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087-03

引言

近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河北金牛能源集团的杨军涛从引发财务风险、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企业财务风险起因及其防范[1]。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黄飙从化解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根本保证、重要手段、组织保障等方面对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探讨[2]。北京建材经贸集团总会计师刘凤海从适应性新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和理财观念,实现资本经营;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目标,实现资本增值;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等方面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的转变进行了深入分析[3]。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的李媛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有关措施[4]。还有周列平、吴利英、王全凤等学者或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了研究[5~13]。本文将从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入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角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研究企业财务风险概念特征,更清晰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依次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财务人员理解财务风险的发生、后果和应对策略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因其产生在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政策突变、决策失误、管理不当、资金流动不畅、投资收益评估不准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原因十分复杂。本文只对影响最明显的外部环境变化、内部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当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是企业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涉及范围广,都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活动却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这势必会给企带来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缺少对环境敏锐分析和掌握, 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产生财务风险外部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作为企业财务决策只能是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具备较好的发展能力。

(二)内部决策失误

企业内部决策失误对企业财务将造成重大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决策失误和投资决策失误。

1.筹资决策失误。(1)筹资规模不当引发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小来确定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投资规模大则筹资就要多,投资规模小则筹资就要少。倘若投资规模大而筹入资金过少,企业就可能因此而失去良好的获利机会,或者使已投资在建的项目停建,企业无法获取预期收益,甚至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与此相反,如果投资规模小而企业筹入过多的债务资金,且企业自身不能合理充分运用和支配这些资金,就会造成资金闲置,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获利,反而会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引发财务风险,有时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8年1―11月份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是532亿元,其中利息支出为517亿元,占全部财务费用的97%。国家在1998年曾三次降低企业贷款利息。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仍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16%。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负债太多,特别是长期负债居高不下,使企业包袱越背越重,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不断增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在筹资风险上。(2)资金来源结构不当。如果企业筹资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将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一旦企业经营出现偏差而未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出现困难,甚至因不能偿债而破产。如东南亚危机发生后,亚洲许多国家的大企业纷纷破产,如日本的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世界著名的八佰伴百货公司、韩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公司中的大韩钢铁、中国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缺乏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筹资决策失误。(3)筹资方式及时间选择不当。目前在中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股票发行、债券发行、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额外费用,减少企业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引发财务风险。如和记黄埔从1997年7月16日开始从香港出发,到欧洲、美洲、亚洲城市进行巡回推介债券。整个巡回推介过程中报告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至推介结束,所收订单高达70亿美元。视此形势,和记黄埔也将最初发债10亿美元扩大为20亿美元。由于和记黄埔选择筹资方式和时机恰当,投资者反应热烈,获得了巨大成功。相反巨人集团1994年2月破土动工巨人科技大厦,总投资12亿元。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卖楼花拿到了6 000万港币,国内卖了4 000万元。到1996年底随着保健品销售量的急剧下滑,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巨人大厦一期未能按期完工,建大楼时卖给国内的

4 000万元楼花按合同规定需要退还,并给予经济补偿,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而巨人集团投入巨资开发的华南第一高楼――巨人大厦,居然没有借银行一分钱,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很多人分析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筹资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4)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不当。债务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长短期负债的相对比重。债务期限结构的恰当安排往往被人忽略。若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就会加大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那么当短期借款到期时,由于投资的回收期还没有到,可能会出现难以筹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由此引发财务风险,甚至致使企业破产、倒闭。

