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1篇

>> 白银市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情况分析 中小学微课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实例分析 中小学微课建设现状与应用开发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微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小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微课在中小学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城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韶关市中小学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浅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 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 赵瑞芳,胡作富,袁建云.区域中小学微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8-10.

[5] 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微课教学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微课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理念、学习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微课;高职教学;有效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3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随着微课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深入推广,微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逐步突显出来。为推动高职院校微课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和关注重点。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微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1 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淞⒂行性的微课意识

实现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正确认知有效性教学的本质。有效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深入思考”,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效率、效果实现最优化,真正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其次,要树立有效性的微课意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一是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二是微课能营造趣味性、情景化、可视化的学习环境;三是微课便捷、高效、实用。教师在微课选材上,应遵循趣味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积极思考,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并获得学习成就感。最后,教师要明确微课的定位。微课是高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微课制作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协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以期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学生是微课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和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微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等问题。而微课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习者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网络技术学习能力,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需关注以下方面。

第一,明确运用微课资源获取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技能。高职学生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信息素养水平,强化信息技术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利用微课进行有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让学生体验并分享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微课学习而实现自我提升的成就感,真正了解并认同进行微课学习的价值所在,使他们乐于使用微课。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学习情况,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他们了解未来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由此进入契合实际的学习领域。

第四,教师应引领学生依托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根据兴趣点与需求点进行选择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格职业人才。

3 优化微课教学设计,提高微课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微课的教学内容应选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并在讲解中适当穿插二至三个开放性问题,供学习者讨论探究,最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微课教学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合适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微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结合微课内容与学科自身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协作探究、研究结果汇报讲解、教学研讨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恰当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升微课的教学效果。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课程内容,如利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出图文共享、声情并茂的视听氛围,在刺激学习者感官体验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使用恰当的媒体形式配合微课教学,能有效促进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传输,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实现提升微课教学效果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媒体资源的应用是为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服务的,教师要清楚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切忌“喧宾夺主”。

4 加强教师素养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加大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力度。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直接决定微课的质量,影响微课的教学效果。要真正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打造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专业师资团队,培训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势在必行。

其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步伐,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更好地提升微课教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应要求教师紧跟信息化教学进程,加大力度推行微课资源在高职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微课教学。而要求教师深入学习与研究,进一步强化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促进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切实改善教学效果。

5 高职院校要激励教师开展基于微课的教学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应为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应用研究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激励机制,将微课应用研究纳入教师业绩的评价标准之一,激发教师建设微课资源的热情。首先,通过微课研究,提升教师微课理论素养,指导教师科学、合理地制作微课;其次,通过微课研究,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微课教学行为,使其发现微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通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微课教学行为,实现微课教学目标;最后,通微课研究,能够打造一批高质量、专题化、系列化的微课资源,充分发挥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辅助资源作用。

6 加大微课资源合作开发力度,打造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建设

优质丰富的微课资源是有效开展高职微课教学的前提,高质量的微课开发、制作是有效实施微课教学的必要保障,微课资源建设也是高职微课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者合作,进行校本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由于微课要求其制作者具备较高的相关专业技术,但对多数高职教师而言,要熟练掌握微课制作的相关专业技术有一定难度,这就影响了微课制作的效果。较理想的校本微课开发团队可以由学科专业教师、微课制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习者共同组成。学科专业教师担任主角,进行微课开发、教学设计,撰写微课脚本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辑与相关技术处理;学习者对微课的设计、制作等提出意见,对微课进行效果评价。

二是各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进行校际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高职院校相关学科教师可以进行合作,共同进行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以借助各校集体的智慧,整合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合力开发微课资源,提升高职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校企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吸纳企业的有效资源,并使企业参与到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中来,协助高职院校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微课开发,补充更新相关学科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校企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学习,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3篇

微课与慕课,是近几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认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开发、应用和研究微课的热潮。于是乎“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微课制作热的背后,我们基层一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也该作一些冷静的思考。

微课实践和研究表明,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应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我们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校课堂上使用的微课作品,并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的支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

综观上述一些现象,笔者认为当前微课制作过程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相当多教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认识不够,仅认识到微课的“外表”,即微、短、小,而没有掌握其“本质”――种支持学生自主个性高效学习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部分老师开发的微课基本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或者是“浓缩课”。二是许多教师把更多重心放在微课制作技术上,而忽视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拍摄,甚至把教师的讲解和师生活动全程对话都打上字幕,而对微课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却重视不足。三是现有微课的资源构成单一,仅提供了单个知识点教学的视频片段,不利于师生的学习、观摩和研究。四是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微课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一要高度重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当前要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开发。微课程的设计关键是要从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等方面考虑,这样才能制作出“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目的。二是要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如我所在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就十分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电教中心负责全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各优质资源学校的微课作品,电教中心的网站全天候开放,供全区中小学校的师生使用,这样做的效果是既互通了资源,也放大了优质微课资源的效应,同时也更能促进广大老师制作精品微课。三是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可以鼓励广大的一线教师,组成研发团队,以学科教材为蓝本,将教材内容制作成系列化、专题式的微课作品。四是要注重团协作开发,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或学校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如每年暑假期间,我所在区域的教研部门就组织各个学科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由他们牵头组成五到八人的研发团队,进行专题式的微课程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既避免了低水平重复性的微课制作,又发挥了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名师作用。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4篇

