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地施工流程

工地施工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地施工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地施工流程

工地施工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字】地暖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设计

地暖的发展历史:在公元前1300年,土耳其王族的宫殿中就有了地板辐射采暖的雏形,现代的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技术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它在欧美国家尤其是北欧和北美早已广泛使用,截至1999年,韩国约有85%的住宅建筑安装了地暖系统,加拿大为65%,瑞士为48%,德国为41%:日本将地暖住宅当成改善人们居住质量的举措。未安装地暖的住宅很难出售。我国的地暖是从韩国传人的。最早兴起于我国东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住宅产业化的迅猛发展,地暖在我国推广普及的进程也日益加快.由于它具有经济、节能、舒适等一系列优越性,所以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认可。

地热是一项系统工程,讲究的是三分产品七分安装。不仅要选择高质量的管材、保温材料和控制系统,还要根据用户房间的结构、朝向、布局有针对性地做好方案设计、施工安装和质保服务等几个方面。这样既能避免埋下隐患,又能使系统性价匹配,达到舒适、节能的总体效果。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供暖效果或导致系统寿命大为降低,另一方面会在长期使用中加大系统能耗,增加使用费用。所以在安装地热时,一定要遵守科学的工艺流程,总结起来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熟悉图纸

主要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布置品面图、分集水器、地面构造图等内容。管路设计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热管要根据采暖房间的个数以及面积大小划分成组,各组盘管的长度应尽量相等;加热管的间距应控制在20~30CM;

(2)每回路用管量应控制在100±20M,避免极端的管环路长度;

(3)建筑物中面积较大的房间可多布置几个环路。

2 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配合甲方、监理单位进行室内找平层的检查工作,如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如存在地面平整度不够、地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地面杂物堆放等情况)或具备条件的工作面无法满足地热工程进度计划,在此情况下不应进行地热工程施工,具体如下:

(1)设计图纸等技术文件应齐全,并已经进行技术交底;

(2)协调工作配合流程,避免与其他工种进行交叉施工作业,特别是所有后期所需的地面孔洞应打好,避免以后的任何钻孔工作;

(3)保证施工现场水电管路施工完毕,厨房、卫生间也应已做过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地面应平整清洁,无的钢筋、水电管线及任何影响施工进行的设备、材料、杂物等;

(4)施工现场应有水电供应,有专用的材料存放地,同时应保证施工温度比小于5度。

3 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可遵守以下步骤:铺设保温层—铺设反射膜—铺设地暖管—分集水器的安装—热电头执行器安装—第一次打压—充填混凝土—第二次打压—找平层及地面的铺设。过程中用以下几点应注意:

3.1 保温板的铺设

(1)整板放在四周,切割板放在中间;

(2)板与板之间用胶带连接;

(3)平整度,高差不允许超过正负5MM;

(4)缝隙不大于5MM;

3.2 反射膜的铺设

(1)反射膜铺设一定要平整,不得有皱褶;

(2)遮盖严密,不得有漏保温板或地面现象;

(3)反射膜方格对称整齐,不得有错格现象发生(方便计算管道间距,反射膜方格间距为5MM);

(4)反射膜之间必须用透明胶带或铝箔胶带粘连;

3.3 管道的铺设

(1)与设计回路相符合;

(2)管道铺设间距与设计相符合

(3)如管道回路之间实际铺设长度差距大于30M,则从新调整及时通知甲方;

(4)管道与墙体之间距离在100CM~150CM;

(5)坚决制止出线管道交叉现象;

(6)分集水器到地面部分管道必须加保温套管

(7)管道端口应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8)埋设于地面下的管道中间不得设有管件;

(9)加热管道与分集水器支路连接之前,加热管道穿越地面处要有套管保护;

(10)加热盘管铺设后,为填充混凝土之前,禁止穿硬底鞋在上面行走或搬运、堆放材料设备;

3.4 分集水器安装

(1)为保证分集水器将来维修,分集水器所在位置保证分集水器可整体拆卸;

(2)分集水器安装时上沿高度不低于600MM;

(3)分集水器路数应与设计相符合;

(4)分集水器的进回水两端应安装压力表、自动排气阀;

(5)分集水器安装完毕临时用反射膜进行覆盖保护,防止落水泥、油漆等污染物;

3.5 热电头执行器安装

(1)与温度控制面板连接是否与施工方案相符;

(2)与分集水器连接是否紧密;

(3)开启、关闭是否正常;

3.6 混凝土填充

(1)混凝土必须在加热管充0.6MPa压力的条件下才可填充;

(2)混凝土养护周期一般为48小时;

3.7 水压试验

步骤:经分集水器慢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空气排出—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

(1)水压试验之前、应对试压管道和构件采取安全有效地固定和保护措施;

(2)试验压力应不小于系统静压加0.3MPa,但不高于0.6MPa;

(3)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4)升压至规定试验力后,停压,稳压1h,观察有无漏水现象

