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森林防火调研课题

森林防火调研课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森林防火调研课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森林防火调研课题

森林防火调研课题范文第1篇

一、以“四大转变”促学习,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果

我们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领全局干职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了“四大转变”。

1.由“要我学习”变“我要学习”,增强了主动性。我们不仅把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当做政治使命,更把它当做一种责任和习惯,召开了动员大会,科学铺排了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开展此项活动作为促进工作发展,提升个人素质的自觉诉求,完成从被动执行上级任务到主动谋划活动开展的转变,在保证上级规定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尊重干部各自学习意向,以评比奖励的方式鼓励搞好自选动作。

2.由“单一培训”变“结合培训”,增强了实效性。一是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全局集中学习了6天,中心组集中学习了2天。二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3月,组织部分干职工参观雷锋同志先进事展览会和宁乡县生态建设;4月21日至23日,在县委党校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业务培训班,特邀湖南省林业厅政策法规处莫小林副处长、张运明副处长、陈彪副处长,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曾思齐教授、吕勇教授等领导专家亲自授课。三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将本次活动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结合起来,将活动要求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开展了一次为××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为林业发展“一人一建议”以及业务知识考试等活动,各位班子成员都自选课题,进行实地调研,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3.由“闭门自省”变“开门评议”,增强了针对性。我们坚持“开门评议”,在全县范围内发放征求意见表,真心实意地邀请各单位及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并全程参与、监督和评价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确保提的问题实、找的问题准,把评议讨论的过程变成既是我们林业干部自我教育的过程,又是充分发扬民主,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4.由“分散管理”变“统一管理”,增强互动性。参照《××县科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学时学分制,实行统一管理。全局干部针对大家在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及个人总结中反映出的问题,每月举办一次互动交流会,达到相互启发,提升思路的效果。

二、以务实的态度谋发展,现代林业建设迈开新步伐

我们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抓手,促进现代林业建设,上半年业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造林绿化取得新突破。通过全县上下的艰苦努力,优质高效完成造林7200亩。其中,油茶3000亩、国外松3000亩、杨树1000亩、水杉200亩。现已完成高乔大道南接线两厢绿化工程和白箬铺光明村77户庭院绿化设计。植树节期间,为迅速掀起春季造林,局党组先后三次召开全县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全县共完成义务植树30多万株,并邀请县五大家领导约80人,在高乔大道南接线斑马湖路段两旁义务植树。

2.资源保护开创新局面。一是严格保护管理林地林木。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严格控制采伐审批,细化并公示林木采伐指标,商品材入村到户率为100%;严把征占用林地初审关,完成京珠高速复线、华电扫尾工程等7个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初审;严肃开展了全县范围内的活立木市场的清理整顿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年检年审工作,查处13家违规单位,补征相关税费10多万元;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无证运输、违法经营木材等行,目前,共查处各类案件47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收缴木材300多立方米,案件查处率为100%。二是加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去年,团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千龙湖湿地公园申报成功,目前正筹备资金,着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三是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动态监测和进出口管理,实行每日测报,切实做好松材线虫和杨扇蛾等有害生物的预防预测。

3.森林防火搭建新平台。上半年,全县森林防火取得较好的成绩,共发生山火17起,其中一般火灾1起,过火面积为5.83公顷,无人员伤亡。一是加强了宣传教育。县政府《禁火令》5万份送达农户,并在××电视台信息频道和新闻频道滚动播出;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设置警示牌等群众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将宣传覆盖面延伸到全县的各个角落。二是加强了对野外火险的排查。采取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联户联保、农户轮流防火值勤的方式,层层落实野外火源管控责任,健全了野外火源管理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乡镇、村组组建了巡查队伍,运用地面巡护、野外稽查、设置关卡等多种措施,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野外火源巡控网络。三是实行森林防火“四级响应机制”。实行乡(镇)长、县林业局局长、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长、县人民政府县长逐级负责的四级火灾响应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建立健全县界森林防火联防机制。与周边兄弟市县协商边界森林防火,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联防机制,在重点防火的县界上,开辟了高规格的防火隔离带和防火绿色通道。五是添置了一大批森林防火器材。县人民政府拨款10万元购置了一批森林防火器材发放到各乡镇,把防火器材武装到村组,在白箬铺镇光明村、大塘村等全县18个重点防火村开展森林防火示范村建设。

