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培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已经开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我本来因为教材的改编、不得教法而有些许焦虑,幸运的是,我有幸参加了9月16日在梓山湖小学会议厅举行的赫山区义务教育部编教材培训会,聆听了刘胜兰老师对教材的理念分析和方向指导,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全新、更深的认识,教学方法上也有了初步的把握,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部编本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风格活泼,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这次学习让我学习了很多:
第一,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立德树人,自然渗透:保护天性,幼小衔接:夯实基础,全面启蒙:难度适宜,梯度合理:强化运用,联系生活:引导发现,倡导自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刘胜兰老师不仅给大家讲了整本书的编排意图,让大家深感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讲了每课的设想理念,给大家传授了很多教学方法。如:拼音教学时,可以用儿歌来说明学生识记字母,有较难学的字母时,可以创设情景来帮助学生识记。而学习生字时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或变一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并能学习到更多的生字。而学习课文时,也能用分角色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许这些对于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屡见不鲜,但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手来说却是无价之宝。
第二,在教材结构上,部编新教材几乎颠覆了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先学一部分常用字,再学拼音,这在以往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其实是更关注了儿童的需求,并把阅读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大人一起读”版块,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外阅读课程化,让教材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孩子的语文生活延伸。看得出来,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识字量上,第一册识字量减少,由400字减少到300字,要求小学新生认识的全部是常用字,识字教学上突破了传统的借助拼音识字的模式,而是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童谣、故事等方式,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识字的方式呈现多元化,有趣又没有难度。
第三,树立了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关键词:体育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训、赛”;五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41-03
一、内涵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包括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训、赛”五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具体类型,指在特定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采取特定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特定的培养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彰显体育特色。
“产”是目的,指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应用要面向体育行业产业与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是核心,既指育人主体学校及其办学理念,也指学生理论与专业技术学习,包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为“产”服务;“研”是内驱力,指专业技术与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积极推动专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和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训”是关键,指专业技能训练,反复训练所学专业技术使之转化为专业技能,并应用于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赛”是动力,指职业技能比赛,通过组织参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创新办学理念与育人理念
陶行知认为学校办学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契合,因为“学习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因此,在办学过程中秉承“根植行业、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根植体育行业,推动专业设置与体育产业需求对接,专业对接产业,引领产业发展;育人为本,坚持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面向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未来需求,立足体育行业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立德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培养文化基础厚、技术技能强、职业素质高、适应工作广、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五格”人才(高傲的国格、强壮的体格、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性格),面向学生需求,服务学生终身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与体育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格局
产学结合,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依据湖南区域经济、地域特点、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和体育市场需求,按照“优化示范特色专业、改造一般传统专业、增设新兴交叉专业”的建设思路,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凝练专业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专门高地,构建“以体为主,以经、教为两翼,医、艺、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形成了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营销、竞技体育和体育教育四大专业群。
(三)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结合的最佳途径。它是学院与企业在办学的组织领导、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是对“产、学、研、训、赛”五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的拓宽和提高。
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牵头成立体育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健全校企“共享资源、共担责任、共育人才、共创事业”的共同办学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共建综合技术平台、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二级学院、双师教学团队、大师工作室、教学工厂等。与北京中体、一兆韦德、特步等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设立“中体倍力班”、“一兆韦德班”和“特步营销班”等,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校企合作不断深入。
对内设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统筹调配合作资源、统筹管理合作项目、统筹规划合作方式;各系设立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教学、指导招生、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等;各个专业设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完善、实习实训方案制订、社会服务培训等。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方案方面。坚持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服务学生终身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高傲的国格、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学思结合的创新能力;坚持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注重学以致用、证书管用、服务职业、提升职业;坚持“系统培养”,注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努力培养个性化人才、多样化人才和全面发展人才。
