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租赁行业研究

金融租赁行业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租赁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租赁行业研究

金融租赁行业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

一、引言

金融租赁进入国内的时间较早,但前期发展不甚顺利。2007年1月,国内商业银行正式被允许出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银行资本的进入为金融租赁行业带了强劲的发展动力。2008-2014年,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由人民币420亿元增长到13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110%,且显著高于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201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40.63%,资产规模在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银监会公布的2015年6月末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共有金融租赁公司40家,其中26家由商业银行控股或参股,占比65%。同时,还有邮储银行等20家商业银行计划申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一)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经营实践中,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增长到一定规模后,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拓宽资金供给渠道,以支持资产规模的增长,避免过度依赖银行渠道资金。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起步较晚,在2014年3月之前,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证券化没有直接合法发行渠道。2014年3月银监会正式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参照信贷资产证券化管理要求,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该项政策的推出受到了金融租赁公司的普遍欢迎。2014年9月,国内首支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经银监会审批后,由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发行,该支产品采取的是表内融资模式。到2015年末,国内金融租赁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了6支,总金额人民币79亿元,仅占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总金额的1.1%。

(二)金融租赁资产公司证券化现有模式

目前,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纳入了金融监管的范围,根据监管部门的不同,有两种可以选择的模式,一种是由银监会和央行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除此之外,另一种就是企业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监管的。

(三)现有模式的局限

现有的资产证券化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具体分析如下:现有资产证券化通道有限,且门槛较高。在现有两大资产证券化渠道中,实际上银行信贷资产、国企央企资产证券化需求规模庞大,占用发行通道多,受普通投资者认可程度高,因而资金吸收能力强;而金融租赁公司因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投资者对其内在价值的认知度较低,而面临激烈的通道竞争和发行压力。缺少符合金融租赁行业特点的资产证券化渠道。金融租赁公司经营的专业性较强,其实际生存于一个由设备生产企业、承租企业、二手设备市场等参与者组成的产业生态圈。无论是企业资产证券化模式和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所吸引的投资者中专业投资者少,一般性财务投资者居多,不了解这一生态圈的特点与需求,以致于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票面利率偏高。在二级市场上,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不强。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因发行与流通总量相对较小,且交易结构相对复杂,个人投资者的认知程度和认购意愿低,多数机构投资者愿意持有到期,以致于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流通不畅。

二、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

为突破前述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现有模式的局限,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作者试图引入互联网金融思维,创新金融租赁资产证券化模式,为金融租赁公司开辟新的资产证券化渠道。主要思路是金融租赁公司将持有的部分融资租赁资产作为基础资产,转让给由金融租赁行业协会建立行业统一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A2P平台所组建的SPV,实现基础资产的独立与风险隔离,并转换为标准化的证券化产品,然后通过A2P平台向专业投资者发行来完成资金募集,最终实现证券化产品的流通交易。

(一)交易参与各方及职能

原始权益人:金融租赁公司,负责将持有的部分金融租赁资产,进行甄别、梳理、整合,组建基础资产池,并将其委托给管理人。原始债务人:承租人,即金融租赁资产的使用方,负责按照《金融租赁合同》的约定向SPV支付租金。管理人:由金融租赁行业协会建立的行业统一A2P平台,负责项目总协调,产品设计,现金流分析,定价模型构建,起草发行文件,产品销售和日常管理。SPV(特殊目的载体):由行业统一A2P平台设立,以实现资产风险隔离目的,负责根据原始权益人的委托,管理基础资产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将募集的资金支付给发起机构。投资者:出资购买及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按期取得收益分配。资产服务机构:金融租赁公司,负责基础资产的日常管理与处置,确保租金按时支付。资金保管机构:具有保管资质的商业银行,负责募集资金的保管及划付。证券登记托管机构:行业统一A2P平台,负责证券产品的登记结算和支付等。信用评级机构:具备相应资质的资信评级机构,负责对发行的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律师事务所:负责起草发行文件和法律协议,协助解决法律结构问题及报批,出具法律意见书。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拥有证券业务资质,负责对基础资产及现金流状况进行监督。其他中介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信用增级机构等。

(二)主要交易结构与流程

创新模式的交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参与各方之间的合同、业务等法律关系,虚线表示现金流的划转过程。金融租赁公司根据融资和管理目标,选定基础资产,组建基础资产池。金融租赁公司将基础资产池委托给行业统一A2P平台。行业统一A2P平台作为管理人,受金融租赁公司的委托管理基础资产池,并支付证券化后募集的资金给金融租赁公司。行业统一A2P平台设计证券化产品及交易结构。行业统一A2P平台承担SPV的职能,将基础资产池产生的租金回笼现金流分割为可上市销售的证券份额,并设计由原始权益人、投资者以及各中介机构参与的交易结构。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行业统一A2P平台作为管理人,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外部评级机构,对证券化产品进行评级。信用增级既可以引入外部增信机构,也可以由金融租赁公司提供抵押、股东信用担保、优先级/次级结构分层安排等等。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以及募集资金的划付。投资者在行业统一A2P平台上认购证券化产品。在完成资金募集后,行业统一A2P平台按合同的约定,向金融租赁公司划付资金。基础资产管理。金融租赁公司作为资产服务机构,受投资者委托负责基础资产的日常管理,包括承租人履约情况监督,确保租金及时划转到资金保管银行的监管账户,并定期向行业统一A2P平台和投资者报告。证券化产品的偿付。在约定的本息偿付时点,资金保管银行根据行业统一A2P平台的指令,将证券本金和孳息及时的划付给投资者。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整体上来说,在国内宏观经济进入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与“资本、创新”两大要素直接相关。因此,金融租赁行业作为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之一,走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发展路径,既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进一步而言,金融租赁公司面临资金补充的迫切需求,同时又受到经济资本监管政策约束,在传统资本市场渠道相对低效和P2L平台乱象丛生的情况下,通过具有行业公信力的行业统一A2P平台,实施资产证券化来筹集资金,是一种多重约束下的制度安排,同时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作者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鼓励资产证券化方式创新。现有政策对互联网平台参与资产证券化仍有一定的限制,作者在第四章中已有阐述。本着鼓励创新、适度监管的目的,建议对金融租赁行业区别对待,允许金融租赁行业协会主导成立金融租赁行业统一的A2P平台,成为面向金融租赁公司和合格投资者,提供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互联网平台。(2)放宽相关监管措施。现有政策对法人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筹集资金的余额也有一定限制。作者认为金融租赁行业统一A2P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单个P2L或P2P平台因过度逐利而违规行为频发的问题。建议放宽对金融租赁公司通过行业统一A2P平台进行资产证券化方式筹集资金的余额限制,允许首先不设余额限制先行试点,再根据试点情况界定相应的余额限制金额。(3)银监会延伸对金融租赁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现有政策对行业协会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建议赋予银监会对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并对金融租赁行业协会及行业统一A2P平台建立全面金融监管,确保协会及平台的规范运作与市场公信力。