2.投资决策失误。(1)投资决策随意性大。部分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由此引发财务风险。本来是为了更大发展,因投资决策失误,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这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巨人集团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未能有效运用内部管理型战略与外部交易型战略延伸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巩固和发展核心能力,而在1993年、1994年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将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作为公司的支柱产业。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尚未得到巩固的时候,巨人集团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巨人科技大厦,总投资12亿元。冒然投入巨资,跨入一个自己完全生疏的行业,从而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得以持续存在。外加经济市场的变化,保健品市场下滑,造成巨人集团资金周转困难、财务危机,最终导致巨人集团走向破产。(2)投资评估不到位。很多企业在进行一项投资之前,往往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市场调研或到外地考察,发现在甲地此项目效益十分明显,未考虑本地环境和本企业实际情况,就认为投资该项目有一定可行性,未进行专业、全面的投资评估,在投资后引起财务风险,造成企业发展的危机。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分析评估得出投资该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3)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在决策时未能科学、准确地估计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按照主观臆断决定项目投资,就很容易形成决策失误和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这种现象在家族式企业更容易出现,企业所有决策由一个人说了算,又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研究,未进行投资评估就盲目上马,结果导致发展态势很好的企业,因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破产或倒闭。

(三) 财务管理不当

1.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导致财务运转不畅,效率低下,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例如,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其与上级企业猴王集团之间存在着混乱的财务关系, 致使上市公司因猴王集团破产而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3.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不完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目前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 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还有很多管理不善的现象都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要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内容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继续扩展,逐步成为企业管理核心。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紧紧围绕企业目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 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3.建立完善的预算流程。预算流程包括预测业务结果的评估相关资源的需求,是业务目标实现的关键。战略目标通过“ 自上而下”的方式被分解到下层的业务单元后,预算将“自下而上”地逐层生成,下层单位根据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作出最佳的决策。

4.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尽力完善决策的流程,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

(二)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抽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 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 建立滚动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利润资产平均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三)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优化的资本结构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 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 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在资金安排上, 企业筹集的资金的选择必须要满足匹配原则,即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各种商业票据及贴现等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而中期的长期的债务资金,(如银行基建借款、长期债券、融资租赁等)由于偿还期限较长, 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如:一般的机器、设备、大型的工具、器具以及运输工具等)的购建。而权益投资(如: 实收资本, 优先股等)则最好用于变现期很长的大型固定资产(如: 房屋、建筑物, 大型运输工具,大型生产线等)的投资。企业之根据各种资金的偿还要求的不同, 将所筹善解人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 既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 又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 是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四)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首先,建立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门或全部业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如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等。其次,建立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再次,建立风险应对决策机制, 降低财务风险。如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最后,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阶段性控制工作控制财务风险, 应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 全过程予以监督考察。事前应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 作好各种预算工作。事中应加强资金使用意识, 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 确保投资效益, 实现资金结构优化, 减少企业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和破产风险。事后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 要建立风险档案, 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 应及时消化处理, 若长期挂账, 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是一柄双刃剑, 使用得当, 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增加股东财富, 反之安排欠妥, 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军涛.企业财务风险起因及其防范[J].财会与审计,1994,(4).

[2]黄飙.浅谈如何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刘凤海.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的转变[J].企业管理,2006,(3).

[4]李媛.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J].财务管理,2006,(6).

[5]周列平.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当代经济, 2007,(5).

[6]吴利英.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J].东方企业文化, 2007,(11).

[7]王全凤.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文教群论, 2007,(2).

[8]王德礼.中国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变革浅析[J].财贸研究,1993,(2).

[9] 陈西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何发挥财务管理作用[J].中国建材资讯,2005,(1).

[10]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1]王革非.企业财务管理的诊断与咨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控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 对策

一、简述企业的内控管理

企业的内控管理作为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范被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控管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的管理、风险评估的管理、信息沟通的管理、控制活动的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的管理。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考核资料等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内控管理把企业的职责分工到个人,各种工作程序和制度完备,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支出、收入以及物资的保管、采购、销售和领用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了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另外,企业的内控管理还有助于企业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与实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重要保证。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部压力不足,风险意识差。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越来越激烈地竞争,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由于法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且没有有效的内控制度,从而产生大量内耗,企业的营运成本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了。

第三,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乏力。为贯彻执行其指令,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批准、职责划分、设计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等。为确保实现控制目标,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

第四,信息流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问题出了以后经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

