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评估总结

风险评估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评估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评估总结

风险评估总结范文第1篇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对于整个项目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对整个项目的总体评估。这种评估不但涉及到财务、项目管理、金融,而且还要求项目评估人员有十分综合的能力和知识。本文笔者综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查询各种项目风险评估的资料,总结出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给每个从事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人作为指导,希望可以在评估的过程中不再犯错。

关键词:

项目融资;风险评估;方法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就是风险评估的难点。只有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并对这些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达到最后对项目融资中的风险有科学的处理方法,进而使项目顺利完成。

1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定义概念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对项目融资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整合后,得出的综合性的风险评估。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既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前对所要涉及的风险因素给出不同的影响评价,又能为如何规避和处置这些预计到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整体上来说,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就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后期所要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解决方案。

2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在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经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项目风险的概率,应用正确的风险评估步骤,可以提升提升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成功率。作者将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总结如下:

(1)评估所有方法。在评估的过程中,每个影响因素和方法都要考虑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评估中不会有因素影响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准确度。

(2)考虑风险态度。对于每个风险都要有慎重考虑的态度,态度会影响整个风险评估。由于人为的原因,每个人进行风险评估时所考虑的都不太一样,主要是对影响因素的不同考虑,对不同的数据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这就使得考虑风险的态度成为影响整个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方面。

(3)考虑风险的特征。对于每个发现的风险都要进行详细深入的剖析,以求达到对每个识别风险的控制。

(4)建立测量系统。对于风险的评估要有相应的测量系统与之配合,建立测量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系统性预测。在对已经认识的风险可以做到依据经验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量评估。

(5)解释结果。对于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在进行测量分析后要对测量的结果进行解释。解释不单单是为了对数据有更深刻的了解,更要对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处理。通过解释结果,不但能让评估人员对测量数据有深入的了解,更能在解释数据时,对未来要发生的风险进行推断。

(6)做决策。做决策可以说是整个风险评估中的最后阶段,对前面进行分析估计的风险进行对比做出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以实际的情况。但我们不能排除每个决策者所独有的见解,对于风险评估的决策,决策者的个人见解对决策也有影响。最终的决策对风险的留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可采用的方法

(一)定性风险评估(1)历史资料法所谓历史资料法,就是根据在以往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历史记录,通过把现在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数据与历史资料中的数据对比,进而的出相应的风险评估数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历史资料法就是依靠以往的风险评估经验进行现在的风险评估。这种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有时受到历史资料的拘束,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这种方法就无法运用。一味的使用历史资料法也会导致很多问题,毕竟很多历史资料都不是十分的准确,必然会导致结果又一定的偏差。(2)理论概率分布法通过对以往项目的风险评估,可以综合得出一定的理论概率,这种理论概率就相当于不同项目风险的比例。如果决策者没有十分充足的项目管理经验,又对历史资料法运用的不是十分得心应手,就要对风险评估进行理论的概率分布修正。通过运用概论修正,达到风险评估理论上精确的目标。(3)风险事件后果的估计对于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不能仅仅进行风险评估后就结束了。对于项目融资后的风险事件估计也不能缺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甚至比风险评估更为重要。风险事件后的估计不但能衡量风险的各方面要素,更能确定风险评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数据记录,为以后更好的使用历史资料法奠定基础。

(二)定量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包括访谈法、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决策树分析和非肯定型决策分析。定量风险评估主要是从各种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盈亏决策的关键因素,进而得出风险评估的作用与效果。

4结语

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评估是整个项目风险评估中的一部分,但对于整个项目风险评估来说,确实十分重要的。项目融资就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是整个项目的资金保证。但相应的资金的风险评估对每个投资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风险投资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投资者才会进行投资。笔者通过对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总计,总结出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和步骤能对从事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工作的人员给与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彭鹏.浅析项目融资中风险评估的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18).

[2]王静红.以“项目融资”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10).

[3]期海明.商业银行参与BT项目融资法律风险分析———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J].广西金融研究,2013(10).

[4]刘发春,雍斌.石油天然气行业项目融资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金融与经济,2013(08).