三、以清廉的作风树形象,班子建设得到新加强

我们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武装。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目前已参加中心组集中学习2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8次,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二是坚持科学决策。在研究一些重大问题时,如重大财务开支、生态圈建设、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坚持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确保了决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遇到不同意见,大家能求大同,存小异,一旦党组决定了的事情,全局上下都能不折不扣执行。三是坚持依法办事。在办理林业许可证和处理涉林案件中,严格依法依规,不卖“人情账”,既充分保证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又严厉打击违法乱事的不法行为。四是坚持身体力行。各班子成员在保证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所承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担子。以开展“创业富民”、“两帮两促在农村”等活动为契机,深入乡镇、村,掌握一手资料,解决具体问题。五是坚持清廉从政。班子成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制订了林业工程项目招投标、错案追究、专项资金使用监管、重点工程监督办法等,不断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办事行为。坚持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将财务情况每季度公开一次并上报县廉政办,对大型采购,建设项目实行跟踪监督检查,如车辆保养维护、高乔大道绿化、征占用林地审批等都实行公开,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森林防火调研课题范文第2篇

一、以“四大转变”促学习,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果

我们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领全局干职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现了“四大转变”。

1.由“要我学习”变“我要学习”,增强了主动性。我们不仅把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当做政治使命,更把它当做一种责任和习惯,召开了动员大会,科学铺排了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开展此项活动作为促进工作发展,提升个人素质的自觉诉求,完成从被动执行上级任务到主动谋划活动开展的转变,在保证上级规定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尊重干部各自学习意向,以评比奖励的方式鼓励搞好自选动作。

2.由“单一培训”变“结合培训”,增强了实效性。一是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全局集中学习了6天,中心组集中学习了2天。二是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3月,组织部分干职工参观雷锋同志先进事展览会和*县生态建设;4月21日至23日,在县委党校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业务培训班,特邀湖南省林业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副处长、*副处长,*林业科技大学*教授、*教授等领导专家亲自授课。三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将本次活动与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结合起来,将活动要求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开展了一次为*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为林业发展“一人一建议”以及业务知识考试等活动,各位班子成员都自选课题,进行实地调研,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3.由“闭门自省”变“开门评议”,增强了针对性。我们坚持“开门评议”,在全县范围内发放征求意见表,真心实意地邀请各单位及群众提出宝贵意见,并全程参与、监督和评价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确保提的问题实、找的问题准,把评议讨论的过程变成既是我们林业干部自我教育的过程,又是充分发扬民主,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4.由“分散管理”变“统一管理”,增强互动性。参照《*县科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学时学分制,实行统一管理。全局干部针对大家在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及个人总结中反映出的问题,每月举办一次互动交流会,达到相互启发,提升思路的效果。

二、以务实的态度谋发展,现代林业建设迈开新步伐

我们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抓手,促进现代林业建设,上半年业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造林绿化取得新突破。通过全县上下的艰苦努力,优质高效完成造林7200亩。其中,油茶3000亩、国外松3000亩、杨树1000亩、水杉200亩。现已完成高乔大道南接线两厢绿化工程和白箬铺光明村77户庭院绿化设计。植树节期间,为迅速掀起春季造林,局党组先后三次召开全县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全县共完成义务植树30多万株,并邀请县五大家领导约80人,在高乔大道南接线斑马湖路段两旁义务植树。

