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1篇

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时,固结时间长、变形效果大、抗压强度低等情况则是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对软土地基上进行道路修筑,出现最突出情况则是稳定和沉降变形。软土地基对道路最重要的影响,则是其含水量不能够达到规范压实要求以及其他标准技术规定。

2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2.1换填土法

在进行浅层地基处理的基本方式为换土加固,换填土法的原理为地基持力层所受承载力与形变强度其中任何一个未能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并且软土层的厚度不大,通常会选用将具有一定厚度的弱土层去除,然后进行分层换填方式,从而达到强度比较大的砂和其它性能相对稳定、未具有侵蚀性的建筑材料,并且需要将其压实至规范要求的密实程度为宜,通常用在公路结构建筑物中的软土地基处理。在进行垫层压实施工工作,其中包括重锤夯实、机械碾压、平板振动,上述的施工方案不仅能够将回填土进行分层回收处理,又能够使地基表层土得到加固。根据应力分布规律定义,在处理土中力的大小时,为了能够使垫层上部承受较大的应力,软土垫层则承受应力较小,从而能够使设计值满足地基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换填土法在加固过程中产生的基本原理。

2.2夯实法

夯实地基分重锤夯实地基和强夯夯实地基。(1)夯实法中包括重锤夯实,其工作原理就是用起重机械将特制的重锤,提升到规定的高度,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产生下落动作,并且重复夯击,从而使地基土受到力的作用得到压实加固,从根本上使地面达到承载力的设计值。这是浅层地基处理方式其中的一种,这种方式通常用在地下水位之上,潮湿的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以及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在进行施工前,首先要对建筑地段附近的土层进行试夯处理,确定使用的夯锤底面直径大小、夯锤的自重和自由下落的间距,能够在以最后下沉量和相应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得到准确数据。(2)通常选用自重大于8吨的大吨位夯锤,起吊高度至大于61TJ,强夯地基是使用起重机械将夯锤做自由落体运动,从根本上能够加强对土体的夯实,使地基强度有效提高、地基的压缩性降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回填土的种类为:砂质土、砾石、砂土、粘性土及碎石、粘土等类型。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各点的试夯确定:得出各夯点相互联系的数据;各夯点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效果次数;测试各夯点受到压缩出现变形的扩散角;每夯一遍都将孔隙水压力消散完所需要的间歇时间。由于土层的种类不同,其设计基本要求也不同,通常会选择连夯或间夯合理的操作方法。采用填砂石垫层用在常出现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铺设在夯点下面,有利于将孔隙内的水压完全消散,通常施工人员会选择一次铺成或者是分层铺填。在干旱季节进行强夯施工是最好的时期,对于雨季出现的场地积水情况,要及时的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土质变软,造成挤出情况,使强夯效果大大降低。

2.3深层搅拌桩

采用粉体喷射搅拌机械,经过钻成孔后,利用外界的空气压缩设备,使水泥粉等一些固体材料以雾状喷入,在加固的软土中,通过进行原位搅拌、压缩并且将其中的水分充分吸收,会出现相应的物理化学反应,软土出现硬结现象,水稳定性能好、整体性强、桩体强度较高,其特点主要是使强度形成速度快、所用时间少、地基下沉幅度小。从根本上提高路基强度,形成与桩间同形成复合地基,成为喷粉桩。(1)土质:通常在进行施工现场处理时,常选用粉土作为喷粉桩的回填土,并且在其中添加固化剂,从而使粉土无论在质量还是强度方面都优于淤泥质土和粘性土的特性,当选用的土粒相对较粗的时候,则其强度效果增强的明显,使土质增强效果更好的方法就是选择纯净的原位土进行回填,因为有机物在软土层中的含量多,则使增强效果变差,综合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土层中有粉土、粉砂土、砂土等作为软地基,则不宜含有树根等有机物作为人工填土。(2)含水量:在对软土层中、特别是其中包含粘土层,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科学含水率,天然土中最佳固化剂掺入比与含水量值都是一一对应的,如果结果超出规范规定数值,则效果增强的不明显。(3)固化剂掺入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对固化剂掺入量和固化料进行配比,按照当地的含水量、类别、加固地基土质情况、原位土和复合地基承载力以及规范设计要求桩体承受的强度等级等条件有重要的联系。通过试验资料显示说明:当固化料强度等级越高,说明单桩强度固定,掺入量相对少;当土质纯净时,说明原位土颗粒相对较粗,掺入量少;掺入量越少,土层中的含水量就越小;按照配合比规定,掺入量少,则原位承载能力就会越大。