(5)稳压1h后,补压至规定试验力值,15min内的压力降不超过0.05MPa无渗漏合格,地面采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4 竣工验收

(1)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2)竣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的有关规定;

(3)管道构件无渗漏;

(4)阀门开启灵活、关闭严密;

(5)验收、调试和竣工验收,均做好记录、签署文件立案归档;5 注意事项

(1)在加热管安装过程中要防止管道被污染,每回路加热管铺设完毕后,要及时封堵 管口。

(2)垫层应采用人工抹压密实,不得用机械振捣,不许踩压已铺设好的管道,垫层达到养护期后.管道系统方允许卸压。

(3)分水器进水处装设过滤器,防止异物进入地板管道环路,水源耍选用洁洁水。地暖系统每年在使用前应清洗一次过滤器。

(4)铺设在地面下的地暖管距地板面仅约30—40mm,砸碰、敲击地面容易伤及 地暖管,因此铺设地暖管道的地面严禁敲砸、撞击,严禁在地面上楔入钉子等尖锐物件,以免损坏地管。特别是在房屋装修过程中,应避免切割瓷砖时将地暖管切割损坏。

工地施工流程范文第2篇

摘要:南水北调穿黄工程Ⅲ标所负责施工区段全长约10 km,其中绝大部分为填筑渠道属于高填方渠段。通过拟定方案比较,采用“区段流程法”来进行施工,可保证各工作面连贯进行,快速施工,能够更有效的节约施工时间,更有效的提供设备利用率。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参数,工艺流程,特殊情况处理,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的严格把关,实现了多区段连贯作业,形成各道工序流水作业,优化了渠堤填筑的施工组织,强化了过程质量控制,加快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南水北调;渠堤填筑施工工艺;质量检查;特殊情况处理

中图分类号:TV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683(2012)02-0040-04

Operation Technology of Channel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Using Section Process Method

HOU Jun,XIE Xiao-zhong

(Second Branch of Sinohydro Engineering Bureau fourth Company Limited,Wenxian 454850,China)

Abstract:The length of the third-bid construction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rossing Project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is about 10 km,and the channel embankment in the section is usually highly filled.In the bid section,the crossing structure is needed to be constructed as well as the filling of channel earthwork.Due to the tight time schedule and heavy construction task,the requirements for how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speed and as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channel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are necessary to be investigated,which can then provide enough time for the subsequent work.The section process method is selected in this study,which can ensure a consistent and efficient working flow for each task,and thus can save the construction time and increase the equipment utilization effectively.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the construction parameters,technological process,treatment on special problems,and quality control are strictly controlled.Consequently,the multi-section coherence operation is obtained,the flow production of each process is formed,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channel embankment is optimized,the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is strengthened,and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is accelerated.

Key words: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operation technology of channel embankment construction;quality inspection;treatment on special problems

1 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桩号为9+336.47~19+304.5,全长9 968.03 m,其中桩号9+336.47~15+463.97段为黄河河漫滩,按照设计图纸所示,此段为高填方渠道,最大填筑高度为9.7 m。渠道设计底宽为8 m,左右侧渠堤顶宽5 m,纵向坡比为1/10 000,渠堤内外侧边坡坡比均为1∶2.25。面对南水北调工程工期紧,填筑量大的特点,为在短时间内完成300余万m3的填筑施工任务,不仅需要对土方填筑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规划,还要根据施工强度要求合理配置施工资源。因此,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填筑施工任务,要做好碾压试验和土料性质检测试验,在确定土料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的前提下,需要有若干个连续施工作业区,还要做好各作业单元的调配工作,如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验区,组织多个独立作业班组承担渠堤填筑施工的多个作业工序,如测量放线、洒水晾晒、分层填土、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测报验等,同时还要及时做好土料性质检测及土料击实试验,确定土料最大干密度及最优含水率。

采用“区段流程法”施工,使填筑各作业班组同时分别在其中一个作业区段进行施工,并依序转入下一作业区段,形成同一区段上各道工序流水作业,各作业班组在不同区段平行施工的平行流水作业,优化了渠堤填筑的施工组织,强化了过程质量控制,加快了施工进度。

2 施工设备组成

土料开采设备:PC220液压挖掘机(主要设备)、ZL50装载机(辅助设备)。

土料拉运设备:20 t自卸汽车。

土料摊铺设备:SD160推土机、190-3C平地机。

土料碾压设备:18 t光面振动碾、20 t凸块振动碾。

土料检测设备:核子密度仪、土工环刀。

其他辅助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洒水车。

3 施工工艺

3.1 试验参数确定

3.1.1 土料性质

依据工程提供的土料场料源所在地,经试验人员检测土料性质为轻粉质壤土。

3.1.2 土料击实

碾压参数试验确定前,先对土料进行击实试验,击实曲线见图1,记录结果见表1。

击实采用标准击实仪,锤重2.5 kg,落距305 mm,25击。单位体积功能Ec=WR×H×NB×NL/V=0.0245×0.305×25×3/947.4×10-6= 591.5 kJ/m3,试样制备采用干法[1]。

