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史 校园文化 思考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由来已久,主要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价值观念基础上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1]而校史作为一个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记录了学校全部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办学特色、教师和学生事迹、校风校训等。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改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而校史恰恰能为这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贡献有形的实体,使校园文化建设变得更有高度和内涵,因此,校史的研究和完善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每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传承与凝聚的作用。

1.传承作用

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实践证明,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活动载体,内化为师生一种坚强的内在精神力量,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表现形式。开展校史研究能够传承和发展高校优良传统、培养师生高尚情操和品格、发扬高校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2]另外,通过对校史的挖掘和整理,可以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员工等提供学校历史沿革和现状的真实面貌,为学校的发展定位、战略规划、管理改革、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传承办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与精神文化,发扬优良校风、学风和优势特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爱校、荣校意识,逐渐形成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底蕴。

2.凝聚作用

校史也具有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要想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为了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强大凝聚力,则必须具备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一个足以凝聚人心的精神内核。通过对学校发展的光辉历程、优秀人物的事迹的挖掘,升华群体的思想境界,是将校史中的精神树立为共同理想的必要条件。将大学精神中的高尚品格作为学校群体凝聚力的精神内核,既可以统一思想促进学校的发展,又可以避免群体的精神凝聚力向僵化的方向发展。

二、校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推进作用。

1.建设校史馆,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表现形式为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笔者认为,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将校史馆建设作为重要的项目,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一般来讲,校史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记载学校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彰显办学特色;二是开展大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知校、爱校、荣校教育;三是作为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四是构筑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五是创建学校文化品牌。[3]

校史馆的建设,一是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现代化的展示。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建设校史馆;二是建设网上校史馆,扩大学校影响力。采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构建校史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校史资源数字化。

2.促进文化认同,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校园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对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而言,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制度认同。而文化认同作为考察制度认同的关键,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促成文化认同,首先必须让师生员工获得“集体记忆”。在此基础上,师生员工方能深刻体验、理解学校文化,自觉保护、实践学校文化,将学校文化作为自身的坚定信念,进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4]

3.构建学校精神,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根本决定校园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是“打上学校个性烙印的特色所在、以潜移默化方式长期发挥着复制与创造的功能”。[5]

由此可见,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注重开发校史资源,在此基础上凝练学校精神,抓住校园精神文化的根本与核心,进而以学校精神为中心点主导辐射整个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校园精神为动力源整体推动整个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67.

[2]张艾利.校史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N].安徽学院学报,2013(2):96-99.

[3]沈峻岭.高校建设校史馆是历史必然[J].云南档案,2009(3):58.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48-02

凡成高广,必有沃土。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塑造形成的,是培养师生正确“三观”的摇篮。浓郁的文化氛、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玉林市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成立于2010年秋,经过几年的实践,“慧雅”教育、“灵慧”文化已初具雏形。我现在谈谈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建设“雅致校园”,定准文明调

举目皆绿色: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边角、围墙、空地栽花种草,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无限的绿意,让校园一年四季满目葱茏,繁花似锦。

抬首皆诗意:视觉上,学校中厅是“仁”“义”“礼”等能概括中华经典文化的大字。六条楼道分别设置“上级关怀”“教师风采”“重大活动”“学生作品”等剪影栏。教室外墙,上部分,是各班自己设计的班牌、班级口号、班规班训;下部分,是学生个人、团队的学习作品。教室里,学习园地、公告栏、表扬榜、读书角、卫生角一应俱全。窗内窗外、墙里墙外,五彩斑斓,丰富而有序。LED屏是展现学校各部门最新工作信息的最好门户,天天有新招,日日有新意;宣传橱窗则是学校长期开展的核心工作展示,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有效教育工作、安全法制教育等,与可移动的宣传板配套使用。听觉上,首先是校园广播文化,每天7:30、14:30两个时段准时开播,内容有经典歌曲、好人好事、社会新风尚等,给师生带来积极、愉悦的听觉盛宴。其次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文化,每周一唱国歌、敬队礼、宣誓、讲话的规定动作,有效激发师生一周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视听互补,动静组合,共同建构学校360度无死角文化阵地。