3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1)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每米喷粉量桩身控制要配备准确的装置记录器,在施工中进行数据测量与记录时,仪器中任何按钮都不得进行人为的设定和参数修改,就是在使用仪器的深度,以及时间,产生的喷粉重量,施工时的桩号编号,再次搅拌的深度和次数等基本情况说明,从根本上能够减少在施工时出现违反操作的行为。(2)对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施工技术工艺的基本流程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施工工程实际情况,现场检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主要是将施工顺序以及施工工艺进行基本的研究;确保施工组织设计基本体系完善;施工方式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保障。(3)根据机械设备在进入施工现场的数量、性能、型号及其基本的可靠性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其主要能够对粉体计量装置进行检查,并且从根本上满足工程进度的施工需要。(4)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测量,其中含有施工中钻机下钻的深度、以及喷粉面和停灰面等数据的标高值,加固的深度及桩长得到保障。(5)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情况表明,根据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严谨的规范流程进行施工,并且对桩体长度、直径以及深度和喷粉量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4结束语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2篇

该工程包括主厂房、汽机间、主控及附建楼、油泵房及油罐、再生水处理车间、综合泵房及水池、渗沥液处理车间及废水处理车间、循环水泵房及冷却塔、飞灰固化厂房、综合楼等建(构)筑物。主厂房、再生水处理综合泵房及水池、渗沥液处理车间及废水处理车间的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埋深为-4.8~-7.2m。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见表1。勘察期间,在所有钻孔中都遇到了地下水,实测稳定水位标高介于0.40~9.20m之间,层③细砂及层⑤,⑦中砂处于水下饱和状态。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表1

2技术方案的确定

由于该工程基础位于回填土上,回填土承载力不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且不能直接作为持力层,故必须进行地基处理。要求处理后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压缩模量不小于8MPa,处理深度不小于回填土厚度;主厂房部分、垃圾厂储存池侧壁下的条基,汽机厂房、主控厂房、烟筒、飞灰固化车间的载体桩复合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50kPa;冷却塔的载体桩复合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00kPa;办公楼、宿舍楼的载体桩复合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

对于回填土的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采用挤密灰土桩,由于回填土深度较大,且结构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常规灰土挤密桩在北方地区一般只能提供250kPa左右的承载力,而本工程要求处理后的承载力最大为350kPa,故必须采用深层强夯施工的大直径灰土挤密桩;2)采用强夯处理方法消除地基土的不均匀性和后期的可能沉降,同时提高地基土承载力,承载力不够的部分由CFG桩复合地基来承担;3)采用强夯、渣土桩和载体桩复合地基相结合的技术,在不同的位置根据处理深度,采用强夯、渣土桩处理回填土,采用载体桩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与CFG桩相比,载体桩桩长明显缩短,在满足沉降要求的情况下,造价降低。

经过论证比较,初步确定采用强夯、渣土桩和载体桩复合地基相结合的技术。经对各柱承载力验算和变形计算发现,所有复合地基承载力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部分柱基荷载较大,若采用载体桩复合地基,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确定该部分基础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因此本工程的地基处理方案为:当填土深度在5m以内时采用强夯进行处理,填土深度超过5m时采用挤密渣土桩进行处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和后期沉降;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荷载和尺寸较大的柱基地基,其余地基处理采用载体桩复合地基。

