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货风险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对火电工程的全面造价管理有指向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有许多选择项被确定,如项目的比选、工程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标准等都在这个阶段落实。在这个阶段,通过研究、分析工程建设需要的投资额以及经济效益评价,可以确定使用哪些技术、材料、方案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益,而这些因素的确定将对工程的整体造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这一阶段的决策对工程的全面造价管理有很大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包括很多的阶段,在这诸多的阶段之中,决策阶段是实施造价管理与控制的第一步,而且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做好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方面:在这个阶段需要填写项目建议书,并针对相关项目的需要使用的资金成本、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做好估算。从整个工程来看,这个阶段本身投入的成本并不高,但对随后工作的成本却有很大影响。所以,为了达到确保施工质量和减少成本投入的目的,需要给咨询单位以一定的报酬。
2项目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因为后期的施工工作,大多是依据设计阶段的结果来进行的。而在这一阶段想要为后期的成本控制打好基础,就需要确定并控制设计概算以及修正概算。设计概算即在初设阶段,在具体分析施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制定造价控制方案,以期实现控制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目的,要想做好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风险控制工作,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多加注意:
2.1做好设计招投标工作
招投标模式的实行给竞标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竞标者不得不提升自身的设计质量和投资回报率来中标。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项目法人可以选择具有足够资质、能够提高更高效益的建设方案的建设单位。这就同时从项目和建设双方着手,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水平。评标小组在确定中标单位时,不仅要考虑投标单位提供的参考价格,更要注意投标单位的资质。评标小组要将投标单位的成本控制能力纳入考虑,允许施工设计单位对于设计方案的适当修改,当然修改的基础是得到项目法人的允许,不能随意修改,否则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2.2严格执行限额设计
作为控制和管理成本的重要措施,限额设计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项目法人和设计单位签订的合同中,需要将限额设计的要求明确地列入条款,从而约束设计人员。超出限额的部分可以在合同中约定项目法人可以享受折扣,以此作为惩罚。具体的限额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计算,设计中要始终对优化与创新予以一定的鼓励,如果能够保证设计的要求和使用功能,可以使用更为节约的工程模式和标准。
2.3提高设计质量,保证设计深度
需要明确的是,工程概算的意义是在工程设计达到足够深度的基础上实现的,反之,其意义将不复存在。设计时一定要保证设计质量,才能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设计施工方案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绘制设计图纸要准确,而在设计施工组织形式时要提前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做出预防措施,以防问题发生造成施工成本增加。当完成设计工作之后,项目法人还应当组织各专业专家对设计阶段工作成果进行设差,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解决。
3工程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决定的造价成本对火电工程的全面造价成本有很重要的意义,最终的中标价格将成为实际成本的限制范围。在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中,要首先确定承发包方式、计价方法,并且编制合理的招投标文件、标的以及报价,最后再采用科学的方式合理地对比各投标单位送交的投标文件,选择最优方案。业主在进行招标时,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注意标段的合理划分,标段中不能有真空的段落,否则就可能在施工中造成额外的费用;二是评标时虽然需要注意价格,但最低竞标价并不一定属于最优方案。为了防止施工中因为成本不足而导致质量下降,需要严格控制投标低价;三是科学组织招投标工作。招投标过程中,应该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让纪委和审查人员参与评标管理工作,做到真实、有效的评标,避免出现评标组中有人私下勾结、泄漏标价等情况。
4工程实施阶段
4.1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涉及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供应单位,必须做好招投标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费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在现在的招投标中已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这就要求在参投单位送交投标文件时,同时需要附入工程量清单。参投单位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管理能力和市场物价水平,提供一个能让双方达成共赢的价格,再由业主决定标价。
4.2做好施工配套工作