式中:Ec―击实功(KJ/m3);WR―锤重(kN);H―锤落高(m);NB―每层击实次数;NL―层数;V―击实筒体积(m3)。

试验用料击实最大干密度为1.72 g/cm3,最优含水率为17.4%。

3.1.3 土料碾压试验

土料碾压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压实系数的基础上,优化机械组合以确定达到设计填筑标准的压实方法(包括压实机械类型、机械参数、施工参数等),取得经济合理的施工参数,如铺层厚度、碾压遍数等,为施工提供依据。通过测定填筑土料在不同铺料厚度、碾压遍数下的沉降量和干密度,用来确定填筑土料在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适宜的碾压遍数和铺料厚度;确定渠道填筑涂料的碾压施工工艺,包括拌和、运输、卸料平料、碾压速度等,同时检验拟采用的机械及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① 试验初步参数拟定。

a.填筑土料铺筑厚度拟定:初步拟定铺筑厚度分别为30 cm、35 cm、40 cm。

b.碾压遍数拟定:静压2遍,动压4遍、6遍、8遍、10遍。

c.土料拉运、铺筑、平整、碾压设备:20 t自卸汽车、推土机、平地机、光面及凸块振动碾。

d.试验场地:选择在渠道建基面空闲地带(经整平处理且验收合格的建基面上),每块试验区大小为24 m×14 m,共计3块试验区。

② 试验过程方法。

a.根据初步拟定的铺筑厚度分别为30 cm、35 cm、40 cm,按照每铺筑厚度各占一个试验区。

b.每个试验区按照拟定的碾压遍数6遍、8遍、10遍、12遍分别进行碾压试验,试验时先由最小碾压遍数开始,待最小碾压遍数碾压完成后,随即进行土料压实度检测,同时展开下一组碾压遍数的试验,直至拟定的碾压遍数试验完成。

c.每个试验区在土料铺筑完成后,先由测量人员对土料铺筑厚度进行检测,随后根据各不同碾压遍数碾压完成后分别再进行沉降量的检测。

d.对不同铺筑厚度、碾压遍数所取得的试验(压实度)、沉降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e.根据设备效能选择最优的铺筑厚度、碾压遍数。

f.根据确定的最优参数再次进行试验,验证所取得的数据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通过大量的试验工作,并结合穿黄工程渠道大堤、土料性质特点,最终确定的最优参数见表2。

3.1.4 施工现场设备组合试验

施工现场组合试验,是为了确定施工期间设备的组合和使用效率。试验按照所填筑渠道大堤区段,选择最远端、中间部位、最近端作为3个试验区,同时根据土料场位置与各试验区的距离计算,按照每辆自卸汽车的拉运效率,确定不同长度区段所需的土料拉运设备,按照所配置在土料场的单台液压反铲挖装能效,确定土料开采设备数量。对于土料摊铺设备一般可选择一台推土机,对于碾压设备,一般选择3辆18 t光面碾、2辆20 t凸块碾即可。

3.2 渠堤填筑施工

3.2.1 施工准备

① 确定施工方案,划分施工段和作业区段。区段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并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业。在雨季和降雨量大、雨季长地区的施工,应缩短作业循环时间。渠堤填筑应横向全断面、纵向分区段施工。

② 施工测量。在填土前须由测量人员放出填筑左右侧边线,其边线的位置为渠堤底部边线各外放30~50 cm,现场测放后须按照20 m的间距布桩,并撒白灰标识界线;为了便于填筑期间控制铺土厚度,还需测量队在渠道中心布置一个或数个标准高程点,该点须坚实牢靠,视角可通视全段;在铺土期间由测量队利用全站仪测放该层的填土边线,以超出设计边线不小于30 cm控制;在渠堤填筑至最后一层后由测量队利用全站仪测放其顶面高程,高程以超高设计高程不小于30 cm控制。

③ 优化配置机械组合(简称机组),划分作业班组,确定班组人员及施工机械,测算各班组作业时间。根据施工图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确定渠堤不同部位填料种类和压实标准,并在施工工艺设计中明确。当填料种类明显变化或主要施工机械调整时,应重新进行工艺设计和试验。

3.2.2 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

渠堤填筑施工区段作业流程见图2。

3.2.3 工艺流程

填筑前应合理划分施工区段和作业区段,根据填料种类、压实标准和现场环境选择适宜的施工机械,组建填筑施工机械组合(简称机组)和作业工班。采用“区段流程法”组织施工。“区段流程法”作业循环时间是4个作业班组中最长作业时间的4倍。循环作业时间按式(1)计算,时间利用率按式(2)计算。

T=∑4i=1ti+∑4i=1Δti=4tmax(1)

k=∑4i=1ti4tmax=14tmax∑4i=1ti(2)

