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分析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是政府财务管理的技术基础。细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收支过程管理、强化资金与资产监管、规范会计核算、综合查询分析为决策支持提供有效依据,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特别是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各项收支的及时记账、报告和分析,为细化资金收支的事前计划、加强收支过程的事中控制、完善收支效果的事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各个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领导下,许多部门和下属单位已经应用了总账、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系统,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细化核算管理、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在巨大成绩的背后,行政事业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信息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内部核算体系不统一,财务制度难以落实、汇总统计困难;上下级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信息真实性缺乏有效保证;上级部门监控不及时,财务管理仍停留在事后管理;软件业务流程不连贯,预算、核算、决算等业务割裂;项目、资金管理不全面,相关业务信息难以全程跟踪;软件平台不一致,数据收集困难、升级维护成本巨大。
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全面系统地分析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全面理解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需要从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三个层次分析,需要从基层单位内部管理、本部门内单位之间协调管理、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业务协作管理三个角度考虑;需要考虑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模式的混合。
一、不同管理层次对应的需求
管理任务大致可分为事务处理、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三个层次。对于主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事务处理层主要是反映资金流转的结果,目的是准确、完整、及时地完成凭证记账、报表编制工作;管理控制层主要是对资金流转过程进行控制,战略管理层主要是对整个部门的财务工作做长期性、全局性的规划。财务战略管理的研讨目前主要集中在企业界,在行政事业单位尚少见。
不同层次的管理任务导致了不同的软件模块需求。对于业务处理层次而言,核心业务需求是记账、出报表,这也是账务、工资、固定资产、出纳、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软件的用武之地。对于管理控制层次而言,核心业务需求是科学编制详细预算、严格按预算控制项目支出、统筹安排资金收支、统一调配资产、完善内控制度,这需要财务预算管理、项目管理、资金调度、资产调配、内部审计等软件模块的支持。对于战略管理层次而言,核心业务需求是运用科学模型、综合分析内外部较长历史时期的数据,这需要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等软件模块的支持。
二、不同管理范围对应的需求
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基层单位内部管理、本部门内单位之间协调管理,还包括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协作。不同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需求。
(一)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需求
1.资金运动全流程管理(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
通过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全面支持资金筹集、分配、调度和使用、核算、绩效评价等资金管理工作,实现从部门预算、单位预算编制、资金管理及预算执行控制、会计核算、预算考核评估到最后出具决算报告的整体应用流程。
2.资金资产管理一体化
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两个方面。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一方面为资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资产的形成;另一方面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供了支持,有利于预算管理更加科学、更加严密。
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覆盖资产清查、产权登记、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收益等资产管理环节,将资产的形成、调剂、使用、处置等增减变动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过程管理。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资产配置情况的基础上,基于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形成资产采购计划,进而编制财务预算,在预算指标、用款计划的控制下开展集中采购,自动生成资产卡片、记账凭证,详细核算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等变动情况。
3.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实时采集财会数据,执行财务控制规则;不仅保证财务数据来自真实有效的业务,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业务状况。更以财务控制业务,确保各项收支业务的合法合规,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4.财务管理工作集成化
将知识管理、个人办公、财务软件应用等系统进行集成统一管理,所有内容均呈现在一个门户平台之上,不仅为财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应用,而且可以满足个性化应用的需要,实现基层单位的财务集中管理、部门间业务自动流转、系统问数据高度共享。
打通OA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业务办公和财务管理一体化。在OA系统中完成公文流转、业务审批,保留审计线索;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完成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生成、财务分析等专业管理。避免在两套系统中重复执行相同审批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门户系统,可以为所有用户执行统一的权限管理,实现单点登录,从统一的入口访问财务管理和业务处理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工作需要和权限范围,提供个性化工作环境。
5.部门预算执行精细化(全面预算、项目管理)
建立内部预算控制制度,细化预算,确保资金正确使用、落到实处,减少发生差错或弊端的可能性,以堵塞漏洞,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支持部门预算“二上二下”编审的同时,将部门预算在各预算单位内部分处(科)室、项目、人员等角度分解细化控制;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资金余缺情况,统筹调度资金;实现专项资金用款计划的网上审批管理,既方便下级单位用款,又便于上级单位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控制。
(二)部门内上下级单位之间协同管理的需求
1.会计核算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从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全局出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避免下属单位管理的随意性,高效协同下属单位的行为,提高部门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放任下级单位随意设定会计核算规则显然不是部门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需要统一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软件,通过会计科目、辅助核算项目等基础资料的统一定义、逐级下发和细化,规范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整个部门落实统一、规范的核算体系,提高各单位会计数据的可比性,为报表数据的自动采集打下良好基础。
但要注意,不能统得过死。目前多数方案在规范会计核算
