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司的财务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务风险 企业 上市公司
1 财务风险的理论概述
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集中表现,按其在经营中的表现不同,可分为狭义上的财务风险和广义上的财务风险。其中前者是指由企业负债引起的,主要指企业因借入资金失去偿债能力或减少企业利润的可能性,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后者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该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四个有机联系的环节,在各活动环节中都有可能产生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指客观存在于企业的财务系统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相背离,从而产生风险性,如企业财产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等等。财务风险涉及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还包括企业外的风险,如经营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等,简言之,财务风险是以货币化的形式体现出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上市企业的运转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稳定,它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综合反映,企业的资金运作也跳出了传统的范畴,正因如此,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这一切都需要在财务风险中加以考虑,使资金的筹集、分配、运用、调度等都日趋多样化。
2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当前形势下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财务风险的普遍性特征。在经济学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它从一而终地贯穿于企业资金流动的全过程,财务风险属于一种客观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在所有的上市企业中,财务风险都存在于企业的财务上,而且是集中体现的。财务风险的客观性特征。财务作为一个系统,是每个企业都有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务风险要依存于企业中的财务系统中,既然财务系统有客观性,那么财务风险也自然必定具有客观的特性。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多年来,人们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都试图从理论上去把握财务风险发生前的预兆,从而想要做好应对的准备,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还是无能为力于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否,它完全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财务风险的控制性特征。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它是经济规律的反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于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其预测,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主观的估计和判断。进步性。承认和承担财务风险,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健全各方面的制度,提高经济效益。风险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并存于企业的正常运行中。
3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企业的最终财务报表是对企业中每一个部门的运作状况的最终反映,与此同时,企业财务如果发生危险,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影响企业中所有部门的利益以及企业成员的利益。
3.1 提高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意识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于上市的公司来讲,财务风险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方,因此上市公司在摸爬滚打中大部分都具备了财务风险的意识,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世界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大,市场的自由度越来越高,竞争愈加激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理财环境也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财务面临的风险压力变大,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因此,运筹帷幄之中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上市公司自己加强了风险意识,才能在公司中做好风险防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让上市公司将财务风险意识作为一个符号记忆到企业文化中去。
3.2 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责 财务风险控制部门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机构,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第一,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组织机构。上市企业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组成,其组成成员主要是企业的领导、风险控制专家和风险控制人员。第二,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主要是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反馈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该系统的职责主要是对上市公司在市场运营中即将出现的或者已经出现的财务风险作出积极的反应和应对,及时妥善地处理财务风险,最大程度的维护公司的利益,将财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第三,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上市企业应建立财务信息系统,保证给企业提供及时的、数量多、质量高的财务信息,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风险预测提供借鉴。第四,提高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认真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3.3 呼吁企业内部部门的参与 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存在于企业理财的各个环节,也同时存在于其它部门的各种决策里。以往的那种认为财务风险完全是风险控制管理部门的事情的观念已经淘汰,不合时宜,只有全员参与到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中来,才能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的财务风险预防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参与、配合和支持。
3.4 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完善,企业筹资渠道单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筹资渠道多样化,需要正确选择筹资方式,不管什么样的筹资,风险是必然会存在的,对筹资目标和项目建设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要慎之又慎。①完善上市公司外部监督机构。严格来说,在上市公司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外部监督机构并不属于其内的部分,因为这个监督机构是设立在公司的外部,不受公司的任何控制,不由公司的任何部门进行控制和操作。但是这些监督机构却拥有对上市公司财务运营状况监督的权利,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决策和管理,他们也能够通过监督直接或者间接地施加影响,其中监督的手段主要是包括市计机构、税务机构、会计机构和财政机构等等。举例来讲,外部市计机构可以监督企业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②健全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机制。a适应外部环境。企业要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积极应对与防范财务风险。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外部空间,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条件。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诸如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等。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莫测,所以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上市企业必须关注这些要求和变化,在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时,必须予以充分地考虑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要懂得应对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把握其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制定应变措施,达到最终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b健全内部风险控制系统。上市公司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司的效益,争取最可靠的财务成果,大部分公司是必定会根据财务风险的原则来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并将这一切纳入到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包括上市公司财务组织的建设,财务人员素养的提升等等,使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系统每时每刻都处于一种不断调整与完善的状态里,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c建立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在上市公司的运行中,同时要面对两种环境,一种是公司内部的,一种是公司外部的,而建立风险控制与防范体系,可以同时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上市公司在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之后,可以对公司各项财务的管理工作不断更新完善,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在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没有及时应对风险的时候,起到另一层的防范与控制,可谓在抗风险方面又设置了一层防火墙。d建立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中,具体的是由四个过程组成的,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等,资金在这四个过程中运行的时候,每一个过程都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时,需要做一个全方位的考虑,针对每一个过程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能够全程预警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程度,那么公司也可以根据这个体系来制定相关防范风险的策略。
参考文献:
[1]ClydeP.Stiekney著,张志强等译.财务报告与报表分析[M].中信出版社,2005.