2.课程体系方面。坚持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服务岗位能力培养、促进岗位能力提高。对专业面向的支柱产业行业典型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岗位核心能力及具体要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课程建设要求和“岗位(群)―工作过程―岗位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课程、支持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开发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块,注重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能力标准和技能等级标准,确定课程标准,构建符合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3.培养方式方面。在培养方式上,要坚持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服务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深度融入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建立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灵活培养方式。将舒康保健社团、健身俱乐部建设成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管理、真实服务进行营运;学生在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了解工作环境、认识工作岗位、设计工作项目、扮演工作角色、体验企业文化,凸显体育高职教育专业特色。
4.教学方法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师生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倡导教师导学、学生主学。引导教师将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双向互动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着重教理念、教思路、教方法,尤其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方法;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对接,根据课程目标和考证要求,确定课程考核标准,采用“以赛代考”的考核方式,使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实现以赛代考、以赛代评,举办校内各项技能展示活动,给学生搭建态度、素质和技能展示的平台,以赛代考促学,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三、改革成效
根据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全面实施“产、学、研、训、赛”五环相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申报国际标准舞专业、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健身指导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等专业。各专业对接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不同领域,专业定位更加明确,专业方向也逐步细化,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省级精品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已建设成为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学院也成为省级示范性(骨干)职业院校。
(一)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秉承“根植行业,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层体育教师、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保健康复人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行业企业一线体育工作者等。
1.学生技术技能水平高。各专业学生在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省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等省内外综合性大赛以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全国青年武术散打赛和省大众跆拳道锦标赛等专项比赛中斩获各种奖项,表演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集体舞表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协作精神好、能吃苦耐劳、基础扎实有后劲、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上岗起薪点明显高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很多优秀毕业生在短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人员。
3.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强,艰苦创业成绩显著。毕业生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办晨熙击剑俱乐部、金仑跆拳道馆、华翼跆拳道馆、蒲公英轮滑俱乐部、凯珈健身俱乐部、蓝蜻蜓舞蹈学校和丹迪舞蹈学校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得到了学员、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4.学生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毕业生富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创办各类体育文化培训机构,致力于社区教育和全民健身服务工作;毕业生懂得感恩并回报社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在创业过程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参加全国体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显著,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几年的努力,教师们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专业能力与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体现在:每年数量、课题立项数、课题经费和主(参)编教材数量逐年递增,刊物级别和课题立项级别也在不断提升,包括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等;多名教师分别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和省直工委“巾帼建功标兵”等光荣称号。
(三)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全体师生立足专业,服务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教职工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世界大学生运动员、南京青奥会、全运会、省运会、省大学生运动会、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全国花样游泳冠军赛、全国青少年花样游泳比赛、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和香港国际武术比赛等国际国内各大赛事和省内外各项体育赛事的执裁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依托全民健身服务示范中心,免费对外开放学院教学训练场馆,综合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倡导“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普及科学健身基本知识;积极参加体育总局举办的“科学健身、全民健康”、“全民健身三湘行”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健康咨询与指导活动,学院成为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基地和强大辐射源。
创立舒康保健社团,运用针灸、推拿、理疗、敷贴治疗等小手法,定期开展社区义诊活动和“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为全体师生、社区居民和偏远山区乡亲送去健康;为缅甸武术运动员、国际马拉松赛运动员提供针灸、按摩等专业服务,弘扬了祖国医学,得到了外籍运动员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参与第28届男篮亚锦赛、省足球协会甲级联赛和国际马拉松赛等各项志愿服务,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优秀社会公益服务组织”等。
依托奥体阳光青少年俱乐部,连续五年承办省全民健身节体育舞蹈大赛,协助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兴汝城”杯第13届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暨2015年中华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搭建行业高端交流平台,扩展师生的国际视野。本土多家强势媒体抱团宣传,中央五台、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中国体育舞蹈网、尚舞杂志和舞讯网等媒体对赛事进行了专题报道,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声誉,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产、学、研、训、赛”五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是体育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双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参考文献:
[1]周济.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论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15).
[2]马陆亭.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与展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2).
[3]王志伟.国内外职业教育产学研实施情况的比较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32).
[4]孙运先.国内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视[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12).
[5]谭焱良,唐年生.高职“学、研、训、赛、产”五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6).
[6]周大农.再论“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31).