方面,采用的是部门内统使用套科目表,统设置一、二级科目和部分辅助核算项,允许下级增设三级明细科目的方式,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深入,部门权力日趋集中,管理范围也愈发扩大,有必要考虑对部门内多会计科目表、多会计制度核算的支持。
2.加强项目管理 支持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项目预算申报、项目论证和预算审核、项目预算执行、项目决算、项目支出预算清理、项目绩效评价等环节,将项目进度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用款计划结合起来,形成会计核算到项目管理的追溯机制,改进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将按照功能分类、经济分类编制的项目预算与按照会计科目编制的财务预算相结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细化核算,按预算控制收支,将项目清理结转与财务预算的清理结转结合起来。
3.改进财务监管
在各预算单位对自身收支进行总账处理的同时,进行整个部门的总会计核算,实现财务报表、决算的自动生成和汇总,既减轻劳动强度,也避免数据的人为修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强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预算、控制功能,形成以资金预算和使用为主线,以预算执行和控制为重点,以核算和监督为依托,以指标分析为评价依据的财务管理体系;改变“事后核算、事后找原因”的做法,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科学、规范管理,支持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和监管工作的开展。
提供灵活多样的财务分析、财务业务对比分析手段,支持用户自定义多种预警规则,实现“监管规则制定的灵活化、执行的自动化、预警的人性化、分析的智能化”。确保会计核算规则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对比财务和业务数据,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对比不同单位、不同时期财务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扩大监管范围,提升监管力度,降低工作难度。检查对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自动筛选出可疑数据,以发现可能的差错或舞弊行为,提供状态变更、处理意见或解释说明的记录等功能,评估内控制度的完备性、执行情况。
对审计作业和审计信息进行管理,提供数据提取和分析、舞弊欺诈行为侦测以及持续监控功能。通过软件全过程监控功能,定义各种指标的预警数据类型和金额,对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使上级部门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费用和预算等可以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从而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风险。
4.推进战略财务管理
战略规划与模拟。将部门的业务发展规划与财务战略规划相结合。创建动态和静态业务模型,设计、模拟不同的环境,从而考虑各种环境下的风险,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风险决策、弹性预算等手段,编制行业的长期财务计划,综合利用多种筹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加强投资监管。
绩效管理。预设行业KPI体系,帮助用户定义、分析、直观地解读关键业绩指标,将绩效管理以及有关交流沟通扩展到部门内的各级单位、各个岗位,将实时的关键绩效指标发送到所有相关员工的桌面,辅助领导更快更好地做出决策。
综合查询分析。提供自动和半自动的信息采集功能,通过内部和外部渠道,收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利用OLAP数据库存储计划数、实际数,可跨年度、项目、单位、软件模块搜索信息,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模型和工具。
(三)与其它部门协同管理的需求
2002年开始的“金财工程”建设及相应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工资统发、非税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给交通部门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需要与财政部门配发的部门预算管理系统、资产清查系统、决算报表系统等软件有效衔接,共享数据,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消除数据的不一致性。
政府审计在保护国家利益、维护财经秩序、规范政府行为、保证国家政策的落实、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廉政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管部门财务管理系统应满足外部审计的要求,不仅在系统内部要保存操作记录,保留审计线索,维护数据钩稽关系,还要对外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满足审计软件取数分析的需要。
三、不同管理模式对应的需求
(~)垂直管理模式的需求
垂直管理通常指的是省级垂直管理。垂直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统收统支、分级核算”,其财务管理与非垂直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相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垂直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上的主要特点是:经费主渠道的单~性。它改变了在垂直管理前各单位经费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为主其他部门经费补助为辅的情况,而由省级财政部门实行部门预算来进行安排。垂直管理系统的省级主管部门根据“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项支出。
垂直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是授权管理。授权管理改变了垂直管理前国家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本系统的国有资产统一由省级主管单位实行统一管理。
垂直管理单位内部审计不仅要根据各项财经法规和制度进行监督检查,而且要开展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工作,工作的目标和重心在于如何规范管理和堵塞漏洞,以确保系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有效地实行财务垂直管理,通常采取明细财务数据集中管理的方式,即不仅报表要集中管理,凭证和基础数据也要集中管理。数据越明细、范围越广泛,就意味着权力和责任越集中。通过明细财务数据的集中,上级主管部门可以精细管理、统筹安排本部门的“人、财、物、事”。根据管理要求和网络条件,可以采取实时集中或定期集中的方式。
(二)非垂直管理模式的需求
在非垂直管理模式下,上级主管部门主要是对下级单位的业务进行指导,但不能控制下级单位的人事安排、经费收支、资产配置;也就是说“管事,不管人、财、物”。
对于非垂直管理,通常采取汇总财务数据集中管理的方式,即报表的定期汇总上报。
(三)混合管理模式的需求
在混合管理模式下,主管部门下属单位的情况复杂,有些实行垂直管理,有些则仅是业务指导。
对于混合管理模式,需要把明细财务数据集中和汇总财务数据集中结合起来。对于非垂直管理单位,实行定期集中;对于垂直管理单位,需根据管理要求和网络条件,采取实时集中或定期集中的方式。
四、行政事业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图3)。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这门课综合性、应用性很强,一般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这时学习财务分析所需的先修课程已经学完。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很多高校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对财务分析教学进行改革和研究,提出和分享了很多教学实践经验。张先治指出保障财务分析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全方位、立体化财务分析教学系统。刘析指出财务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都要依托互联网,采用网络导向教学法。陈卫军、徐文学、陈平指出财务分析课程可利用上市公司网上资源作为实践材料,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许秀梅、王秀华对财务分析课程整个授课过程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张莉芳认为开展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高娟(2015)构建了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践-考”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这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都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满足其今后工作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还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所起的能动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本文主要关注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探讨财务分析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并对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建议。
