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可高效整合科研优势资源,并通过团队协同创新,催生创新成果,在现代化科研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安徽地方高校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匮乏,学术成果不多,在合作研究、团队攻关、协同创新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将团队重点项目放在资源分配的关键环节,优先支持科研创新团队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要加大对现有国家级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使其逐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积极搭建研究平台。高校应改善研究平台建设的条件,搭建跨学科的交叉合作平台,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以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作为依托,组建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具有较强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三、聘请与培养团队带头人。要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学术成就卓越的带头人,以建设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质量团队。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培养基地,设立培养基金,为领军人才成长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四、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从科研创新团队产生科研成果到企业运用科研成果,要打通产学研一体化通道。要从团队中遴选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带入企业,协助企业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
推动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发展
宁夏“因黄河而存、由黄河而兴”。397公里的黄河流域宁夏段穿越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的10个市县(区),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3.2%,聚集了全区57%的人口和80%以上的产业,创造了全区90%的财政收入,是全区工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目前,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环境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水生态健康欠佳,生态系统脆弱。二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突出,发展动力不足。三是生态保护欠账多,监管能力不足。为此,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机制。自治区发改委牵头,系统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和工农业生产对流域水循环、生态系统等的影响,推动顶层设计的科学化、整体化、规范化。要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科学的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机制,创新有宁夏特色的黄河生态发展模式。
二、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与沿黄省区间的协同合作。要积极对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发展规划,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协调治理、统筹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促进沿黄省区生态保护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加强与沿黄省区间合作;推动银川市融入重点城市经济圈,成为西部中心城市,带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生态保护治理措施,保障生态发展。要做好生态网络覆盖和防治体系现代化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举措。一是要建立、完善流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明确流域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赔偿磋商、生态修复的实施规则。二是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鼓励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05-02
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新技术的发明、新工艺的创造、新材料的发现、新理论的突破等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建造创新型社会便是对创新的最高要求。作为即将参与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家之需、民族之需和时代之需。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2],尤其是作为国家“985”、“211”工程支持建设的科研平台及重点实验室更显示出优势地位。除了承担国家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外,高校科研平台及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地[3],正在锻炼大学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这对于国家创新型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平台在促进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优势
高校普通教学实验室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理论知识形成感性认识,是一个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科研平台则有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科研培训,为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环境,其功能不像普通教学实验室一样面向所有学生,而是为部分具备科研潜力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而创建一批大学生创新团队,为将来的研究生教育预备人才。
与普通教学实验室相比,高校科研平台存在明显优势:①科研平台硬件配置齐全。完善的硬件条件能够充分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这些仪器往往有专业人员负责培训和维护,为学生使用提供方便。②配套资金支持。大学生进入科研平台进行研究工作,除需要申请学校或国家的特殊项目支持外,往往还需要借助实验室的配套资金支持。如果没有高校科研平台的配套资金支持,而仅仅依靠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有限资金,可能会出现实验经费不足的状况,这对一个科学问题的圆满完成不甚理想。大学生申请的研究课题一般与科研平台承担的国家课题密切相关,科研平台可以为这些创新团队准备相关前期实验,使得大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课题研究,既节省了时间又科学地利用了资金。③有专门的科研小组指导实验设计。一个科研平台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团队在维持正常运转。固定的科研人员一般包括教授、副教授、实验师、博士生、硕士生等人群。大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会有专门的科研小组指导其查阅资料、实验设计、开展实验及数据分析,避免少走弯路,同时也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结题。④实验室文化熏陶。与普通教学实验室不同,由于每天都有固定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科研平台内有着独特的实验室文化和研究氛围,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熏陶。譬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室每周都会有一次研究生班讨论和学生汇报,经常参与这样的学术活动,能够让大学生提前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学术气氛,为将来的科研工作做好心理准备。由于具备这些独特的优势,高校科研平台能够迅速地培养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为本学科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储备人才。