火电工程动工前,一定要保证各项审批工作完成,工程得到动工许可证以及施工中需要使用的各项资金到位,以免动工后发生不必要的问题延缓施工进度,造成经济损失。施工单位需要做好现场“四通一平”、签订施工供货合同、选定施工队伍以及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和图纸的审定和交底等工作。如果施工中涉及征地或拆迁事宜,需要与原户主做好协调,并协调好社会各方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效率、节省建设资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4.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施工中出现的意外因素可能会导致设计出现变更,进而带来造价波动,包括设计的不完善以及错漏,项目法人调整项目的功能、规模以及标准等现象都会导致这个问题。不仅如此,施工后的设计变更可能会带来施工的进度落后,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水准,因此在施工中要尽量避免设计变更。如果设计变更无法避免,就要做到及时处理。问题一旦发生,要立刻进行上报。变更设计而导致的造价变动需要根据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和记录,并做好账目登记。此外,加强审查并严肃查处盲目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的现象,从而争取更多投资拨款的设计变更的发生。
5火电工程风险控制措施
5.1风险回避
这种措施是从根源处对风险进行解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切断风险源的举措来遏制风险,而这也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拒绝承担风险,而这种方式的采用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实际数据表明,付出的代价是远远小于由于风险而造成的损失的;二是一种紧急自救方法,即放弃已经承担的风险,一些重大的失误在火电建设企业的投标阶段可能就已经出现,而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就会使企业承担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选择放弃已经背负的风险,而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更大风险的出现和发生,具体来说,可以选择转包分包工程的方式来转移风险,但是转移风险之后其可能就不再是风险,因为承包单位具备较高的资质对工程进行承包和建设。
5.2风险分离
所谓的风险分离,指的就是将不同的风险分别独立起来,主要目的就是避免连锁风险的出现,不难发现,这种风险处理举措的主要优点就在于可以对风险的范围进行控制和约束,从而降低损失。风险分离这种措施在采购进口设备这一环节较为常用和实用,众所周知,汇率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所以汇率风险是火电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建设企业将设备采购的区域分散开来,即选择不同的国家进行设备的采购,同时使用不同的货币币种、支付方式进行付款,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由于汇率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实现了对风险的分离。
5.3风险分散
和风险分离具有较大的不同,风险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增加了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的数量,但是即使这样,整体的风险却被减小,所以这是一种牺牲部分而顾全大局的做法。企业的兼并就是很好的风险分散的例子,工程承包单位通常采用风险分散的方式对风险进行控制。
5.险转移
对于当前的火电工程建设单位来说,他们普遍采用风险转移这种方式控制风险。因为火电工程建设项目不同于一般的项目,所以以上几种风险防治措施对于其并不适用,这时风险转移就成为火电工程建设企业的最佳选择。因为个人的优劣势存在差异,因此在风险转移的前后各方所承担的风险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不一定会为转移之后承担风险的一方造成风险。风险转移的手段通常用于工程承包过程中的分包、转包以及技术转让等。合同、技术或者财产的所有人通过分包或者转包的方式将其自身所承担风险的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到第三方从而减轻自身所承担的风险。总而言之,为了加强对于火电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业主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强对于施工过程中细小环节的管理,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各项可能影响造价的因素和对象。尽量避免设计的变更和施工的变更,把握好市场价格并预测市场趋势,降低外界因素对工程造价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加强对于合同的管理,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合同的内容,遵循国家对于合同内容而做出的规定,增强合同的公平、公正与公开,防止因合同而造成甲乙双方的纠纷,合理维护双方的利益。
6结语
Abstract: Safety, environment and health(HS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is widely implemented in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SE system emphasizes the thorough elimination of all kinds of acciden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ccupational hazards by systematic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hus improves the safety, environment and health performance of the enterprise. The paper mak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for oilfield pipeline construction hot work points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safety risk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CNPC H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ing measures.
