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的课堂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从内容上讲,以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粉笔、圆规、直尺的应用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45分钟为主要教学单位;从地点上讲,以学校课堂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班级人数为培养对象。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其方式、方法的普及与应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教与学的理论和模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所熟知和掌握。但到了教育信息时代,这种理论与模式的局限性、滞后性已显露无疑。因为它是工业化时期产生的教学(生产)方式,具有定时、定点、定量、定产、统一目的、统一内容、统一模式的计划方式特征,难免产生同质化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而个性、独立、创新的品质培养却成为一种奢望。这也许是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诠释吧。
全时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从目标上讲,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从内容上讲,以学科知识和学习能力培养为教学内容;从方法上讲,以“双主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技术上讲,以教育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为主要教学技能;从时间上讲,以全时空为主要教学空间;从地点上讲,以“学校+家庭”为主要教学阵地;从范围上讲,以在线人数为培养对象。信息时代的教学,需要从教育的理念、观念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概念限制,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具有全时、立体、交互、方便、高效的特点。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允许人的多元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探索人的超前发展。
全时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的新模式。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传递、掌握信息的数量、质量、速度,决定着事物的成败。在教育领域,要掌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掌握教改的主动权,就要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全息教学,从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全时教学模式。全时教学模式亦可称之为全时空教学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数字资源、教学设备、教育技术、教学空间、教学地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具体到教师,基本要素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技术、学科与技术的融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组卷、考试、评价、管理等;具体到学生,基本要素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设备、教育技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全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学数字化技术、用数字化资源、备数字化教案、上数字化课堂、评数字化教学、育数字化人才。全时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是:集中备课-线上预习-双主教学-互动答疑-在线作业-批改整理-循环升华-自主学习。
全时教学模式教学步骤详析
集中备课,就是由传统备课转为数字备课。就备课方式而言,教师从传统教案(图文式)转变为数字教案(图文音像式)。备课时可一个人准备,也可实行集体备课或网络集体备课,让你的教案变得鲜活起来,看起来有生机、有兴趣、有吸引力、有穿透力。能自我感染、自我欣赏的教案,无疑就是一份好的教案。教师在数字备课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既有备课软件又有与之相匹配的资源库同时使用,一般备一节课的时间和传统备课时间是一致的。数字教案完成后,教师还应做两件事,一件是像“翻转课堂”一样,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每一课5~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并且放在网上,另一件是制出数字学案,将学习内容、环节、步骤、方法等一一列出,供学生使用。就备课的范围而言,就是从树立学科知识结构观开始,把知识看成树叶,把章节看成树枝,把课本看成树干,备课时,将每课时的知识点拓展到一个章节或一册书,即从备一节课到备一个章节的课,或者是备出一册书的课。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知识结构的脉络,感受到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防止支离破碎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摆脱时空、地点、内容、方式、方法、进度的束缚和限制,在教师数字化教学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充分张扬个性和特长。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先进的学习方式的帮助,建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奋发努力,摆脱学习的困境。
线上预习,就是学生根据数字学案、数字视频以及其他教辅资料进行课前知识的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将已知留给自己,将未知交给教师,将疑问带给大家,将交流送给课堂。要把预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予科学的安排。抓预习就是抓预知,抓预习就是抓未然。就像设置防空识别区一样,提前预警、提前预知、提前准备、提前布置,课堂上就可以快速有效地直面存在的问题,集中精力,迅速突破重点和难点,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双主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字面上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是主导应该把主体带到一个个知识的宿营地,并让主体掌握独自行走的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可以独立地完成知识间的旅行。主导的任务就是告诉你知识的目标、路径、工具、方法、注意事项,带领你、帮助你由A点到达B点,主导的重点是引导和帮助知识的行者到达知识的驿站,主导的难点是用什么方式方法带着大家到达。只能带少数人到达终点的主导与能带领大家共同到达终点的主导是有本质区别的。主体,就是在主导的指引下,自觉、自主地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勤学苦练,学会独立到达终点。过去,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学校、在课堂上,而现在,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它以所学课程为目标,以云资源平台为依托,以教育技术为支撑,以数字教案、学案为载体,以网络宽带为纽带,以点阵、书本为终端,突显了教育技术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桥梁作用。