二、依托高校科研平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成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科研平台自实验室建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200余项,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动物分子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向的研究,为国家解决了一系列科研难题,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本领域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基地。本科研平台在完成承担的科研任务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自2012年以来,先后承接了大学生挑战杯实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一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共计110项,总经费达70.6万元,具体见表1。
参与科研项目的这些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经继续攻读研究生,还有部分学生出国深造,这些学生必将成为本领域的科研贡献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响应了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号召。他们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其本科时参与的科研启蒙训练,其在重点实验室所受的科研训练是他们科研工作的起点。
三、优化科研平台管理,辅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立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优化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创新实验室,组织课余有精力、有能力、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有计划地参与到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中,开展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渠道[4]。为此,在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上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开放程度。科技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5],开放科研平台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创新环境、创新氛围和创新平台,还是渗透创新教育的最好课堂、最快捷方式[4]。一方面组织专门的科研辅导小组对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团队给予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鼓励其他的大学生依据本实验的具体情况申请学校、省级或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享受到科研的魅力并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②优化高校科研平台管理以便于大学生参与科研。在制度上对大学生参与科研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与研究生相比,大学生参与科研有一些不同,这需要优化实验室管理以适应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具体情况。首先,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并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所以大学生在独立开展实验的前期需要有专门人员指导其科研并全程培训,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传帮带”的优势,让研究生对大学生实现一对一的负责制,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进入科研状态,少走弯路。另外,大学生由于还有繁重的课程任务,其科研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假期,需要协调实验室仪器使用情况和实验教师的工作时间,给大学生科研创造充分的条件。
四、结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高校实验室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高校科研平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立,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本学科培养科研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学校,可以进一步优化科研平台管理,以增强其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凤娟.浅谈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10):81,84.
[2]赵晶波.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39.
[3]张发爱,吴志强,刘来君,韦春.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地方性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7):5-7.
关键词: 科研团队 本科高校 建设策略
目前,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学型大学正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这一类转变尤其体现在那些最近10年内刚升格为培养本科生的省属普通二类本科院校。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实力,这一类高校对于科研工作的要求也急剧提高,而这种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量的增多,在较长过程中更反映在科研质的提高上。因此,在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资源缺乏的先天不足条件下与“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共同参与竞争,成为转型期教学型大学科研工作的重点。在这一提升科研水平的转变历程中,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对于这一类高校而言是一条捷径。但与我国列入“211”和“985”建设计划的高等院校已有的优秀创新团队相比,地方普通二类本科院校面临着很多困境,因此急需探讨在这一类高校建立科研创新团队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
1.地方普通高校构建科研团队面临的困境
目前地方普通二类本科院校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1缺少领军团队带头人。
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地方本科院校在拓展科研工作上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优秀的团队带头人。由于历史原因,这一类学校在人才上“底子薄”,虽然也有一些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突出人物可以作为学科带头人,但是这些学科带头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这些学科带头人普遍知识陈旧,与那些具有硕士点和博士点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差距较大;二是这些学科带头人主要是一些行政上具有领导职务的人,当然不是说行政领导不能当学科带头人,问题是这些人在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或科研型转变的过程中往往是先“当官”,后当学科带头人,而不是一些研究型高校的先当学科带头人,后“当官”,这样就造成这些人对于科研的认识不是很“深刻”,缺少真正的以科研为主的思维,同时也忙于行政事务,很难有精力投入到科研团队建设中;三是在科研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又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狭隘、嫉妒的消极心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团队成员缺乏理解与认同,揽功推过[1]。
1.2缺少明确的研究方向。
这一类高校在教学评估、升格,以及进一步申请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过程中会引进大量的人才,而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是以学科建设为主导,首先考虑的是课程教学和学科知识系统的完善。这些人才的引进总体上在短期内可以使学校在人才层次和结构上发生巨大改变,但对于科研团队建设而言并无多大帮助。不同研究学科的人才在团队建设方面虽然在学科交叉上具有优势,但过于分散的知识体系很难聚合成一个能引领创新的研究方向。