二、财务分析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性质
财务分析是为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财务分析人才而开设的专业提高课程之一。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区间不断下移,各类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考验着企业的承受力。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财务分析信息成为企业的各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材料供应商、产品购买者以及国家行政管理和监督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筹资、经营管理、宏观管理等方面决策的依据。财务分析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撰写财务分析综合报告的能力,为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信息。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求降低成本和获取收益的可能途径。另外,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后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学业发展能力,笔者对应届生求职网进行了调查,与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发现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用人单位在任职要求中除了提出专业技能要求,比如财务分析能力外,绝大多数单位提出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共享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划执行力,财务工作者更要强调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获取,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寓于整体教育过程之中,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要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授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课后总结等几个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知识技能的储备阶段:学习能力和教研能力
1.教师要有学习能力。(1)财务分析课程有边缘性特点,其基本理论体系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统计学等都有一定关联,要上好财务分析这门课,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都要有所了解。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很多学科理论在发展更新,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完备并且不断更新。(2)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专业提高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等课程,财务分析教师授课时要能把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介绍。(3)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着重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从一些金融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等网站获取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需要利用EXCEL、SPSS、EVIEWS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和分析。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才能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2.教师要有教研能力。(1)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研究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领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比较多,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介入到金融活动中,他们做决策时对财务信息各有诉求。只有教师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针对特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授课时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
(二)课前准备阶段:教学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1.教师的教学选择能力。为进行财务分析教学设计,要事先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教师要加以选择加工整理,还要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必须从网络上或其他媒体上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选择加工整理,使之契合课程内容。
2.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财务分析教师要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个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编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安排实训教学,进行实验课时分配,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式,还要为学生提供和推荐参考资料。
(三)教学实施阶段:组织教学能力
1.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给予积极的鼓励。授课不能满堂灌,给学生留出时间和机会去自主学习,让他们有机会训练财务分析技能,有时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效果。
2.能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助力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时间利用率提高,从而扩大信息量。
3.能进行网络教学。网络功能强大,学习资源丰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大量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和案例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获取,所以教师要具备浏览和搜索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沟通功能,与学生借助qq、微博等工具进行交流,释疑解惑。
4.进行案例教学。财务分析课程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法,一般教材上提供了大型案例来介绍整个财务分析过程,还可以从网上选择时效性强的或是比较经典的案例帮助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行业企业或根据今后的就业取向选择某个公司作为实验教学的案例。
5.组织团队学习。在进行案例教学或实训教学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公司财务分析整个过程: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企业战略分析、财务报表会计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基本因素分析、财务分析综合评价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做成PPT,在全班进行讨论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好得力的小组长,然后做好动员、激励、督促、解疑、总结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计划执行力得到锻炼。
