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评估的形式

风险评估的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评估的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评估的形式

风险评估的形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如何学习;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解析。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程序

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单位总是在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去赢得生存和发展。风险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知晓风险,不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如果忽视风险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单位处于不利地位。不做事不发展看似没有风险,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风险评估贯穿于单位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一)目标设定。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这里所指的设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指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如前所述,单位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转变发展方式,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单位目标设定之后,要根据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单位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具体化为各项应用指引中的主要风险。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与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对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一般不需要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使用起来简单易行。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风险分析,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行业标准及惯例等,对风险相关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在不需要进行量化时,或者进行定量分析需要的数据无法取得,以及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不经济时,一般应采用定性分析。

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运用一些数据分析模型,将有关风险及其影响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判断风险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需要对构成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程度赋予数据或货币金额,使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均被量化。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往往应用在复杂的经济活动分析中,是对定性分析方法的补充。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应对政策的选择。单位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风险规避是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指的是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单位准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单位应当综合运用这些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以目标设定为基础,单位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之后,通过风险应对策略,排除了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凸显了风险降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配套指引中的系列应用指引明确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风险点,并经过风险识别、分析之后,结合应对策略,重点对风险降低作出了规定,即系列应用指导提出的各项控制措施。

三、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由于所面对的层面不同,因而重点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

风险评估的形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加快实现银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信息化项目的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走上了银行风险控制的前台,成为商业银行信息化项目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先进的评估方法,逐步完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流程,建立适合商业银行风险特征的评估的模型,并通过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手段,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可以使商业银行不断加强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适应风险环境日益复杂化的需要,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运行。

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分析

2.1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基本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加入WTO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以及个人相互之间的资金往来需要一个安全高效的资金划拨、支付结算手段及环境,银行不断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化,使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具有了新的特点。

1)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的特点

网点虚拟化,将帐户的核算与管辖分开,会计核算由总行统一处理,各行处负责具体业务的经办,使业务处理打破了分支机构界限。通过帐务与业务的结合,使得会计系统和银行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客户的数据在各系统内可以共享,并通过流程的控制使业务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面向业务设计银行业务处理,所有功能都由交易来驱动,记帐部分位于业务的底层,业务层通过调用统一的记帐核心来完成帐务处理。通过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银行业务的重组,更好地配置现有的资源。

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业务结构分析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包括存款、贷款、信用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结算、代收代付、ATM、POS、网上银行等。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为银行业务提供一个支撑平台,结构如图1所示。图1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业务结构

3)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结构分析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构架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核心业务系统,主要提供帐务记录、主要业务支撑和业务报表;第二层中间业务平台,是核心数据与外部接口的交换平台,提供数据接口的转换功能;第三层系统,提供外部数据的接口,如图2所示。图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层次结构

2.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的特点

银行业务处理中对及时性和可靠性的特殊需求,使得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体现出明显的行业特征。

1)商用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的业务特点

网络和安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已成为商品交易的电子平台和电子金库。因此商业银行对数据完整性要求极高,对业务和数据的可用性、安全性,以及对业务中断和数据丢失等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要求十分严格。

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的技术特点

银行开展信息化的时间较长,其应用系统较为普及,但长期来,银行信息系统相对较为封闭。近年来,随着网银、中间业务等银行新型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出现,对开放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的信息系统均开始不同程度向外界开放。

由于各商业银行实行数据大集中,导致单笔交易所跨越的网络环节越来越多,银行信息系统 对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3)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的现状

信息系统本身固有的风险在加大。银行业是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相对密集的行业,由于信息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银行信息系统所采用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软硬件本身存在着很大的脆弱性,如果这些脆弱性被特定的威胁所利用,就会产生风险,从而对银行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产生损害。

银行数据集中后使信息系统风险不易分解。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已陆续完成数据大集中,实现银行账务数据与营业机构的分离,使银行从以账务和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但是,数据集中后信息系统风险增大,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将影响到整个银行的正常运营。

电子金融服务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随时面对来自公共网络的威胁。近年来,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子商务等银行新业务,在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的网络风险日益凸现。

人员的风险成为最大的风险。统计结果表明,在商业银行信息安全事故中,只有20%~30%是由于黑客入侵或其他外部原因造成的,70%~80%是由于内部员工的疏忽或有意泄密造成的。