风险评估总结范文第2篇

现实性与必要性

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维稳思路的重大调整,是维稳工作的重大创新,具有法律、政策和理论依据。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的形成,是受流行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安全进行评估预警思潮的启发。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预警系统侦测经济安全,如美国的“美国商情指数”(哈佛指数)、法国的“景气政策信号制度”、日本的“日本景气警告指数”等,主要原理是甄选部分敏感指标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指标系统针对经济活动中具有代表性、先兆性的若干变量进行测评和辨识,以对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也建立在与之相类似的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基础之上,通过事先对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进行分析预测、研判评估,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化解,为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保证社会运行在稳定与秩序的轨道上,从而防止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局面出现。同时,全国一些地方相继探索实践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如四川遂宁、我省的定海区、嘉兴秀洲区等。这为我省推行这一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具有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对突发事件建立各种有效的评估机制是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突发事件危险管理的基础。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评估体系,对预防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有序性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央和省委有关预防处置的文件,都要求立足事先防范、及早化解,推进维稳关口前移,预防和减少的发生。而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实施前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正属于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的一项子内容,是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是中央和省委有关预防处置文件的应有之意。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事关民生问题的决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决策一旦失误,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损害,引发危及社会稳定的事件。当前,,尤其是重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发生的诱因看,主要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和企业改制等方面;从爆发的时段看,多发生在重大决策、重要政策的出台实施、重大改革举措的推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等时段。近几年,我省因土地征收、城镇拆迁等重大事项引发的比重较大。通过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各项决策设置一道“刚性门槛”,有利于推动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因决策失误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有利于妥善解决重大事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以及:有利于重大事项的平稳顺利实施,保障经济发展。

实践与探索

省委领导对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十分重视,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等省领导多次对该机制的建立提出要求。省委维稳办根据省委领导指示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该机制的建立健全。

审慎周密制定《办法》。一是认真总结基层实践探索。一方面,广泛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认真总结近年来省内部分市县主动探索实践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做法,在2008年下半年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文章,提出在全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议。二是积极开展规范化试点工作。经省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建立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列为2008年重点工作,作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舟山市定海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初步形成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程和操作办法。三是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和书面征求等形式,广泛听取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六易其稿,反复修改,力求全面、准确、严谨、可操作。并采取先试行、再不断完善的方案出台。2009年初,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文件,出台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的指导性政策。

评估工作紧密结合实际。一是评估工作立足县级。县级政府是行政体系中连接宏观与微观的枢纽,是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的具体执行者,许多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制定和实施都集中在县级层面。因此,县级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出抓好县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就是把维稳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对各类不稳定因素预测在先、防范在前,积极化解、有效控制,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市级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可参照《办法》组织开展,乡镇(街道)风险评估工作则由县(市、区)规范细化。二是重大事项范围立足“四重”。凡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要事先组织评估,而不仅仅限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把党委、政府提出的年度重点工作(如十大实事)作为评估的重点对象。三是责任主体立足部门。重大事项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是负责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直接责任部门的重大事项,由县(市、区)党委、政府指定

评估责任部门。维稳办一般不负责具体评估工作。四是责任追究立足倒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列入“平安浙江”考核内容。对应评估而未评估,或在评估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评估失实,或防范化解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引发不稳定问题和,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扣除“平安浙江”考核分值,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多措并举加大推动力度。一是抓培训。省委维稳办先后两次组织部分市、县党委副书记、全省维稳办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如何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等授课交流,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二是抓指导。省委书记赵洪祝、副书记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多次在全省维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求各地全面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项目建设、改革措施、政策调整等进行经济效益与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协调好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省委维稳办通过面上指导、点上检查等方式,指导各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推动各地稳步实施。省委维稳办今年还组织人员对各地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指导工作,发现问题,推进深化。三是抓推广。召开全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现场会,认真学习全国推动“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工作座谈会精神,观看了舟山市定海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经验电视片,总结推广10个县(市、区)的成功做法。四是抓考核。省委维稳办把健全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作为2010年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积极与省平安办沟通,将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平安浙江”考核范围,对未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未组织开展3项重大事项评估的、评估工作不规范的等情形予以扣分。

