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记账借贷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记账符号 涵义 同现性

会计通常被公认为是一种 “商业语言”,借贷记账法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的记账方法,趋于商业语言国际化的考虑,我国现行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就是记账符号“借”和“贷”,而“借”“贷”记账符号具有对称性与同现性的特点。

一、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产生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产生于意大利的沿海城市佛罗伦萨,当时海上贸易盛行,也促进了借贷资本的产生与发展,佛罗伦萨银行在账簿中最早使用“借方”和“贷方”的名称,当把钱借出去时就将其作为“借方”记录下来,当把钱借进来时就将其作为“贷方”记录下来,那时候“借”与“贷”仅仅表示债权和债务关系,但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记账符号,它不仅仅表示债权和债务,还包括一切款项结算及财物收支。1494 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里发表了有关复式记账的论著,全面介绍了复式记账,并从理论上确立了“借”与“贷”作为复式记账规范化的记账符号,这种以“借”与“贷”作为记账符号的复式记账其实就是借贷记账法,随后,借贷记账法在世界各国推广。

二、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一般规定

最初佛罗伦萨银行在账簿中使用的“借方”和“贷方”,“借方”其实包含减少的意思,“贷方”其实包含增加的意思,但“借”与“贷”一旦演变为一种记账符号时就失去了原有的文字涵义,“借”不仅表示增加,也可以表示减少,“贷” 不仅表示减少,也可以表示增加,可知它具有双重涵义,它不像增减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那样纯粹,增就是增加,减就是减少,也不像收付记账法,收就是增加,付就是减少。

三、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具体规定的探讨

“借”和“贷”作为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正如“增”和“减”作为增减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还正如“收”和“付”作为收付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一样,其实就是“增”和“减”、“收”和“付”的替代词,但它不是一对一这样简单对应关系的替代,“借”与“贷”中的记账符号都替代了“增”和“减”、“收”和“付”双重意思,因此“借”和“贷”是双关的,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思,那它们的具体涵义当初是如何规定的?我们可以先分析这样一个事例,配有自动投币箱的公共汽车设置前后两扇车门,当初规定乘客从前门上车,那我们自然推定乘客从后门下车,这样就制定出一个乘客上下车的规则,即“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可知这个规则包含对称与对应的逻辑关系,“前门”与“后门”是对称的,“上车”与“下车”是对称的,而“前门”与“上车”对应,“后门”与“下车”对应,若当初规定是乘客从后门上车的话则对应关系就会发生变化,那么乘客上下车规则就变为“后门上车,前门下车”。可见,乘客上下车规则的设定取决于第一个对应关系的确立。

其实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规定也与乘客上下车规则一样,应从其所包含的要素存在着对称与对应逻辑关系出发来分析。在确定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规定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三点:其一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和“贷”;其二是借贷记账法是一种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与所有账户都相关的,而所有账户根据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划分为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反映这些账户的一个很重要的会计等式就是会计恒等式,即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三,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资金运动,资金运动也就是资金的变化,而资金变化的方向就是两个,即增加和减少,所以会计记录也是围绕增加额和减少额的登记这两个方面进行的。从上述三点可以看出它们包含存在对称关系的三组概念,第一组概念是“借”与“贷”,它们显然是对称的;第二组是“资产”与“权益”,从会计恒等式的角度来看,“资产”在等式的左边,“权益”在等式的右边,左右是对称的,自然“资产”与“权益”也对称,若从概念的涵义来看,“资产”反映了资金的表现形式,而“权益”反映了资金的来源,它们都是同一笔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的描述,从这个角度看它们还是对称的;第三组是“增加”与“减少”,它们的对称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把握了存在对称关系的这些概念后,我们就可以对概念的对应关系先作一个初次的明确规定,然后从这一个初次规定出发推导出概念的所有对应关系,比如我们先做一个这样的明确规定:资产“增加”要记“借”,这是一个初次的规定。这个规定其实揭示了在“资产”这个前提下,“增加”与“借”具有对应关系,那我们在这个初次规定的基础上就可以推导出 “减少”与“贷”具有对应关系,即资产“减少”要记“贷”,(因为“增加”与“借”对应,“减少”必然与“贷”对应,否则借贷就矛盾)。这个初次规定同时还揭示了在“增加”这个前提下,“资产”与“借”具有对应关系,那我们在这个初次规定的基础上就可以推导出“权益”与“贷”具有对应关系,即“权益”增加要记“贷”,(因为“资产”与“借”对应,“权益”必然与“贷”对应,否则借贷就矛盾)。同样根据这样的逻辑,在“权益”增加要记“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权益”减少要记“借”。

