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技术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研究信息工程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信息工程技术介绍
信息工程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有着实用性和便利性等特点。信息工程技术包含很多内容,比如对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对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等。信息工程技术已经形成一个专门学科,结合电子、通信等技术进行研究。如今在处理电话信号、数据信息传递等方面都需要用到信息工程技术。相关人员需要对信息工程技术进行不断研究,使信息工程技术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2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2.1在生活方面的应用
信息工程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为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发生的变化。在人们的思维方式方面,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借助信息工程技术来解决问题,比如借助互联网来搜集自己所需的信息。在生活方式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满足自己的购物等需求,比如淘宝等平台,使自己的生活趋向简单化。信息工程技术正在被人们所欣赏并进行应用。
2.2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可以推动教育往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在教育领域中[1],应用信息工程技术可以使教育实现信息化发展。如今就有信息工程技术被具体应用到教育中,比如多媒体技术、微课等,这些信息技术不仅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还提高了课堂效率,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通过使用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教育课堂的缺点,打造现代化教育模式。
2.3在航天方面的应用
航天事业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信息工程技术为航天事业提供了高端技术,提高了我国航天业的综合实力。我国安排专门人员对航天信息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航空方面的软件,研究微波遥感等技术。航天电子系统的研发工作也需要信息工程技术进行支持。信息工程技术在航天领域虽被有效应用,但其还有巨大的潜力可进行挖掘,相关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研究,促进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2.4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在工程方面,信息工程技术也有着广泛应用,比如对于造价管理来说,运用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建立网络通信平台,让相关人员可以进行沟通与交流,可通过自动化等技术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工程管理中还要对工程量等进行计算,可利用相关计算软件进行测算,保障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修路工程中也会用到信息工程技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工程中的数据进行及时更新,以便工作人员对公路情况作出判断。
3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
信息工程技术还需要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人们本身的需求,要加强环保意识,注重发展光电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培养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完善信息工程网络平台,致力于产品创新,建设信息化社会。
3.1培养信息专业人才
要想促进信息工程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信息专业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事信息技术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养人才方面,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到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企业要吸收优秀人才,对企业信息技术员工要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提升员工待遇,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促使信息技术员工不断进行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3.2对信息产业进行财政支持
为了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相关部门要对信息产业进行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开创多种投资渠道,为信息工程技术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比如可以专为信息工程项目设立基金,使信息产业得到有效发展。政府要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比如软件开发等,要对其发展进行财政投入,促进信息技术科研工作的开展,在信息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有效成果,提高社会效益。
3.3对信息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国家应对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予支持,营造健康的信息工程市场环境,如今很多应用被投入到市场中[2],比如微信、微博等应用。信息产业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违法现象,比如网络诈骗等。相关部门要对互联网进行规范,对于一些不良现象要进行打击,提高网络用户的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通过对信息产业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研发信息软件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经济效益,使网络发挥其本身的价值和作用。
3.4促进信息工程技术创新
在未来的信息产业发展中,要对信息技术创新方面进行关注,相关部门要对技术创新进行保护[3],激发信息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保护技术人员的创新成果,并对创新人员进行鼓励,给予必要的支持。信息技术人员要对市场动向进行掌握,对市场进行必要的调查,搜集有效的数据信息,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以便适应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努力开发出带有创新性质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信息企业要与其他优秀企业进行有效合作,促进资源的合理调配,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可为企业赢得更多经济利益,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4结语
信息工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促进社会各行业的有效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适应时展的需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信息工程技术在生活、教育、工程等领域都有应用,而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人们不应停留在目前的发展状态中,应该提高创意意识,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优秀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努力营造健康的信息产业市场环境。政府要对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企业要不断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促进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瑞.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172.
[2]侯博.浅析信息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51~53.