放眼皆文明:学校以“笑脸评比”为主线,在纪律方面开展“创星争优”“我是文明小雅士”活动,在卫生方面开展“大眼睛在行动”活动,让学生学有榜样,追有标杆。开展活动以来,主动问候的学生多了,说脏话的学生少了;彬彬有礼的学生多了,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志愿者服务队是学校一大亮点。学校以科组为单位,成立各种志愿者服务队,有“美丽校园”清洁小分队,有到社区里帮困助弱的热心服务队等。多样化的活动进一步夯实师生的道德品质,让校园处处祥和温馨。

二、构建“魅力校园”,写下创新词

新:教室外墙统一采用彩色泡沫垫打底,各班自行摆出各式图案,学生展示的作品可以粘,可以扣,可以挂,随时都可以更换。充分利用门窗、楼道、柱子、连廊、转角、楼梯间,匠心独运,推陈出新。学生推门而入,或低头俯视,或拾级而上,都能看到大家奋进的足迹,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

趣:在过道墙壁安装了10块磁性白板,购置了一批磁性七巧板和磁性彩色圆片,开辟成七巧板创造乐园。课间,这里便成为学生驰骋思维的天堂,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单枪匹马,自由摆,自由拼,自由玩,在摆中玩,在玩中想,在想中乐,无形中训练了创造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沟通能力。

妙:充分利用教室铝合金窗,拉上细铁丝,便成为一道又一道奇妙的风景线。这边,展示的是诗词节里师生们的诗歌、楹联、书画作品;那边,悬挂的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让人眼花缭乱。

活:教师办公室文化更加不拘一格。看科室名称就可见一斑,年轻人多的,起个“奋斗吧”;美女帅哥多的,取名“集美轩”。里面的布置,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中西合璧,有的清新典雅,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构建“和谐校园”,谱好发展曲

各班借助家长资源,利用每周的班队课,打造“好爸好妈进课堂”特色文化品牌,让家长走进班级,走上讲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给孩子们上课。家长的加入,一改过去班队课枯燥单调的状况,课程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有烹饪课、劳技课、健康课,让课堂开始有了香味,有了色彩。有了这些元素的加入,学生更加喜欢上班队课,家长更加了解学校教育。

四、打造“活力校园”,唱响育人歌

(一)发挥少先队主阵地的“育苗”作用

学校在各班推选出一批行为习惯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校级“红领巾督检员”,让他们随时随地督促其他同学的纪律、卫生习惯等行为。开展每周“笑脸”评比,将各班每周的纪律、卫生检查情况汇总后,分别用“大笑脸”“小笑脸”“微笑脸”代表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监管作用。校园“每月一星”的评比带动了班级“每周一星”的评比,各班根据实际创“星”、亮“星”,类别已经由原来的12个发展到23个。

(二)搭建活动平台,让德育之“苗”卯足劲头生长

学校创设了“每月一节”,形成了鲜明的节日文化。3月开展诗词节,4月开展读书节,5月开展达人节,6月开展狂欢节,9月开展感恩节,10月开展科技节,11月开展艺术节,12月开展体育节。诗词节,大家大胆写诗、写楹联。读书节,开展师生读书活动,注重生态阅读。一是开放图书室,二是建立班级图书角,三是建立师生个人图书架,四是进行读书成果展示。师生品经典,诵名篇,互赏互学,共同提高,整个校园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艺术节,学校先后举行“育阳光少年,展自我风采”“童心飞扬,才华绽放”等主题的师生才艺展演,集吹、拉、弹、唱、跳、诵于一体,共同讴歌学校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学校参加各级比赛培养了人才,近年来,学校文艺队每年参加玉林市玉州区中小学文艺汇演,均获特等奖。体育节,项目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茁壮成长搭建了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39-03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文化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本是指“耕作”、“教习”、“开化”的意思[1]。在汉语中,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高等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区别于其它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3]。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均起着重要且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环境因素,并以一种隐性机制对学校其他成员起着潜在的间接作用。同时,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对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也起着导向、规范和约束作用。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公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却甚少。从2008年以来,国内有些学者开始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孔靓评估了校园文化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校园文化活动单薄、校园制度建设滞后、校风不良等问题,并基于物质和精神文化层面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4]。至今似乎还没有国内学者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5]。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其校园文化建设受一系列复杂且动态因素所影响,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独立学院应当按照其特点和规律来建设适应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文章基于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和模式以及所处发展阶段,从理念视角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作初步思考。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评价

