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进出口贸易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风险分析;有效规避
随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下不断发展壮大,但需要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变大。企业一旦无法规避贸易风险,就会对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会扰乱国内外行业市场秩序,因此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及规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风险。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信贷政策,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变大,坏账率不断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因为进出口贸易风险蒙受损失的企业多不胜收,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情况。作为进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重灾区,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1]。
二、进出口贸易风险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即进出口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进出口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二)相对变化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2]。
(三)无意识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进出口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提高企业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能力的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进出口贸易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三方面入手,给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应对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贸易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指的是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将来现货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临时替代物换成期货合约,为现在买进以后售出或将来需要买进商品价格提供相应保险的交易活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市场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3]。最终在现与期、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完善的对冲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信用风险
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首先需要选对合理供应商,只有确保供应商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企业进出口贸易进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户风险,关键点在于供货方是否具有真实背景、相应能力及诚信度等。所以实际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准入条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贸易开始前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全面了解供货方相关信息,确保商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以最低价格获得相关商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贸易企业发展壮大。
(三)应对合同风险
对于合同风险的应对,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合作者的资信情况等必要时委派专人通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渠道,进行实地调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的每道条款,参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条款的词句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4]。案例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东道国的贸易合同惯例,谨慎使用该国的贸易术语,以及了解各种交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是在执行合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贸易合同风险。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的特点,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磊.进出口贸易专业的工作过程及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教育.2014.
[2]鲁艺伟.论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的防范[J].知识经济.2014.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升值 进出口贸易 贸易顺差
一、引言
改革开发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与内外均衡的经济变量。国际金融界一直对我国持续已久的贸易顺差进行着指责,近年来,鉴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必然,因此人民币汇率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前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世界金融的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我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合程度越来越高,这样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愈发显著。所以有必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及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研究。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特点
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壮大发展,大体呈现以下的特点。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对外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出口贸易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198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顶峰的25616亿美元。2009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072亿美元,依然具有很大的规模。(2)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出口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依赖程度,通常用本国对外贸易额占本国GDP的比重来表示,具体可分为进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1997年至今,我国进出口依存度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尽管2009年金融危机略有下降,但是整体水平仍然较高。(3)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厂商提供的零部件或原材料,并按国外厂商提出的质量技术标准加工出成品获取效益的贸易方式就叫做加工贸易。一般的商品买卖不同,加工贸易方式涉及的零部件、原材料及加工后出口的成品都是委托方所有,并没有发生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加工贸易使我国进出口呈现刚性发展: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在增加。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1)我国贸易顺差促进人民币升值。自从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长期平稳的增长趋势中,这为国际贸易顺差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是贸易顺差在带来巨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对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贸易顺差的出现将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2)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由于我国对于投资环境的建设以及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一直处于显著增长的阶段,促使外汇投资商信赖对人民币的投资,也加剧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压力。此外,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经济增长明显变缓慢,但是我国经济却能持续增长,从而促使外汇逐渐价格下跌,进而诱发人民币升值。
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使进口的原材料、能源及其他生产资料的价格下降,这将大大减少我国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其他战略物资的成本。使大笔交易的进口成本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降低,从而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盈利能力,并且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2)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自加入WTO以来,鉴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减少贸易纠纷,从而缓和我国与欧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一直以来,“重出口,轻进口”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尽管它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也增加了对出口的依存度。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进口增加及出口减少,可以缓解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人民币升值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1)削减了我国出口贸易。相对比国外收入增长幅度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长幅度小,其优势就被抵消了。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然后升值,会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减少,贸易出口利益将会缩水。(2)打击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外商在国内的贸易额度在我国出口贸易额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减少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打击了外资注入的积极性。(3)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人民币升值首先会增加出口成本,进而导致价格体系的变化,这不利于当前我国企业商品的价格体系,而且还会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失及结构调整。另外,人民币升值还会造成国外商品的盲目进口,从而导致供需关系不平衡,影响国内商品市场的稳定,甚者会造成通货紧缩现象。(4)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5)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的升值将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容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劳动者面临失业危机。
五、结论
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趋势。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有利有弊,为了更好的规避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足,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应的调整优化策略,以保证我国经济与贸易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婷.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 时代金融, 2010,12.