式中:T循环作业时间; ti各作业班组的作业时间,i=1,2,3,4;k循环作业时间利用率;tmaxti中最大值;Δtitmax与ti的差值。

实际作业组织应尽量减小Δti,使4个作业区段的作业时间(步长)趋于相等,提高时间利用率,一般应使k≥85%。

最理想的作业组织是等步长平行流水作业,即各班组步长相等,Δti=0,时间利用率100%。

填筑前应进行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验证作业组织和各施工班组施工的质量能力和施工效率,查找问题,优化工艺,形成用于指导下一步施工的工艺。工艺试验设计:根据施工机械配置方案和作业班组、作业区段划分,拟定几个“松铺厚度+碾压方式”方案进行试验,最后从设备来源、施工效率、经济效益几个方面对比,选择最佳方案[2-4]。

根据确定的最优施工方案,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① 测量放线、抄平。每一填筑层都应进行施工放线,放出填筑层中线和填筑边线。为保证填筑层边部的压实效果,一般填筑层比渠堤结构适当加宽(每边加宽30~50 cm),填筑后按结构宽度刷坡。进入正式作业循环后,为便于平行作业,测量放线工序纳入第4作业组,于静压收面结束前即可开始,与压实检测同时进行。

② 挂边线、插卸土点。根据测设的填筑边线,每20 m插钢筋,按松铺厚度挂尼龙线,用于控制铺土边界和铺土厚度。

根据松铺厚度和运土车辆容积,计算卸土间距,并在填层面上自中线向两边插木桩或撒石灰点,以控制车辆卸土。卸土点宜按梅花形分部。

③ 挖装运土。应对填筑料料源场开采进行规划,测放开挖边线,并根据一次开挖深度和填料检验复查频次分块,比如挖掘机一次开挖深度6 m,按5 000 m3检验频次,用石灰划出30 m×30 m方格,在每个方格内取样检验复查填料质量。取料时按一定顺序逐块开挖。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为了减少料场土料的自然含水率损失,取土宜采用全断面开挖,不宜采用分层开挖。

开挖时可以使用挖掘机,或推土机与装载机联合作业。

运输设备应是自卸汽车,并使一个班组各车辆的容积相同,便于卸土点和填土厚度控制。运输路线如果经过等级公路,应对车厢加盖,防止填料抛洒污染路面。炎热天气,对自然含水量偏低的填料,应覆盖车厢防止水分散发。

填料中不得含有草皮、垃圾、树根、腐殖土、淤泥等。

④ 填土。现场设专人指挥车辆按照布置的卸土点卸土。填土时,对前一填层面洒水,保持填前土面的湿润,保证填层间的结合。均匀的卸土,可以减小推土机摊铺工作量和整平难度。

⑤ 摊铺、初平。用推土机将填筑的土铺平,边部厚度以所挂的边线为准,中间各部位厚度用钢钎测量,同时人工铺填边部,对凸凹处铲平;清除填料中的草皮、树根等杂物。

⑥ 洒水或晾晒。填料应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碾压才能达到最佳压实效果。最佳含水量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⑦ 初压与精平。初压的作用主要有4个,一是提高精平效果,二是为重型碾压创造条件,三是封面保水,四是防止直接振动碾压对底层的不良影响。精平应使用平地机,一般铲平1~2遍,期间应有水准测量指导铲平量,普工配合低垫高铲,清除多余土料。

土料填筑和推土机初平后,推土机和洒水车在松铺层上作业,轮迹非均匀分布,松铺层的密实状态不均匀,如果直接精平,一经碾压必然高低不平。重碾,特别是振动碾的压实效率高,在较松散的填层上直接施行,轮前轮后隆突、左右排挤,造成碾压阻力,破坏填筑层整体性。所以,不要省缺初压过程。

⑧ 密实碾压。用重碾和振动压路机碾压,各遍碾压采用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幅,振动频率先低后高,振幅先小后大。碾压速度先慢后快,最大速度不宜超过2 km/h。按轮宽2/3迭加碾压,再按轮宽1/3迭加碾压。碾压中,检查是否出现松散和橡皮(弹簧)现象,人工及时将压松或变软的点位挖除,补填好土。

对于结构物边部的碾压应控制压力和振动力,保证结构物安全。一般可采用小型压实设备进行结构物边部的压实,如轻型或中型压路机、电动或燃油动力打夯机。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 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30 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 m。

⑨ 收面碾压。碾压达到压实标准后用光轮压路机进行收面碾压,消除轮迹。

⑩ 检测与报验。实施过程检测,在洒水或晾晒到一定程度后,即行检查填层宽度、横向坡度、松铺厚度和含水量。只要含水量符合要求,就应进行初压,起到封面作用,防止含水量变化。如果横坡或厚度不合格,可以用推土机处理。

