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堂同步训练

新课堂同步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堂同步训练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第1篇

一、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认定目标”这个环节,我们过去称为“展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

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

三、导学达标,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

前一点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讲的。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言这个工具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为学生所掌握。扎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目标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要求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会,都能达标。只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参与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是导学达标这一环节的出发点。

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体现了目标教学的理论,适用于各个学科。在具体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学科化和课型化,主要体现在“导学达标”这个环节上构建的学科达标模式。所以,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

四、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第2篇

1. 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2. 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

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常。

3. 导学达标

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前一点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讲的。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达标模式,要遵循这样三个要求:

(1)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这主要是:

教育观。目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教学新体系。义务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应是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学生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有个性差异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能力倾向预示着学习速度,而不是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复杂程度。

教学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上来。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教学观的根本变革。

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给学生评分、划等,而在于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与学的手段。因而,教学评价重在评过程,不只在于评结果。

质量观。教学质量不再是只看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和优等生发展的情况,要看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诸方面的全面达标。

(2)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主要是:

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都要经过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阶段。再如,学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的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

(3)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

4. 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 英语专业 课堂教学技能

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2001)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大大提高。新课改、新课标对从事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师的教育技能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尤其对内陆地区来说,提高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教育技能更为重要。

1.基础教育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内涵

有关教学技能的界定较多,范围也广。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克别夫·特尼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莫里逊和马肯尼亚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极为常见、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基于我国英语教育专业的一般课程结构和学生能力发展需要,英语教学技能主要表现为体现英语课程相关知识的英语教学行为,即课堂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教育技能,即主要加强其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基础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地方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自身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要满足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地方高师院校就必须加强其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让其掌握娴熟的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英语课堂技能包括很多方面,除了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之外,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还需要许多教学技能:课堂导入技能,英语课堂用语技能,英语提问技能,英语知识讲授技能,课件制作、演示技能,以及板书与简笔画技能等。

2.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教育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地方高师院校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缺乏“师范性”。“师范性”是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人才和教育的特色和立校之本,但是不少地方高师院校把“师范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培养,在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设置及整个培养过程中,都基本一致,造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凸显不出“师范生”的特点,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没有一个过渡心理和接受过程,教育实践的能力也较差。

其次,地方高师院校对英语师范生培养中的课程设置缺乏协调性和渗透性。课程设置主要还是以英语专业课为主,而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法等方面的课程设置还处于点缀层次,文化教育和实践教育设置也不够科学。许多学生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的学习,仅仅为了混学分拿文凭,缺乏自主意识,也不关注英语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而英语教学法的讲授也不够具体和深入,往往是一周几个班级共同上两个课时的理论课,平时也没有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针对性训练。

最后,地方高师院校对英语师范生职业理想的培养不够重视。地方高校英语师范生职业理想培养的缺乏制约了他们成长为理想英语教师。很多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只有极少一部分会从事基础英语教学工作。这种不重视和忽略导致了英语师范生自身缺乏教师职业理想,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从而制约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地方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复杂的发展过程。针对英语教育专业教学特点,在秉承现行的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应以课程为载体,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将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渗透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即将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训练植入语音、语法、词汇及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综合英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使语言学习与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训练结合,使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训练与专业学习同步,课内学和课外练结合,分阶段、分层次、全面系统地培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英语教学技能。

3.1英语课堂用语技能培养

英语课堂用语技能训练应该在综合英语和英语教学法课中分步进行,这两门学科教师应当配合,相互支持,组织教学用语:打招呼,考勤,上课开始,介绍,提醒学生注意,禁止,指令,警告,请求,指导,评价,鼓励,进行分组活动,布置作业,结束课堂教学。对这些项目的训练可以每天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句子或术语,定期进行检查和测验,并与期末成绩挂钩。课堂教学用语:开始课堂教学,解释,举例,常用语法术语。这一训练可以先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背诵并做到灵活掌握。

3.2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培养

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训练。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同时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地方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要重视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将各个单项技能的学习渗透在语音、语法、词汇及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应该在综合英语和英语语音学习中训练学生。朗读技巧包括以优美的节奏,高、低、轻、重、强、弱、快、慢的音调,把原作品词句的意态、语气,生动地表现出来,进而产生“赏心悦耳”的感受。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体育 课程资源 体育学科素养 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锤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指导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启蒙者。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科学选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按照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科学设计体育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案,通过实实在在的体育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身心素养和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浅谈以下几点见解。

一、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作用,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规范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

小学体育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较为困难,尤其是学规范的体育动作,小学生更是难以做到。为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喜欢看视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视频的刺激中感悟体育学习行为的规范性,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提高体育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正确姿势的自然走”的教学时,教师先进行队列排列的训练,再进行齐步走和立正等训练,就能使学生感悟到如何进行正确姿势的自然走。但很多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有规范的行走动作。很多学生边走边玩或者相互交流,随意性很强,也不整齐,更谈不上行走姿势的规范性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规范正确行走姿势的视频。这样,学生看着视频中整齐的队伍,规范的摆手、踢腿等动作,无不惊叹,从而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在这一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自然走的训练,能极大地提高训练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逐步走进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尤其是那些先进的传感器设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精确度和测试效率,并能同时直观展示训练的成绩,使体育教学更加可视化,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让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可利用先进的数字传感器――立定跳远测试仪进行训练结果的检测。教师可在适当的位置放置测试仪,为学生设置好顺序号,然后让学生通过测试仪进行自主测试。而成绩则通过数字显示器直接显示出来,科学准确,即时性强,使学生及时准确了解自己的训练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样,在进行“短跑”训练和“急行跳远”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相应的传感器进行教学,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测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训练成绩。