2.资源保护开创新局面。一是严格保护管理林地林木。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严格控制采伐审批,细化并公示林木采伐指标,商品材入村到户率为100%;严把征占用林地初审关,完成京珠高速复线、华电扫尾工程等7个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初审;严肃开展了全县范围内的活立木市场的清理整顿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年检年审工作,查处13家违规单位,补征相关税费10多万元;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无证运输、违法经营木材等行,目前,共查处各类案件47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收缴木材300多立方米,案件查处率为100%。二是加强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去年,团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千龙湖湿地公园申报成功,目前正筹备资金,着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三是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动态监测和进出口管理,实行每日测报,切实做好松材线虫和杨扇蛾等有害生物的预防预测。

3.森林防火搭建新平台。上半年,全县森林防火取得较好的成绩,共发生山火17起,其中一般火灾1起,过火面积为5.83公顷,无人员伤亡。一是加强了宣传教育。县政府《禁火令》5万份送达农户,并在*电视台信息频道和新闻频道滚动播出;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设置警示牌等群众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将宣传覆盖面延伸到全县的各个角落。二是加强了对野外火险的排查。采取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联户联保、农户轮流防火值勤的方式,层层落实野外火源管控责任,健全了野外火源管理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乡镇、村组组建了巡查队伍,运用地面巡护、野外稽查、设置关卡等多种措施,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野外火源巡控网络。三是实行森林防火“四级响应机制”。实行乡(镇)长、县林业局局长、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长、县人民政府县长逐级负责的四级火灾响应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建立健全县界森林防火联防机制。与周边兄弟市县协商边界森林防火,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联防机制,在重点防火的县界上,开辟了高规格的防火隔离带和防火绿色通道。五是添置了一大批森林防火器材。县人民政府拨款10万元购置了一批森林防火器材发放到各乡镇,把防火器材武装到村组,在白箬铺镇光明村、大塘村等全县18个重点防火村开展森林防火示范村建设。

三、以清廉的作风树形象,班子建设得到新加强

我们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武装。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目前已参加中心组集中学习2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8次,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不断丰富。二是坚持科学决策。在研究一些重大问题时,如重大财务开支、生态圈建设、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坚持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确保了决策的合理性和民主性。遇到不同意见,大家能求大同,存小异,一旦党组决定了的事情,全局上下都能不折不扣执行。三是坚持依法办事。在办理林业许可证和处理涉林案件中,严格依法依规,不卖“人情账”,既充分保证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又严厉打击违法乱事的不法行为。四是坚持身体力行。各班子成员在保证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所承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担子。以开展“创业富民”、“两帮两促在农村”等活动为契机,深入乡镇、村,掌握一手资料,解决具体问题。五是坚持清廉从政。班子成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制订了林业工程项目招投标、错案追究、专项资金使用监管、重点工程监督办法等,不断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办事行为。坚持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将财务情况每季度公开一次并上报县廉政办,对大型采购,建设项目实行跟踪监督检查,如车辆保养维护、高乔大道绿化、征占用林地审批等都实行公开,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森林防火调研课题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我局现内设办公室、林业站、天保工程管理中心、资源站、木材检查站、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绿化办和森林警察大队等8个站(室、队及中心)。全局现在职职工51人,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39人,其中在职党员24人,预备党员2人),分四个党小组。我局全体党员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月亮河森林公园管理处(国有花德河林场)管理人员都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3月12日区委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将特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作了传达,同时就活动作了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月亮河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任副组长,下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党支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还成立局指导检查组,对局属各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经局党组会研究,我局制定了切合我局实际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确保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我局专门开设了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园地,按时向特区活动”办报送信息,及时报道我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二)认真学习,把握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学习实践活动之初,局党组明确要求,要把理论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学习实践活动。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时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林业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在通读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还进行了深入学习。局属各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安排好自身的学习,同时,严格学习纪律,保证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思考问题、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第一阶段集中学习时间均在20个小时以上,其中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3天,集体讨论交流3次,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活动中,我局举办了一个专题培训、一个专题报告,还邀请特区第四指导检查组组长李星同志作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题辅导。