6.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从哪里获取和搜索公司财务分析信息,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渠道。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学科论文时学生也会存在困难,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财经类期刊等。(四)课后总结阶段:反思能力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调整、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同行探讨和学习其教学经验,可以向学生了解其需求,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
四、多方助力提升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教学能力
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具有指导学生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教研室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都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自身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1.教学志向与教学准备。如果教师喜欢从事教师职业,能从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会做好各种教学准备,致力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各种努力。
2.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财务分析教师不仅要更新和补充财经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财务分析技能,会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能建立模型,利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教师从事教研的努力。教师做财务分析教学方面或专业方面的研究,就要从财经类网上、期刊上参阅很多的参考资料,以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工作,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把握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这样财务分析教学像注入了活水一样,延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二)学校、系(部)教研室营造氛围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规范各种制度,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对教师准入、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要进行规范和完善。对于财务分析课程而言,鼓励教师到知名高校参加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或参加访学项目,网上MOOC也是很好的学习渠道。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技巧、网络教学技术等方面加以重点培训和把握。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问题与策略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最核心的环节,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可以很好的把握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企业开始逐渐重视财务分析,因此在国家改革的进程中,要从根本上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树立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一、企业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现金流量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盈亏状况怎样通常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标志,所以企业在财务分析中会全面的分析本企业的盈亏状况,从而忽略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企业的先进流量能够反映出该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它的可靠性往往都会高过企业中的其它财务指标,并逐渐成为使用者所时刻关注的重要会计信息。绝大多数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现金流量表通常都会按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为年报,并且不要求考核,这种现状导致企业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十分随意,并影响其报表中的信息质量。企业如果把现金流量表中的年报改为月报,并添加相应的考核内容,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可行的。
(二)轻专题分析
大部分的企业很少会对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分析。所谓专题分析主要指按照分析专题的目的,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详细分析。比如经营者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某一现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投资人员则对自己所关心的某个问题展开分析等等。专题分析可以准确、及时的反映出一个企业在某一环节中的财务状况,并给分析人员带来详细的信息内容,这对企业解决问题具有关键性作用。例如,企业在某一阶段资金匮乏时,在专题财务分析的作用下,可以从现金流量、支付能力等各个方面,分析出资金匮乏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三)财务分析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缺乏财务分析组织
近几年,企业的财务管理正向战略管理的方向发展,需要财务分析人员全面了解企业中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如果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很好的掌握与企业有关的财务分析方法,那么即使具有详细的分析资料,也仍然会下错误的分析结论。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中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一定提高,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当前财务分析的要求。与此同时,企业在管理中,也忽略了财务分析中的相关工作,缺乏相应的财务分析组织,使得财务分析的结果在改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企业财务分析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企业中的领导干部要把财务分析工作看作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手段来认识,不断协调各部门对财务信息予以配合,帮助与财务分析有关的工作人员了解本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提高财务分析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其次,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深刻意识到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全面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财务分析质量,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二)注重对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