[2]谢科范,袁明鹏,彭华涛.企业风险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谢科范.企业生存风险[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黄岩,李元旭.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应用,2001,1.
[6]赵爱铃.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6.
[7]李秉祥.我国财务危机公司投资行为的财务特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3.4.
[8]张铃.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3.
[9]严武.风险统计与决策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0]王君平.构建适合我国的企业财务危机识别与分析指标体系[J].开发研究,2002,5.
[11]陈国庆.论财务管理与提升企业价值[J].上海企业,2006,1.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因子分析
一、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
总地来说,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及发展水平与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其财务风险状况表现如下:第一,利润偏低。我国37家农业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总额从2007年至2009年一直连续下降;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状况的一大现状。第二,资本规模小。截至2009年12月31日,37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和平均股本分别为138.52亿股、3.74亿股,只占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平均股本的0.53%和24.56%。第三,资本结构较不合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大多为国企,一股(国有股)独大现象严重;为避开按期偿还债务利息的“硬约束”,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偏向股权融资。第四,资产负债率偏高。2009年沪深证交所统计的37家农业上市公司中,有5家为ST上市公司,达13.51%。2009年末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占四成以上,其中ST昌鱼和延长化建的指标分别高达92.1%、72.08%,ST华龙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100%。双重风险下,不可控因素增多,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着严重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指标选取
文章选取37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总体,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比性,剔除了一些数据不全或异常的公司,最终选取28家农业上市公司2007-2009年三个年度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财务指标种类繁多,相互联系,本着全面性和准确性的原则,本文所选财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X1、净资产收益率X2、总资产报酬率X3、销售净利率X4、每股净资产X5、资产负债率X6、流动比率X7、速动比率X8、存货周转率X9、总资产周转率X10、总资产增长率X11、每股经营现金流量X12、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3。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过程
由于本文以28家农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数据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将会对这84条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这之前,先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见表1)。
(三)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过程
1、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处理和相关系数矩阵的计算。由于各个财务指标的大小、单位都不尽相同,缺乏可比性,故而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本文将采取普通的Z标准化法。根据13个财务指标的84条数据样本,使用SPSS软件分析得到13项指标的系数矩阵(见表2)。
如表2,可发现:净资产收益率X2与总资产报酬率X3的相关性程度最高,其次是每股经营现金流量X12与总资产现金回收率X13、总资产报酬率X3与销售净利率X4、流动比率X7与速动比率X8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指标间存在某种的重叠现象。
2、KMO检验和Bartlett’s检验。进行因子分析法之前,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还需要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s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558,处于0.5-1之间,则表示适合;X2的渐进值(970.883)很大,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0.001,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和显著性,Bartlett检验同样也符合要求;可见,72条样本数据适宜因子分析法(见表3)。
3、提取公因子。已经完成了样本数据的KMO&Bartlett检验,接下来我们要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初始公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以提取公因子。表4即为方差总解释表。
4、因子旋转。具体见表5。
从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矩阵表,我们可以精确地将众多的财务指标归为五大类即五大公因子,且分析出的公因子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综合性,能够综合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第一类公因子即盈利因子(FRI1),包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四项财务指标,体现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二类公因子即偿债因子(FRI2),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三项指标,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第三类公因子即营运因子(FRI3),包括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两项财务指标,体现农业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第四类公因子即成长因子(FRI4),包括每股净资产、总资产增长率两项财务指标,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扩张水平;第五类公因子即现金流因子(FRI5),包括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现金回收率两项财务指标,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启示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一)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水平
企业的风险没有结束的时候,要时刻把风险管理的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这就有必要让风险防范理念成为一种文化,培训全员识别财务风险的能力,建立必要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财务风险的大小和企业价值的高低。农业上市公司应当依据其收益能力来确定资本结构,保持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灵活性;依据其偿债能力强弱来确定资本结构的负债比例,必须认真考虑和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尤其是公司经营活动所能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此外,还应针对不同的资产结构来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的破产风险。
(三)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经营效益
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普遍科技水平低,且其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及普及率较低。8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方面没有出现很大的突破,致使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益不佳,这也是进行非农扩张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必须提高其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适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实力,建立必要的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四)加强公司治理结构
科学而有效的财务决策需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保障。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要使企业的内部组织、岗位乃至整体的行为及其结果始终保持与企业的目标一致,保证其灵活性以便于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要做到股权清晰、控股权稳定;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管理层应不断汲取新的管理理念,更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
(五)加强企业现金管理水平
企业现金持有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日常交易和经营活动,还与企业的投资、融资、股利决策等相关。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比例相对偏高,这说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因而必须优化现金流入流出的途径和用途,保持最佳的库存量,以加强对其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使用效率。
(六)实施科学的财务预算控制
我国部分农业上市公司虽然能够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却没有有效地加以利用与控制,甚至于滥支出。而全面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时发现资源使用和既定标准的差异,降低使用资源、资金的风险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因此企业有必要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差异分析、责任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管理层应当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层级关系,配备相应职能部门和人员,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企业内部协调与运作,提升财务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指引[Z].2001.
