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大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分析,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由供应链定的金融组织为其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为上、下游提供的信贷产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特定的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为背景,以企业经营的贸易行为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并根据核心企业与相关贸对象的信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环节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担保、融资、风险规避、结算等金融产品与服务。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因素分析
2.1政策风险
一方面,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其相关的政策、法律不尽完善。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充实与发展,新的金融信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市场与相关领域不断广阔,因此这些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其法律法规往往存在空白,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相关商业银行一旦遇到法律纠纷,通过相关的司法程序维护自己权益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动产浮动抵押面临主要抵押财产不特定性,容易产生担保物债权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不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内容撰写缺乏规范性的要求,而这些将导致商业银行在相应债权到期后无法顺利实现自身权利。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被称作违约风险,它是指交易对手在合同到期时未能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传统信贷业务是对单个企业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而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核心企业作为传导,实现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第三方监管和银行多方位、多主体全面参与的有效运营模式。因此,供应链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也势必造成风险源的多元化、复杂化,而这些风险突出的表现为资金引发的风险与质押货物引发的风险。在资金引发的风险方面,一旦核心企业资金链条无法正常运转,这样风险会迅速波及当前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主体,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或者融资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等问题,无法归还信贷资金与利息都会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在质押物引发风险的方面,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中,商业银行对质押物的管理较传统信贷业务有所创新,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只过于依赖第三方监管公司,如果监管公司对质押物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风险甚至重大损失。
2.3市场风险
所谓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动及不确定性造成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首先,价格风险是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商品流通产生的现金流是融资企业归还商业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所以平稳的市场价格是融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一旦质押物因为市场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收回信贷资金及利息产生风险。其次,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继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长期市值和净收益下降的风险,供应链中,如果相关的供应链主体涉及国际结算,汇率则会对融资企业及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最后,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当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在定价方式上仍然采取传统的信贷模式下的固定利率定价方式,如果国家对当前利率进行调整,而商业银行不能根据当前市场利率及时调整其战略计划,那么银行只能承担此期间因利率调整而带来的风险。
2.4操作风险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来看,其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因素有信贷流程不完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首先,信贷流程不完善导致的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过程较一般信贷业务流程主体众多且流程复杂,且由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配套的业务规范、流程制度不完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信贷经办人员无据可依,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引发操作风险;其次,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业务人员在业务调查、授信审批以及贷后监管过程中,由于其经验、技能不足或者人为主观原因产生渎职、欺诈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第三,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风险一旦涉及供应链融资中的相关主体或者是质押物,都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直接或者间接给银行带来风险。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3.1建立严格的准入条件
首先,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伊始要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挑选效益好、行业前景好且规模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同时对供应链金融内的其他交易主体进行严格筛选。其次,鼓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的交易企业设置奖罚措施,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约束融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最后,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给予上下游企业的排他性优惠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捆绑技术,降低商业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
3.2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科学的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对供应链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防范,发现风险发生的源头,提前对风险源进行处理,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能够发挥供应链金融风险信号的检测诊断功能,通过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异常信号,应用当代科学的风险诊断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风险的大小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办法是将其采集的信号传输给供应链金融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各项风险指标与风险预警的判断模型对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判断;其次,完善风险预警后相应措施。通过供应链金融预警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小。
3.3加强供应链金融现金流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必须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并以贸易项下利润的实现与结算的控制去引导现金回流至银行的通道,进而保证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还款来源。因此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体现了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也是保障融资企业还款来源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流量管理。商业银行对现金的流量管理具体地体现为授信额度与规模。因此,商业银行要重点考察现金流量与授信企业的经营规模与支持性资产的匹配状况,以及供应链网络内各主体的经营能力;其次,流向管理。商业银行要在供应链金融的具体环节通过对回流资金的时间、额度与路径的控制,实现对现金流向的控制;最后,循环周期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要在综合行业结算方式、平均销售周期的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完成的资金循环时间,从而保证授信企业在供应链内完成资金流与物流的循环。
参考文献:
[1]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
[2]李毅学,冯耕中,屠惠远.供应链金融创新中下侧风险规避银行的贷款额度分析[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9(4).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内外部融资;融资风险;报童模型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changes from“convention role”which only provides logistics services,to“delegation role”and“control role”which provide both logistics service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The appearance of “delegation role”and“control role”promote the awareness of the cognition of two different financing modes- external financing and internal financing.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the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theory,including the role of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 and the financing risk of supply chain enterprise,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and the optimum order quantity of financing enterprises,the thesis uses the capital constraint newsvendor model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inancing methods. The above conclusions can be good references to thos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hich have capital constraints,poor solvency and low credit rating problems in supply chain.