2、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思路。局领导分别带领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围绕《如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如何建设林业生态文明》、《如何加强国有花德河林场改革发展》、《如何抓好我区义务植树》、《如何加强全区森林资源管理》、《如何严格控制野外火源管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努力抓好营造林》、《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如何深化*特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森林警察职能,维护林区稳定,打击各种涉林犯罪》等课题进行调研。通过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真诚地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认真查找不符合和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明确了推进我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并撰写了题为《*特区森林防火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两份调研报告。

3、创新活动载体主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把理论学习和解放思想结合起来,以“六个结合”为载体(即:一是林业发展要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二是林业发展要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及林业改革相结合;三是林业发展要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相结合;四是林业发展要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五是林业发展要与巩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果相结合;六是林业发展要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相结合),开展了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讨论。

通过学习讨论,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在破除陈旧的发展观念、习惯的思维定势、不适时的条条框框、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经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观,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

4、广泛征求意见,排查问题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机关作风建设等,采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共征求到意见或建议16条,经认真梳理形成5条突出意见或建议:一是要保证各乡镇林业站有2-3名技术人员专门抓林业工作;二是取消林业费金;三是简化商品林的抚育采伐手续;四是组建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伍;五是提高煤炭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并用于林业生态建设。

5、体现部门特色,深化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以特区“四抓四促”活动载体为指导,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即:一是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两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今年重点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实施等工作,促进林业生产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我区森林覆盖率。二是切实抓好乡镇林业技术骨干培训,促进乡镇林业技术力量的最大发挥。三是抓好林区社会治安稳定和退耕还林第一轮及第二轮国家政策兑现工作,切实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及发展问题,让退耕农户吃上“定心丸”,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四是按照市的要求,积极协调乡镇认真抓好乡镇林业站“两个80%”的问题,促进乡镇林业工作站在技术上、管理上能保证工作到位,确保林业事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6、制度“废、改、立”情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局拟报请废止的体制机制1个,即:取消林业费金;拟修订完善的体制机制3个,即:车辆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物资采购和管理制度;拟新建的体制机制1个,即:党员信息库维护和管理制度。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经验和体会

(一)初步成效

一是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觉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各项工作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在创新工作方面有了初步成效。三是全局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能够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个服务对象,真心真意为基层干部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经验和体会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局领导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到了“五带头、一亲自”,即“带头讨论发言、带头听取意见、带头遵守学习纪律、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深入基层调研,亲自主持撰写调研报告”,为学习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及时贯彻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采取办专栏和邀请新闻媒体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在学习中进行交流。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活动开展。我局采取二级班子以上领导座谈、领导与职工座谈、深入基层与管理及服务对象座谈等方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四是林业工作面对的是广大乡村,科学发展观能否贯穿整个林业工作的始终,关系着我区林业是否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我局所属单位干部职工都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五是在主题调研活动中,首先要求各站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先开展调研,形成各自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研究,深入调研,最后形成局主题调研报告。

六是在案例分析中,我局以自身办理的发生在区内的林业行政及刑事案件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起到了很好的警醒和教育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在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一是由于我局前一阶段森林防火等工作任务较重,干部职工参与森林火灾扑救及火灾损失现场鉴定等下乡频繁,集中学习出勤率难于达到100%;二是个别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意识弱,学习活动不扎实,流于形式;三是个别干部职工在参与集中学习、研读学习材料上下功夫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刻;四是个别干部职工没有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有重业务工作、轻学习实践活动的现象。

(二)下步打算

森林防火调研课题范文第4篇

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

2009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在市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政府《2009年度推进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安排》,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以推进法治诚信服务型单位建设为抓