在平地机精平后,检查横坡和平整度。在雨季和多雨地区的非渗水土填筑施工中,一定要留足不小于2%横坡,保证雨后不积水,能尽快恢复施工。

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填写工程报验单,通知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检查,完成报验工作。只有报验合格,才能进行下一填层的填筑施工。理论上讲,只要按照经试验验证的工艺按部就班地施工,质量肯定是保证的。所以,为了节省报验时间,应与监理单位协商,争取在自检的同时联系报验,同步进行,现场填写表格、办理签字手续。

11 整修成型。随每填层的铺筑、碾压进程同步整修,保证填筑边坡整齐平顺,使碾压设备能够走行到边;为防治雨水淋刷浸泡引起边坡坍塌,应及时(每填筑0.9~1.5 m)对边坡进行拍实夯压;在渠堤填筑完成后,按照设计渠堤宽度和边坡坡度修整边坡,清除多余填土。

12 渠堤坡面排水。渠堤填筑期间和边坡防护完成前,应注意边坡、填层及填筑面的排水。各填层及填筑面按2%~4%做出“人”字坡,并对表面摊铺平整,碾压密实,消除轮迹,使表面不积水,少渗水;填筑层边部设土埂,将表面雨水汇集到边坡排水槽排放,减少漫流冲刷、浸泡边坡。边坡排水槽随填筑层同时铺设,可采用塑料布或预制混凝土槽,间距20~30 m。

3.2.4 特殊季节施工注意事项

① 冬期施工。昼夜平均气温在0 ℃以下且连续15天时,应按冬期组织施工。填筑前应清除地基和填筑层的冻结层;严禁冻土或掺有冻土的材料作为填料。非渗水土填料的含水率宜低于塑限,并采取加强压实的措施。施工组织应作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实。填筑铺土厚度应比一般条件减薄20%~25%。已铺土层未压实前,不得中断施工,应保证开挖、运填周转时间小于土的冻结时间。渠堤边坡修整必须在解冻后进行。必要时,对取土点和渠堤的外露土层用松土或草袋覆盖[2,4]。

② 雨季施工。渠堤填筑必须安排在雨季施工时,应首先完成渠堤段的排水工程,必要时对施工填筑和取土区域采取覆盖措施。雨季施工应优化机械配制,组织快速施工。经雨水淋后的填筑面必须晾晒、刮除表面浮土和复压处理,并经密实度抽检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严禁在无覆盖情况下的中雨或连绵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施工[2,4]。

3.2.5 沉降观测及施工后沉降评估

采用沉降板、观测仪、分层沉降仪等,结合精密水准测量,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渠堤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观测基桩应设置于不受施工和地基变形影响的稳定的地基内,取地沉降观测桩设置于渠肩上,并按观测周期的3~5倍周期进行复核校正。观测期内要保护好观测基桩和观测装置[4]。

以观测资料,进行工后沉降评估。渠堤沉降期后调整期开始,即应进行渠堤工后沉降预测,推定调整期后剩余沉降量是否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增加预压荷载等措施。

4 效果评价

采用“四区段,八流程”施工方法,容易实现机械合理配置,机械利用率高,机械效率高,与传统的单区段全工序填筑方法相比可提高工效1.3倍。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工程Ⅲ标所承担的渠堤填筑施工应用中,节省了大量的机械费用、人工使用费用等,更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为后续的作业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施工期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主要分为两类。其一,为土料场土料含水率不均匀,导致渠堤碾压出现有不合格现象,针对此问题,通过大量试验和论证,得出的解决办法为大面积土料缺水时可采用在土料场挖槽漫灌(深层缺水)和表面漫灌(较浅层缺水)的方法解决。其二,对于土料拉运至施工面是采用“倒退法”还是“进占法”卸料存在很大争议,其原因在于“倒退法”可快速展开工作面,机械设备不出现大量闲置时间,可节省推土机工作时间,减少油料消耗,但缺点在于使用“倒退法”后使得已经碾压成型的渠堤填筑层出现拉运车辆压翻的现象,不利于整体质量;使用“进占法”时使得推土机工作时间加长,造成油料消耗大,但其优点在于不破坏已经碾压成型的渠堤填筑层,保证施工质量,因此经综合分析,最终选择了“进占法”卸料,推进施工。

“四区段,八流程”施工方法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工程Ⅲ标段渠堤填筑施工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高效,可靠,先进的。采用该工艺施工达到了现场施工组织便利,机械设备配置合理,机械利用率高,发挥了机械化施工的优势和高效。形成了稳产、高产的施工局面。由于形成平行流水作业,每道工艺都提高了质量标准,层层把关,检测到位,施工质量处于可控状态。施工试验检测的结果表明,渠堤每层填筑的密实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工期同传统方法相比有所提前,促进了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施工获得了监理部门、设计部门和业主的好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SL 237-1999,土工试验规程[S].(SL 237-1999,Specification of Soil Test[S].(in Chinese))