作者:蔡亮 彭璐 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东跃.融资租赁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金融租赁行业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上海自贸区;金融细则

一、融资租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租赁发展现状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

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程序简单、租约灵活、节约成本、单独核算,融资租赁业务很快就成为了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融资的方式。中国租赁蓝皮书——《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不含单一项目融资租赁公司)共560家,比2012年年初的296家增加了264家,增长了89.2%。其中,金融租赁20家,内资租赁80家,外商租赁约460家,比上年增加250家。

从业务发展情况看,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155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底的9300亿元增加了约6200亿元,增长幅度为66.7%。其中,金融租赁合同余额约6600亿元,增长69.2%,比上年11.4%的增幅提升了57.8个百分点;内资租赁合同余额约5400亿元,增长68.8%,比上年45.5%的增幅提升了23.3个百分点;外商租赁合同余额约3500亿元,增长59.1%,比上年69.2%的增幅下降了10.1个百分点。

融资租赁的发展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的数据来看:一是融资租赁近五年交易额的变化;二是近五年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三是近五年融资租赁占GDP的百分比。具体数据见表1。

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是指租赁交易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从表1来看,我国融资租赁市场发展很快,短短几年间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已从2007年的0.17%增长到了2012年的4.14%左右,增长了几乎25倍。但是,美国2011年的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超过了22%,远远超过了中国2011年的2.99%。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一般在15%~30%。尽管上述三个指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融资租赁市场的差距还很大。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仍然没有与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相适应,没有与我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和投资额相适应。

(二)融资租赁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较晚,所以融资租赁行业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融资租赁范围不确切。我国许多融资租赁公司所做的业务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甚至是房地产等不动产。根据我国《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这些业务应当是算融资租赁业务的。但是,这些业务对促进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帮助不大。

2.融资租赁业务单一。我国融资租赁依然还是较为简单的商业模式,以融资性租赁售后回租为主。而杠杆租赁、转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风险租赁等这些租赁方式少之又少。

3.融资租赁行业人才紧缺。中国租赁蓝皮书——《2012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称,全国融资租赁人才缺口至少在2500 人以上,其中中高级管理人员约500 人。今后三年内,随着我国融资租赁产业的继续发展,每年需要新增专业人才约1000 名。

4.融资租赁行业融资渠道单一,租赁行业资金来源单一。企业型融资租赁公司除了自身的资本金外,其他的资金来源只能来自于银行贷款。

二、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细则优势与风险分析

(一)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细则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说明了金融类融资租赁的细则,包括两项:一是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二是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

同时,该通知还规定: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试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

(二)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细则的优势

1.对于单机、单船子公司门槛的降低带来的优势。《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租赁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对于一些大型的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金通常都不低,如交银金融租赁、招银金融租赁的注册资本都是20亿元,国银金融租赁的注册资本甚至高达80亿元。这次自贸区不设最低注册资本让不少小型的租赁公司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一些单机、单船子公司,同时也有利于大型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的扩大。

2.允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带来的优势。商业保理业务主要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账户管理、应收账款催收及信用分先控制和坏账担保等服务。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有利于融资租赁开展业务收入,包括增加服务佣金收入和购买商的资信调查费。

3.对融资租赁公司的相关业务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优势。中国是全球飞机船舶消费大国,全球每年新生产的飞机约10%销往中国市场,每年新造船合同金额约30%在中国。但是,由于国内融资租赁市场不发达,中国航空租赁市场90%的份额被外资租赁公司占据,航运市场也被外资租赁公司垄断。2010年2月,银监会对保税区开展单机、单船融资租赁业务在政策上放开;同年6月,上海综合保税区获批开展单机、单船融资租赁业务。此次放宽试验区内单机、单船租赁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有助于推动更多单机、单船项目公司的成立,逐步改变中国飞机船舶租赁长期为外资所垄断的现状,促进中国融资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此前,境外飞机租赁业务由于政策,通常通过其他国家、地区绕道开展。如果通过设立自贸区子公司这样一个平台,就能把境内外业务整合起来。

(三)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细则实施的风险

1.融资租赁子公司多样性增加带来的风险。目前已有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在所划定的自贸区内设立了相关业务项目。据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综合保税区还与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国银租赁、农银租赁、工银租赁、中航租赁、美国威利斯租赁、大新华租赁及远东租赁等9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包括国内的租赁公司及国际租赁公司都将成为上海未来融资租赁项目的储备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上海自贸区经营融资租赁业务,非系统性风险将增大,同时系统风险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融资租赁行业更大的波动。

2.融资租赁行业技术人员短缺带来的风险。最近,商务部批准的一些参与融资租赁业务试点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此前都未尝试过该行业,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微乎其微。目前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随着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行业迅速扩张,人才供给跟不上,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能否运营好,这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现阶段由于融资租赁模式单一,对人才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技术层面。

3.融资租赁行业缺少创新带来的风险。上海自贸区的融资租赁企业对于融资租赁是选择一成不变的租赁模式还是选择创新模式,直接关系到试点的成效。

三、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风险管理的建议

上海自贸区融资租赁行业的政策开放高于市场预期,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提交了关于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子公司的申请,如交通银行、海通证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等,都希望获得金融租赁牌照,这将是国内融资租赁行业的巨大飞跃。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设定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企业管理的标准

下图是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的一个影响融资租赁交易额的系统流图。

系统动力学是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且建立起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立足于整体及整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整体观替代传统的元素观。它不是依据抽象的假设,而是以现实世界的存在为前提,不追求“最佳解”,而是从整体出发寻求改善系统行为的机会和途径。本文将把融资租赁交易额作为流量变量(表示积累效应的变量),把融资租赁交易增加量和融资租赁交易减少量作为流率变量(表示积累效应变量变化快慢的变化率变量),同时包括一些辅助变量(从积累效应变量到变化率变量,及变化率之间的变量)和派生变量(不在反馈环中的变量)。

融资租赁行业将是上海自贸区中收益较高的行业之一,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是融资租赁企业应该去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融资租赁行业不仅应该弥补以前的不足,更要发挥自贸区的优势。

(二)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设立项目评审体系

由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型金融机构纷纷提交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子公司的申请,这将导致企业增长幅度增大。企业增长幅度增大有三点影响。

