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

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开放实验;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

作者简介:赵彦珍(1967-),女,山西运城人,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应柏青(1964-),女,浙江仙居人,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陕西 西安 710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37-02

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等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的“电路”及“电磁场与波”实验分立开设,且均以常规验证性实验为主。为配合“电路”及“电磁场与波”的课程建设,我们积极开展了实验教学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结合前沿的科研课题开设系列综合性开放实验。

2010年我们完成了“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在线检测方法研究”的科研课题,提出一种有效的匝间短路在线检测方法——磁场探测法。[1-4]该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涉及到电类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电路、电磁场相关理论知识,例如:互感电路分析计算方法,典型运放电路分析计算方法及应用,线圈自感、互感参数的计算方法,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等。因此,面向已完成电路、电磁场课程学习的大学二年级电类本科生开设基于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的电路电磁场系列综合实验,通过面向工程实际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炼,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一、实验内容

首先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分块细化,然后结合“电路”、“电磁场与波”课程的所学内容选定系列实验题目,这些实验的内容、难度以及要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以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能力以及专业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实验题目,既能锻炼学生独立实验及综合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图1为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该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信号采集、信号分析与处理、故障显示及报警三个主要模块。该系统的软件是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的。结合科研课题的研究经历,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我们最终确定系列综合实验四项: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工频特性的研究、基于LabVIEW的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滤波及放大功能的实现以及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报警模块的实现。

1.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工频特性的研究

要求学生基于场路耦合法,建立干式空芯电抗器正常运行状态与匝间短路故障状态的数学模型,采用工程数值分析软件Ansoft[5]或工程编程软件Matlab[6]分析计算两种状态下的工频电磁场特性,确定匝间短路故障检测方法。

其中,电抗器线圈并联支路自感、支路间互感的计算可基于聂以曼公式的解析法,或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能量法或磁通法。[7]电抗器电流分布及等效电感的计算可基于电抗器的电路模型,采用具有耦合电感电路分析方法。[8]电抗器磁场分布的计算可基于ansoft软件中的有限元法。[7]

2.基于LabVIEW的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要求学生通过LabVIEW软件完成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数据实时采集任务,并用LabVIEW实现对采集数据的保存、管理。[9]

3.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滤波及放大功能的实现

要求学生通过LabVIEW软件方法完成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滤波功能的任务。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印刷电路板实现信号放大功能。

4.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报警模块的实现

要求学生通过LabVIEW软件及自行设计制作的印刷电路板实现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在线检测系统报警模块的任务。

二、实施细则

实验通过任务书的形式向已完成电路、电磁场课程学习的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公布。由学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

在实验活动开始前安排一次对实验项目介绍的集中讲解及现场演示,使学生明确实验的工程背景、所需完成的实验任务。

我校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的电路、电磁场实验室及计算机房可提供实验开展场地。学生在实验室调试完成实验后,可借用科研课题中相关的硬件系统平台进行验收。

可参考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模式,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时间以学生的意愿为主,可选在实验室、学生和教师都有空的交叉点上,也可见缝插针,安排在有空闲实验台的常规实验课时。

实验通过验收后,要求学生先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经过老师批改,评定为“合格”后,学生再整理打印纸制版实验报告提交。

三、实验特色

将实际工程科研成果转化为电路电磁场理论教学实验。通过把电路、电磁场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科研成果联系起来,将该领域相关教师的最新科研进展凝练成实验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的科研方法训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电路和电磁场两门课程的综合性实验。本综合实验涉及到电路、电磁场耦合模型的建立、多层并联线圈的支路自感、支路间互感以及总等效电感的计算、线圈工频磁场分布的有限元数值计算等,贯通、融合了电路和电磁场理论两门课程中的相关概念和分析计算方法。既能锻炼学生独立实验及综合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开设的4项实验项目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学生在选取及开展某一项实验时,还需了解其他实验项目或借用其他项目的实验结果。这样,每个学生要圆满完成自己选取的实验任务,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同时,每个学生还可深刻体会到,要完成一项实际的科研课题,团队协作精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实验效果

在2012至2013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面向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上述系列综合开放实验,共有8名学生参加本次实验活动。在实验结束之际,参加实验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就本次实验活动进行了讨论交谈。学生们纷纷表示,经过系列综合实验的锻炼收获颇多。例如,深刻体会到学习电路、电磁场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了解到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还掌握了大型工程应用软件Ansoft及工具软件LabVIEW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电路设计、印刷电路板设计及调试技术,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他们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老师们对本次综合实验的指导过程也深有体会,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及能力,为进一步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思路,同时,学生们的研究成果也可供教师的科研工作参考借鉴。

五、结束语

基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开设电路电磁场系列综合性开放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电路电磁场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可进一步推进电路电磁场的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梁正波.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在线检测方法研究[D].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0.

[2]杨继超.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D].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2.

[3]赵彦珍,马西奎,梁正波,应柏青. 一种干式空芯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在线实时检测方法:中国,ZL201010217935.7[P].

