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原生物学实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围绕临床病例,以开设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为载体,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途径,构建“探究为基础”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 病原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近年来,多种新的传染性疾病相继出现,许多烈性传染病如霍乱、结核等也死灰复燃,这些新、老病原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其独特的实验技术在新病原的发现、致病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不仅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综合性实验又是实验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思维,学会运用现代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意义
传统的病原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需按老师所讲和所做的重复一遍即可,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性[3]。另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的系统性不强,较为零散,每次实验内容多,且以示教
为主,造成了学生操作机会较少,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医学人才。随着当代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传统的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综合性实验教学[4,5]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使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来设计和操作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减少了现行病原生物学实验课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将以往零散单一的实验重新组合成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根据所给临床病例自己设计微生物学的检测程序,自己准备,自己操作,自己总结,自己分析,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体现科学精神,为下一步探索性创新实验的开设做初步尝试。
2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综合性实验初步设想从病原生物学实验中较为散乱的细菌学各论入手,将以往教学中细菌的培养方法、染色方法、生化反应、药物敏感实验、化脓性球菌及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一系列零散实验项目重新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并增加了培养基的制备,该综合性实验被命名为“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我们将综合性实验安排在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病原微生物形态、消毒灭菌、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革兰染色及细菌分离培养等基本技能训练之后,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防治给出典型的临床病例,学生可选择感兴趣的病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献检索方案设计具体试验撰写报告等过程实施操作。
实验前,先由教师给出典型的感染性疾病病例,每个病例后附有5~6道思考题,要求学生围绕病例查阅资料,思考相关问题。临床病例各小组可以不同,主要涉及皮肤的化脓性感染、感染性腹泻、败血症等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实验围绕病例进行,使细菌学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加强了与临床的紧密联系,缩短了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为学生以后临床学科的学习和从事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实验一开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对典型临床病例的分析,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对该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列出诊断依据,拟定微生物学检查程序,并列出微生物学检查中所需的物品。由我们给学生提供模拟的血液、脓汁、粪便等标本,同学自己制备所选用的培养基,如血平板、SS平板等,通过连续4次实验课(大约12学时),完成从培养基的制备到细菌鉴定、药物敏感实验的绝大部分操作,对这些病例做出微生物学诊断。4次连续的实验课将传统实验中细菌学总论和各论的大部分内容归为一体进行教学,减少了重复,更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微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技能。
试验结束后,我们还要求学生完成详尽的实验报告,包括试验设计方案与路线、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材料及预期的实验结果、正式实验的实施步骤、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等。考虑到大学二年级学生缺乏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科研训练,我们先设计出规范的实验报告格式,将实验报告所涵盖内容做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份完整的科学记录报告的书写方式,督促他们养成仔细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的良好习惯。实验报告的撰写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可以为将来科技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综合性实验的效果评价
该综合性实验已在我校2005、2006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7、8年制学生中先行开展,学生的实验报告显示,所有同学均能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完成实验报告,绝大多数同学的书写格式完全正确,约一半同学写了英文摘要。我们对两个年级的约280名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对综合性实验感兴趣(占82.2%);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实验(占78.7%)并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能(占91.3%);94.4%的同学认为该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基地,而综合性实验课的开设将为学生独立设计和完成一个完整实验提供实施的平台。它的实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必将增强他们今后在医务工作中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计划通过广泛收集学生和实验教师的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综合性实验课的开设,并继续推广应用,最终构建“探究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
表1 临床标本病原性细菌的分离鉴定综合性实验效果调查
调查内容 选项及结果对该实验是否有兴趣是(82.2%)一般(15.4%)否(2.4%)实验设计前是否查阅过资料是(90.2%)否(9.8%)实验过程是否顺利是(78.7%)一般(18.2%)否(3.1%)是否掌握了相关实验技能是(91.3%)一般(8.7%)否(0%)实验中与同学的协作情况好(62.2%)一般(24.8%)不好(13.0%)实验的难易程度太难(5.2%)适中(80.4%)容易(14.4%)该实验是否利于培养综合能力是(94.4%)不知道(3.5%)否(2.1%)此类实验是否应该继续是(84.6%)无所谓(10.5%)否(4.9%)在校期间是否有参与科研的愿望是(82.5%)无所谓(12.2%)否(5.3%)
参考文献
1 杨敬, 雷迎峰, 尹文,等.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实践[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版), 2005, 7(2): 176-177.
