,冷藏食品通常要求温度控制在5度上下的范围内。因此对于冷藏货物的运输车辆温度控制能力要求是很高的。然而,如果是冷冻运输车辆用于冷藏货物运输,那么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温度控制范围。更大的范围意味着比计划更高或者更低的温度,高温会导致保质期的缩短,低温可能意味着结冻或者由于低温给货物带来损害。因此专用车辆运输是非常重要的。
九、 来自其他货物的交叉污染
最为明显的是由一种货物传播给另一种货物的污染或者异味。另外一种是由于某种激素的存在而导致货物提前成熟或腐败。
十、 虫害
在可能出现虫害问题的情况下,进口国可能会有一些专门的程序对一些特定生长区域的货物进行熏蒸或者低温处理。对于出口方来讲,了解这些问题就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来说,出口方也会通过一些事先的处理来解决这一问题。
十一、 运输时间
海洋运输一般来说是非常可靠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船舶故障和暴风雨有时也会导致延误。这是承运人所不能控制的。如果类似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延误,那么对于易腐败货物来讲损失就是不可避免的。类似的一些自然灾害,罢工、等都会导致货物运输时间的延长,并因而造成损失。
十二、 温度失控的时间
商品在从港口到内陆往来的短时间内,缺乏温度控制是可以接受的,有时候,由于机械的故障可能导致温度失控,这种情况下,几个小时对于很多商品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几天的时间,大多数商品都无法接受。
十三、 零售
随着运输过程的进行,商品在冷链上通过批发商到达零售商,进而销售给消费者,在商店里,合适的冷藏设备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阶段如果商品发生了损失,那就意味着所有前面针对冷链所作的努力和耗费的能源全部损失了。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一、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通常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方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蚀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范围有: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水饺、汤圆、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加工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般物流的特点,冷链物流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货物在时间、新鲜度、温度、潮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出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的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温度越低,生鲜食品的品质越好,保持的时间越久。可见,温度是影响冷链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运输条件不能满足低温保鲜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性的生鲜食品就会失去新鲜度,食品质量便无法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2.运输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冷冻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需要配有防腐保质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低温运输的冷藏车和保温集装箱等。3.时效性。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食品保鲜程度的好坏。在食品的分拣、包装和分发环节,需要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运输环节,在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也应尽量选择适合该商品的比较快捷的运输方式,以减少时间因素对于食品保鲜度的损耗。4.协调性。由于易腐性的生鲜食品不利于长时间储存,所以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能够互相协作、无缝衔接,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5.高成本和高风险性。为了保证生鲜易腐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等环节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配备温度控制的设施和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的保温装置,导致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多年来主要采用自营运输的模式,而现在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由本身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只配备了电脑、条形码和简单的扫描设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不能对冷链物流提供全程的运输服务,缺乏冷链物流运输的影响力,阻碍了对接生产商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欠缺,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冷藏保温汽车、冷藏集装箱等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大部分冷库已超过使用寿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投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使用,无法满足现有生鲜食品对物流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与整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藏链。大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都是通过自营物流完成的,这就需要配备很多车辆,这些车辆不仅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运力的浪费。此外,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冷冻车、仓库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规范性的仓库,导致无法为生鲜食品提供适合的温度。在冷库建设上,缺少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很多冷库位置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为此冷链物流无法连贯执行,也造成冷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目前大部分生鲜水果以传统的物流形式配送,除了顺丰的生鲜配送,其他都是以货车等形式对水果进行供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在非冷藏散装果蔬情况下,重复装卸、运输、配送和零售等过程会增加食品的污染机会,食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质量和安全要求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不到位