Key Words:supply chain enterprise,external and internal financing,financing risk,Newsvendor Model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2-0017-06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在供应线与供应线之间的竞争。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中,不仅有实力雄厚的大型主导型企业,更多的是千千万万的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较难通过金融市场融资,因而更热衷于从银行的信用市场获得资金。这种由供应链以外的机构(如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被称作“外部融资”。
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金流业务方面的拓展,一些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立了独立的金融子公司,专门从事供应链中企业融资问题的协调和咨询。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和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一定的信贷权限授予这些大型物流公司,允许它们在供应链企业融资过程中向受资金约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这种由供应链内部企业以特定形式提供的融资服务被称作“内部融资”。
目前国内在供应链融资领域的实践发展迅速,但内外部融资理论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用理论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种融资方式。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其一,在无风险的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了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在最优订货量时的收益,分析两种融资方法适用的不同情况;其二,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将条件风险价值法(CVaR)和报童模型研究中的时间风险同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结合在一起,定量地衡量了供应链企业内外部融资风险,并定性地分析了内外部融资对经销商收益和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
(一)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企业融资中扮演的角色
根据其提供的不同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可分为三类:传统角色(convention model)、角色(delegation model)、控制角色(control model)。
1. 传统角色。即仅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当供应链企业资金不足时,传统角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参与任何融资活动。
2. 角色。在融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起到在银行和资金约束企业间建立桥梁的作用(比如协助银行监管借款企业,使得供应链内部信息和银行所处的金融市场信息对称等)。由于向融资企业提供贷款的依然是供应链以外的金融机构,所以这种角色下的融资方式为外部融资。
3. 控制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延迟支付的信用合同等方式为供应链企业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融资服务。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供应链内部企业,所以此种角色下的融资方式为内部融资。
(二)供应链企业融资风险
供应链是一个涵盖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复杂动态系统。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导致各种风险的产生。并且处于供应链中任何一级的企业的经营状况都将影响供应链的整体利益,从而增加供应链风险。供应链的本质是决策的分布性,“双边际效应(double marginalization effect)”①(Splender,1950)和各实体的风险规避效应通常导致供应链整体性能的下降。目前,对供应链协调性的研究通常基于实体风险中性的假设。而实际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中存在着风险,尤其在供应链中企业由于资金不足需要进行外部或内部融资的情况下,风险几乎是衡量融资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融资方式对风险的衡量也不同,本文将分情况讨论内外部融资的核心风险该如何衡量。
1. 外部融资风险。外部融资风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如果贷款企业信用水平较低,银行将倾向于设立更高的贷款利率以补偿自身承担的信贷风险。由于融资风险最终将转化为融资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风险的高低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决定,所以对供应链中的融资企业而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运用CVaR作为风险度量准则来衡量外部融资的不确定性风险,此种不确定性风险衡量方法由Rockfellar和Uryasev(2000)正式提出。
2. 内部融资风险。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针对延迟支付条件下的内部融资,所以内生风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订货时间风险。
在单一周期(在单一周期内经销商只有一次订货机会)条件下,经销商做出的订货决策,是依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来进行的。预测时间跨度越长,需求的不确定性越高,决策的风险就越大。相反,越接近于需求实现时点订货,需求信息量越充分,需求预测的准确度越高,库存与缺货风险就越小。
因此,从经销商的角度,希望推迟订货,从而降低库存风险和缺货风险。相反,供应商为了降低自身需求不确定性风险,希望经销商提早订货。为了鼓励经销商提早订货,供应商将会采用订购价格优惠策略,即在一个预定的时间段内,给予早期的订单较低的批发价格;反之,给予晚期的订单较高的批发价格。所以,根据融资企业对订货时间风险的不同偏好,针对时间风险的成本也在相应地改变。本文用订货价格作为供应链企业内部融资的风险度量指标,因为它是对由于订货时间不同从而造成风险成本差异的最直接的反映。
二、基础报童模型在供应链融资中的应用
在随机型存储问题中,常见的随机因素是需求和时间。报童模型就是典型的单阶段随机需求模型,旨在寻找最优的产品订货量,最大化期望收益或最小化期望损失。报童模型在1956年首次推出后,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被应用于诸多领域,本文对其在供应链融资问题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模型的假设
在本文整体模型的构建中,我们假设产品市场是开放的,有关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需求分布和库存成本等信息是对称的(完全信息市场);供应商在产品销售季节到来之前一次性生产完预测的需求量;经销商面临一个随机的市场需求;零售价格为外生变量,不受经销商决策影响;产品考虑残值,并且订货周期较长(不允许二次订货);供应商和经销商是完全理性的,根据期望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
在基础模型的构建中,我们假设无风险因素且经销商资金充裕。
(二)变量的设置
三、资金约束报童模型对供应链融资的分析
(一)无风险的资金约束报童模型
1. 无融资服务时的报童模型。模型的假设同基础报童模型。变量的设置除基础报童模型中的变量之外,假设经销商自有资金为B。此模型中经销商存在资金约束现象,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融资服务。订货量将通过下面的最优化问题进行决策:
4. 内外部融资的比较。不论融资方式如何,经销商的融资目的永远是达到其最优收益。作为一个理性的经销商,比较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分别达到其最优订货量时的收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两种融资方式的差异。
根据之前的研究结论,外部融资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二)存在风险的资金约束报童模型
1. 外部融资时的报童模型。根据上文对供应链企业外部融资风险的论述,本文运用CVaR作为风险度量准则来衡量外部融资的不确定性风险。
所谓CVaR(Conditional Value-at-risk/条件风险价值法)是指在给定的条件和置信水平内,决策者预期的损失大于或等于某个给定风险价值VaR(Value-at-Risk,风险价值或价值风险)的条件期望,也可理解为超额损失的平均水平。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x为决策型变量; 为随机变量;P为损失函数; 为置信度,即风险偏好程度;VaR为在给定的条件和置信水平内,决策者能够承受的最大潜在损失,也可理解为决策者的安全风险。