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制定计划,明确责任。按照市政府法制办的要求,结合林业工作实际,制定和下发了《市林业局2009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把今年全局要开展的工作和责任分工进行了精心安排和部署,为全年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健全机构,落实人员。为有效推进林业依法行政工作,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门办事机构,明确人员负责日常的具体事务工作,确保了林业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为了确保工作需要,我局法制科配备了2名兼职工作人员;同时,又确定了具有行政复议资格的兼职人员3人开展行政复议工作,确保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学习。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和林业干部职工法律法规学习。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内容作为党组中心组和机关公务员、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教育的重点,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基本做到集中学法时间不少于80学时。各地还充分利用农闲时节、集中宣传活动等有利时机,向广大群众,特别是林农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退耕还林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引导群众自觉爱好森林资源,并积极举报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重视林业的氛围。

二是重点开展专题业 务培训。通过参加省林业厅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和市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加强林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提高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素质和水平。全年共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40人。

三、规范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一是执行科学决策的调研制度。我局高度重视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年初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发展目标确定了加强林业法治建设、推进林业依法行政、完善林业窗口建设、优化服务发展环境等重点课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后组织相关科室、单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二是完善民主决策的工作制度。坚持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听证和领导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重要文件的立项论证、跟踪检查以及征询县区林业局、有关部门等意见的工作机制。凡重大事项、具体行政行为,均由具体行政科室和主管领导集体讨论提出初步意见,提请局长办公会议共同研究,法制机构参与确定。

三是强化重大决策的审查制度。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参谋助手作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均由法制机构参与研究把关,比如森林防火预案修订工作,较好的兼顾了工作实际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林业系统内部实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法制机构在具体行政行为审核率达100﹪。

四、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是依法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义务。我局作为市级林业执法主体部门,一直把依法行使法定职权、履行法定义务作为全市林业法制工作的重点。在日常的林业执法过程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继续执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严格林业执法程序。使林业执法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为进一步推进林业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提高林业执法水平,对我市林业系统的执法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同时也将我市的林业执法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工作程序当中,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管理。切实完善监督机制,对群众举报投诉的、上级交办的林业行政违法案件,严格追究,切实加强监督。从今年自查的情况看,无举报和投诉案件,办案质量和办案纪律执行的比较好。

三是制定和完善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及配套制度。为了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全市林业系统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公平、公正的行使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市政府《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方案》(六政发200878号)文件精神,我局结合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了《××市林业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执行标准》和市林业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相关配套制度。对重大行政处罚实行备案审查,有力的保证了行政处罚的公开、公平、公正。

四是认真开展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为推进林业部门依法行政,强化林业执法监督,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提高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和案卷制作水平。按照省林业厅、市法制办对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通知要求,及时组织林

业执法人员到舒城、霍山等县区对林业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为提高全市林业执法人员的办案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是强化执法监督检查。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案卷、暗访等形式,对全市林业部门的林木采伐、木材运输、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行政执法全过程,监督执法人员更好地依法公正执法。2009年全局未发生一起执法犯法、越权执法等行政行为,也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我局一直把加强林业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警钟长鸣。从办案质量到执法行为,严格程序,严明纪律,没有出现行政不作为,违法乱作为的现象。

五、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通过××林业信息网,把政务公开的任务要求、政策规定、措

施办法以及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加快捷的形式,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使政务公开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要求让群众自由选择获取政府信息的形式,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是提高信息公开的实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凡是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公开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收费,一律实行公示,并公开举报电话。

三是规范信息公开的制度。建立了信息公开工作的依申请公开制度、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森林防火调研课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集体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管护;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S7272;S7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68-05

收稿日期:2012-11-12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汪锦辉(1982-),男,安徽黄山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可持续经营。