1.3缺乏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
很多团队虽然名义上搭建了起来,但是团队成员却各自为政,“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是缺少有序的组织管理。无序的组织必然导致团队建设成效的低下,具体体现在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总研究方向下具体研究任务分工不明确,团队成员间存在过多的分歧、竞争和矛盾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团队科研活动的开展,并将成为阻碍科研联合、科研优势发挥、科研团队创新和科研力量集中优化的绊脚石。
1.4缺少团队文化氛围。
这一类普通高校在转型期间,对于科研成果的期望值往往超出科学研究应有的自然规律,“多、快、好、省”的行政政绩期望值与优秀团队应具有的特征产生了冲突,进而导致团队文化建设的欠缺。具体表现在团队成员在科研工作上的短视、浮躁和急功近利;同时缺乏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民主、自由的管理环境。虽然团队建设初期产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一批论文和专利等被生产出来,但是这些成果很难经得起推敲,总是在某一核心研究领域的边缘打转而深入不进去。
1.5缺少经费支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经费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团队成员所能开展科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科学研究领域一直是我国众多科研机构中的一个“洼地”,团队的成员即使有一些科研经费,与国内那些著名高校院所的科研团队相比也是少得可怜,更不要提分出一部分科研经费给团队其他成员展开科学研究了,因此团队研究经费的匮乏是非常突出的一个制约团队发展的因素。
2.优秀科研团队必备要素分析
为了深入探讨地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科研团队的建设路径,我们走访了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药科大学、苏州大学及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十几个优秀创新团队,对其特征进行了总结。目前这些优秀创新团队都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都曾是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取得过许多骄人的业绩,而且“学而优则仕”,担当了一定部门的领导职务;(2)团队成员梯队明显,除了学术骨干力量外还有相应的辅助力量为骨干成员,专注于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如负责课题经费的报账等业务;(3)团队成员间具备知识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在整个团队的科研目标建设过程中,各自负责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但又能互相协作;(4)团队成员的数量在4-10人左右,除团队带头人之外,核心骨干成员为2-3人;(5)团队都依托于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类似的研究平台;(6)取得过卓越的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的论文、省部级或国家级成果奖励、可以转化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等科研产品。
3.地方普通高校构建科研团队的策略
根据优秀创新团队的特征,结合普通本科院校在团队建设上的不足之处,特提出以下团队建设的策略。
3.1从学校层面组建重点科研创新团队。
在团队建设方面,学校层面要足够地重视,制定重点学科的科研团队建设计划,尤其是在那些特色学科、申请硕士点或博士点的学科,要有意识地引导强强联合,给予经费和政策的支持。目前各省都有一些研究团队建设计划,如江苏省的“青蓝工程”创新团队、浙江省的“重点创新团队”等,学校在政策上要侧重支持这些校内重点科研团队优先申报省部级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另外,学校还应遵循兼顾公平和学术自由的原则,鼓励校内自由组建科研团队,对于那些卓有成效的科研团队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并纳入学校重点团队建设范畴。
3.2选择好团队带头人。
团队带头人是团队发挥功能的领头羊,指引整个团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因此对于一个科研团队而言,团队负责人的选择尤其重要,是整个科研团队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中,团队负责人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一是在原有人才基础上进行遴选,遵循宁缺勿滥的原则,选择那些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人格精神的教授或者副教授充当团队带头人;二是从外部引进那些具有较好的科研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点高校、院所的“二流”人才,说“二流”人才并非贬低他们,因为这些人才不一定是所在单位最突出的,但却具有与那些优秀团队“一流”人才一比高下的科研潜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3确定团队研究目标。
一个团队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标(不同于团队建设目标),这是团队存在的根本。那种先确定团队成员再确定研究目标的做法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完全是为建立团队而组团,其建设效果可想而知。因为团队的建立是在个人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尤其是团队骨干事前肯定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因此不可能改变原来的研究方向。团队建设的目标应该清晰明确,不能为照顾团队的某些成员而似是而非,应该围绕地方或国家经济建设规划中提出的纲要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更具有切实可行性,这样才能申请到更多途径经费的支持,才能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3.4学校招聘人才时应该围绕团队的建设而倾斜,保证团队具有核心骨干成员。
学校要有目的地在人才引进方面加强团队的建设,而且这种人才支持比资金支持更有效。一个团队的建设成果要走出校园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比,就需要团队的知识系统必须健全。在诸如中国科学院系统等以科研任务为主的科研团队的人才招聘中,具体的人才招聘条件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研究方向范围,地方普通高校也应该改变思维,在引进人才时向健全团队知识系统方向倾斜。事实上,一个普通地方高校的院校在15个左右,按一个院校组建2个强势学科团队、每个团队引进2人计算,只需引进60人左右即可彻底改变一个学校科研团队的人才结构。
3.5科研团队建设要与产学研相结合。
地方普通高校在建设科研团队时应主动与产学研结合起来,注重基础应用研究,这是基于现实需求一举多利的策略。一方面这一类的高校科研团队很难从国家和省部级拿到大的基础性研究课题,而开展产学研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经费,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策略也非常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需求,能够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成果,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动力。与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互相兼职、合办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措施,使产学研三方的科技资源、创新资源得以更好地结合,优势互补,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当然,高校本身更应该积极依托自身资源建立科研中心或研究基地,如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等,没有一流的科研基地和研究条件,就很难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队伍[2]。也就很难实现科研基地建设与团队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除了以上策略外,高校建立的团队考核指标和体系对于鼓励和培育优秀的科研团队也非常重要。通过考核可以促进科研团队形成稳定、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而取得更多的标志性研究成果[3]。在考核指标和体系的制定中,要重点突出科研论文、著作、专利、成果获奖、课题数量与课题经费等的权重。考核指标的制定要有渐进性,可以分年度逐步加重指标的数量,在建设初期可以只强调数量,但在团队建设的后期应特别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巍巍.影响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的心理因素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3:91-92.