之所以选择CVaR作为衡量外部融资风险的标准,是因为外部融资中由银行决策的不确定性风险与CVaR有着很好的契合度。其实,VaR就是现实中银行所能承担的安全风险(由基础利率r来衡量),那么CVaR就是超过银行安全风险的那部分超额风险的平均水平。不同市场环境下,不同银行针对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所以银行的风险偏好就是公式中的 。VaR和CVaR随着的变化而变化,即银行能够承担的安全风险和超额风险的平均水平随着自身风险偏好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际融资过程中,银行会通过增加贷款利率等手段将超额风险转移给经销商,变成经销商的融资成本,我们可将CVaR中的损失函数P理解为超额风险带来的损失,由于这部分超额风险是由经销商承担的,所以损失转化为经销商的融资成本。同时,决策型变量x即订购量q,随机变量
即市场随机需求量D。
综上所述,站在经销商的角度,衡量外部融资风险的方法就是在期望收益函数中减去由风险带来的融资成本。在Gotoh和Takano对CVaR准则下报童模型的研究的基础上,已知如下模型:
3. 内外部融资的比较。由于内外部融资风险的度量准则不同,所以定量地比较两种融资方式较为困难。但我们不难看出,在外部融资情况下,融资风险偏好的决定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经销商对风险的掌控性差,不确定性高。在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仅仅是关心自身的投资收益或资金安全,并没有提供一种机制与资金不足的经销商共享市场风险。
四、结论
在传统角色中,第三方物流的角色是传统物流产业专业的角色,可以为供应链中物料流的协调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应用自身的专业物流服务为供应链创造一定的价值。但当经销商由于资金限制仅能采购有限的产品,从而限制了自身和供应链的整体收益,这时,传统角色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能为供应链创造出新的价值。然而,角色和控制角色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内外部融资的方式向资金不足的经销商提供资金帮助,从而解决了供应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并由此实现了经销商最优的采购决策或运营决策和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大化。显然,角色和控制角色在解决供应链企业资金约束问题方面较传统角色更为优秀。
在对内外部融资进行了一番对比研究后,我们发现,同外部融资紧密相连的角色并没有提供一种机制与资金不足的经销商共享市场风险,也并没有对供应链中传统问题“双边际效应”产生任何影响,从而没有起到协调整体供应链的作用。和内部融资紧密相连的控制角色却可以通过延迟支付信用合同的方式,为经销商提供一种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商共享市场风险的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销商的市场风险和供应链“双边际效应”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在全局上协调了供应链。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控制角色是供应链企业融资服务中的最优角色。
同时,在控制角色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自身收益也会高于传统角色和角色。因为在控制角色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益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物流服务提供商收益(向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而获得的收益);金融服务收益(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一定的风险,它将收取一定的风险费用);供应商收益(向供应商批量采购可能获得价格折扣收益,然后再代售给经销商可获得一定的收益)等等。
但尽管控制角色是资金不足供应链的最优角色,但是要实现控制角色往往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规模较大的、资金无约束的、信誉较好的企业。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盲目崇尚控制角色,应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业务创新方向。
注:
①也可称为“双重加价”。美国经济学家Splender在早期对产业组织行为的研究中发现,当市场上的供应链存在单个上游卖者(如供应商)和单个下游买者(如经销商)时,上、下游企业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使整个供应链经历两次加价(边际化)。而以自己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下游买者倾向于采购对上游来说并非最优数量的产品。这里,“双边际效应”涉及企业的订货决策。实际上,上下游之间关于产品价格、质量、促销、技术等方面仅考虑自身利益的决策行为,都是“双边际效应”的一种形式。并且,“双边际效应”是引发供应链冲突的本质根源,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②即资本市场的无风险利率,由资本市场的竞争程度决定。市场竞争越激烈, 越小。当=0时,则表示资本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由于激烈市场竞争导致资本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0。
参考文献:
[1]孙艳平.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 [J].财务与金融,2008,(3):17-21.
[2]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56.
[3]Buzacott J A,R Q Zhang.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J].Management Science, 2004,50(9):1274-1292.
[4]Xu X D,Birge J R.Operational decisions,capital structure, and managerial compensations:A new vender perspective[J].The Engineering Economist,2008(53):173-196.
[5]任文超.物资“银行”的构思与操作[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32-33.
[6]陈祥锋,石代伦,朱道立.融通仓运作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1):97-99.
[7]李毅学,徐渝,王非.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外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7):35-40.
[8]李毅学,吴丽华.物流金融创新下的订单融资业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J].当代财经,2008,(12):66-70.
[9]饶志峰.提升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研究 [J].中国市场,2007(18):32-33.
[10]李毅学,冯耕中,徐渝.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研究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12):42-48.
[11]陈祥锋,朱道立,应雯.资金约束与供应链融资和运营决策研究 [J].管理科学学报,2008,(6):70-77.
[12]殷明,崔毅.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定量决策模型研究 [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369-371.
[13]陈旭.考虑期权合同供应链零售商订货[J].管理科学学报,2006,(3):17-23.
[14]程露,万仲平,侯阔林,蒋威.CVaR准则下双层报童问题模型研究 [J].运筹学学报,2008,12(4):83-93.
[15]李明琨,汪凯仁,方芳.基于时间因素的报童问题理论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12(2):146-152.
[16]文胜,何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UPS的物流金融模式 [J].物流技术,2006,(6):87-89.
[17]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 [J].管理评论,2007,(10):55-62.
[18]李雪敏,缪立新,徐青青.报童模型的研究进展综述 [J].统计与决策,2008,(17):11-14.
[19]文平,努尔尼沙.报童问题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J].昌吉学院学报,2003,(1):99-101.
[20]苏欣,林正华,杨丽.带有预算费用约束的报童模型 [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报),2004,7(3):371-374.
[21]王颖.风险厌恶情况下供应链联合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22]周树名,王涛.基于CVaR准则下二层报童问题模型及其解法[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12-15.
[23]宋华明,马士华.正态分布下时变参数的报童模型 [J].预测,2005,(6):67-71.