通信作者:邓华锋,男,湖南涟源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经理。

林业调查规 划第37卷第6期汪锦辉,等:北京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调查分析

北京市位于华北大平原西北部,全市林地总面积达1054万 hm2,生态公益林751万 hm2,其中,山区生态公益林684万 hm2,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911%,森林覆盖率3547%。山区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河流、水库上游集水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生态脆弱地区、重点风沙危害区、历史名胜景区和重点林区,其重要地区多为交通不便、集体经济薄弱、就业困难、农民收入低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主要功能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分布、地位、特点决定了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农民养山就业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护生态,巩固绿化成果,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了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保护生态,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建立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截至目前,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已经在10个区县的102个山区、半山区乡镇的1 577个山区村全面地展开,近46万名管护人员上岗[2]。

北京市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占山区生态公益林的911%,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进展顺利。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公共财政投资绩效,在对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客观评价生态补偿机制对山区生态、经济的影响,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控体系提供方法依据,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和规范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行为,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健康发展。

1调查方法及范围

11调查方法

1)本次调查采取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对象为管护员,调查内容为管护员基本情况、管护员意愿。考虑到调查对象基本是山区农民,问题设计尽量通俗化。问卷发放采用随机的方式。

半结构访谈以生态公益林管护运作的最小单位,村集体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村基本情况、村级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生态公益林管护成效、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问题展开。

2)调查区县选择上以生态公益林数量、管护员多少、经济发展状况为主要依据,在镇、村3级调查中采用按管护员人数的非等概率抽样法,在区内抽取2~3个镇(乡)作为样本,在调查镇中抽取2个村作为对象。在村级调查中采用了以户为单位和管护员个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区、镇调查中座谈,了解各区、镇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了二手资料收集,如生态管护工作文件、档案、统计表等。

3)进行预调查。为了更好地设计问卷,全面反映管护运作及管护员意愿,在正式调查之前选取了1个镇及村开展预调查,并随机抽取了管护员进行访谈。根据调查情况和结果修正调查问卷、调查方式和内容,以使调查更符合实际情况,保证调查工作顺利。

12调查范围

村级调查是本项目调点。围绕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课题组进行了将近2个月的调查,共涉及5个区县,12个乡镇,15个村,其分布如图1所示。

2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公益林管护实施情况

211生态公益林管护执行情况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确定近42 990名管护人员,分别来自于40 000多个家庭。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前提下,生态公益林管护在各个山区井然有序地进行,初见成效。为了加强管护员培训,制定管护员培训方案和相关培训手册,开展专业培训,累计培训管理人员和管护人员13738万人次,4万多名管护人员平均每人培训达4次以上;生态公益林抚育和森林防火是管护员主要职责,政策的实施使得生态公益林抚育得到了有效开展,火灾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资金投入上也加大了力度,主要用于管护员日常工资发放;检查监督上,北京市对10个区县先后开展了多次全面检查,对于不合格的管护人员采取扣工资,取消资格等措施。为了保障生态公益林管护顺利进行,北京市在管护基础设施上也作了巨大投入:①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②建立北京市生态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使生态公益林补偿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③建立定期报告和联系会议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做到文字图表资料齐全。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实施,扭转了“造林有补助,成活是包袱”的局面,提高了山区农民的收入。但调查中发现,生态公益林管护目前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管”和“看”上。如何有效

图1调查样点和调查问卷分布

Fig1Distribution of surveys samples and questionnaire

地组织好这支队伍,提高管护员认识,发挥管护员作用,加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将“管护”与“经营”相结合,成为了下一步工作的关键。

212管护组织及制度建设

1)普遍成立以常务或主管副区县长为组长,农委、财政、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或协议小组,在林业部门设立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办公室,实行各级政府负责制度。区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管护人员逐级签定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书,在明确责任下,健全管理体系。

2)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通知》要求下,相关部门制定了配套政策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和管护标准;各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分别制定山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管护人员的选择条件、职责、奖罚制度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标准及补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各乡、镇进一步细化,制定符合本乡镇、村的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形成村长、队长、组长、管护员逐级责任制度、管护地块与管护责任书及管护员相对应、检查结果与管护工资挂钩、管护员工资发放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2生态公益林管护特点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以下特点:

1)生态公益林管护建立在自愿原则下,补偿方式以“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为方针。通过农民上岗务林,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实现就业,获得补偿。

2)建立在补偿基础上的管护,其过程及机制从区级到镇级基本相同,在村级运作上模式多样:①从区林业局——镇(乡)林业站——村委会——管护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并将责任落到人头、地块;②在村级管理中建立了组长、队长负责制,采取联合管护和分户管护方式,责任区划分上采用了按流域、沟、片等形式。管护员的产生上有自己申报直接产生、自己申报抓阄产生、村民小组会议表决、村委会指定等方式;看护方式有防火期的24 h轮岗,平常时期的小组半天制、隔天制、全天制;监督上有插旗上岗制、组与组之间交叉复查岗制、接力式站岗等方式。

3)注重生态公益林抚育与森林防火,并兼顾森林资源保护和病虫害防治。

4)各区之间经济条件、自身特点决定了生态公益林管护不尽相同。具体体现在享受补偿的山区生态公益林界定、补偿资金配套力度上。

23管护成效

231增加了农民收入

生态补偿年投入管护资金192亿元,使山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多元,在4万多名管护员中,安排低保、低收入户人员5 036名,选用弃牧护林人员2 609名,由于生态补偿机制采用了直补的方式,农民切实获得了现实收益,购买力增加,农村消费水平有一定程度提高。深山区农民收入增加更加明显,如延庆千家店镇大石窑村人均增收1 800多元,怀柔喇叭沟门乡帽山村人均增收1 692元。

232缓解就业压力,收入稳定,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生态补偿采取了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方式,使具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低保护、散养放牧人员基本实现了上岗,在全市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231 469名中,管护员占186%,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对于管护员稳定、不需轮换的村贡献更加突出,收入快速增长,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管护成为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管护员管护前务农(种地、果园)占747%、外出打工占212%、从事民俗旅游占1%,其他占3%,相当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促进了农村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33山区生态效益改善,保证首都林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扭转了“造林有补助,成活是包袱”的局面,禁牧、禁薪、禁垦、禁伐、禁猎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强了森林资源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同时,为市民提供了旅游、娱乐、绿色休闲带。在调查中,81%的管护员认为管护后不仅保护树木意识增强了,而且火灾隐患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24存在的问题

241补偿方式

现行的补偿政策是通过农民上岗务林获得补偿资金,其性质是对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劳动报酬。近似于“造血型”补偿方式,由过去的以政策扶贫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扶贫为主,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又可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问题,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其缺点是被补偿方缺少灵活支付能力[3]。

1)竞争与平均机会主义并存,管护员由轮换机制产生,增加了管理难度与不稳定性。村生态补偿资金、400元/月补偿标准决定了村级管护员数量,按照管护员选择标准,符合标准的实际需求人数往往小于供给人数,供需的失调,只有竞争抓阄上岗,为了利益的权衡,在管护员的产生上往往平均到户或平均到人,采用轮换办法享受政策,执行职责。

2)资源参与分配,导致收入差距加大,存在村与村、人与人之间的收入不平衡,以及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调查的村中,村与村之间管护员工资存在差异,但同村内管护工资相同(组长一般略高),有的村月工资达700多,有的村仅100多。

3)对生态公益林管护产生了依赖性,自立能力弱,这尤其体现在20多岁的青壮年上。管护员年龄限制在18岁以上,而目前的管护还停留在简单看护上,年轻人在其中很难获得生存技能的提升,一旦停止管护补助,就会失去生活来源。

长远来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补偿方式上,应该帮助农村建立特色产业,扩宽就业途径,形成自我发展机制,使外部补偿转化为自我积累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此外,对于生态补偿机制来说,补偿途径和补偿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4]。