[4]赵博,张洪亮. Ansoft12在工程电磁场中的应用[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5]马斌. Matlab语言及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冯慈璋,马西奎.工程电磁场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范文第2篇

回顾近几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进一步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带领广大教师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个新的跨越。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科研课题的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科研课题的总结1本次教研活动我们体育组全体教师干劲足、热情高、教研氛围十分浓厚。这些优势为我们组顺利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研活动是老师们互相联系、互相交流教学信息、集思广益的好途径。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老师们在每次活动中才能有所收获,我们青年教师才会快速成长起来,教研组才会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会时时刻刻具有蓬勃向上的朝气。

12月2日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课堂教学大赛,本次教研以有序有效为主题,实事求是的进行了操作,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体育教师相互学习与交流,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赛课后的评课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教研活动之中,通过本次活动都能有所得,通过本次活动能真正学到东西。

_的《立卧撑》能够抓住课堂时机,引领学生练习,师生之间互动轻松愉快,做到了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_的《往返跑》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运用试刹车和加速试车直线开车加速漂移降低重心赛车比赛完整的故事情景为线索引导学生,把学生学习兴趣引向课堂内容。整节课完整统一,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质量与教学的效果都很不错。_x的《往返跑》教学形式多样,由简单到复杂,层次分明,突出了重难点,整个课堂练习有很强的实效性,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教学过程,处理突发事件,处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_x的《队列队形》语言激情,针对重难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了课堂行为艺术魅力,教学个性较突出。_的《仰卧起坐》引导和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五位老师的精彩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以往由依靠高嗓门威逼学生转向依靠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由单纯的讲解示范转向新颖、丰富多彩的学练活动设计;由直接传授知识转向帮助学生体验过程、感悟方法。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不仅看到了紧张的工作,也感受了上下和谐的氛围,也让我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们能做到“大合理小不合理”,能够做到交流经验、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想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科研课题的总结2回顾本学期学校教科研方面做的工作,本人能踏实工作,根据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科研,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促进提升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身教学。

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很多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人往往缺少的是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当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我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

2、个人专题研究,个案分析,撰写教学论文。

平时,我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身边的教育教学实际入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在进行专题研究时,充分发挥自我的特长和爱好,加强学生本事的培养,本学期,个人的专题研究《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必须的进展。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进行教学反思,进取撰写教学论文,从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本学期撰写两篇论文。

3、扎实开展学科组活动;

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听课、评课活动。

本人能深化教学理论的学习,进取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扎实开展一周一次的学科组活动;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能把自我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年轻教师,指导其日常教学工作,他们虽然踏上工作岗位仅有几个年头,但在我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分别参加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并纷纷获奖;本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听、评学校年轻教师的课20多节,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科研课题的总结3本学期,我园教科研工作在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在“以老带新、以能培弱”等合作、自主探究的工作方式中,优化了幼儿园常态下的一日活动质量。在扎实“园本教研”,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以及游戏区域的创设、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等研究活动中,提高了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及游戏”的整体水平。在“综合课程”与“特色课程”的互融互补研究中,提升了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1、抓实常规管理,提高一日活动质量

本学期进一步加强了各类规范学习。教师一日、周、月规范性操作流程、备课要求等,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求明确于心。在加强学习的基础上把各项工作细化到月考核中,使各项规范的执行过程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常态一日活动质量的监控力度。通过不定期的教研课活动、常规调研、推门听课等活动,对出现问题的班级进行管理跟踪指导,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保教能力,优化一日活动质量。开展了教研组计划的交流活动与班级环境创设、晨操、晨锻器材、教育随笔、教职工讲故事等评比活动,增强了保教工作的有序性、实效性、创造性。

2、扎实园本研训,提升园本教研实效

对于新教师的培养,首先我们有意识地安排思想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新教师搭班,让她们在潜移默化中进步。同时,幼儿园为她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方案。另外,我们还多创造机会让她们外出听课,学习优秀经验。在对新教师的培养中,“师徒结对”是较为有效的措施。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开展师徒双向选择,并推出了师傅上示范课,徒弟上模仿课活动,让师徒在同课同台竞技中,感受同一个活动不同的教学效果,在交流反思中成长。

骨干教师是幼儿园的精英,他们已具备较为扎实的基本功。本学期,我们一方面,继续给她们创造外出研修、培训的机会,提升她们的引领能力,鼓励她们向专家型教师发展。另一方面,让他们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做到立足于课堂、成材于课堂、服务于课堂,如带头上好各类公开课,对幼儿园教师外出的公开课进行听课、评课,给新教师、青年成长教师做好有效教学讲座,带头搞好幼儿园课题研究等,让骨干教师在园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辅导其他教师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发展。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3、存在问题与不足

园本教研工作还太粗线条,在注重形式、内容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关注儿童成长、教师需求,切实提高园本研训的有效性。虽然对各年级组进行了组本教研活动的培训工作,但是对年级组活动质量的督查、考核力度还不够,需进一步通过指导、参与、评比、展示等形式丰富年级组教科研活动形式,提高年级组教研活动质量,规范年级组资料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对于参与幼儿园课题研究的新教师需要帮助她们进一步学习和科研的能力。

4、以后主要工作思路

继续扎实开展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在丰富多样、优质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加强层级培训、层级管理,提高督查力度,对各项考核与检查结果加强公示,发挥各级人员的最大优势。加强课程建设,有效实施园本提升发展规划。做好绘本课题的过程性研究工作。