关键词:含油气管道;HSE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分析
Key words: pipeline with oil vapor; HSE management system; risk manag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049-01
0引言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广泛推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它强调通过系统化预防管理机制以彻底消除各种事故、环境污染和职业病隐患,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环境与健康业绩。2002年4月19日,广州石化举行HSE管理体系实施新闻会,郑重向社会各界宣布从即日起广州分公司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在体系建立时广州分公司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部要求融入到HSE管理体系中,确保建立一个管理体系,符合多个管理体系要求,有利于在建立和实施时的协调、统一、有序,以提高管理效能。
1体系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也是体系实施的首要步骤。要求在进行的所有作业都必须先进行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根据相应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以及车间的作业指导书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后,才能开始作业,实现“三签”而行,即现场作业会签单、作业HSE管理表、各种作业票(清罐、清油、动火等)。通过《HSE作业指南》,HSE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操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管理体系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2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作为HSE管理体系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安全、健康的管理既存在关联性,又具有独特性,其环境绩效在体系整体运行中得到不断的持续改进。环境管理在保护对象、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与安全、健康管理有所不同,在体系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ISO14001标准要求,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五个部分的17个要素内容融入到HSE管理体系的10个要素中。
3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是HSE管理体系实施污染预防管理的核心,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传统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时能按国家、地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大量的环境污染事故和扰民事件主要在日常工作中发生。在异常的生产过程(例如,含油气管线施工动火),我们组织动火装置所有作业部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评价,对大修的34个重大项目的225个工作步骤进行了识别、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了大修的停、修、开的环境管理方案。历次大修都是事故多发期和臭气扰民投诉高峰期,而这次大修从2月20日开始到4月5日结束,历时45天,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臭气扰民事件。
4编制环境管理文件
有效的管理体系必须有一套有效的、可操作的文件来规范管理行为。为确保环境管理行为在体系文件中得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描述,在HSE管理体系手册中涵盖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的要素,编写了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文件。
5结束语
建立HSE管理体系只是实现安全。环境与健康一体化的第一步,体系与ISO14001标准的兼容性有待实践进一步验证;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可操作性需在实施过程中验证。在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领导承诺和亲自参与是前提,全员参与是关键,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是基础,通过实施HSE管理体系,进行体系审核、管理评审,不断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环境与健康绩效同步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合同;风险分析;防范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范围和工程项目风险
一般通指的工程项目合同主要有:土地类和建设工程类两种。
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土地类合同有以下几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临时用地合同、地役权合同和拆迁补偿合同。
建设工程类合同又分为: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安装合同、监理合同、监造合同以及总承包合同。
1、工程项目具有多风险的特征
在该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参与各方所面临的风险不同,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控制风险可能会逐渐变得可以控制,并且随时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项目的建设时间越长,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多,可能带来的风险越大;对于承包商而言,风险控制的成本随工程项目的进展而增大,与此相反的是,控制风险所带来的效益随工程项目的进展而减小,所以,工程承包企业必须重视工程项目前期(如投标和合同谈判阶段)的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项目风险预控管理;整个合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心理优势的对比将产生较大的变化,一般业主在招投标阶段具有绝对的心理优势,而随着项目的进展而逐渐失去这些心理优势,直到工程竣工之后又逐渐恢复;承包商心理优势的变化与此相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承包商成功地进行合同风险管理,应注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对比的变化,采取灵活的阶段性风险补偿策略,将风险补偿问题在工程执行过程中得到解决。
2、工程承包合同寿命周期内的主要风险