1.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度增加,为了在自贸区长久的生存下去,企业必须改革和创新。一是企业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即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设立项目评审体系,要准确把握融资租赁公司的租赁物产业定位;二是要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繁杂的融资租赁项目,提高竞争力。

2.企业应该增强人力资本,建立一支高技术的融资租赁团队。

3.企业增多会导致风险增大,最终导致融资租赁交易额的减少量增多。由于自贸区的优惠政策,不排除某些企业的进入是为了谋取一时的利益,不顾市场的正常运行,进行不符合市场的交易,给市场造成风险。同时,由于政府的监管力度有限,难免存在某些风险。

(三)设定一个期限让企业来完成融资租赁的创新

在减少风险方面,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不能仅仅凭借一个企业的实力来审批它是否可以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子公司。有些投机性的公司可能为了一时利益进入自贸区,扰乱自贸区的正常运营。这样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干扰。因此,在审批的同时,政府应该设定一个期限让企业来完成融资租赁的创新。同时,应该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本的构成,如果达不到法定要求,不予审批。

参考文献:

[1]胡亮.关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03).

[2]朱海鹏.浅析我国融资租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0(01).

金融租赁行业研究范文第3篇

今年3月初,在信贷紧缩预期愈加强烈的背景下,银监会对银行系租赁公司颇有些意外的二次“开闸放水”,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一同审批通关,同时获批的还有中石油。

日益壮大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队伍,以及长长的排队待批的商业银行名单,无疑证实了中国金融租赁市场广阔的前景和金融租赁的巨大诱惑力。然而回顾两起两落的国内金融租赁市场发展脉络,新一代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将如何实现各方期待的金融创新使命,激活沉疴已久的金融租赁市场,仍然有待时间的检验。

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专访了国资银行中的代表性租赁企业――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租赁”)CFO陶梅、股份制银行中的代表性租赁企业――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银租赁“)副总裁兼CFO刘卫东,以及业内的知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协会首届会长、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筹备咨询项目经理吴维海博士,全面梳理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前生来世,力图为本土CFO运用金融租赁工具提供实战思考。

后来居上

金融租赁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新型租赁方式,这种租赁具有融物与融资双重功能,其交易形式主要有:直接融资租赁、售后回租、联合租赁;交易性质从《会计准则》角度分为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

在发达国家,融资租赁业已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目前中国的租赁渗透率约4%左右,低于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也低于亚洲平均水平(亚洲平均约8%)。据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设备投资总额为10.99万亿元,租赁额只有550亿元。不过,如果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渗透率,我国的租赁规模应在1.6万亿元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租赁业的现状与全球第二的GDP经济总量是严重不匹配的。

事实上,在近10年时间里,国内融资租赁业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融资租赁业的“两起两落”一度把中国的租赁市场搅得“混乱不堪”。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金融租赁业遭遇了行业的第一次危机,融资租赁因银行债务问题进入萧条时期,政府强令要求银行退出金融租赁公司。其根本原因均是因为租赁公司并没有真正专注于租赁业务本身,而是被金融牌照诱惑,企图多元化经营,乱投资、炒股票、炒房地产和高息揽存等违规业务,甚至变相吸收公众存款。2001年民营企业纷纷入主金融租赁公司,但未及两年,因大多运营不够规范,使原本期待脱胎换骨的金融租赁业陷入第二次危机。

直到2007年,银监会颁布出台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改稿,允许银行入主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得以“重生”。有金融专家指出,修改稿的目的,是为了让金融租赁公司真正回归融资租赁的本业,而不是借着金融牌照胡作非为。而国内大批完成改制上市的商业银行也当仁不让地对租赁、信托等非银行业务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很快工行、建行、交行、民生和招行先后组建了金融租赁公司,国开行也收购了一家租赁公司,拉开了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全面登场的大幕。

凭借雄厚的资金优势和庞大的客户资源,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迅速地成为租赁行业中的领头羊。

目前,国内银行租赁业务市场三分天下。由于主管部门不同,市场上形成了由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商务部主管的外资、合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内资租赁公司三大板块。在五家银行租赁公司获批之前,中国已有的三类租赁公司共128家。银监会管理的金融租赁公司有12家,其中7家在运营,2007年末资产也只在218.5亿元左右。商务部主管的外资、合资租赁公司90家,内资租赁公司试点26家。而自我国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开业以来,他们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原有的租赁公司整体水平。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近日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末,国内12家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产余额总计达1507.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79亿元,利润总额22.36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20%、80%和61%。

“预计2012年前后,我国金融租赁业务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吴维海对新格局下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不过,困扰金融租赁市场的难题很多,以前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有待破冰,未被开发的市场还需拓展。与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比较,我国租赁市场实处初级阶段,规模过小,目标客户也过于集中。吴维海认为,国内小型租赁公司资产质量不高、专业化能力较低、资金来源匮乏、市场定位模糊、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较少等多重因素制约着租赁市场进一步发展。

掘金富矿

2007年底,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银行系金融租赁试点单位,工银金融租赁、建信金融租赁、交银金融租赁携巨额的注册资本成功闯入融资租赁领域。紧接着的2008年初,与之同时获批的民生金融租赁、招银金融租赁、国银金融租赁,也相继成立。

2007年11月28日,也就是注册资本金高达20亿元的工银租赁的开业当天,身为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的工银租赁便取得“开门红”,与海航集团签订飞机租赁协议,并同中远集团签署了与船舶租赁相关的协议。

“机船业务是工银租赁的特色业务。”工银租赁CFO陶梅表示,工银租赁几乎是开创了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拥有飞机船舶所有权的历史。成立的第二年,工银租赁便为我国租赁业摘得国际大奖――《欧洲货币》2008年度亚太飞机交易奖。目前,工银租赁共拥有45架飞机和57艘大型船舶。

2008年3月,招商银行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招银租赁以20亿元的资本金,落户上海。

充足的银行资本投入也为稍后成立的招银租赁的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凭借招商银行的信用背景和资本投入,招银租赁把业务重点放在了建筑、电力、采矿、制造、新能源等行业大中型设备上。招银租赁CFO刘卫东表示,“这是过去融资租赁行业可望而不可及的业务市场,在设备投资领域,融资租赁成为设备金融的强势金融工具被广大金融市场所关注。”

在航运市场领域,面对全球航运金融危机,招银租赁将市场重点放到疏浚行业的工程类船舶,同时针对中国近海沿海航运和内河航运展开营销,成功躲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船价波动导致的弃船、接船风险。

