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

医院的各个领域中遍布了信息化技术的存在,而医院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处在于第一生产力的生产者,它应该充分利用更快、更深、更广地信息技术与手法对科技资源进行整合。在医院信息发展的进程中离不开科研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它作为医院综合发展的增长点,对医院整体现代化管理和高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的科研发展离不开科研档案的存在,它不仅为医院科研活动保存了基础和真实的记录,也为科员发展的后续工作提供了历史和资源储备,对整个医院科研工作起到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1传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上,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以保存纸质文件等有形态的物质为主要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存在许多不便问题。

(1)在旧的档案管理时代,多数采用的存档方式为手工操作,这不仅使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档案和登记目录,而且还提高了相应的工作量 [1]。如碰到相应信息改动,哪怕只是改动一个地方就会发生其他的连锁效应,随之而来的是相关地方的改动,这不仅消耗了时间而且浪费了人力。

(2)在时间的长河中,档案的资料不断聚集,其数量越来越多,这样就需要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进行存储,但我们面对的事实就是没有任何单位能够提供如此大的存储空间。

(3)易虫蛀、易潮、易损、而且保存及维护成本较高。

1.2科研档案利用率不高,科研成果未得到充分的转化和应用

以往,利用手工方式进行整理、移交、立卷和归档的档案,都会产生被送往收藏间的后果。这说明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在翻查、统计研究等方面都会带来诸多不便,这不仅影响了信息的查阅,更给保管者带来了很多不便,这种不便明显体现在成果转化中和推广工作中[2]。对于不完善的成果转化管理制度,以及对利用科研档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广泛的宣传,致使很多优秀档案没有成功进行转化,同时由于对科研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忽视,和对科研档案工作的建设程度不够重视,最终使得信息资源没得到足够的开发,没有真正有效的利用好科研档案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面对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扩大的今天,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迈向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信息化管理功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

2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2.1信息化使文件的归档方式得到改善

在当今数字化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医院管理人员从最初的手工操作中释放出来,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和相应软件进行操作,这样不光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有效的改善工作条件。

2.2信息化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恰当有效的档案资料管理,并不是单从档案的归类和保管上定义的,更侧重于如何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查询、查阅服务,从而提高医院的生产时效。这需要医院在内部的局域网上,建立网络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此平台下要集科研的申报、审核、立项、检查、实施、归档、结题、推广、转化等工作于一身,在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的同时到档案管理完善工作,此平台不仅提高了科技档案的使用效率,还达到了快捷查询档案信息的目的[3]。

2.3信息化改善了科研档案管理模式

节省存储空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将档案管理模式从实体保管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变,这不仅保证了档案的安全可靠,还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向标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模式的转变,更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3信息化视阈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的对策

3.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医院领导诠释医院的现代化建设,高瞻远瞩,及时认清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对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单位实施计算机网络开发之前,成立了以医院高层为主管理层为辅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组,从头至尾的参与网络开发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并坚决将科研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纳入整体信息管理平台中,使其成为当中最主要的部分。

3.2建章立制

制定相应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如归档制度、保密制度、文档一体化制度、备份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查阅利用制度、操作管理制度、软件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准则等,在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同时,保障医院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3.3建立科研档案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平台分为硬件和软年两种,其中硬件包括:交换设备、网络基础平台、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装置;软件则由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与医院使用软件的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沟通,在了解需要后,共同将医院网络软件支撑平台建全,并随即开发。

3.4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利用,使新技术得以推广,并建立交流培训、专利申请、成果转让、发表专著、提高引用率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而提高医院发展的综合实力。

4结语

随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由于科研档案管理的完善有利于医院整体科研实力的增强,所以信息化建设必将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进而为医院整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原淑霞,汪萍.浅谈档案信息化管理[J].中国病案,2007,33(10):45-46.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支撑平台 科研管理平台 信息化

随着国家对医学科研的日益重视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医院的科研规模也随之持续扩大,科研服务平台对科研产出的直接支撑作用愈来愈重要。此外,医院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作为医院科研、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学科发展,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水平以及医院整体发展等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因此,如何提高平台使用效率、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就成为医院科研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支撑平台和管理平台,从而更好地为科研服务,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科研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本着“完善服务平台,支撑医学发展”的科研建设原则,根据医学科研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打造和完善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体系方面做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规范科研管理,优化工作流程,是我院科研支撑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的显著特色。