【关键词】中小企业 供应链 融资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在我国的98%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85%左右的新增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对于我们国家的GDP的贡献率在60%以上,50%的税收来源于它,所以中小企业不管是对就业还是创新,还是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的。然而,诸多因素却遏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难题就是融资难问题,它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和速度受到制约。鉴于此,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目前,在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200多家,但大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虽然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二板市场的股票上市规则以及相对主板市场的最低资本有所减低,但是若企业的发展在可预见的几年内预测没有投资回报,就很难吸引投资者,股市的发展也会受挫。另外二板市场要求高标准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接受的条件。
(二)民间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多数在民间中小企业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到民间中小企业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规模不大,且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根据银监会的测算,银行贷款主要投放给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为20%。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抵押的资产有限,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所以取得银行贷款难;另外中小企业借款的特点是“少、急、频”,但是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贷款的途径。
二、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
供应链融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深圳发展银行将其描述为“1+N”模式。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成为其中的核心“1”,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便是“N”,它们往往难以从金融机构融资,资金十分紧张,这种资金链的不均衡很容易导致整条供应链也随之出现失衡。而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全方位地为链条上“N”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由此可见,供应链融资理念提供了一种新思维,它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切合产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既规避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扰,又延伸了金融机构的纵深服务,在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上可谓独树一帜。
(二)供应链融资构成要素
与其他融资模式的构成要素不同,供应链融资的构成要素包括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小融资企业以及核心企业四方因素。金融机构泛指能够提供贷款的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它们在供应链融资服务是直接授信者;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供应链融资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它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信用担保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监管、拍卖等);中小融资企业是供应链融资服务的需求者,主要是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动产质押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核心企业担保等方式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指在供应链中规模大、实力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核心企业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相关的担保。
(三)供应链融资模式
1.保兑仓融资服务模式。在产业供应链中处于下游的企业为了企业持续经营所需要的原材料、产品等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账款。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企业,可以运用保兑仓业务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银行的短期信贷支持。保兑仓业务,是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三方进行合作,银行为下游制造商向上游供应厂商购买货物提供授信支持,并根据制造商提前还款或补存提货保证金的状况开具提货通知书通知供应商发货,供应商凭提货通知书向制造商发货的一项融资业务。保兑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参与外,还需要仓储监管方参与,主要负责对质押物品的评估和监管。融资企业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因而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
2.融通仓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属于存货动产质押,是指融资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业务员的行为。融资企业提出贷款申请时,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对企业质押物验收、价值评估与监管,并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协助银行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将以前银行不接受的动产抵押变为可接受的动产质押品,从而架设银行与企业之间资金融通的新桥梁。
3.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该模式是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以对下游的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凭证,将其向商业银行质押或转让,而银行为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授信业务。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参与主体有中小企业(债权方)、核心企业(债务方)和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债权企业、债务企业和银行都要参与其中,且债务企业在整个运作中起着反担保的作用,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这样银行进一步有效地转移和降低了其所承担的风险。
4.三种融资模式比较。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在具体运用和操作的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企业融资活动,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种模式的差异点
三、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虽然相比政府担保和行政命令,供应链融资有更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供应链融资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万能灵药”,其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
(一)核心企业风险扩大
由于供应链融资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大的金融利益会向核心企业集中,但其实风险也相对集中了。因为如果供应链的某一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那么,其影响会非常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最大受益者一定会受到最大影响。所以,这对其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特别是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和资金管理体系,而供应链金融往往会对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提出很高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的金融灾难。
(二)市场风险问题
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作为贷款收回的最后防线的授信支持性资产多为动产,且根据供应链所属行业不同,动产种类也很多。这些动产的价格随市场供需的变化而波动,一旦贷款的收回需要将这些资产变现,而价格处在低谷,就给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带来了市场风险。这种以动产为保障的信贷模式的市场风险在整体业务风险中所占比例也较高。
(三)对于银行开发产品以及风险管理水平要求高
由于供应链融资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化,而且客户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银行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同时企业各部门考虑重点不同,也会为银行的工作带来各种阻碍。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企业销售部门希望能增加销量,决策部门则要求保证现金流周转速度,资金管理部门则希望能保证安全性,这要求银行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产品和服务。
四、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融资的建议