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冷链物流规范和准则出台缓慢,行业无法实施完整的规划,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规范的监管系统,大部分的运输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也导致了监管体系不完整,阻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四)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目前,与传统物流相比,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对人才需求不同,需要配送人员掌握关于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运输需要配备的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监管和维修,从而对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专业及关于冷链物流有关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教学但缺少冷链物流实践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地区内自提柜、冷藏柜等全新化的配送形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链条等问题。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先后提出关于冷链物流的规划,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建议做到以下加点: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更新和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
根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近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确保生鲜食品在物流各环节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可以注意控制车门、仓库门开关状态和次数,减少货物装车交换的次数等。对于旧的仓库应该及时更新设备,改装成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冷藏仓库。此外,从国内外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蓄冷能力很低,存在较多冷库设置布局较远,设备老化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在行业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增加公共仓库的数量,减少独立自营仓库,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好比一条流水线,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目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安全和品质监控满足不了支持生产阶段到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将冷链物流系统向两端延伸,建立并完善从供应商、生产企业、物流商到客户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具有冷藏车辆管理、仓储库存管理、温度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管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及时获得并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要想规划好冷链物流的整体效果,必须从起点到消费点对冷链流各环节活动和效益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游如果一直保持顺畅、稳定的状态,下游经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循环的操作和管理中,要考虑生鲜冷冻食品加工和业务流程本身,对上游的生鲜产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需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冷链物流全程的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保质”的健康食品。
(三)统一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标准化问题要严格落实。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业务准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建立并完善冷链物流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实时的信息记录、监测和追踪管理,密切关注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如果有人违规作业,需要严格惩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政府应该鼓励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应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应明确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深化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从事冷链物流实务的企业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双方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实习活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大力培养满足冷链物流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改善冷链物流的整体格局。此外,国家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生鲜食品的保鲜度,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和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知识,提高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意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配合,冷链物流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2]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计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
[3]冷凯军:《关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5期。
[4]左志达:《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管理观察》,2013年第14期。
1.1专项法规、标准的缺失
由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冷链企业间无法实现有效链接[1]。这首先牵涉到的是国家标准、法规的制定问题。目前尚无专门针对冷链药品管理的法律条文,更没有相关的罚则。同样在我国,与药品冷链相关的国家标准目前仍是空白。仅2008年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2]及2010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台了《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暂行)》[3]。但是无论浙江省的地方标准,还是江苏省关于药品冷链物流的操作规范,都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面对开放的市场、大流通的环境,落实到执行层面还有很多需要沟通协调的地方。
1.2规范管理意识淡漠,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标准,更没有行之有效的罚则。较低甚至根本没有的违法成本使得很多从业企业和人员对于冷链药品缺乏规范管理的意识。在一个多年从事疫苗管理分发的省级疾控单位出现震惊全国的山西省“标签疫苗”事件,足以想见整个行业规范管理意识的淡漠。冷链药品经营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冷链药品(除疫苗)的经营资格准入尚没有完整的体系。2009年底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换发工作中,部分省份对从事冷链药品的企业增加了硬件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冷链药品经营企业在规模、集中度、管理水平上参差不齐的状况。
1.3冷“链”整体协调性不够