(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内部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常常盲目扩张,想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是企业的盲目扩张不仅没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其次,筹资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不能发挥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作用,没能够准确进行分析和预测,选用了不合理的筹资组合,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第三,企业内控管理不善扩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不强会导致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的内控管理与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就应该提高企业内控管理能力。加强了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作为企业内控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内部审计、财务监察以及其他的内部监督的方式对整个控制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适时地对控制流程进行调整。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等等,并且要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二)加强风险评估的管理

企业时刻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风险评估就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从而能够采用相应策略。加强对风险评估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会计工作的风险进行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涉税风险三种类型。所以,要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就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核实和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第二方面,对资金风险进行防范。资金风险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资金链断裂风险、资金安全风险、融资风险、资金支付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等。企业要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防范,就要对资金的投放和回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投资、融资、筹资过程中进行准确地估测,保证好决策的科学性。

(三)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

控制环境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居于首要地位,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控管理的认识;其次要建立起与企业状况相符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再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最后要在培养企业文化方面下功夫,形成重视内控、讲究程序的办事原则。针对于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制定年度预算方案、进行重大决策和签订重大合同时,应该实行集体决策。为防范风险,企业还应该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严禁少数人或者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发生。企业还应该积极倡导正义、健康的企业文化。

(四)加强信息的沟通

任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员工都通过信息沟通完成自己的任务,履行自身的职责。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无论是对风险进行评估还是采取合适的控制活动,都应该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同时还应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也应该注重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从而能够把控制失效或者风险转移等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及时做出反映。

(五)加强对控制活动的管理

所谓控制活动就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了防范风险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对于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成本管理,负责成本的预测和控制,负责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等等;对于资金风险,企业主要应该建立几项重要制度:资金预算的审批制度、资金支付的控制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以及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上述制度加强对每一笔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能够有效防范资金的风险。

四、结束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存在有关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问题,这将严重的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人员根据自身的不足,与我国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不断的去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工作,同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并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使自身的内部环境处于最佳状态,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保持健康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

[2]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角,2011

[3]于连胜.浅议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J].审计广角,2012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医药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稳步上升,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逐步走向深化,医药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财务工作,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以及正常运营,积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才能使企业稳健经营。

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医改背景下,医药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体现。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医药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崭新形象,而财务管理正是其中一项核心内容。财务管理关系医药企业日常研发与营销工作的有序开展,没有稳健的财务支持,合理的资金分配,企业就难以实现正常运转。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体现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实力和水平,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坚强后盾。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目前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特别是随着进口关税的下降,大量国外药品进入国内市场,市场风险加剧,医药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因此受到影响。为实现扩张和发展,企业必须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为日常运营提供稳定的资金保证。一旦财务风险转化为现实,如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第三,财务管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医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同时企业发展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财务管理混乱。另外规范化制度化的流通体系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国家出台相应的医改政策,要求医药企业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增强内部竞争力。所以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要在竞争中努力创造经济效益,还必须关注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医药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迅速,但医药企业的改革进程却相对滞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问题不容忽视。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人员素质不齐都是风险产生的重要来源。第一,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医药企业很多是由原先的国有企业转型而来,管理观念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国有企业的传统,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工作,财务监管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为应对市场竞争挑战,医药企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占领市场份额,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创造,忽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其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第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依据,但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有的企业本身缺乏制度建设,没有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及考评制度,财务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出现风险问题难以追究责任人,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有的企业在财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范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实际工作主要集中于有形资产的维护,对无形资产管理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缺少对资产的全盘管理,财务管理发挥的效能有限。第三,内部控制不严。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尤其是成本、费用、应收账款等方面,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医药企业在原材料采购、药品生产、市场营销环节投入的成本居高不下,因而企业利润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过程中,药品价格因国家管控不断下降,科研经费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不力,应收账款比例较高,医院结账周期长,企业财务风险随之增加。第四,财务信息失真。财务信息是医药企业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直接决定决策的科学性,甚至是企业规避风险的基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医药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大打折扣。例如企业的部分收入项目没有纳入应有的科目记录,导致资产和费用的核算不能依据真实的财务信息。还有的企业出于对外信息披露、争取贷款、税收缴纳等方面的考虑,制作虚假财务报表,夸大或缩减盈余,这些都会增加企业决策的风险。第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齐。医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财务工作主要停留在财务信息的记录,缺少前瞻性、系统性的管理能力,例如财务预算、税收筹划等工作并未有效开展。另外,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经遍布各行各业,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但是受财务人员管理理念、计算机技能等因素的限制,医药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尚不能深入开展,有的企业虽然购买了软件,实际只是应用其中的部分模块,财务人员素质与当前的管理要求之间存在差距。