2、刘子旭,耿晓媛.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5).
3、孟丽荣.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探析[J].商业研究,2003(11).
4、梁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5、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5.
6、田新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财税金融,2002(5).
7、杨志勇.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分析
传统企业一般是通过渠道经销商模式销售产品的,经销商又分国家级、省级、
地市级、县乡级等几级经销商,层层控制、层层加价。因此价格虚高、消费者承
担过多和过高的销售流通环节成本。互联网企业的有形产品借助于网络的便利性、平台的智能化、网上支付手续的创新以及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产品可直接由提供商向终端客户销售。如2012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淘宝加上天猫的日销售额达到191亿元,产品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成交量上亿笔,消费者数量也达到了百万人之巨。
另外,有些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是无形的,如万网、新网等企业提供的域名产品、网页制作服务,以及苹果提供的第三方应用软件产品,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产品的购买和使用,直达最终消费者。这些产品均具有产品单价低、消费者群体大、销售量大等特点。
互联网企业因产品是无形的或无形产品附加值较高,因而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例较小,人工成本费用是费用支出的重要构成,销售费用比例也相应较高。如阿里巴巴、腾讯、360等互联网公司,过高薪来吸引年轻数字精英的加入,企业员工规模在数万人以上,人工成本是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现代营销,不同于传统的电视、报纸等销售推广模式,互联网企业往往通过搜索、广告联盟、热点营销和SNS营销等新型网络营销方式推广产品或服务,营销成本支出巨大。
一、盈利模式风险
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为低成本的规模化经营或差异化的竞争盈利模式,据此能生存上百年之久。如传统的汽车生产厂商,以及微软等软件企业与英特尔等硬件企业相结合的利益群体。
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不断创新和颠覆性的盈利模式,新的盈利模式往往能在几个月内快速打败旧模式。免费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同时免费也是新互联网企业击败原互联网巨头的法宝。如:瑞星、江民等依靠杀毒软件销售为生的网络安全工具提供商,在面临360公司杀毒软件永久免费的竞争时,快速溃败,失去盈利来源。淘宝推出的免费电商平台,直接击败国际巨头易趣(Ebay)并不断创新造就了现在阿里巴巴淘宝系(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一淘和支付宝等)的辉煌。同时互联网企业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时,为迅速占领市场,也往往使用免费手段。
在不断出现的跨界经营、抢占互联网入口竞争环境下,互联网企业可通过多元化经营、建立上下游生态系统来降低此风险。企业经营的目标是持续经营,免费无疑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但如果企业能在一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同时,不断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占领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情况下,可减轻或化解盈利模式风险。建立上下游生态系统、综合和协调整个产业链资源也是减轻盈利模式冈:险的方法之一。
二、现金流风险
传统企业收入相对较稳定、客户忠诚度较高,企业的现金流往往比较稳定和较容易预测;而互联网企业抢占市场率的主要手续之一就是“烧钱”。2010年的团购网站“烧钱”热潮,全国各地几千家团购网站上演了短暂的疯狂。当因盲目扩张、恶性竞争、同质化严重引起经营现金流不畅通、风投退出的背景下,倒闭潮也在当年涌现。
企业为避免此类现金流风险,应差异化发展、减少同质化、避免恶性竞争,更好的切入细分市场,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和融合社会资源。另外,要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水平,积累经验,强练内功,及时更新盈利模式,从而保证现金流的平稳和顺畅。
三、筹资风险
互联网企业初期,风险较大,往往不能取得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成了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往往风险投资能以较少资金投入,取得较大的股票比例。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经营者和投资者因出发点不同,往往会出现控制权之争。如阿里巴巴在初创期出让40%股权获得雅虎的10亿美元风险投资和中国雅虎经营权,但随着阿里巴巴的崛起和雅虎的衰败,阿里巴巴成了雅虎最重要的核心资产,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之争成了一场战争。最终控制权之争以雅虎CEO巴茨的下台,阿里巴巴出资76亿美元代价回购20%股份收场。如果控制权处理不当,阿里巴巴的命运有可能重写。
对企业而言,在发展时期应考虑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的优缺点,选择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融资方式,以减少未来的控制权风险。
四、投资风险
与传统企业的稳健经营不同,新型互联网企业应突出竞争优势,抢占互联网领域和提前布局。微博的迅速崛起,使新浪网拥有超过S亿用户,一度成为新兴传媒的领军人物。但随着腾讯微博的追赶,特别是微信的快速崛起,新浪微博的未来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加上未找到合适盈利模式,新浪微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企业的巨额投资一直未能收回,更谈不上该项目的盈利。
互联网企业巨大风险和收益并存,如何能控制投资风险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挑战。首先企业为避免投资风险,可使用多个团队同时开发同一产品以保证成功率,并通过内部员工创业支持分享投资带来的收益;另外应尽早更新盈利模式,尽量收回投资并实现盈利。
五、政府监管风险
Zhao Yan
(上海浦东发展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200120)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Group Finance Co.,LTD,Shanghai 200120,China)
摘要: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应采用正确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本文也从集团财务公司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来配合集团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vent from the financial risks,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the Group company should adopt correc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set up strict controlling plan to reduce risk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roup Finance Company, presents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 and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within the Group.
