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

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

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内控管理;财务会计

1.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企业内控管理问题

1.1操作规范性有待提高

企业会计工作引入电算化,会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导致其在操作程序方面存在一定的规范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数据录入阶段,由于操作不规范,如果发生错误就会引起连环性的效应,譬如输出结果的异常,错误根源的查找也需要大量的工作,而且在会计业务多的情况下问题将更加突出。其次是为了避免输入数据被恶意篡改,财务软件将设定入账后的原始数据、单据无法进行修改和删减,如果操作不规范,不仅错误的查找困难,也将影响修改和删改工作效率的提高。再次,电算化具有会计职责高度集中的特点,譬如数据输入、输出和报送工作集中于一人操作,因此,如果操作规范性没有提高,可能会出现会计数据的错误率增加和会计事务舞弊的风险。最后是会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尚未熟悉,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处理过程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电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系统风险缺乏控制

为了保护企业资产和财务信息的安全,企业引入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内控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与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风险控制相冲突,体现为:首先是电算化软件的风险性问题,当前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电算化软件,系统内部的衔接性、数据兼容性和安全保密性有待提高,企业会计系统的使用者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维护,因此承担着系统数据被窃取修改和系统程序瘫痪的风险,财务风险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其次是电算化会计人员的职责不相称问题,电算化的会计工作与传统会计工作相比,岗位设置有明显的不同,很多企业引入会计电算化以后,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连贯性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让一人担任整个会计工作,导致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控制,加上数据的保密性问题,如果一人担任整个会计工作,那就意味着随时可以通过密码对数据进行复制、伪造、删减等,财务舞弊行为将难以禁止,企业内控管理问题也将更加严峻。

2.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企业内控管理措施

2.1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控体制

首先是企业内控管理环境的肃清,针对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问题,企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内控管理环境,以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肃清内控管理环境,可以健全会计体系,使得财会工作分工明确和责任落实到位,并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制度,内容包括岗位职责、责任管理、日常操作规范、系统维护管理、硬件管理、软件管理、机房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各个企业也要学会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控管理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有章可循,也保证内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在制度完善后,各个企业要针对会计工作执行的状况,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并随时根据业务的需求进行制度的调整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环境的建设。

其次是规范会计工作的流程。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复杂性,因此要求在完善会计体制的同时,还要加强多层次监督体系的建设。笔者认为,要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工作规范和流程,使得能够通过岗位的协调建立高速有效地工作流程,从而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降低会计工作的风险。

再次是加强系统维护和防范工作的建设,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工作的无纸化管理,加强企业业务工作与财会工作的联系,但为了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还要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是制定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电算化按照程序进行信息的维护和使用;二是保持计算机在适合的温度、电压的环境下正常运作;三是安装各种杀毒软件,减少黑客或者病毒的侵入;四是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对会计软件进行升级,确保软件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2内控管理手段的强化

首先是健全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结构,将组织结构进行权责分离,同时组织结构要结合会计电算化流程的特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会计风险的类别等,对原来的组织结构的职能和任务进行重新界定,使得各种专业人员各施其职,形成适应企业管理流程和组织控制的结构。其次是加强会计工作的职责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区别是要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操作,而软件模块具有独立性,因此要结合业务情况进行工作职责的分工管理:一是以企业制度的前提,明确相关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加强财会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定时对人员进行综合评估,以强化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三是加大电算化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电算化操作日志记录,强化监督职责,减少舞弊和徇私的事情发生,保证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内控管理顺利进行。

3.结束语

总之,为了使得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适应实际经营发展的需求,要进行工作的重新定位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为背景的企业内控管理,除了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体制建设,还要进行内部控制策略的强化,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企业内控系统,提高信息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艾文国,王亚鸣.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