(一)思想认识状况

独立学院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除应当具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与设备等“硬件”外,还应当具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软件”。校园文化正是这种“软件”的反映。因此,校园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以优化育人文化环境。现阶段,独立学院往往重视“硬件”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而忽略“软件”环境即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在实现育人功能和促进学院和谐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认识不足。极个别独立学院甚至违背校园文化建设规律,办学存在功利化、商业化倾向,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市场化特征,这不利于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础建设状况

校园文化是独立学院校园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均重视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实验室和图书资料以及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从总体上来看,独立学院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教学、行政、生活和体育活动功能区布局合理,基本满足了招生规模扩张的需要。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校园文化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内涵发展转型的需要。一是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核心价值体系等校园理念文化还有待凝练,还没有形成适应独立学院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办学和育人文化体系。二是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少,校园文化场所不足,致使校园文化活动少,校园文化气息不浓,尤其学术文化和科技及实践教学文化缺失,还没有保障适应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校园文化设施。三是制度和组织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实现依法办学和实行民主管理的需要。独立学院章程有待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和工作运行机制有待加强,法人治理结构也有待优化。

(三)功能效果状况

先进的校园文化,对独立学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履行社会服务等功能均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对独立学院和谐校园建设和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上来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所起作用及效果均欠佳。一是校园文化教育导向效果欠佳。独立学院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作用,营造了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毋庸讳言,当今独立学院还不同程度存在诚信文化意识薄弱、感恩文化意识萎缩、学风文化导向歪曲,敬业精神文化缺失、学术文化氛围贫乏、和谐文化意识淡漠、科学发展文化意识弱化等校园文化支流现象,校园文化所起的教育导向作用与效果欠佳。二是校园文化激励凝聚效果欠佳。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和凝聚教师爱岗敬业,认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增强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品德。但是,独立学院师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认同且稳定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致使难以激发师生探索进取的开拓精神,难以激励凝聚师生对独立学院的荣誉荣、责任感和归属感。三是校园文化娱乐调节效果欠佳。许多独立学院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发挥校园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这对调节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节奏,避免紧张情绪,增添生活情趣,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与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校园文化活动少,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也不高,还难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

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民办公益

坚持民办公益,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等教育包括民办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品,具有公益性。同时,又是一种基础性产业,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强调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毋庸置疑,独立学院要遵循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民办公益原则,切实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责任。一是要提高认识。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民办公益的办学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独立学院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增加投入。一方面,要增加精力投入。独立学院要按照教学型类型办学定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积极构建适应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和模式,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增加经费投入。独立学院要遵循民办教育教学规律,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尤其应当增加学术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以推动学术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结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坚持育人为本

坚持育人为本,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独立学院是教学型学院,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独立学院应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保障和提高校园文化的育人效果。首先,独立学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的良好素养与品质。其次,独立学院要坚持能力为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和培养特长提供了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要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和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尤其应当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文化活动,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合作,以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独立学院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应当根据学生群体的特征,坚持齐抓共管的学风管理模式,把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重视考风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努力营造学生相互督促和竞争的学习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三)坚持依法办学

坚持依法办学,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独立学院应当坚持依法办学,营造依法办学的文化氛围,构建依法办学的校园文化法制环境。一是要认真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及其它教育政策和法规,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学生、教师、院长和举办者的权益,从严治教,依法管理,主动接受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监督,努力构建依法自主办学的法治文化环境。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独立学院要遵循民办高等教育规律,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逐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克服行政化倾向,克服公办高等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切实营造尊重学术自由的宽松学术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为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教职工参与监督等提供制度文化保障。三是要实行民主管理。独立学院要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教职工代表参与董事会或理事会,落实教师和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独立学院要坚持以开放的视野,主动接受社会参与管理和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的评估,以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坚持传承创新