双主教学,前提是要把教育技术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将课堂教学转为全时教学,将零散的知识点教学转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学,将灌输式教学转为渠道式教学,将学生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转为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课前,由文字教案到数字教案、数字学案、数字视频,由文字预习到数字预习;课中,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形成开渠引水,水到渠成的局面;课后,强调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方式和优势批改作业,利用大数据功能去统计学习数据,分析数据成因,调整方法步骤,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互动答疑。这个环节涉及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该设计出科学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学科知识线路图,设计知识站点,设计“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标明本站站点,指明前方站点,让知识的行者对自己的行程心中有数,有路可循。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学会应用知识线路图,根据图示,选择适合自己的线路,沿路行进。应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方式,将疑点、难点随时随地与教师沟通,与同学互动,解决各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方法障碍等,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线作业,就是教师布置完作业后,学生运用点阵技术完成作业,并且上传给教师的过程。运用这种形式,可以大幅度优化作业过程、作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常规情况下,作业是由教师安排布置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和完成。现在,如果从“以人为本”和“学习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学习的主体也就可以利用云资源和云平台去自主地设计自己当天或章节性的作业,只要达到学科知识的目标要求即可,充分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互动关系,达到教学相长。
批改整理,就是教师依托云平台接收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一对一、一对多地回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进步。所谓整理,就是依据云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将班组(年级、学校)学科的每次测试数据统计描述出来,供教师对成绩优劣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用大数据对教学成绩进行比较性分析研究,是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前沿运用,必将以其精细、便捷、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成为诊断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帮手。
【关键词】数字化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数字化素材库。库内素材应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五大类。
1.多媒体素材库在功能设计及技术实现上应具备的特点。实现权限分配和分级管理,有管理员级和用户级,用户必须先注册后使用;实现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使用者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每一台电脑上传素材,描述信息与文件一一对应,所有素材均可进行在线预览;管理员可以对素材进行管理,增减、编辑、修改相关条目。
2.媒体素材的要求。文本素材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TXT、DOC、WPS、HTM、PDF等。书本文字的数字化,我们主要通过OCR实现,把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网上传输。
图形/图像的要求:图片的数字化要求我们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图片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图像文件,并转换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变小,易于存储和传送。
音频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为WAV、MP3、MIDI或流式音频格式,数字化音频以WAV格式为主,用于欣赏的音乐为MP3,MIDI设备录制的音乐使用MIDI格式。
视频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和流式媒体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式媒体格式(rm、wm、asf)。
动画素材的要求:存储格式一般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动画格式。
(二)多媒体课件库。课件库中的课件可以和远程教学管理系统通讯,可以在不同的远程教学管理系统中运行。具备课件产生的评估数据机制,保证不同的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单机上运行的课件,必须能够运行于win9x以上的版本。对于一些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或是asp类型的交互式课件,必须能够通过标准的web浏览器访问,与浏览器运行的硬件平台无关。课件运行没有故障。课件中的有关媒体素材,必须符合媒体素材的要求。
(三)试题库。试题库用于存放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试题和以库中试题按一定原则组合而形成的试卷。试题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并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集合于计算机系统中。应具备对试题的查询、单个录入、批量录入、删除、修改、组卷、统计分析、自动属性值校正等功能。
(四)案例库。案例库用于存放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典型案例,案例应统一制作成HTML网页。
(五)数字化教案库。数字化教案库用于存放各学科每章节的教案,应具备录入、查询、删除、修改等功能。
二、数字化课程资源获取的途径
中小学自建资源库中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自制、因特网、各类教育光盘、电教资料和教育软件等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制课程资源是重要的资源来源。特别是有些学科的教师,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积累和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具备,将这些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导入资源库。
(二)因特网成为课程资源获取的主要途径。目前很多教师的博客、空间里都积累和整理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导入资源库。
(三)各类教育光盘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电子出版物,品种较多,比如教育论文、多媒体课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较权威。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
(四)学校积累了大量的电教资料,如教学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平时,由于受学习场地和硬件设施的限制,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现在可以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实例
