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科科室规章制度

妇科科室规章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科科室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妇科科室规章制度

妇科科室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科;护理;管理模式;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10-0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培养新型的、具备多学科知识的护理人才成为当前护理工作的必需[1],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 近年来, 随着公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 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医学研究的对象为人的生理与心理, 救命与侵害并存, 成功与失败同在。成功与救命带给人们是健康快乐, 失败与侵害则给病人及家人留下生理心理的痛苦及经济上的困境。据文献报道, 医疗纠纷自2000年以来每年以11%的递增速度上升[2]因此加强产科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也是确保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我科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护理质量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加强产科护理队伍建设,强化科学管理

产科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的健康和幸福。而这对于我们护理管理者而言,更是受到了压力和挑战。产科包括妇科、产科(产前区、产休区)产房。产科业务范围较广,各病区有各的特点,对护士的素质要求较高。全科共有护理人员(包括助产士)40人左右,其中90年代毕业的护士占1/2以上。绝大多数护士是专科毕业,要使在强烈的工作竞争中成为胜者,必须进行继续教育。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由于产科的工作特点不同,对各级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有异,为了做到科学管理,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1.1 选拔优秀的管理者:凭着公平、公正及公开的原则,以工作能力为主要条件,避免任人唯亲的错误,选出有能力为大众服务的管理者。并且督促管理者在上任以后,能根据当前产科护理模式,有意识地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体系及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成为了以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2 提高护士技能:新毕业的护士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实行导师制。而对于老年资的护士,根据个人特长和相关工作经验,安排在不同病区,要着重把好质量关,进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各人所长,调动每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3 制订专科护理实施制度:制订专科标准护理计划、专科护理常规、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及专科护理人才培训计划。坚持做到每日业务提问、每周进行专科进展知识学习、每月重点患者护理查房、组织至少1次操作及理论考试。

1.4 开展特色服务:全面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设立新颖的分娩环境,建立温馨的待产环境和家庭式产房,母婴同室等类似家庭环境的待产及分娩单位。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坐月子的健康指导,多与产妇家人沟通,降低家庭成员的焦急和恐惧。预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为了控制医疗保健成本,将集中努力于改善医院服务[3]。由此而带来的许多问题,如提高医疗护理技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要等问题就是当务之急。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生存质量的更加重视,在接受医疗护理服务中,会对人际关系要素及舒适要素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过程。

2 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

2.1 完善有关人员法制知识、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组织护士学习和考核《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制定的《制度与职责》、《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把护理安全与相关法律、法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科室每周召开例会一次,总结上周的情况,对不安全因素及时指出,以防止护理缺陷的出现。对护理缺陷或差错进行认真分析、讲评、对当事人严肃教育,必要时通报,不断增强护理队伍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2.2 强化相关规章制度:强化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纠纷的保证。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在落实上下功夫,并要求每一位护士按规章制度操作、按职责办事。对某些有危险性的操作,如缩宫素、高危产妇抢救等,要严格执行,以孕妇的安全为首要任务。

2.3 加强监督力度,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建议在产后病房的大门上安装报警系统,并在新生儿脚腕系上电子感应器,若有婴儿被人偷抱到大门处,警报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这样就进一步保障了婴儿的安全。给每一位产妇免费发放保护婴儿安全指导手册,做到人性化服务。病房卫生间蹲位安装呼叫报警器及扶手,以便随时求助。做到护理安全手册人手一份,确保护理质量安全。保证各种管道都有明显易懂的标记,以防出错。手术医生及产房人员助产时,应该带上口罩并佩戴透明眼罩,内带塑料围裙,穿高筒雨靴,防止血液,体液的污染。

2.4 加强医疗设备、 用物清查制度:为了加强设备管理,严格执行“四定” :定数量、定位置、定人负责、定时检查, 严格按照各类物品、 用品质量, 对各类护理抢救用品及时与厂家反馈、 整改。制订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卡,挂于各类仪器旁,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3 讨论

在当今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而言,由于社会环境、医院的组织结构、经营思想、服务需求、服务方向、服务范围不断变化,因此产科护理管理也将面临重大改革。对于临床护理者而言,将面临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产科护理工作虽然重大,但我们在管理工作中,根据各病室的工作特点,抓好上述几方面的工作,狠抓医疗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到预防为主、质量为重、安全为首,不断提高产科的护理水平,适应产科科学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迟风玉,蔡宝英,王秋华.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4

[2] 李旭, 杨家林. 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39

妇科科室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15年前,省医处于自身发展‘磨合期’,15年后,省医的帮扶足迹遍布贵州各地,医联体建设使得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技术水平整体提升,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是贵州省人民医院院长孙兆林今年2月在医联体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时的总结。

“省医的医疗专家来给我看病,我真是太感动了。以前生病总要往省城跑,现在有了远程会诊,看病方便多了。”贵州省赫章县双坪乡病患金华平(化名)告诉记者。

通过医院的远程会诊室对医联体单位的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是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医疗专家每天都要做的工作。这一举措不仅为病患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锻炼了基层医院的医生诊断水平,提高了医疗技能。