企业中的财务分析报告要在详细调查和报表齐全的基础上编写,企业中的财务人员要善于利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给企业带来极具说服力的财务分析报告,另外,财务人员在调查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要为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三)培养优秀的企业财务分析人才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提高对财务分析人员的应聘要求,在实际工作管理中,要加强对财务分析人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水平的培养。另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员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加大培训力度,从而全面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企业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企业在加大财务分析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的同时,还要增强他们的行为规范。在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中,财务分析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了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稳定运行,企业要给与工作人员适当的激励,在工作过程中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提升,并以调薪的方式来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督促他们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分析组织与制度
近几年,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中的财务分析工作开始纷纷走向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在这种状态下,首先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分析组织制度,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企业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要确保财务分析工作可以按部就班的有效进行。其次,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有句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用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无疑是一个好的举措。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业要为财务分析工作设立专项岗位,并为该岗位配备专业技能较强的财务分析人员;第二,在财务分析制度中明确企业财务分析的目的,同时确定财务分析中相应的目标和责任;第三,在财务分析制度中,还要制定好对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要求,无论是在选择财务分析的方法上还是对财务分析指标的确定上,企业都需要有明确而合理的规范。
三、结束语
现阶段,在我国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开始逐渐增多,特别是企业中各种财务风险的存在。在这样的形势与环境中,企业只有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规范并完善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提高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市场竞争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减少企业因财务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企业只有用有效的方式解决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问题,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作者:宋军 单位:安徽建鑫新型墙材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扬.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9)
关键词:中小学 财务 分析
中小学财务分析是以学校的会计报表、上级批准的预算、基本数字表等有关资料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学校的财务资料加以整理、分析,评价学校财务状况,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一、中小学财务分析的意义
学校通过财务分析,加强财务管理,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财务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财务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实现学校的目标计划。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管好用好资金,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
二、当前中小学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会计不会分析
中小学学校会计人员大部分不是会计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学习过会计知识,还仅仅停留在审核凭证、记账、编制报表等工作,大多会计人员不知道如何进行财务分析,甚至连学校可以动用的资金都说不清楚,财务分析是学校财务管理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很多中小学学校领导不熟悉财务管理也不重视财务工作,更谈不上对学校进行财务分析了。学校还剩多少钱,可以动用的钱数,会计说不清,领导也不知道。学校发展还是等、靠、要的思想,根本不知道运用财务分析来获取学校的管理信息,进一步寻求学校科学发展的途径。
(三)主管部门不做要求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要求学校报送财务分析报告,所以学校大量的精力花到了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做过财务分析。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引导学校进行财务分析,缺乏对学校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
(四)有关规章制度方面的要求
原来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实施了15年。2012年12月21日财政部、教育部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9号)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的财务制度特别指出中小学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并报送财务分析报告。这是我国教育经费管理的又一重大成果,为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中小学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
新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详细列举了四项中小学财务分析指标:预算收入和支出完成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生均事业支出、生均公用支出;资产负债率。中小学常用的分析指标除了以上四项指标外,还包括:分析“可动用资金”情况、 教育装备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经费的执行情况、教师培训费使用情况、招待费支出情况等。学校应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中小学财务分析报告。
四、中小学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学校财务分析的内容应有自己学校的特色,有侧重点,使用者从中可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近年来,我们要求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并将一些重要的财务分析指标列入学校责任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学校“可动用资金”情况。由于原来学校没有分析可动用资金,学校银行存款账户中只要有钱,不管能不能用,只管支出。造成了往来款中的如课本费、应缴财政专户款中的房租等款项,到期无钱支付、无法上缴的现象。所以学校分析可动用资金,避免挪用往来款等款项。
(2)分析学校实际数收入、实际支出数与学校预算数的差异,学校的支出有无超支现象。反映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出现差异较大时,应查找原因,及时反映给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
(3)分析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反映学校的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如果公用经费支出占事业支出比例过低,说明学校公用经费短缺,学校可发展能力较差。
(4)分析生均事业支出、生均公用支出。分析与以前年度的差异,分析与兄弟学校的差异。中小学生均事业支出、生均公用支出是否做到了逐年增长,是否达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
(5)分析学校资产负债率,加强学校财务风险控制,学校不得出现新的教育债务。