科研课题的总结4自参加工作以来,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职业道德提升,以人为本,关爱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个科研型、学者型教师始终是我的梦想与追求。由于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与默默无闻的耕耘,在读书——思考——研究中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教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点滴成绩,不但促进了自己业务水平的提升,更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02年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教师,08年被评为章丘市优秀校长。

一、以学习为乐持之以恒

我认为教师要想提高业务,就要勤于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关注细节善于思考,剖析得失务求实效,于是常年以读书为乐,坚持记笔记写反思。近年来自己先后学习了《素质教育理论纲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走进学生思考的世界》,魏书生的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思想,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理论等。自己开通了教育博客,每天以工作日志的形式坚持书写所思所感所悟。在读书中学有收获,在反思中日有提高。几年下来,自己养成了做事踏实、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不仅提高了业务理论水平,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

教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循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新课程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与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分析解决问题。招准问题的切入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一般老师工作就停留在了问题解决的层面上,而没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这就是庸师和优秀教师的区别。

我相信发现就是进步,总结就是提高。为了形成高质量、个性化的成果,我经常阅读相关杂志刊物和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所研究内容的前沿动态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同时还进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与别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更新观念,撞击思维,将自己发现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学地、准确地表达出来。

20_年本人撰写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在《山东教育科研》上发表,《我们对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认识与做法》在济南市组织的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小学中年级语文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在“新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_年撰写的《实践人本思想注重名师培养》在济南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

20_年撰写的《研究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实效》在济南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以爱育人为师之本》在济南市教育局组织的德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0_年撰写的《运用电教手段促进教学创新创新》在济南市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寻找生活中的美》在济南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案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

20_年撰写的《巧妙自然用投影轻松愉快学数学》在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0_年撰写的《小学作文教学指导初探》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20_年撰写的《班主任要善养“三气”》在内蒙古教育上发表,本人承担的章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作文教学走向生活的研究”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结题。

三、以教科研为平台让每位教师都成功

教科研是教师成长、自我发展的支撑。因此,作为校长我同班子成员一道为教师创设了各种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研究的宽松氛围,引导教师走上科研兴教之路。教师60余人。从整体上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教科研意识比较淡薄。针对实际学校确定了“专家引领、科研先行;点上突破、面上辐射;整合强化、凸显特色”的教科研思路。首先我们邀请了市教科所的郭道胜所长来我校为全体老师作了精彩的教科研报告。使老师们明晰了教科研的意义、步骤与方法,打破了对老师们来说教科研高深莫测的神话,使全校老师走向了问题型教研课题研究。

学校在教科研上实施政策激励、全力支持。如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科研设备,广开门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给教师以拓宽研究的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同时,还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台,为教育科研成果的发表与推广创设条件,为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充分促进了学术观点的碰撞、科研灵感的激发。

我校的小学作文走向生活的研究、小学数学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章丘市级两个课题于去年四月份立项开题,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历时一年半的刻苦公关于今年八月份终于通过市教科所的鉴定顺利结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两个课题的结题,使老师们找到了自信,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教研热情。“课题引领润无声,校园兴起教研风”已经成为中心小学教学教研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章丘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有:(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提前读写实验》(2)《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4)《小学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研究》(5)《小学生合唱教学指导》(6)《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探究》。

从以上课题可以看出,教育科研在我校各项工作中已经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教师不自觉地投入到实践研究当中,适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并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培养自身科研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增强科研意识,逐步落实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回顾近几年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进一步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带领广大教师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个新的跨越。

科研课题的总结5随着20_年的来临,本学期的工作也基本结束。本学期的时间较短,必须做的工作又多,因此工作的连接性特别强。在教科研的工作方面,我们更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教科研水平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根据本学期的教科研活动安排,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定期的课题研究与探讨、课程内容探讨、业务培训、教学经验交流、集体说、讲、评课等活动,还面对家长开展了孩子们的才艺展示、公开课、教学成果汇报展演等家园性的活动。多方面的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总结一下。

一、本学期工作思路

1、根据我园办园规模扩大,年轻老师大增,教学经验不足的现状,制定符合实际工作的教科研计划,切实促进老师们的专业化成长。

2、通过系列活动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开展有效活动,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均衡发展。

3、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对实验课题要根据实验计划认真实施,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要动员教师“人人关心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积极建设科研骨干队伍。

做好科研成果的发表和推广工作。做好教师论文的征集、上送工作,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用省级课题研究的氛围带动老师们的小课题研究,使小课题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工作。

二、园本教研方面:

延续上学期的安排,每周五的下午,我们定为固定的教研时间。期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教科研工作,根据我们预设的教研活动目标,我们具体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视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本学期新来的老师比较多,为了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我们发挥老教师的带领作用,通过活动观摩、小组研讨、经验交流、互相学习等方式,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本学期,教研组长要思考怎样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所有教师一起更好地互动、成长。确定每一次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和具体的安排,提前通知教师,让各位教师做好参加活动的准备,促进保教活动开展,并使活动有实际成效。