综合业内统计的情况,目前各银行系租赁公司的业务方向聚焦在航空、航运以及其他行业的大型设备上。

“以航空运输为例,未来5~10年,中国民航运输业预计将以8%~9%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3年预计中国民航增添2300架左右的飞机,价值约1830亿美元。目前国内各航空公司的飞机有60%~80%采用租赁方式通过外国租赁公司引进,保守估计飞机租赁市场容量1080亿美元,平均每年新增租赁合同额54亿美元。”吴维海一语点出国内金融租赁业务细分市场中的这一“富矿”。

事实上,国家地铁轨道交通和重大能源工程、10大产业振兴规划、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南水北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以及国家经济开发区战略等产业政策,也存在着巨大的融资租赁需求。而凭借商业银行对上述重大项目的天然信贷关系介入,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无疑在整个金融租赁市场内占据着最富有利润的细分市场。

“掘金富矿”的策略很快收到了实效,截至2008年11月,六家银行系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规模约为460亿元,业绩赶超了137家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2008年全部业务额。

不过,在“掘金富矿”的战略下,资本充足率就顺理成章地变成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共同挑战。根据银监会《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即业务发展规模不能超过12.5倍。事实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大多从事飞机、船舶及大型设备租赁的专业化经营,飞机、船舶单体价值大,并大多集中由大型航空公司和船东运营管理,行业集中度高。显而易见,资本金不足将对业务定位和市场开拓形成限制。

去年9月,工银租赁获得母公司工商银行30亿元的增资金,注册资本金达到50亿元;今年3月15日,交银租赁公司增资审请获批,注册资本由2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40亿元人民币;民生租赁也曾公开表示,计划将资本金由32亿元增加到50亿元。

刘卫东表示,“作为新生的金融租赁公司,在求规模、谋生存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需要快速扩张,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但规模不是招银租赁的最终目标,以专业化的运营机制最终赢得市场是我公司持久追求的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金融租赁业务发展的潜力非常大,银行业务的贷款基数也非常大,因此增长率不会有太大变化,而金融租赁业务虽然目前看着基数小,但增长率会不断往上升,增长空间会很大。

自成立以来,工银租赁分别与东航、海航、深航等多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先后出租波音、空客、ERJ等不同类型的14架飞机。去年6月,成立仅一年的招银租赁与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总合作额度为20亿元。

“资本金的扩充,必将引领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向更大更高的方向发展。”吴维海强调说。

优势与挑战

与一般的租赁公司比较,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具有品牌和信誉度高、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可借用的网点多、银行已有风险体系可移植和创新,可挖掘的客户资源丰富、企业处于初创期和没有不良资产包袱等优势。那么,银行系金融租赁企业该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银租赁做的都是大项目,对技术、经验的要求特别高,可以说,我们在航空航运上的团队云集了各行业的精英。”据陶梅介绍,工银租赁从香港引进了航空航运上的专业人才,还特地从外资银行里聘请了经验丰富的金融人才。陶梅本人此前也在工商银行英国子公司――工银伦敦担任副总经理,熟谙国际金融市场。

刘卫东表示,招银租赁当初组建人才队伍的时候,就特别重视行业的分类,吸纳了不少细分行业的专业人才,如来自船舶公司、航空、机械制造业的人才。另外,还组建了外部专家团队,专门为员工作培训、指导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等。

“人的进取精神非常重要!”陶梅表示,工银租赁有一股很强的奋斗精神。“其实,我国租赁业在监管、法律、税收上都不是很完善,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都是在不断地探索,这是一个不断推动和说服的过程,”“一切都是‘前无古人’,无处借签的,”尽管这一路走得很艰辛,但陶梅仍然感到很欣慰。

事实上,在这张行业的白纸上,走在排头的工银租赁为行业发展作出了探路者的贡献。“在一些管理办法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与监管部门进行了密切沟通。”提及工银租赁对于行业建设所起到的作用,陶梅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我们的业务系统是自主研发的。”刘卫东表示,这是招银租赁最大的优势。2008年10月6日,招银租赁的租赁业务系统正式投入试运行。据刘卫东介绍,这是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首家自主开发研制的租赁业务系统。其中,供应商租赁业务系统能够实现经销商网上申请、公司网上审批的系统化管理,成为招银租赁供应商租赁业务市场拓展最具优势的业务操作模式。

信息建设做得比较强大的工银租赁的业务系统是引进国外的资源,然后再进行本士化,“在国内,我们的业务系统约领先五六年。”陶梅自信地表示。

吴维海认为,引进和创新业务管理模式、风险管控体制,构建金融租赁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强化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可借助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识别、分析能力帮助自身进行风险控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尽管目前国内金融租赁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机遇也显而易见,但在外部环境中仍存在着相当大的挑战。

刘卫东将银行系租赁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整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租赁市场环境尚欠成熟。作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四大支柱”,即监管、法律、会计、税收政策环境尚不尽人意,尤其是税收政策不仅没有起到对行业的积极支持作用,相反国内增值税改革以及其他税收政策,包括关税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到融资租赁的特殊性,反而妨碍了我国现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二、融资租赁专业化运作能力低下。突出表现在航空、船舶、通用设备等领域,由于缺乏对租赁标的的专业化研究以及资产的价值评估,在业务运作模式上很难摆脱银行信贷业务的运作模式,信贷同质化特征明显,融资租赁业务没能成为银行信贷业务的有效补充,反而参与到信贷市场的竞争中去。

三、专业化人才短缺。融资租赁业务的专业化人才应该是熟悉投资、法律、会计、税务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国内缺乏这些专业人才。

四、没有实物资产管理能力。融资租赁业务最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就是是否具备实物资产评估、管理、处置、再运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行业要求非常高,这对刚成立之初的银行系租赁公司来讲,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

陶梅也表示,目前金融租赁专业化的运作能力还比较低,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需不断地摸索,“专业化的人才比较稀缺,特别是懂贸易、法律、保险的人才不足,但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国外著名公司――卡特比勒、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厂商租赁公司依托母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在国内形成了较成熟的客户群,因为外资租赁公司拥有丰富的操作经验、相对较轻的税负也为其市场竞争增添了砝码。”吴维海这样描述外资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优势,他表示,未来国际竞争也是银行系金融租赁企业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

行业再造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控股股东多是银行,其高管大多来自银行,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原有的资产管理体系和资产管理要求将随之带入金融租赁企业,“这种规范和严格的资产管理体系必将给其他金融租赁公司带来学习的标杆和经验,进而会提升整个金融租赁产业的资产质量。”吴维海认为,在中国金融租赁市场陷入困境的条件下,银行系金融租赁企业给中国金融租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