[2] 刘崇献, 李彤.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行业标准化;进出口贸易;截据模型;系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3-0103-06
行业标准化被用作贸易保护工具,具有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等特点,给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
虽然行业标准化的背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但不得不承认其已成为贸易进出口中的通用准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果企业不能适应或者不愿意去适应它,结果是自己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控制标准成为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开发标准同开发产品一样具有战略意义。
以下将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就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本文能为我国行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思路。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把“标准化”定义为对实际与潜在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在相关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的效益活动。行业标准化是在特定工业行业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在行业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方面,Swann(2000)认为标准的兼容性可以带来网络效应,标准的多样化减少作用能使得产品达到临界量,取得规模经济作用;Seinerjian和Watters(2000)认为标准是进行贸易进出口和消除技术壁垒的重要工具;Mark A.Lemley(2002)研究了知识产权与标准设定组织的关系,认为知识产权会促进产业创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样标准设定组织便会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改善在某些行业上出现的知识产权重叠的现象。
在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上,Johannes Moenius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80~1995年期间来自12个国家的471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进出口的影响;Bab001 and Michael R.Reed(2007)运用引力模型对16个OECD国家和亚太国家17年的加工食品出口的双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标准化对发展中国家加工食品出口的影响。Joshua P.Fershee(2008)研究了国家恢复皮革标准对于美国能源产业的影响,分析指出国家恢复皮革标准将会对消费者长短期的电力消耗产生影响。
国内刘冰、侯俊军(2008)利用1987~2005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协整方程分析指出标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王耀中、陈文娟(2007)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1985~2005年机械制造行业标准对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指出行业标准增量是进出口贸易增额的格兰杰原因。葛京、谊(2008)搜集了1996~2005年超过60个产业的标准和贸易进出口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并进行多元分析,得出标准对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出口的影响效应以及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我国标准化活动的政策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等方法,主要集中于标准化和特定背景下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或者壁垒相关性的研究。下面将在此基础上,从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结果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设计和理论模型
(一)研究假设
在Semerjian、Watters(2000)、Mark A.Lemley(2002)、刘冰、侯俊军(2008)、王耀中、陈文娟(2007)、葛京、谊(2008)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H1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出口额存在正面影响;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进口额存在正面影响。
假设H2 在机械制造、服装、钢铁、家电、食品加工、煤炭6个行业中,行业标准化对贸易进出口额存在正面影响。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
以下在工标网对行业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的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考虑获取数据的可操作性,选择了机械制造、服装、钢铁、家电、食品加工、煤炭6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取自中国1993~2008年上述6个行业的年度数据。其中标准数据是当年制定或修改的标准数,来源于工标网并由本研究相应整理而得,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国机械制造工业年鉴》。
(三)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分析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面板数据模型通常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数据点,并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两个方向上的变化,在实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四)理论模型
在一个行业内行业标准越多,说明该行业的标准化程度越深。用行业标准的数量来表示“行业标准化”,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多截面多时序的角度进行研究,选取的是行业标准增量作为衡量标准化活动的指标。
由于国家的资源禀赋、政府的贸易政策、厂商的竞争优势等众多因素都对进出口贸易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探讨行业标准化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同时,需要将上述因素简炼而全面地引入模型当中,将每个行业各年贸易额的和作为一个自变量引入模型。本文研究的是标准化活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效应是具有连续性和时序性的,在一个时间节点或较短的时间区间内无法完整、准确地观测,因此需要建立多截面的计量模型(6)。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得到模型(1)和模型(2):
表1数据分析表明,模型1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的F检验,且模型的R2和调整后R2均达到了0.98,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变量InS和InTE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和1%的T检验,证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由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行业标准化对出口的影响模型为:
InE=0.689+0.0648In S+0.77In TE
由此模型可知行业标准化对我国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影响系数为0.0648,即行业标准化数目每增加1个,我国的出口额将增加6.48%,也就是说行业标准数目越多出口额越大,即行业标准化的程度
的加深会促进出口。
表1数据分析表明,模型2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的F检验,且模型的R2和调整后R2均达到了0.95,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变量InS和InTE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证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由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行业标准化对进口的影响模型为:
In I=28.37+0.01951n S+0.1851n TI
由此模型可知我国的行业标准化对进口额的影响程度为0.0195,即行业标准数目每增加1,我国的进口额将增加1.95%,也就是说行业标准数目越多进口额越大,即行业标准化的程度的加深同样会促进进口。
(二)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分行业分析
(6)家电行业:
InE=0.58+(-0.02)InS+0.73InTE
InI=51.27+0.26InS+0.14InTI
家电行业标准的实施阻碍了贸易的出口,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02,即标准化数目每增加1个,出口将减少2%。因家电行业产品本身有其特殊性:我国的家电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技术水平总体上不高,而我国家电行业实施的标准水平大多是中等偏上,这就导致了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国内标准的要求程度。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1)我国的行业标准化与进出口贸易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0648和0.0195,证明了假设是成立的,即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进出口额均存在正面影响。(2)检验结果显示,对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对进口额的影响,但其影响弹性都较小,究其原因,进出口贸易大多采用的是国际标准,而我国的行业标准绝大部分是国内标准,还未上升到国际标准。使得行业标准化虽然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正面效应,但贡献程度不大。