【关键词】 COSO理论; 教育培训机构; 内部控制体系
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期,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幅度提高,促使大量的在职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新的案例式、研讨式、社会实践式、情景体验式教学已成为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培训模式,教育培训机构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以资产保全和防范舞弊为主要目标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不适应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要求,急需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以应对各种挑战,确保实现战略目标,提高运营效率,化解财务及违规风险,使教育培训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发挥有效作用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及政策指引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历了内部牵制、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要素结构、COSO理论和萨班斯法案五个阶段。目前,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多关注于对COSO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我国政府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引入了COSO理论的主要成果。
(一)COSO整体框架理论
1992年美国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法案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al)、风险管理(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y)、信息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和监督(monitor)五个要素。强调全员参与的思想,重视内部控制的“责任”和“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与管理过程的融合。
(二)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引入了COSO理论
2008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并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管层、管理层及员工实施的旨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强调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环境、风险、控制过程、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要素。2011年,财政部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称: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各项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显然,我国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内部控制规范都引入了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
二、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
当前,教育培训机构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主要以防范舞弊和财产保全为目标,以财务收支控制、会计核算控制、资产保全控制为主要内容,多采用制度约束和流程规范、岗位牵制的方法。主要体现在:
(一)财务收支环节制度和流程的建设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建立收费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了对学员培训费收入环节的控制,防止收费人员对培训收入的挪用、隐瞒,确保教育培训机构的收入完整,也重视对日常培训活动支出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加强经济责任,建立了经费支出的审批制度,根据支出金额的大小,由各级管理层按相应权限审批后才能支付。在管理条件比较好的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实现了培训项目组式管理制度,实现了权责利的统一,节约了培训成本。这些制度和流程,都是针对财务收支环节的内部控制活动。
(二)会计核算和资金资产保全的监督及控制
会计核算尤其是培训成本的核算,是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加强对学员餐饮、住宿以及日常培训活动支出的核算,及时、准确地反映培训活动中各类支出的变动情况,使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层能够精确掌握培训活动的成本信息,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同时,也为了防止在日常管理和培训项目开发等活动中资金浪费和损失,加强对资金的核算和监督,及时、准确地反映管理和培训项目开发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建立了对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正常开展的教育培训设施、设备以及各类实物资产的保全性制度,如固定资产账务和实物管理相分离制度,定期清查盘点、领用和报废审批等制度,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目标单一,要素不完善。单一目标的内部控制建设难以推动教育培训机构的长远快速发展,要素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活动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这是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建设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目标单一
教育培训机构传统的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以财产保全和防范舞弊为目的,集中于财务领域和资产管理方面,针对的是财务人员及财物资金的保管人员,目标过于单一,难以同企业及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一样,完成战略目标、运营效率目标、财务目标及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实现经济及社会效益。
1.缺乏总体战略目标的控制
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培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要通过总体战略和一系列的运营目标来实现。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缺乏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活动不能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终极使命。体现在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缺乏计划和目标,不能科学规划教学培训项目,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仅仅考虑当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分层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目标计划,更忽视了打造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终极使命,从而不能够合理分配教学培训资源,也不能将核心和优势培训资源集中于高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上,难以产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培训成果。
2.缺乏运营效率目标的控制
在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中,缺乏对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的考核和控制,尤其是新的研讨式、案例式、情景体验式、社会实践式教学存在方法不成熟、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也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缺乏对运营成果的控制,在日常培训活动中,对新型的培训模式,如现场体验、社会实践式教学成本的核算和控制,缺乏成熟的方法,使教育培训资源的使用缺乏效率,培训成本的增长相比培训收入较快,运营成果不断降低。
3.缺乏财务信息及合规性目标的控制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存在财务信息失真和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如利用教育培训机构的设施和资源,从事旅游、休闲和度假等超出教育培训范围的活动,主要的财务收支业务发生在非教育培训方面。此外,还有一些委托培训的单位,通过教育培训机构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额外福利,并从教育培训经费中开支。这些情况的存在,使教育培训机构为委托培训单位提供违规服务,并违规进行财务处理。
(二)内部控制要素存在缺陷
长期以来,教育培训机构在内部控制要素方面也存在着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内部环境的建设
大多数教育培训机构着眼于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活动开展等日常运营方面的工作,缺乏对内部环境的建设,体现在管理层缺乏创造培训价值的意识,也缺乏对培训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操守的培养,使教育培训师的素质和道德难以持续提高,难以满足培养优秀行业人才的需求,使部分教育培训机构难以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当前缺乏高端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原因。也有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上比较片面,注重对学员技能的培训,缺乏对学员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教育培训,难以培养出行业高端的优秀人才。这些问题,都要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内部环境和文化建设,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内涵予以解决。
2.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素质参差不齐,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主要原因是在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形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训内容体系、培养能力素质过硬的培训师队伍、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创造教育培训价值、遵循教育培训行业法律法规、形成良好的教育培训品牌影响力方面,缺乏必要的机制。这些是导致教育培训机构难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风险,应通过风险控制机制予以重点防范。