[2]蒋满秀.科研创新团队的基本构造要素研究[J].科技信息,2010,22:415,418.
[关键词] 雁阵理论 雁阵战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团队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当前发展民办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了制约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第一要素。借鉴“雁阵”理论,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雁阵战略”,对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雁阵理论的由来
每当秋冬季节,大雁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结队出发,飞到南方过冬。次年春天,它们会长途跋涉,重回西伯利亚繁殖。大雁在长途迁徙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V”字或“一”字形,因为行列整齐,古人称之为雁阵。雁群为什么要编队而行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大雁编队飞行能产生一种空气动力,在“V”字雁阵中的飞行速度比单飞要高出71%[1]。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得更快更远。这是协同合作所增加的力量。
在长途飞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V”字形或“一”字形。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V”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V”字形换成“一”字形。在飞行过程中,除了头雁外,所有的雁均处于单翅飞行的状态,这是因为当翅膀扑下去的时候,翼上方的空气便变得稀薄,压力随之下降,形成一个低压区;相反,翅膀下方则形成高压区,身体便被举起。当领头雁双翅扑动飞行时,其双翅翼梢各产生一股“压差气流”,于是其身后的雁便依靠这股上升的气流托住一只翅膀,它又可托住身后的一只雁的一只翅膀,它们正是利用这股微弱的向上的“压差气流”,实行单翅飞行以节省体力[2]。也正因如此,大雁们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
雁阵中最重要的是头雁,任务最艰难,需要承受最大的空气阻力。当头雁累了,会退到队伍的侧翼,每隔几分钟就要轮换一次,因此雁群就可以长距离飞行而无需休息。另外,大雁的鸣叫声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大雁用叫声鼓励飞在前面的同伴,使团队保持前进的信心。当一只大雁脱离队伍时,会立刻感到独自飞行的艰难迟缓,所以会很快回到队伍中,继续利用前一只大雁造成的浮力飞行。
雁阵理论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应用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近年来发展迅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师资队伍组建时间相对较晚,师资队伍“哑铃型”结构尚未彻底改变,梯队尚未完全形成,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合理有效地运用雁阵理论,实现扬其长,避其短,团队通力合作,达到快速飞行的效果。
如何实现快速飞行的效果呢?我们学习雁阵理论中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名师”、“骨干”的头雁作用,青年教师安排在既能飞行又省力的侧翼,在攻坚克难中确立团队建设与发展的方向;不停激发全体教师的发展潜能,在群体共进中扬起团队建设的风帆;帮助工作能力稍弱的教师树立赶超的信心,在真诚互助、不断鸣叫中达到团队建设的目标。
攻坚克难中借助“V”字飞行的力量
“V”字飞行是雁群加速飞行的状态,飞行中必须注重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头雁引领,二是雁群的配合。头雁就是飞在“V”字雁阵前面的大雁。一般头雁很有力量,很有经验,它在前面开辟道路,把握飞行的方向和速度。雁群可以利用头雁身后的“压差气流”减少空气的阻力,飞得更快、更省力,但头雁因为没有上升气流可利用,在飞行中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头雁也需轮流上阵。另外,只有头雁的带领,没有成员的合作,也难以实现高速飞行,这就要求雁群其他成员必须精诚合作,积极配合头雁的飞行速度与方向。
1.头雁要有开辟道路、把握方向的能力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的头雁一般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他们在团队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是教学的骨干、学术的权威,是教师的领军人物,是形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头雁要对团队发展有预见性,对团队建设有正确的定位、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开展工作,能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明确本学科的主攻目标,及时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设教师梯队,积极组织学术活动,从而开辟道路、把握团队建设的方向。
2.头雁要有把握速度的能力
头雁要把握好飞行速度,恰到好处地带领雁群前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中,学科带头人要密切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好统筹谋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照搬,操之过急。对团队建设不但要有正确的定位,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步骤和周密的计划。认真分析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带领团队与时俱进、循序渐进。
3.头雁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科带头人不但要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而且要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应具有高超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团队建设中要求头雁身先士卒,在教学、科研中率先垂范,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要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在“V”字飞行中,头雁体力消耗最多,因而需要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在团队建设中也是如此,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要求他们在教学、科研上挑重担,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推荐他们到一流大学做访问学者,给他们创造参加培训进修等各种机会,并适时地把他们推到头雁的位置,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带领团队飞行。
4.雁群要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V”字飞行中,要实现高速度,就必须要求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单飞容易迷失方向,即使不迷失方向,也会因为路途的遥远而缺乏前进的勇气。同时,要承受很大的空气阻力,甚至面临被敌人“消灭”的危险。团队建设中,一个教师的单独力量是有限的,相互支持,默契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雁阵效应,完成团队建设的计划,达到目标。
平行发展中借助“一”字飞行的力量