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搞清楚何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一切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称为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例如,我就我曾经开的一节课说一说自己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图片信息的加工》这一节对于学生来说是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多的,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觉得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挖掘可以为学习所用的素材供给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在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化知识。
(一)自制图片素材引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片信息的加工,依据本节课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以兴趣图片引入课题,展示隐性问题,由学生结合教材和示例图片分组研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导学部分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亲自实践的欲望,屏幕展示一张教师与嫦娥一号的合成照片。该照片由教师用PhotoShop软件合成,插入到教学PPT课件当中。
(二)使用数码设备获取资源。上一节的内容是图片信息的获取,教师通过使用数码相机为学生拍摄照片,或者通过扫描仪得到的照片,都可以作为本节课最好的素材。教师经过简单的整理、压缩后上传到鸡西实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网站上。
(三)搜索网络学习资源。由于任务一是图片信息的合成,除了需要学生个人照片之外,还需要部分用来合成的背景图片,这些图片可以由教师从网上或光盘中获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资源网站的网址,为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一图片信息的合成做好充分的准备。
开放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体系是整个数字化教学的核心。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任何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发展,对建立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革建,魏雄鹰,王基一.新课程教师培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数字化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35-02
《导游基础知识》是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导游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该门课程涉及历史、文化、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知识,内容多,规律性不强。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大多相关知识积累较少,学习效果不佳。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等特点。为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尝试开发《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并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开发原则
数字化资源属于教育资源的一部分,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外,也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实用性原则。资源开发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要把握好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全面贴近教学实际。除面向课堂满足教学的需求外,还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科学性原则。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是要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及时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内容正确,表述准确,材料事实可靠。
开放性原则。在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下,数字化资源应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登录学习。数字化资源平台应支持教师上传更新补充,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作品上传其中,并构建多元的反馈评价体系。
二、资源内容
《导游基础知识》数字化资源建设符合课程标准,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特点,除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外,也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需要。具体来说,导游基础知识数字化资源开发内容包括文本、表格、地图、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教案、学案、PPT课件、案例、题库,以及模拟导游虚拟仿真平台和综合教学评价平台。
(一)文本、表格资源
数字化资源开发需要对教材重难点知识,以及具有差异性和相似性知识等进行文本归类、整理。一些知识点需要借助表格来归纳,通过数字化多媒体设备呈现出来,具体形象,直观简单,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中国民族民俗”中,需要将少数民族民俗按民族、语系、分布区、居住方式、习俗等有关类别归纳在一张表上;又如在先秦诸子百家知识点,也要将各学派、时代、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等列出表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本、表格开展教学,辅助学生结构性理解并记忆。
(二)地图、图片资源
《导游基础知识》是对初中地理、历史等课程的延续与拓展,教师仍可借鉴这类课程教学的相关教具,如地图、图片等。我们在开发数字化资源时,也关注了地图、图片的搜集和整理,使之更系统化、丰富化。比如在“中国历史”这一章,我们搜集整理了各个历史朝代地图,有利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朝代的变化更替及版图变化,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地图、图片等数字化资源辅助教学,有效利用学生形象思维促进理解、增强记忆。
(三)教学素材包
一个完整系统的数字化资源少不了教案、学案、PPT课件、案例、题库等教学素材包。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授课内容,开发要求每个知识点一个教案;学案帮助学生课前了解即将要学的知识的内容,重难点,是学生课前学习的帮手,学案也要求一个知识点一个学案,并和教案相对应。PPT课件是教师多媒体授课要用到的重要的教学资源,PPT制作要求统一模板,简洁美观,素材丰富,把握教学内容。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习题用于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要求题型多样,题量合适。
三、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施
(一)影视教学