一、科研支撑平台体系建设的探索

几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搭建科研平台。截至目前,已经建成了针对临床、基础、服务支撑等几大平台,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研支撑体系。

(一)临床支持

临床科研在现今的循证医学时代,是医学科学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必经之路。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创了以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为核心,连接了生物样本库系统和随访管理系统的新型现代医学研究三联体系统,可以同时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服务平台,使得医教研工作更加融为一体。实现了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平台共享,也为转化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规范临床信息系统中的临床路径管理和结构化电子病历

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路径管理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的现代医疗管理重要手段。目前医院的临床路径已与医嘱系统进行了无缝整合,所有住院患者都必须进入临床路径系统,其中正式路径入径率已达90%左右,其余则进入待建路径,实现了所有病人的全覆盖。在医生使用路径下达医嘱的过程中,凡是和路径规定动作不一致的地方医生都必须解释变异原因,实现了变异轨迹实时全记录。待建路径能够忠实记录和总结少见疑难病种的临床诊疗轨迹,当患者入组达到一定规模要求时,信息系统能够辅助医生自动生成一条新的临床路径供医生试用,逐步扩充正式临床路径库。这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作为临床路径执行的载体,也是一个优质的数据资源库。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经建立了近千条标准化临床路径,覆盖了大部分临床科室,临床路径表单和医生工作站实现了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管理。路径针对各类疾病建立的规范化治疗模式与程序,在提高诊疗质量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临床资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临床数据库。研究者可以采用一定的规则,从中快速提取所需要的临床数据,大大节省了从前通过查纸质病历或扫描病历来搜集数据所花费的时间,也减少了人为差错。

2.建立健全生物样本库质量管理系统

随着生物医药研究的飞速发展,临床样本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充分的认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物样本库目前共储存样本近九万份,包括组织、血浆、血清、白细胞、尿液、DNA、粪便、骨髓等十余种样本类型。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的《生物标本库质量达标检查手册》及《ISBER组织生物样本库自评表》,梳理了生物样本库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质量自评,使用手机管理软件,实现了标本的采集、拍照和储存等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3.建立随访管理系统

随访管理是对随访工作全面、系统、规范的管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随访管理系统已实现电子病历系统中的特定疾病患者自动随访,建立了门诊医生站与随访系统的集成,通过向患者发送提醒短信,实现了门诊复诊随访,随访系统集成检查检验的录入,患者检查结果直接插入随访记录单,实现了无感化随访。

以上三个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紧密连接,同一患者的各种信息资料可以自动关联、载入。在一名患者的完整就诊的过程中,也就实现了临床数据、样本数据、随访数据的完整搜集。

(二)实验支持

1.实验室科研技术共享平台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12-01

1 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概述

党校信息化建设是指教学科研工作、组织人事工作等党校建设工作设备和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近期的党校信息化建设目标主要在远程教学、校园网络、数字图书馆三方面。远程教学网可以远程传递教学信息,使学员既能在教室上课,也可以在学员宿舍和办公室通过校园网学习工作。数字图书馆则主要用来资源共享、传递和查询信息,里面包含一个巨大的网络信息库,信息库的内容既可以在党校的有线网络上传递,又可以在远程教学卫星的无线网络上发送,再通过校园网络传达给学员。

2 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党校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公效率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得到更为包容万象的信息内容,并且使这些信息为自己的教学方案锦上添花,让自己的教学方案既能传达原有的知识,又能旁征博引更加吸引学员。而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更是可以借助网络情境和虚拟现实的功能,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调动起学员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党校信息化建设可以搭建更好的科研平台,为科研力量的积攒奠定基础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借助于各种信息科技,而这些信息科技可以给我们提供虚拟现实、网络协同、资源共享等多项功能,利用这些功能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各种前沿理论、新兴科技,并且切实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都使得我们的科研平台变得更为先进,提升了科研力量。[1]

3 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环境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很重要的,毕竟如果没有那些网络硬件、计算机设备、打印设备,信息化根本无从建设,因此基层党校对此非常重视,可以花成千上万的钱去购置这些硬件配置,事实也证明,我国的基层党校硬件设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在重视硬件平台建设的同时却忽视了软环境的建设,一方面现在的基层党校中,基本没有可以开发应用软件的人才,只是打通了连接Internet的关口,网上自己的内容非常少;另一方面在对硬件设施的使用上面,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的误区,无法保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个环境的维护同步发展,出现了硬件资源闲置、资源利用效率低等情况。