在“雁阵”中,如果一只大雁不听号令,那么就会掉队;如果大家都各自为阵,那么就会乱营,成不了雁阵。“一”字飞行是雁群低速飞行的状态,也就是日常工作状态,飞行中必须注重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集体中的每一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二是集体中的每一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1.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集体中的每一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反之则极易掉队而遭淘汰。雁阵中的每一只大雁都有自己的体能和技能,从而使雁群能高飞远行,否则就不能形成雁阵,当然也可能集体高飞远行。大雁之所以能搏击长空,是因为它们有这种本领。同样,一个人要想合上集体的节拍、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有对社会做贡献的本领,也就是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2.团队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任何时候,个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个体的力量只有融入集体力量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在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个人必须融入组织,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否则只能碰壁。在团队建设中,每一个成员都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准位置并尽心尽力尽责。每个成员都要自觉维护团队的利益,顾全大局、互相包容,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比学赶帮中借助不断鸣叫的力量
雁群在飞行过程中为什么能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呢?可以肯定的是,参与雁阵的每只大雁都具备了一对坚强的翅膀。有了这对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飞得稳,才能与雁阵共享“圣地”的“美哉乐土”。翅膀软了弱了,无疑会掉队出阵;翅膀折了断了,只能无奈地仰望天空而流出长长的“泪”[3]。专家告诉我们,“鸣叫声”是它们获取力量的源泉。雁阵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发出鸣叫,目的是为了给同行的伙伴加油鼓劲,互为激励。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不同于公办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疲倦及沮丧的时候,这时,作为学院的管理者或学科带头人要做到刚柔并济、多管齐下,通过机制的创新来不断增强团队的活力与凝聚力,使全体成员始终保持努力“向前飞”的高昂斗志。
1.逐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随着教师考核机制的不断完善,我们在执行学院统一考核标准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评价,突出创新、合作能力方面的考核,为团队建设提供“鸣叫声”,如承担头雁工作的情况、教师传帮带的工作、青年教师合作的情况,个人的评优获奖情况等均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中,以此增强教师在团队中献力、借力并迅速成长的内驱力。
在学院实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设立团队基金,每学期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中拨出部分专款用于奖励优秀教师。考核中注重评价的开放性和动态性,改变以往教师被动接受评价的状态,综合采用领导评价、群众互评、学生评教及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团队内部奖励,从而引导教师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为团队建设增加合力。
2.时刻不忘情感激励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鸣叫”的情感激励功能不容忽视。青年教师在团队中经常会“展示”自己的“棱角”,作为管理者或头雁,要经常以正面、肯定、悦纳的态度对待青年教师,鼓励他们。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如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表情、一个欣赏的眼神,有时可能更能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的激情和合作的热情。
雁阵理论用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启示
“雁阵效应”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靠着团结协作精神,才使得候鸟凌空翱翔,完成长途迁徙。前方共同的目标,让它们飞到了一起,组成了有序的雁阵;前方共同的目标,成为它们抗击风雨雷电的力量;前方共同的目标,使它们不畏途中艰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地飞向“圣地”。我们的共同目标则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往直前,不断取得进步。通过雁阵理论的应用,我们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借助“V”字飞行的力量攻坚克难。在2010年学院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时,全体教师同心协力,通过集体备课、讲课,筛选两名教师参加初赛与复赛,最后,一名教师进入决赛。决赛前的每天晚自习时间,团队所有教师陪同参赛教师一起训练,教授和领导们“挑毛病”、讲技巧,青年教师纠正错误、磋商技艺,在训练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表示自己有很大的提高,也正因为这样的“V”字飞行,我们的选手攻克了难关,一举夺得了非外语组的一等奖。
二是借助“一”字飞行的力量同步前行。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由主任或教授牵头,进行集体备课,完善教案、课件等一系列材料。老教师讲授经验与技巧,青年教师在他们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逐步提高。两年来先后完成了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的四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与课件,实现了集体备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团队成员相互听课,集体观摩。取长补短,提出意见和建议,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在科研活动中,大家争先恐后,结合自己的兴趣与研究方向,积极争取每一次科研项目申报的机会。在研究中,群策群力,集体攻关。连续两年来,团队成员平均每人至少主持一个科研项目,并获批省级资助项目一项。
三是借助不断鸣叫的力量在比学赶帮中相互鼓励,手拉手前行。在工作中,领导时刻不忘记关心和鼓励大家。当团队成员取得成绩时,会得到团队的表扬与奖励;当团队成员遇到困难时,领导及时鼓励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当团队成员工作量大,感到疲倦时,领导会亲自陪同大家,谈笑间压力自然消减;当团队成员想要“偷懒”时,领导会及时落实人性化管理制度,提醒大家继续前行。同时,团队成员在任何时候都是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实现了手拉手前行。
近年来,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相对合理的梯队,并且不断地取得成绩,正是因为我们实行了雁阵战略,借助了“V”字飞行的力量、“一”字飞行的力量和不断鸣叫的力量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孟兆山.“V”字雁阵的启示[J].江苏教育,2006(9).
[2]冯拾松.高职教育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的“雁阵战略”[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关键词 兵团高校 教学团队 建设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rps College Teaching Team Building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G Guangbin, WANG Shenggui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Abstract Teaching team building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college teacher train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corps team building, team building for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corps exist in the current issue, from the height of attention to teaching team-building, strengthening process management, improve the system, increase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other aspects, to put forward the propulsion suggestions on corps teaching team building.