关键词:集团 财务风险 管理
Key words: group;financial risk;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32-02
0引言
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集团公司应采用正确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针对集团公司管理的实际,本文认为主要可从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加强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加强融资风险的管理等几方面入手。
1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由于集团规模大,层次较多,容易形成上下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使集团决策层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隐患。因此要建立覆盖整个集团的长期财务预警体系。
1.1 建立全面的财务信息网络集团已建立了覆盖整个集团二层面企业的财务信息网,建议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优势,扩大其覆盖面,延伸到三层面企业,以保证获得更多数量的财务信息,为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提供数据保证。
1.2构建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1.2.1 选择相关财务指标
1.2.1.1 首先是企业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盈利能力指标包括:
①销售利润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销售收入,它反映了企业销售业务的盈利水平,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越强,企业风险越小。否则相反。
②总资产收益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平均资产总额。它反映了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③净资产收益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它反映了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指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否则相反。
1.2.1.2 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需要举债筹集资金,企业就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确定债务比率,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
①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也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②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小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1.2.1.3 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发展潜力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后劲和持续能力。发展潜力指标包括:
①销售增长率。它是指企业本年销售增长额与上年销售收入总额之比。它是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该指标大于零,表明企业销售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指标值小于零,则相反。
②资产增长率。它是反映企业发展的后续力,说明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持续能力。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拓展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
1.2.1.4 企业资本结构及稳健性指标。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本金,并通过最初资本金的运作获得积累,以扩大和增强企业的实力。
企业资本结构及稳健性指标包括:
①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权益比率。它是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之比。它衡量固定资产所运用的长期资金的比例,固定资产必须有长期资金支持,否则一旦短期资金出现困难,就会导致企业整体崩溃的危险。指标超过100%,说明固定资产动用了一部分流动负债,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②资产保值增值率。它是所有者权益增长比例。它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完整性和成长性。指标越高,说明企业处于增值状态,指标为负值,说明企业的发展可能已进入萎缩状态,企业将陷入财务风险之中。不同的成员企业应根据其市场型和功能型的不同定位特点,选择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财务公司应充分发挥其对成员企业定期进行经营分析的优势,协助集团计划财务部构建好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1.2.2 分层构建不同的指标体系集团及成员企业因管理权限和侧重点不同,不能盲目采用统一的财务分析指标,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层次建立相应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如集团本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资金调度、运用和对外投资,可能涉及到投融资风险等,则应综合考虑上述几方面的指标;而下属成员企业根据其功能定位,关注其相关的适用指标。
1.2.3 具体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引进行业指标以及相同规模企业的指标,结合本企业历史指标和发展趋势,确定一个标准值,定期计算本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通过对每期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差异分析,并结合现金流量预算,找出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方面,编制财务风险的预测报告,层层上报,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公司利用其金融技术和信息优势,对集团及成员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跟踪、测评和信息反馈。如通过财务分析等专业手段在成员企业分析报告中披露其可能发现的相关经营风险问题。比如实时注意动态管理中的风险预警,预警的内容包括行业风险预警、企业经营状况预警、企业管理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预警。发现以上预警信号后,财务公司及时与集团相关部门沟通,以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的防范风险措施。
1.3 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特别重要的一环。就企业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支出。因此,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作为企业集团而言,为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就应将集团的总体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下属成员企业,再由下属成员企业根据各自的具体目标,将预期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测算,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再通过集团层层汇总并进行综合调整,形成整个集团的现金流量预算。集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未来现金收支状况的预测采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不断提高其准确性和及时性。