三、医药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防范

针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医药企业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财务信息管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医改潮流,实现新时期的良性循环发展。第一,树立崭新的管理理念。医药企业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同时,也将服务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医药企业应当顺应改革潮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转变观念,完善企业财务管理职能,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领导更要积极宣传财务管理理念,使全员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主动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第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为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医药企业应立足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环境,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模版,规范财务流程,规避财务漏洞。而且为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严格执行,企业应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与绩效考评关联起来,制定系统的考评指标,明确权责,强化各部门员工的责任意识,防止财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进而提升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第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为防范财务风险,确保日常运营具备充足的资金,医药企业应从预算开始,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工作。企业应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系统规划下一年度各项投入,严格对预算执行的考核。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系统,实时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日常采购注意选择优质供应商,构建长期合作关系,尽量降低采购及物流成本。另外在应收账款控制方面,医药企业可创建用户信用评价机制,通过评估客户信用水平,更好地管理应收账款,防止坏账发生给企业带来损失。第四,完善财务信息管理。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不仅是医药企业科学决策的前提,而且能够为财务预警提供有效的支持。企业领导应当客观认识当前医药行业竞争的现状,立足长远发展,科学管理财务信息,充分发挥真实财务信息的价值。为此,企业应规范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深入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将各项财务信息记录纳入到规范化轨道,并从中选择可以准确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成本投入等方面的指标,以此反映企业运转的稳定性和风险性。第五,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医药企业应聘请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专业学历基础和相关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组建起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切实为企业稳健运营和战略决策提供支持,确保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医药企业还应重视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鼓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财务管理技能、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拓宽视野,从而增强财务风险评估与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海霞.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J].时代金融,2015(26).

[2]王敏.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J].商业会计,2015(15).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范文第4篇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均是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2017年全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751亿元,比2016年增长6.7%。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会时常遇到一些风险点,若忽略了这些风险点,那么就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新时期国有企业若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那么就必须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由此可见,防范财务风险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本文就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二、财务管理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的核心

获得经济效益是国有企业的最终目的,而其前提条件就在于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之一就是成本支出,国有企业既可以通过有效的成本支出措施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来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查看财务报表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可以综合分析财务管理情况来获取全面而具体的财务指标,便于及时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能够为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促使国有企业实现稳定、有序、高效发展。

(二)财务管理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既可降低成本支出,又可增加企业的收入,兼顾节流与开源两个方面,这无疑能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筹集到一定的资金。

(三)通过成本信息来有效监督财务活动

国有企业可通过成本信息来合理控制、监督各项财务活动,既能够充分挖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又能够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各种资源,才能够实现“小投入、大效益”,并且还能够有效整治“五项”经费超标、“收支两条线”、挪用专项资金、挤占公款等违纪行为。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点

(一)规章制度存在问题

各项管理制度始终贯穿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有效完善国有企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出现各类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要制定出台可执行性较强、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来看,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较为轻视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将规章制度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内容,并未将其与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些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较为肤浅,在应用中会遇到较多问题。