收入的增加一般会引起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减少一般会引起权益的减少,收入-费用=利润,而利润就属于所有者权益,根据数学定理规定,“被减数减去减数,当减数一定时被减数越大差的结果就越大,当被减数一定时减数越大差的结果就越小,反之被减数越小差的结果就越小,减数越小差的结果就越大”,即费用一定时,收入变化方向为增加,利润变化方向同样为增加,收入变化方向为减少,利润变化方向同样为减少)可知收入的变化方向与权益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收入的对应关系与权益的对应关系是类似的,即收入的“增加”要记“贷”,收入的“减少”要记“借”,同理,费用的增加一般会引起权益的减少,费用的减少一般会引起权益的增加,可知费用的变化方向与权益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即与资产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所以费用的对应关系与资产的对应关系是类似的,即费用的“增加”要记“借”,费用的“减少”要记“贷”,通过对借贷记账法所涉及的概念逻辑关系的探讨,我们就可以确定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规则,从上也可以明确到,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设定取决于第一个对应关系的确立。

四、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具体规定

通过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具体规定的探讨,我们就揭示出借贷记账符号的具体涵义,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资产类账户若使用“借”这个记账符号就表示资产增加的业务已发生,或者说资产增加业务就用“借”这个记账符号将之记录;反之,资产类账户若使用“贷”这个记账符号就表示资产减少的业务已发生,或者说资产减少业务就用“贷”这个记账符号将之记录。权益类账户若使用“借”这个记账符号就表示权益减少的业务已发生,或者说权益减少业务就用“借”这个记账符号将之记录;反之,权益类账户若使用“贷”这个记账符号就表示权益增加的业务已发生,或者说权益增加业务就用“贷”这个记账符号将之记录。收入类账户记账符号的规定与权益类账户相同,费用类账户记账符号的规定与资产类相同。从上也可以看出,“借”与

“贷”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只表示其中的一种涵义。

五、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同现性

用借贷记账法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记账时,“借”与“贷”记账符号会同时出现(简称“同现性”),这里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同现性进行分析。我们知道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的恒等式,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复式记账及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不管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多么错综复杂,但它们始终不会破坏这个恒等式。

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可知,若一笔经济业务涉及等式的两边绝对是两边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等式不变;若一笔经济业务只涉及等式的一边,绝对是同一边的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增减金额相抵消,等式不变。我们现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对这两种情形进行分析,第一种情形下,若经济业务涉及等式的两边,即同时涉及资产与权益,它们变化的方向是相同的(同时为增加或减少),根据前面的规则可知在变化方向相同情形下,资产与权益对应的记账符号为“资产记借,权益记贷”或“资产记贷,权益记借”,在这里“借”与“贷”记账符号同时出现;第二种情形下,若经济业务只涉及等式的一边,即涉及资产(权益)的两个项目,它们的变化方向是不相同的(其中的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根据前面的规则可知在同为资产(权益)情形下,资产(权益)的两个项目对应的记账符号为“资产的一个项目记借,资产的另一个项目记贷”或“权益的一个项目记借,权益的另一个项目记贷”, 在这里“借”与“贷”记账符号也同时出现。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会计恒等式下,用借贷记账法对任何经济业务的描述都会同时出现“借”与“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它们不会单独出现其中的一个,这正好说明了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具有“同现性”的特点。

六、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对称性与同现性的应用

根据前面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对称性的探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个借贷记账符号的顺口溜,顺口溜的下半句与上半句是对应的,当你确定了上半句时,根据记账符号的对称性自热而然就推导出下半句。另外下面所列顺口溜中的有些语句是重复的,是为了更好说明语句的推导过程。整个顺口溜不仅反映了借贷记账法相关概念对称与对应的逻辑关系,加深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的领会与理解,而且还可以作为会计初学者对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涵义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它具有语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整个顺口溜只要先记住第一句“资产增加要记借”,其他语句自然而然就记住。

资产增加要记借,

资产减少要记贷;

资产增加要记借,(重复)

