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牧业发展现状

农牧业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牧业发展现状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甘南州;农牧民;合作社;现状;对策

甘南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境内海拔1100~4900米,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州辖8个县市、99个乡镇(街道办)、664个行政村,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7万,农牧村人口占80.2%。2014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1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6.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81元。甘南州集高寒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区特征于一身,保护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发展现状

甘南州自然环境条件艰苦,各类灾害频发,加之经济社会基础薄弱,以农业、半农半牧业、牧业等三种经济类型为主,农牧村贫困而大,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近几年来,甘南州始终把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农牧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扶持组建力度,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4年底,全州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共4077个。按从事行业划分:种植业941个,畜牧业2650个,林业282个,渔业4,服务业46,综合性的154个。按牵头人身份划分:农民3676个(其中农牧民致富带头人牵头的282),企业和基层农技服务组织401个。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一体化服务2899户,生产服务为主的660户,购买服务为主的32户,仓储服务为主的2户,运销服务为主的42户,加工服务为主的34户,其它形式的408户。随着农牧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不断的提高,目前有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19个,州级示范社83个、县级示范社242个。

二、存在的问题

1.合作经营不到位。部分农牧企业设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套取补助资金,这种合作社只具有法律形式,却没有按章程运作,更没有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合而不作,成为“空壳合作社”。少数合作社则由家庭成员出资,合作社的运作、利润分配往往由个人说了算,成为“一人合作社”。

2.运行机制不规范。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社受成员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民主意识缺失、管理水平差等主客观因素限制,虽然依据章程设立了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但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寥寥无几,从而导致管理行为的随意和经营行为的混乱。

3.发展观念不先进。参与合作社者大多是农牧民,合作社负责人一般由所在村组负责人或当地种养殖大户担任,靠经验做事居多,很难适应现代农牧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大部分合作社依靠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经营,由于认知有限,对合作社及其产品的定位模糊不清,在做大做强产业、创优创牌方面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4.资金支持不保证。大部分合作社的运作缺乏外部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各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财政应适当安排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实际上无法安排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农牧、工商、质监、金融、税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合作社与职能部门工作交流搭建平台。

2.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每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月,结合送农牧业科技下乡活动,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法规,提高思想认识,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创建专业合作社。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机化 发展 目标 对策 机械化水平 装备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20-01

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是一个商贸繁荣、轻工业发达的新兴城市;是著名侨乡、水果之乡,先后被国家任命为:“中国青梅之乡”、“中国蕉柑之乡”和“中国青榄之乡”。

一、农业机械化现状

1.农机装备水平

2013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2万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中:农用拖拉机拥有量2665台30780千瓦,占总动力的18%;农用运输车1352辆67590千瓦,占总动力的39%;收割机10台380千瓦,占总动力的0.2%;饲料粉碎机688台7843千瓦,占总动力的4.5%。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达到1969台22308千瓦占总动力的13%,排灌机械4985台套34884千瓦,占总动力的20%。各种拖拉机配套农具达1648部,农机具配套比1:0.62。

2.机械化水平

种植业(水稻):2013年底,机耕面积448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7 %;水稻机耕面积19500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1%,机械收割面积11000公顷,占水稻面积的51%,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或机械化。

3.农机管理和服务体系

农机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康发展。全市已设立了农机推广、安全监理机构,农机学校,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站,能够开展农业机化的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支持和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为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科技兴农的重要力量。

4.农机化投入

近几年来,普宁市农机投资兴起了一股热潮,农民自发购买农机大增,90年农业机械原值34.76万元,2000年农业机械原值50.08万元,2013年农业机械原值64.44万元,平均每年增加8.54%,从2004年政府行为的投入大约600万元,主要用于补贴农民购买小型耕作机械、联合收割机等机械。农业机械已成为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今后普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按照上级提出的发展目标,围绕农业要增产增效、农民要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1.发展的目标

结合普宁市的实际,重点实施“四个”工程,即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工程;果蔬、花卉节水灌溉械机化工程;畜牧水产机械化工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程。争取至2020年,全市农业械机化达到较高的水平。