2 王燕, 陈群, 李国明. 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 19(2): 219-220.
3 周俊英, 付有荣, 郭清莲,等. 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综合性实验的体会[J]. 检验医学教育, 2008, 15(1): 32-33.
4 张晓慧, 乔成立.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 2007, 27(1): 21-22.
5 杨立华, 郭道森, 李荣贵. 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设计[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5): 120-122.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 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34-01
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涉及的知识领域极其广泛,是现代医学课程中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培养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医学实验教育改革实践中,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将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整合为一,合编了新的综合实验教材,形成了比较系统、规范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
1 根据学科特点,建立新的综合实验体系
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基础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使医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现代医学发展和应用同步。为了顺应新时期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以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科理论知识的横向联系,提升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的全体人员在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合编了一本与新版理论教材配套的综合实验教程,以病原生物感染的检查为主线,包括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常用的实验原理和技术方法,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三门学科知识有机地贯彻于综合实验中,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的局面。同时,以建立医学开放性实验中心为契机,增加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更新、增置大量实验设备,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从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出发,努力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综合实验教学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让学生形成可持续性自我学习的能力。
2 规范实验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抽象,不易记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基础理论的讲授,更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加强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 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实验方法,强化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多数医学病原生物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存在广泛,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机体。实验过程既要防止实验受污染,又要防止同学在实验室受感染。因此规范实验方法,树立无菌观念,强调无菌操作,创造良好的无菌实验条件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接种环的使用、细菌接种培养等。在这些实验的示教中一定要讲清技巧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达到实验目的。通过规范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对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规范实验方法,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是保证实验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开课前,全体带教老师和技术人员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讨论实验指导中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实验课前开展各项实验项目的预实验,预示可能出现的结果并能够分析处理。其次提高带教老师和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的管理,全面检验仪器、实验用具、材料等,以保证学生操作不会因器材等质量问题而影响结果。在学生开始实验以前,带教老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重点讲解实验原理操作难点和关键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对关键操作进行示范。由于每次实验准备充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带教老师的引导及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分析的作用,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从而确保了实验课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
4 完善考核制度,合理评价学生的能力
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实际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然而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往往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学习理论课,而放松对实验课的学习,其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为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其动手能力,本教研室将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综合实验课作为必修课,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保持在1:1,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实验课内容和学时数。加大实验考核分数在总分数中的比重,将实验考核所占的比例由过去的5%提高到30%。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期末考试一次性决定成绩的做法,代之以平时实验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其评分比例中期末书面考试占70%,平时实验表现占30%。平时表现由带教老师以学生平时实际操作过程为主要考查内容,采用检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技能(包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实验标本的考核、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的考查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等综合考评的方式。这种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虽然增加了带教老师的工作负荷,但是深受学生欢迎。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实验课的积极性。它一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等素质的考查更趋全面和严谨,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以往那种应试学习的压力,引导学生平时自觉地加强实验技能、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
总之,为了适应21世纪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势在必行。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总结过去的经验,进一步拓展思路、开扩视野、深化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综合实验体系,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培养出知识面宽,基础扎实且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锋.深化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72~173.