在每人一堂课的活动中,我们在本学期安排的是语言和数学活动,因此我们不但认真探讨语言、计算的教学方法,还总结好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分享交流;各年龄段针对教研重点组织教师人人参与教育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和课研能力,促进保教质量提高。

(二)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基本功的训练:针对现有教师队伍情况,我们对教师进行了基本功的培训。

一是电脑的操作培训,让老师们对于课件的制作、word版面的运用等各方面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和掌握。而是进行钢琴弹奏的基本功训练。我们以测评考试的方式督促老师进行训练,从根本上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三是专业技能方面,特别是说课与讲课的培训,使年轻教师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

2、重视省编教材的研究和教学。

我们定期组织教师研讨、分析教材。每个主题活动实施前一周,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本主题活动课程进行了讨论、分析与调整,进行及时研讨,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整合各科教学的能力。

(三)加强幼儿的习惯养成方面的培养和研究,扎实开展教研工作,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

我们把常规教育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日常的教研中,让老师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在研究的氛围上加以格外重视。经过本学期末的幼儿调查、测试,看得出效果非常好,家长们也很满意。我们让老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在保育工作上更上一层楼,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和满意。

三、课题研究方面:

课题研究已经成为我园的一项常规工作,无论是园级小课题研究还是省级课题研究,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我园的科研氛围越来越浓厚,通过学习,让教师们明确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要求,激励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很多,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山东省“十二五”学前教育研究课题《幼儿园中的赏识教育》,目前正处于实验阶段,在课题组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在全园铺开进行研究,几乎每位教师都参与了该课题的实验,并取得了很好地研究成果。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工作:

1、我们把该课题的三个子课题---《幼儿园一日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赏识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家园赏识教育中的沟通问题以及对策的研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每个子课题都由年级教研组长带领进行系统而又细致的研究。根据课题组的安排,做好资料的留存和整理。

2、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各课题的实验阶段报告,也初步形成了若干个个案研究报告,有几位老师已经形成了有关方面的论文成果。

3、老师们还写了不少赏识教育的教育随笔。

4、实验班级的家长,对孩子进行了赏识教育的实验和研究。

和老师一样,也对孩子做了相关的教育随笔。作为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已经留存。

5、获奖情况:

刘甜老师的论文《赏识教育之我见》获德州市论文评选一等奖,孙林霞老师的《浅谈赏识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获德州市论文评选二等奖。王丽娜老师的《浅谈幼儿园中的赏识教育》获德州市论文评选三等奖。李冬晶老师的《赏识自信成功——幼儿园赏识教育浅析》获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李瑛老师的《浅谈幼儿园赏识教育》获山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韩冰老师的《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赏识教育》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园级小课题的研究工作

老师们对小课题的研究已经比较熟练,对于研究的内容比较具体和实在,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立项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效。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加深入细致,我们从上学年开始,把每学期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更改为每学年一个,但在课题结题时我们要求也更加规范化,增加了中期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等。教研室对中期研究报告的写法以及结题报告的写法进行了专题的会议讨论。老师们已经越来越了解并能较为正确的进行书写。根据前段时间的检查来看,老师们的课题研究已经比较正规化,对小课题的重视程度和研究逐步增强。园级小课题在本学期已经形成了结题研究报告,绝大部分符合结题的要求。

四、反思

1、收获: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细致而繁琐,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

总体来说,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特别课题组成员付出了很多心血,在课题研究方面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使人感到欣慰。

2、不足:教科室的引领作用需要更进一步加强,同时,对于每周的教科研活动安排需要更加规范化,使课题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

在教科研博客的运行方面,我们存在很明显的不足之处,需要教研组成员和老师们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让我园的教科研博客发挥其更大的研究价值。最终使老师们不但要业务能力出色,而且研究能力也同样出色,在教科研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在教科研的工作中日益完善自己。

五、下学期主要工作:

1、园级小课题立项与研究。

2、省级课题《幼儿园中的赏识教育》研究进展与出现的问题探讨活动以及结题汇报活动。

3、新生幼儿的常规教育与研究。

4、新课程研讨活动。

5、艺术(音乐)课与健康(体育)的说、讲、听、评课等系列活动。

6、各种幼儿才艺展示、家园交流性活动的研究与探讨。

7、新教师的业务培训活动。

8、全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及比赛活动。

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范文第3篇

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在新要求下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在内容上要体现“综合”的特性;②使学生全面接触大型测试仪器;③紧密联系当前研究热点。这样设置课程内容不仅能改善实验项目陈旧的问题,引领学生直接关注研究热点,同时也能系统地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的全面性也让参与实验的教师对自己的科研有了新的体会,实实在在地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1实验项目选择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完成好一个个具体的实验。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项目进行了修订。

(1)突出热点和学科前沿。

学院调动广大优秀教师对《化学综合实验》教材重新进行了编写,所有实验均精选自一线教师的教学积累、近期研究成果及前沿科学等相关课题,内容涉及锂电池电极材料、荧光磷光材料、金属有机配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多个领域。