1.1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包装、贮运、保鲜机械化,重点扶持吉田(原兰花集团)、佳隆、同享、大立、启发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引进配套自动化生产、真空包装等先进机械化设备,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名牌产品。

1.2果蔬、花卉节水灌溉机械化:一是发展推广水果、蔬菜、花卉木苗等节水灌溉、高效节药植保等实用的机械化技术,争取至2020年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二是要逐步发展工厂化育苗和生产。巩固发展果蔬部门已创办的“大棚网殖”和“生物工程实验基地”二个工厂化种苗培育改良项目,再创办2-3个现代化育苗基地;在巩固发展大南山镇200亩蔬菜无土栽培示范基地基础上,计划在大坝、南径再创办2个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要进行温室大棚栽植蔬菜、花卉木苗的试验,计划兴建蔬菜、花卉温室大棚各2个。

1.3畜牧水产机械化工程:一是要发展2-3家大型饲料生产机械化工厂。二是发展蛋鸡、猪、鸭等禽畜生产工厂化。三是发展鱼塘自动投饵、增氧、清淤等机械化,以普宁市鱼苗场作为依托,创办示范基地500亩,至2020年,鱼塘机械机械清淤、自动监控水平分别达到80%, 40%。

1.4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是发展水稻机械耕地、插植、植保、收割全程机械化;二是发展粮食烘干机械化,至2020年,烘干机械化水平达到30%,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50%。

2.主要对策措施

2.1进一步深化农机管理的改革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农机管理职能,切实把农机管理职能转到“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上来。

2.2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

一是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和先进技术示范;二是组织实施一批机械化生产项目,建立若干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和技术内容的农副产品加工、果蔬、畜牧水产、水稻生产等试点。三是密切农机化技术与农业生物技术的配合,研究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农机化技术规范;

2.3健全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使之成为农机化技术推广、人才教育培训、信息服务、技术交流的中心;健全农机监理机构的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保护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同时加强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一、杭锦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杭锦旗按照“强工业、重生态、调结构、镇拉动”的发展思路,以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围绕以肉、乳、绒、药产业为重点,兼顾林沙、薯、粮油业发展,积极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项目,大力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成效显著。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先后引进伊泰、亿利、通九、晨鹤枸杞、兆康薯业、山东邹平三星集团等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自治区、市、旗三级龙头企业基本框架,呈现出了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依托龙头企业,已经形成肉羊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白绒山羊养殖、饲草料、油料、中药材、林沙产业、蔬菜等基地,企业+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和良性生产格局正在形成。三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通过政策招商、以商招商、媒体招商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引进了一批带动力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如山东邹平三星集团20万吨变性玉米淀粉和8万吨植物油生产项目、人民日报社建设20万亩记者林项目、北京绿野公司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东达蒙古王5万吨沙柳制浆项目。龙头企业的引进为推进农牧业产业经营提供了关键条件。总之,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全旗农牧业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03年底,农牧业总产值完成7亿元,一产增加值完成4.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814元。

分析杭锦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可以说成效是明显的。但从目前来看,农畜产品总量较低、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特别是龙头、基地和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稳固的契约合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行为约束,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不协调;加工转化率较低,初级产品比较多,精深加工的产品少,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科技服务水平滞后,农牧民整体素质较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旗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和农牧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一)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优势产业发展

加速优势产业的培育,就是要立足本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抓好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一是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农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提高农畜产品品质。积极实施标准化生产,参照国际国内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切合我旗实际的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规程和标准,严格按规程要求进行生产,进一步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打造绿色、特色品牌。要依托畜牧业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建立农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严把农畜产品上市关,真正将“绿”、“高”、“优”的农畜产品推向市场,以品质创品牌,用品牌占领市场。

(二)优化环境建设,培植龙头企业发展

搞好龙头企业建设,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应按照“积极扶持、精心培育、引导生产、提供服务”的思路,培育、发展、引入和挂靠龙头企业,实现互惠互利,利益共享。一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只要能与生产基地有机结合,不论是哪种所有制形式的龙头企业,只要能带动农牧民进市场,带动农牧民发展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就应给予扶持;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要逐步完善和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不断改善龙头企业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畜产品流通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促进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畅通农畜产品流通渠道是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的关键。一是鼓励支持多主体参与流通,按照民建、民营、民管的原则,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农贸公司和购销联合体等农畜产品流通经济实体,培植各类农畜产品运销专业大户,千方百计搞活农畜产品流通;二是构建起多层次的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最终形成统一开放、上下相通、左右相联、分布合理的农畜产品大市场;三是继续发展规范化的订单农牧业和合同农牧业,以销定产,搞活流通;四是充分发挥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地搜集市场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思路和空间。