[2]曹军,刘洪南.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经营与管理,2002

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范文第2篇

全球化经营和信息化革命的浪潮为会计电算化提供了经济背景和技术支持,这一趋势现在愈发明显。信息技术是会计电算化的技术载体,也是电算化背景下财务安全的重要保障。然后,近年来,大量与电脑系统有关的舞弊行为逐渐发生,且其涉及金额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在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扩展,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会计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支持下,人为原因导致的会计差错率也大幅降低,会计电算化从技术上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是,这一新变化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这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而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在新的环境下落后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这就迫切要求建立新的内部控制系统。

我国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表明,企业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或是通过自行开发的方式更新会计信息系统,从理论上讲,这一行为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有助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然而,由于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的缺失,大量企业在实施电算化后出现会计信息失败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因此,在我国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以及内部控制建设薄弱的客观现实下,如何根据我国企业的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成为当前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新特点

在会计信息系统由传统的手工方式向电算化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并未改变,仍然是以保护资产的安全,数据资料的可靠准确,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为根本目标。在这一根本目标的统领下,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记账方式以及借贷平衡的基本原理也并未发生变化。但是,由于计算机使得会计信息处理实现自动化,这就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内部控制系统也在此基础上发生了新变化: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发生变化。会计电算化系统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环境和会计核算程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会计核算是由财务人员手工核算,报表的生成、会计信息的统计都由手工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除了需要财务人员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外,还需要电算化系统的程序设计人员、网络安全人员等人员。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也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要想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对管理层决策的有效性,企业需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内部控制形式发生变化。对于电算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书面核对方式,而是要借助内部控制软件来实施。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时,有必要嵌入内部控制功能,例如授权、岗位分离等模块,这些内部控制模块有助于提高整体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有效性。当程序发生错误时,由于人工对计算机系统地依赖,这些错误很难被发现。而这些程序的失效如果不能被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在其他方面发生更大的错误和违规。

第三,内部控制重点对象发生变化。在手工会计的阶段,内部控制的重点对象是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账务处理由电脑程序完成,财务人员负责原始数据的整理、录入和审核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数据分析,程序人员负责会计系统的程序编制。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的重点对象转为了对人员和会计程序的双重控制。

第四,内部控制范围发生变化。传统会计制度下,内部控制的范围主要针对会计系统。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内部控制的范围除了过去的会计系统,也应扩展到系统授权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程序维护控制等内容。

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存在的新问题

第一,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成为内部控制的新问题。由于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首先需要人力进行会计输入,而在原始数据的输入过程中如果发生计算机无法识别的错误,那么其后的总账、明细账以及会计列报都可能出现错误,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而由于计算机无法对原始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同时,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依赖可能导致企业忽视对原始数据的审核和检验。同时,责任过分集中于电算化的会计软件可能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系统风险。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成熟以及程序人员对会计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等原因,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性差、兼容性差、保密性差、实用性差等问题,电算化系统本身面临的风险也成为抑制企业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

第二,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可能导致新的问题。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由纸质的单据、凭证、账表记录,对于错账的更正等有明确规定,一般而言,不容易发生会计信息的篡改。然而,在会计电算化的环境下,会计信息储存在电脑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容易被不留痕迹地篡改。或者一旦电算化系统发生故障、系统崩溃或者受到黑客攻击等问题,会计信息可能会被篡改或者丢失。因此,电算化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

第三,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在前文中提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舞弊行为更难以被发现。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可能存在缺陷,储存在电脑系统中的会计信息容易被不留痕迹地篡改、复制、伪造或销毁。由于这种行为具有隐蔽性,导致内部控制的难度增大。可见,在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难度被不断加大,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以及更加难以控制的计算机手段。

第四,网络化应用带来的新问题。由于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等方面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类型的系统,极大地改变了以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扩展了系统运行的环境,从而大大改变了以往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法,也给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问题,如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信线路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更大等等,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完善路径