关键词:工程技术工程标准 高铁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铁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确定
因为铁路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铁路工程技术标准也在逐步更新。铁路工程技术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⑴轨距:铁路轨道两股钢轨头部内侧之间的最短距离。铁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轨距大于或小于标准轨距的分别称为宽轨距和窄轨距。⑵坡度:铁路区段内在规定的行车速度下对机车牵引重量起限制作用的坡度,即一个一定类型的机车,牵引一定重量的列车在上坡道上能够以“计算速度”运行的最大坡度,称为该线的限制坡度。⑶曲线半径:铁路平面的中心线,由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组成。曲线设置在两相邻直线间。列车以一定速度通过曲线时,为了列车的安全,曲线最大外轨超高和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应受限制。当列车以求得的“平衡速度”通过曲线时,能够保证列车安全、稳定的圆曲线半径的最低限值,称为铁路的最小曲线半径。⑷限界:为了保证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和铁路建筑物不受损害,需要规定几种横断面的轮廓尺寸,以约束机车车辆的构造外型尺寸和建筑物设备的位置,这种规定称为铁路限界。⑸到发线有效长:到发线是站线的一种,是供列车到达或出发使用的线路。到发线供列车停留而又不妨碍邻线行车或调车的长度,称为到发线有效长。一条铁路线路的到发线有效长应根据这条铁路的等级、输送能力和所处的地形,并考虑与相邻区段到发线有效长的配合等因素决定。⑹洪水频率: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推算一定大小的洪水在任何一年会发生的概率,常以分数 1/T来表示。⑺标准活载:在铁路桥梁和线路建筑物设计中,要考虑各种可能产生的外力作用,其中主要外力之一就是列车的活载。但是铁路上使用的机车车辆类型繁杂,车列组合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制定一种有代表性的车列组合,作为设计的依据,这种特定车列组合所形成的活载,就称为标准活载。
2.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
为统一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下的要求: 材 料:⑴混 凝 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采用C20、C25、C30、C35、C40、C45、C50、C55、 C60。钢筋混凝土构件当采用HRB335级钢筋时,桥跨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其它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预应力混凝土主要承重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管道压浆用水泥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35,并掺入阻锈剂。混凝土的骨料选择及碱含量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的规定。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在有腐蚀性环境下的桥涵结构应采取耐腐蚀措施。 ⑵钢筋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可采用下列类型的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①普通钢筋宜采用Q235和HRB335钢筋,其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的规定。承受疲劳荷载的桥涵结构(ρ≤0.5), HRB335钢筋的化学成分6MnC+应小于或等于0.5%。 ②预应力钢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5223) 的规定。③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5224)的规定。④预应力粗钢筋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 注:⑴普通钢筋系指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⑵严禁使用经高压穿水处理过的HRB335级钢筋。
3.中国高速铁路关键技术
⑴接口设计:高速铁路技术是轨道,桥梁,路基,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环保等专业技术高度集成的创新性工程体系。系统中各专业的技术创新, 都将对桥梁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高速铁路的大系统中统筹考虑桥梁技术发展,综合考虑专业之间的接口以及设计、 施工、 运营、 养护维修技术。
⑵运营养护:随着高速铁路陆续建成, 在提高建设质量的前提下,特别急需系统完善运营及养护维修技术,进而形成我国高速铁路桥梁运营养护维修的技术与管理体系。
⑶高速铁路应用技术:随着材料和加工技术的进步, 目前我国桥梁支座已经形成了多种材料系列化定型产品,同时也形成了系列化设计、 加工、 安装、 养护维修方面的技术规程。为满足高速铁路桥梁更高的刚度需求、 适应某些区域沉降地区特点、 预留建成后沉降的调整条件,我国已研发了满足调高需求的可调高盆式橡胶支座。
⑷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应用技术:结合我国环境特点和材料、 工艺、 装备水平, 高速铁路工程多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材质。高性能混凝土是选用优质原材料, 掺加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采用现代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具有低水胶比配制特点,能满足结构耐久性、 体积稳定性等要求。目前我国已初步掌握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机理、 材料控制标准、 工艺等主要技术,系统制定了设计、 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4.现代铁路发展动向综述
从一开始起铁路优于其他交通运输工具的地方是速度较快和每列列车装载较多。现代铁路又在高速及重载方面有新的发展。
⑴提高速度
法、意、联邦德国、英、苏、美等国铁路都用不同的方法致力于提高旅客列车速度。在技术上,采用传统轨道将旅客列车速度提高到250公里/时左右已成为可能。此外,德、日、法等国正在探索磁浮式铁路,试验时速已突破500公里。
⑵增加载重量
指的是:①增加货运车辆载重,在原有桥梁与轨道荷载潜力范围内提高车辆轴重与增加轴数,货车载重可达100吨。②增加列车中车辆数目,列车编组为100~150辆,最多达200辆,用机车5~8台分挂于列车各部,列车长为1800~4000米,列车货物载重1~2万吨。③发展循环专用列车或单元列车,即为一个特定用户专编车型一体化的直达列车,在两固定站(如矿区、港口等)之间循环运行。重载长大列车的运输成本在美国比普通货运列车约降低1/3~1/4,在货运量大的线路上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⑶新的课题