例如“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实验。由于石墨烯在电子运输、导电性、机械特性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加上其在2010年成为诺贝尔物理奖的主题,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学院教师在科研基础上将其转化为一个成熟的综合实验。充分考虑实验安全性和原料成本,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运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波剥离技术制备单层氧化石墨烯及还原石墨烯,并通过X射线衍射谱和拉曼光谱对比分析了原料和产品。再如磷光发光材料对未来新一代显示技术及节能固态照明光源研发的意义重大,实验“2-苯基吡啶Pt配合物磷光发光分子的合成与光物理表征”合成了一种磷光发光分子,它是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是在聚合物主链或支链通过化学键引入功能性金属中心而生成的新型高聚物。金属聚合物由于整合了金属中心的导电、荧光、氧化还原、催化特性以及高分子材料优良的溶解性能而备受关注,在催化、磁性材料、荧光材料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当今化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我校教师将其整合成一套适用于学生操作的综合实验。从前驱体的制备、目标分子的合成到产物的分离、提纯,从方法的选择到洗脱液的选择配比,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对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柱层析分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实验既加强了学生化学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又能让他们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目前此研究方向的现状与进展,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2)联系实际,注重设计。

大多数基础实验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照方抓药,这样会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这次改革引入了一些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对人类文明的推进作用,提升他们的专业亲切感和自豪感。如“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的合成与评价”,学生自己从原料入手合成表面活性剂,进行系统的性能评价后进一步设计并配制自己专属的洗手液和洗发水;铝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材料,“铝合金的图纹化”实验强调学生自行设计,在教师审阅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让学生将校徽、自己的名字制作成铭牌留作纪念。这种寓教于乐的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实实在在的样品更有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紧密围绕“综合”的主题。

整个教材的选题对于从单个实验内容到各项目之间的关联都进行了通盘考虑。单个项目内容全面,从产品合成、优化、修饰到表征是一个小“综合”,各实验项目之间从基础性实验、综合型实验到设计性实验,逐级增加实验难度,并且囊括了化学学科中的几大分支,辐射到了无机合成、高分子、仪器分析等各方面,甚至对近化学学科(如材料、医学、食品等)也有涉及,相当于一个大“综合”。《化学综合实验》教材本身是一本很好的科研入门资料,虽然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将所有实验全部开出,但是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也能有所收益。化学综合实验将做成一个不断开发升级、滚动发展的课程,逐步开出更多新型的实验,为科研成果向教学项目的转化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学生系统地接受科研训练创建平台。

2引入先进大型仪器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科技资源之一,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我校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基础实验条件和目标的限制,学生接触到大型精密仪器的机会很少,但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又需要使用,造成了带毕业设计教师的很大困扰。因此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引入先进实验仪器的训练很重要。

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学生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大型仪器,可以提高他们参与实验的兴趣。同时使用大型仪器的经历使得他们对仪器的构造、使用及简单维修都有了很直观的认识,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先进仪器设备对科研发展的促进作用。改革后的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的所有实验项目均涉及产品的鉴定分析,涵盖了我中心大部分的大型仪器,如:X射线衍射仪(XRD)、核磁共振仪(NMR)、拉曼光谱仪(Rama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AFS)、接触角仪(CAT)等。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表征手段。教师对仪器的原理、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最后的谱图分析都要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后能够自行进行检测。与传统实验相比较,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如在实验“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光谱特性研究”中,学生合成出含有钴、铝、锌等金属中心原子的酞菁配合物,分别研究了不同金属中心、不同溶剂对酞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并针对同一溶剂的不同浓度、不同金属中心的酞菁荧光光谱进行了检测对比。相较于基础化学实验单一的评价条件,在化学综合实验中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学生对两种谱图进行分析比较,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这两种分析手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又如实验“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制备及表征”,由对甲基乙酰苯胺分四步反应最终合成出产品苯佐卡因,每合成出一种前驱体都要进行相应的检测(用熔点仪测熔点,用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等),学生从检测的数据和合成产品的产量,选择下一步的投料量,最终对合成出的产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由于每一步的成败都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可使学生意识到这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实验,检测时就不会走过场。

3调整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

    3.1教学方法的改进

化学综合实验已从原来的32学时增加到64学时,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科研的系统性,同时也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教科书中的明确实验目标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改革后的化学综合实验不但内容辐射面广,而且与时俱进,强调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这更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则是教师给出实验题目及基础背景,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相互探讨;教师根据目前的研究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出最佳的合成路线、提纯方法及相应的检测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办法,直到最后报告的完成。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系统的小课题。

3.2师资配备的调整

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对带实验课的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要求有很大提高。以往科研水平高的资深教师较少参与实验教学。此次除了对课程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很大的调整之外,另一个亮点就是科研一线的教授、副教授直接走进实验室,全程参与学生实验中的讨论、指导。同时,打破了一位教师主讲一门课程的传统。我们的实验课是由一位教师总负责,6位资深教授、副教授分别指导自己编写的实验项目。由最专业的教师讲授自己最擅长的实验,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随时接受到最有效的指导,这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收效显著。

3.3考核制度的改进

完善的考核体系能更好地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新的考核制度更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包括对平时操作技能的评价,也包括对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验设计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等的评价。平时成绩从原来占总成绩的30%增加到70%。加大平时实验的成绩能使学生更注重在平时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学生向“学习、探索、研究、创新”型学生转变。