第一,企业要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与执业能力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保障,具备电算化下执业能力的财务人员不仅应当会操作电算化系统,也能通过与程序人员的沟通不断促进电算化系统的完善,同时,还应具备维护会计信息安全性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对内部控制的新要求。企业在引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也应当基于上述目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中,不仅需要对系统的操作培训,还需要对相关人员后期内部控制以及新系统流程的培训。

第二,要对程序修改进行强有力的控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发展阶段性的变化,企业必须对软件进行相应的升级和修正。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运行,之前的相关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这需要对相关程序进行修正。基于此,必须建立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的相关控制程序。具体而言,需要经历发现、提出修正意见、报批、审核、复核、执行、稽查这七个环节。同时需要对这些相关环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记录,并加以存档留查。

第三,注重对电算化系统安全性的控制与改善。上文提到了电算化系统本身对企业会计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对电算化系统本身的控制和改善。首先,应当把握人员的岗位分离原则。例如,系统维护人员不能接触到会计信息,在系统调试时也只能用专门的调试数据,从而降低程序被恶意篡改的风险,提高系统安全性。其次,系统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更强的内部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会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将内部控制的一些手段嵌入到系统中,例如,系统自动核对以减少手工录入的差错、主管授权制度、岗位分离设置等。

第四,建立规范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操作制度。规范且严格实施的操作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风险,加强内部控制。首先,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通过程序的设置有效防止重复操作等失误,并在系统中建立操作日志,使系统操作有据可查、权责分明。更重要的是,操作人员应当遵循规范的操作制度,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应当负责制定这一操作制度,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只有通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管控,才能提升在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秦学军、康丹宁:《现代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管理及控制》,《冶金财会》2005年第2期。

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42

1引言

会计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当前会计改革的主要趋势。然而新的事物出现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与争议,信息技术与会计的结合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摆在所有会计电算化人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针对当前如何推动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完善,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2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发展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以专业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企业通过防止风险以及对该企业有效的监管为目的和目标,通过全方位、系统性地建立监管体系,并且以流程的形式直观地来表达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从而形成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企业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完整,为了确保企业经济与会计信息的正确协调,从而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协调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程序和方法,并让这些程序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系统、严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企业内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切实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防止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很容易因为人为的操作不当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则可以将人为所造成的错误降至最低,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得更加规范,虽然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仍然有某些程序采用人工操作,但最关键的环节已经被信息技术等机器所取代。因此,信息技术背景下,给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有效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3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

首先,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理解不够全面。部分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的人员将会计电算化片面地认为是采用电脑代替人工记账,而对会计电算化的运行过程缺乏重视。再加上部分企业从事财务的人员年龄偏大,在计算机操作方面不够熟练,而又不愿意学习培训,从而使得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无法落实,造成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速度较慢。

其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使用技术不够熟练。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当前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成功走入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与互联网,然而,由于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较快,使得很多企业对会计系统无法熟练的使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无法全面掌握,只是对其简单的功能可以简单的操作,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由于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并不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操作技能,使得他们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困难。

最后,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在软件兼容性方面较弱。当前很多的软件公司都会设计出不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然而企业在选择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软件时,由于很多软件来自不同的商家,从而导致这些软件的兼容性较差,比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软件之间不兼容而导致的系统错误问题。除此之外,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所普及使用的时间较短,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比较短缺,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中出现了问题,往往短时间内得不到解决,从而不仅遏制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而且?o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

4加强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具体策略

4.1要加强对会计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和控制

作为一名大学生,笔者认为在会计电算化的背景之下,数据信息成为会计内部控制中最为基本的组成要素,会计相关的数据信息常常包含着企业的敏感信息或者商业秘密,因此对于会计相关数据信息的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也成为各行各业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最为担心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当中,每一个企业应该注重对其数据信息的管理和维护,从最底层保障企业相关数据信息的安全。而且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应用软件也应该具备较强的安全机制,在出现相关的风险的时候,能够有效的通知企业管理者,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风险、降低损失。