(6)分析教育装备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经费的执行情况。根据有关文件要求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购置不低于教育事业费的2%、教学仪器设备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的8%。鼓励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并提醒学校领导要适当控制。
(7)分析招待费支出情况。应醒学校领导要适当控制招待费支出,使招待费支出不超过公用经费的2%。
五、中小学财务分析报告
学校在报送会计报表的同时应报送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不仅要罗列详细的数据,还应对变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形成一个有数据、有分析、有措施的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技术性强,因此,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财务分析,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教育事业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9号)
[2]李晓虹.浅析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09(12)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提升
我国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公共服务与专业服务,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一般为国家财政拨款,其运营主要注重社会效益。在财务分析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大多集中于支出管理,在财务分析方面的工作分布相对较少,也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水平与结果应用较为薄弱。基于此,事业单位,特别是差额拨款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逐步提高财务分析能力与水平,不断改进财务管理,发挥财务支持作用,促进事业单位所涉服务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一、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升财政预算编制效率的必然选择
事业单位是在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框架体系内的组成部分,其资金一般来源于财政拨款,是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的重要组成。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提升,将持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夯实事业单位基础管理,为财政预算编制提供更为充足的依据。同时,通过财务分析,加强过程控制,对财政预算的执行进度与效果增强监管,不断促进财政预算编制与管理执行效率的提升,促进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果提升。
(二)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由于事业单位大多为财政拨款单位,财务管理主要为支出管理。然而,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是全方位的,由于资金管理涉及事业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一方面,通过加强支出结构与支出效率分析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的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财政支出的合规与合理性,包括专项财务指标分析,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与资源配置,提升专业服务效率。
(三)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必然选择
事业单位作为财政管理范畴内单位,按照国家要求,需公开披露相关信息,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财务分析是评价事业单位经营与管理情况的主要手段,如人工成本占据事业单位支出比重指标分析,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找准与其他事业单位和自身的差距与改进方向,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人民群众在监督与评价过程中,也通过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掌握事业单位情况,有的放矢提出意见建议。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认识需进一步加强
各类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与人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较为简单,没有放到重要位置考量其提升后的价值。一是有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认为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只要将钱划出去,就完成任务了,而忽略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缺乏后续评估。二是有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将资金缺口计算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没有将财务分析提升到促进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上来。三是有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将自己类同于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缺少对自身经营情况的分析。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以来工作相对简单,工作量较少,加之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使得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处于初级阶段,一般将财政预算执行进度与支出结构作为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将满足上级部门的要求作为评价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主要标准,没有将财务分析的功能提升至更高的层级,财务分析能力与水平偏低,对单位工作指导作用较弱。
(三)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结果应用需进一步加强
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加强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有的事业单位只是将财务分析作为机械的管理工作,只管按照公式计算出结果,而没有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目标上去,使得财务分析流于形式。如有的事业单位对于财政资金占比事业单位支出这一指标的计算,没有将其与其他区域单位比较,上级政府亦没有加强比较,使得事业单位的管理缺少抓手,监督评价效能难以发挥。
三、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财务分析认识,建立财务分析机制
一是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层认识,特别是分管财务部门的领导应对财务分析理论与事务有较高的理解。二是提高财务部门全体员工的认识,要求其将财务分析工作作为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抓手。三是加强分析机制建设,建立财务分析体系,实施财务分析的全员宣讲,提高事业单位全体人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水平。
(二)加强财务学习培训,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一是加强财务分管领导与财务人员学习,制定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培训计划,持续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二是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培训交流,将财务分析工作内容与要求,贯彻至全体事业单位人员,形成合力。三是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与管理办法制定与完善,使得财务分析有规可依,不断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水平提升。
(三)建立财务分析评价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