(一)稳步推进供应链融资
由于供应链融资对于银行属于一项新业务,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应先在供业链比较完备、行业秩序好、银行合作度高的几个行业进行尝试,根据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抓住核心企业,针对核心企业的上游企业应重点开拓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保兑仓等产品,针对核心企业的下游企业应重点开拓动产和仓单质押等产品。
(二)对第三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运行
物流公司能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信息、仓储和物流等服务,帮助银行控制物流,企业的动产由银行认可的物流公司监管,达到银行控制货权的目的;企业的应收款指定账户开在银行,付款企业配合银行将采购款汇入指定账户;银行在给整个供应链融资的过程中亦会掌握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经营信息,减少企业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以核心企业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在产品设计中要从核心企业入手,借助核心企业向外辐射,贯穿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或者为其上游的原料供货商提供贷款,或者向其下游的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这一轮辐射之后,再以这些核心企业为出发点,编织供应链融资网络,体现“横到边、竖到底”的纵深服务。
(四)要把握“自偿性”原则
通过基于单证、发票或采用动产和应收账款质押等方法,使企业做到“借一笔、完一单、还一笔”,自贷自偿,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冯静生.《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及建议》.《区域金融研究》,2009(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资金约束;信用融资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4-0131-04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ree main research respects in supply chain financing: operating decisions,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It summarizes and comment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financing; capital constrains; trade credit
1引言
供应链金融 (Supply Chain Financing) 是近年供应链管理和金融理论发展的新方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供应链中资金成本、减少供应链风险等的一个有效手段。21世纪以来,供应链金融实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各种融资模式、方法和产品大量涌现,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供应链融资实践中。但供应链金融在实践和理论上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预示着供应链金融中运营与风险管理研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活跃的理论研究前沿。
从理论研究背景来看,以往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多注重于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的管理,而忽视了供应链中资金流的管理。供应链金融则强调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管理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供应链系统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获取能力与成本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甚至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9月,全国仅有23.9万户中小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意向,中小型企业的银行信贷覆盖率不足1%。因此,在供应链中对资金流进行整合管理、引入金融机构或供应链管理企业的融资方案,能够大大地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Albert关于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的分析[1]。而直到21世纪初,随着国内外大量供应链金融的管理实践的出现,供应链金融中的运营决策与风险管理等理论研究才真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人们认识到在供应链中考虑资金流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营利能力和绩效,而提供融资服务的企业也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如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利用物流融资来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产品而获得更多的收益[2]。
深圳发展银行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通过总结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管理实践,分析了实践中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与风险管理方法[3]。国内学者李毅学等概括了物流金融的内涵和基本结构,构建了物流金融学科的理论研究框架,从资金约束下企业的物流运营决策、物流金融中银行和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决策等三个方面就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归纳[4]。
结合最新的研究,本文将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运营决策研究、协调管理研究和风险管理研究三个方面对供应链金融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
2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运营决策研究
在运营决策过程中考虑企业的资金约束或加入融资决策因素是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
2.1资金约束下的企业运营决策研究
一些学者对于单个企业同时考虑生产与融资决策问题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从国际学术文献来看,研究者从企业的库存策略、生产决策、支付策略、融资策略等方面研究了资金约束下企业的运营决策问题。Buzacott和Zhang将基于资产的融资方法引入生产决策中,分析了确定型和随机型的两个模型,论证了综合考虑生产和融资决策对成长型企业的重要意义[5];Chao等研究了一个有资金约束的动态库存控制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特征并提出一个求解模型的方法[6];Chen和Chen研究了多产品情况下有资金约束的报童决策模型,提出一个MCR算法来分析这个模型[7];Ding等从风险管理角度考虑运营和资金决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8]。
近年,国内一些学者使用报童模型或EOQ模型来研究资金约束企业的订货决策问题。陈祥锋和朱道立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金约束供应链运营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分析了传统结构、结构和控制结构下资金约束供应链中相关企业的金融和运营决策问题[9];陈祥锋等研究了由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金融和运营的综合决策问题及影响[10];鲁其辉等采用报童模型分析了在多阶段运营的情况下,应收账款融资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情况[11];李梦等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企业违约后银行高效率、低成本清算质押存货的最优清算策略[12];徐鹏和王勇考虑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下的EOQ订货模型,并从质押物价格不变和变动两个角度,研究模型的最佳订货周期和订货量[13]。
2.2含资金约束博弈中的最优对策研究
在研究资金约束的供应链中,一些学者采用了博弈论的研究框架。Buzacott和Zhang用Strackelberg博弈研究了零售商的订购决策与银行贷款策略之间的关系[5];Kouvelis和Zhao研究了资金约束的零售商有高额的破产成本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给出了供应商的批发价格和零售商的订货量的均衡解[14];Caldentey和Haugh考虑了在一个完美的金融市场中,企业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套期操作策略的供应链契约,分析了资金约束下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对策[15];晏妮娜和孙宝文研究了供应链金融系统中的三方Nash博弈[16]。
2.3供应链融资与以往融资策略的比较研究
还有一些研究者分析了资金约束企业在融资时对于融资途径的选择问题。Caldentey和Chen比较了供应商融资 (Internal Financing) 和外部融资 (External Financing) 途径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指出供应商和零售商都会偏好于供应商融资[17];Babich等在单周期模型中,分析了资金约束下贸易融资与银行融资对供应商选择、供应链绩效的影响[18];钟远光等研究了零售商在面对初始资金不足时大多数情形下借助供应链核心制造商提供的商业信用融资优于金融机构等提供的外部融资[19]。
总体来看,国内外研究者对资金约束情况下的运营和融资综合决策有了较多研究,但主要考虑存货或资产的质押融资,而缺乏对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新型的组合融资等模式的研究,融资渠道主要考虑上下游渠道和银行渠道,而较少考虑第三方平台的融资渠道。