(2)上级党校和基层党校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基层党校的信息化建设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得到上级党校的指导和支持,都是各自建设自己的,在建设中,也是从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因此往往与上级党校的数据格式存在出入,造成了党校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上级党校和基层党校信息无法相互沟通、资源共享不到位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和各党校之间的信息交流,特别是对于基层党校来说,就得不到上级党校的帮助和扶持了。

(3)信息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低、动手能力差

第一,现在的基层党校的信息技术人员都是由原来的电教部门人员组建起来的,最多是引进了个别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而即便有了这些人才,整体上来说信息技术人员还是水平偏低、动手能力比较弱的;第二,基层党校人员流动性不高,基本很长时间内都是固定的,而且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受机构编制的影响,在党校里面的人很难出去进行交流,而在外面的人又无法随便进入党校,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党校想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实属不易。而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时时需要新的人才和技术的加入,才能确保建设的成功,因此,基层党校中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3]

4 加强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转变观念,重视信息化建设

基层党校的信息化建设想要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地方是需要观念上的重视和创新。即便现在党校中已经普及了网络的使用,但是依然有一些领导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认为在这件事上花费大量的金钱也不会得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有些基层党校中还是会采用一些传统的办法在教学,这种行为严重制约了基层党校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基层党校必须转变观念,在思想上确立信息化建设对党校发展的重要性,各级党校都需要推出一位负责此项建设的责任人,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在党校建设规划里,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成为重要目标之一,将信息化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下去,只有这样,基层党校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发展并且与时俱进。

(2)干部教育培资源整合信息化

在之前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中,我们就发现了,当前党校中上级与下级之间有信息孤岛的现象,那么只有切实整合好教育培训资源,才能有效提高党校的教育水平和上下联动的效率。既然是信息化建设,就要发挥好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基层党校跟上级党校的联系,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以便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所以,基层党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还要跟上级党校有更多的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全局意识、责任意识等是非常重要的,树立好这些观念,才能有效整合干部培训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升党校人员的信息素质

人才是信息化技术能够发展的关键,而基层党校中最最缺乏的就是信息技术人才,因此要重视党校人才培养,才能做好基层党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的培养:一是提高基层党校学员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激励他们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同时给他们提供多种机会去学习,可以利用一些激励政策,给他们提高自己能力的动力;二是做好基层党校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三是引进计算机人才,如果目前的人才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引进外面的人才就是必须的,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技术,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才能为党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更多力量。[2]

5 总结

过去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对基层党校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发展都有很大的裨益,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谋划全局,统筹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基层党校建设,使我党的各方面水平得到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清香.关于基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3,(03):9-11.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实验室;创新思维模型;第6代创新模型;创新建设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8-0110-04

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的理工类专业大多开设一类新型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集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以产养教、以科养教,是产学研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一个系统。产学研实验室对提升高校的科研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教学内容的时新性,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的定位和特点都要求实验室充分重视创新建设,以保持科研的领先水平,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环境保障。

1 产学研实验室创新建设中的问题和原因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成果积累,产学研实验室建设在经费预算、科研场地、实验设备器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在创新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对实验室创新活动的支撑力度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验室交流力度不够

目前,实验室内部的交流多集中在个别项目之内,跨项目、跨部门的深度交流较少,这使得科研信息不能快速共享;由于科研工作强度大,成员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较少,交流的深度不够。因此,跨领域、跨部门合作的机会显著降低。此外,虽然实验室与整个学术领域的互动较为频繁,但是与学术领域外的其他机构交流较少,如与市场和用户的互动较少,这使得实验室多数研发活动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知识资源分散

产学研实验室集生产、教学、科研为一体,因此,知识资源对其非常重要。目前,实验室在显性知识资源方面,如图书、教材、论文、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的积累方面相对具有优势。但是,这些知识来源比较分散,如有些分布在纸质的图书中,有些存储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中,而有些则分布在其他网络平台中,还有一些尚未被编辑整理成册。另外在隐性知识方面,实验室中有很多重要的,但还处于经验水平的知识尚未被挖掘出来。多数实验室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力度不够,加上产学研实验室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如学生的毕业、临时研究人员的离开、项目的结题等;而隐性知识又大多以关键研发人员为载体而存在,因此,如果没有及时整理,这些知识就很容易随着流动人员的离开而流失。然而,正是这些隐性知识,使得实验室相对其他研究机构具有特别的竞争力。所以隐性知识的流失对实验室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1.3 软性管理精度不够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积累,多数高校的产学研实验室在硬件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备了初步的科研环境,如购置了教学实验和项目研发所需的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施等。但是实验室管理的精细程度却往往成为短板。在提高项目管理和行政办公的效率方面,目前的建设还比较粗略。这些方面的不足阻碍了科研快速发展的需求。