实践成效与突出问题

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至2010年底,全省90个县(市、区)已全部制定出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并已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11个市也都建立了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开展了评估。2010年,全省共评估重大事项2767件,停止或暂缓实施186件,占6.7%。其中,县(市、区)级评估重大事项占了总数的96.7%,市级占了3.3%;由维稳办牵头组织实施的占10.1%,由乡(镇)、责任部门组织实施的占89.9%,取得了初步成效。

工作氛围基本形成。通过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党委政府对维稳工作重要性认识更加统一,进一步强化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推进了维稳责任的落实;各职能部门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抓发展中更加注重稳定工作。明显增强了稳定意识,推进了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

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一是评估范围更为拓展。评估范围从最初的工程建设项目,正逐渐拓展到县(市、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二是责任主体更为明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探索评估工作的责任主体,对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责任作了区别,对维稳办自身牵头实施评估的条件作了明确。三是评估程序更为完善。各地普遍按照确定事项、调查论证、科学评估等程序开展评估。杭州余杭区委把评估流程确定为评估事项排摸、申报、评估、应对、备案及考核六个环节,设定了走访群众、问卷调查、群众听证、基层座谈、专家论证、部门会诊、综合分析等七个评估步骤。

评估成效初步显现。通过正确运用科学评估手段有效控制社会稳定风险。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政策、决策、改革措施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的推进更加顺利,一批重大事项被暂缓实施或被停止实施。一些重大事项中的不稳定隐患被及时消除,因重大事项而引发的不稳定问题明显减少,群众对党委政府出台的重大事项更加理解和支持,维稳工作的环境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形成。如,舟山定海区教育局准备对定海城区中小学学区重新进行划分。因学区划分牵涉群众子女入学、区域房价等众多问题,很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区委维稳办和教育局及时组织专项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预测,提出调整建议,提高了学区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消除了因学区划分可能引发的不稳定问题,使政策调整得以顺利实施。

当然,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同志认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影响经济发展,不利于项目建设;一些同志认为评估束缚工作,不利于放开手脚大干;一些同志认为评估工作是走过场、走形式,可有可无。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一些地方重机制建设、轻运行操作,工作进展慢、开展项目较少,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敷衍考核的情况;各市虽建立了机制,但评估工作开展不理想,评估项目量少面窄:省级部门还没有建立此项机制,评估工作还未开展,上下协调联动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评估机制不完善。评估主体“重乡镇轻部门”,由责任部门开展评估的少。评估范围“重项目轻决策”,基本停留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涉及少。评估程序“重评估轻落实”,一些地方在评估工作的后续措施落实上不力。存在“两张皮”情况。评估时机“重事中轻事前”,习惯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实施评估,在项目立项、审批、开工实施前开展评估的少。

思考与建议

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它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改变一些地方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的情况,改变重机制建设、轻运行操作的现象。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固强补弱,建立健全机制,精心组织推进,把风险评估过程作为深化群众工作的过程、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工程全面加以推进,在全省上下切实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格局。

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县级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全面建立制度、完善机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未经评估的不得作出决策,努力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主要任务是:省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建立组织、出台制度、健全机制,积极

探索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着力在组织实施上下功夫;各市要进一步健全机制,细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着力在规范运作、落实要求上下功夫:各县(市、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细则,着力在拓宽领域、深化提高上下功夫。

进一步拓展评估领域。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组织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当前,要以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为重点,特别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政策,包括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公用事业价格调整、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项目,包括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大型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和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等。

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牢牢把握党委政府主导、“谁主管谁负责”以及客观公正等原则,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灵活、简便、高效的运行机制。各级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牵头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工作。二是明确评估程序。按照确定评估项目、制定评估方案、认真分析预测、形成评估报告、确定实施意见、落实维稳措施等评估程序,做到相互衔接、环环相扣。三是制定实施细则。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具体工作意见和相应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评估的范围、内容、责任主体以及基本程序等。省级相关部门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决策权限和实际需要,参照《办法》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评估事项范围、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等。