现代铁路的发展给铁路工程提出了不少新问题,例如:客运和货运线路标准之间的巨大差别;加修第二线的最佳时间;站坪长度、坡度、曲线的优化设计;轨道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等,都有待于深入研讨。
总结
新技术的发展是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如何处理技术参数标准和高速之间的统一和矛盾是今后铁路研究的重要课题。铁路建设工程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管理过程,它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专业种类多,具体管理内容多,各方协调关系复杂,如何科学地把握好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使之不出问题或出了问题后能妥善、尽快及时地解决,是铁路管理工作应着重考虑的地方。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新建时速 300 ~ 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上、 下 ) [ S ] .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软件工程的开发和进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虽然软件危机还未完全解决,但是通过软件工程的优化管理和技术的开发,软件危机已经有了很大的缓解。同时也有必要使用管理和技术对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有效的控制。
1.1从技术方面
从技术方面来讲,应该注重软件的设计开发技术,并且在宏观上对软件工程的开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也就要求软件开发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开发软件产品。在开发的技术上要尽量使用低层概念模型来反映高层的。在现有模式下,解决软件危机的核心思路是软件复用,这也是整个软件工程的理论核心。所谓软件复用是利用现有与软件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成果,创造新的软件。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可以大大缩减开发时间、工作量以及成本。通过将软件的可复用的构件应用到其他软件的生产和开发中都可称之为软件复用。软件的复用也存在这自己的缺陷,制约着其广泛实行。例如,在复用过程中,更多时候是将复用构件应用完全不同的系统环境,要实现完美对接并不简单,需要开发者进行额外的支持;开发者更喜好自己动手创造构件而不是使用其他人做出的等等。
1.2从管理方面
通过了解软件工程在生产、开发以及维护过程中的不同,对于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也有有别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要因地制宜,做到科学有效以及人性化,促进软件的开发顺利开展。同时,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节约开发时间,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也将促进企业向前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软件工程的应用
软件工程是一门学科,同时也可表示一项领域。软件工程在现实中的应用是和其他例如计算机技术、管理理论等相结合共同完成的。说起软件工程也许觉得高深莫测,实际上软件工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轻易可见。例如,我们在超市进行购物时,商品包装上有唯一标识的条形码,这个条形码上包含了商品的各种信息。当我们在收银台结账时,只需要通过扫描设备将各种商品的条形码依次扫描入电脑,通过电脑上的配置软件即可立刻将所有商品的信息汇总,求出总金额。结账后,打出含有各种信息的发票交于顾客。这里使用的条形码和与之相配置的软件程序极大的减轻了超市工作人员的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当然,这只是软件工程在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实例。软件工程的发展和运用,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的发展。
3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 传统的建筑工程的特点分析
由于受到经济以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工程技术显得较为单一,因而其技术性不够强,也没有注重其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的因素。在传统社会虽然存在有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建筑工程,但是它们大多是上流群体创建而成的,无法使这个技术手段普及,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它的单一化的特点,在技术手段以及普及范围等方面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准,同样,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在资源以及能源的消耗方面也较多。
2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特点
2.1 建筑功能的多样化
每一栋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施工方法和建筑结构形式。每一栋建筑都有正常使用的功能,都具有特殊的文化特点和民族风格。
2.2 建筑行业的固定性和施工单位的流动性
每一栋建筑物都有固定的场所,并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施工单位就不一样了,哪里有工作就要去哪,整体的工作组织具有流动性。施工单位也要根据施工特点,对人力资源进行调动。根据要求分配给每个人任务及工作程序,防止人员混乱和程序混乱。管理人员也要负责任的解决问题,合理安排并充分的利用人力物力,不仅要保证质量和效率还要定期的完成任务。
2.3 建筑施工的综合性
建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涉及的单位,部门也很多,程序比较麻烦,致使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建筑的综合性表现在,建筑施工需要多方面进行合作,多个工作种类同时施工和多个阶段同时进行。施工单位要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提供齐全的材料和设施,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3 建筑工程施工新方法发展趋势