3复合地基的设计

3.1 桩间土的处理

3.1.1 强夯的设计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对于处理深度在5m以内的,采用单击夯击能2000kN•m,夯击点按正方形布置,考虑到夯锤尺寸大小,夯点间距采用6m,最后以单击夯击能1000kN•m满夯一遍。在大范围施工前进行小范围的强夯试验和载荷试验,经检测合格后再正式施工。

3.1.2 渣土桩的设计

设计渣土桩桩径0.6m,间距1.8m×1.8m,正方形布置,共计3081根,根据填土深度最深约10m,初步确定渣土桩的施工成孔深度为6~8m,经过夯实后在10m范围内的填土得到有效处理。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取m=Ap/S2=01087,桩体强度fpk为600kPa,则渣土桩的承载力采用下式计算:fspk=mfpk+(1-m)fsk=0.087×600+(10.087)×75=121kPa>120kPa,满足设计要求。

3.2 载体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3.2.1 计算参数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某一代表性空孔进行计算。载体桩以层③细砂为持力层,天然地基土承载力fak=160kPa。工程±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2.0m,混凝土桩身长约8.0m,载体桩处理的有效桩长约10.0m。计算深度d =10.0+2.0(桩顶至室外地坪标高)=12.0m。桩径43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25。土的有效重度:γ0=10.0kNPm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深度修正系数ηd=116。

3.2.2 承载力估算

根据《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Ra=faAe

其中:fa=fk+ηd(d-0.5)γ0 将各参数代入得fa=160.0+1.6×(12.0-0.5)×10.0=344.0kPa。

查规范取三击贯入度10cm,得:Ae=2.7m2,则Ra =344.0×2.7=928.8kN。

3.2.3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设计桩径为430mm,桩间距为1.8m×1.8m,桩间土承载力取120kPa,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满足设计要求。

3.2.4 桩身强度验算

按材料强度计算单桩承载力(采用C25混凝土):

fcu=3RaP/Ap

式中:fcu为桩体28d立方体试块强度,取25MPa;Ap为桩的断面面积,则Ra=25000×0.145P3=1208.3kN。

3.2.5 变形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基础最终沉降用下式计算:

根据规范,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12.243MPa,查规范,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0.505,则总沉降量s=53.10mm。

3.3 部分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以粉土为持力层,确定桩长为19m,单桩承载力为

设计取670kN。

CFG桩设计桩径为400mm,桩间距为1.65m×1.65m,置换率m=3.14×0.22/1.65×1.65=0.046。则

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和载体桩复合地基相同的方法进行桩身强度验算和沉降计算,均满足设计要求。

4试验检测

4.1 施工前的试桩

为了给设计提供依据,确保施工的可靠性,在正式施工前,进行几组复合地基的试验施工和检测。为了对比渣土桩+载体桩复合地基和强夯+载体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效果,进行了两种施工方法的对比,依照设计参数进行施工,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采用两种施工方法处理都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设计要求,且在设计荷载下变形相近,表明处理效果良好。

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结果 表2

4.2工程桩检测

施工完成后,对工程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了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及单桩低应变检测,共进行了36组载体桩复合地基、12组渣土桩复合地基、6组强夯复合地基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全部达到设计要求,低应变检测的314根桩全部合格。复合地基平均变形模量达到65MPa。

5结语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道路工程;施工材料;施工方案;施工工艺

一般在进行路基的填筑时,只要土壤的含水量达到施工要求,经过机械碾压可使路基的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在软土地基路段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绝大多数软土地基路段都会存在较厚的淤泥层,含水量较高,承载力较低,土质的孔隙比较大,土质稳定性比较差,导致上部结构设计承载能力大幅降低,若不及时正确的处理很容易影响整体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存在较大的道路通行安全隐患。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进行探讨:

1 严格把控施工材料

由于软土地基自身的性质,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材料包括土工合成材料、水泥、砂袋、石灰以及塑料排水板等,为了确保后期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在这些材料的采购以及储存、保管上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应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进场标准,过期或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一律严禁使用,避免材料的混放以致出现材料污染问题。同时材料应存放在避光、干燥的环境下,每天按照施工进度取用。参照有关规范把控材料质量如:①土工合成材料:必须具备足够的抗拉强度以及较高的土工织物刺破强度、握持强度以及顶破强度。②砂砾材料:砂砾料作为垫层材料不得掺杂任何粘土块、有机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具备较好的透水性能。同时砂砾的含泥量应0.5mm,砂料中含泥量应砂袋总重量的50%。对于砂袋的材料选择,为了保证其具备足够的抗拉强度,应选择用聚丙稀、聚乙稀等编织材料,材料的渗透系数应大于袋中砂石,且能够承受袋中砂石的重量以及内拉力,同时应具备较好的耐水腐蚀以及抗老化性能。④塑料排水板:该种材料是一种包围芯体以及芯体合成的纤维透水膜复合体,应具备足够的柔性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

2 正确选择具体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

对软土地基处理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软土地基的稳定以及沉降的处理,①稳定处理:为了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可应用石灰桩、水泥桩、换填土、挤实砂桩等措施来加强软土的抗滑阻力;分期或缓慢填筑路堤也可以增强地基的强度;一些加速地基固结的措施也可提高软土层的强度。②路基的沉降处理:通常从减少总沉降量以及加速固结沉降两个方面着手,减少总沉降量也可采用石灰桩、水泥桩、换填土、挤实砂桩等措施;加速固结沉降可应用设置砂井、芯板排水等竖向排水、加载预压以及挤实砂桩等处理。主要的施工工艺要求如下:

2.1 换填土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对于比较薄的软土地基的淤土层,可换填灰土、粗砂、水泥土等措施,为了尽量减少工程造价,换填土应就地取材,将软土全部挖除,然后进行压实增强软土地基的强度。在进行软土的挖除换填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换填时应分层铺筑、逐层压实。

2.2 铺设砂垫层或者砂砾垫层

在软土地基上面铺设一层0.5-1.2m的砂层可增加一个软土顶面的排水面,有利于提高路基底的排水固结来增强路基的整体强度以及稳定性。同样在铺设砂垫层或者砂砾垫层时应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在彻底清除基底的杂物后,再进行分层铺筑砂石或砂砾作垫层,注意每层的铺筑厚度应

2.3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隔垫

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土工合成材料隔垫可加强路堤整体的刚度,并使基底能够均匀承受荷载,避免局部过度受力破坏路基整体结构,同时由于土木合成材料较好的渗透性能有利于排水,可防治地下水的冲击。在进行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施工前,首选应选择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施工路段进行试验,以确定施工材料、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等。土工合成材料主要是在软土地基的下承层进行全断面铺设,铺设前应彻底清除土层表面的碎石块及其他坚硬的凸出物,保证铺设平面的平整,铺设时应将土工材料紧贴下承层尽量拉直平铺,并用插钉的方法来加固土工材料的紧密度,强度较高的土工材料应放置在路堤的垂直轴线上。在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完成后,为确保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应采用拱接法进行必要的联接,缝接的宽度应>50mm,若采用粘结法应选择抗拉强度较强的材料。同时应注意及时填筑填料,并且在装卸填料时应注意避免将填料直接卸在土工合成材料上。

2.4 密切监测预压期的沉降变化

在完成软土地基的路段施工后以及路面铺筑施工前,应设置必要的路堤预压期,一般若有规定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操作,若无明确指示,通常在监理工程师的施工指示下进行操作。在预压期完成前的14天,承包人应严格按照施工规定或者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密切观测路基的沉降变化,并将沉降变化及时记录进行整理、汇总,绘制沉降变化曲线图完成预压期的分析报告。在软土地基的沉降期间,施工人员不应该在预压的软土路基上进行任何的修筑工程,若因路基沉降导致填土下陷应及时加以填土。

总之,若在道路工程施工中遇到软土地基,应分析软土地基的变形或强度,从施工材料、道路结构、施工工艺以及使用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软土地基的设计及处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尽量减少地基沉降以及过大差异沉降的发生,避免造成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确保道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滨江大道(绕城公路一应天西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z].