[2] DL/T 5129-2001,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S].(DL/T 5129-2001,Specifications for Rolled Earth-rockfill dam Construction[S].(in Chinese))

工地施工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优点;缺点;流程

所谓的地下连续墙,指的就是在地下,运用各种机械,在泥浆的护壁作用下,挖掘出一条狭窄而又较深的沟槽,之后,在该槽中放入钢铁材质的构架,继而浇筑适宜的材料,从而建造出一道具有较强的防渗漏、承重、挡土等各种功能的墙体,由于该墙体存在于地下,且具有连续性,因此被称为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的建造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建筑的稳固性,因此地下连续墙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的优点

(一)具有极大的刚度

地下连续墙往往具有较大的厚度,一般情况下,地下连续墙的厚度能够达到0.6―2米,而国外的一些地下连续墙厚度甚至达到了2.8米,如此大的厚度,就使其具有极强的刚度,在城市建筑中需要进行基坑开挖工作时,能够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有了地下连续墙的保护,一般不会发生坍塌或者沉降等事故,且随着建筑工艺的提升以及更多更坚固材料的使用,地下连续墙的刚度会越来越大,对于工程实施发挥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强。

(二)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性能

地下连续墙所具有的连续性以及所用材料的性质,使其具有很强的防渗漏能力,如果地下连续墙的建造,能够使墙体深入到地下隔水层中,那么,地下水就难以深入其中,在建筑施工中,会极大地减少由于积水而带来的麻烦,同时,施工方也会大大减少为排除坑内积水所付出的代价。而且,由于隔绝了积水的深入,也就大大降低了施工项目对于周围建筑的影响,使其避免因为新项目施工而导致自身建筑体受损,有利于原有建筑的维护。

(三)施工条件要求低

地下连续墙建造时所造成的震动较小,也不会出现过强的噪音,因此,该工程无论是在白日实施还是在晚上实施,都不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工作,也就意味着对于施工时间没有过多的要求,可以大大缩短工期,加快建设速度。另外,由于地下连续墙具有极大的刚度、良好的防渗漏等性能,使得施工人员几乎没有意外危险的发生,也不会对周围建筑产生不利影响,也就意味着可以贴近墙体进行建筑施工。地下连续墙主要占用地下面积,与地面建筑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其占地面积很小,能够充分地利用城市建筑之间的小面积空间,节约土地资源。

(四)可运用逆做法施工

地下连续墙自身所具备的性能,使其不受其他建筑条件的约束,在施工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整个施工工程的要求灵活安排,既能够空出多余的空间作为他用,同时,也可以缩短建筑工期,提前完成整个项目工程。逆做法施工就是其中的一种灵活的施工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地下连续墙能够发挥更多其独特而又强大的作用。

(五)广泛应用于多种地基条件

地下连续墙对于施工环境要求较低,也就意味着,该工程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较为软弱的冲击地层,有了地下连续墙的保护,便可以保证其泥土不会随意流动,而在中硬度的地层上,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则更增加了其实用性,致密的砂砾层对于其他项目施工来说可能存在诸多不便,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却极为简单,而又能将难以施工的地质变为易于施工的地质,另外,其他各种质地较软或者较硬的岩石层,也可以通过地下连续墙的作用,来改善施工条件。

(六)成本低,收益高

地下连续墙所占用的面积小,也就意味着,施工方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更多的土地,地下连续墙无论是钢构架还是浇筑材料,都简单易得且价格低廉,不必付出大量的资金去购进,较短的工期,使得其效用发挥快,成本回收早。同时,由于地下连续墙的建造,建筑工程有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降低,也不必为了处理积水等事务而多付出一部分人力物力,也就节约了工程项目中的一大笔费用,可以说,地下连续墙是最经济实用的一种建筑项目。

二、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的缺点

(一)具有不可定性

地下连续墙可以在任意环境中施工,但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施工条件下的施工方案都相同,因此,在不同的地基条件下施工之前,都要对地质进行严密的勘察,而其勘察结果并不能完全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施工过程中也难免会发生未能预料到的事故。地下连续墙的这种不确定性要求施工人员在建造的过程中要发挥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并且时刻注意施工过程中不寻常的现象,在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能够做出及时的应对,防止事故向更恶劣的方向演变。

(二)施工链被打破损失较大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相扣,一旦施工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被打破,整个施工工程都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如果施工过程中,某一施工段必须被停止或打破,那么,就必须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资金来弥补整个工程,对于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将会比原计划多出很多,如果带来的影响较大,那么,整个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程就不得不废弃,这对于整个建筑项目和施工方所带来的损失都是无法估计的。

(三)不适用于工程量小的项目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往往会需要大型的机械和大量的材料,这就大大降低了施工中的灵活度,而进行工程量小的项目时,所付出的成本难以回收。另外,地下连续墙更适用于较大范围连读的环境,在工程量小的项目中并不能发挥其明显的作用。