3.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只局限于对财务活动、资金和资产管理活动进行以制度约束和流程规范、岗位牵制为主要方法的内部控制,不能解决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教育培训项目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绩效目标和重大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问题。在教育培训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采购上,存在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使部分管理人员有机会利用漏洞谋求不正当利益;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的开发上,缺乏有力措施确保不偏离既定的内容和方向;在培训组织管理中,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一些工作中出现了扯皮、推诿和摩擦的现象,造成学员满意度的降低;在培训后勤服务保障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甚至个别舞弊的情况,使培训服务保障成本上升。
4.缺乏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目前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对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致使在参与外部市场竞争过程中难以取得优势。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信息反馈机制,使保障教育培训活动按照既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进行的控制措施产生的效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在教育培训活动中,缺乏信息反馈机制,无法通过学员了解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和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方面,缺乏信息反馈机制,对各项活动是否规范、有序开展无法及时了解。因此,难以监督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正常持续进行,对教育培训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识别,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四、基于COSO理论的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创新以目标设定为导向,要素完善为抓手,将战略、运营、财务和合规性目标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通过完善教育培训机构的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反馈及监督五要素来实现。
(一)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目标设定的创新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目标设定,以确保实现战略和业务目标、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遵循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主要内容。
1.设定实现战略的内部控制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关系到教育培训创造行业价值,实现使命的首要目标。主要通过三方面目标的设定来实现:(1)建立战略目标管理体系。从科研开发、培训实施、服务保障、人才支持等各个方面,对教育培训机构实现核心培训理念的目标进行详细描述,并分解到管理和实施的各个模块。(2)建立阶段性教育培训规划目标。针对阶段目标,建立分层次、分重点的行业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3)制定各个教育培训业务方面的工作目标,提高工作的规划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使日常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创造培训价值,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展开。
2.设定提高运营效率的内部控制目标
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提高运营效率,以优质的培训内容、精细化的学员服务保障体系、较低的培训成本,吸引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端人才参加在职培训,对教育培训机构本身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运营效率目标的设定包含以下方面:(1)设定培训质量考核目标体系,不断加强对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2)设定成本管理目标,制定对培训项目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的成本考核目标,尤其是对情景体验式、实践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成本考核,降低培训成本。
3.设定确保财务和业务活动遵循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目标
良好的财务秩序和遵循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也可以确保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等业务活动规范、健康开展。主要有以下内容:(1)制定遵循行业法规及政策的目标。遵循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行业规范和监管要求,按照管理部门许可的从业范围从事日常业务活动,按照许可的收支项目进行财务收支。(2)建立财务及合规性控制目标。在培训内容体系开发、培训机构建设、培训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财务收支,并规范招投标、重点项目采购及合同签订的程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经济业务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合规合法。
(二)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构建和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缺陷的完善,以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反馈与监督五个要素为主要内容,对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五个方面进行优化。
1.控制环境的构建和完善
控制环境的构建和完善,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完成:(1)抓培训理念的建设,树立教育培训创造价值的观念,树立打造行业优秀人才的意识。通过不断对内部教育培训师的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培养,使教育培训师拥有行业最优秀的技能、最先进的理念,并通过教育培训活动将这些技能和理念传输给学员,实现教育培训机构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加油站”的功能。(2)重视对管理员工职业能力素质和道德操守的培训、考核及奖惩,提高员工胜任能力和道德及诚信意识,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坚持标准,在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活动中坚持制度和规定。(3)通过优化培训内容结构,做到技能培训和职业操守、道德的培训并重,以先进的培训文化,在改善和重塑职业行为及行业风气中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教育培训机构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提高风险意识,尤其是对支撑长远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缺乏的风险要高度重视。(2)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培训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在对各类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列出所有影响教育培训机构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教育培训质量和运营成果的提高、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及遵循法律法规的潜在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动态监测。(3)建立教育培训机构风险追溯机制。将上述风险,从产生的后果、条件、特征及征兆倒推到产生的根源,采取补救措施消除隐患和堵塞漏洞,将产生风险的根源和诱因消除在萌芽状态。
3.健全控制活动和措施
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教育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教育培训项目组织管理等活动中采购及合同、项目预算及财务、工程建设、后勤服务等具体业务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列举存在的漏洞和关键控制点,制定系统、详尽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主要有:(1)教育培训设施设备建设和采购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制度和程序控制措施,规范建设项目的申报、决策、实施等环节,尤其是重大采购项目,需要建立以制度规范、程序控制、岗位分离为主要措施的内部控制规范,确保在重大项目的招投标、重大合同的签订中有严格的制度、程序,并由不同的岗位实施。(2)教育培训内容开发上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目标责任控制、检查分析控制等措施,加强培训内容体系开发活动的目标责任考核和检查分析,确保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的开发紧紧围绕实现教育培训机构核心培训理念的目标进行,对偏离目标的活动及时进行纠正。(3)培训组织管理中的内部控制活动。通过组织控制、授权审批等控制活动,使教育培训机构内部职能完善,在培训组织管理的日常事项中,责任清楚、权利明确,在非日常事项中也有合理的授权机制。
4.构建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对外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内部运行的最新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并通过信息管理职能部门及时收集和反馈给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外部信息反馈机制。收集、整理行业最新成果,反馈给教育培训研究部门,作为教育培训内容改革和更新的素材,及时将最新成果运用到教育培训内容中。(2)内部运行信息的反馈机制。通过建立战略目标信息管理系统、运营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管理系统,将教育培训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进行,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是否提高,教育培训组织管理、服务保障是否高效、规范、有序开展等信息反馈给管理层。(3)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机制。通过对内外部信息的准确掌握,及时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活动是否正常持续进行,对教育培训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识别,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五、结束语
通过对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新的研究,使各类在职教育培训机构从文化和制度安排上,摆脱传统内部控制意识的影响,不断与COSO所倡导的全员参与、过程融合的理念相趋近,推动教育培训机构更好发展,更快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COSO.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S].1992.