一、微课创作应遵循知识精炼化、抽象可视化原则

传统课堂的主宰是教师,学什么、何时学、怎样学、学多深、学多快、学多少都由教师掌控,学习者无法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而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己能掌控学习的内容、时间、程度、进度、方式和节奏。微n视频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将教学知识点制作成5~8分钟的视频,让何时看、何地看、何时进、何时退、何时停都由学习者自己掌控,是真正的信息时代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与课堂教学不同,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微课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更重要的是,控制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传统课堂中,学生即使不想学,也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或者中止教学过程。但在观看微课时,学生可以随时关闭视频或者切换到其他地方去,因此,微课在激发学习动机方面需要有更多的设计,必须通过设置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或认知困惑,从而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完成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微课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知识精炼化原则

根据生理学研究,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在知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视频时间越短,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率也越高。因此,胡铁生主任在《对当前各类微课大赛作品评审标准的思考》一文中提出质疑:评审标准规定时长必须在6~8分钟内,有些内容能够4分钟就讲清讲透,为何还要往6分钟靠?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精练化,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二)抽象可视化原则

可视化一词源于英文的“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创新,其实质是将人们的个体认识以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双重编码理论指出: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与识别。因此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要致力于将隐形(tacit)的、内隐(implicit)的知识外显化(explicit),降低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思维的发生。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的高波老师在其微课作品《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中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他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演示了抛物线定义及标准方程等内容,并且利用录屏软件配上语言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同时从视觉和语言双通道对该知识点进行掌握。简而言之,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感,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微课“微、短、小”的优势,借助知识可视化手段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二、加强对学生尤其是自控力不强学生的有效自主学习的监控

“翻转课堂”采取建构式教学方式,微课视频牢牢抓住视觉反射与思维关联的特性,以点、线移动配合声音引导思维,先观察后发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同时渗透着趣味、学科思维方法和哲学思考。课前让学生在网上观看视频,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暂停、重复和快进,有利于填平“瑞士式奶酪”鸿沟,夯实知识基础。然后到课堂上做实验、做作业、相互交流,还有教师在一旁适时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帮助,是一种“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但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在该种学习方式中,学生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能有效开展的“前置环节”和必要条件,否则后面的翻转很可能成为“空翻”或走回传统教学的老路子。那么,对于那些自主性、自控性不强的学生,教师如何监控其在课堂外是否进行了有效学习呢?笔者经过思考,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在可汗学院展示的案例中,一名男子就在可汗学院的帮助下获得了电子工程的学位,他坦言反复看了视频二三十遍才能理解高等数学概念。从“二三十”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他是真正实现了“按自己的意愿去学习”。当学习可以被自己掌控时,自主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并提供多种相对成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如微课交互学习、练习进阶、学习记录与反思问题等),学生就会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但独立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启发学生思维,指点学生找出解决办法。

(二)运用技术手段,掌握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可汗的教学系统里有一套评估检测系统,学生登录网站看视频,做题,作为“教练”的老师,可以在后台评估检测系统里,准确全面地察看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透过数据、曲线、表格与电脑统计图,可以知道学生在看什么内容、看了几遍、看了多长时间、哪里暂停、作业完成的情况等,借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掌握他们的实际状况,使因材施教有了实现可能性。

自主学习评测监控体系我国的微课资源现在大部分正处于微课作品的收集阶段,和可汗学院相比,中国微课网站的技术监控机制尚未成熟。在此阶段,我们可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来达到“技术”监控的效果。(1)使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这一过渡性的产物。此任务单布置后可以通过以电子文档提交或由班级学科科代表收集后交老师汇总统计,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接下来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后续的自主学习策略改变提供依据。(2)可利用Articulate Studio、Camtasia Studio等微课制作软件直接在微课作品中插入学习评测,使得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就能实时进行同步评测,其评测的结果能够通过邮件方式直接发送到指定的邮箱,再利用QQ、微信等搭建异步在线交互平台,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三、注意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完整化的微课程建设

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致命缺点,是否与我们一向倡导的“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等学习方式背道而驰呢?