权益增加要记贷;

权益增加要记贷,(重复)

权益减少要记借。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收入类账户记账符号的使用与权益类账户是相同的,成本费用类账户记账符号的使用与资产类账户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范文第2篇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全面、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复式记账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二、熟悉借贷复式记账法理论的基本内容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最复杂、当今流行最广、国际通用的复式记账法,也是目前我国法定的记账方法。其原理包括了五项基本内容

(一)记账符号

以“借”“贷”为符合,用来标志经济业务记入账户的方向。一切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二)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科学体系的基本要素,也是建立借贷记账法的客观依据。

(三)账户、账户的设置、分类、账户结构

1.账户,是对会计具体对象按经济内容进行归类并反映、控制它们的日常动态和静态的工具。设置和运用账户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内容的具体类别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和控制,从而提供系统的动态、静态指标的专门方法。2.账户的设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账户的设置以平衡公式等号两端的具体类别为依据,因此应分别设置资产(包括费用成本)类账户和负责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成果)类账户。3.账户分类。这是深刻认识、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账户的最有效方法。按经济内容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费用五类账户。4.账户结构及其登记的业务内容增(用+表示)减(用符号-表示)变化情况。账户基本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账户的名称、账户的借方(左方)和贷方(右方)。账户的性质决定了借方、贷方的使用方法。(1)资产(含费用成本)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结余额在借方。(2)权益(收入成果)类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结余额在贷方。(3)归纳起来来讲,账户的结构可以简记为: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在借方;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在贷方。

(四)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按照复式的要求和帐户的使用方法,对每笔经济业务在两个以上帐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登记所出现的必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既是指导编制会计分录的规范,又是检查入帐正确与否的依据。

(五)平帐方法

按照借贷记账法要求记账的结果,在所设置、运用的账户中必然出现三组对等关系。1.Σ账户期初借方余额=Σ账户期初贷方余额。2.Σ账户借方发生额=Σ账户贷方发生额。3.Σ账户期末借方余额=Σ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备注:Σ求和符号,表示全部之意。以上这三组对等关系,是判断记账、算账正确与否的依据。上述检查,通常是借助于编制“对照表”来实现的。以上五个方面,既反映出借贷记账法的特征,也描绘出借贷复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严密、完善的方法体系。

三、熟知借贷记账法下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企业经济业务通过编制记账凭证,准确、熟练地在账户体系中的有关账户中全面、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编制记账凭证在教学与考试中多为编制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所谓会计分录,就是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

(二)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科目、记账方向、应记金额。

(三)会计分录的种类与形式。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复合分录:包括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三种。

(四)会计分录的书写格式

上借下贷,左右错开。先借后贷,即借方在前,贷方在后;借贷符号下与账户名称文字间用冒号“:”隔开;贷方的账户名称文字和数字都要比借方后退两格书写;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和多借多贷的情况下,借方或贷方的文字要对齐,金额也应对齐。

(五)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分析经济业务事项,根据“账户核算内容”涉及哪些账户;确定涉及的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根据“账户结构”和“记账规则”确定涉及账户的记账方向;计算涉及账户的记账金额,有时需要借助“记账规则”。

(六)编制会计分录需要熟悉的技巧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会计核算对象会计等式经济利益

借贷记账法是全世界、也是我国通用的记账方法。其科学性和优越性是经过了大量实践检验的,是举世公认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对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就全部理解透彻了。事实上,在借贷记账法的“上空”,还漂浮着一些疑云。我们甚至对借贷二字的含义也没有完全了解。本文试图提出一些问题,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吗

科学、完整地复式记账法是以一定的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言之,就是:

资产=权益(1)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1)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

(1)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

(2)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1)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

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

资产+权益=0(2)

在会计等式(2)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

2如何理解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为基础的。这两个会计等式明显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

2.1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

在“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是取的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的值是其实际值数。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二者正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这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

2.2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

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这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

2.2.1对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地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

2.2.2对会计对象的整体性质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其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

为什么会计对象整体会表现为一种为0的“中性”状态?这要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矛盾的基本平衡而使事物呈现出为0的“中性”状态,并相对稳定,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并且往往在整体上表现为“0”的。例如,电是正电和负电的对立统一,一个物体往往由于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而表现为不带电。又如,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对立统一,二者却往往相互抵消,物体表现为相对静止。再比如,原子中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相应地科学家也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乃至于与物质世界相对应地,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而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就会变成0(“物质湮灭”)。