3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设计

3.1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现状与趋势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风险评估的重点也从操作系统、网络环境发展到整个管理体系。西方国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风险评估作为保证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信息安全、安全技术的相关标准中,风险评估均作为关键步骤进行阐述,如ISO13335、COBIT、BS7799-3等。

我国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形的专业规范,缺少一支能够全面开展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人才队伍。无论是国际上大型的跨国公司还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在不断地扩大信息技术在其经营活动的应用范围,运用传统的信息技术和风险评估知识已经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基础模式"的风险评估,这些都影响到我国IT治理和信息系统风险控制的实施。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存,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并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将信息系统与实现公司治理的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解析国内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际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最后,找到我国银行业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有效方法,由此,实现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在国内银行业质的飞跃。

3.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的设计

在目前所应用的风险控制与评估模型中,基本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业务风险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这类模型的基础是传统的风险评估理论,因此更加注重于业务流程的控制和业务的风险管理;另一类是关注于技术控制的风险评估模型,这类模型建立在相关的信息安全标准之上,主要考虑的是技术的实现架构和实现方式,评估系统的技术风险。

银行在面对实际的信息风险时,需要建立定位于信息全面管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因此,必须结合业务风险模型和技术风险模型的相关方法,通过分析系统自身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发现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中不正常和有害的行为,完成系统弱点和安全威胁的定性分析,在银行信息系统内部风险各要素之间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如图3所示。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型由三个基本元素组成,分别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是业务运转的基础,是商业银行固有风险的体现,它通过硬件平台的支撑、应用软件的设计、数据资源的管理,实现银行业务职能。

银行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控制剩余风险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系统建设风险控制、系统数据完备性、系统功能实现、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数据迁移等6个方面。

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是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手段。它针对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识别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对银行信息系统进行整体风险的评估。

4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的实现

4.1风险评估的实现框架

商业银行随时面对遭遇伤害和损失的可能性,而这些风险由关键信息资产、资产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所利用的脆弱点来确定。实现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模型,需对信息资产的识别,进行威胁分析和弱点分析,实现框架如图4所示。

信息资产不仅包括硬件设备,还包括应用软件和信息系统的相关人员。信息资产的识别与赋值可以通过普查和调查的方式实现。

信息系统的威胁来源于内部风险的管理和外部风险环境的变化,通常使用的手段包括:用户访谈、异常行为检测、日志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弱点来源于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业务安全需求的不匹配,弱点分析的方法有:应用软件评估、网络构架评估、人工评估、工具扫描、安全管理审计、策略评估等。

图险评估模型实现框架

4.2风险评估的实施步骤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实施主要有如下步骤:

1)对信息系统风险战略进行分析

商业银行首先应建立信息系统风险战略,并在内部和维护,以对信息安全的支持与承诺,使其与银行的业务发展相一致。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必须对信息系统业务支持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了解技术发展的内外部状况和管理层对信息技术的支持度等情况,评价信息系统风险战略是否与业务发展战略相一致。如图5所示,首先需要确定总风险和剩余风险;其次把确认的风险进行排序,建立战略风险和流程风险项目;最后确定流程执行的效力。

2)对风险评估内容进行详细定义。

建立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范围的表格,如该项评估所包含的系统、人员、资源等。对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评估,如主机系统、硬件设备、人员管理、灾难备份、权限管理等。建立信息系统流程评估表格,如主流程、次流程、流程所对应的操作;流程中的主要固有风险、风险的控制手段等。

3)明确审计的技术和步骤。

确定信息系统审计需要使用的技术和技术使用的步骤,常用的测试技术有现场观察、访谈、审阅、再执行、知识评估等。

4)出具审计报告。

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后,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评估所发现的问题、对评估发现事项提出的建议。

5)风险问题的跟踪和跟进。

评估完成后,对发现的问题需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对象,提出报告并跟踪解决。图5 信息系统风险战略及流程分析

5结束

风险评估的形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网规划方案 适应性 风险评估 蒙特卡罗模拟

在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电力系统规划。它不仅是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保障,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如果电力系统规划不合理或者不完善,就可能会在电力系统投入使用后出现问题,不仅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就是评估电力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与风险,通过电力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与风险评估来考虑众多确定的和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准备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市场环境下面临诸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对电力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与风险评估采用的是市场模拟技术。

