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风险的特点

金融风险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风险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风险的特点

金融风险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近年来,外包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之后,服务外包产业开始形成规模,被政府和社会广泛认可,并进入高速成长期。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多部委,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府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大力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外包服务的业务内容也涵盖了多个行业,主要来自于金融业、电信业、制造业和政府。

金融外包是指金融企业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其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可以降低运营的成本;把资源集中在核心的业务上;缩短新服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抢占商机;获得内部所不具备的外部资源;利用承包商的比较优势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利,等等。但是,金融服务也有潜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风险:第三方可能有悖于发包机构的总体战略目标,自行处理业务,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或者是发包机构没有对承包方实施有效的监督;或者是发包机构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对承包方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会导致难以挽回的战略性损失。

(2)声誉风险:第三方对客户不能提供与发包机构同一标准的服务;或者第三方服务质量低劣;或者第三方的操作方式不符合发包机构的传统做法等。比如,呼叫中心的服务质量比较差,以及其他的活动违规作假等等。

(3)合规风险:第三方没有遵守隐私法,不能很好地遵守保护消费者以及审慎监管的相关法律,没有严格的确保合规制度,由此产生的风险就是合规风险。

(4)操作风险:没有充足的财力来完成承包的工作,并且没有能力采取补救措施;技术故障;欺诈或者错误;发包机构检查成本过高或者难以对外包项目实施检查所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的起因主要有四类:一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如操作失误、内部欺诈、内外勾结等。二是操作流程引起的,主要是操作流程不合理,或是由于没有有效执行操作流程而引起的。三是系统因素引起的,指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交易系统等失灵造成的。四是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

(5)监管障碍风险:被监管机构不能及时向监管当局提供数据和信息;导致监管当局在不能及时了解承包方的业务活动,从而导致了监管障碍风险。

(6)信用风险:该风险主要来源于服务商。服务商可能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发生变化,无法提供合同规定的服务;或者从事不符合受包方利益的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7)国家风险:指由于政治、社会和法律环境变化所造成的风险。如2009年12月的迪拜债务风险就是国家风险。

(8)合同风险:受包方履约的能力不强;对于跨国外包来说,选择适用法律很重要,如果适用法律选择不当,就会引起适用法律所辖的风险。

(9)退出策略风险: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某一承包方,导致自身丧失处理业务的能力,没有办法在必要的时候将外包业务收回;如果终止合同,则快速终止合同的成本会极高。

(10)集中和系统性风险;承包方给整个行业带来的风险特别大,体现在各个金融机构对承包方缺乏控制,反而被承包商“牵着鼻子走”,从而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鉴于以上十大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存在,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呈现以下特点:

(一)金融外包业务的业务内容相对简单,并且产业成熟度低

中国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外包,在降低成本、缩短新产品或新业务向市场推广的时间、有效利用外部的资源、把资源集中在自身的核心业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业务的内容还相对简单。从业务的深度来看,相对复杂、涵盖环节较多的整体流程外包仍然很少见,而是以单点或局部外包业务为主;从业务的种类上看,仍以重复性强的基本后台处理业务为主,大部分职能型业务如人力资源、采购等金融市场的研究和数据分析、财务、保险理赔、批发银行等前台高端业务的外包很少;从服务提供商和发包商的合作关系来看,我国金融机构把外包业务提供商的价值主要定位在短期“补缺”方面,很少出现有通过与外包商的长期合作实现业务创新、流程优化以及改善运营模式等长期目标的战略外包。

(二)在金融行业中,相当部分的子行业服务外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从整体上看,银行业务的外包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因为资金实力雄厚,参与业务外包的程度很低。而对于保险行业,虽然对外包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并且在更广泛的业务环节上逐步引进外包,但其所占比重很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已经拥有了技术实力雄厚的软件开发人员和IT系统维护人员,所以对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和管理维护等核心业务,出于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难选择外包;而对于那些非核心的系统维护工作,内部解决也比较方便,所以选择外包的可能性很小。

(三)市场份额比较低,总体规模比较小、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处于成长初期,虽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稳步增长,但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从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来看,根据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统计的数据,到200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仅为48亿元,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则为97亿美元。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还不及美国的7.4%。从金融行业服务外包的渗透率来看,中国金融行业服务外包的支出仅占整体金融业运营支出的0.53%,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则达到1.86%,几乎接近于中国的四倍。