多种原因造成了以上问题的形成,如对实验室创新建设的重视不足,对于创新思维本质的认识不够深入,使得推出的多种措施不够具体,相对目标的针对性不强。另外,多数实验室对于管理方面,如对项目管理、高效办公等,虽然认识到了重要性,但是尚未落实到常规化、制度化运行的层次。最后,从客观方面来讲,实验室可支配的经费有限,可调用的人员不够,岗位的专业分工不够精细。

2 创新建设的研究现况

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使一个组织机构更能适合创新活动的发生?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学领域中的创新思维4阶段模型,二是经济学领域中的第6代创新模型。

沃拉斯提出了4阶段创造性思维模型,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都包括“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操作内容及目标。4阶段创造性思维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对显意识思维(准备和验证阶段)和潜意识思维(孕育和明朗阶段)的综合运用,而不是片面强调某一种思维。这是创造性思维赖以发生的关键所在。

经济学中的创新模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6代的演变历程。其中Rothwell区分了前5代创新模型。在对这5代创新模型的论述中,创新关注的焦点产生了变化,先后强调了要关注研究和开发,关注客户的需求,关注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的共同作用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互动,然后扩展到关注企业所有业务行为之间的共同作用,到最后认为信息交换是创新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第6代创新模型开始出现,该模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习上。知识的产生、获取、转移、整合和运用成为创新研究的焦点。这些知识可以来自组织内部,也可以来自组织外部。该模型还特别强调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强调隐性知识一体化机制的重要性。

以上两方面的研究有效推动了创新研究进展,不仅为后人了解创新思维的内在本质和过程奠定了基础,还为构建适合创新活动的组织环境提供了参考维度。但是,这两种研究成果都无法直接应用于高校产学研实验室,主要原因是4阶段创造性思维模型主要在心理学的层次上进行论述,距离实践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另外,该模型比较适合教学环境和偏向教学性质的高校实验室。而第6代创新模型的应用范围有局限性,是在企业环境的背景下提出和发展而来的,论述的主体是企业,前提是组织具有高度分化的部门和专业分工,这些都不能直接适用于高校的产学研实验室。因此,针对产学研实验室这种特定机构,仅依靠上述研究结果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学研实验室的特点和实际建设经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举措。

3 面向创新的产学研实验室架构

从功能特点上看,高校产学研实验室集生产、教学和科研为一体。实验室日常活动中不仅包括大量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也包括和企业类似的开发和生产活动。这些特点使得创新建设既要能对创新性思维提供具体的支撑,也要能在组织机构水平上建构对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的机制。本文充分吸取了创新思维4阶段模型和第6代创新模型的成果,结合产学研实验室的特点和实际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创新建设措施。

3.1 面向创新思维阶段性活动的微观设计

创新思维的4阶段模型清晰地区分了创新思维的各个阶段,并指出每个阶段中的主体主要进行的思维操作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各阶段中思维操作的内容和特点,构建一系列的支撑性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创新活动发生的目标。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性活动和对应的支撑设计见表1。

3.2 面向组织机构水平的宏观设计

3.2.1 搭建实验室交流平台

产学研实验室功能复杂,包括生产、研发和教学等。进行创新建设就要充分增进各类角色人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这类研究机构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充满大量的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又依托个体而存在,依靠人际互动而转移。因此,有必要创建并维护能够支持高频度、高水平互动的实验室交流平台,从而为内部人员以及对外的人际接触创造机会,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为了获取来自市场的一线信息,实验室可定期召开用户体验活动,一方面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了解目前所研发产品需要改进之处,为进一步完善产品和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积累信息资源;为了获取行业信息,实验室可举办或参与行业会议,以此与同行乃至竞争对手进行信息整合,降低对行业发展趋势和风险的不确定性。

2)搭建内部交流平台。

为了激活组织内部信息,并保持这些信息的高速流转,实验室可定期召开单项目、跨项目的总结和交流会,并安排专职人员做整理工作,以充分固化在项目研发等环节中积累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搭建内部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定期研究热点、项目内容、研究组队等信息,为实验室内部和对外合作创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平台,充分促进各种非正式交流。