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南京大学副教授杨俊锋在《国外微课的新发展》专题报告中指出,微课(micor-lecture)际应为micor-course,它不仅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且是一系列有逻辑关系的视频组合。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将某个专题、某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称为微课程。国外的可汗学院公开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2012),每个科目均由几门课程组成,而每门课程的教学视频又是围绕一系列核心知识点来创作的。其中数学科目由微分方程、三角形、几何学-角、线性代数、概率等课程组成,而三角形课程的教学视频又围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角的例题”“另一个找三角形中角的例题”“多种解法求三角形内角”等核心内容创作而成。

我国在大规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掌握了微课的制作技术,但是存在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极少有教师愿意把微课程作为自己的事业,而仅把微课程当成一次任务或比赛。在微课专题网站上展示了精彩的微课,但是不成体系,没有去思考学科中知识点之间更深层次联系,不成体系的微课不足以支持学生可持续性个性化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微课的应用环境平台开发,整合与汇聚整个区域的微课资源,使其产生集聚效应。微课要在注重对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式、结构化、完整性的微课程建设。

微课程体系开发与应用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课;中职;德育;运用

一、“德育微课”的定义及特征

“德育微课”主要是以“微课”的形式为基础,但承载的内容则是关乎学生道德素养和人生价值观成长的德育元素。它围绕某个德育主题,通过情境陈述、诠释分析、点评反思等手段,把德育主题中的教育观点正确地归纳并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与思考。其特征:(一)教学时间短。一般微课程的持续时间在都不超过十分钟,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和知识建构。(二)教学内容微型化。微课程主题更加突出,直接聚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三)使用灵活。微课程主要由微视频组成,体积较小,非常适合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使用,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并能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支持服务。(四)资源组成构成的情景化。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包整合了课件素材、习题反思、点评反馈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德育微课”的优势

(一)易操作、易传播。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将德育知识进行碎片化、情境化、可视听化处理,学生既可以在家中观看,也可以在校园里集体学习,只要通过视频、网络等数字化载体都可以进行观看学习,十分便捷。(二)短、篇幅小,符合学生观看学习的特点。精短的“德育微课”能在很短内完成情境展示,让学生高效率地接收教育资讯。“德育微课”是通过精心剪辑设计而成的德育视频,能很好地适应广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三)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此背景下,凡是有利于学生提升品质和正确引导价值观的人物事件都可以成为“德育微课”的重要题材,并且贴近学生的现实世界,更能够引起思想启示和共鸣。(四)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听不同的人讲述道理是“德育微课”的重要特点,也说明了德育不仅仅在学校课堂,也在社会各个阶层;不仅仅存在于大是大非的大道理中,也存在于生活的细微处。

三、微课程的设计

(一)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一是内容选择上应主题鲜明,不追求内容的系统化覆盖,而是依据“微目标”的标准和最小粒度原则,选择短小精悍且自包含的知识点材料。每一组块的微视频都能够独立承担单一、完整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点能够、但不必需与其相邻近的知识点松散组合。二是教学内容的微型化处理。内容分割上,尽量将课程分割成微小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单一而且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微内容结构脚本进行知识点的切割处理:将传统教学中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主题~话题一学习对象”三个部分,最终的视频设计与制作将落在学习对象模块上。

(二)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以及的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用户体验,把学习者需要放在首位。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思考“更好地获取学习者的注意力,创设自由快乐的学习体验”,让短短几分钟的微课程带有艺术气质的美感或闪现智慧火花的幽默;让微课程中的小故事和小策略能够设计的更为巧妙深刻:能够科学合理的实现最小粒度原则控制学习任务负载:能够更好地实现声画匹配、噪音控制、镜头转接以及流畅播放等。

(三)模块设计。“德育微课”在制作模块上应该具备四个步骤:1.情境创设。就是德育微课主题涉及范围,该模块中要点明微课的德育元素的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主题的引入部分。2.主题呈现。微课所涉及的典型案例或者主讲人对情境完整的叙述,是整个微课的核心内容,也是主题展现的重要承载体。3.分析点评。主讲人对该微课情境的理解,并从德育角度的解读分析。4.启迪引导。总结微课体现的核心价值观点,并结合联系学生群体和实际背景,给学生以启迪和指导。

四、德育微课的运用

(一)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微课视频,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就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技能,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二)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微课短小精悍、画面精美,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以视频的方式实施培训和学习,可以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内容为主动创作培训内容,能直观地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三)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随着微课程特别是校本微课程的大量建设,微型教学视频可以经过标签化处理组成一个巨大的视频资源库。学习者能够获得不同学科的、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微课程既可以作为开展正式课堂教学的支架,也可以供学习者课后随时复习,进行查漏补缺,强化巩固。

(四)微课能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展全体教师自主开发微课视频,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快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大力推进微课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加快学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通过推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支持平台、校园网络环境、及存储中介、学习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五)德育微课运用的几点建议。第一,微课不是全堂课的浓缩,它应该是在充分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为目的。第二,中职德育微课应该注重课前预习新知、课上内化提升,而不是把微课制作好了只在课堂上放一遍,让学生自己观看。微课不是教师讲授的替代品,更不是一次性使用完就"深藏闺中"的"小家碧玉"。第三,微课的的内容应该大于形式,制作微课要先考虑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是否接近教材,而不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制作花哨的形式上。

【参考文献】

[1]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小学电教(下),2013(05)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