[关键词]积极性;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5-01
根据目前中专学生的状况,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存在许多困难。首先,现在的中专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是一些考不上高中的后进生或是已脱离学校教育数年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与自信;其二,中专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也就缺少了学习的动力;其三对基础课普遍不够重视,基础课实验教学更是认为可有可无。这些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我在十几年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实验教学(以下简称病免学实验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方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基础
1.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的压力,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师的“为人师表”,自己要起到表率作用,不仅在学识上,而且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使学生心悦诚服。通过学识、人格方面吸引学生,同时要关心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与学生沟通并及时解决实验时遇到的困难。只有付出自己的爱心,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1.2 处于中专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常常会激化矛盾,使教师与学生对立起来,既影响师生关系,更影响教学效果。应常规管理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对违反实践操作的行为不只是简单地批评和教育,而是要求学生认识到错误,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与素质教育接轨。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下转267页)
(上接265页)在许多学生眼里是属于枯燥无味并听不懂的,在学习时困难重重,所以,理论课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但实验操作能验证理论,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起搭桥作用,所以应按教学大纲计划实验个数,并积极设计实验,在每一次的实验教学中尽量给予学生多动手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一些学生认为病免学基础实验只是专业基础实验课,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用得到,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耗费精力。学生的偏科思想影响到教学质量提高,因此,端正的学习态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让学生明确理论需要实践来验证,实践是理论知识的延伸,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4 制订实验教学目标
对学生实验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和目标,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做实验。有了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学生实验时才有矩可循。教学目标制订应以掌握操作的正确方法和要领为起点,在不同阶段,提出的目标应有所不同,循序渐进、配合实习进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稳步前进,不急于求成。例如:实验原理、目的、步骤、结果和实验报告书写等,逐步示范、分析并直接求教操作过程,养成按一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习惯,以后的实验就不再这样,而是逐步引导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独立或分小组按教学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分析实验结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5 督促学生预习
预习是保证学生的学习成为良性循环的关键。为了保证授课的效率,应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于自觉性较差的中专学生来说,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到呢?我们可以采取上课提问、记平时成绩等手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
6 总结讲评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验情况进行总结讲评,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训练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学生发现不足就可以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7 加强课外学习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做完某个实验后“意犹未尽”,然而,受制于常规教学安排,学生们不得不失去再实践、再认识和再发展的机会,这同样也是教师的遗憾。如寄生虫学实验里“线虫纲虫卵检查方法”,很多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分辨出新鲜粪便中的各种虫卵。通过有计划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课余时间也可进行实验,提供第二课堂阵地,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或教学大纲中的实验要求自行设计验证性和探索性实验,同时为学生创造了积极的专业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方案设计的常见问题
1.1方案实施前未进行注册
临床试验注册是指在公开的临床试验注册机构进行登记,以便公众了解整个临床研究的重要信息,旨在提高临床研究的透明化和科学性。虽然,目前国际要求临床试验均需要在受试者入组开始前进行研究方案的注册,但我国临床试验研究的方案注册问题仍在初期起步阶段,许多研究者或临床医生尚存在盲点,致使研究方案未进行注册,进而导致研究方案、研究结果认可度低,影响中医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广。研究方案可以在中国临床试验中心、美国NIHN临床试验注册资料库、澳大利亚临床试验注册库等WHO一级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进行在线注册。实行中医临床试验注册能够增加中医临床试验的透明度,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的质量,防止不公开阴性研究结果和研究结果不明确的发生,进而减少选择性报告偏倚和发表偏倚。通过中医临床试验注册,能够使所有人,包括病人、研究者、医生、药商、出版商、政府部门等均能够自由获取信息,了解注册试验的基本信息(方案设计、招募情况、样本含量、干预措施、评估的结局指标、研究承担单位、伦理批件等)和试验结果,增强公众对临床试验的了解,有助于公众对临床试验真实性的认识,特别是临床研究设计者在试验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能够获取重要的信息,了解到临床研究动态和所处的阶段,能够避免重复性的临床试验。截至2013年5月,在WHO国际注册平台注册的中医药临床试验1257个,在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中医药临床试验共721个。中国每年开展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数目早已数以千计或万计,然而国际注册的数目却仅有2000,通过数据不难看出,很多中医临床研究均未开展临床试验注册。
1.2随机方法与盲法设计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的现状尚不令人满意,中医和西医的临床研究中都存在较多随机方法和盲法设计问题。随机化和盲法是临床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按照方法学质量评价不难发现,国内发表的临床试验文章中常将“随机”等同于随意或是随便,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研究者、临床医生以及杂志审稿人员对随机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或错误理解所造成的。例如:肾衰3号颗粒剂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方法:将88例肾性贫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58例,和对照组(B组)30例。对于“随机”的描述就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数字可以看出这两组研究病例数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随机后如此悬殊的差异并没有概述清楚,很难让人完全相信随机方法的准确性。随机不是随意或随便,而是参与研究的每一个分配单位都被分配到某一干预措施中的几率都是相同的,是不受外界干涉的,更不是由临床医生、受试者或研究人员所决定的,是完全不可预测的。一些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入院星期单双号等交替入组的方法,常常易受到人为干扰,无法保证不可预知性,是较常见的“假随机”或“半随机”,属于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实施盲法的主要目的是使试验观测执行者和受试者均不知道临床干预方案分配情况,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记录、分析观察结果,不受主观意愿的影响,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如果临床医生在临床试验前对试验方案分组情况已经知晓,很可能会将对于不同治疗方案主观因素附加到试验研究过程中,不自觉的会对某组干预措施的受试者给出一定的心理暗示或对受试者的病情变化高度关注,有可能影响干预措施的研究结果,导致研究偏倚。2004年国内检索中医药期刊的研究显示,约2/3的临床研究未报告随机方法,超过4/5的研究中未对盲法进行说明,超多1/2的试验研究中受试者的脱落率竟为无,所有的研究报告中均未提及方案的分配隐藏。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表明,初步筛选满足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共110篇,但通过电话访问作者详细的“随机化”的方法后,随机仅有2篇文章真正符合纳入评价标准,排除的主要原因包括:“随机”完全是由患者或医生所决定、混淆“半随机”与随机的含义以及对随机方法解释不清等。临床试验中应用盲法是保证试验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药RCT试验报告中普遍存在盲法描述缺失,或盲法描述过于笼统,缺少对盲法实施对象的准确描述和具体的实施步骤,进而导致试验方案设计质量低劣。研究表明,随机化和盲法的选择不当可能错误的夸大中医药疗效,如随机隐藏不客观或未采用盲法会使治疗效果扩大15%~50%。