银行系金融租赁企业就像一件耀眼的“红外套”,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它们的出现,为中国金融租赁业向现代租赁方向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此前没有任何可参照的东西,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开放式的,这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可以探索的机会。”陶梅表示,“现在市场的竞争不是特别激烈,蛋糕会越来越大,细分市场中还有很多空间。”刘卫东也认为,“未来几年的竞争格局不会很强,对租赁公司来讲,最重要的是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子,而不是同质化。”

此前,租赁关系链条中的承租企业拖欠租金现象严重,行业的弊病一直难以“治愈”。根据一则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承租企业平均欠租比例占其经营总额的15%~30%,严重的已达到60%~70%。银行系金融租赁企业凭借其完善的客户信用体系和高品牌知名度,促使客户增强了守信意识,由此也提高了行业信用度。陶梅说,“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遇到过有拖欠租金的情况。”刘卫东也表示相同的观点,“我们在客户选择上是比较谨慎的,现在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央企的下属企业、地方国属企业及世界500强企业,信用度比较高。”

尽管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客户信用水平曾遍比较高,但工银租赁还是制定了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陶梅坦言,工银租赁专门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管理部,“有中后台的支持,管理会比较严密。”同时还配套使用对承租人的租前调查和租后的动态管理等方法,关注租赁物的市场流动情况,一直到租赁期结束。

“资产管理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包括对资产管理风险的控制和租赁物的管理。”刘卫东强调必须要严格控制好风险,才能为租赁业带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前景广阔

依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对租赁的认知程度并不深,在地域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作为把着上海这块“肥肉”的招银租赁,原本以为可以借助地理优势,大举发展业务。“招银租赁在上海的业务其实很少,而中西部倒是比较容易接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刘卫东坦言,招银租赁的业务版块主要分布在环渤海、中部以及西部的重庆和成都一带。

曾参与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开业前期筹备的战略规划与制度体系建设的吴维海博士以民生金融租赁公司的盈利模式为例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创立初期的“1+3”商业模式很有特色,很有创意,实践证明,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关于商业银行的金融租赁业务未来发展思路,吴维海博士认为,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租赁业务时,应发挥各自优势,依托银行现有的品牌、资金和客户资源等优势,整合内部与外部的资源与能力,实现相关多元化经营,增加租赁业务收入。

工银租赁迅速地迈出了开辟新业务的第一步。在离2010年还有三天的日子里,工银租赁与武汉城投签署了一单高达200亿元的租赁业务合作协议,成为第一笔银行系租赁牵手城投的业务,超越了工银租赁在工程设备、船舶、航天等传统业务领域。

“未来5~10年,随着我国金融租赁市场客户需求的差异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将成为金融租赁企业研究和跟踪的服务重点,打造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的品牌形象,占据细分市场的较大份额,实行服务差别化、业务个性化和客户细分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吴维海对金融租赁市场作出了预测。

面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入融资租赁行业以来的市场格局,应该说初期的银行系租赁公司还在求规模、谋生存、占市场的初级阶段奋斗,但这种求规模的快速扩张之路应该不会持续太久。专业化细分市场的纵向挖掘、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以及实物资产管理机制的探索和建设将是未来银行系租赁公司在金融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托。刘卫东表示,“目前在融资租赁行业内,银行系租赁公司与其他性质的融资租赁公司并没有构成明显的市场竞争,”他认为,各企业之间在重点细分行业、目标客户群以及运作机制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反而使银行系租赁公司与融资租赁同业之间多了合作的空间。事实上,银行系租赁公司与其他融资租赁公司,如厂商系租赁公司,均可借助银行系租赁公司雄厚的资金合作开展联合租赁、转租赁等业务,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同业合作局面。

如果说过去的融资租赁行业一直在传统的医疗、工程机械、印刷、电子产品等领域开展中小单业务,在银行系租赁公司加盟后,未来的融资租赁市场的触角将向资金密集型的航空、航运、节能环保、大型工程施工设备等大单业务领域突破,并与银行信贷产品抗衡。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服务客户的业务范围呈现跨境覆盖趋势,金融租赁业务也逐渐全球化,飞机制造、船舶采购、大型设备和技术采购等很大份额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客户之间实现,金融租赁业务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业务主体相互合作才能实现。目前,已有许多国外大的金融租赁企业,如IBM、美国国际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国际航空租赁公司等,都在中国有金融租赁业务。

工银租赁副总裁闫峻曾公开表示,工银租赁未来会逐渐将其业务触角延伸到美国、欧洲、亚洲等重点国家和重点区域,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开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租赁业务。

吴维海认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将成为金融租赁业的行业领先者,盈利模式创新者,市场规模的主要构成者,以及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者。“未来五年左右,中国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并在金融租赁市场逐步成为行业领先者,行业内前10名的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名单将主要由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占据。”吴维海非常看好银行系金融租赁业的发展。

在刘卫东看来,未来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角色定位一定是围绕银行综合化经营的需要而存在的,在银行丰富的金融产品中,融资租赁产品将成为重要的金融产品,构成银行对公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这需要银行系租赁公司在融资租赁产品的专业化设计、推广中,不断丰富业务品种。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和推广能充分的配置市场资源,尤其在中小企业领域,融资租赁产品的市场优势非常明显。

据了解,几家银行系金融租赁之间是互助合作的关系,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银行系金融租赁协会。陶梅表示,“我们大家都承担着引导金融租赁业健康稳健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我期待我们之间能有相互合作的机会。”此前,陶梅在工商银行英国的管理机构――工商银行伦敦分行供职三年,任副行长,熟谙国际金融市场。

刘卫东也表示,以后同行之间合作的机会很大。“协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联谊会,将来举办的次数会更多。”此前在银监会当处长的刘卫东坦承,银监会的监管工作经历对他现在的经营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方向性作用。

金融租赁行业研究范文第4篇

金融租赁通过选择性地设备投资,提供投融资服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扩张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并作为投资中介,将实物资产投资能力,转化为金融市场的投资产品,是联结并填补信贷和资本市场空白的一个特殊的金融板块,也是金融改革中一个有效的系统工具。

对这一工具的认识正走向深入。 金融租赁正不断渗透到最具活力和创新的经济领域。 并非简单融资行为

金融租赁正不断渗透到最具活力和创新的经济领域。过去20年经济全球化、制造业服务化、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也是租赁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租赁不再仅仅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装备全球装备业”的概念,而是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高技术、公共服务以及商业领域:

(1)经济上,当成本竞争力降低或者不复存在,市场渗透率饱和不再有增长空间,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增值服务,创造额外的收入;

(2)战略上,产品加服务,满足甚至创造客户需求,对收益和风险的要求,增加客户粘性,提高竞争壁垒;尽管同时提品和服务,可能放大企业经营风险;