2加强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资金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被称作是企业的“血液”,对集团而言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由于资金要素在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从而导致资金要素的规模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同时个别下属成员企业对其自身资金监控不力,也导致发生资金损失的情况。
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和监控,就是通过对现金流的监督、控制和预测,实现对集团主要经济活动的安排和控制。其基本目标是保持与经营相匹配的适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2.1 充分利用财务公司和银行网络,归集和监控资金
2.1.1 借助财务公司的业务信息系统和财银直联系统,建立集团及成员企业的金融信息数据库。通过公司相关业务系统和财银直联系统,建立服务集团及成员企业的端口,以便集团及时查询相关成员企业信息以及成员企业对其相应业务的查询。逐步通过平台整合更多资源和信息,更好地服务集团及成员企业。
2.1.2 对财务公司进行资金管理授权,动态监控资金流向财务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加大对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完善公司网银系统的建设,构建“资金池”管理模式,即公司借助银行网络体系和公司网银系统,动态管理各成员企业的账户资金头寸。通过系统掌握整个集团实时资金动态情况,监控重大、异常资金调动。财务公司要协助集团对重大项目投资预算的审核和执行情况分析比较,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同时积极配合集团做好现金流量预算的监管,将执行结果反馈,并不断总结,提高集团预算管理的精确度。
2.2 集团统筹安排和财务公司具体操作相结合,降低融资成本
集团负责融资的统筹计划,财务公司负责具体操作和服务。财务公司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根据集团及成员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融资方案供集团参考。在集团的统一安排下,集团及成员企业都通过财务公司进行融资。财务公司能够满足的,应首先由财务公司贷款解决,即先充分利用内源型融资。财务公司不能满足的,再利用外源型融资,由财务公司协助或与融资对象进行业务谈判,以低成本融入资金。
2.3 利用多种渠道和创新性金融产品,为集团融通资金财务公司既可以利用存款集中后的沉淀资金直接为集团贷款,也可以运用信贷资产转让、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发行财务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为集团提供资金、满足融资需求。
2.4 为集团提供资金集中后的资金增值业务财务公司利用自身的多种金融手段、对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运作,可以将资金在国债、央行票据、企业债、货币基金、证券基金、股票等多种金融中进行配置组合,在保持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资金的最大受益,实现集团资金的增值。[1]
3加强融资风险的管理
导致融资风险的因素可能是利率、汇率变动,决策失误、负债结构不合理等。融资风险根据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因特定的时点现金流量不足造成的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的现金性融资风险和企业因收不抵支造成的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收支性融资风险。
相对于因现金短缺。现金流入的时期与债务的期限不匹配造成的短期的现金性融资风险而言,收支性是一种整体风险,它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导致的净资产总量减少,是不可逆转的,尤其应引起关注。
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防范,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1 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匹配集团应首先确定所筹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还是对外投资。如果用于生产经营,在生产周期较短、且销售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则债务性筹资可相对多些;反之,企业负担重、风险大,债务性筹资应相对少些。
如果用于对外投资,所需资金用于长期项目的要在较长的时间后还本付息,项目的预期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债务性筹资应相对少些,否则,企业负担重、风险大;反之,债务性筹资可相对多些。
3.2 资金的筹集应与投放的项目相匹配在筹资前,应明确资金的投向,根据投向选择筹资的渠道和方式。若为短期项目,则不宜采取用长期债务的方式筹资,而长期项目,应尽量采用长期债务的方式融资。
3.3 筹资结构应与企业的资产结构相匹配当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比较大时,不宜采取用债务性筹资,而应考虑股务性筹资;反之,当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比较小时,可多采取用债务性筹资,在债务利率低于企业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这样能够使企业股东获取超额收益。
在防范筹资风险时,集团应该根据总体目标,结合集团的全面预算和每一期的现金流量预算,确定一定时期内整个集团的筹资规模,而后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下属成员企业。这样可以避免各个企业各自为政造成资金浪费和筹资规模膨胀,以及互相担保产生的风险。
利用集团的整体规模优势,通过分析自身的资产结构特点,选择适合其资产结构特点的筹资结构,制订有效的筹资方案,这样既可避免因为筹资结构单一而造成过度依赖的风险;又可以减少筹资成本。同时,也应注意把握筹资的时机,并注重筹资期限的搭配,可通过集团对下属成员企业的资金统筹规划,以杜绝现金性融资风险的产生,提高集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公司可以协助集团开展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防范工作。
在慎密的财务分析和宏观政策预判的基础上做好集团资金流动性风险监测。通过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集团流动性不足问题;协助集团控制相关融资风险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是使集团及成员企业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资金链风险。同时持续关注集团及成员企业的持续盈利水平和能力,以及未来流金流量匹配程度。