一个国家的药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有些国家成立了冷链协会,为运输温控货物制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有些国家的冷链协会还了冷链质量指标,为整个温度敏感货物供应链的认证奠定基础。在供应链中的冷链药品运输企业在整个冷链保障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对于这一类的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对从事冷链药品运输企业的企业既没有标准,也没有门槛,更没有行政手段的有效监管,在“逐利”思想的引导下鱼龙混杂,管理混乱,导致药品冷链整体协调性不够。
1.4冷链管理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以一个从事冷链药品经营经营的药品批发企业为例,要保证冷链药品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至少要配备包括存储设备、运输设备、温湿度检测设备等,涉及冷库、冰箱(柜)、冷藏车、冷藏箱(包)、车载冷藏设备、温湿度自动检测、记录、报警设备、电脑等,还应配有足够的冰排及其他保温材料等。在当前药品经营企业普遍处于“微利”时代的背景下,设施设备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药品冷链物流的需求。冷链设备高昂的价格也是影响投入的重要因素,以温度记录仪为例,动则几百,甚至上千。经营企业面对数以千计的客户,该项费用的投入无疑是惊人的。加上维护费、检定费,及记录仪回收的难度更是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作为药品经营企业,经营冷链药品并未因为管理的特殊性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效益,“高投入,低回报”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1.5冷链管理设备运行情况缺乏保障
近几年来,企业冷链管理意识逐步增强,陆续投入了一些财力添置冷链设施设备,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冷链管理知识指导,这些冷链设备的符合性、稳定性、完好性的验证、检查、维护等方面都在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良好的冷链设备的有效运行体系。以验证为例,目前药品经营企业对冷链设施的温度验证意识缺乏,手段简单。甚至误以为“越冷越好”。缺乏严谨的验证方案和详实的验证数据,直接影响冷链设备的运行体系。通过进行冷链设备周期性的再验证,随时调整冷链设备,保证设备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4]。
2保障流通环节冷链药品安全的对策建议
2.1尽快出台规范冷链管理的相关法规
要从根本上改变冷链药品管理的现状,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规范冷链管理的法规势在必行。分清冷藏药品供应链各环节中生产商、运输商、分销商、使用单位、监管部门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法规施行后还要配套多种检查手段。依靠法规和督查保证冷链管理有法可依。对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冷链药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息息相关,任何危害群众健康利益的行为都应受到严格的处罚。
2.2制定切实可行覆盖冷链各环节的管理标准
生产、运输、销售、使用是冷链物流整个“链条”中的四大环节,目前运输环节监管基本处于空白。必须建立一个适用于这四大环节中的所有物流活动的管理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GDP(GoodDistributionPractice,也称《药品流通管理规范》)标准,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涉及冷链药品流通任何环节的所有人和企业,包括参与药品经营和流通的所有相关方,使得链条中四大主体若干要素协同一致。
2.3整合优势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
国家在倡导也在促进医药现代物流的发展,借助于此项工作的推进,引导企业在建设医药现代物流的同时,完善冷链药品物流体系建设。能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率先启动此项工作,逐步将冷链药品的物流环节委托集中到现代物流企业承担,过渡到冷链药品经营资格的集中整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进行规范化改造和运行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对从业企业的监管,更好的保证冷链药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云菜 冷链物流 系统建设 物流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和释放,我省蔬菜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目前,我省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400万亩,年产蔬菜2300万吨,外销量达到每年170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2011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南菜北运”试点地区之一以来,生产供应能力逐年扩大,2011年供应北方市场的蔬菜达到550万吨,2012年达到650万吨。全社会对生鲜蔬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建设云菜冷链物流,对于促进我省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蔬菜与蔬菜冷链物流的特点
蔬菜属于鲜活农产品,突出特点是易腐性和易损性,采后寿命短,在产业链全过程中,若经营处理不当很容易衰老或发生品质变化,导致蔬菜品质下降。蔬菜冷链物流指的是蔬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冰箱产业链全过程中的各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以便更好地降低蔬菜损耗、保证蔬菜品质的供应链系统,并最终实现蔬菜产品的安全。蔬菜冷链物流的突出特点是低温、低耗和高效。低温意味着蔬菜必须在全产业链中全程的温度控制。低耗指在蔬菜冷链物流的各环节中,通过新进的冷链物流技术达到降低产品损耗的效果。高效指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二、我省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冷链基础设施落后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冷链市场的需求,加大建设和投资开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力度成为当前我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我省设施落后,设备不全,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等情况非常突出,因此业界都认为,当前应当连续普及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降低物流费用,开展多形式的农超对接,逐步完善冷链系统,云南应当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期,不断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二)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蔬菜冷链物流投资高以及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因此一般的小企业很难进入蔬菜冷链行业。因此积极培育壮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非常重要,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云南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济实力薄弱、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无核心竞争力等特别突出。
(三)蔬菜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合作组织功能不健全