Key words corps colleg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于1954年成立,在成立初期只有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目前共有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和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共有专职教师近2000人。多年来,兵团高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为兵团、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为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兵团高校加强了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通过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以及校级团队建设项目,加大投入,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与此同时,兵团高校限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各项建设经费紧张,教学团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1.1 教学团队立项资助情况
2007年初,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决定在我国高校实施“质量工程”建设,而教学团队的建设正是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之一。兵团高校对于这项决定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与此同时,新疆自治区和兵团高校积极启动自治区级和校级团队建设项目,兵团高校相关学院积极申报,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兵团所属高校共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分别为石河子大学作物学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石河子大学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分别为石河子大学果蔬贮藏加工学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和塔里木大学微生物学教学团队)以及若干个校级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33个,塔里木大学8个)。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得中央财政专项30万元的建设经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获得自治区专项资助10万元,各高校校级教学团队获得1~3万元不等的建设经费。
1.2 教学团队的管理机构及日常运行情况
目前,兵团高校的各级别教学团队的管理除了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等作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的上级主管部门之外,各高校教务处均为具体的管理机构,负责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申报、年度检查和验收工作,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日常管理主要由团队所在学院、系部负责,包括建设任务中规定的定期教研活动、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以及教学科研材料档案收集与整理等等。按照教学团队的建设管理要求,每个团队每学期要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讨论团队建设以及相关课程建设事宜,并作相关会议记录。另外,团队成员之间每个成员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若干次。
1.3 教学团队成员组成
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与课程相关的学科负责人、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课程实验人员、教辅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共有6个教学团队,分别是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团队、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产业经济学教学团队和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其中,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其它5个为校级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均有6~7名团队成员,主要以学科负责人、授课教师和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人员为主。
1.4 教学团队检查与考核情况
兵团高校针对其各级别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普遍采取年度检查的方式,检查的形式主要是由团队负责人撰写并提交《教学团队年度建设总结报告》,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教学团队年度建设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团队一年来建设情况(包括质量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教研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团队建设保障条件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等等。
2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教学团队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评价以科研为主
教学团队建设的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最终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高校基本的使命。然而现实当中,兵团高校基于提升高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目标,过分强调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对本科教育及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院被定位为科研型学院,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对基础性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一线教师对教学团队建设往往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教学基本上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多数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很少关心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2.2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重申报、轻建设