(3)环境上,特别是医疗、通信、能源等具备公共投资性质的领域,客户越来越意识到,释放投资能力,投入到可增加增值收入的业务中的重要性。

西门子对全球医疗设备投资和租赁需求的分析,就很好地揭示了这一趋势。预计未来20年全球水务、交通、能源和医疗的投资总额,将从2006年的1460亿欧元、6650亿欧元、4310亿欧元和2520亿欧元,分别增长43倍、4倍、6倍和10倍,当巨大投资缺口出现时,租赁有机会在这些领域实现快速增长。我们看到目前国内金融租赁公司重点加大交通、能源、市政和服务行业的投入,也是如此。

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德国租赁市场。德国是制造强国,但服务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是租赁业的主要市场,2012年服务业的设备租赁业务额占当年租赁投放额的35%,远高于制造业的20%的占比,这个差距还在拉大。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科技、医疗等行业。但租赁方式设备投资仅占服务行业设备投资的12%,远远低于国内平均的23%渗透率,被视为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

金融租赁更多的是选择技术先进、具备保值升值空间的实物资产。租赁根本上是持有资产所有权,出让资产经营权。其盈利来源,来自实物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和实物资产的保值升值能力。实物资产的经营盈利能力,来自承租人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能力,以及资产自身的技术经济先进性,可以创造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值的产品服务。二者相辅相成,同样的经营资产,由不同的企业运营,其盈利能力会大不相同。

实物资产的保值和升值能力,取决于产业技术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因素两个方面。周期性的价值波动,主要由于经济上行或下行,破坏产品供需平衡,导致资产的市场价值偏离评估的基础价值,并且根据周期规律,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由于供求关系的改善,可以重新回归到资产基础价值,从而出现资产低买高卖的投资交易机会。结构性的价值波动,主要是出现技术突破创新、产品升级换代,进而对原有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价值造成永久性替代和破坏,根据新产品交付和替换周期,结构性价值下跌短则持续数月,长则可能持续数年,往往是难以逆转的。资产市场价值的调整,背后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因素,增加判断合适交易时机的难度。

金融租赁的实物资产投资,是尽量选择正确的资产和正确的交易时机,通过买卖交易,增加盈利和降低资产风险。所以,租赁业一方面欢迎技术产品更新,能刺激企业投资及租赁需求,带来新业务,但技术更新可能会影响现有资产组合的价值,需要不断评估判断,设定合适的资产持有期限和投资退出策略,平顺周期。

我们看到,国际上租赁标的物,包括机船、信息及医疗设备等可移动资产,商业、住宅、工业地产厂房等不动产,以及软件、专利等无形资产。无论租赁资产类型如何多元化,最终还是在产业技术周期和结构变化下,进行了市场化淘汰和轮换。

金融租赁甄别和培养投资机会,支持企业扩张及技术创新革命。现金流管理是承租人客户选择租赁服务的主要考虑。美国设备金融与租赁协会调研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承租人选择租赁的理由,从高到低排序,现金流管理保持第一,占比微升2个百分点到38%;管理资产风险从9%大幅提高到25%;合理避税从12%降到9%;财务报表调节从17%降到3%;其他是服务便利性。

前面我们已经阐述了资产管理的风险,从承租人转移到出租人的趋势,也是技术投资决策能力的转移。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实施,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流的计划、划拨和控制,而是放在战略层面,考虑企业投融资的策略和内外部资源的利用,评估企业价值驱动因素,提出资本成本最小化、财务风险最小化、资源获取可行性的方案,在收益、流动性、投融资目标间,作出清晰、明确的优先选择。

企业在扩张阶段,往往采取轻资产重经营的方式,解决资本投资大、现金流管理要求高的问题,凭借先进的商业模式,快速占据市场扩大规模,成为市场领先者。与信贷的企业信用分析不同,租赁服务,理解客户现金流甚至在产业链资金流的基础上,理解设备产品技术及升级对客户运营和竞争的影响。在深刻理解客户技术和资金服务需求基础上,进行产品和服务方案的设计,满足客户需求。

金融租赁作为产业专家,把握产业和设备技术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路径,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商业模式、竞争策略和投融资方式,甄别甚至是培育能在周期更替和市场竞争中的赢家,以客户为导向,真正做到与客户一起成长,分享增长收益。这才是金融租赁不断创新的内生动力。

相反,随着国际境内及跨境税收稽查和租赁会计准则调整的趋势,税收套利和报表调节,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并非租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当作租赁的主要业务策略和竞争手段。美国、欧洲等租赁市场,根据经济产业刺激需要,也都阶段性出台并退出租赁优惠税收政策。仅依赖税收套利的业务方式,在政策调整时,也最易受到冲击。 金融改革有效的系统工具

金融租赁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板块,尚没有形成金融理论框架。

目前,监管框架分立,导致认知度和辨识度的混乱。国内存在的银监会监管的、以银行系租赁公司为主的金融租赁公司,以及商务部批准的外商和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两大类,在经营范围、机构设立、业务准入等方面存在差异,也造成业内对金融租赁业的认知度不高,错误地将其简单当成银行的一个产品线监管和业务管理,使得金融租赁陷入与信贷互补还是替代的尴尬境地,而远没有发挥投资工具的作用;甚至产生了金融租赁是影子银行这样的错误认识,没有理解到,金融租赁是资金进入设备投资而不是进入虚拟经济,杠杆可控;银行系租赁公司,一直在审慎监管范围之中,其融资也主要来自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同时,理论研究的不足,也难以支持监管政策和企业实践。国内目前进行的金融租赁理论研究,大多沿用国际经验和租赁四大支柱理论等,不完全具备现实实践意义。由于上世纪90年代国内租赁业发生信用危机后,行业整顿重新起步这一阶段,在租赁立法、税收、登记和监管等各方面,在没有被充分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系统设计,甚至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被边缘化。最近五年金融租赁业的蓬勃发展,又需要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厘清租赁在金融体系中的定位。

从融资工具到投资工具,租赁必将参与到金融改革设计和全球资本再配置。国内正在推动金融改革,优化调节社会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制度设计方面,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加快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使得不同金融资产和产品,能在更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定价和交易;结构变革方面,加大直接融资,开发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建立市场机制和对应的基础设施。

具体到金融机构,就是如何在混业经营趋势加快的情况下,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确定自身在多层次金融体系中的定位,并充分有效借助信息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等技术手段支持,扩大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其中,实施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基础资产质量的透明化、参与主体的多样化,使得各类金融业务的边界模糊,更有利于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更能倒逼基础资产的风险定价。