1 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中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
(1) 青年教师难以胜任。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中的双语教师缺乏,许多大学临时抱佛脚,通常将任务交给年轻教师,而这些教师也较少接触财务会计专业外语,并且投入的时间很多,付出的精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报酬并不比别人多,压力大,积极性不高。
(2) 外籍教师习惯不同,影响教学。还有一些大学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外籍教师虽然外语没有问题,但懂会计的外籍教师并不多,加之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如在课时报酬上,许多国家实行周薪制,而我国则实施月薪制,与国外的货币种类也有不同,如果按国外的标准和货币支付外籍教师工资,金额会较大,一般院校也难以承担。又如我国与国外在假期上也不一致,外籍教师按自己国家的节假日提出休假要求,若准许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3) 老教师力不从心。还有一些大学聘用外语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多数都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我们都知道,外语只是对专业的一种非常高度的概括,就一些专业性较强、技术性较高的业务,外语专业教师就难当大任,所以这些教师备起课来也并不轻松,甚至从头做起。常听人说,有的老教师迫于面子接下双语教学任务,整个假期闷在屋子里,体重减掉十几斤,这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效果也未必好。
(4) 培训机构教师难觅踪影。也有一些大学从培训机构聘用双语教师,我国一些财务会计培训机构确实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但培训机构本身的培训任务就比较繁重,所聘的教师大多身兼数职,常常是有课飞过来,没课就飞回去,学生在课后难得见上一面,就不用说问点问题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培训机构的教师即使有较高的水平,也难以满足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需要。
(5) 国内培养的双语人才能力有限。一些大学也引进了财务会计双语教学人才,但这些教师大多毕业于我国国内的一些会计合作项目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用的都是外国的原版教材,啃得也是吃力,一知半解,我国的会计又没学多少,所以也很难胜任财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需求。
2 针对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中师资培养问题的对策
2.1 政府教育部门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主要在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有3个层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职业培训方面的会计学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教育部目前暂未公布。本文重点对研究生和本科的会计专业教育进行统计分析。表1为截止到 2013年4月2日,我国各地区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统计情况。
从表1不难看出,我国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具有范围广、层次多两大特征。因此教育部门应强化管理和监督。尤其应在各大学开设会计国际合作办学师资班,单独设立专业,每年有计划地招收学生,作为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师资培养的主要后备力量,以解决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师资短缺的尴尬局面。教育部门应从长计议,因为合作办学项目不只是眼前利益,是国内外会计资源的优化组合,是更新国内会计教育理念的需要,同时也是引进国外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方法的需要,对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师应经有关部门的认证
目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绝大多数行业人员的从业资格都进行了认证。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而高校教师只要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就可以上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好比百年大计,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变化,无非是考高等教育学等几门课程,至于去什么学校当教师也没什么要求,所以存在很多弊端,因为证书拿得轻松,所以也没有什么压力,动力也不大。建议教育部门对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教师不仅要获得一般高校教师都必须要取得的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还要单独对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论证才能从源头上把好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教师质量这道关。
注:此论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吉林西部地方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中的核心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5月26日县教育局组织乡镇中小学校长、报帐员、会计在利辛高级中学参加《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修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目的
为什么要对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修订。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并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实施15年来,对于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日趋完善,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此,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
二、新的财务制度有什么特点。
新制度按照“保持原有制度体系框架、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要求、突出中小学校行业特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全面规范学校收支行为。中小学校应将各项收支全面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突出财政优先保障地位,强化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债,其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保障。三是加强绩效管理,细化财务监督。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四是明确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在财务工作中的管理责任。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五是针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食堂管理、教学点预算编制、基建工程核算、经营活动、资产管理等进行制度规范。
这次培训后,我们要把《制度》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1、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中心学校制订了新《制度宣传实施方案》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还要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培训,学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各学校要真对新的制度对学校的财务和管理进行更新,结合本地中小学管理体制,办学情况和财务活动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修订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3、层层落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