虽然近年来兵团高校加大了教学团队建设力度,通过团队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各高校、学院、课程组及一线教师在申请项目阶段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因为一旦申报成功就意味着资金支持和对前期教学成果的肯定。但是在项目获批立项之后,教学团队对于团队的建设工作、后续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严格执行并完成团队建设的阶段性任务,一些教学团队成员对教学团队的情况根本不清楚,团队成员普遍和原来一样各自进行着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只是在教学团队周期检查前期短时间内做教学团队建设的材料补充,难以真正起到团队建设的效果。
2.3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高水平团队带头人
从兵团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来看,许多学院、学科、教学系部的人才缺口比较大,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限于目前兵团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高校的财力现状,难以引进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在教学团队建设中,高素质团队带头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团队带头人能够很好地凝聚团队,带领整个团队提高教学水平。而目前在兵团高校中,优秀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十分缺乏,难以推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是一些教学团队的带头人或重要成员一旦离任,更是造成团队建设工作缺乏延续性,导致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出现中断情况,影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和健康发展。
2.4 教学团队建设经费投入有限,推动效果不明显
教学团队的持续建设和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层面和各个高校持续的经费投入。目前,兵团高校因经费有限,难以拨出更多的经费用于教学团队建设。对于兵团高校所属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而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会拨付30万元用于教学团队建设,可满足基本的建设需求,但是兵团高校国家级教学团队只有3个,只占到兵团高校教学团队总数的很少一部分。而自治区级和校级的团队建设经费十分有限,尤其是校级教学团队项目的建设经费更是杯水车薪,如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团队的资助经费只有2000元/年。资金的缺乏导致教学团队建设进展缓慢,起不到推动团队建设的效果。
2.5 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建设和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虽然国家、自治区和高校层面都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但可操作性十分有限,尤其是缺乏过程监控的有效制度。在考核和评价过程中,多注重考核教学团队的组成情况和团队成员的教学情况,而忽视了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评价。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兵团高校的教学团队处于自发发展的状态,阻碍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3 推进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及其教学团队建设
本科教学是高校的根本,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使命的重要抓手,教学团队的培育和建设是现代大学师资培养、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兵团高校最主要的任务,应当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应始终不能忽视本科教学。为此,兵团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及其教学团队建设,任何工作的展开都应该围绕着教学这个中心,并且为之服务,科研和行政同样也不例外。要协调好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二者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津贴以及年终考核等环节,要适当提高教学质量和参与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考量比重,逐步引导教师们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
3.2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及考核制度
对于批准立项的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应做好项目任务书的撰写和落实,细化和具体化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建设任务,制定阶段性任务计划表和实施步骤,严格执行。从相关的管理部门出发,应按照项目任务书,分阶段予以检查、督促,对于执行不力的团队,应提出整改意见。年度考核应以过程检查和最终建设成果为依据,对于考核结果不好的项目,应提出具体的整改和建设方案。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可操作性,使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和最终考核制度化,避免随意性。
3.3 加大兵团高校的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优秀团队带头人
一方面,应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多多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身兵团的教育事业,充实兵团高校的本科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实行带头人负责制,团队负责人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且创新意识强、教学成果好,能够不断总结本科教学经验,同时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力。通过团队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领,促进年轻教师的发展,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的教师团队。
3.4 加大兵团和各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教学团队的持续发展
兵团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资源作为保障,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所需的经费,基础设施以及其它各种所需的外部条件。为了充分调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兵团层面应该为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为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各个兵团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学团队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团队建设的教学改革提供物质保障。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经管学院师资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编号:JGJG-2012-10)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2] 刘昌安,温勤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