4以科研助教学、教学带科研的循环滚动式发展

经过系统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提高了学生科研训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验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对随后进行的毕业设计选题、考研方向和工作方向的选择都变得更主动、更有目的性,而且缩短了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后的磨合期。同时,这门课程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更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新的科研思路。

科研与教学是对立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科研助教学,以教学促科研的循环滚动式发展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的科研,是一项双赢的措施。

5结论和展望

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型仪器的认知及熟练操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他们进行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化学综合实验将不断更新和调整,这对教学资源配套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多的力量。这种改革无疑会使教学和科研都充满勃勃的生机。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是高校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正路,理应得到大力推广。

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范文第4篇

1建设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

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平台,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创业项目孵化指导提供了重要场所,实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创新与创业项目相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应用性水平,已成为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依托。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下,我国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单一,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客观上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进,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社会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已成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为人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保障,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进一步探索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激发探究思考潜能,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养成。

1.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的学习应用

在高校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内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用的发挥,为实现创新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提供有力的场所。实践表明,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仅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创新创造意识的培养。如果在一段时间过后,换一种学习环境,采用社会实践教学的模式,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科研课题,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很容易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课题的实践中,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环节、亲自动手查阅文献、小组探讨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培养团队意识

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科研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利时机。借助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平台,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科研课题,经过教师的指导,对科学创新素养的培育和集体协作精神的锻炼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科研创新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特别是对在校学生来讲,更需要发挥小组协作、团队合作的作用,在科研活动中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增进友谊,才能为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当前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实践基地的定位与功能不明确

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形式,在运作过程中虽然担负着一定的教学任务,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验教学中心,与教师的专业实验室有着本质的区别。校内实践基地更多地关注研究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体验,实现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与创业素质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不仅注重大学生实践锻炼的结果,更强调科研创新的实践过程,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下重理论、轻实践的育人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适应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受思想认识等因素的制约,对是否允许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是否允许学生按照自身兴趣自主选择科研课题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另外,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功能分工不明确。有些高校对校内实践基地、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功能不加区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如管理人员、办学经费、空间场地、政策支持等;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概念理解认识不清晰。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主要是借助学校的各类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运作机制,保障实践基地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上,学校应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模式,加大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给予重点扶持。

2.2校内实践基地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根本保障。实践基地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科研实践中虽然以研究生为主体,但科研设备的购置、科研环节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指导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工作责任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但从目前实践基地教师队伍看,部分教师对开展科研创新实践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科研学术水平还不高,缺乏必要的科研实践经验的积累,工作的责任心和创新性都有待进一步地改进与强化。

2.3校内实践基地运行缺乏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由于我国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在实践基地发展定位、管理机制以及科研活动创新形式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目前,一些高校校内实践基地主要侧重基础训练,教师尽管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科研创新成果特别是高精尖成果上收获甚微。同时,由于基地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完善,对教师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和评先树优没有太多帮助,因而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要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好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需要高校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管用的激励机制,对在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对参与实践基地的科研项目设立科研基金等,充分发挥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和辐射作用,提高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3加强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策略建议

3.1思想上重视,进一步明确基地建设的目标功能定位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将来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在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科研实践锻炼,很难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转化应用。因此,加强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实践平台和场所,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高校一定要站位全局,高度重视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大对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加快实践教学改革进程,提升校内实践基地的硬件水平,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在基地建设目标上,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设置,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提供一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组织引导学生多参加学术交流和科研竞赛活动,实现科研实践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二是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定位上,立足基地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孵化器这一根本,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对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育,更加注重创新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对科研成果的片面追求。三是在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管理上,可以结合学校实际,采用院校共建、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对基地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采用市场运作的方法,拓宽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同时兼顾院校的整体利益,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为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3.2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承担着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与一般基地的实验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校内基地的实验课程主要以探究性、研究型的综合实验为主要内容。这种课程在教学上主要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主要有自主实验、全真模拟实验、课题研讨等。在校内创新实践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只对实验结果提出具体要求,在教学方法、实验步骤、环节设计上都不做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查阅参考文献,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实验研究,并最终取得科研结果。这种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强化对理论知识学习与科研实践的结合。这种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不再强调唯一性与同步性,主要关注学生在科研实验中丰富多彩的亲身感受和主观能动性与创新创造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化差异,提高了科研训练的针对性与目标导向性,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3.3坚持基地开放性原则,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新型平台和模式,应该坚持开放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吸收和借鉴兴趣小组、科技协会的管理运作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为学生学习和开展科研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可以使学生借助基地平台自主选择喜欢的科研课题,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与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相比,无论在学生科研项目选择、个体思想的发挥还是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建立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根本价值体现,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重点,打破年级、学科、院系的限制,建立多元化、内涵式的培养模式,对学生个人成长和整体教育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3.4设立科研创新发展基金,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研究能力

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和带着创新课题在校内实践基地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和项目孵化,是充分发挥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功能作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校内基地独具特色的重要体现。校内实践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方向和科研兴趣,结合基地的特点进行创新实践,根据科研项目进程情况每年定期向基地提出申请,学校组织基地专家对这些科研项目进行评审,对评选出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科研项目不仅可以免费利用基地科研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科研创新发展基金支持。由于这些科研项目多数是由研究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定的,因此科研中他们具有很强的探索动机与求知欲,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很容易实现融会贯通,激发和释放强烈的创新创造动能,进而获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此外,学校还可以借助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竞赛等科研创新活动,不仅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创新热情,还可以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更多科研创新成果得到更加充分的认可与肯定。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校内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应借助自身优势,不断健全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实践体系,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刘金福 李峰 万杰 金凤秋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燃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献斌,刘晓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5):22-24.