(四)外包承接企业承接大型项目和系统服务的能力不足

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的提供服务模式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在接受任务和提供服务时,主要是严格按照发包方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另外,国内外发包方目前只愿意将事务性、操作性以及层级较低的业务进行外包,原因是对中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准还存在相当大的疑虑,从而导致发包方和受包方还没有建立起深入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总而言之,中国本土服务提供商在承接大型项目和系统服务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不足,特别是与跨国服务商在风险水平控制、资质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五)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人才极其匮乏、迫切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外包企业和高校,特别是我国政府还没有“治本”的根本措施,我国补充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手段仍然是传统的海内外招聘等方式。要想确保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高质量,有利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政府与行业协会外包人才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要想提高金融服务外包在我国外包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有没有什么对策可供参考呢?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加强金融服务外包的全流程风险管理。选择最适合外包的业务,选择好外包商,管理好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其次,要建立金融服务外包的各项配套机制。完善外包商的评级准入机制和外包业务风险监测和后续评价机制。再次,充分利用合同控制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通过谈判,与外包商签订一个可操作性强、尽可能完备的合同。最后,加强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道德风险监控,防止寻租行为的出现。尽可能通过集体决议的方式来避免寻租行为,避免影响外包业务的质量,甚至出现法律风险。

从战略选择的角度来看,一是要不断完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我国需要为金融服务外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规定,从而来规范金融服务外包,为外包提供商的选择、风险防范等提供法律依据。二是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承接业务的领域和范围。我国金融企业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争取在全球范围内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核心业务。三是要重视与国际金融服务发包商的长期合作关系。长期合同是企业间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合作双方只有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流,才能有更加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四是要加快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前提就是专业人才培养。中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应以服务外包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金融服务专门人才,在高端金融服务外包方面提高竞争力。

以上从风险防范和战略选择两个角度,对金融服务外包面临的风险和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一些参考对策。同时,也期望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风险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一、金融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1.金融风险的涵义

金融风险,就是指在信用经营或者货币经营活动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导致的投资者或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不一致的情况。从企业角度而言,金融是企业的经济动脉,一旦遭遇大面积的金融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长期萎靡不振甚至破产。

2.金融风险的分类

按照来源不同,金融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中,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利率变动、商品价格变动、股票价格变动等因素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风险,这是企业面临的最常见的金融风险类型。

二、现代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金融风险形势

相对于以前的企业而言,我国现代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金融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

金融风险的爆发往往非常突然,悴不及防,很少甚至没有预警信号。比如,因经济危机、货币政策等原因,导致信用危机引发的部分金融领域的挤兑行为,故意散播谣言引发的全部或某金融领域的挤兑行为,因某一金融机构因重大失误导致的信用危机等等。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资本项目并未开放,在加上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我国企业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通过市场表现出来,这就加大了企业规避金融风险的难度。

2.企业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如今社会就是一张大网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关联,一旦某个部门爆发金融危机,很容易扩张到其他相关机构,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除了企业与金融机构联系的密切性原因之外,还有我国金融风险相关方面的法律不健全、金融体系治理结构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

3.企业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尽管金融风险是可怕的,但企业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其实,企业金融风险并不是完全不可控制的,只要事前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谨慎投资,是可以减少乃至避免金融风险的,即便是遭遇了金融风险,企业也可审时度势,及时调险性资产,避免金融风险扩大化。

三、严控企业金融风险 实现企业稳健发展

企业经营过程中,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下面结合海尔集团,对企业如何严控金融风险进行分析:

1.重视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事前防范永远比事后弥补要好得多,企业金融风险也是如此。要想实现企业稳健发展,就要重视企业金融风险问题,增强企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只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定时、定期地整理企业所有账目。比如,每隔三个月整理好本企业的金融投资,并做出预估,以便指导下一步的运作。

重视企业金融风险防范,还要建立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比如,海尔企业CEO张瑞敏说:“应对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都要提前做好准备,等危机来了之后再做,那一切都晚了。”海尔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非常强大,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能够随时掌握金融运行的动态,并提前做出了相应的评估和监测,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提前治理。

2.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融资问题是多数企业都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企业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好企业的融资问题,有利于增强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如今,我国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银行贷款融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而不应仅仅局限在银行贷款一条融资渠道上。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的优点是速度快、门槛低、资金调动方便,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对民间融资缺乏完善的法律方面的保护,也增加了民间融资的风险性。不过,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中,民间融资确实是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二是租赁融资。租赁融资是将“借物”与“借资”融合起来的一种方式,它表面上看似“借物”,实质上是“借资”,租赁融资具有投资小、收益大的特点。三是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企业可依法发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进行融资,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四是海外融资。企业可以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有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发行融资业务等,如今,海尔集团就实现了真正的海外融资。