根据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变化情况,对未来利率变动进行合理预期,对集团重大筹资行为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和控制,尽量规避利率波动给集团及成员企业带来的风险。如将利率风险通过不同的产品,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信托业务等之间进行对接和转移,通过金融衍生产品,扩大对接范围,增加转移方式,在对接和转移中,逐步消化风险因素,并达到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集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各种财务风险,逃避是不可能的,只有正视风险,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风险,控制管理风险,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保持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4结论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环节,但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在包括财务风险等风险管理方面更胜一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企业搭乘改革开放的良机,实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长为一元或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甚至逐步走向海外,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为企业顺利、良性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就此做了些初步思考,也给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程赣秋.集团价值最大化的资金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财务公司,2006,增刊.78-79.
――――――――――――
一、董事会特征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
(一)董事会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董事会规模,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实证结果,Denis和Sarin(1999)指出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高。Mahajan和Sharma通过对破产公司案例的研究发现,破产率和董事会规模成反比,即董事会规模越大,破产的可能性越小。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经理层对董事会的控制越大,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相对更加有效。持相反观点的,如Yermack(1996)检验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到的实证结果是公司绩效与董事会规模成负相关。他们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可能会存在搭便车效应,董事之间沟通和达成一致意见的时间和成本增加。
还有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没有影响。于福生等(2008)通过对我国2002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规模、高管薪酬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目前我国存在强势股东大会的情况下,董事会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形式化的决策程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用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对我国2000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并且董事会人数在9个附近达到公司绩效的最大化。我国《公司法》中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其成员为5至19人。这说明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规模做出了限制。因为过大或者过小的董事会规模都不利于董事会权利的行使和作用的发挥。
(二)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财务风险 2001年5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强制性的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并且要求董事会成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应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这说明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并肯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在规范上市公司董事会决策,保护中股东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于福生等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与财务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独立董事并不像期待的那样能够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独立董事是有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因此控股股东就有可能控制独立董事的选举,进而影响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二是独立董事不在上市公司任职,因此很难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其做出判断的科学行和有效性。三是独立董事缺乏相应的监督。相关的法律缺失使得独立董事的失职得不到应有的惩戒。
二、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风险
(一)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立情况与企业财务风险 许多上市公司中存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对于此现象,一种观点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董事会与总经理沟通效率。因为董事长即是总经理,所以能够更好的领会和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职合一会影响到董事会的独立性,使得不称职的总经理难以被更换,会使许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从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董事长即是总经理,使得董事会的其他成员会迫于董事长的压力而不敢对管理层提出意见。目前,由于我国国情特殊,以及资本市场和法律监管不完善,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情况应当是弊大于利的。如果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权利得不到相应的监督,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在公司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和权威,很容易凌驾于公司的规章制度之上,一人说了算。因此由其做出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放大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财务风险和破产的风险更大。
(二)管理层持股与企业财务风险 从“经济人”假设角度讲,人都是趋利的。因此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能够提高经理人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因为企业的效益越好,股价越高,经理人所获得的报酬越多。李维安(2006)、于福生(2008)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认为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管理层持股对经理人发挥了激励作用,使得经理人更好的为企业工作,从而使得企业的经验决策和财务决策更趋合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孙永祥(2000)的研究认为,高管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