(四)积极协调信贷资金,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资金支持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力保障。在传统的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阶级,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均需资金的帮助。客观地说,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对于农牧民来说融资是比较困难的,把大量资金投入规模农牧业的生产几乎不可能。所以要想推进产业化进程就必须保证资金投入。一是继续争取支农再贷款资金,安排好支农再贷款的使用,保证支农再贷款的回收,逐步建立农牧民贷款信用机制,为以后争取支农贷款打好基础;二是要积极吸纳外部资金的投入。可以依托引进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争取支农贷款,采取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等方式,以降低借贷风险,尽可能地投入资金;或者引进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生产企业与农牧户进行联合生产。

(五)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最终取决于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基地的技术进步。因此,应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动力度,以适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一是按照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生产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种植技术、食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知识的培训,提高龙头企业人员和农牧民的素质;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鼓励扶持农村牧区科技人员兴办科技服务实体,发展民营科技服务;三是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大力开发优质、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六)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农牧民科技知识培训工作

一是通过广播、电视、会议、电教片等不同形式经常地对农牧民进行科技培训教育,转变思想观念,依靠科技致富。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有计划组织农村牧区党员干部、富裕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要根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不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辅导讲课,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技水平。三是树立示范典型,积极培育,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四是引导部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种养业大户能到大专院校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经营理念,带动农村牧区经济向纵深方向发展。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牧业;经济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49-02

收稿日期:2014-07-20

作者简介:才让卓玛(1989-),女,青海海北人,技术员,主要从事牦牛提纯复壮、牛羊疫病防治、高产饲草料种植加工等工作。

1 海北州农牧业基本情况

海北州是青海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州现有天然草场264.8万km2,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79%,可利用草场232.8万km2,占草场总面积的89%。存栏各类牲畜327.36万头只,其中:羊273.32万只(绵羊269.54万只)、牛50.39万头、马、驴、骡3.65万匹。能繁母畜189.3万头只,母畜比例57.83 %。全州年产牛羊肉3.88万t、绵羊毛0.4万t、牛奶3.72万t。70%冬春草场实现了分隔围栏,70%的牧户实现了冷季养羊暖棚化,人畜饮水半径控制到2.5 km以内。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4.1万km2。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畜产品规模较小是海北畜牧业生产特征。

2 农牧业发展现状

2.1 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全州肉类产量达到3.88万t,奶类3.72万t,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47.44%、47.44%、43.64%,母畜比例提高了2.70%。

2.2 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牧业生产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84.94%,劳务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的24%。

2.3 农牧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全州共实施农牧业建设项目100多项,农牧业方面的基本建设投入和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累计达到6亿多元。建成日光节能温室950栋19万m2,畜用暖棚7 771幢76.6万m2,分别增长了45.3%和53.8 %。草原灭鼠89.3万km2,完成游牧民定居2 100户,8 800人受益。

2.4 农牧业产业区域布局日趋优化

全州继续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和具有海北特色的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以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系羊品种选育为主的天然草原畜牧业;以饲草种植、暖棚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的舍饲半舍饲畜牧业;以种养结合,发展优良畜种为主的舍饲畜牧业区和依托冷凉特色种植业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四大经济区域。通过整合流转农牧业生产资料,积极组建农牧业生产经营联合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济,初步形成了以股份制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和联合经营为主的多种农牧业集约化经营模式。

2.5 农牧业科技得到普遍应用和推广

多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兴牧的战略思想不动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牧业,使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逐年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对农牧业的贡献率提升到了43%。同时广泛开展农牧业实用科技推广和技能培训,重点加强适宜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优势产品开发的种养技术培训、牛羊暖棚舍饲育肥、畜种改良、羔羊专业化生产、优质饲草种植等一批适宜的种养技术。