[2] 王晓谋,袁怀宇.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 徐至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从书:软土地基和预压法地基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深层搅拌;施工; 应用

一、工程与地质概况

该工程为某工业厂房, 总面积约2107m2。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基土为厚度较大的软土层, 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 充分发挥该厂有限的厂区地坪, 经过多方案比较后,决定采用桩直径Φ500间距1000mm长8m的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场地需要回填约7.48m,地基土层分布分别为:(1)层含碎石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2)层碎石混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3)层全风化花岗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以下均为花岗岩。

二、深层搅拌桩桩的基本原理

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基本原理: 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它与混凝土的硬化机理有所不同, 混凝土的硬化主要是水泥在粗填充料中进行水解和水化作用, 所以凝结速度较快。而在水泥加固土中, 由于水泥掺量很小, 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完全是在具有一定活性的介质土的围绕下进行的, 所以硬化速度缓慢且作用复杂, 因此水泥加固土强度的增长过程也较混凝土缓慢 。

三、深层搅拌法的设计

1、水泥选择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水灰比0.50~0.55,水泥掺入比(掺加的水泥重量和软土湿土重量之比)αw=15%,根据《特种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手册》可知:fcu=1.35MPa;由于地基持力层位于(1)层含碎石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较大,桩长较大,回填深度较大,预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控制。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可得:Ra=μfcu Ap=0.3x1.35x2502x3.142/1000=79.53kN; μ=0.3,fcu=1.35MPa,Ap= 2502x3.142=196375mm2 。

2、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预估

根据临近项目分层压实处理场地经验,分层压实且待90天后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90kPa,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可知:fspk=mRa/Ap+β(1-m)fsk=0.196x79.53/(0.196375)+0.80(1-0.196)x90=79.4+57.9=137.3 kPa,计算得m= Ap/A=196375/10002=19.6%。

3、复合地基总桩数

改项目占地总面积约A=2107m2。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19.6%, 桩径d=500mm ,需要处理面积A1=Am=421.9 m2,桩数n=421.9/0.196375=2148根,考虑实际布桩时误差及边缘布桩因素,实际桩数为在2240根。对于部分场地回填较深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补桩,以满足设计要求。

4、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竖向承载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总垂直沉降S包括桩土复合层本身的平均压缩变形S1和桩土复合层底面以下土的沉降量S2,即S=S1+S2。考虑到桩底部地基较好,同时在分层回填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的场地自沉降,桩土复合层底面以下土的沉降量S2不考虑,本工程仅考虑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平均压缩变形S1。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可知,桩土复合层的压缩变形S1可按下式进行计算:S1=(Pz+Pz1)l/(2Esp)。再根据公式计算出桩土复合体变形模量和桩身水泥土变形模量。最终看出经过处理后复合地基的变形模量Esp比未处理回填土压缩模量ES是否有所提高,若有所提高则满足基础沉降量的规范要求。

四、施工工艺

深层搅拌复合地基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泥搅拌桩桩身的质量,即桩身水泥土的强度和搅拌的均匀程度,而桩身水泥土的强度和拌合程度是由施工工艺决定的。因此,施工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根据现场试验, 确定采用技术成熟的“四搅四喷”的成桩工艺。该工艺可使水泥浆和软土均匀拌和, 达到最佳的水泥浆灌入量。

1、定位: 整套设备根据实际地形安装到达指定桩位并对中。

2、预搅下沉: 启动深层搅拌机的电机, 放松起吊钢丝绳, 实施钻井作业。使搅拌机沿导向架搅拌切土下沉, 下沉速度由电气控制装置的电流监测表控制, 为1.1 m/min~1.2 m/min, 工作电流不应大于70A。如果下沉速度太慢, 可从输浆系统输送清水, 以利钻进。