三、通过游戏式教学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教学

小学生喜欢游戏式教学法。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室外游戏更是学生的最爱。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科学设置游戏环节,可以是单人游戏,也可以是组合游戏。在进行游戏式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合理的游戏内容,通过充分的游戏准备,让全体学生投入到游戏式学习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实现高效教学奠定基础,以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跳长绳”的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出示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有关“跳长绳”的技巧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之后,教师可进行相应的小组设置,强调游戏规则,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跳长绳”的技巧和多种方法。开始是三个学生一组,两个学生晃绳,一个学生跳绳。三个学生进行交叉训练后,再逐渐增加跳绳人数,由开始的一人,增加至两人、三人、四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跳绳情况,总结谁跳的动作协调,次数多,看哪个小组配合得更好等。在这样的游戏中,小组成员必须相互配合,体会在跳绳过程中的合作技巧,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发挥体育微课资源和生活资源的优质作用,将课堂进行有效延伸,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我们知道,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相对较少。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打开思维的大门,为学生科学设置生活中的体育课程资源,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学生通过对微课资源的学习和对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科学合理地将课堂进行有效延伸,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有效性,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体育知识的真谛,全方位达成了体育教学目标。

比如,在进行“30米快跑”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为学生播放从网络上下载的微课视频。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刺激下,深刻理解了“30米快跑”的具体要求和技巧。然后,学生可在社区或者是体育场等场所进行自主训练,利用卷尺、石灰粉自己画出30米跑道。由几个学生组成训练小组,可以是单独测验,还可以是分成小组同步测验,看谁跑得快,看哪个小组的集体成绩好。这样的教学,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微课资源,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启迪。学生通过自己创造的跑道条件进行自主训练,将课堂进行了有效延伸,并能够深刻感悟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可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和优化教学模式,实现高效教学。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实现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全面达成了小学体育三维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11版).

[2]余纯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大单元教学.体育科研,2009(2).

[3]王浩.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3).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自学 探究 检测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近几年,我校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总结出高效课堂“三环六字”教学法,下面就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使用“三环六字”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学生自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环节

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读书、思考或操作并准备参加展示或检测。课堂上“自学”之前要有四个辅助环节:(1)导入,直接点入课题;(2)板书课题;(3)提示学习目标;(4)出示自学指导。时间不宜过长,2分钟即可。自学是课堂上一个主要环节,一般包括学生看书和检测学习效果两个步骤,学生看书时教师不宜多讲话,但要多关注学生,创设紧张的氛围;检测就是检查自学的效果,一般采用提问、板演、书面练习等手段。检测要注意:(1)以书面练习为主;(2)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练习,最大限度的暴露自学后存在的问题;(3)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有哪些问题,并及时分类。例如在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设计的学习目标为:(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自学指导有三个问题:(1)隋朝为什么只统治37年就灭亡了?对唐朝统治者有哪些启示?(2)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措施有哪些?(3)什么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示的设置,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自学提纲读书和思考,解决提纲中的问题,为探究环节奠定基础。当然,自学环节做得有效,必须抓好预习这一关,做好在预习基础上听课,师生就要坚持不懈、扎实有效的做好两个同步。即课外学生的预习和教师备课的同步;课堂上师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速率的同步。通过师生课内外的两个同步,养成学习前置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问题前置的自觉思维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达到学生愿意学习、会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的目的也必将实现。

2、合作探究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环节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逐步地还课堂、还自主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合作探究是实现学生自我学习、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三环六字”教学法的探究环节,是指学生自学后的互动,一般有更正、讨论、教师精讲三个环节。更正是指名让学生对做错的题进行改正或者对黑板上、屏幕上得错题进行改正。讨论要针对规律性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精讲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已经掌握的不宜多讲,重点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自学能力是终生学习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之一,而实践能力又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学和实践的机会,做到“自主学习人人做,讨论交流兵教兵”,这就要求设计自学提纲时把教学目标化解为问题激发和导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并形成知识网络上。如讲《四大发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自学和合作: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请你自学课文后,合作交流,分别说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发展、应用及向外传播的情况。

3、课堂检测是实现课堂高效的终极目标

教学的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把时间留给学生,加大上课练习的力度,缩短教师的讲授活动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及时反馈,加深印象,查漏补缺。所以如何设计好课堂检测及反馈,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手段之一,也是当务之急。检测也就是当堂训练或者是当堂完成作业,一节课要留足15分钟做检测题。检测题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和选作。同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确保在下课前完成。当堂检测一般包括复习检测、对新知的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等,它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历史课堂检测一般有复习检测、新知检测和拓展性检测等。如《大唐盛世》设计的新知检测题为:(1)()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2)武则天知人善任,任用()、()、()为宰相,为大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3)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是()。(4)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用人明显不同,导致了安史之乱,是唐朝()。拓展性检测题为: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用人的不同,导致朝政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堂检测是教师了解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形式上要多样,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精练、有趣、实用,固定练习和随机练习结合,个人和小组参与结合,精心设计,达到检测目的。可以采用自测法、小组检测法、同桌互查法等。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检测这一环节应该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教师在40分钟内为学生留出一少部分时间,通过有效地方式让学生在检测中巩固练习,课堂才能真正的实现高效。

“三环六字”教学法是针对教师在课堂上出现满堂灌、多讲、低效提出的,要保证这一模式真正高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同头科教师集体备课,每天抽出1小时集体备课。

(2)备课要重点放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自学指导的设计、学生可能出的问题预设、重难点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