3 海北畜牧业发展思路

根据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和海北州农牧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海北农牧业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首要任务,把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前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牧业效益和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坚定不移地用科学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畜牧业,大胆进行畜牧业经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保障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区域分布,科学的生产经营模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市场体系、产品标准体系、逐步把海北州建设成为青海省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将全州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类型区进行分类指导。即以刚察县、海晏县西部、祁连县除八宝、扎麻什农业区以外的海拔较高地区为主的天然草原畜牧业区。侧重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优良畜种的专业化生产、畜疫防治体系的完善以及牧业机械的广泛使用,通过牦牛提纯复壮和藏羊本品种选育,提高当地畜种生产性能,推行种公羊集中管理,统一配种,统一产羔,做大做强羔羊产业,努力提高商品化生产水平,实现增效增收的目标。牲畜品种重点以牦牛和藏系羊为主,以刚察县、海晏县、祁连县的半农半牧区和门源县皇城乡、苏吉滩乡、仙米乡、珠固乡等光热条件较好地区为主的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区,侧重于增加养殖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料种植、加工、调制,扩大舍饲半舍饲养殖、育肥规模,缩短天然放牧时间,牧草生长初期实行禁牧,实现草畜平衡。牲畜品种以半细毛羊为主,以祁连县八宝镇、扎麻什乡,海晏县金滩乡、三角城镇和门源农区等交通条件较好地区为主的舍饲畜牧业区,通过增加投资,扩大舍饲规模,大力发展优良畜种的专业化生产,进一步调整种养结构,不断扩大优质饲草料特别是饲种植,发展舍饲畜牧业。努力扩大养殖育肥规模,加快养殖育肥小区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品种规模效益,推动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牲畜品种以引进繁育优良肉乳兼用牛、良种乳用牛、肉羊为主,以门源县青石咀镇、浩门镇、北山乡、西滩乡、东川镇、泉口镇和青海湖农场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区。主要依托冷凉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有机优质青稞、油菜种植和草产业,建设藏区青稞、白菜型油菜制种及饲草料生产基地。发挥农牧互补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弥补天然草场的产草量,促进草畜平衡。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进一步扩大牛羊育肥规模,打造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增效增收。

基地建设上,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着力培育和发展壮大十二个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即以祁连县央隆乡、野牛沟乡、阿柔乡、峨堡镇、默勒镇,刚察县哈尔盖镇、沙柳河镇、泉吉乡、吉尔孟乡、伊克乌兰乡等高寒牧区为主,大力发展藏系羊和羔羊产业,建设藏系羊繁育基地、海北羔羊繁育基地和西宁大白毛生产基地。以刚察县吉尔孟乡、泉吉乡和祁连县野牛沟乡为主,通过大力实施牦牛提纯复壮、藏系羊品种选育工程,建立野血牦牛种公牛引进繁育基地、白藏羊种公羊繁育经营基地。以门源县青石嘴镇、浩门镇、东川镇,祁连县八宝镇,海晏县三角城镇,刚察县沙柳河镇等地区,通过发展牛羊育肥和奶牛、肉牛、肉羊产业,扩大养殖育肥规模,建设育肥小区和奶牛、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品种规模效益,推动产业化发展。海晏县哈勒景乡、三角城镇,门源县皇城乡、苏吉滩乡、仙米乡、珠固乡,努力发挥半细毛羊品种优势,加快建设半细毛羊繁育及绒山羊养殖基地。以门源冷凉农业区为主,建设好藏区青稞生产及制种基地、北方小油菜生产及制种基地和饲草料生产基地。

3.2 在发展措施上,主要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提供基础保障;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改革投融资机制,稳步增加畜牧业投入;建立和完善畜牧业保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公共事业协调发展。

4 对策建议

近年来,海北州农牧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这与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海北农牧业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缩小差距,实现海北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把海北建成全省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

(1)争取将海北列入国家级高寒草地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经过多年发展,海北畜牧业在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具备了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的雏形,继续争取省上支持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州有示范园、县有示范区、乡有选育中心、村有核心群。