数据分析表明假设基本成立,行业标准对钢铁、煤炭行业的进出口及对家电的出口均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及家电的出口均产生正面的影响。由实证结果可知:在这六个行业当中,食品加工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服装行业。可见,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标准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采标率的提高而加强。
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不断追踪国外先进标准,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从对六个行业标准的整理过程中发现,我国标准的更新周期很长,修订不及时,耗费的时间等现象极为普遍。为此,需要提高行业标准的制定效率,缩短标准的制定周期,特别是要尽快制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重点产业或行业标准。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进出口贸易额;关系研究
一、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
所谓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会计鉴定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在反倾销应诉调查中,会计信息提供着权威的诉讼支持。反倾销调查涉及国际贸易、反倾销法律和会计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反倾销应诉中,应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构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正确指导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提供令反倾销调查当局信服的会计记载资料,获得反倾销调查中的市场经济正常调查待遇,就显得尤为必要。
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为企业提供实务运作上的指导,它可以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这三个方面又分别可以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专题、调查中的成本结构分析及问卷填列以及反倾销中的盈余管理三点来分别加以说明。
二、研究假设
反倾销会计主要用于应诉反倾销案件,以及在反倾销案件中提供对我方有利的经济证据。自1995年以来,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反倾销会计学有了更深的发展,反倾销会计人员的队伍也逐年扩大。由此可见,反倾销案件与反倾销会计人员的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由于反倾销会计人员的数量不易统计,本文利用反倾销案件的数量来替代反倾销会计的发展这一变量。进出口贸易是本文研究的另外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易于量化,本文利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来替代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可归纳如下:假设:进出口贸易额为自变量JCK,反倾销案件的数量为因变量y,进出口贸易额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利用最简单的线性模型来对此假设进行检验,即:y=α+β*log(JCK)。
三、样本选取
(一)1995~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案件统计
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8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连续15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从1995~2009年的15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865起,其中2009年最高,达到437起;1995年最低,为157起。而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起,从1995年的20起,到2009年的75起逐年增长。
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12.73%上升到2008年的35.1%增长了22.37%。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1995~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数据统计
自1995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进出口总额从23499.9亿元上升至150648.1亿元,最高达150648.1亿元。本文主要研究进出口总额对我国反倾销会计的影响,其变化趋势可用折线图表现,如图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实证结果
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反倾销案件的增加,而反倾销案件的增加将促进反倾销会计的发展,从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反倾销会计的发展。在今后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不断扩大,我国仍然无法摆脱国际贸易争端的障碍,我国的反倾销会计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发展也将顺应潮流,成为我国会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关键一环。
参 考 文 献
[1]白蓉蓉,蒋葵.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23~124
[2]贡峻.基于反倾销会计视角的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研究.会计准则发展——第六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352~358
[3]贾轶群.解决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的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08(5):86~87
[4]李昌奎.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释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73)
[5]刘翠英,杨桂花,刘虹.反倾销会计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商业会计.2009(20):14~15
[6]吴惠萍.出口企业反倾销胜诉的会计障碍及对策.经济师,2009(7):157~158
[7]王仁祥,李芊蕾,陈艳林.国际反倾销制度对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8]张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现代商业.2009(30):253~255
[9]李朝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J].企业导报.2009(12)
委员会宗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开展中国农药行业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农药进出口贸易的交流活动,参与针对中国农药出口的反倾销应诉案和贸易壁垒的反诉,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参与国际组织对农药限制法规的申诉,增进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农药行业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促进国际农药行业间的交流,推动中国农药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国际贸易委员会是隶属于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行业企业中的生产企业外贸部门、农化专业外贸公司、地方行业协会共27个单位组成,常务委员会负责制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新入会会员的审议,提出委员会工作思路和议题。
委员会筹备工作从2011年开始,2012年3月在上海召开了委员会筹备会,共有12家单位参加,会上就委员会《工作细则》、委员会成立、会员发展以及开展国际农药市场拓展计划进行了讨论。
4月13日在杭州召开了筹备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产生了第一届常务委员会,讨论了目前外贸进出口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委员会在中国农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应发挥的作用;会上选举出一位主任委员和四位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会全体通过了委员会《工作细则》。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向政府反映农药行业外贸进出口企业的诉求和愿望,争取有利于行业进出口政策;传达政府对农药进出口贸易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范,在政府、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规范农药进出口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邀请和接待国外农药贸易代表团来访,组织相关的交流和参观活动;组织会员企业出国访问及考察,与有关国际组织、区域性组织及各国贸促机构和商会、协会、驻华使领馆开展交流与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