(二)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管工作的作用极为重要。通过监管工作能够让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落实到位,既能够增加财务工作质量,又能够提高预算工作结果的准确性。但从目前来看,较多国有企业往往侧重于经济效益,而轻于财务监管,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许多问题,许多的财务问题,例如:利润与销售收入严重不成比例、销售费用与应收账款失控等,尤其是成本控制更是存在著较大的问题。

(三)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落后

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采取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手段单一、落后,严重影响到了成本控制效果。

四、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基于内容来看,国有企业财务规章制度中应该对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财务管理遵循原则、财务管理鼓励政策等进行明确。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定期成本考核下属的各个部门及基层单位,并且还要在规章制度中对财务考核标准、财务考核内容、财务考核对象进行明确,一旦出现财务管理不当问题,那么首先要对责任认定进行细化,尤其是要对执行失误、决策失误、调研失误的责任内容进行有效界定,避免出现“乱作为”、“不作为”的现象;其次,按照责任划分情况,依照规章制度对违规决策情形予以追责问责。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若希望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了避免出现各类不必要的财务风险,那么就务必要对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岗位,并且还要严格执行企业所制定出来的奖惩制度,切忌出现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情况。此外,财务规章制度制度应该贯穿于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加大财务管理力度,这样一来,既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予以完善和修改。此外,财务规章制度应该贯穿于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就务必要加大对财务规章制度的利用力度,这样一来,既能够找出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地予以完善和修改,共同开拓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式转变,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二)加强财务监管工作

1.合理编制权力清单。国有企业应该以清单的形式来对企业运行流程、权责分类等进行列明,以便能够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制约与监督,避免出现“监管缺失”和“权力真空”的问题,尽量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而其关键就在于要对国有企业现有的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级结构及各个岗位、各个部门的权限范围,国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在授权范围内承担责任、行使职权,都应该自觉自愿地开展财务控制,将财务控制意识带到日常工作中。

2.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若要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那么就务必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工作。首先,做好事前控制工作。事前控制的重点在于国有企业应该要准确地预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需要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预测方法;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合理规划各种措施。其次,做好事中控制工作。事中控制的重点在于有效控制国有企业正在开展的计划、实施过程等,主要包括:控制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国有企业的物料库存成本、控制国有企业的物料采购成本,这既是整个财务监管工作的核心,又是财务监管工作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需要有效开展定制管理与即时数据管理。再次,做好事后控制工作。事后控制的重点在于考核、总结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归纳总结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选择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另外一方面,及时考核国有企业在财务监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并形成正式版本的财务控制文件,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三)改进成本控制手段

国有企业若要提供其成本控制效益,那么就务必要改进成本控制手段。一方面,国有企业可利用各种成本控制软件、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来信息化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耗费,以便能够对企业成本支出的动态信息进行准确掌握,这样一来,无疑有利于更好地节流减耗。另外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可应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对比分析形成价值链中的各个作业环节、各个部门的成本支出情况,进一步细分国有企?I的每项价值增值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支出。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国有企业的售后服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原材料供应等都要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成本控制反馈与评价机制,若成本控制出现问题,那么再第一时间内及时反馈、按时整改,并且还要评价成本控制成效,做到有功则奖、有过则罚,提高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综合分析当前财务管理情况,以此来获取全面而具体的信息,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评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能够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财务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促使国有企业实现稳定、有序、高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还要注意选择先进、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目标成本法、成本企划法、作业成本法等,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成本控制工作之中,以此来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并且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求生存、谋发展”。

财务风险管理及其防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资金管理 财务风险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保证资金链条的正常周转循环,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出现企业资金流量不足、流通不畅甚至断链等问题,企业结算支付就会受到影响,出现财务危机甚至于面临停产、清算的危险。建筑企业项目分布星罗棋布、流动性高,这就决定了企业资金管理往往面临有资金分散、资金短缺等问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资金管理的问题将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资金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建筑企业管理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的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201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17734亿元,同比增长22.6%[1]。且随着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到来,建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建筑业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施工企业数量也逐年增多,行业过度竞争、无效竞争现象普遍,加之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有限,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体来说,当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1.1垫资施工,项目资金短缺