3.引进与培训并举,提高企业金融风险相关人才的素质

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应对离不开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企业金融风险相关人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大力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高薪聘请企业金融风险专业性强、有成功应对金融风险经验的人才,壮大企业金融风险相关专业的人才队伍。海尔能够从容应对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正是得益于强大的金融风险防范团队,并且海尔将金融风险防范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重点培训人才。对本企业相关部门和相关人才做金融风险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性金融风险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与本地高校合作,到高校聘请金融风险专业性人才,提高企业金融风险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

4.创新管理手段和营销手段,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应对所有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金融危机,是因为海尔集团具有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创新管理体系。因此,企业应对金融风险就要创新管理手段和营销手段,增强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首先,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要知道,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品牌认可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应对金融风险的有力武器。海尔品牌在公众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公信度,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并且海尔企业走向了世界,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在壮大自身的同时自然就减少了金融风险,实现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其次,健全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诚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言:“如果不创新,就只能面壁;如果创新,凡墙都是门。”是的,海尔正是依靠完善的创新管理体制实现了企业的战略转型。比如,海尔创新“零库存”库存管理模式,就是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供货,货仓里也不会存放大量的存货,一旦遭遇金融风险,必然不会为大量的库存积压而发愁,这就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最后,创新企业营销模式。网络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企业营销模式――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因省时、成本低、无时间限制等优势已经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首选购物方式。因此,企业可同时做线上与线下的营销,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此外,由于人们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企业还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为企业产品的营销与发展提供新机会,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金融风险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始出现以来,地方政府普遍建立了投融资平台,并且随着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投融资平台建设,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尽管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部分地区的融资平台当期债务本息已远超当地财政收入,潜在的金融风险一触即发。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特别是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着眼于破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一系列金融风险,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1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

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已经被国家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列为行业最高的三类风险之一。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金融风险来看,比较突出的是债务率过高,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利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举债,而且已经超过全年财政收入水平,这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大的金融风险;再比如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注重自身发展模式创新,特别是在开展投融资的过程中还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在投资领域过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收效不高,进而可能引发一定的偿债危机。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投资收益风险,比如某地通过对12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调查,投资收益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建设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占比分别42.5%、31.7%、25.8%,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因而面临一系列投资决策风险。此外,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面临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风险,特别是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地方投融资平台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求在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狠下工夫,这就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如何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由于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因而在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缺乏高度重视,导致出现一系列不该出现的风险。

2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看,尽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地方政府还出现了“过度投资”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着一系列金融风险,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并没有深刻认识到防范金融风险的重大价值,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将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上升到战略层面,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相对比较突出。深入分析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却没有对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缺乏“量力而行”的意识。2.2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落后。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比如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国家对于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深入地研究和积极地探索,特别是没有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将投融资工作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甚至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和有效性。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同时也没有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及目标责任体系当中。2.3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薄弱。从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看,普遍面临一定的“债务风险”,但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越来越大。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属于国有企业,因而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重视公司治理改革和创新,特别是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设立的初衷是为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服务,平台融资后所投入的项目大多是半经营性或非经营性的,因而公司治理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项目投资计划、资金回笼情况、贷款余额、融资规模等普遍不对外公布,这也直接导致无法形成科学地监督机制,特别是外部监督不够到位,对于出现的风险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因而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愈演愈烈。2.4金融风险监测工作滞后。要想更好的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但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对金融风险监测工作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当出现金融风险的时候无法更有效地化解。比如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对投资、融资等活动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缺乏数据收集与分析,金融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战略性以及针对性不强;还有一些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不重视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建设,比如很多地方政府以及监管部门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同时也重视投资收益,导致出现了一定的投资收益风险。