3.2.2 搭建知识管理与共享平台

产学研实验室中,不仅科研和教学活动需要各类知识,这些活动本身也产生大量新知识。这些知识正是实验室核心价值与竞争力的体现。为了充分梳理、挖掘对创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各类知识,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知识管理与共享机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与研究、开发、教学等有关的各种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组织、存储、创造进而转化,升华为智慧,同时通过网络传播这些知识,以促进这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1)创建并整合显性知识库。

高校实验室一般都具备一些显性知识的基础资源,如可以共享学校图书馆、学院和其他一些研究机构的图书信息。另外,自身也积累了一些图书、论文、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等资源。但是,这些信息都比较分散。实验室可把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自建书库、知识中心(包括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等)的信息综合到一个平台上,为研究人员查询资料、进行技术转化等提供方便。此外,对这个集成平台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帮助实验室分析自身的研究走向、研究重点等信息,为后续的决策提供更多支持。

2)挖掘并固化隐性知识。

相对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对实验室更为重要,因此要建立例行性的隐性知识挖掘机制,定期从各类项目讨论会、用户产品体验交流会等以及实验室评估中心和其他评论活动中整理、总结、固化各类隐性知识,如各类意见、经验等,使之转化为显性知识,为实验室研究学习所用。具体来讲,可以通过绘制实验室知识源分布图来确定主要的隐性知识来源,方便知识搜集整理人员按图索骥找到实验室中拥有隐性知识的人员,然后通过开展交流会、使用即时通讯软件、OA、BLOG、项目管理软件等多种形式来挖掘、积累这些隐性的、碎片化的知识。

3.2.3 搭建开放性管理平台

进行创新建设时,实验室原有组织结构势必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需要核心负责人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另一方面,实验室的智力资源、核心价值又多蕴含在个体成员之中,因此也需要激发这些个体成员的积极性。搭建一个开放性的管理平台,激发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核心负责人的参与,是实验室创新建设的关键。

1)组织核心负责人参与推动。

实验室在进行创新变革时,其架构(如工作流程、管理模式、文化氛围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虽然在实验室内部,创新变革的发起人是主管负责人,但是推动者应该是实验室的核心负责人。在没有得到核心负责人的充分支持时,这些大的变革措施仅靠个人或者一个部门是很难推动的。因此在新体制实施一开始,就开管理层内部专项会议,由实验室核心负责人来说明实施的必要性和价值,再由实施的具体负责人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对成员来说,变革举措就比较容易接受。

2)吸收相关人员参与实验室决策。

需求强烈的用户可以加快产品的开发速度,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因此实验室可考虑适度邀请相关用户参与讨论研发等交流活动。另外,对于实验室这种研究型的机构而言,很多核心的知识、价值都寓于这些关键的个体之中,即这些成员拥有实验室的大部分智力资源。因此,建议实验室定期将重要决策对成员进行披露。这些成员对新决策的适应也是实验室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投入因素。

4 结语

创新建设对保持产学研实验室研究和开发的领先地位,促进教学内容持续不断地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阶段性创新思维活动和组织机构水平上的创新建设,提出一系列措施,吸收了心理学和经济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充分结合了产学研实验室的特点和实践建设经验。以上措施在学校计算机学科个别产学研实验室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实施。目前,实验室的知识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知识库得到有效充实和整合;实验室内外交流频度显著提高,和企业、其他研究机构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活动有效开展。自上述措施实施以来,实验室成员在科研创新和工程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说明以上举措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韦方立,梁云贞,黄秋婵,立足人才培养创立产学研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l(7):398-400

[2]秦军,王爱芳,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09(4):13-17

[3]刘丽娜,刘向举,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81

[4]何克抗,创造性思维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5]程新章,第六代创新模型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10-113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 关键词 】 高校;科研机构;信息安全;对策

Discussion 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Universitie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Measures

Zhang Jian-hua

(President Offic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191)

【 Abstract 】 In the light of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roble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of universities, th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level strategy from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two respects.