(2)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为提升畜牧业基础装备水平,加大对海北州设施畜牧业、草地围栏建设、草地综合治理、人畜饮水安全、道路等级提升、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项目建设带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3)海北州地处青海省“三河一湖”发源地,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全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争取将湟水河流域、黑河流域、大通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纳入项目建设规划,重点给予扶持。

(4)海北州农牧业大多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寒地区,具有独特的冷凉气候优势和农畜产品优势。争取建立藏系羊品种选育、牦牛提纯复壮基地,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的农牧业特色产业建设工程,扶持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牧业发展。

农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1.1畜产品生产情况。据2014年度统计,鄂前旗年屠宰出售和自食的肉猪头数53078口、肉用牛17601头、肉用羊568872只。肉类总产量18445吨,同比增长1.96%,其中:猪肉4012吨,牛肉2783吨,羊肉11589吨。出售肉类产量16810吨,同比减少1.91%,其中:猪肉3611吨,牛肉2504吨,羊肉10545吨,禽类150吨。年奶产量8729吨,以当地供应为主。年产山羊毛518吨,绵羊毛1250吨,山羊绒240吨,牛皮11962张,绵羊皮31万张,山羊皮259839张;绒毛皮张主要销往宁夏灵武和河北地区。出栏育肥牛20000头,同比增长33.3%;出栏育肥羊220000只,同比增长10%。

1.2畜产品销售情况。鄂前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畜牧业旗,受饲养技术限制,牲畜总量小;受放牧传统影响,出栏季节集中;受加工落后影响,牲畜出栏主要还是以活畜交易为主。通过三段地、城川镇、布拉格社区及临近的陕西白泥井、柠条梁镇活畜交易市场销售,其中仅三段地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60万只羊,布拉格和城川活畜交易市场交易量为20万只羊左右。鄂前旗已经成为宁夏畜产品市场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畜产品价格整体低糜,羊肉价格较常年同期下滑10—20%左右,山羯羊肉26-28元/斤,山母羊肉18-20元/斤,绵竭羊肉18-20元/斤,绵母羊肉14-16元/斤;活畜价格较往年同期下滑30%左右。而畜产品经营成本基本与往年持平,且略有增长。

1.3畜产品加工情况。鄂前旗共有农牧业合作社209家,正常运作的部分合作社仅局限在蒙古族传统风干肉加工制作上,利用传统的风干肉加工技术和当地的气候优势,在冬季将牛羊肉进行分割、风干后主要是在旗内销售,少部分销往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区。鄂前旗目前仅有一家建于80年代的屠宰场运行,仅能提供简陋厂地,管理极差。鄂尔多斯市恒科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屠宰加工30万只羊、10万头牛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处于试运营阶段,而蒙力、熹里和二道川供销合作社的屠宰加工企业,目前正处在建设阶段,短时期内还不能承担起畜产品加工流通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能起到引领带动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实力弱,作用发挥不够,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品加工转化率极低、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对农牧民增收后劲不强。

2.2现代经营理念推进力度缓慢,没有充分依靠鄂托克前旗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认证,使得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没有成为发展优势,没有解决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2.3相关企业、农牧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农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得农牧民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掌握产品的销售信息,导致农牧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信息不对称、农畜产品进入市场难,运销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

2.4农牧业产业项目协调带动、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有项目的户子,由于发展生产的能力、后劲不足,不能充分发挥项目的应有作用去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还有的户子通过项目,实现了现代农牧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但没有帮扶带动周边农牧民去发展生产。

3建议

3.1统筹谋划,注重分析预测。旗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鄂托克前旗现代农牧业发展现状,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绿色农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农牧业;引导和支持农牧民走商品化发展模式,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牧业、旅游休闲农牧业、特色农牧业发展,有序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贸易等产业融合发展;

3.2不断培育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围绕肉羊、肉牛等主导产业,制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自身能力强、诚信度高、带动能力好的农牧业企业,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转化增值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3.3积极培育名优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龙头企业品牌开发、名牌创建等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产品检测检验,切实保护好原产地品牌声誉;要充分依靠银川穆斯林清真食品原料输出地的市场区位优势,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形成上联市场、下联农牧民,集加工、采购、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销售格局,积极打通鄂托克前旗绿色有机农畜产品销往银川市场的渠道,不断促进产品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