1 市场模拟技术概述

顾名思义,电力市场模拟就是以实际电力市场成员和交易流程为基础建立起的一个交易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可以使交易过程更加直接的体现出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市场格局及行为特点等等进行预测。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壮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丰富多彩,不同的发电商和电网运行商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市场交易模型,这些类型众多的模型各具优势劣势,有很多的模拟方法也能够很准确、高效的模拟市场行为,比如说:基于实验经济学的模拟方法、基于传统经济调度思路的模拟方法、基于动力学系统的模拟方法、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模拟方法、基于博弈论的模拟方法以及基于Multi-Agent 结构的模拟方法等。这些电力市场模型是目前很常用的方法,其效果也比较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电力规划方案通常是某区域今后5年或者更长时间内电力工业的发展战略,时间跨度大,市场成员数量众多,如采用以上几种精确的市场模拟方法,则会带来巨大的计算量,影响计算效率。鉴于此,本文便以目前市场上应用范围最广的模拟方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来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与风险评估进行简单的探索分析。

2 蒙特卡罗电力市场模拟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应用随机生成的办法模拟真实系统,然后对它的运行规律和功能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系统的运行规律。从内部角度分析,它是通过随机变量的统计试验、随机模拟,求解数学、物理、工程技术问题近似解的数值方法。目前在电网的规划工作中普遍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有效的完成了概率模型建立、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建立、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等等。而在实际的电力系统中对于各种数据的计算都比较复杂,而且很多结果往往无法直接用计算表达式来描述,比如电力需求预测结果和电厂报价策略的不确定性就无法用解析表达式来描述,即使是其运行规律都比较确定也不能用数值求解的办法来获取各种系统参数以及评估指标的概率密度函数。这个问题也是电力市场环境中对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与风险评估中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的一个优势便是能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它的运行原理就是通过建立模拟过程,在这个模拟过程中将两者的随机性融入进去,它可以视为一种分析市场过程的先进工具。这也是蒙特卡罗法的基本原理。

3 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与风险评估指标与方法

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来进行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和风险评估可以得到整个电网及市场的多个模拟结果。在此评估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指标:电网、市场和机组,这三个指标也间接的反应出电网规划方案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风险。

3.1 电网,对于电网的计算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日平均利用率、最高负荷点处潮流、最低负荷点处潮流。日平均利用率主要的作用是反映典型日当天线路或者断面的利用情况,还可以将其范围扩大,计算月度利用情况、年度利用情况等等。对于指标的计算有专门的公式,本文不作赘述。最高负荷点与最低负荷点处潮流情况最大的作用就是为我们体现断面可能承受的尖峰或低谷潮流状态。主要通过判断其尖峰值与网络的承受能力比较,如果超过了网络的承受能力,就说明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不够良好,电网系统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如果低谷值低于网络的承受能力,则说明电网规划方案还不够优化,很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合理的范围内进一步优化方案。而日平均利用率主要的作用是为我们分析电网适应性与风险的平均水平,可以通过该参数直观地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估。电网的这些指标参数情况是整个网络方案的适应性和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它的依据。

3.2 市场,市场方面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出清电价和总购电费。通过对这两个指标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整个市场的运营情况,以此从侧面评估电网规划方案在市场中存在的价值风险,如果指标参数值过高,就说明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比较差,其风险自然也比较大,如果参数值过低则说明方案适应性好,抗风险能力强。

3.3 机组,机组是电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风险评估主要以总收益、平均出力、最高负荷点处机组出力和最低负荷点处机组出力为指标参数。

以蒙特卡罗模拟为基础的基于市场模拟的电网规划方案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方案,它的利用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它不仅能够减轻计算的负担,又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因此它成为众多电力企业广泛采用的实际电网规划方案适应性与风险评估工作中的计算方法。比如在我国地区电力市场中便主要应用这种方法,2010年江苏省便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本地的电网规划方案适应性与风险进行了评估,最终取得良好的成绩。