工程承包合同中主要风险分为投标报价阶段、合同履行阶段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工程合同风险贯穿于工程全周期内。
其中投标报价阶段风险又分为:投标报价信息失误风险和报价策略失误的风险两种,报价策略失误的风险又分为:① 合同类型选择的风险②低价夺标高价索赔的风险(3)报价漏项或多项的风险。
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又分为:(1)工程款支付的风险(2)业主方管理能力的风险(3)合同条款方面的风险① 合同条款不完备② 合同条款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平等③ 合同定义不准确(4)其他承包合同所带来的风险(5)分包合同的所带来的风险(6)工程变更风险(7)承包商不注意合同履约管理所带来的风险。
二、根据项目开发建设模式和承包方式,确定合同管理模式
项目可采用的总承包方式,主要包括代建制、设计-施工-交钥匙、施工总承包、管理总承包、单位工程施工承包等,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承包方式。对于专项工程施工的承包,如电梯工程、消防工程、玻璃幕墙,一种是采用由建设单位直接管理,一种是由总包单位管理。
建设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项目专项工程的承包方式,进而确定相应的合同管理模式。
1、根据项目总承包方式,确定设备、材料供货的管理和模式
供货的范围、供货时间对于工程的进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设备材料的采购中主要有三类采购模式:(1)建设单位采购。必须与施工单位讨论,明确采购内容和交货时间。(2)建设单位指定采购。建设单位参与品牌与价格考察,但由施工单位签订项目合同管理。(3)施工单位在监理监督下的自行订货采购。
2、根据项目总承包方式,确定各类合同之间的合同网络架构
总承包方式确定后,合同的主要控制目标,包括质量目标、安全目标、费用目标、进度目标、职业健康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可以根据总承包方式来确定。其他的各类合同,应当围绕主要控制目标和总承包方式来建立合同网络架构。
三、防范、转移、化解工程合同风险
1、合同签订之前建立合同风险预控体系
由于在合同签订后,整个合同文件中包含了近90%招投标文件中的内容,合同条件在招投标和合同谈判过程中已经确定,所以,合同的大部分风险在签订之前就已经确定,要成功地进行合同的风险管理,应注重合同签订之前合同风险预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执行,即对招投标文件和拟投标项目进行评审和论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型、承发包方式等,建立公司的合同风险预控指标体系。(2)合同投标阶段确定投标报价策略和合同谈判策略。(3)合同谈判阶段争取风险转移或风险补偿的具体合同条件。(4)根据合同投标阶段和合同谈判阶段的结果,编制合同履约过程中的项目合同风险预控计划体系。
2、合同履约过程中的合同风险管理体系
合同履约过程是合同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的实施过程,主要应注重两个方面、四个环节和五个履约的注意问题:
(1)两个方面:已分析风险和临时出现风险的应对措施。
(2)四个环节:①合同文件的风险及风险条款审查、阅读和交底。使合同风险管理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人; ②合同进度付款和竣工结算的及时申请和办理;③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及时办理;④合同风险发生时的处理,索赔的及时办理。
(3)提高履约的可操作性应注意的五大问题:①严密规定施工期限,避免开工日期设而不定;②确切表述每一期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对期限规定要经常使用“之前”、“之后”、“之内”来表述,减少因期限的“前”无开始,“后”无截止的不规范表述而造成的合同履行期限的不可操作性和不确定性。③事后明确履约期限的文件要作为合同组成部分。④对市场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要增加相应的期限规定。⑤不断完善签署的承包合同,使之更切合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
四、总结
建筑施工行业是多风险行业,除了项目本身的风险外,合同风险也是工程承包的重要风险来源。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和实施完整的合同风险控制体系,抓好投标及合同签订之前的风险分析、审查和会签;狠抓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合同交底、合同执行战略选择、合同变更与索赔管理;以及合同实施后的工程款清欠、诉讼等工作,以此实现全项目、全员和全过程的合同风险管理,降低损失、实现企业和项目的利润目标。
参考文献
[1]方远明.当前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2003,(2):132-134,12.
关键词:施工企业;建设项目;工程管理;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既是机会又是威胁,既有可能获得的预期利益,也有可能蒙受意料不到的损失或损害。那么,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管理中会遇到哪些具体风险,如何进行风险防范或应对,将损失或损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为最小,最终获得的预期利益。
工程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在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中,有来源于洪水、地震等使工程受到损害的自然风险,也有来源于行为、经济、技术、政治和组织等带来的人为风险。下面仅介绍产生在项目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主要风险。
初始阶段遇到的风险
工程管理的初始阶段是指施工企业处于市场信息获得、工程投标、承包合同谈判、分包商引进和分包合同谈判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风险将对整个项目工程管理会造成全过程的影响,故称之为初始风险或潜在风险。
招标投标阶段出现的风险。①信息资源的真实性产生的风险,虚假的信息往往对决策者产生误导,使其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造成损害。此时,施工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价值,忽视信息资源的管理,将在竞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②投标报价时产生的风险,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利用报价取胜,如果报价不合理,虽然中标,但报价太低,没有提出保留条件、附加说明或没有给谈判和索赔留下可迂回的伏笔而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风险。
承包合同谈判、分包商的引进和合同谈判产生的风险。由于招标文件或业主存在单方而约束条款,出现施工企业独立承担风险;再有业主将价格波动大、供货渠道难以保证的材料推给施工企业等产生的风险。施工企业在引进分包商时,考察不周,可能会遇到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低,队伍素质不稳定,施工质量不佳,造成工期拖延等违约风险;再加上分包合同谈判和签约时职责不明确、风险责任不清晰,容易相互推诿。