我省蔬菜产业的突出矛盾是小生产与大市场并存。农户仍然是蔬菜生产经营的主体,蔬菜产业园、蔬菜龙头企业较少,致使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示范带动力不强,以及蔬菜合作组织在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中起的作用不大。由于农户受自身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无投资冷链物流设施的能力,导致蔬菜在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中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蔬菜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在蔬菜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功效。
(四)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虽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人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人们对冷链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受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于蔬菜在常温生产、流通、销售等的情况司空见惯。人们应当把蔬菜冷链物流看作关系到我们每个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形成像日本“没有经过预冷处理的果蔬就是不受欢迎的”的观念。
(五)缺乏专业化的蔬菜物流公司和全程冷链运输
我省蔬菜冷链物流刚刚起步,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物流不是由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来完成,而主要是由普通物流公司来完成,并且流通过程操作简单以及不严格控制好蔬菜流通温度,各个物流环节并未形成统一的对接。其次,没有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蔬菜生产,销售市场零散,以及缺乏专业化的蔬菜物流公司。
同时蔬菜产业并未形成一条从田间、采后到预冷、到冷库,再到冷藏车运输,再到批发站冷库,再到超市冷柜,再到消费者冰箱的完整产业链。
三、我省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冷链贯穿于蔬菜加工的各个环节从包装前的预冷、包装完毕后的冷藏储存,到蔬菜上架销售前的冷藏运输。“云菜”应打造全程冷链物流,将对于云菜在保证品质、实现远距离销售和提升附加值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云菜”品牌。
(一)打造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
构建高端配备现代监控的物流体系,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冷链物流新进的技术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蔬菜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蔬菜冷链物流流程图
同时要组建专业冷藏运输车队对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带动蔬菜园区外周边冷链物流,形成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共赢的局面。园区内外统一运用传感器、GPS等物联网技术,进行全程温控和综合管理,最终形成物联网监控的、社会化的全程冷链物流系统,形成一条从田间、采后到预冷、到冷库,再到冷藏车运输,再到批发站冷库,再到超市冷柜,再到消费者冰箱的完整产业链。
(二)打造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
完善冷链物流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的同时,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的监管和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种植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进出口口岸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通过提供多方位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将大大缩短产销距离,加入信息流有效保证供应的及时性、敏捷性;同时,全程冷链物流专业化的运作模式为蔬菜销售渠道的畅通提供了保障。提升“云菜”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保证冷鲜蔬菜的质量。促使农户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蔬菜冷链物流的现代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带动云南蔬菜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合作组织功能。
加大培养蔬菜龙头企业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模式,带动和示范周边农户,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生产经营,利用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有核心竞争力等优势带动全产业冷链物流。完善合作经济组织,充分融合小生产与大市场,鼓励蔬菜种植小农户积极参与合作组织,使分散的、无规模的小农户整合为有规模的合作组织,并由合作组织对接大市场,提高蔬菜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户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农户、企业及合作组织多赢的局面。并加大对合作组织的建设力度,拓宽其服务功能,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等全方面的服务,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等一系列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
(四)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第三方蔬菜冷链物流
通过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税收等多方位、全面的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激励蔬菜生产企业从源头到销售实现低温控制,加大对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的发展力度,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利用物流企业的信息网络把先进科技带到农业领域,指导合作组织生产和销售,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推进蔬菜产业化升级发展。
(五)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投资冷库、冷藏车等配套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真空减压冷藏解毒保鲜技术,并按照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完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蔬菜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研究和制定蔬菜的真空保鲜、标准化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对优质蔬菜产品进行脱毒、杀菌、去农残、解毒、保鲜,使蔬菜加工产品新鲜安全、无公害,达到外销的标准。蔬菜进入冷库流通前,首先在产地预冷库中进行预冷,采后蔬菜经历卸货、检验、检测等阶段,未发现异常,则直接放置到冷库的预冷间预冷,温度依据蔬菜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预冷之后,直接进入加工车间进行加工并最终实现从田间到消费者冰箱的完整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R],2010.
[2]云南省商业厅.云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R],2010.
[3]朱超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4):2317-2318.
[4]黄利伟.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5]杨青松.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42.
[6]张云中.农产品流通模式亟待变革[N].国际商报,2011-07-20(4).