3、制备水泥浆: 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的同时, 做好每根桩的水泥用量计算, 即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 在压浆前将水泥浆倒入集料斗中。

4、喷浆搅拌提升: 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 开启灰浆泵, 待水泥浆达到喷浆口后, 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边喷浆,边旋转, 边提升搅拌机。提升过程中严格检查喷灰量是否达到设

计要求。

5、重复搅拌: 深层搅拌机提升到设计加固深度的顶面标高时, 集料斗中水泥浆正好排空, 关闭灰浆泵。再重复上述五个步骤, 按设计要求实行“四搅四喷”。

6、清洗: 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的清水, 开启灰浆泵, 清洗管路中残留的水泥浆, 并将粘附在搅拌头上的软土清洗干净。

7、移位: 重复以上步骤, 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五、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前已清除地上及地下的障碍物,回填分层压实;搅拌桩施工严格遵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及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

2、试桩及桩位误差:试桩3根;桩位水平成桩误差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斜不超过1.0%H。

3、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按规程要求平整,清理场地,标定深层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浆量、输浆速度、走浆时间,来浆时间、总的碰浆时间、搅拌提深速度等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成桩试验,确定搅拌桩的配比和施工工艺。

4、通过整袋水泥数量控制水泥用量,保证水泥掺入比。

5、施工使用的固化剂必须通过加固土室内试验检验方能使用。固化剂浆液应严格按预定的配比拌制。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拌制浆液的罐数、固化剂和外掺剂的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应有专人记录。

6、搅拌机喷浆提升的次数和速度应该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对于部分搅拌下沉困难桩位,采用适量冲水,同时放慢提升速率。

六、结束语

从设计、施工到现场情况,本场地采用深层搅拌法进行回填土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是成功的。经深层搅拌桩法(水泥浆搅拌)加固处理的地基,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弹性模量均较天然地基有显著提高,场地沉降量减小明显。深层搅拌法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有着良好的加固效果,以及较好的经济效益,希望为以后进一步的推广及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汪时编.《地基与基础》第三版,2003年

地基处理施工规范范文第5篇

关键字:路桥施工 软土地基 探讨 技术

我国多变复杂的地形地势,给我国公路路桥的建设施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软土地基的处理就是这些情况中的一种。随着我国的建筑用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补强加固软体地基,合理地利用这一资源成为了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实践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程,也是顺应当前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提高公路路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水平和施工技术,可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从根本上节约建设成本,保障建筑质量安全。

一、软土地基的概念与特性

(一)、软土的基本概念

对于软地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我国公路行业规范给出的关于软土地基的定义。另一个就是日本高等公路设计规范给出的关于软土地基的定义。

中国公路行业规范给出的软土地基的定义主要是指强度低,压缩量比较高的软弱土层。这种土呢多数含有有机物质。而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毕竟多的松软土和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等土层构成。地下的水位相对的比较高,上面的填方以及构造物稳定性都容易发生沉降的地基。为了提高公路路基的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我们就只好对软土地基进处理。软土地基根据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来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去进行处理。

(二)、软土中的工程特性

软土作为公路建设中需要处理的一大问题,首先我们就得详细地了解一下软土的工程特性。

1、天然含水量高

之所以含水量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它的矿物成分中有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的含量为万分之二。软土中的矿物表面带负电荷,呈薄片状,它与外部介质的水和阳离子进行相互作用,这样形成偶极水分子,就会吸附在表面形成水膜。

2、压缩性高

一般来说,压缩系数约为0.5~1.5Mpa-1的软土层是属于正常固结的,它的压缩系数最大可以达到4.5Mpa-1;压缩的指数大概为0.35~0.75。 而软土地的压缩系数相对地会比较高。

3、流变性强

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土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的原因是因为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它十分容易导致抗剪强度衰减,继续产生次固沉降一般都是在主固沉降完毕后。