施工过程遇到的风险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成本管理、业主原因、进度控制以及安全质量管理的不到位和疏漏都将给施工企业带来损失,以下仅介绍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施工成本管理效果不佳产生的影响。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脱节,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这样,项目工程管理者因施工项目成本不明确可能造成损失。
资金、图纸和设备到位情况不好对工程进度产生的影响。业主资金不足,支付能力差,以各种形式拖欠;由业主交付的图纸、供应的材料设备到场不及时而产生的经济风险,进而对工程进度产生了影响,使之严重滞后;施工组织不当:例如,施工的任务、责任、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以及因待遇问题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罢工等引起工期的延误;技术原因,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的困难,没有考虑到某些设计和施工问题的解决,还需进行科研、实验或详细地计算,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不利的施工条件,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施工以及不能控制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运输、通信、供电等各部门工作,这些外部因素任何一个方面的拖延和失误都将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索赔管理不力造成的损失。由于受我国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考虑与业主、监理方面的关系,而没有把索赔认真对待,管理者索赔意识差、简单认为索赔工作就是找业主、监理的麻烦,因此不重视索赔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时间准确性,没有及时进行索赔事件确认和报送最终索赔报告;对技术规范文件、往来文件理解不深刻,对实际存在的索赔项目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和理由,导致索赔不赔。
竣工移交,结算阶段的风险
这一阶段是工程管理的最后环节,包括竣工验收移交、工程结算(合同价款、变更签证结算)和审计评价等工作内容,也将产生风险,本文仅列项说明,不再详细介绍。
风险分析、评价通过风险分析,查明哪些方面、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可能出现问题,哪些地方潜藏着风险。查明后对风险量化,进行风险评价,提出防止、降低、转移或消除风险的措施和办法,减少损失或损害。
风险防范的措施和办法针对项目工程存在的具体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采用技术的、经济的和组织措施进行风险管理。①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有效开展风险管理活动;②配备具有一定技术经济知识和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③通过风险分析、实际处理等程序就可以进行风险管理。
初始阶段遇到的风险防范 ①对于信息资源,从施工企业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成本,故企业应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②施工企业在招标投标阶段可以组织最得力的投标班子,通过风险分析明确招标文件中的所有风险,有助于确定应付风险的预备费数额,或者核查自己受到风险威胁程度,采取开口升级报价、多方案报价以及在法律和招标文件允许下,在投标书中进行附加或补充说明等策略,以降低投标风险。
减少或避免风险是合同谈判的重点,通过谈判使合同体现双方责权利的平衡和公平合理是最有效的对策。在谈判中,对合同条文拾遗补缺,使之完整,并尽力将一些风险大的合同责任推给业主,以减少风险。在引进分包商时,必须深入了解相关资质资料内容和市场信息,提高识别能力,对其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引路的办法进行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入在与分包商合同谈判时,尽可能将风险大的分项工程分包出去,以转嫁风险。
施工过程遇到的风险防范施工企业对风险大的工程配备最得力的项目工程管理班子、技术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在技术力量、机械装备、物资供应、资金和劳动力安排等方面予以特殊对待,全力保证合同的实施,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索赔管理。
强化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由于对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模糊和缺乏重视而导致风险的存在,因此影响了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很好开展。要强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首先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其次进行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和成本核算指标敏感性分析,然后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推进施工企业实施成本发展战略。
采用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①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②技术措施:首先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随时调整进度计划。对设计图纸中的疑点和问题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和设计单位反映,要求澄清。施工方法的选择既要先进,又要可靠,选择成熟的技术。③合同措施:要经常与业主供货厂商、自己的分包商保持沟通,认真履行本方的合同义务;对对方影响工程进度的事件要详细记录,及时交涉或提出索赔;当完成阶段性工程或隐蔽工程时及时通知业主及监理,配合做好验收工作,以免影响后续工作的施工进度。④经济措施:及时向业主报告阶段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制定供货商和分包商的奖惩办法,促进关键工作按时或提前完成;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除了要与有合同关系的各方面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良好的合作外,还需要和没合同关系,但与工程施工有利害关系的各方面保持接触,争取他们的合作、理解和支持,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Abstract: Running value for money audit of enterprise supplies purchasing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terprise's integral benefit growth. The meaning of value for money audit and its application are primarily studied.