3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协调管理研究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协调管理主要指:借助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或供应链外部环节,即第三方企业(如3PL、金融机构等),提供融资服务来协调供应链的业务协作,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以达到供应链环境中所有参与企业“共赢”的目标。在金融领域,很早就有学者关注贸易信用对于企业运作价值的影响[20]。而在近年关于供应链金融的文献中,基于上下游企业的贸易信用(Trade Credit)的供应链协调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国外学者聚焦于贸易信用能否作为一个供应链协调策略来提高供应链绩效的研究。Chaharsooghi和Heydari分析了贸易信用融资情况下订货量和订货点联合决策的供应链协调策略的存在条件[21];Lee和Byong-Duk指出如果零售商采用外部的直接融资则供应商的回购补贴不能完全协调供应链,而供应商同时使用回购补贴和贸易信用能够完全协调整个供应链,并且供应商能获得系统利润增长中的大部分[22];Chen和Wang的研究了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中贸易信用对供应链的价值,指出贸易信用能部分协调资金约束供应链[23];Kouvelis和Zhao研究一个有资金约束的两层供应链,指出最优的供应商贸易信用决策能够提高供应商的利润和整个供应链的利润,零售商的收益也会比银行融资情况的收益更高[24];Gupt和Wang研究指出供应商会自愿选择信用条款来协调供应链以至于在回购惩罚中自己损失最小[25]。一些研究指出第三方企业(3PL、银行)的融资服务也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Chen和Cai指出由3PL给出贸易信用能协调资金约束的供应链[26];Chen和Wan分析了资金约束零售商的运营和融资联合决策问题,指出外部金融市场能为供应链所有成员带来利益增长[27]。
国内一些学者也从供应链协调的角度研究贸易信用或第三方企业(3PL、银行)融资方式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陈祥锋等研究了当零售商存在资金限制时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服务以实现自身的最优采购策略,并探讨了融资服务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28];王勇和徐鹏在融通仓物流融资模式中考虑含“公平偏好”因素的委托模型,指出银行可以根据3PL“公平偏好”的强弱,合理设计报酬机制以协调物流融资供应链[29]。
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协调管理有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者主要考虑基于上下游企业的贸易信用或银行融资能否协调供应链,而对于其他融资模式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较少。
4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固定资产融资或担保融资的创新融资模式,融资企业或金融机构面临各种不同的风险,如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等,风险控制直接影响业务开展的规模与水平。在物流金融业务的事先风险控制环节,一些研究者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问题[29],为金融机构提出了不同于现有信用评价体系的风险评价方法。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管理有了一定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库存质押融资模式和供应链中贸易信用方式中,风险的防范机制以及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近年,国外学者主要是从风险共享的角度研究质押融资方法能否提高供应链的绩效。Lai等研究了资金约束下的存货质押融资对供应链风险的共享作用,分别研究了预定模式、委托模式和混合模式下的供应链效率问题,指出资金约束下供应商更偏好预定模式,但混合模式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效率[30];Birge通过期权定价的方法将风险合并到生产能力计划中[31]。
在基于库存的质押融资中,融资中风险控制的指标有很多,如利率、质押率、收益分配率、贷款额度、平仓线和警戒线等,但最重要的是利率(Interest) 和质押率(Loan-to-value Ratios)。由于我国利率的确定受到许多管制,使得能够自由设定的质押率成为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指标。近年,国内学者研究了对不同的实践背景下以质押率为风险管控手段的融资决策问题。何娟等研究了收益率自相关特征的存货质押动态质押率设定问题,提出长期风险VaR计算解析式,得出与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相一致的质押率[32];李毅学等研究了统一授信模式下存货质押融资质押率问题,指出下侧风险规避的物流企业必须针对不同借款企业的再订购决策反应设定相应质押率才能使决策最优[33]。
由于质押物本身价格波动会带来风险,存货的价格受市场需求和企业物流运营决策的共同影响,如果担保物价格随机波动,则融资风险将主要来源于市场因素的变动。李毅学等研究了价格随机波动下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质押率决策模型。此外,商品市场的流动性也会带来风险[34],研究者还从银行贷款定价模式的角度研究质押融资中的风险问题[35]。
5整体评述
总体来说,关于供应链融资的运营与风险管理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深度和广度都显不够,以往的研究重视管理实践背景下的理论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仓单质押的物流金融模式和贸易信用方面,较少考虑基于核心企业信用或基于网络平台信用的供应链信用融资模式的研究。但从大量的供应链金融实践看,考虑各种交易对象、信用依托、交易模式、融资途径、风险特征和供应链结构等因素,进行深入的供应链金融的运营决策和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能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实践。
(2)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现有理论很少关注包含供应链融资的供应链网络的研究,如关于网络中协作风险的研究、供应链网络形成和演化理论、风险传递与影响机理、关于供应链网络变化下的风险管理方法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各种包含供应链融资的典型供应链网络结构,深入研究网络中的运营决策和风险管理问题,这样能为新型模式下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未来研究需要有效地弥补上述不足,研究基于供应链融资的运营决策、协调与风险管理问题,希望能解决有关供应链金融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基础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提出更多创新性的供应链金融运作与风险管理理论,旨在为供应链金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1]Albert R K. Economic Aspects of Inventory and Receivable Financing [J].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1948, 13 (4): 566-578.
[2]Hofmann E. Inventory Financing in Supply Chains A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approac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9, 39 (9): 716-740.
[3]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 新经济下的新金融 [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
[4]李毅学, 汪寿阳, 冯耕中.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 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1): 1-13.
[5]Buzacott J A, Zhang R Q. 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Asset-based Financing [J]. Management Science, 2004(24): 1274-1292.
[6]Chao X L, Chen J, Wang S Y. Dynamic Inventory Management with Cash Flow Constraints [J].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8(55): 758-768.
[7]Chen L-H , Chen Y-C. A Multiple-item Budget-constraint Newsboy Problem with a Reservation Policy [J]. Omega, 2010,(38): 431-439.
[8]Ding Q, Dong L, Kouvelis P.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Hedging Decisions in Global Markets [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4, 55 (3): 470-489.
[9]陈祥锋, 朱道立. 资金约束供应链中物流提供商的系统价值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8, 23 (6): 666-673.
[10]陈祥锋, 朱道立,应雯珺. 资金约束与供应链中的融资和运营综合决策研究 [J]. 管理科学学报, 2008, 11 (3): 70-105.
[11]鲁其辉, 曾利飞, 周伟华. 供应链应收帐款融资的决策分析与价值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12(5): 10-18.
[12]李梦, 冯耕中, 李毅学, 汪寿阳.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最优清算策略[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 30 (9): 1579-1585.
[13]徐鹏, 王勇.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下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31 (11): 2077-2087.
[14]Kouvelis P, Zhao W H. The Newsvendor Problem and Price-Only Contract When Bankruptcy Costs Exist [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1, 20 (6): 921-936.
[15]Caldentey R, Haugh M. Supply Contracts with Financial Hedging [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9(57): 47-65.
[16]晏妮娜, 孙宝文. 考虑信用额度的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下供应链金融最优策略[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31(9): 1674-1679.