坚持传承创新,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首先,独立学院应当开放办学,切实承担大学应有的文化使命,以国际视野和眼光传承古今中外尤其母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并借鉴和实践于自身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同时,应当对外来校园文化成果进行科学的选择,有效汲取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尤其要预防消极校园文化的渗透,抑制低俗校园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使校园文化建设向健康高雅可持续方向科学发展,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其次,独立学院应当结合办学体制和办学定位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学生和教师群体特点,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总结和传承广大师生认同的校园文化,并逐渐形成特色和永恒的向心力,以激励教师、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第三,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除应当借鉴古今中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问题,坚持改革与创新,尤其应当强化先进实践教学文化和应用学术文化建设,努力探索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潘懋元,吴丽卿,黄锦汉.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第4篇

1、校园文化与高校档案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题,以培养人才为导向,以环境、精神、风气和行为制度为主要内容,以精神文明为特征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既包括舞台内容如建筑风格、庭院设计和整体布局等,也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及自成一体的行为准则[2]。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德、智、体、美有机合理地统一于学校整体的育人环境中,使在校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高校档案指的是高校在进行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制度建设和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记录,这种历史记录以各种文字、图标、声像、数据等为载体,便于高校的统一管理。高校档案包含一个学校所有的教学、科研、党政工作、制度建设等基本建设档案,学校成立以来的各种重大事件的说明和相关资料也都事无巨细的完好的保存着。这些档案展现了学校的建设全程,不仅是学校文化的沉淀,也是学校宝贵的文化财富,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档案的文化功能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3]。

2、高校档案的利用工作

档案利用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的一项基本服务工作,高校档案能够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2.1声像档案的利用

学校的校园建设和环境能够体现学校身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面貌,校园环境是学校灵魂的体现。在为现代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时,我们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校园风光、特色建筑、高校大门、雕塑等老照片来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利用学校成立以来不同的校徽,校训和各个时期的建校目标、口号等资料展示学校的风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庆活动中可以利用上述的档案资料,将丰富的校园历史文化融入进去进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4]。

2.2实物档案的利用

实物档案包括奖杯、奖状、证书、校徽、校牌等资料。利用这些实物档案使每一位同学走进学校过去的生活岁月,切身体会到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在学生心中建立我以学校为荣,我要为学校争光夺彩的思想,使学生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学校的准则,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利用实物档案可以举办各种专题的展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档案馆通过对历任校长、著名学术带头人及知名校友的教学、工作、科研甚至创业等方面的实物资料设立名人展堂,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2.3科研档案的利用

科研档案的利用逐渐成为现代高校档案部门开展档案工作的趋势,有效地,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档案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支持,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条途径。档案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努力做好科研档案的编研工作,充分发挥科研档案在现代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编研工作

加强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采取合适的档案记录方式,将会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极大的便捷,也会使挖掘和传播档案中的文化资源变得更有效率。

档案的编研工作对象主要是文书档案、教学档案和出版档案。对于文书档案,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将馆藏档案汇编成册,挖掘海量档案中有价值的信息,整编成高质量的工作成果以供使用。对于教学档案,将历年来招生、毕业生及就业信息按专业汇总、梳理,对档案进行二次加工,通过整理将学校的历程进行凝练,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整个发展历程,在学生面前呈现学校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的档案信息,完成对学生心灵的洗礼。对于出版档案,高校的校报,学报,期刊等出版物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集中体现,通过这些媒介使学校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到特色文化的激励,在其成长的道路上留下鲜明的特征[5]。

4、宣传工作

高校档案中存储了大量有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了合理的组织方式,被师生了解后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作为档案管理机构,需要通过各种报纸、网络来加强宣传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范文第5篇

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种创造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优化育人环境。而在物质文化建设中,主要要体现出“四性”,即科学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教育性,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性,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校园美化不应局限在校园整体布局、教学楼等建筑群的室内外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层面上,更应侧重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来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板报形式的创新,办公室、教室的个性化布置,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艺术作品的选择悬挂等。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因为制度的执行有一个强制执行、认同执行和自觉遵守的过程,可以说制度的执行力越强,制度文化环境的影响力就越深越远。

四、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根据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创造欲强的特点,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搭台”,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唱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二有”(有计划、有成果、又“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入巩固和发展校本实践活动小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吸引全校师生一起参与。既要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又要有娱乐性和实践性的,还有必要设置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五一劳动节、国庆红歌比赛等等。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的关系,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