关键词:物资采购;效益审计;涵义
Key words: supplies purchasing;value for money audit;meaning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014-02
1物资采购效益审计的涵义
物资采购效益审计是由审计部门成立审计组,依照企业管理制度及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等一定的管理标准,对物资采购业务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采购效益的优劣评价,挖掘提高效益的潜力,以促进企业改善物资采购业务管理、提高采购效益的监督活动。物资采购效益审计通过其评价功能,能够促进企业找漏洞、挖潜力,改进和调整管理方式、机能,提高采购业务的科学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符合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2企业物资采购效益审计的初探
2.1 企业物资采购业务流程梳理与风险分析。
2.1.1 企业物资采购业务流程现状梳理。结合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实行“统一计划、分级采购供应”的管理模式。按照物资用途划分为生产维修物资与基建物资,按照采购权限划分为统管采购物资、委托采购物资、下放采购物资。
2.1.2 企业物资采购业务的风险分析。①物资采购外因型风险。a.采购合同欺诈风险。合同欺诈风险主要包括:以虚假的合同主体身份与采购部门订立合同,所提供商业资质为伪造、假冒的资质。签订采购合同后将签订的采购合同转手从中谋利,采购物资质量、供货时间、售后维护等无法保证;供应商不具备合同履行能力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b.采购价格风险。由于供应商操纵招投标、议价环境,在招投标、议价前期相互串通,有意抬高价格,使采购单位蒙受损失的价格风险;当采购单位认为价格合理情况下批量采购,但该种物资可能即将或已经出现价格下跌而引起采购风险。c.采购质量风险。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不符合质量要求,将会对单井、区块、装置的生产运行产生安全隐患,影响到物资的使用寿命,增加维修成本,从而导致采购单位在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产生损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原油产量及经济效益,威胁到企业的发展。d.技术进步风险。由于没有及时掌握技术进步情况,导致所采购的物资使用效率低下或已经被市场淘汰无法满足生产需求,造成采购物资的原材料积压等损失。e.采购意外风险。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政策、价格变动等因素所造成的意外风险。如交通意外事故等,导致不能正常供货,采购单位遭受风险损失。②物资采购内因型风险。a.采购计划风险。物资部门或需求单位岗位人员计划管理技术、方法不当或不科学,导致物资采购中的计划风险。即采购数量、采购目标、运输方式、供货时间、质量等与目标发生较大偏离。b.采购合同风险。由于物资管理部门未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导致采购单位承担潜在风险,蒙受经济损失。如对合同相对人的资质审查不严、合同履行阶段未按合同约定追究违约责任、应签订而不签订采购合同、事后签订采购合同等。c.采购验收风险。由于人为或其它因素造成所采购物资在进入仓库前,未按采购合同、采购计划及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要求对采购物资数量、品种、规格、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审核验收就办理物资入库手续而引发的风险。d.物资消耗风险。由于仓储管理不严、不规范造成在库物资的损耗;物资发放管理或基层领用消耗管理不严,造成以领代耗、基层单位账外料积增、物资消耗去向不清的风险。e.采购责任风险。物资采购经办部门、业务人责任心不强或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的采购风险。
2.2 企业物资采购效益审计的关注点。
2.2.1 采购计划的制定。审计应关注采购计划的制定是否包括以下环节并经有效审批。①编制依据:是否考虑库存信息、最小采购批量、采购周期等;②编制原则:是否结合物料需求计划,并充分考虑“质、时、量、价”及资金状况;是否按物资分类和编码原则编制;采购计划编制前是否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分析、审核;③编制内容:采购计划是否包含编写说明、物资名称、采购数量、采购计划单价、采购标准、等级、批量安排、供应商名称、采购进度、需求时间、需求部门、计划到货期等内容。④在执行采购计划审计时除关注上述内部控制点外,还应关注所采购物资是否必须以及怎样实施采购、采购的数量多少等因素。
2.2.2 采购供应商的选择。在买方市场下,绝大多数物资品种数量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供应商资信等级差异较大,使物资采购部门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并可能成为牟取私利的空间。按照什么原则择优选用供应商、由谁来最终确认供应商、是否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机制等问题是审计的突出点。
2.2.3 价格的确定。物资采购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索变量的影响,物资产品质量等级、功能、技术配置、交货条件、付款条件、支付方式、采购批量大小等原因,都会使同样一种物资产品的采购价格不同。什么样的性价比对企业最有利、是否采取最有利的价格进行采购是物资价格审计的关键点。
2.2.4 物资的“收发存”管理。在库物资的“收发存”管理是物资采购业务中内部管理的重点,那么,仓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对质量标准的把握、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就成为审计的关注点。
2.2.5 采购业务的结算。采购业务的结算环节,结算的合理性、有效性是审计关注的重点。此处还需特殊关注的一点就是物资结算是否按照企业公司的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及时、准确的将原材料在财务账面体现出来。
3物资采购效益审计的评价原则
3.1 全面性原则。
要客观而全面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采购效益状况,采购效益的评价既要有财务指标,又要有非财务指标;既要有静态指标,又要有动态指标。这样才可避免审计工作出现遗漏,才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综合地评价。
3.2 先进合理性原则。
评价采购经济效益应先进与合理,即在管理上先进、在经济上合理。管理上要制定先进但不应高不可攀的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经济上要合理,但这种合理并不排斥先进性,关键是要切合实际,这样才可起到激励积极性、挖掘潜力的作用。
3.3 促进性原则。物资采购效益的评价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具有促进作用,提出比被审计单位现有业务、管理水平更高的目标,只要选用比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稍高的审计目标就会产生促进作用。当然,这一目标要与公司管理制度相符合,切不可脱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