[17]Caldentey R, Chen X F. The Role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Procurement Contracts[A]. Kouvelis P, Dong L, Boyabatli O, Li R. Handbook of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Global Supply Chains[C]. U S A: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2. 289-326.
[18]Babich V,Aydin G, Brunet, P-Y Keppo, J Saigal. R Risk, Financing and the Optimal Number of Suppliers [M]. London: Springer-Verlag London Ltd, 2012. 195-240.
[19]钟远光, 周永务, 李柏勋, 等.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零售商的订货与定价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6): 57-67.
[20]Petersen M A, Rajan R G. Trade Credit: Theories and Evidence [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97(10): 661-691.
[21]Chaharsooghi K S, Heydari J.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for the Joint Determination of Order Quantity and rReorder Point Using Credit Op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204): 86-95.
[22]Lee C H, Byong-Duk R. Trade Credit for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204): 136-146.
[23]Chen X F, Wang A Y. Trade Credit Contract with Limited Liability in the Supply Chain with Budget Constraints [J]. Ann Oper Res, 2012(196): 153–165.
[24]Kouvelis P, Zhao W H. Financing the Newsvendor: Supplier vs. Bank, and the Structure of Optimal Trade Credit Contracts [J]. Operations Research, 2012, 60(3): 566-580.
[25]Gupt D, Wang L. A Stochastic Inventory Model with Trade-credit [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sperations Management, 2009, 11(1): 4-18.
[26]Chen X F, Cai G S. Joint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by a 3PL Firm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14 (3): 579-587.
[27]Chen X F, Wan G H. The Effect of Financing on a Budget-constrained Supply Chain under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1, 28 (4): 457-485.
[28]王勇, 徐鹏. 考虑公平偏好的委托模式融通仓银行对3PL激励 [J]. 管理工程学报, 2010, 24 (1): 95-100.
[29]熊熊, 马佳, 赵文杰.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 [J]. 南开管理评论, 2009, 12(4): 92-98.
[30]Lai G M, Laurens G, Deboa K S. Sharing Inventory Risk in Supply Chain: The Implication of Financial Constraint [J]. Omega, 2009(37): 811-825.
[31]Birdge J R. Option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Risk into Linear Capacity Planning Models [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0, 2(1): 19-31.
[32]何娟, 蒋祥林, 朱道立. 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钢材质押贷款动态质押率设定的VaR方法 [J]. 管理工程学报,2012, 26(3): 129-135.
[33]李毅学, 汪寿阳, 冯耕中. 物流金融中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质押率决策[J]. 管理科学学报, 2011, 14 (11): 19-32.
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对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业务的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自身及业务风险的研究,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两方面的现有研究结果并进行总结。
一、存货质押融资的研究回顾
国内外学者单独对存货质押融资的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模式的研究中。其中,在业务演进与模式方面,Rutberg和Fenmore从业务特点、运作模式等方面以UPS为例分析了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并革新了供应链金融已有业务模式,提出了开拓新型订单融资业务的构想。国内学者罗齐、朱道立等介绍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融通仓质押贷款模式,并指出其能有效地融入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之中。在此基础上,陈祥峰、石代伦等阐述了融通仓的系统结构、运作模式以及与金融供应链的密切关系,认为针对企业可能出现资金缺口的各个运营阶段,融通仓的具体运作模式是不同的。沿着这一思想,李毅学、何宗平等从质押物流动性、对质押物监管方式、银企关系等角度出发,研究了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在我国三个发展阶段的不同业务模式,并指出在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依赖公共仓储基础上开展的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该业务目前在我国发展的基本特征。李毅学、张媛媛等阐明了存货质押融资的概念并分析其具有三种商业模式,即委托监管模式、统一授信模式和物流银行模式,同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存货质押融资业务,讨论了我国该业务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SRTP研究组和伊志宏、宋华等主要从业务的演进过程、运作模式和风险方面分析了存货质押融资业务。
在业务开展必要性与操作措施方面,Sun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以经营绩效和财务绩效作为目标,研究了存货质押融资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影响。Diercks提出将作为第三方监管机构的物流企业引入到整条供应链以更为合理进行业务操作与风险有效监管。MacDonald对仓单质押业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多市价的分析和论述,同时,探讨了仓单质押业务的操作模式。汤曙光、任建标肯定了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对于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方面深远的现实意义。时广静、杨娟基于供应链金融理论基础分析上,探讨了物流企业参与的存货质押问题,并介绍了该业务的基本模式、可行性及优点。
二、存货质押融资风险控制的研究回顾
国内外金融机构凭借其积累的经验与先进技术能合理利用信用评级的方法对传统的银行抵押贷款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而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业务是银行积极开拓的新兴金融服务方式,需要设定贷款周期、盯市平率、警绒线以及利率等指标,以期对重要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Diercks阐明了第三方或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的必要性。Siskin分析供应链条中下游零售商存在的风险,提出完善存货及相关资产审计等方面控制风险的措施。国内学者裴瑾、尹玲阐明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主要面临政策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由质押物价格引起的市场风险,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这些研究表明,利率与质押率是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风险控制指标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朱文贵、朱道立等将商业信用与存货质押融资服务结合起来,构建了供应链中下游企业选择赊销方式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向融资企业提供存货质押产品的定价模型,确定了存货质押融资服务的利率定价方法。