[2]赵玉龙,张冬生,李静.高校研究基地建设现状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5):96-97.

[3]王伟.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管理,2014(3):153-155.

科研成果和科研课题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高等院校;科研;应用

多年来,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高校只核算经费支出,至于开支是否合理和必要,则无人问津,其中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金额比重较大,同时缺乏合理的支出凭据。高校对科研资金成本核算大多是科研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但分工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缺乏沟通,造成成本核算不合理。同时科研的经费来源多元化,经费数额较大大,设计范围广泛,执行周期唱,各部门缺乏科学有效地核算、管理方法。高校用传统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逐渐无法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成本核算依据不明确,成本控制不合理。科学规范的使用有限的科研经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直接影响着科研质量、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及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现行高校科研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管理复杂

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主要来源渠道有四种:一是纵向项目,科研经费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类科研经费相应的管理办法,主要用于把定位于研究型大学的高校;二是横向项目,科研经费来自于企事业及社会上各类单位,由于大多数项目是以委托合作的形式、内容各不同,对经费的管理与核算的要求也不同,主要用于以获得办学经费为目的的高校;三是科研专项项目,由国家各部委、北京市下达的各类主要用于科研条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类专项项目。四是学校项目,校内自筹经费,多数高校的财力有限,学校拿出大量资金支持科学研究是希望有所回报。学校设立的学校重点研究计划项目、青年重点科研基金项目、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学术专著出版基金、项目配套基金、学生科技活动基金等。

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的使用要求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规定,各类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财务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

2.科研成本管理意识浅薄

科研经费到账金额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或能力的重要指标,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到账金额非常重视,尽量获取较多的科研经费,然而却忽视成本核算和管理。因此通常高校科研项目的前期预算制作都较为细致、监督严格,而对资金到账后的使用情况、科研经费的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学校风险的关注则相对较低。

此外,高校中科研经费普遍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学校财务不多干涉。认为如果干涉过多,就会造成科研项目流失或转移。由于成本管理意识的浅薄使得科研经费在无法有效、合理的利用,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在高校普遍推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进行全程管理。由于有的高校对科研工作的管理比较重视上项目,争取经费,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是对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或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手段,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

为了鼓励教职工参加科研的积极性,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比较宽松,在报销制度上存在缺陷,使得科研经费支出出现随意性。经费报销中违规的情况主要为虚开招待费和劳务费,报销私人开销,发票开具时间与科研时间不统一,把旧发票充作报销单据;也有的是科研报销单据中所列的明细账与实际情况不符,加之一些商家根据顾客要求任意变更发票中的商品名称、金额,到商场买衣服、家用电器,开具的却是购买复印纸、办公用品的发票,致使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4.成本控制难度大,会计信息失真

全成本核算就是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科研项目进行核算,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因为高校从事科研项目的人员不仅有专职的科研人员,还有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其他人员,科研和教学往往有想融合的部分,横向科研工作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资源都可以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资源共享,如科研所用房屋、仪器设备、图书、水、电,甚至部分科研材料等等,应当划分多少进入科研项目成本无法明确界定。同时,大量的招待费、个人提成及与科研项目无关的个人开支却占据了科研经费很大的比例,造成了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会计信息失真。

5.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高校对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监督和管理还相当薄弱,特别是对移动性比较大的资产,如大型电子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产,在科研课题结题后,以上资产仍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有的科研人员甚至将其视为私有财产据为己有。再有就是对科研经费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学校没有及时进行管理,进行无形资产的帐务处理。以上都将造成资产的流失和失控,这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直接相关。

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为国家代扣缴一定比例的税金,有的科研人员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从而逃避上缴管理费,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或将已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科研资金以各种方式转移到校外;或以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财务部门并不监督其投入、运用、耗费和补偿的全过程。同时,科研主管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和收取管理费,而不注重经费的使用情况。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承接项目,资金不进入学校,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学校得不到补偿,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二、作业成本法在高校科研中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它是以作业为中心,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具有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两大功能,不仅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还可依据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进行成本管理,满足经营控制的需要。

1.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的需要,对传统成本法失真信息进行修正

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多元化:纵向经费、横向经费和校内自筹经费。并且科研跨越年度不同,有的时间较短,有的则耗费大量时间,归集的成本各有不同,作业成本法恰好适用于业务流程复杂、成本动因多样的情况,可有效避免信息失真和成本失控。

2.寻求较好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需要

教育和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关联性,很难将其区分。另外科研成本多为间接成本,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划分成本动因进行分配,适用于间接成本比重大的情况,更有效地支撑成本预算管理体制。