4.2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相关硬件设施的管理和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当中,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硬件设备是承载相应系统和流程的最终载体,因此要想加强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具体效果,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会计电算化相关硬件设施的安全。首先,必须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硬件设施的采购渠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所使用的硬件设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要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硬件设施开展良好的运营和维护工作,尽量的减少硬件设施出现故障的频率和风险,有效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相关硬件设施的使用状态和使用寿命;最后,要建立有效的会计电算化的备份机制,有效的避免因为相应的软件设施出现故障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4.3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虽然会计电算化是自动化、智能化的一种技术潮流,但是我们并不能忽视会计电算化相关工作人员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要正确的认识,人为因素在会计电算化实践当中所导致的一些问题,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对会计电算化相关工作人员管理和控制的具体机制,让一些人为的操作失误、道德风险等尽可能的做到最小化,保障相关的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通过相应的工作机制的设计以及对会计电算化相关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让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电算化软件缺乏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功能

由于会计电算化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元素,使得会计电算化能够极大地提高会计处理的工作效率,也赋予会计电算化更多的功能,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核算的层次上,更应该偏向于核算与管理。由于我国的财务软件起步比较晚,大部分财务电算化软件是在以核算为主的指导思想下开发的,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仅仅是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是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财务软件,仅仅提高了原始记账的效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能仅满足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更应该倾向于管理与效益,由以事后核算为主向以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方向转变,单纯以事后核算为主的财务软件,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2.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

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众多,但其功能却大同小异,例如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速达财务软件大都包括几个相同的模块,例如账务、往来账、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报表等一些模块,以上模块的功能基本上就是用于会计核算,很难对管理产生相应的作用。据相关统计,我国市场上大约有75.6%的会计软件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模块,而具有管理功能的模块仅仅占据9.8%。目前我国大部分会计软件很难符合我国企业的要求,大部分会计软件同质化仅仅方便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对企业的管理帮助较小,这样不仅不利于会计软件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会计软件商应该积极的开发出有利于企业核算与管理的软件。

3.缺乏合格的专业人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网络会计下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技术,掌握网络会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基本的维护措施,又要具备较深的会计理论功底和娴熟的会计业务技能。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众多,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熟练传统的会计业务,但是对计算机的使用却逊色很多,大部分会计人员不习惯于使用计算机,更有甚者对计算机知识浑然不知,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很少人懂得如何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总之,由于缺乏合格的专业人才,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专业复合人才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1.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在全球广泛的应用,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作保障。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不仅要具备系统、全面的会计基础知识,更需要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信息知识,这样才能在结合所在单位及会计电算化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效益。因此,在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时,应注重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的综合型专业人才。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时,应该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多样化培训,既要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平,也要加强对计算机与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随着知识体系更新速度的加快,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进行各种知识的更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这其中,要特别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与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的培训,因为这是制约会计电算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的一个薄弱环节。

2.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健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规章制度,使之以法律形式来约束与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的宣传、指导和监督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使得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能发挥重要的用处,使之用于指导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国家会计电算化的大规章制度下,鼓励各个地区、各种企业制定适用于自己地区与自己企业的具体会计制度,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有效性。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学科较复杂,因此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应该具有体系性,涵盖多个方面:操作人员、操作流程、数据管理与保密、系统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规定等。对于已经实现或正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严格遵守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同时,在不违反国家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允许企业建立起一套适应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准则,以确保会计电算化有章可循及正常运行。

3.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

随着会计电算化进程的推进,会计电算化软件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不仅具有核算功能,同时也应该具备核算与管理两大功能,不仅侧重于事后核算,更应该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功能。因此,需要开发真正具有适应于现代化管理功能的会计软件。改变会计软件开发模式,进一步加速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成果基础上,开发出商品化的实用型会计软件,各种会计软件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具备自己特色的功能,做到会计软件多样化、差异化,并且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以及提高其兼容性,提高满足管理方面需求的功能。开发会计软件时,应该根据各种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不同分别开发出适用于各种行业、各种类型企业的财务软件。

三、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实现会计职能的有效手段,在信息化的今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成分,也使企业财务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有效实现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性,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仍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效能价值,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要解决其问题,必须以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建设和会计工作自身提升的三面综合作用为保障,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江海.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5:76-78.