风险评估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风险识别 事故总结 专家调查 分级评判 风险评估

一、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特点

桥梁工程一般具有投资大、结构设计复杂多变、工期长、规模大、施工环境复杂、建设工序多、影响因素众多、营运期承重大且期限长等特点。因此,桥梁工程除了具有风险的客观性、多样性、影响全局性和规律性的普遍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中的大型工程,其建设风险更大。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复杂和不完全明了性,自然灾害不确定性大,工期较长,造成桥梁基础施工风险的难预测性。桥梁建设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包括政治、社会、经济、自然、技术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桥梁工程建设中,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

2.桥梁工程建设参与的人员较多,而且各参与方均有风险,各自风险不尽相同。比如,同样通货膨胀事件,在可调价格合同下,对业主来说是相当大的风险,而对承包商来说则风险很小;但对于固定总价合同条件下,对业主来说就不是风险,而对承包商来说就是相当大的风险。

3.上部结构的施工的风险有明显的规律性。尽管上部结构施工程序复杂,施工难度大,但是由于施工方法和程序的相对固定性,使得上部结构施工风险有很强的可预见性和可防范性。

4.施工阶段的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关性较强。由于桥梁的施工期安排紧凑,工序的衔接非常紧密,一个风险发生会导致相关的很多风险指标发生变化,有时因为一个风险因素的出现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停工。

5.桥梁工程风险管理需要专业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经验才能尽早识别、衡量风险,解决施工技术问题,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6.桥梁工程风险发生频率高。由于桥梁建设工程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认为和自然原因造成的工程风险交集,从而导致工程风险损失频发。

二、桥梁工程施工阶段风险识别法

风险识别方法多种多样,如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法、事故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但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桥梁工程施工特点,本文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出事故总结、结构分析、现场调研和专家调查四种方法相结合的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识别方法,可以比较系统全面地识别桥梁工程施工风险。

1.事故总结

类似桥梁工程发生的事故是风险识别过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风险评估应用比较深入的领域往往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库支持,而桥梁工程方面的基础数据尚未建立起来,可用的事故资料不多。因此,在风险评估时,尽可能多收集桥梁相关风险事故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结构分析

桥梁结构形式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其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状态大不相同。对桥梁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可以发现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可全面识别施工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3.现场调研

对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施工区域气候条件以及施工单位现场施工情况等进行现场实地勘察,总结风险事件。并随时了解施工现场工程进度等情况变化,同时,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跟踪调查,随时发现新的风险事件。

4.专家调查

专家调查法是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各领域的专家在专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对象,可较全面地识别出各类潜在的风险。

三、桥梁工程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法

桥梁工程包含多种桥型的多种施工方法,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对桥梁工程施工过程进行评估往往不够精确。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分级评判的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评估方法,流程见图1

一级评判

采用简便的评判方法( 如专家调查法、专家评议法等) 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将风险明显较低的风险源定义为低度风险,其余风险源进入二级评判。

二级评判

采用较高精度的评判方法( 如LEC等) 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将风险较低的风险源定义为中度风险其余风险源进入三级评判。

三级评判

采用高精度的评判方法( 如风险矩阵法等) 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将风险较低的风险源定义为高度风险,风险较高的风险源定义为极度风险。

这种分级综合评估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评估方法的优势,在简化评估繁琐度的同时又能保证较高风险源的评价精确度。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种桥型的各种施工方法,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风险评估方法。

四、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应对

桥梁工程风险分析评估

风险辨识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风险因素辨识是否全面、辨识的结果是否准确将影响整个风险评估和控制过程。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有:考虑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找出形成这些风险因素的原因所在。我们根据一个具体的现场勘查资料和一些给定的设计图纸,对我国的几座大桥进行风险分析。1、五岔河大桥以为所在位置地势陡峭,基桩和承台施工过程中需要挖开原山体,形成三面高坡边,存在高坡边失稳的滑坡的安全隐患,在雨季危险更大。2、马家湾大桥,在建设的时候需要跨县道,一旦桥上施工发生危险,就亏造成县道交通堵塞,严重时会发生生命危险。3、桥梁的上部比较高,在高空危险位置,存在人员或者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4、起重机具等特种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风险,严重就会导致遭到人员。5、下雨天比较滑,存在人员跌落等危险因素。最后将我们这些风险分析建立一个桥梁施工风险因素识别核对表,参照桥梁工程风险分级和接受准则来对桥梁工程施工阶段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评估报告。