创新实现发展

发展反哺基层

15年倾情帮扶,24家医联体成员单位,这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向省委、省政府交上的答卷。

作为贵州省三级甲等公立医院,200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面对一系列发展难题的同时,医院没有忘记自身的公益性定位,在“万民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工作中,不仅派遣专家前往基层医院参与科室管理与医疗,更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提升受援医院的整体实力上。

2002年,医院借助“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平台,先后与威宁、赫章、丹寨、黄平等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协议。根据对口医院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制定出适合医院发展的激励人才机制,努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同时,充分发挥省级龙头医院的带动引领作用,按照“以创新实现自身发展,用发展反哺基层”的模式,积极帮扶,带动基层医院共同发展。经帮扶后,所有受援县医院均顺利通过“二甲”医院评审,其中威宁自治县医院还进入“三级”医院行列。

2013年,旨在提高服务效能,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模式的“医联体”质量管理模式提出,贵州省人民医院按照“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理念,对受援医院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帮扶,实现病历、检验、远程会诊平台的“同质化”管理,全方位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水平、科研教学水平、群众满意度。

倾情帮扶促发展

突破“瓶颈”助提升

毕节市人民医院是贵州省人民医院最早帮扶指导的医院之一,双方2003年就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2013年,医联体平台思路形成后,贵州省人民医院对制约毕节市人民医院建设发展的“瓶颈”科室进行深入调研,逐步攻克。

“15年来,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无私帮扶下,我们医院的学科建设、医疗水平、医院管理成绩迅速提升,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办主任鲁懿说。

通过合作帮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标准化新生儿科PICU、呼吸内科RICU、儿童重症医学科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市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同时,区域检验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全市标准化检验实验室;学科重组取得突破,妇科、产科独立建科,新组建脊柱外科、儿童重症医学科,分科更加专业化;自主完成室间隔、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缝闭及结扎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心脏瓣膜病换瓣及等心脏手术,成功运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眼科独立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等;脑部内镜、心脏介入,鼻内窥镜治疗、腹腔镜微创、消化内镜下治疗、关节镜下治疗日趋成熟,标志着毕节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向“微创、高效、创伤小”方向全面迈进。

结合自身需求,贵州省人民医院还确定了重点帮扶学科,采取“长短新结合”的形式,帮扶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范化专科建设。“长”即帮扶专家长期驻扎;“短”即根据实际,定期组织专家、博士到帮扶医院相关科室开展会诊、查房、手术示教、业务讲座等;“新”即突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使帮扶医院“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

派出一支队伍

带好一所医院

“感谢省医对我们医院在人员培训、实地帮扶、学科细化等方面的帮助,通过医联体合作,我们的医生、护士能去省医学习进修,将好的技术、服务带回来,让偏远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赫章县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吴春焰说。

2003年3月12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开始对赫章县人民医院实施对口帮扶。本着“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工作思路,贵州省人民医院每次选派医疗专家,都是按照赫章县人民医院上年末提出的急需帮扶专业需求计划确定。

对口帮扶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每年均派出专家医疗队到赫章县人民医院开展学科和科室建设规划、技术带教、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一系列支援工作,14年累计派出医疗专家60名,通过临床带教等多种方式,为赫章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大批本地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了帮扶医院的自身发展能力。

在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帮扶下,赫章县人民医院的科室设置从2003年的5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增加到2016年的22个,在去年新建立神经内科、新生儿科、急诊ICU、泌尿外科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肾内科血液透析室和高压氧科,肾内科目前共接诊病人住院治疗90余人次,开展血液透析700余人次,高压氧治疗病人400余人次。

在派驻医疗队专家的积极带动和帮助下,赫章县人民医院拟定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开展了适宜的新技术、新业务。肾内科血液透析室和高压氧治疗等特色专科创建后,贵州省人民医院派遣专家帮助血液透析室进一步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建立肾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室,带动了医院专业技术的发展。

一对一对口

“个性化”帮扶

2016年,根据贵州省卫生计生委、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贵州省军区后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贵州省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贵州省人民医院将医联体辐射到贵州最为边远的地方,与望谟县人民医院沟通,制定对口帮扶计划,签订对口帮扶协议,以“项目管理”为思路,为受援医院定制“个性化”帮扶计划。

妇科科室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渐进式 护理 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刘殿红(1969-),女,山东阳谷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科科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徐龙海(1965-),男,山东阳谷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山东 聊城252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涉农高职院校校企乡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JA09025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65-02

为了创新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对护理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构建并探索了渐进式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即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案例,揭示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及其反思。

一、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来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若干阶梯层次。其中,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级;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共分为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七级,较高层次目标包含且源自较底层次目标。

我校基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根据护理技能形成和熟练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系统设计实践教学情境为载体,本着由简到难、由基础到临床、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到实操的原则,从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教学、模拟实训室中自主练习、教学医院的临床实景见习和医院中的顶岗实习这四个层次,探索构建了渐进式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出了对学生能力的递进式培养理念。