4 结束语

电力市场环境中电网规划方案的适应性与风险评估是保证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电力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系统,对参数的计算也就愈加复杂。要寻求一种科学的办法,提高计算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唐杰斌.考虑风能接入的多场景电网规划及其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徐涛.综合计及经济性与可靠性代价的电网协调扩展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3]杨卫红.城市电网规划风险评价模型及风险规避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风险评估的形式范文第4篇

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化工系 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 广东东莞 523808

[摘要]本文就污泥利用空心浆叶式干燥机干燥的方案进行风险评估及经济性分析。

[

关键词 ]污泥;干燥;空心浆叶

1、工程内容

本工程拟在焚烧发电厂内新建处理能力50吨/天的污泥干化生产线一条,污泥来源为某水务公司的脱水污泥,干化产品与垃圾共同进入现有的垃圾焚烧炉内焚烧发电,蒸汽来源为电厂的余热蒸汽。建设内容主要有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验收使用等。

1.1设备选择

在当前国内外现行的污泥干燥处理技术以及国内主要的工程实例中,空心桨叶式干燥体现出了它的很多优点,并且它优异的环保性能,节能特性适应了当代社会对环境和能源的要求,因此在本工程中选用空心桨叶式干燥剂来干燥污泥。

本工程污泥干燥要求以及其物料特性如下表1所示,根据条件可以计算出需要干燥机每小时蒸发的水为1.336t,选用型号为GS-11的空心桨叶式干燥机。

1.2 设备性能参数

GS-11的空心桨叶式干燥机具体的性能参数如表2所示。

2、风险评估

2.1技术风险

本项目采用技术成熟并已有良好业绩的空心桨叶式干燥机。该技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污泥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该工艺技术可真正实现污泥干化产品的含固率可调,这一点从根本上保证了本项目的技术可行,因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的运行状况来实时的调整出口污泥的含固率,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运行。

2.2安全风险

安全性问题是污泥干化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污泥处干化过程,国际上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评估化这个过程的安全性。如1994年,欧共体颁布了两个有关潜在爆炸危险区域的安全标准,1995年开始逐步成为欧共体成员国国家标准,于20 03年6月30日完成.从那时起,94/9/EC标准在各成员国强制执行。具体的一些标准可以参照附件1。

针对本项目的污泥干化过程,其安全性与干化过程中的含氧量和粉尘控制有关,因为干化本工艺技术没有干泥返混,系统中不存在全干污泥,具有较小的物流量,因此粉尘量基本为零。且系统中的工艺气体主要为蒸汽和污泥中的臭气,为全惰性化的运行环境,因此系统的含氧量要求十分宽松。

2.3政策风险

虽然目前污泥问题以成为政府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环境问题,但是还缺乏实际可行的鼓励和促进措施,没有出台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立法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

项目的经济性主要由污泥处理补贴和享受优惠上网电价决定,能否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还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还存在较大的经济风险。综上所述,本项目基本上不存在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但是具有一定的政策风险。

3.经济分析

3.1工程成本预算

对于干化污泥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种设备,以及设计、土建、安装等总的费用做一个工程的成本预算,预算的结果:设备费用为232万元,设计费用为29.5万元,土建费用20万元,安装费用15万元,总共296.5万元。

3.2单位污泥处理成本

以1吨污泥为单位量来核算单位污泥处理成本,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3.3年效益分析

根据相关政策,污泥处理按政府补贴150元/吨,污泥处理厂按每年运行300天,每天处理50吨污泥计,这样每年干化污泥项目的利润就为92.52万元,其计算公式为:(政府补贴-污泥处理成本)×日均处理量×年均工作日=年效益

但由于干化后的污泥具有热值,可以使之与垃圾混燃进行发电,若将干化污泥的热值与标煤进行换算(污泥热值取1000kJ,标煤的热值为5500kJ),则1吨污泥相当于0.18吨标煤。标煤的价钱为570元/吨,那么这项工程每年处理的干活污泥的价值是56.6万元。这样,干化污泥工程每年带来的总的利润是149.12万元。

3.4技术经济性分析

本项目的建设工期设为12个月,项目的计算期为21年,取现在的年利率为8%,根据项目的投资成本以及效益分析,对项目做一个技术经济性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本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2.23年(包括建设期),财务净现值是2067.7万元。