会计电算化研究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会计电算化;体系;建设

1概述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壮大了资本市场,保险公司由此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保险公司的发展规模和业务范畴越来越广,传统的作业模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实施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保险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会计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效率,进而改善对新形势变化的应对能力。本文将对保险公司构建会计电算化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会计电算化体系的构建

2.1会计电算化体系构建前的准备工作

①硬件准备。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物质基础,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机机型、性能参数等。若公司规模较大,应尽量做好统一,为后期的网络运行、信息传输奠定硬件基础。②软件准备。会计软件是保险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应坚持以下原则:通用性、合法性、安全性和可扩充性,确保软件服务和软件开发包功能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同时还能实现后期的业务拓展。

2.2会计电算化体系建立原则

保险公司构建会计电算化体系时,应对公司内部的会计工作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构建会计电算化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要坚持合法性、效益性、系统性、规范性、可靠性和易用性原则。

2.3会计电算化体系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会计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电算化的实施和运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领导还可运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挖掘潜藏在内部的、更有价值的信息,以便更好的改善管理,做好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建设包括相关管理制度、责任制度、运营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的构建和实施。以下将对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2.4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①会计电算化运行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部件为计算机硬件,配套软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这是体系管理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制定硬件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确保计算机性能的安全和稳定。其次,做好软件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防止病毒感染或者非法侵入导致的会计数据泄漏或丢失。最后,做好监督工作,防止计算机和配套软件在维护、升级、更换过程中产生数据丢失的问题,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连续性。②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产生的档案形式较多,如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信息、磁性介质存储、纸质文件等都属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档案管理是会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同样需要加强档案管理。首先,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对会计信息档案进行管理,配置专人负责档案信息存储介质的管理工作,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确保存储介质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其次,做好会计档案的备份工作,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应在不同地点进行存放,并适时检查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磁性存储介质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最后,会计档案管理范畴划分。与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的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软件配套的文档资料按照会计档案管理标准进行保管;保管期限一般为软件停止使用后或发生重大更改后五年。

2.5岗位责任划分

保险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需要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人员、审核记账人员、硬件维护人员、审查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各岗位的职责分别为:①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的运行,需要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一般可由会计主管兼任;②软件操作者负责将原始凭证中的数据进行输入,同时输出会计账簿、报表,需要具备初级电算化操作能力;③审核记账人员是对会计数据和各项凭证进行审核,操作软件登记或者打印输出账簿,需要工作者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中级电算化水平;④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运行,定期对硬件进行养护,需要工作者具备中级电算化知识、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⑤审查人员的职能是监督体系的运行,需要工作者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中级电算化知识,一般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⑥数据分析人员负责会计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工作者应懂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中等级别的电算化知识。

2.6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实施

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参与实施,其实施过程应是由上而下的渐进过程。首先,公司财务总监负责会计电算化的领导工作,对整个工作的开展进行规划,协助公司各部门共同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工作。如各部门资产信息的登记和记录。其次,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由财务会计人员承担。财务部门工作任务包括提出实现电算化的具体方案、组织和实施具体的财务电算化工作,为公司管理层和各部门提供真实、可靠、便捷的会计信息。再次,各部门是会计电算化实现的必要补充,财务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需要各部门大力配合。最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要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既要时效性,还要经济性,正确处理新技术、新设备和成本节约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要加强监督指导,使有限的成本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结语

保险公司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工作地位,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公司的经营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公司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后,应逐步展开其他管理工作的电算化或信息化,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新时期保险公司会计电算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04:183-184.

[2]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汪慧甜.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D].华东理工大学,2013.