影视教学的优点是,形象与声音结合,直观生动,把单一事物或片段转化为连续的变化过程,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一般运用于景物介绍。在影视教学开始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影视资料,影视结束后要让学生回答布置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例如,在讲解水体景观的钱塘江大潮时,可以借助视频、动画等影视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在讲解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时,通过视频等影视资料形象直观展示拙政园美在不言之中,布局之巧妙,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手法。
(二)模拟导游虚拟仿真教学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创作相应知识点的导游词,教师进行修改完善,然后要求学生观看数字化资源中有关导游景点讲解的视频学习揣摩,并在学校录播教室录制导游词讲解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讲解视频,发现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扬长补短。通过实际演练、比照改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导游词创作和讲解能力也相应提高。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问题;对策
1 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1)建设数字化校园意识差
总体看来,我国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方面的观念相对落后。一方面是关于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理念比较滞后。再加上少数高校领导认识不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数字化校园在整个高校的发展中起不到重要的作用,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的工作人员也同样认识不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重要性,他们缺乏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先进理念,并且不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上述两个问题,严重阻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2)缺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
大多数的高校之所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主要是满足个别部门的需求,并没有对数字化校园进行详细的部署和规划,各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且不相互配合,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公共信息实现不了资源共享,例如,一个学生的信息会在高校的不同部门重复输入,这样做有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对整个高校进行规范,高校整个信息系统也会面临着成本增加和系统紊乱的危险。
(3)忽视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建设
在现在许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例如管理信息系统(MIS),这无疑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而对于教学系统的建设,则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网络教学系统,例如课件库、辅助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网上备课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的建设,尚未进入到实质性的应用阶段。
(4)缺乏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价体系
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这一过程中,少数高校单单看重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建设,花费高昂费用购置先进的数字化设备,但却忽视了科学、合理且符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具体表现为:高校中管理信息平台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不高,且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些管理工作人员根本提不起对工作的积极性,使整个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出现严重漏洞。
2 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对策
(1)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教育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先决条件,而成功建设数字化校园则是高校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规范化,这样就减少了工作中的人为失误,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就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的管理目标;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也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了教学效率,最终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所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关系重大。高校领导和教师应该提高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视,能否成功建设数字化校园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教育水平,所以应该加强重视,积极的完成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各项指标,从而推动高校信息化以及整个高校的发展。
(2)整体布局,推进各阶段建设目标
建设好数字化校园的关键是进行科学地规划,进行整体布局,也就是说,在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会涉及到科学、整体的规划。好的实施计划需要进过合理的规划,这样可以提前预知在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保证了资金和人力的合理分配。为了避免出现一些高校先前出现过的问题,例如运用大量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各个系统进行整合且效果不佳,所以一定要做好计划和科学规划。首先,通过在数字化校园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学习和参观,充分借鉴好的经验为自己所用。其次,要理性分析自己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只有在前期做好各个部门以及整个学校的需求分析,才能在建设中以及建设完成后实现所预计的效果。最后,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统一开发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交换数据格式、统一安全管理技术和模块接口标准,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和个性化门户,根据实际情况分部实施各个建设目标。
(3)完善数字化教学系统建设