242补偿标准

1)补偿标准难以满足管护员现实生活的需求

北京市的补偿标准是管护员平均400元/月[5],以务林的形式获得补偿,补偿前提是农民必须付出劳动,这个标准对农村人均收入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林农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但农民因生活得不到切实改善而参与生态管护的积极性不高,脱岗、漏岗、人员替代、干私活现象时有发生,这跟管理不到位有一定联系,但是从现行的补偿标准和实际生活需求分析,这个标准在农村确实能维持基本生活费,但同时也剥夺了管护员从事其他劳务的机会。管护员往往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是家庭经济主要支撑,但补偿费并不能满足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开支,更谈不上富裕。在管护员意愿调查中,认为管护工资偏低的占794%,期望工资在400~600元/月的占783%。

2)补偿标准相对静止性与村级运作的两头兼顾性

管护员工资年均变化不大,虽然相关文件规定了补偿标准会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有所增加,但在一些村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落实到管护员人头上的工资还有所降低。在村级运作中,如果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管护员名额,势必降低个人补偿标准;如果在原有基础上减少管护员名额,村整体补偿相应降低。

3)补偿标准一刀切的形式忽略了地区差异

补偿标准一刀切,没有根据各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欠缺科学性和公平性。

243管理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文件中规定了管护人员由村级组织负责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制,做到人头、地头、责任相对应,签订责任书或合同,明确奖罚措施和办法;林业站负责培训、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和管护工作情况检查验收等。

1)缺乏管理经费,管理积极性降低

由于生态补偿机制中忽视了管理者的利益需求,不仅缺乏对负责生态公益林管护组织部门、日常管理者的贡献补偿,而且加重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造成管理者积极性缺失,责任感降低[6]。管理者迫于目标责任制,上级部门巨大的行政压力,其积极性、责任心值得思考,即使存在一定的补助,但补助远不足以满足生态管护工作的执行成本,比如办公经费、管理经费、通信设备、防火设备、汽油费等。另外,市政府没有配套的管理资金,而各区由于财政状况差异,配套资金得不到有力、稳定的保障。农村基层干部来自于农民,在管护执行中,群体利益的丧失很难保证他们发挥有效的管理监督作用,导致了对管护员管理环节的真空。

2)所扣发的管护资金缺乏支配权,弱化了监督力度

生态补偿金严格独立的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监督的力度。对扣发的管护资金,林业站、村级组织均没有支配权,形成有罚不奖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管护人员的责任心。

3建议

北京市生态补偿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完善补偿机制,强化管理体制,细化基层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村级监督审查制度,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金的使用管理机制,奖罚分明,探索科学的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模式。

1)积极探索多种补偿方式,如区域补偿、要素补偿等,并将其与新农村建设和地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帮助山区农民建立替代产业或生态经济产业,形成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积累。通过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培训,真正转变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力量。

2)合理制定补偿标准。根据北京各区经济特点,制定不同的生态补偿扶持政策,在补偿标准上加大对比较落后的远郊区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扶持力度,促进远郊区县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在区一级水平上实行“层次补偿,专业管护”。另外,建立生态管护配套资金,加强管理,维护管理者的利益,防止管理环节出现真空。

3)引进协调发展机制,探索村级参与模式。生态公益林管护提高了农民在资源保护中的参与性,但参与式的有效机制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可通过建立综合决策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探索生态公益林管护村级参与模式,提高农民参与森林资源保护作用,提升村级社区发展能力。

4)在管护员产生方式上纠正平均机会主义。从生态补偿“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出发,引进竞争上岗淘汰机制,纠正目前近似于福利、普惠的运作方式,在国家提供机会基础上,增强农民责任心、积极性。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好坏一个样”的局面。

5)生态公益林管护应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在管护中切实提高生态效益。在明确生态公益林区域性、功能性前提下,引导生态公益林保护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履一,王希群提高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的对策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17-22

[2]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 [京政发(2004)25号][Z]

[3]王薇,张征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探讨[M]//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2005:209-218

[4]李文华,李世东生态补偿的意义与研究进展——以林业为例[M]//生态科学:创新与发展,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