3.1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深基础施工方面,其中又以深基坑和桩基础施工技术为代表。深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都有增大的趋势,例如,国内有的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已经达32m;其支护结构形式也有新发展,例如,国内某些工程已经采用的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桩基础则向更长、截面尺寸更大的方向发展。同时,桩基础也发展出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如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等。
3.2 混凝土和钢筋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新材料技术、工业化应用方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黏稠度比较大,泵送起来较为困难,由此发展出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例如,超高压混凝土输送泵,出口压力达到40MPa,将C120的混凝土泵送至417m的高度。另外,在结构复杂、较密、钢管混凝土等施工空间受限制的工程结构中,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免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得以发展,并在国内工程内开始使用。
3.3 钢材、混凝土等传统材料的改进
高强度钢材的使用不但有利于节省钢材,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结构安全程度,而且在经济上也有较大优势,国内钢筋的强度价格比有随其等级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外发达地区钢筋的主力级别已达500MPa级,且780MPa级的钢材也在积极推广使用。另外,对钢材抗火和防腐蚀能力的要求促进了耐火耐候钢的发展,其使用可大幅降低涂装成本,并提高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的高强高性能化成为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有助于减小结构截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提高耐久性,且在经济上有一定优势。
3.4 模板和脚手架工程
其进展主要体现在提升模板技术、提升外脚手架技术、新型模板脚手架技术方面。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为解决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工艺,近几年来提升技术有了较快发展,如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等;同样,提升外脚手架的发展呈现出体系化、多样化、环保化的特点,如钢(铝)框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插接式钢管脚手架、盘销式钢管脚手架等。
4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4.1 精细化
近些年来,为促进建筑技术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也朝向精细化发展。在设备安装与建筑施工技术方面,要求愈加提升。如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钢结构焊接等技术,精细化水平日益提升,在新焊接技术方面,在射线检测焊缝、材料与焊接控制,也促进技术水平发展,进而提升焊接管理技术。针对钢结构安装,质量监控技术日益提升,是工程监控吊装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大型工程项目,建筑技术精细化水平日益提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多吊点、分散性载荷吊装,建立监控吊装,提升质量控制准度、精度。
4.2 信息化、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广泛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安装实施监控、模拟,通过计算机操作系统,提高建筑安装过程,起着实时控制、监督、校对作用,确保建筑安装质量满足要求。总而言之,在建筑安装工程中,信息化、数字化是其重要发展趋势,通过动态模拟技术,可实时监控安装过程,促进建筑技术朝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进而提升建筑管理水平、监督效率。
4.3 集成化
未来建筑工程技术将会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技术可以将多种工程技术进行有效衔接,从而带给居住者前所未有的便利居住条件。比如建筑安装技术与建筑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发挥更大的工程技术综合效益,进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满足未来建筑的建造要求,实现人们对未来建筑的居住诉求。
4.4 高技术化的发展趋势
新的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得到了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技术促使建筑技术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同步发展,向着运转长久化、功能多样化、操作智能化、结构精致化、驱动电力化为一体的高技术方向发展。技术也向着功能多样化,结构化合高技术方向发展。向这种发展趋势,施工单位应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施工高效化,合理化运转。
4.5 节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水平不断的改善,人们在住宅建筑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能源无限度的使用导致对自然造成很多危害。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技术手段的节能,得到了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鼓励支持,从而使得节能建筑得到了良好发展。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但降低了施工的成本,而且太阳能、自然光线、天然材料等可循环资源在节能技术中的应用,对建筑工程整体技术的提高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束语
综上,在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成不变就意味着终将会被淘汰。在建筑业也同样如此。传统建筑工程技术在艺术性与功能性方面的单一化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了。随着人们居住需求的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也正在朝着集成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精细化发展。而智能化、生态化与绿色化的建筑也必将更受人们青睐,随之产生的建筑工程技术也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洪岩.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门窗,2012(06).