4.结论

风险评估的形式范文第5篇

关键字:雷击;风险;评估;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

雷电灾情的调查

雷电灾害调查是防雷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没有扎实可靠的雷电灾害资料作为

基础,防雷工作将沦为空谈,我市雷电灾害频繁、形式严峻。

益阳市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现状、发展情况

(一)益阳雷击风险评估发展的现状

1.服务机构基本建成

益阳现有1个市防雷中心和5个县、市、区防雷中心每个防雷中心均被气象主管机构赋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服务职责。覆盖全区行政区域范围的区、市、县三级雷电灾情服务初步建成并且正在筹划建成资阳区、东部新区、大通湖区防雷中心的建成。

2.服务范围广泛

在服务地域方面,2011年益阳市6个防雷中心全部开展了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在服务领域方面,全市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包括: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工程、电力、通讯、矿山、石油、化工、烟花鞭炮及其他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或者设施,重要物资仓库、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等。

3.服务效益初见成效。

2011年益阳市防雷中心为桥梁、学校、医院、加油、加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提供了重要的雷电灾害防御指导,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沅江市防雷中心今年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经济收益明显,年底有望突破七十万。

4.管理水平上日益提高。

将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定为气象公共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责,促进基层雷击风险评估的责任感。建立健全的雷击风险评估标准,严格控制防雷资质证的发放,并在网上进行公布。

(二)益阳雷击风险评估发展特点

1.以政策法规突破促进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发展。为响应《湖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列》,益阳市人民政府2012年底9月出台《益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规范进行雷电灾害防御。

2.强化自身业务能力加强学习让防雷中心技术人员都成为防雷方面的专家。

益阳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制约分析

(一)雷击风险评估服务质量不高是影响发展的最大隐患

1.防雷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是制约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2.防雷产品售后的滞后影响用户对防雷产品使用的效益。

3.防雷服务水平不高导致用户对防雷服务产生怨言。

4.防雷服务的手段不恰当,有的地方采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雷击风险评估,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二)法规政策的制约

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的支撑依据是《气象灾害防御条列》、《湖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列》,再者在这些条列以上法规中没有明确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的具体范围,由此带来了服务操作中的不便,许多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易燃、易爆场所扣住条列中的不确定字词,而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建(构)筑物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三)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制约

雷击风险评估在益阳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面子材料上的功夫做的不是很到位,加上雷击风险评估服务专门的科研人才缺乏,没有“一流的人才”支撑,难以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严重制约着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的发展。

雷击风险评估发展的建议

(一)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的定位

1.雷击风险评估是气象部门的服务职责,而不是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因此雷击风险评估做为气象部门的一项基本业务,不能因为某个机构企业具备从事防雷工作的资质就能从事雷击风险评估服务。

2.雷击风险评估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雷击风险评估做为一项总要的公共气象服务,其所需要的人员、科研、经费、培训等应纳入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范筹;另外在服务中体现公共服务特色,加强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宣传和评估的技术含量,以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

3.结合实际半公益服务半经济化运作。在行政审批上应当是在对方规范性文件规定需要办理雷击风险评估手续,应对其申请人补充相关手续,但不能以未办理雷击风险评估手续作为不予受理的条件,不得以强制手段威胁。

(二)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的提高

1.明确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的职责

气象主管机构与防雷中心在雷击风险评估服务中应当各自履行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工作。

2.防雷技术现状

各级防雷中心是全地区雷击风险评估服务人才和技术的集中地,相对具备“技术雄厚、人才较多;设备齐全、服务周全”有能力足够人力和技术独立完成服务的建设项目和雷击风险评估服务。

五、结论

1.科学管理。首先要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加强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发展设计,制定雷击风险评估服务发展总体规划发展方案。其次,要做好发展方案的可执行性评估。三是要加强行政指导,通过目标考核、实施情况调研、建立评价机制等方式推进雷击风险评估的发展实施。四是建立科学高效的业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2.完善法律法规依据。首先要根据益阳市雷击风险评估的发展形势,对雷击风险评估建立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雷击风险评估的法律规定,将雷击风险评估的管理形式、服务主体、服务程序等通过地方性法规或政府形式等加以确定,为雷击风险评估的依法发展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