但是,利率是基于宏观视角下的经济指标,又由于宏观经济指标时刻反映着经济的发展情况,在经济调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一定时间内利率的上下浮动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这种约束机制决定了利率指标在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的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在业务发展要求的适应性方面都是有限的,也意味着质押率指标是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应对的关键所在。现有的关于质押率的研究,可以分为基于分析假设而建立数学模型与利用广泛应用的VaR风险管理方法这两类。
现有国内外研究中大多是基于第一类方法即数学建模方法来分析质押率,并且相互借鉴层层递进。国外的Buzacott和Zhang R Q从融资企业的角度出发,指出融资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缺口时,企业综合考虑存货库存决策与融资决策的必要性,最早将企业库存管理与基于存货质押融资的贷款限额实现银行的风险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研究了利率和质押率的选择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以平衡企业资金缺乏与依赖银行融资之间的关系。以上是从供应链融资企业的角度考虑质押率、利率与企业库存决策间相互影响的关系,Jokivuolle等学者从银行角度考虑定量分析供应链金融存货动产质押融资。Jokivuolle和Peura基于Merton结构式方法研究了当融资企业违约内生性条件下价格波动时质押融资的贷款价值比率问题。Cossin和Hricko考虑到信用风险管理中质押物带来的风险,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构建了不同于报童模型的信用风险定价模型,确定了以价格随机波动的固定收益类金融商品作为质押物时抵押担保融资业务的折扣率,其中1-折扣率=质押率。于辉、甄学平考虑供应链中企业违约内生性和产品需求随机性,运用Stackelberg动态博弈理论和VaR风险计量方法并建立单期报童模型,分别研究了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权衡风险收益两种情形下质押率与贷款利率的决策以及企业再订购决策。对于同一个问题,Cossin和Huang发现结构化方法依赖于企业违约概率内生性的假设条件,而外部因素也是促使企业违约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企业违约概率外生的基础上,运用简化式的方法研究了银行如何确定一个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一致的质押率。国内李毅学等学者沿用这一思路进行相应的研究。李毅学、冯耕中等基于研究现状与银行实践指出定量构建设定质押率模型的必要性,以期货铜、石油为研究对象并将贷款利率、银行风险偏好、企业违约概率、质押物价格波动率等因素纳入所构建的模型,推导出同时考虑主体、债项风险的数学算术式,并结合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当银行持有风险规避态度并已知存货质押物的期末价格分布特征时的质押率决策方法。李毅学、张媛媛等将下侧风险控制措施应用在供应链决策中,考虑了委托监管模式下银行存货质押融资的质押率决策行为。齐二石、马珊珊等研究了当企业以贷款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时如何确定组合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最优质押率问题。从供应链金融存货融资企业与银行不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研究质押物储存费用高于期末质押物价格时银行质押率的确定问题。张钦红、赵泉午阐明了当企业对质押物的需求成不同分布以及存货数量不固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确定最优质押率的决策方法问题。
随着日益增长的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业务需求及业务风险不少学者开始运用第二类方法即基于VaR风险管理方法来研究供应链金融中银行质押率问题,以期为银行提供管控该业务风险的决策方法。Datta和Granger等指出在金融全球化快速进程背景下有必要预测和防范供应链金融管理中的风险,然而被广泛用于衡量风险的VaR方法受正态分布假设的限制,于是构建VaR-GARCH模型。全文对该模型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表明该模型为先进风险预测模型,利于实现更合理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Yang Peng打破了风险中性的假设,研究了统一授信模式下下侧风险规避的物流企业如何运用VaR方法确定季节性存货质押融资时的质押率。国内采用VaR方法确定质押率的研究思路首先运用于股票市场。范英、魏一鸣在运用极差方法确定的VaR值基础上研究了股票组合的质押率决策。该方法逐渐被引进供应链金融融资业务中。袁军将价格流动性风险模型运用到具体的坯布市场来研究能够获得最优质押率的VaR方法,同时基于结构变点算法并结合具体的质押物进行了实证分析。李传峰将度量绝对损失值的VaR方法运用到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质押率决策方法上。迟国泰、余方平等采用VaR-GARCH模型衡量了我国期铝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从实证的角度得到合理精准的VaR值并提出如何运用该模型确定期货保证金的数量。陈丹军、罗巧玲构建了一个以VaR方法为核心的质押率设定模型并结合GARCH模型对期货市场上交易的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何娟、蒋祥林等基于同样的思想,在质押物价格具有尖峰厚尾分布与收益率自相关性基础构上建了质押率决策模型并以螺纹钢现货价格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论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以及以该模型确定的质押率具有动态、高效的特点。
三、现有研究总结
1.国内外缺乏对存货质押融资更深层次的研究
关于存货质押融资的研究成果主要将存货质押融资视为供应链融资的一项业务之一,围绕存货质押融资的定位与发展现状、组织形式与运作模式、相关法律环境等方面展开,鲜有单独研究与之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及对动态质押率策略方法的探究。国外已将VaR方法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的风险防范,国内一些学者也逐渐采用VaR方法对质押率进行设定并最先将该方法应用于股票市场,但是我国很少有金融机构灵活应用VaR方法于风险管理控制中,将之与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相结,有效度量存货质押业务的价格风险,更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崭新领域。所以,后期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动态质押率的决策方法不失为一项有益的尝试。
2.国内学者对质押率的研究鲜有涉及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内外学者多站在融资企业的角度,将质押率与融资企业的库存决策相结合起来,基于银企博弈分析建立了银企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数理统计模型以确定质押率与融资企业的最优存货质押量,并对能源、有色金属等行业进行案例分析或者直接运用matlab软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文章的结论,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缺乏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
3.国内学者实证分析的质押物存在单一性
由于目前我国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主要集中在色金属、钢铁、煤炭、能源等领域,现有关于存货质押率的实证分析中,大多以有色金属、钢铁等单一质押物为研究对象,并且普遍采用期货价格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后期研究工作从单一质押物拓展组合质物并采用现货价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弥补现有实证研究的不足。
4.现有研究对确定质押率的理论研究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