1.3结局指标选择不得当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某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结局指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结局指标选择不同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研究结论,是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慎重选择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多是以经验为主对中医“病”的疗效评价。结局指标常常以治疗某一病症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不同等级的模糊限定来判断疾病的疗效。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发表的中医药结局评价的文献虽然在数量上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但文献发表的质量尚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结局指标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和国际公认度。结局指标的类型主要包括:定性指标(如临床治疗痊愈与否)和定量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常见的定性指标多为二分类资料,研究结果即非此即彼,如干预是否有效、干预措施是否伴有副反应、干预后是否症状缓解等。定性指标也可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等级分类,如治疗痛经的疗效判定可以分为:疼痛完全缓解、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稍有缓解、疼痛无缓解四个等级。定量指标是可以准确数量定义或精确衡量的考核指标。常见各类实验室检查多为定量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值等。根据临床研究的结局,结局指标主要分为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是与临床试验目的最直接相关的证据指标,对病人影响最大,与病人自身利益最相关的临件。主要结局指标条目不宜太多,应选择客观性强、易于量化,通常采用率,如活产率、病死率、治愈率和复发率等。次要结局指标是与试验目的相关的附加指标或是与试验次要目的相关的指标,如实验室理化指标、症状与体征、生存质量调查问卷等。结局指标的选择应采用国际或国内公认的疗效评价指标。
1.4样本量估算不准确
样本量估算是在保证科研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条件下,确定最少的观察例数。在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一些研究者对样本量估算的实际意义了解不深入,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样本量的估算、依据哪些条件进行样本量大小的估算、估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选择相应的统计公式及如何进行颇为复杂的计算。例如,国际发表的丹参酮治疗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案明确写明了样本量的计算依据,即以主要疗效指标———睾酮值降低10%为计算根据。然而,目前国内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的文献报道中关于样本量的计算及计算依据普遍缺失,同时缺乏文献支撑和预试验探索。样本量的估算是临床科研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构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除了基本实验外,我们尝试安排了一次综合开放实验“水中细菌总数检测”,从而探索更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1对象本次实验教学的对象是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科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解剖、生理、生化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知识,且具备了医学实验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设施齐全、分区合理、器材充分,现采取小班教学(30人一班)的方式,配备了1名实验技术人员,能够满足综合开放实验的要求。
2实施过程
2.1学习目标的设定
根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确定本实验的学习目标。
2.1.1技能目标
(1)能运用图书馆、网络预习及查阅资料,设计实验;(2)能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3)能进行无菌操作;(4)能对实验进行总结汇报交流;(5)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实验仪器。
2.1.2认知目标
(1)能说出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培养基制备的原则、步骤及注意事项;(2)能说出倾注培养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3)能观察细菌的生长现象;(4)能说出水中细菌检测方法。
2.1.3素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理念;(2)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和创新意识;(4)具有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2实验过程
(1)学时安排:总学时6学时,其中2学时制备培养基、2学时进行实验操作、2学时汇报实验成果并点评。(2)实验前准备:教师布置实验题目,学生自行分组,4人为一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时间利用教材、网络等各种学习资源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各组自备检测水样。实验教师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蒸馏水、氯化钠、三角烧瓶、高压蒸汽灭菌器、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3)实验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按照实验方案操作,记录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由组内或组间讨论解决。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检查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并给予必要的指导。(4)成果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选一名代表采用PPT形式汇报实验题目、器材、步骤、结果及分析。组间互评,最后教师进行全方位评价,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同时指出不足。(5)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优缺点,指出可取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3结果
3.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次实验分小组进行,各组员分工明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准备样品、制作PPT、口头汇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结束后,每位学生都非常有成就感,表示非常喜欢本次实验方式,希望能多开这样的实验。
3.2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本次实验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分工协作、互相交流沟通,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任务,如果有一个人不能完成任务,将导致整个小组实验失败,所以大家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且共同讨论以解决问题。
3.3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次实验教师只充当巡视员,不讲解如何操作,学生要想实验获得成功,就必须在实验前充分准备,复习相关理论和实验知识,利用各种资源查阅资料,设计好实验方案。另外,还要制作PPT,这些都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4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关键词 仿真动画;实验教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50-02