二、渐进式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的教学

第一阶段,在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完成护理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设计理念和方法是打破传统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融为一体,并根据岗位需要序化为若干教学任务,以模型、标本为主体,教师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学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边讲授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使教学环节集中在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进行。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因其内容繁杂、记忆难、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普遍感觉枯燥难学,教学效果不佳。为打破这一瓶颈,我校根据护理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重新整合并序化了教学内容,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利用人体组织器官模型和标本示教并配以多媒体课件、挂图、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辅以课外训练项目,如绘制药物在体内的流程图、将“杂乱”的人体组织器官模型或标本还原成“人”等,强化了学生对人体组织结构的识别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的教学,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合一、直观和抽象并存,通过注意某种现象唤起主动参与意识,完成某一动作技能的模仿和尝试,完成了认知领域的知识、领会等目标,情感领域的接受目标及部分反应目标,并实现技能领域的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三级目标。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走进医学领域。

(二)模拟实训室中的自主练习

当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后,即可进入第二阶段的模拟实训室中的自主练习。在这一阶段,以学生自身为主体,通过学生相互练习、老师现场辅导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单项专科护理技能,如妇产科、儿科、急危重症等科室的护士应具备的护理技能。

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校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建设了仿真实训基地,并根据医院实景设置六个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专科护理实训区、ICU护理实训区、助产技能实训区、康复技能实训区、健康评估实训区。各区的布局均按照医院的病区标准设有护士工作站、住院病房、ICU等。为了增强“仿真”性,各个实训区按照医院的真实环境配备了标准用物和设备。在模拟实训室中,根据技能形成和熟练的递进性特点,由模拟操作到真实操作,倡导“三互”教学模式,即学生与模拟患者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教员与学生的互补。在本课程中,能力的递进式培养还体现在教学任务的设计由简到难,在模拟人上操作到真人操作等方面。如基础护理技术课中的静脉输液模块教学,老师在示教后,学生首先在模拟患者即模拟人身上操作。操作熟练后,以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学生间互动、老师和学生互补,即每4人为一组,其中1名学生扮演护士,1名学生扮演病人,1名学生扮演观察护士,1名学生以老师的角色进行监督评价。在完成了静脉输液的“真实”操作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对护士角色的理解和体验,有效地克服了学生面向真人操作时的习惯性紧张心理。

为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练习,模拟实训室向学生全天、全方位开放。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实训室内安装了触摸屏查询一体机,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规范、程序等实时查询系统。同时,在操作台上安装了摄像头,实现对操作过程的近距离特写并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细微操作获得足够清晰的可见度,以便规范自己的操作流程。通过模拟实训室中的自主练习,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于模拟的实践教学情境并进行分析,实现了应用、分析等认知领域的目标,在主动参与中实现了情感领域的反应目标,在一定程度的熟练和自信完成操作中,达到了技能领域的机械动作目标。因此,该过程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以密切结合,为第三阶段的临床实景见习和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医院里的临床实景见习和操作

第三阶段,进入了教学医院里的实景见习操作阶段,完成护理各种综合技能的训练,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要求的无缝对接。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课程目标,确定了见纲,明确了见习目的和内容,制定了评价标准以规范见习各环节。例如,母婴护理与保健这门课程,我们基于妇女怀孕、生育和产后4周的整体护理过程,将课程序化

整合为孕期母婴护理与保健、分娩期母婴护理与保健、产褥期母婴护理与保健三个项目。然后,按计划安排学生到门诊、产房、母婴同室等科室进行实景见习和操作。先是带教老师为学生床边讲解、示范,学生反复观摩后再对真实的患者实施护理操作,以此来切身体验护士这一职业岗位的工作意涵。课程成绩评价分为学校考核、见习医院考核两部分,权重各为50%。教学医院的实景见习和操作是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按照医院临床护理标准对真实的患者进行熟练复杂的护理操作中,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完成认知领域的综合目标,实现了情感领域的价值化目标和技能领域的复杂外显反应目标。因此,该环节使学生对临床有了最直接的感受,是适应临床工作的桥梁,为完成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必要保障。

(四)医院里的顶岗实习

第四阶段是到医院进行顶岗实习,主要进行各种临床护理技能技术训练和护士综合素质训练。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应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制定顶岗实纲。顶岗实纲包括顶岗实习的目的、时间、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成绩考核和出科鉴定等部分。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二是强化顶岗实习前的综合技能训练。修订教学计划,将第四学期授课时间由16周调整为12周,预留4周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模块技能强化训练和综合能力集中训练,为学生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及对新环境的适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综合性训练项目由教研室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并由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项目应涵盖专业知识、技能、礼仪、沟通等内容。应充分利用标准化病人培养训练学生在医患沟通、急救处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护理能力。如接诊一位高危产妇,如何做好产前护理,让学生根据高危产妇的心理特点,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学生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手术室、传染科、急诊科、供应室、门诊等科室进行为期10个月的顶岗实习后,不仅能熟练地独立完成一般护理及专科护理操作,还基本掌握了高难度护理操作技术,且能用整体护理观念为病人辨证施护,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巩固和完善。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能依据学校、医院以及内化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比较,逐步建立起内在一致的护士应具备的价值或标准体系,根据具体临床情境修正自己的动作并创新,实现了认知领域的评价、情感领域的组织、技能领域的适应和创新等教育目标。

三、两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