【 Keywords 】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measures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应用的日趋深入,信息安全建设及其应用正在成为教育科研单位日常教育管理和科研生产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等科研单位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研究院等单位的信息系统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攀升,然而随着高校各系统建设程度的不断完善,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也愈加突出。

2 高校科研机构存在的信息安全管理问题

近年来,高校等科研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安全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于是不少单位成立了“信息管理部门”来推行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进行信息安全知识普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安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解决高校中科研机构的信息安全问题,充分提高机构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和保密工作的能力。当下,虽然有一些高校的科研单位在信息安全和管理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科研单位内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首先,在以往长期封闭的科研环境影响下,相关科研人员目前依然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同时高校等相关管理部门较容易忽视信息安全在其科研系统中的发展战略和计划,这些都间接导致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推行力度不够,实施安全教育的硬性条件有限。其次,由于学科建设和专业水平所限,也使得国内技术过硬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供应不足,间接影响了相关单位的人才储备水平。

(2)当下许多高校等科研单位在信息系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以往基础设施配备水平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新环境。在信息系统运作业务的安全风险和意识提升上,又缺乏有效性验证与评估办法。现实中的任何信息系统都是一连串复杂的环节,信息安全措施必须渗透到信息系统的每一个部位,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测试人员和使用人员都熟知并能够成为规范来遵守。

(3)不安全因素对于信息系统而言总是存在的,没有任何一个信息管理方法能提供绝对的保障。因此,高校等科研单位在认识和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教育的时候,应该着重加强基层人员的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教育,应让相关人员充分意识到,虽然信息安全建设并非意在建设一个创收的平台,但它是一个保障科研成果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平台。管理者有必要做出适合科研单位进行教育实施的信息安全教育发展战略和计划,充分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在管理实践上的投入,严格有效地执行相应的安全策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避免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时的固有风险。

(4)近年来,我国大型科研单位相继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泄密事件,这些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不仅导致了科研成果的流失,还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虽然各大信息系统工程和信息化程度要求非常高的相关行业,也都出台了对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的应用标准和规范,但只有建立一个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才能全面的保障其安全性。

3 解决高校科研机构存在的信息安全的对策

3.1 技术层面

在技术层面上: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和数据库通信网络为基础的应用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互联网络系统,与网络系统连接的任何终端用户都可以进人和访问网络中的资源。作为信息通讯数据平台,其所受到的安全威胁主要存在于信息通信传输、存储和加工的各个阶段。因此在制定技术对策方面就需要制定统一全面的安全策略,同时也注重建设统一认证和授权管理系统,通过硬件接入设备和定制化管理软件的配合部署,加强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的安全资源整合,形成覆盖全网的科研信息化安全保障能力,并充分利用自主创新的科研信息化安全技术,不断增强基础运行平台的网络安全能力,为科研信息化基础环境和应用系统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在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和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方面,一方面需要构建身份认证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恶意代码防护系统、安全审计平台等面向全网用户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实现实时预警、事件分析、决策支持、资源调度等功能;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包括安全咨询、安全规划、安全检测、安全培训等环节在内的安全服务体系,引入除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以外的第三方服务支持,实现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

3.2 管理和教育层面

在管理和教育层面上:以企业为参考标度,对高校科研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意识以及管理实践知识的普及,将信息安全管理理念提到战略高度来看待。充分遵循信息安全流程制定相应管理制度,除技术保障外,将人员、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和管理规程的有机集合充分纳入其中。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管理实践是保障信息实现有效管理与控制的重要途径。所在部门应客观评估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水平,落实安全的组织和管理人员,明确每个人的角色与职责;制定并开发安全规划和策略,定期开展培训和工作会议;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业务持续性计划和灾难环境下恢复计划;选择实施安全措施;保证配置、变更的正确与安全;进行安全审计;保证维护支持;进行监控、检查、处理安全事件。针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绩效需要有效结合目标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两方面来展开。

3.3 管理政策层面

在整个管理策略的制定上:建议采用分级策略,如果高校对于自身科研信息安全风险水平认定为较高,而自身建设能力有限,则可以考虑与相关专业咨询机构合作,引入专家机制来完成相关工作,提升建设效率。

4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推行科教兴国与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今天,信息安全建设对于保障科技创新自有成果,确保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确保其信息安全能够实现自主可控的目标,也是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机构行使和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综合多方因素,系统考量,尽可能提供全面的、多方位的信息安全建设策略和信息安全管理与教育规范,以切实满足高校等科研单位对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需求,降低科研成果的安全风险,发挥高效的科研效率,保障科研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徐茂智.信息安全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 彭盛宏.浅析校园网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对策[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