4、透水性相对比较差

我们明白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在1×10-6~1×10-8cm/s之间,是因为它在荷载作用下固结速度相当地慢。每当地基中有机质含量比较大的时候,土中才会有可能产生气泡,堵塞渗流通道而降低其渗透性。所以在软土层上的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拖延很长时间才能够稳定,同样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也是十分缓慢的。

二、软土地基路基施工处理的基本方法

目前,比较常见和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软地地基路基施工处理中的堆载预压法

该法是利用路堤填土作为堆载,成本较低。它在工程建设之前呢,用大于或等于设计荷载的填土荷载,这样是为了促使地基提前固结沉降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减少工后沉降。每当强度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数值后,它就会卸去荷载,修筑道路路面。一般来说,经过堆压预处理后地基不会再产生大的固结沉降。施工填筑时要注意采用分层分级施加荷载。这种方法施工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械和材料,可以为施工人员减轻很多负担。

(二)、软地地基路基施工处理中的真空预压法

这一种方法并不十分需要堆载,它可以省去加载工序和卸荷工序,从而缩短预压的时间,省去大量的堆载材料,它所使用的设备还有施工工艺相对地来说都比较地简单,并不需要大型设备,可以为施工单位减轻一笔材料费用。而且呢,它还便于大面积施工。真空预压法的作法一般是在软土地基里面设置砂井又或者是塑料排水板,再在地面铺设一层砂垫层,在上面覆盖不透气的密封膜会使它与大气进行隔绝,通过埋设在砂垫层里面的管道,再使用真空装置进行抽气,从而就会将膜内的空气排出,这样就会在膜内外产生气压差,气压差它也就会转变成荷载,地基也不会遭到剪切破坏,这对软土地基是相当有利的。

(三)、软地地基路基施工处理中的反压护道法

该法是对解决路基的稳定是十分有效的它主要在道路主路堤两边,填筑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护道从而达到路堤稳定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起到抗滑的作用,使抗滑力矩可以克服滑动力矩。其高度一般可以路堤填土高度的1/3~1/2。这种方法处理软土地基,对解决路基稳定是有效的。这种方法不需要控制填土的速率,但是能够机械化地完成路基填筑,处理地基时土方量大、占用的土地多也是这个方法的弊端之一。

(四)、软地地基路基施工处理中的水泥土的搅拌桩法

水泥土搅拌桩利用水泥石灰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要剂,再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的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进行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软土间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得软土固结成整体性、水稳定性强的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的目标。 这种地基应该看作是复合地基,桩土可以一起承担荷载。施工速度快,设备轻便,便于移动,方法容易掌握,处理深度较大这些都是使用此法优点。

(五)、软地地基路基施工处理中换填的垫层法

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进行挖除,然后将其换填成强度比较大的土又或者稳定性好、没有侵蚀性的材料被称作是换填垫层法。这种办法处理的高度一般都为2~3m,不过当软弱土层的厚度过大,就会采用换填的方法增加弃方和取土方量从而增大工程的成本。

(六)、软地地基路基施工处理中的强夯法

强夯法的基本原理是当土层在巨大冲击的作用下,土里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与冲击波,从而导致土体的孔隙进行了压缩,夯击点在一定深度内就会产生排水通道。这就会使里面的孔隙水或气顺利地排出,土体也就会迅速的固结。

强夯之后地基的承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压缩性相应地也会降低200%~1000%。

三、软土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软土地基施工过程当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采取软土地基注浆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

在地基施工过程当中,设立软土地基注浆的保证措施相当重要。所以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采取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

(二)、加强静压浆施工安全技术

在采取了软土地基游资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的同时,加强静压浆施工安全技术,也是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做好软土地基处理的审查工作

做好软土地基处理的审查工作在软土地基处理中也十分重要,审查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有利于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温景波.公路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探讨[J].城市建设, 2010, (36):1 68-169.

[2]:王祥真.论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2, (16): 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