3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3.1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将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将其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经营、管理、创新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卓有成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最大限度提升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行政化与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更加重视市场导向,地方政府应当赋予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自主经营的权利,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则要大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落实国家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的运行模式,强化投融资活动与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融合。3.2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来说,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至关重要的是要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要从有利于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入手,切实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特殊性入手,将管理工作与金融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结合,努力构建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并加强制度的执行力,比如可以将投融资活动与绩效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并且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将全面管理作为重要的原则,使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层次人员都参与到金融风险管理当中,努力形成合力。3.3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由于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的最大金融风险就是“债务风险”,因而应当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债务风险”等金融风险化解机制。比如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了更加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可以采取债务分类管理的方式,既要尽量化解存量债务,又要尽量减少新增债务,特别是要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入手,强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化解的有效措施,并且要多听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意见和建议。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还要进一步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特别是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投融资活动。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监督机制建设,要对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活动进行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监督,确保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效率和效益。3.4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开展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的过程中,要把加强金融风险监督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这就需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建立相应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比如在开展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当做好“风险点”监测工作,制定相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预案,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可以做到迅速反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数据思维,通过对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并且在开展投融资活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与落实,进而能够有效地化解各类潜在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尽管已经成为市场主体,但由于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具有一定的行政化特点,还没有将自身的发展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这也直接导致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面临更多金融风险,但目前很多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模式,重点要在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风险化解机制、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工作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使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科学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眉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金融风险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创新 风险管理 策略

一、我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的金融市场处在一个比较活跃的阶段,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

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不再是简单的储蓄,而是朝着受益更加明显的新的理财方转变,目前各个银行相继推出种类繁多的理财项目,彼此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外资银行的推波助澜,整个理财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

(二)金融机构同质化

目前我国存在着几种典型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基金,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过去这些业务相互之间业务划分相当明确,各负责不同的领域,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产品不断被推出,使原本清楚的界限逐渐模糊,各个机构的业务相互交叉,每个机构的业务都在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三)努力克服同质化问题

尽管现在金融行业做的风声水起,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各个机构之间常常相互模仿简单复制,导致我们的市场尽管在量上相当充足,但是产品种类相对较少。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市场上的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危害将是不可估计的,为了有效的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就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对可能引起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金融行业风险较高,人们为了获得较大的利润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风险,在金融市场上,得失是相对于不同的主题而言的,风险的总量是固定的,一方收益必定会带来另一方的损失,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将风险转移到了风险的偏好这身上。

(二)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相互促进

风险管理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反过来金融创新的发展又不断带动金融风险的管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二者相互促进。金融市场越是繁荣发展,它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就越多越复杂,所以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来确保市场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一些金融机构采用推出新产品的方法来逃避监管,而监管也随着金融创新不断的完善发展,此时金融机构会再次推出新的产品来逃避监管。

三、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一)金融创新带来的资产证券化加剧了金融风险

证券化是资产的流动性得到提高,促进了金融商品的标准化,与此同时还为投资者预防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尽管如此,证券化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以银行为例,良好的资产被证券化,并利用时间差将不良的资产置换出去,但它必须承担对应的信誉风险。

(二)投机市场的存在加大了风险破坏性

尽管金融创新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金融市场规避风险,但是也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投机者可以帮助规避者转移风险,高流动性的衍生产品市场具有一定的杠杆作用,对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波动性。因为如果出现投机失败,不仅起不到规避风险的作用,甚至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破环。

(三)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加剧了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竞争,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市场,金融机构不得不通过从事高风险的业务来盈利,而由此又会导致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经济全球化使得外资大量流入,使得本国的经营范围内的风险被输出,从而影响到全球的资本市场,使得金融体系变得脆弱。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就是如此。

四、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创新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

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作为金融主体,当金融危机爆发后它们是难以估计其将要产生的影响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金融创新,在开展金融创新时,首先要对金融风险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做到将风险意识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并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合理有序的的防范措施。需要注意的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需要严格遵守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在对市场充分全面的调查的基础上,从而达到促进市场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发展,我们必须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因此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稳定的发展并且对金融风险不能有效防范时,各个有关国家都要在防范、遏制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比如中国可以与国外政府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还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且参照其标准制定中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相关规则,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

(三)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

金融创新大致包括金融产品、机构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要防止金融风险向危机的过渡还须做到以优质资产来衍生出新产品,不良资产始终只能作为补充。结合我国国情,不要过分追求复杂的金融技术,集中精力创新出种债权和股权类基础产品,不要好高骛远。

五、结束语

金融业是影响国际发展的重要行业,目前我国已经对金融业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在朝着更加健康,更有竞争力的方向发展,但金融市场仍然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做好风险的规避工作和防范工作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应当予以相当程度的重视,在市场需要的时候做好协调工作,企业滋生也应该加大力度改革,不断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可以获得一个高速、稳定的发展。只有加强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加自身的活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能不断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所娜.浅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2013(30):15.