随着近年来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僧多粥少、市场主体地位不平等的形势进一步加剧,使得部分业主在工程发包时,常常提出种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不平等合同条款。其中,垫资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有的工程项目垫资资金甚至超过50%。而长时间的垫资施工必然会导致建筑企业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并承担垫资损失,,影响到企业资金链,造成企业财务支付困难,且完工后垫资款还有转变成拖欠款的潜在风险。

1.2内部资金管理不完善,使用效益差

首先,分支结构账户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影响建筑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与其他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不同的是,建筑企业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分支机构众多,建筑企业针对每一个施工项目都有独立的账目,业主单位与工程项目部间的财务结算也需开立专用帐户,为方便结算还普遍存在有多头开户的现象,这就使得建筑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与内部分支机构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资金管理分散。其次,资金使用、费用开支计划执行力度差,资金使用效益差。尽管建筑企业预算管理时都编制有资金使用计划和费用开支计划,但客观上受宏观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费用实际支出数往往难以控制;主观方面,管理层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模糊,忽视了计划控制这一关键环节,管理费等非生产性开支加大,对外投资缺少政策分析、发展前景预测、风险评价及可行性分析,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2]。由此,便导致了建筑企业资金管理计划与实际的严重脱节,影响到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2.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及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2.1推行企业资金全面预算管理,重视项目资金预算管理

建筑企业要重视建立和完善从编制、审批、监督到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将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均纳入预算管理范畴,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从资金筹集、投放、运营等方面作好企业整体资金全面预算管理。生产经营资金应按照项目建设年度、月度计划进行统筹调配,不得以其他名义挤占或挪用,预算调整时应报企业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非生产经营资金须本着节俭、必须、适度的原则,尽可能低减少额外开支。同时,在各地项目建设中要力行项目内部资金预算精细化管理,按预算中对应的分项成本要素,横向分解质项目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纵向分解至施工队各工区、班组,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成本体系,确保预算管理的贯彻执行[3]。

2.2发挥资金集中管理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建筑企业应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统一的资金结算管理机构,实施法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以保障资金活动的良性循环,规避财务风险。一是要建立、完善内部结算中心制度,严格控制多头开户、擅自对外提供商业信用或资金账外循环等行为,下属项目部除保留日常行政事务经费账户外,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使结算中心成为汇集企业内部资金的“蓄水池”,发挥起调剂余缺的作用[4]。二是要对大宗建材物资的采购实施集中招标,减少因散购、赊购而额外增加的采购成本,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盈利水平。

2.3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加速工程结算价款资金回笼

工程结算价款是建筑企业资金运营的主渠道,其回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转。要有效规避建筑市场风险,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就必须从建筑产品形成和交易的全过程着手解决。第一,健全市场区域管理和业主分级管理制度。投标前要详细掌握业主经济实力、项目规模、回款时间、计量检验方式等因素,优先合作经济发达区域信誉良好的业主。第二,完善合同管理。在签订项目合同时,应在文本中明确甲乙方权利义务,详细列入计量方式、结算付款时间及违约处理等内容,以清晰的合同条款规范项目管理,降低应收账款增加的可能性。三是缩短工程价款结算周期,健全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体系。要以程序化的手段规范结算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管理、计量计价、申报审批、及时收款等,将应收账款的数额控制在合理、正常的水平线内,并对各业主应收账款的数额及持续时间进行监控,对持续时间超期、金额超标者应及时督促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联系回收工程价款。

结语

在当前建筑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一定要树立“现金为王”的观念,从机制上发挥最大潜能,盘活债务资金,回收债权资金,扩大资金存量,充分发挥好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确保企业资金有充足流动性,以最大限度地规避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郭淑凡.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3(24):250-251.

[2]卡尔·W·斯特恩.价值链的解构-现代企业战略与观念的变迁、成长的理性[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66-69.

[3]彭家钧.营运资金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基于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0:13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