建设数字化教学系统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教学资源数字化、教案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虚拟化教学等,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学科资源库建设、教学课件和教学积件库建设。教案电子化建设就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建立一套网上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在这套备课系统中,教师可以对各种资源方便地进行调用和共享,不局限于传统教案,集声、画、图、文于一体,使教学环境实现互动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在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师生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促进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优化。
(4)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价体系
由于本身所具备的虚拟教学环境的特性,在数字化校园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通过数字身份来实现的如果要保证这种活动产生应有的效果,就需要一个严格的体系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价。成立专门组织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对建设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检查和分析,找到发展的优点和不足。以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数字化中心为例,学校需要建立统一的身份识别、认证体系,完善学校计算机使用及监督体系等。
参考文献:
常熟市大义中学对教学资源的利用非常重视,每年从市电教馆购入一定数量的用于教育教学的各类光盘、硬盘,教师也习惯借阅使用。为了提高使用效率,便于教师使用和查询,学校电教组还专门印制了资源目录,每个学期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同时还参考一些图书管理系统,并利用专门单机软件编制了简单的借还跟踪管理软件,利用数据库查询功能,统计借还的情况,对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外购的各类资源(如学科配套光盘、图片及音视频素材等)逐渐增加,怎样才能充分活化、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效率成为学校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经过调查研究,觉得在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应下力量抓好学校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在校园网上建立丰富的、实用的教学资源库,才能使学生在网上搜取所需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开展自主学习;才能使教师在网络中查找有用的学科资料,也可以利用资源库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下载与自身学科相符的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和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做到人人可以参与,提高教学应用的积极性。
2012年学校建立了新的在线资源库管理平台,在原有的资源库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管理和完善。在开发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以下问题做了专门研究。
1)原有资源库开放性不够,教师只能下载查看资源库中已有的论文、教案、课件等。不能自己认为好的各类资源,个人的论文、教案、课件等作品,也只能等待学校资源库管理员,所以应增加交互性较强的资源下载和上传功能。
2)原有的资源库查询功能不强,主要包括图文、论文、课件、教案等,这些资源都比较零碎,不利于教师在库中查找和利用,我们对此类数据进行分类编号,把它们转化到数据库中,利用数据库强大的查询功能来解决。
3)教师、学生利用资源库的情况及相关资源的利用很难统计分析;教师不能通过移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快速查询和调阅资源信息。
考虑到以上种种的不足,学校根据教学发展需要,组织开发构建新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在自主开发的过程中也吸收了网络上优秀的资源库管理思路,使之更具有交互性、方便性和实用性。2012年年底,新的资源库框架已初步建成,四类资源分别在6台校园服务器上。
第一类资源:主要收集课件、论文、教案、试题,这里的资源主要来自教师个人推荐、自制开发或二次开发的各类资源,以及网上相关优秀资源和每学期外购的优秀资源。每个注册用户均需要管理员验证,才可以使用,增加了者的可信程度;对于需要下载本校资源特别是论文、教案、课件的访问者,均需要登录以后方能下载应用;注册用户的任何资源都会被一一记录,以这种方法建立一个评价机制,可以和教师的年度考核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加快了学校资源库建设的步伐,从而也促进了一线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对于有些失去链接或是空链接的资源,下载用户可以通过我们的错误报告发送给管理员,以便重新核查管理,删除更新,从而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
第二类资源:主要包括图片素材、声音素材、视频点播、软件下载、网页素材、传统资源目录等。在这里汇集了我们网上下载,光盘提取,自己制作的各学科常用的图片、声音、小影片及教师优秀的公开课视频。
第三类资源:是一个“数字化教学应用平台”,教师可以无障碍地进入网络教学,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万能的工具。它并没有为教师提供过多的学习资源、素材,而是像一张白纸一样呈现在教师的面前,让教师自己发挥个性化的创造性,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将虚拟与现实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进行学习和交流,使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生活真实地联系起来。
第四类资源:主要是一些大型的资源库,来自专业的教育厂商,为教师查找资料利用增添了更多的选择。包括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阅览、武大3D素材库、多媒体网络资源等。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试题、教案、学案、课件的使用率远远大于其他资源,而由于第一类里的试题、教案、学案、课件等使用率比较高,建成以来从刚开始的内网使用到对外开放,注册用户达到了2万人次。但在使用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反映资源地带的交互性、实用性还不够。鉴于这种情况,笔者着手开发新一版本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它能全方位地收集各类资源,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较强优越性。主要功能在前一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方面,包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查看及下载,会员管理功能,站点详细统计功能,每学科分类查找,前台资源后台审核,会员下载上传的点数控制,会员参与管理功能等。同时有十几位一线教师参与资源的审核,大大增加了资源的可信度。现在平均日注册人次达到20~30,日下载资源几百份。
经过积极努力,使学校资源库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很多技术难题,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数据库的整合、脚本的控制、激活教师积极性、与现在流行的微博整合、智能手机客户端开发方面等,都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加以改进,以不断增强学校教学资源库的活力,为教学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