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中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和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权利”为0。

2.2.3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仅仅是数量上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对象。而按“资产+权益=0”,资产和权益一正一负,性质相反,但又可以共居于一体,可以放在一超相加减,具有同一性。可见,资产和负债构成会计对象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笔者认为,“资产=权益”仅仅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内部的一种表面上的数值平衡,而“资产+权益=0”则揭示了会计核算对象的本质和总体特征。

3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是什么,借贷符号的含义是什么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就是“资产+权益”。如何理解?

如前所述,资产和权益是一对矛盾。一正一负,性质相反,表现了二者的对立性;而另一方面,二者又共居于一体,可以汇总计算,表现出二者具有同一性。弄清了这种同一性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会计核算对象的实质。

资产和权益的共同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经济利益。事实上,财政部早在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各要素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12条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69条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79条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84条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99条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把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定义为企业经济利益。由此可知,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会计核算的内容无非就是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权利,属于正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增项,资产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权益则是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对债权人承担的偿债义务和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经营义务)。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正项的经济利益,那么权益则是负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减项,权益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

明确了会计对象的本质,则借贷的含义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借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贷表示企业经济利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借就是“增加”的意思,贷就是“减少”的意思。具体分析如下:

(1)借项业务。借资产,表示资产增加,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增加,即经济利益增加,对企业“有利”;借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减少,同样对企业“有利”,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所以,不管是借资产还是借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增加。

(2)贷项业务。贷资产,表示资产减少,显然反映企业经济权利减少,即经济利益减少,对企业“有害”;贷权益,则反映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增加,同样对企业“有害”,同样表示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所以,不管是贷资产还是贷权益,都是反映经济利益减少。

4“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一种巧妙的创造吗

诗人歌德赞美借贷记账法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但笔者认为,与其说借贷记账法是一种绝妙的发明创造,还不如说是对会计对象的一种深刻地、科学地认识。

人们一般把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由此产生的认识就是,借贷记账法在把资产账户设计成“借增贷减”,同时对权益账户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规定权益账户为“借减贷增”。就是这么巧妙地一设置,使记账工作变得非常科学、简明、方便。于是人们认为,借贷记账法是一种“绝妙的创造”。

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理解借贷记账法是不正确、不深刻的。借贷记账法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精巧的设计、机智的巧合、巧妙的创造,甚至谈不上是一种创造。它是朴实无华的,甚至可以说它没有丝毫的技巧。但它确实是非常深刻的、非常科学的!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范文第4篇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将会计科目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左方和右方,一般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分别用“借”、“贷”两个记账符号来表示各会计要素的增加或减少。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会计科目的性质及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一般“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和权益、收入的减少;“贷”表示资产、费用的减少和权益、收入的增加。初学者对于此类的论述如果死记硬背不讲究技巧的话,刚开始运用借贷记账法会相当困难,因为各会计要素都包含很多会计科目,且各个会计科目的借贷方代表增减情况容易混淆。为此,一些专家及学者对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不断的进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贷记账法的起源和发展;二是借贷记账法中借贷符号的含义和借贷规则的介绍;三是借贷记账法在编制分录的具体应用。然而,很少有学者借助会计等式来判断经济业务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进而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借贷记账法中借贷方向及其代表的增减情况借助于会计等式作一探讨,以帮助初学者能迅速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进而完成业务核算。

二、会计等式在借贷记账法中的使用技巧

会计等式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要素之间数额相等关系的表达式,包括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反应的是静态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其表达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会计等式反应的是动态会计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其表达式为:收入-费用=利润。下面笔者借助两个会计等式对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方向的确定进行探讨,以达到迅速掌握此方法,顺利完成业务核算的目的。

从图1可以看出,借助两个会计等式对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方向的确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将动态会计等式作一变形。将其变为:

费用=收入-利润。

其次,将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上下对齐,在两行中显示。

第三步,从两等式的等号处画一条竖线。初学者先对会计要素增加情况的借贷方向进行记忆,竖线左边包括资产、费用,其增加在“借”方,这里的费用是广义的概念,即包括期间费用又包括成本。竖线右边包括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其增加在“贷”方。会计要素减少情况的借贷方向正好和增加情况的借贷方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等式只需关注会计要素,无需看等式中加减符号。