3.解决目前高校中存在的资源利用低效,为经费拨款提供依据

作业成本法可根据高校教育活动的作业链进行作业的增值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作业成本管理,降低增值性作业的成本,剔除非增值性作业,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与高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统一起来。把经费利用情况作为拨款依据,切实保证资源可以合理配置、利用。

三、作业成本法在高校科研中应用

1.应用的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结构复杂的企业或机构

高校科研经费呈现多元化,成本差异较大,除了直接费用外,间接费用大致可分为能源材料及试验外协费、工资及劳务费、国内外学术活动费、综合管理费用、固定资产使用费、业务招待费、业务资料及出版印刷费等。种类复杂繁多,难以辨识。

运用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成本分配的对象,以作业耗用的数量作为成本分配的依据,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同时,成本动因因经费来源、跨越年度不同各异,因此应具体分析不同的资源、作业、动因以分配间接费用,核算成本。

(2)国家鼓励科研项目,高校的运作模式也日益产业化

高校不能完全按财政预算的方式来核算成本和控制成本,必须寻求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新方式。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涉及许许多多的作业,可使用作业成本法的空间很大,同时作业成本法也有助于高校追踪整个高等科研作业流程,进行成本控制。

(3)高校计算机硬件基础较好,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水平较高,信息处理技术先进

(4)随着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即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课题争取不容易

(5)高校会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对作业成本法知识的了解较多,培训也较为容易

2.应用步骤

高等院校经费支出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无需进行非配,直接计入相应科研项目中,对于间接费用要进行合理的分配,科研间接成本按其收益大小进行分摊。

实施作业成本法主要有六个步骤:确定高校主要作业;确定和计量高校各类资源消耗,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资源库;分析资源动因,确认作业,将特定范围内各资源库汇集价值分解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分析作业动因,确定动因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库价值分配计入最终科研对象成本计算单,得到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本;编制成本报告和进行成本分析。计算出所有院系的总成本和内部构成情况后,可以从收入与支出角度分析各单位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从各部门资源消耗的比重考虑运行效率。

(1)确定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通过作业成本法进行计量的成本,主要计算各个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的成本,将未纳入科研项目的费用扣除,教育成本中有一部分科研费用也予以扣除。

(2)确定主要作业,形成成本作业库

根据学校费用规模较大的特点,分别建立作业中心。作业中心的划分不宜太细,也不宜太粗。太细则不仅不能得到有用信息,反而有可能造成分析困难,太粗则难以揭示改善管理的机会。科研项目按类别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科研专项项目、学校项目等四类,按性质分为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和一般项目三种。科研项目由不同学院的科研人员负责,每个学院的科研人员依其研究专业的不同而科研项目有所不同。

(3)选择成本动因

作业动因是指作业被消耗的直接原因,是进一步将作业成本库中的费用分配到各项产出上去的依据,一般以某项产出所消耗的各作业成本库中的占主导地位的关键作业的数量作为成本动因。

作业动因分析实际上是对作业的识别、计量以及对作业所消耗资源费用的归集与确认,进而分析评价各项作业增值性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哪些作业是必需的,哪些作业是多余的,尽可能降低直至消除那些对科研来说没有作用的作业,最终确定减少科研所消耗的作业数量,从整体上降低作业成本。确定是否为增值作业时,应结合作业动因分析对多项作业开展细微的分析。增值作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该作业的功能是明确的;该作业有助于科研成果提高;该作业在高校的整个作业链中不能去掉、合并或替代,三者缺一不可。

高校科研成本动因主要包括科研人员数量、科研工作时间、设备价值、咨询考察、参考资料消耗、水电费、招待费、其他费用等等。其中分为可直接计入某特定专业、特定层次的学生培养成本的终结资源动因;可直接计入各作业成本库的作业专属资源动因,科研过程中的办公费、交通费;必须分解后间接计入各作业本成库的资源动因,使用机械设备,折旧,水电费。

(4)确定成本库分配率,并将作业中心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

成本库分配率,即每单位成本动因耗费成本,直接由作业总成本除以成本动因数得到。

作业动因确定后,就可以计算每一个成本库单位作业动因的成本,即成本动因率。然后汇集于各个作业中心成本库的成本动因率分配到科研中。一方面是各科研项目发生的直接费用,如科研项目人员工资、购买的设备费用和与科研相关的成本项目等。另一方面是根据与科研项目的有关性而分摊的间接费用,通过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3.应用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高校科研管理应具备一定的前期条件,了解高校科研管理体系,针对传统成本方法的缺陷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进行改进,增强成本管理有效性,提高资源有效配置。重点关注金额较大的科研经费分配情况,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不同,应区别对待,同时要严格遵守高校成本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

四、结论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核算路径清晰,它弥补了传统成本法下经费管理的漏洞,通过分配作业、成本动因,追踪成本消耗过程,所获取的成本数据更加客观、准确。它不仅提供了最终科研成果相关的成本资料,还提供了每个作业的成本信息,使成本控制点深入到作业,扩展了成本控制的空间。但是由于所查阅的资料有限,具体的运用过程仍需要进行细化,还要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美]加里,柯金斯著,甘荣坤译.作业成本管理:政府机构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2.

[2]范先佐.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