[7]《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4102
1 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并提出建设过程的重要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农业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现代化。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巨大,截止2014年底,河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447.5亿元,增长3.7%,粮食播种面积633.2万公顷,增长0.3%,蔬菜播种面积123.7万公顷,增长43%,肉类总产量468.0万吨,增长4.3%,水产品产量126.4万吨,增长2.7%。河北省大量农产品生产之后,在到达消费者之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农产品流通中温湿度和时效性的特殊要求,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腐损率极高。河北省的农产品物流成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加快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保证了河北省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在从生产者农户向消费者流通过程中,腐损率极高,平均水平在15%以上,远远高于国外水平,腐损导致一方面农户的农产品卖价很低,另一方面城市消费者的菜价极高。加强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的建设,通过对农产品实现全程冷链控制,达到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温湿度的要求,从而保证了河北省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农产品的腐损程度。
其次,加快了河北省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壮大分散弱小的农户生产者,在他们壮大之后才有可能从源头建立农产品所需的物流体系。供应链整体完善的物流体系,可以实现农产品需求、消费等信息在整个链条环节的共享,真正地加快河北省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再次,保障了河北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河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产品销售大省,食品安全成为影响其农产品走出本省,走出国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通过温湿度地实时监控,实现农产品物流过程的可追溯功能,从而保障了本省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最后,增加了河北省农民的收入。据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河北省乡村人口为3804.16万人,占河北省总人口的52%,河北省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为5832.9亿元,居全国第四名,而河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9109.9元,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位居全国第十二名,河北省农民收入亟需提高。河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最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河北省农民增收提供可能。
2 河北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产品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农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所处环境的温湿度有特殊要求,而且要求在整个供应链流动过程中都要处于这个环境,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断链,农产品的质量就受到威胁,因而农产品物流要求整个农产品供应链通过紧密合作,全程实现农产品低温储存、低温运输、低温配送。目前来看,河北省农产品物流还远远没有达到全程冷链要求,很多农产品都是在常温物流之中,整体表现为物流过程环节众多、效率较低、服务较差。影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冷链物流意识薄弱。作为农产品生产者的农户,文化程度较低,据统计,河北省乡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98%,文化程度低导致河北省农户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较差。河北省农户冷链物流意识匮乏,导致他们不明白农产品产地的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的重要性,也就没有意识从生产源头开始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商主要依据各地大型批发市场平台进行买卖,考虑到农产品的易腐性,批发商一般都会选择建立或者租用冷库进行储藏,然而批发商在运输环节冷链意识还较差,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采用常温车完成运输;农产品零售商中,连锁超市冷链物流意识相对较强,而分布较多的农贸市场零售商冷链物流意识极其薄弱,他们一般进货频次很高,每次进货批量较小,因而农产品在他们环节的周转时间较短,更加加剧了他们对于冷链物流的忽视。
二是,农户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生产源头的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目前来看河北省农产品在该领域的比例较小,严重影响河北省整体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深入分析发现,一个本质原因则为农户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农产品种植大多数都是以家庭户为单位,并且种植种类上也比较随意,很多农户都是根据去年经验和邻居观点进行决策。2014中国统计年鉴中显示,河北省家庭农户数18922户,位居全国第六,其中一人户1982,二人户4946,三人户4955,四人户3854,五人户1796,六人户以上为1387,整体来看,河北省农户规模很小。农产品领域的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引擎,其整体实力和发展质量决定着冷链物流的实施能力和程度。2014年,河北省共有1703家龙头企业中,其中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有6个,100亿元以上有1个,龙头企业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与江苏、山东国内先进省份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是,流通环节过多,链条松散。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销量巨大,北京和天津是河北省农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据调查,河北省农产品流通环节一般为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环节众多,并且整个链条较为松散,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带来了难度。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在主导企业的带动下,全链条紧密协作,共同完成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冷链控制。
四是,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薄弱。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实施是农产品可追溯和食品安全保证的重要一环,但是作为价值较低的农产品相关企业不愿意主动实施较高成本的冷链物流体系,因而河北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监管力度,反推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目前来看,在环节众多,且分散的农产品流通领域,河北省农产品安全监管环节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环节,整体上还较为薄弱,亟需加强。
3 新农村建设中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河北省分析实际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首先,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加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的主要途径为:第一,加强消费者冷链意识,通过消费者拉动整个供应链建立冷链物流体系。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通过电视、网络、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等渠道大力宣传冷链物流对于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推动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价格之外更要注食品安全,关注农产品可追溯性。第二,加强农户生产者的冷链物流意识。河北省农业等相关部门,通过县、乡镇、村三个环节,在农产品种植前、种植中、收获前三个阶段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预冷处理和冷藏运输的重要性宣传活动,提高农户的冷链物流意识。第三,加强流通企业冷链物流意识。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倾斜、加强监管、加大宣传等手段,大力提高流通企业的冷链物流意识和实施冷链物流的主动性。
其次,增加农产品生产者规模,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无论是美国的大农场主还是日本的农协,都说明农产品生产规模的重要性。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通过政策扶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加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最终提高冷链物流实施的可能性。另外,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应该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而大型龙头企业必然成为第一阶段第一步骤,通过它首先建立冷链,然后牵动整个链条其他环节来建立冷链物流体系,因而,河北省还要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