【关键词】土建工程技术 创新 发展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行业的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传统的土建行业
也同样面临着多方的压力与挑战。可是,与此同时,竞争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土建产业带来竞争的压力的同时,又为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应该积极迎接挑战进行技术的创新,争取取得土建产业市场的不败之地。
1、我国土建工程技术创新的现状
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我国土建施工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 任务靠上级下达, 科研和技术进步靠有关部门立项拨款, 而项目完成后又往往束之高阁, 只有少部分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这样长期僵化的经济体制给土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经济转型的今天,我国的土建产业一时间难以进行快速的反应,因此,我国土建工程产业的体制存在一部分的僵化问题。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不良现象的存在。首先是技术创新体制建设缓慢,尽管目前国家都在提倡创新企业生产模式,但是,我国的土建产业依旧没有跟上步伐,技术创新体制建设过于缓慢,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响应了国家的相关部门的号召,进行了技术的创新,但是在这些企业中却没有很好的落实政策,技术体制创新不到位,有些企业虽然表面上建立了技术中心, 但实际上并未按新的体系运行, 眼晴只是盯着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此置之不理,完全没有要进行体制创新的动向,只是安于现状。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同样存在技术创新与市场、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目前较为严重的,因为企业的生产是必须要面对市场,了解市场的动向才可以进行生产,可是,我国土建产业普遍存在脱离市场进行生产的现象。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不足也是目前土建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和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只要拿到工程总能干下来,因此重经营轻技术,反映在搞技术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从而使一些人另谋职业。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技术体制创新的投入也是不够的,这样技术进步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产业升级相应滞缓。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过土建工程产业的技术创新过于迟缓。
2、土建产业技术创新的方法
2、1 土建产业创新过程的人才管理
企业技术中心应是技术创新的基本组织机构,其体系包括决策层、咨询层、管理层和执行层。这些组织机构对于土建工程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层应是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委员会,对企业的科技发展政策、研究开发方向和对集团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及超前性的重大科技开发项目、重大引进技术、设备的立项和执行,起决策、立法咨询和监督的作用。咨询层是由众多专家构成的,其作用是探讨新的技术规划,提出新的设计方案。管理层是很重要的,主要负责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运筹整个企业的生产转换,技术创新。执行层负责贯彻落实企业的技术创新规划和计划,并结合各成员企业的实际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成果产业化活动。这些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后,还应该进行整体的人才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重视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土建施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积极落实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把握人才,能够慧眼识英,学历仅仅是考虑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人才的创新能力。企业要稳定和吸收一大批胜任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人员的管理还包括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使得人们的创新思想跟上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
2、2 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制
企业要进行技术革新,首先必须要有合理完整的技术创新体制,这样才能统筹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体制的制定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长期的规划与探讨,在了解了市场的动向,国家的政策、同行的优势等多方面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编写,经过一些列的探讨与审核才能通过,保证思路清晰与完整。只有具备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制才能够对企业的整体创新发展进行指导,以促进土建产业创新与发展。
2、3 利用社会的创新资源
土建产业企业要进行技术的创新,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 补充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有一部分土建施工企业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只是,企业还没有这种创新理念,研究的深度还不够。但是,社会上却有很多相关方面的研究,在土建行业来看是可以被运用的。我国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却在土建施工的一些方面有独到的研究。这些研究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是可以被很好地应用的。
此外, 这些单位一般都有许多科技信息渠道, 能及时了解到国际土建方面的最新发展水平, 所以, 土建企业应该时刻把握这一信息,建立相关的企业信息部门,或成立专门的外聘专家委员会, 并就有些科技创新项目与这些单位开展联合攻关,这样展开合作就可以更进一步的促进土建企业的技术创新。
2、4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目前,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较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缺少相关的技术研发资金。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资金问题。首先政府要对资金问题负起责任,对土建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支持,设置多个鼓励项目,如资金补贴、专家咨询、项目管理等,这样的支持对于企业的创新是十分有动力的,尤其是进行资金的补贴,政府在企业进行创新时给予资金的投入,减少了企业的预算,有利于企业本身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有有资金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多渠道的融资。例如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技术创新资金。企业所属单位或成员企业应按上一年产值的一定比例提取技术创新基金。
3、土建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根据施工行业重在生产应用的特点,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应该着重进行技术的开发与建设,解决质量通病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同时,还要树立群体效应的观念,由于土建行业的一些创新项目往往牵扯到多专业、多学科, 同时也涉及到许多单位、部门和人员,所以,日后要涉及的方面较多,要注重群体效应,与别的企业进行联合技术创新,发挥人多力量大的效应。更应该注意的是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特色专业技术,保持和发展自有的拳头技术及产品。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抓紧进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广泛搜集国内外已有的科技成果, 筛选和引进对企业产品和质量有显著作用的成果予以积极的推广应用, 并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和提高。
结语: 企业要想进行技术创新就必须要有有相应的准备,首先设立相应的技术创新体制,然后进行资金的筹集,还要有进行人才的培养。总之,技术创新是适应时展潮流的正确道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采取创新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技术,姚谨英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