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

对小组里面的人员进行具体的分工,明确到个人,最后开始完成自己的工作,对工程施工风险随时监督检查,出现状况及时上报管理人员,并采取一定措施。只有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忽略细节,才能保证桥梁施工的质量,让桥梁使用者能够很舒坦的使用。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的成立是势在必行的,若只是有想法,却还是无动于衷,我国桥梁发展的事业岌岌可危。

五、结束语

根据动态工程风险管理的思路和要求对桥梁工程风险评估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使风险评估更加的准确可靠。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施工风险评估方法,提出了事故总结、结构分析、现场调研和专家调查四种方法相结合的桥梁施工风险综合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分级评判的桥梁施工风险分级综合评估方法。我们应该将风险管理的计划和实际相结合,两者相协调发展,创建一个合理、科学的风险评估策略。同时,我国风险管理应该借助于西方国家的一些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将其与我国的风险管理相结合,促进我国风险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旭. 工程风险管理[M].背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风险评估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药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进行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20世纪风险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质量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分支,其关注点是对产品或工艺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2005年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了《Q9 质量风险管理》,指南系统地阐述了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范围、应用步骤以及潜在应用领域等,其目的是提供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ICH Q9提供了风险管理原则和工具,并被我国明确纳入2011年3月1日生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

一、风险管理简介

1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根据ICH Q9的要求,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1 对质量的风险评估应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并最终与保护患者相联系;

1.2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投入的水平、形式和文件应与风险水平相当。

2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质量风险的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有效质量风险管理的4个阶段为:质量风险评价(包括质量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控制(包括质量风险的减低和接受)、质量风险沟通和质量风险回顾。

2.1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害的识别、对危害相关的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质量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作为风险评估中明确定义风险的辅助,以下三个问题通常会用到:

a) 什么可能出错或发生故障?

b) 出错或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概率)有多大?

c) 因出错或发生故障而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

风险评价有以下三个步骤:

d) 质量风险识别:解决“什么可能出错,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e) 质量风险分析: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定型和定量的过程。

f) 风险评估:将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

2.1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包括对风险降低和/或接受的决策。一般会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a) 质量风险是否超出了预定的可接受水平?

b) 如何降低或消除质量风险?

c) 利益、质量风险和资源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

d) 对已知风险的控制是否会引入新的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质量风险降低和质量风险接受两部分:

a) 质量风险降低:当质量风险超过预定的可接受水平时,质量风险降低的重点则是降低或避免风险的过程。质量风险降低包括为降低损害的严重性和发生可能性所采取的措施。

b) 质量风险接受:是指做出接受质量风险的决定。

2.1 风险沟通

质量风险沟通是指风险决策人和其他人员分享交流的过程。风险管理过程任何阶段可进行沟通,沟通的信息可设计质量风险的存在、属性、形式、可能性、严重性、可接受性、控制、处理、可探测性或风险的其他方面。

2.2 风险回顾

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持续性过程,应当定期进行回顾,以确认相关风险评价和控制步骤是否有效,总结新的只是和经验。风险回顾应以风险等级为基础。

二、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学及其应用

ICH Q9中不完全列举了一些风险管理工具:基本风险管理建议办法(流程图、检查表等)、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法等。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危害的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害分析、风险排序和过滤、支持性统计工具。

药品生产的各领域根据特点采用这些风险评估工具,且不同工具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加灵活的增强风险分析和管控的有效性,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依赖于分析人对所分析主题和对象的详尽了解和有效沟通,各工具以科学理论分析、经验数据积累等为基础引导思路的有效进行,从而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案例实证分析

以注射用无菌产品在洁净环境下生产过程为例,运用鱼骨图和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3.1 风险评估

a) 以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为主线,作出如下分解:

人:人员技能、人员健康

机:设计、确认、使用、维护

料:供应、放行、使用

法:工艺流程、执行切合度

环:环境控制、环境监测

以上5个提示因素为提纲(也是鱼骨图),逐级进行分解:例如人员技能还可细化为培训、人员执行力;人员健康还可细化为体检、病情上报制度等,每一项目可按照讨论主题复杂性依次拓展,从而完善风险分析的要素。

b) 根据鱼骨图,进行风险详细识别、分析和评价

风险系数定义

严重性(S):分数1、3、6、10,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可能性(P):分数1、2、4、8,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检测度 (D):分数1、2、4、6,分别代表高、中、低和极低

ORF: 总风险= S* P* D

总风险评估系数:

ORF

6≤ORF

ORF≥80,风险水平高,风险不可接受,或需要整改

3.2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风险不可接受或有待改善的项目,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可能性,增加可检测性,从而降低风险,使其处于可接受水平。采取的措施可能引起变更控制程序,同时重新评估变更引起的风险,避免变更引发其他不可接受的风险。

对于风险严重性极高,例如可能引起病人死亡、厂房爆炸等极其严重后果的,应采取一切手段,避免发生。

3.3 风险沟通

风险评估应根据评估对象组建风险评估团队,团队内以及团队和风险相关人应进行风险沟通;

风险识别和评价以充分有效的风险沟通为基础,风险识别的项目和风险评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风险评估可借鉴风险评估团队的理论和经验,基于日常分析、偏差、变更、自查等总结;

风险沟通贯穿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及时真实的了解实际运行状况。

风险评估总结范文第5篇

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方法

这是评估方法具有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它的主观性较强,在风险评估人员主观上对资产风险因素所面临的威胁以及漏洞等作出评估判断的过程。它的结构构成包括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以及原因———后果法等。(1)故障树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的适用于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源之间关系以及它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究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发现信息故障后对信息安全所进行的定性分析。从它的运行原理来看,它是把信息系统中发生的结果来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总结出不愿发生事件的形成因素,从而确定出各个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2)事件树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原有的信息系统风险基础上,来对这些信息安全风险事件发生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它的分析工作开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对序列组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列举,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代表是最后的结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不适于进行大范围的普适。(3)原因———后果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从运行原理的实质上来看,它是对前两种分析方法的一种融合,它是前两种分析方法所具有显著特点的结合,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应用的缺点,就是它在大型的、复杂的信息系统中应用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1.2定量分析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是对定性方法的一种改进,削弱了定性方法的主观性,但是在一些大型复杂的信息系统中,就很可能造成一些定量数据难以获得,需要浪费较多的时间成本,基于此,它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定量的故障树分析法和风险评审技术两种。

1.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两相结合的方法在现代应用领域中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适合的形式,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弥补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之间的缺陷,因此,它的综合性就会相对强一些。这种分析模式,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并且最为主流的是层次分析法。

2在业务流程基础上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1信息资产的辨别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于信息和信息处理设备所受到的威胁、影响以及威胁事件发生后所带来的损失而进行的评估预测,那么所进行评估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四个要素,即资产、威胁、漏洞以及原有的安全措施。对于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论述,它们是属于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因素,各自对系统风险的影响各不相同,共同构成复杂的风险评估系统工程。我们在实际的风险评估工作中,主要是对已经存在的风险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依据风险措施实行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从而使风险控制到最合理的范围内,那么这么讲就可以把它的具体实施流程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对风险的分析和对风险的控制。

2.2业务流程的风险模型分析

在业务开展的基本流程中,对于位置变动资产的识别可以在它的开始阶段就进行,这是对位置变动来说的,而对于位置固定的资产识别,就需要对每一个具体业务的节点进行逐一开展。对于位置固定资产的识别来说,因为其自身需要有大量的人工操作,因此它的风险一般是集中于业务节点环节上,并且各个节点上的风险类别、发生方式、起源以及造成的后果影响都是不相同的。此外,由于这些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位置固定资产而引起的,因此,在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一般只需要对位置固定资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可以了,这样也就确保了位置别动不会对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造成威胁。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