金融风险的特点范文第5篇

1金融风险的概念和主要种类

金融风险是指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个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或投资经营活动中,因各种金融因素的不确定变动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购买力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证券价格风险等。

2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点

金融风险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日益突出的原因在于:①经济主体多元化。每个企业都要自己作决策,连消费者也要自己决策,所以风险问题明显化了。②经济机制发生变化。许多行业出现生产能力剩余,据统计有5%的商品供不应求,30%的商品供求平衡,剩下的是供过于求。企业在投资方面存在着困惑,导致风险突出。当前我国的金融风险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①集中性。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银行,使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②隐蔽性。我国各种金融风险以隐蔽的形式潜藏着。③社会性。我国处于新旧体制转换时期,人们的金融意识在增强,但风险意识还很淡薄。一旦金融风险暴露,就会引起群众不满甚至闹事,从而影响社会安定。

3金融风险的影响

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金融风险可能转化为经济危机,导致证券市场崩盘、本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巨额外汇资产逃逸、银行出现疯狂挤兑、企业债务危机、金融机构倒闭等等。国家金融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国家经济停滞、陷入社会动荡、乃至局部战争。金融风险对微观经济的影响。金融风险可能给经济主体带来直接的或潜在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加大经营管理成本;可能降低资金利用率、增大交易成本。严重的可导致个人倾家荡产,导致企业和金融机构产生危机或者破产。

4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4.1宏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宏观金融风险防范着眼于整个金融市场,防范者本身并无风险,而是对市场上所有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管理,目的在于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以便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金融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制定一整套市场运行的法律、制度和各种交易规则,从而有效地消除市场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降低金融风险。这种法规体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制定经济实体经营范围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金融规范化、法制化环境。这是宏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第二,制定市场运行办法和有关法律。强化经济实体的经营管理,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实体降低金融风险,从而降低整个市场的金融风险。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金融监管当局调控金融活动的指导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措施。包括中央政府或金融监管当局直接实施或控制的全局性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外汇管理制度等。又包括对具体的金融活动所做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如对商业银行规定利率浮动幅度、对企业要求开立“基本账户”制度、对证券交易制定涨跌停板制度等。经济政策是金融市场上影响重大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它的任何变动都可能引起市场的剧烈波动,因此,经济政策必须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和可持续的,否则会加大金融风险。经济政策还要适应市场,适时调节。如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调节基准利率来调节资金的供求,在外汇市场上购进或抛出外汇以保持汇率的稳定等。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金融监管当局要对各经济实体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和市场退出进行全程监管。首先,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立进行严格审批,设立金融机构必须有法定投资者数量和足额自有资本金,要有足够的合格的业务管理人才,以及其他必备的条件,把好金融风险防范第一关。其次,对各类机构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合规性监管和金融风险监管,主要有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现场检查是指监管当局派出由专家和稽查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经济实体进行全面或某一方面的实地检查。非现场检查是指连续地收集和分析经济实体的各种报告和各种数据,从而评价其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监管方式。最后,对机构的市场退出,也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管。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并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对金融机构接管、合并、兼并、收购、破产的法律和法规,规范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对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须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金融监管当局要组织、参与或监督整个清算过程。

4)提供适当的市场保护机制。金融当局对已出现问题的机构,还可进行适当的保护和挽救。如对出现亏损或有流动性问题的银行注入资金,使之有一个起死回生的机会;对已无独自经营能力的,可指定或参与决定由另一家更稳健的机构来接管或合并,以保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设立市场保险制度或保护基金,为商业银行提供日常清偿力的援助。尽快建立我国的存款保护制度。要根据我国金融机构类型较多以及分业管理的实际,建立分业的存款保护体系。针对银行、信用社、证券、保险、信托的不同特点,建立各自的保护体系。鉴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较大而抗御危机的能力较弱的实际,当务之急是要建立面向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保护体系,如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存款保护体系。在形式上,这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保护体系应以互助担保为主要考虑方向。

4.2微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微观金融风险防范是企业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减少或避免各种可能出现的损失,以便在日益动荡的金融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微观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首先,实行决策责任制。决策人员要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负责,执行人员认真实施,监督人员对决策和实际操作都要进行严格监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建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组织体系。按照工作特征和要求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内控制度。为了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各经济实体要特别加强各项业务的监控,使所有业务和流程都置于监督和约束之中。

2)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或工作细则,规范操作行为。各经济实体严格依法办事,不仅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当利益受损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经济实体在经营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的业务特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或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以防范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如商业银行制定的防范信用风险的一些工作职责、涉外企业制定的防范汇率风险的管理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