1 引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实验素养的重要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整个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仿真动画,利用仿真动画有利于教师有序地组织实验教学,也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最优化和高效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融入仿真动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阐述了运用仿真动画进行实验的作用,分析了模拟仿真动画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模拟仿真动画在高职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促进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适应信息时代潮流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在中国医疗环境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医学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重任。同时,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和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思路,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更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医学科学研究的积累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运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1]。本课题组教师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为导向,采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常用、实用、够用为原则,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利用仿真实训动画,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利用Flash仿真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动态地展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在演示实验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人与计算机更好的交互,充分发挥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内容复杂繁多、操作性强,学生普遍反映实验内容抽象难懂,特别是免疫学部分――豚鼠过敏性休克实验。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紧紧围绕本课程的实训内容,使用Flash软件研制和开发仿真实训动画(如豚鼠速发型过敏反应实验)和部分视频内容,把实训内容的重点、难点融入仿真实训动画之中,设计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模拟情境和演示画面来组织教学,利用仿真动画活泼多样、形象生动、新奇直观、图文并茂、层次结构鲜明、交互性强,极富吸引力的优势,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置身于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情境教学及播放、虚拟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突破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践表明,这样可促进学生有效地获得操作技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课题组成员2013年11月研制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仿真实训课程》多媒体课件获得第17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高等教育组课件的三等奖。
利用仿真实训动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差异发展 教学团队研制的实验动画都设有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分步操作方法,让学生观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操作要领和实验现象,领会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动画中设有暂停、播放、返回等几个功能按钮,并配有实验演示操作方法的解说,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学生只要根据需要点击动画中不同功能的按钮,就可以观看到实验动画内容,反复播放,从而可以进行反复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也便于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发展。
演示实验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功效,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实验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以“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内容为例,介绍不锈钢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仿真动画的使用情况。首先点击不锈钢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的结构部分,可了解消毒锅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点击使用操作方法,可演示消毒锅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每一步骤都配有操作方法解说,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练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仿真实验动画,学生对于这种具体形象、生动逼真的教学形式,往往感觉轻松、有趣和投入,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利用仿真实训动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激活创新意识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运用仿真动画,能够结合声音、图像等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受,为教学创设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合的虚拟环境,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只有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地参与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性才能体现,才能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技术。这种教学模式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表现效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讲解时间,腾出时间让学生多操作练习,显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结论及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领域,特别是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要素[3]。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应用,深深体会到仿真动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变抽象为具体和形象化,通过不同形式的直观化方式,提高实验内容的逼真程度和直观程度;通过情境教学及虚拟演示实验,实现助教、助学功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发展的趋势。
用Flash软件可以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集于一体,设计出精彩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来模拟演示实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通过全方位多感官的感知,获取更多的课堂信息量,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促进作用。
将Flash仿真动画应用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它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性。此外,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应用,它仅仅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改进,只有正确应用,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方增泉.高校教学改革要适应信息时代要求[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40-42,51.
[2]张璇,董希杰,等.Flash仿真在通信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