(四)环保代价高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大型机械带来的空气、噪音污染以及那些挖掘出来的泥土难以及时处理,再加上劣质泥浆的外送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这些因素都给工程周围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而要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增加了施工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难度。

三、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的流程

(一)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前期准备

在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之前,要对所施工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其勘察内容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对施工现场环境的调查,才能够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来决定采用哪些挖掘设备,使用何种灌浆材料。在对施工环境有了明确的了解之后,就要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设计施工具体内容、确定施工技术等。

(二)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实际过程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导墙,具体设计的内容包括导墙的结构、深度、厚度等,然后使用大型挖掘机械进行导墙槽的挖掘,此过程中,要注意导墙施工放样必须准确,才能够保证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准确度。所挖掘出的槽孔是否稳定关系到下一步施工成功与否,因此,一定要放入钢构架来加强泥浆槽孔的稳定性。接下来便是泥浆的配制与浇筑,泥浆的配制必须根据施工工程对于材料的具体要求进行准确的掌握。劣化泥浆的循环与净化再生在此过程中也必不可少。再用混凝土置换出泥浆。到此,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基本完成。

地下连续墙是城市建筑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施工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该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既存在优点又存在缺点,通过对优缺点的分析,加强对地下连续墙的了解,从而扬长避短,更好地利用该项工程。而对于其施工流程的探析,使我们对于该工程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可以作为一种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永芬,李永青,高德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3.

工地施工流程范文第4篇

1、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

2、实现工作条理的规范性;

3、增加工作流程的透明度,提升管理水平。

工作流程的设计要点:

1、工作流程涉及几乎所有的部门和人员,具体参与的部门和相关岗位人员由上线流程的实际数量和相关操作面来决定;

2、通过提供可自我定义的动态工作流程设计平台,公司计算机管理员或者相应的业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创建相关工作流程;

3、使用简单可行的图形化定制开发界面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图形化描述;

4、通过将实际工作流程中相关的人员角色赋予信息系统中描述流程操作的相关元素;

5、并且根据实际工作流程的操作权限给予特定角色相关的操作动作;

6、相应表单的填写权限的分配等操作来实现一个实际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统化;

工地施工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防渗流;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作为防洪工程体系基础的堤防工程,是防洪的重要屏障。但是,多数坝身及堤基缺乏可靠的渗流控制措施,在历年汛期中是产生险情的主要因素。在堤防加固工程中,全面掌握堤身工况及地基渗流特点,采用合理的堤防渗流控制措施是确保堤防安全度汛的重要前提。

堤防工程特点

要想做好水利工程的堤防渗流控制工作我们必须首先把握好堤防工程的主要特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取得应有的效果。堤防工程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首先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堤线较长,并且堤身和负责挡水的部位比较低,一般是均质断面;(2)堤坝挡水工作的时间一般只是在汛期进行,而有的堤坝外侧的地下水位甚至高于河水水位,这时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采取必要的排渗措施来进行治理;(3)河水的走势是多年以来河水自主流动形成的自然通道,因此,在进行堤防渗流控制工作时就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进行综合治理;(4)对于长期干涸的河流如果堤坝再次投入使用的话应该进行详细的检查,以防止干涸的河坝上存在裂缝影响治理工作;(5)由于城区段堤防临近居民区,对其防渗可靠性要求更高,根本不允许有外漏渗水;(6)为了满足桥梁、码头、通道、排水及供水要求,导致穿堤建筑物多,即渗漏薄弱环节多。

2、不同地基的渗流特点

堤防地基主要具有三种不同渗流特性的地基结构,即单一地基、双层地基以及多层地基。

1)单一地基。为级配和透水性较均匀的均质结构。一般不会在堤基内产生承压水。对于单一粘性土地基,渗流问题不大。对于单一砂性土地基,则为管涌险情多发地段。

2)双层地基。是由表层弱透水粘性土、下卧强透水砂层组成二元结构。但上部相对弱透水层内,往往有较强、较弱透水层组成互层结构。

3)多层地基。由于强弱透水层形成互层结构,因此可形成多个承压水层。当表层透水性较紧邻下层弱,渗流特性与双层地基接近;当表层透水性较紧邻下层强,按单一砂层分析表层渗透稳定性和双层地基分析两层及两层以上地基土的渗透稳定性。

3、渗流控制设计原则

水利工程中堤防渗流控制的设计一般来说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常见的几个主要原则有:

1)堤防地基渗流控制以渗径及逸出梯度控制为主。当堤防地基粉细砂层下面有强透水中粗砂、砂卵石层时,逸出点渗流近于垂直向上,产生渗透变形的临界梯度Jf,可由单位体积土的力平衡方程得出。

Jf =(γ′s / γ+ σ / γ)tgφ;γ′s=(γs-)·(1-n)

式中:γ′s、γs、γ 分别为砂土浮容重、颗粒容重及水容重;σ 为单位体积土所承受的垂直荷载;φ 为砂土内摩擦角;n为砂土空隙率。双层地基的上部粘性土抵抗承压水破坏梯度JC 为JC=α(γ′s / γ)