第四步,基于会计等式及其变形,在借贷记账法视角下经济业务的发生主要存在三种情况的会计处理:

第一种情况,只涉及静态会计等式的会计要素中会计科目的“借”、“贷”方确定。

[例1]徐丰公司开户银行收到大鹏公司投入资金10000元。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实收资本”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分别属于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在竖线的左右两侧进行列示,且都增加了10000元。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

[例2]徐丰公司向银行借入三个月期限的短期借款25000元存入银行。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短期借款”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分别属于资产和负债,在竖线的左右两侧进行列示,且都增加了10000元。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5000

贷:短期借款 25000

[例3]徐丰公司因缩小经营规模,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30000元,并以银行存款发还给投资者。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实收资本”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它使属于资产要素的银行存款减少了30000元,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实收资本减少了30000元。在利用会计等式或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确定“借”“贷”方向时,只讨论了增加的情况,对于减少的情况,正好和增加情况确定“借”“贷”方向相反,同理,两个会计科目分别在竖线的左右两侧进行列示。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实收资本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例4]徐丰公司向银行提取现金12000元。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资产要素,都在竖线的左侧列示,库存现金增加12000元,银行存款减少12000元,属于资产内部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 12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例5]徐丰公司向银行借入100000元直接用于归还货款。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应付账款”、“短期借款”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负债要素,都在竖线的右侧列示,短期借款增加10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100000元,属于负债内部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10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0

[例6]徐丰公司经与债权人协商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将所欠40000元债务转为资本。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应付账款”、“实收资本”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都在竖线的右侧列示,实收资本增加4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40000元,分别属于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是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40000

贷:实收资本 40000

[例7]经批准徐丰公司将盈余公积80000元转增资本。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盈余公积”、“实收资本”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所有者权益要素,都在竖线的右侧列示,实收资本增加80000元,盈余公积款减少80000元,是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 80000

贷:实收资本 80000

第二种情况,只涉及动态会计等式的会计要素中会计科目的“借”、“贷”方确定。这种情况一般指损益月末结转。

[例8]2013年12月31日,为了计算本期损益,徐丰公司将本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82000元,营业外收入10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本年利润”三个会计科目,这三个会计科目都属于动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都在竖线的右侧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减少82000元,营业外收入减少10000元,本年利润增加92000元,是动态会计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82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贷:本年利润 92000

[例9]2013年12月31日,为了计算本期损益,徐丰公司将本期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35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5300元、销售费用7480元、管理费用16450元、财务费用600元和营业外支出2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要求企业进行期末费用的结转,即从“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成本费用支出类在竖线的左侧列示,利润在竖线的右侧列示。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6683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5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5300

销售费用 7480

管理费用 16450

财务费用 600

营业外支出 2000

第三种情况,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会计要素混合在一起,所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借”、“贷”方确定。

[例10]2013年12月13日,徐丰公司向东海公司销售100件01产品,每件售价300元。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30000元,税款5100元。全部款项共计35100元已通过银行转账收讫。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三个会计科目,分别属于资产、收入和负债要素,且银行存款增加35100元,收入增加30000元,增值税税金增加5100元。分析该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时需同时借助两个等式,即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银行存款”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两个会计科目分别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资产和负债要素,分别在竖线的左右两侧列示,而“主营业务收入”属于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中的收入要素,在竖线的右侧列示。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

[例11]2013年12月31日,徐丰公司计提本期银行短期借款利息600元。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财务费用”、“应付利息”两个会计科目,分别属于费用和负债要素,且财务费用增加600元,应付利息增加600元。分析该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时需同时借助两个等式,即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600

贷:应付利息 600

三、应用说明

使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借”“贷”方向,初学者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二是熟悉各个会计要素包含的会计科目,且看到会计科目就能够归入其所在的会计要素中。三是初学者看到业务题,必须能够确定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四是这种方法是针对初学者刚一接触借贷记账法时采用,等熟悉这种方法后,就不必再借助会计等式来判断“借” “贷”方向。

参考文献:

会计记账借贷关系范文第5篇

1、借贷记账法特点包括四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结构:即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科目的账户结构。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试算平衡 :以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依据,将所有的账户余额汇总,来检查会计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的一种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