“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资产证券化”三化变革发展路径,上海建立自贸区,通过贸易集成、金融集成和货币集成,加快金融自由以及从产品服务输出向资本输出过渡,这些都必将对金融市场和行业的运营产生长远影响。相对银行业面临的直接冲击,金融租赁产品市场跨度大,创新设计空间也很大。我们看到,国家明确提出了租赁支持技术改造以及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政策方向,租赁与航空、航运、物流等行业也被列入自贸区的重点发展产业。

衡量金融资产对GDP比例的市场深度,以及对外投资加对外负债对GDP 的市场开放程度,中国金融市场深度已有很大提升,但开放度和全球化仍在起步阶段。具体到租赁,国际上不乏利用租赁加快货物和资本品出口,平衡贸易,进而实现资本输出的例子,商业飞机就是一个典型。一方面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航空金融和租赁的支持,金融技术的国际化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外汇储备需要稳定的、分散化的投资渠道,租赁工具可以有效参与国际资本再配置。

将租赁的资产投资和管理能力,转化为金融投资产品的提供能力。从租赁公司角度,经营租赁比例增加,出租人承担和管理资产价值风险,需要投资的风险退出手段;资本监管要求提高,由出租人自身资产负债表提供资金从而占用资本的规模扩张,也难以为继,需要从存量业务方式,向流量业务转变。需要开发资产交易和投资管理的业务模式。这一趋势,从国际市场经验可见一斑。

以美国租赁业为例,按照银行进入以及打破分业经营,租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银行进入以前,非银机构主导;主要提供简单的租赁产品。

第二阶段,银行主导阶段,大的背景是美国经济低迷,通过利率市场化、投资税收政策、自由贸易规则进行调整。监管放松,银行进入租赁业,出现大量租赁业务和产品创新;出台减税刺激投资的经济复苏税法,租赁产品创新和重新定价;美国自由贸易区数量,也从1970年的7个,增加到1980年的77个和1994年的484个,国内税收政策也转向促进设备出口贸易的方向。

第三阶段,银行混业经营。全球经济贸易的复苏,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的设备租赁国际化及资产融资,和在此基础上的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以租赁资产证券化为开端,金融创新更丰富,行业竞争更激烈,大规模兼并后,出现同质化和投资中介化趋势。

从投资者的角度,资产融资和租赁,以其资产专业性,兼具金融和产业属性,在投资资产大类中,往往被划分为固定收益、权益证券、商品投资等以外的其他类投资中。租赁投资特色越鲜明,其整合资本市场、法律技术等多方面资源,业务开展的投资行为越突出,整个投资进入、管理和退出的策略越清晰。

租赁资产具备稳定、可预见的现金流,可以通过创新结构设计,满足不同投资者风险收益的偏好。投资者,有投资期相对较短的5年-7年,回报要求10%-15%的私募和对冲基金,以及投资期超过10年甚至更长,回报要求5%-10%的养老和保险基金等。投资方式包括租赁公司股权、持有租赁资产的项目公司股权、直接持有实物资产,租赁资产支持的固定收益债券投资、夹层融资或者权益投资。

金融租赁本身不能为金融改革提供系统方案,但因其结合金融和实物资产的特征,则是解决方案中一个有效的系统工具。租赁绝不是简单的一个银行产品线,而是一个能参与国际资本配置、联结实物投资和金融产品投资的特殊的金融板块。

从大的经济金融环境和行业发展状态来看,国内租赁业现在处于上述第二和第三阶段之间,还没完成第二阶段,就已经开始第三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必须要持有资产,还要管理资产,进行证券化、交易并购等,投资中介的角色越发突出。 实现金融与资产的完美结合

紧密结合金融与资产的投资需求和发展规律,金融租赁才能实现真正的内生增长。

我们一直强调,金融租赁不仅是融资工具,更是投资工具,通过主动地行业、资产和客户筛选和培育,发掘投资机会,实现更好地资金配置。这是租赁业长期的内生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较高的行业认知度,也就是租赁公司的专业性,包括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客户关系,对客户技术、资金服务需求的深刻理解,对交易市场的法律、技术的熟悉。

如果仅基于承租人客户对设备的选择,简单提供资金的融资行为,则与信贷无异,实际操作仍看客户信用,而非理论上的实物资产所有权保障和资产回收处置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混业经营和金融租赁行业准入放宽,市场的竞争门槛逐渐降低,各种金融产品服务的互补或替代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可开拓的空白市场空间,需要掌握交易结构、法律技术等,形成产品设计和服务能力,在竞争中寻求合作。

增强租赁公司自身专业能力,发挥资源专业整合专家的作用。市场普遍认为,产业系或厂商系的租赁公司,资产专业性最强,包括资产价值评估能力、资产的回收和处置能力,以及提供设备配套服务能力。比如信息技术领域的IBM 金融公司、医疗领域的西门子金融公司和通用资本、工程机械领域的卡特彼勒金融公司等等,能提供一揽子的设备和金融服务。

同时,传统观点认为,银行系公司专业度不够。事实上,没有看到的是专业整合能力。无庸置疑,银行系租赁公司,特别是在发展早期,相对而言欠缺行业专业经验知识,更多依赖客户信用和担保提供。很多银行系租赁公司,成立之初也会考虑引入行业客户做股东。但随着市场客户的开拓,合作机构的开发,也逐渐在提升行业认知度和商业能力,建立自身的专业能力。银行系租赁公司更像是资源整合专家,对多种资源的获取和专业整合。随着国际业务开发,加入国际市场竞争,专业能力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竞争手段。融资和资产管理两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尤其重要。

重视投资、忽视融资的商业模式,危机后发生转变,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和产业企业都是如此。租赁公司可以扩大母行负债依存度,获得资金融通放大杠杆。但对机船、海工等美元定价的大宗资本品的投资,需要在国际银行和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扩大交易对手和可复制的融资结构,制定合适的利率和汇率套期保值策略。

资产管理能力,是区别专业租赁公司和一般资产融资机构的标准之一。随着租赁公司,从买进持有到期的投资方式,转向资产交易和管理的模式,资产管理满足投资存续期的风险管理需要,更是支持投资退出策略的实施条件,是专业人才、系统支持和流程控制多方面基础实力的综合表现。

采取交易方式,主动管理资产价值风险,在国际市场寻求投资退出。金融租赁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风险和内控,银行系租赁公司的风险管控,更是已经纳入到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则是表现在投资退出策略,实现零风险,这是租赁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的最大差别。最关键的是,是否采取交易方式,主动管理资产价值风险;通过配置管理,开发辛迪加、T+0 和资产证券化等工具,实现存量资产周转和流量业务,优化资本占用和分配。