式中:α 为土体颗粒形状系数。无粗粒土为1.0,砂粒1.16~1.17,有锐角的不规则颗粒土为1.5,混合砂砾料1.33。上式表明,当堤内表层粘性土厚度不小于堤身挡水的水头时,便不易出现

突涌破坏。

2)堤防渗流控制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原则就是“上堵下排”,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导压兼施,以导为主”的方法。

3)我们都知道,一般说来,堤内地面是比河道内水面高的,而我们又为了自身的便利保持了河水和地下水的沟通,这样便可以有效的进行地下水的开采和河水的净化,因此,在这些部位进行堤防渗流控制工作时就需要格外注意一些特别的地方,比如,在这种地方就不能够采取截断全部渗流方案。

4)除了上一条中的特殊地方外,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格外注意,那就是城区段的堤防,该段堤防为了确保城市的美观和安全要求渗流控制时不能外漏和散侵,因此,一般来说需要采取较为严格的赶紧混凝土材料来进行处理防渗工作。

5)河水的流速和流量是实时变化的,因此,渗流情况也是每时每刻都不一样的,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堤防渗流控制工作时需要考虑到最为危险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处理。

4、渗流控制措施

堤防渗流控制措施多种多样,目前在具体施工中采用的技术也是比较多的,下面我简单介绍四种常用的渗流控制技术:防渗帷幕造墙施工关键技术,液压开槽机开槽法施工技术,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施工技术以及人工洛阳铲挖槽连续造墙技术。

4.1、防渗帷幕造墙施工关键技术

防渗帷幕造墙施工关键技术是目前堤防渗流控制较为常用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4.1.1 墙体接缝衔接处理

混凝土墙体需要注意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接缝的处理问题,一般说来在处理接缝时首先应该清洗干净污物,然后搭接时长度应该保持在一到两米,施工完后发现有裂缝的话应该及时进行混凝土的重新浇灌以弥补。

4.1.2 扩孔与塌孔

扩孔与塌孔是墙体施工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该问题极易导致整个墙体施工的失败,该问题主要是由于土层中含有污物或者是存在一定的裂缝导致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不外乎是在施工中严格操作,注重施工的质量,此外,也可以通过安装隔离体的措施来进行有效预防。

4.1.3 垂直度

垂直度是进行墙体施工中要求较为严格的一个指标,该指标直接关系到建造的防渗墙是否在同一墙体轴线上,一旦出现失误就会造成防渗墙体的失效,需要注意垂直度的三项操作方法主要是组合钻机开槽法、射水开槽法和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在施工中一旦发现垂直度出现偏差的话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弥补。

4.1.4 多头小直径搅拌桩的钻进与提升

多头小直径搅拌桩的施工是当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水泥浆浇灌技术,该技术的钻进与提升直接关系到所形成的水泥墙的质量,因此,也就关系到防渗效果的好坏,这就需要我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准确的操作。

4.2 液压开槽机开槽法施工技术

液压开槽机开槽法施工技术也是当前常用的防渗施工技术,下面我就以YK160- 3- 40 型开槽机为例,介绍下液压开槽机开槽法施工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成墙工艺流程。YK160- 3- 40 型开槽机主要包括液压系统、工作装置、底盘、起重设施、电器系统和排渣系统几部分,它工作时首先是从液压系统开始的,这也是动力的来源,然后带动刀杆进行切割操作,切下的部分就进入排渣系统排除,然后一直循环操作知道形成一个槽孔。

成墙的工艺流程如下:测量放线场地平整钢轨铺设钻导槽井孔开挖槽孔与支护槽板安装调试开槽机、清槽机开槽(泥浆固壁)清槽安置隔离体浇筑隔离体浇筑墙体至完工。

4.3 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施工技术

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施工技术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墙体施工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的工作来进行的,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主要的特点就是它包含三个一样的钻杆,然后在工作中可以同时进行作业,三个钻杆进入土层后到达我们需要的位置后在进行提示操作,完成墙体作业。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接连的桩进行施工时需要进行必要的相割搭接,然后循环操作形成防渗墙体。

4.4 人工洛阳铲挖槽连续造墙技术

人工洛阳铲挖槽连续造墙技术所需要的施工设备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半径大于110mm的大型洛阳铲、机械成孔器和修槽成型器。同理,人工洛阳铲挖槽连续造墙技术的施工流程也较为简便,具体的人工洛阳铲挖槽施工流程如下:测量放线洛阳铲开槽修孔夯实孔底安置模袋隔离体模袋内下导管浇筑隔离体安置相邻隔离体下导管浇筑隔离体下导管浇筑混凝土墙体。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中的堤防渗流工程中,应全面掌握堤身工况以及地基渗流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堤防渗流控制措施,此为确保堤防安全度汛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