我们把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归纳为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流程管理和政策监管四个方面。除了建立融资和资产管理的专业能力,实施投资进入到退出的全流程管理,我们更是认识到,租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支持性的政策监管环境。在目前金融租赁理论支持不足和监管框架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还需要大量研究、摸索、调整和沟通,绝非能一蹴而就。

主动地国际化,研究境外的资本市场、交易环境、法律法规等,在境外资本市场实现租赁资产证券化,是租赁公司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探索境外业务开展和扩张的途径和合作模式,结合企业实际经营和竞争环境、设计资产投资和风险退出的方式,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

金融租赁行业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 金融租赁 券商 资产证券化(ABS)表外融资

一、租赁公司分类

广义上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分为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类型。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均来自同一英文单词“Financial Lease”的翻译,两种模式同属我国《合同法》第十四章融资租赁,并且在会计和税法范畴中的定义完全一致。

然而因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特性,以及对租赁内涵的认识不同,两者的差异在于:银监会批准的金融租赁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则不属于金融机构。

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

按照银监会的规定,作为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除了可开展融资业务外,还可吸收股东1年期(含)以上定期存款、发行金融债券、进行同业拆借等金融业务,但同业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金融租赁公司资本净额的100%。而作为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根据《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融资租赁试点企业不得从事:吸收存款或变相存款;向承租人提供租赁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贷款;有价证券投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同业拆借业务;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金融业务。另外,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风险资产(含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倍。因此金融租赁公司的后几项业务是不能开展的。

这种区别带来的结果是,在为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时,金融租赁公司比融资租赁公司更具有优势,更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因为受政策限制,融资租赁公司自身筹资的渠道非常有限。其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所需的资金,除了自有资本金外,大都源于银行贷款。如果离开银行,其开展业务会比较艰难;而金融租赁公司既可利用发行金融债券、进行同业拆借等方式筹资,又可银行贷款,其为融资租赁业务筹集资金的渠道相对较多,业务量更容易做得更大。

三、租赁公司的融资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深化推进,融资租赁作为新兴金融子行业,近年来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上有了飞速的扩张,业务规模从几百亿发展到上万亿。租赁公司可以面向客户提供直接融资,且融资方式具有特殊优势,行业融资规模增长强劲。然而,目前融资租赁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来源还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同时业务发展又受约于注册资本的限制。一些未获得金融牌照的融资租赁公司,既要满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资产率的要求,又要解决业务规模扩张所带来的融资需求。2011年远东租赁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融资55亿港元,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租赁企业。然而,对与其他中小型租赁企业,特别是中外合资型租赁企业来说,短期内实现上市较为困难,所以需要探索创新型融资渠道。

四、实务案例——海通恒信收购案

(一)海通证券收购恒信租赁的交易背景

海通证券旗下子公司海通国际控股于2013年9月25日,以约7.15亿美元从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德州太平洋集团(TPG)手中,购得恒信租赁100%股权。这是国内券商收购租赁公司的第一单,也是券商首次以股权形式涉足租赁行业。其背后的逻辑和战略意图很值得研究。

恒信集团是中国资本金最雄厚的外资控股融资租赁公司之一,注册资本2亿美元。经过多年发展,恒信集团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独立融资租赁公司,在快速增长的中国租赁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截至2013年6月30日,恒信集团的总资产达113.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23.5亿元人民币,201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9亿元。

通过收购恒信集团,海通证券将进入极具潜力的融资租赁市场,快速拓展新业务空间;进一步促进业务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增强抵御证券行业和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同时,海通证券能够丰富客户融资服务手段,挖掘并满足海通证券1.2万企业与高净值客户的租赁融资需求,为客户提供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的全面融资服务。对于恒信集团而言,通过发挥海通证券综合资源优势,将有望有效提升恒信集团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二)首笔资产证券化合作计划

收购完成3个月之后,海通证券与2013年12月推出了“海通恒信1号资管计划”作为两家公司的首次合作项目。恒信依托母公司海通证券为平台,借助渠道优势和资金优势,实现租赁收益权的资产证券化,从战略上讲,有利于恒信租赁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收益性。

海通证券将受让恒信租赁1.7亿元应收账款收益权,海通将这部分资产池进行打包,同时以担保等方式对资产包进行信用增级,真实出售资产给计划管理人。计划管理人再以资产包为支持,发行受益凭证。海通资管发起设立集合计划认购本计划优先级份额,恒信租赁认购本计划次级份额,用于购买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收益权(资产包),到期由恒信租赁有限公司回购该应收账款收益权。在该资管计划中,募集的社会资金将主要用于受让恒信租赁的应收账款收益权,并由恒信租赁到期回购,以此作为投资收益的来源,为投资人获取收益。海通资管发起设立集合计划认购本计划优先级份额,恒信租赁认购本计划次级份额,用于购买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应收账款收益权(资产包),到期由恒信租赁有限公司回购该应收账款收益权。

(三)计划的战略意图

资产证券化(Asset-based Security,ABS)是中国证监会监管下的结构性创新融资产品,具有表外融资、真实销售以及低融资成本的特性,可以盘活公司资产,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根据《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建发[2004]560号)第九条的规定,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风险资产(含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倍。以现有发展速度,融资租赁行业在不立即增资的前提下,公司发展将普遍受到限制。另外,大量应收租赁款的未来现金流目前只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无法立即产生价值。资产证券化方案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性途径。简而言之,通过把这些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打包销售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以实现真实销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提前下表以给后期业务发展提供空间。既能够使资金加速回笼,又有效地锁定了风险。公司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投入新一轮资产生息的业务当中,在做大自身收益的同时,为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等领域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增值服务。

(四)计划实施效果

首先,表外融资,降低财务风险,减轻发展规模受限压力。若恒信利用银行贷款负债融资,会使公司资产负债率不断增加,财务风险渐大。这种资产证券化的方案使得恒信实现表外融资,在销售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同时可以继续新增租赁资产,即在不增加自身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融资,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收益,减轻注册资本对租赁资产规模的限制压力。

其次,节约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难度。以本案为例,一笔资产证券化计划的发行相关成本费用可拆分为: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50万元左右;信用评级机构出具信用评级报告50万元左右;银行托管费约0.1%每年;计划管理费0.5%-0.9%每年。这样,租赁公司的综合融资成本为6.1%左右,比银行的五年期贷款利率低7%,更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偿债风险。

第三,实施资产证券化将增强租赁公司的知名度,提升公司在行业和客户中的地位。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一种直接融资产品,向境内符合购买条件的机构投资者直接募集资金,发行后将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提升恒信租赁在资本市场知名度,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